中药的命名规则

合集下载

中药是如何命名的?(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是如何命名的?(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是如何命名的?(有温度的中药宝典)中药的命名法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按药用部分命名、按药物产地命名、按药物气味命名、按性能命名、按药物颜色命名、按药物颜色命名、按药物形态命名等。

中药的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其名称也较复杂,但一般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中药的名称往往反映了它一定的特征,故对于掌握中药的某些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中药的命名法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按药用部分命名以入药部分命名的中药最为广泛,大多数的中药多以其部位作为命名的依据。

如葛根、芦根、山豆根、板蓝根、白茅根、麻黄根等,都是以根入药;而枇杷叶、桑叶、侧柏叶、淡竹叶、艾叶、荷叶、紫苏叶等,则都是以叶入药的;以花入药的有芫花、金银花、菊花、厚朴花、月季花等;以种子、种仁入药的则有车前子、芥子、苏子、青葙子、蛇床子、菟丝子、葶苈子、桃仁、杏仁、火麻仁等,以种皮、茎皮及根皮入药的有大腹皮、陈皮、桂皮、秦皮、苦楝皮、地骨皮、桑白皮、白鲜皮、五加皮等;以全草入药的有仙鹤草、灯心草、车前草、老鹳草、金钱草、旱莲草;以茎枝入药的有桑枝、桂枝、紫苏梗等;以藤茎入药的有石楠藤、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等。

动物药中有以器官、组织入药的,如鸡内金、鹿茸、鹿角、熊胆汁、猪胆汁、海狗肾、黄狗肾等;以虫类动物全体入药的有九香虫、地鳖虫、虻虫、僵虫、全虫等;其他如阳起石、花蕊石、海浮石、寒水石、滑石、滋石、代赭石、炉甘石等,则都是以矿石入药而得名的。

2.按药物产地命名一般以主产区来命名,多为当地的地道药材。

在古代有按当时的国名来命名的:如秦艽、秦椒、吴茱萸等;后世则多以当时的行政区来命名:如四川产的川乌、川芎、川贝母、川楝子、川牛膝等,东北产的北细辛、北口芪、关防风、关木通、辽五味等;浙江的杭白芍、杭菊花等;河南怀庆府(今新乡地区)产的“四大怀药”(怀生地、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等,江苏产的苏薄荷、苏藿香等。

从国外进口的则多冠以胡、番之名:如胡椒、胡麻仁、胡桃仁、胡黄连、番木鳖、番泻叶等。

中药材命名法(拉丁语)

中药材命名法(拉丁语)

植、动物的不同部位或一种药材来源于不
同植、动物
如:Radix Et Rhizoma Rhei 大黄
4.简化的药材名 (1)仅用属名作为药材名 如:Cordyceps 冬虫夏草 Poria 茯苓 (2)仅用种加词作为药材名 如:Catechu 儿茶 Gecko 蛤蚧 (3)习惯用名 如:Mel 蜂蜜
2. 加形容词或介词短语修饰药用部位,说明 该药材的某种性状或特殊要求 如: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枳实 不成熟的 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鹿茸 全面有毛的 Caulis Bambusae In Taeniam 竹茹
3.药用中加用连词表示一种药材来源于(一)植物类和动物类中药材的命名 药用部位名+药用植、动物名 药用部位名:名词单数主格形式 药用植、动物名:名词属格形式 (名词和形容词词首字母均大写)
中药材命名的构成方法: 1.关于药用植、动物名 (1)仅用植、动物的属名 1)单种属或该属中仅有一种植、动物供药用 如:Cortex Eucommiae 杜仲 2)同属的数种植、动物的同一部位做同一种药材 如:Rhizoma Polygonati 黄精
3)同属中有数种药材,其中一种首先采用此 种方法命名 如:Cortex Acanthopanacis 五加皮 Calculus Equi 马宝
(2)用属名和种加词 1)同属中的数种植、动物分别作不同的药材 如: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川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浙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Pallidiflorae 伊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Ussuriensis 平贝母

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基本原则

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基本原则

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基本原则一、引言中成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其名称的命名应遵循科学、简明、避免重名、规范命名、避免夸大疗效以及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等原则。

这些原则确保了中成药的命名具有清晰明确的含义,同时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误导和混淆。

二、科学简明,避免重名1.科学性:中成药的通用名称应基于科学原理和现代技术,反映其成分、功效和作用机制。

名称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2.简明性:名称应简洁,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词汇。

同时,避免使用生僻字和罕用词,以确保公众的普遍认知。

3.避免重名:为避免混淆和误解,中成药的通用名称应具有独特性,尽量避免与其他药品或产品的名称重复。

三、规范命名,避免夸大疗效1.规范性:中成药的通用名称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法规要求和命名规范。

在命名过程中,应遵循统一的命名规则和程序。

2.避免夸大疗效:为确保公众对中成药的正确认知和使用,通用名称应客观、真实地反映其疗效和作用范围。

避免使用过于夸张或模糊的词汇,以免误导消费者。

四、体现传统文化特色1.传统文化:中成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代表,其命名应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在名称中可融入中医理论、文化寓意和历史典故等元素,以增强公众对中成药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2.地域特色: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中成药与特定地域的文化、历史或地理特点相结合,以增加其独特性和吸引力。

3.语言文化:在命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语言文化的因素。

使用寓意深刻、富有韵味的词汇,以传达中成药的内在含义和特点。

4.视觉元素:通过传统视觉元素,如书法、绘画等表现形式,将中成药的名称融入到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这有助于提升公众对中成药的感知度和好感度。

五、结论综上所述,中成药通用名称的命名应遵循科学简明、避免重名、规范命名以及避免夸大疗效等原则。

同时,要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以增强公众对中成药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这些原则将有助于确保中成药命名的清晰明确性、科学性和文化性,为公众提供准确、可靠的中成药信息。

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

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

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中药的拉丁名称,听上去似乎挺高大上的,但实际上它背后有一整套原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规矩一样,有些是潜规则,有些是明文规定,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其中的奥秘,别急,咱们慢慢来,轻松聊,保证不无聊!1. 名字的组成首先,咱们得明白,中药的拉丁名称其实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像是拼图一样,各个部分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我们通常看到的拉丁名,一般包括了“属名”和“种名”两个大头。

属名就像是家族姓氏,种名就是名字了。

比如说,当你看到“Ginseng”这个词,心里得明白,哟,这个家伙是人参,属名是“Panax”,而种名就是“ginseng”,听上去是不是还挺洋气的?1.1 属名的重要性属名的选择可是有讲究的哦!它不仅仅是个名字,更是家族的标识。

比如说,如果你听到“Lonicera”,哎呀,那绝对是忍冬属的植物,跟其他属的植物一比,真是独树一帜。

这就好比我们班上有个特爱吃辣条的同学,大家一提起他就知道是谁,没错,就是他,个性鲜明!1.2 种名的细节种名则是用来区分不同种类的,像“Lonicera japonica”,这个“japonica”指的是日本的意思,哇,国际范儿十足!其实很多时候,这些名称不仅是为了分类,更是为了帮助我们记住这些药材的特性和产地,真是一举两得啊。

你看,咱们中药的智慧可真不是盖的!2. 规范性和一致性说到这里,有个问题是,为什么中药的拉丁名称一定要规范呢?你想啊,要是每个人都起一个名字,那这世界可就乱套了。

就像你去外地旅游,看到路边的小吃摊,摊主叫“张三”,旁边又来个“张三”,那可就让人无从下手了。

所以,规范的拉丁名称帮助我们确保在国际上讨论中药时,大家都能说到一块儿。

2.1 国际标准中药的拉丁名称基本上都是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来进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咱们说这些名称有时候挺复杂,像《红楼梦》一样绕口。

因为在国际上,植物的命名是有严格规定的,像是游戏规则,谁都不能随便改动。

这就像是大家一起踢足球,必须得遵守那些规则,不然一场球踢下来,肯定是一团乱麻。

中医科普中药的命名

中医科普中药的命名

中医科普中药的命名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草药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中草药的命名方式众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根据其形态特征、药性和功效进行命名。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药的命名方式,以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

首先,有一类中草药是直接以草本植物的名称命名的。

这些中草药通常是以其形态特征进行命名,如川贝母、甘草、黄芩等。

川贝母是一种生长在四川地区的植物,它的叶片扁平,形似贝壳,因此得名川贝母。

而甘草的根和茎部有甜味,因此得名为甘草。

黄芩的花瓣鲜黄色,因此得名为黄芩。

这些命名方式简单明了,易于人们理解与记忆。

其次,还有一类中草药是以其药性进行命名的。

这些中草药通常是根据其药性或具有的功效来命名的,如清热、滋阴、活血等。

例如,黄连以其能够清热解毒而得名。

黄连具有苦味,能够清除体内的湿热,并具有抗菌作用,因此被称为黄连。

在中医理论中,湿热是一种疾病因素,黄连能够较好地处理这种因素,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中。

类似地,滋阴药物如麦冬、沙参等以其滋阴的功效而得名。

活血药物如川芎、川芎造慢以其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命名。

此外,还有一类中草药是根据其来源地命名的。

这些中草药以其产地或原产地命名,例如人参、当归、红枣等。

人参是一种常用的补益草药,其主要产自东北地区,因此得名人参,意为生长在北方的参类植物。

当归主要产自中国中南部和西南地区,因此得名当归。

红枣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主要产自中国的北方地区。

红枣作为中药被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养血补气的特性。

总的来说,中医药中草药的命名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的。

无论是根据形态特征、药性和功效,还是根据来源地,这些命名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草药的性质和用途。

中草药的命名方式丰富多样,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应用中医药。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深入了解中草药的命名方式,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与使用中医药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医药的宝贵遗产。

中药材的命名方法

中药材的命名方法

中药材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它的命名与名称都与医疗应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它的命名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顾名义,可以帮助了解一些药物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利用药材的形、色、气味来治疗疾病,所以有的药材用它的突出点命名,有药材因为具有特效而流传成故事,因此也用来命名,有的药材是该地道产质量量最好,以产地冠以命名。

更有的是某些药材有生长特性,药用部分,从国外进口、名称译音等,都以此作为药材命名的依据,现将它们的命名分述如下:1、以药材的产地命名例如:川牛膝,川贝母,川白芷,川木通,川芎,巴豆,广防己,广霍香,广豆根,杭麦冬,杭白芷,怀山,怀牛膝,银柴胡(银川),多伦赤芍(内蒙古)。

2、以药材采收季节命名例如,冬桑叶,夏枯草,半夏,冬虫夏草(夏季采收),冬花(茎叶经冬不凋、花冬季盛开)。

3、以药材的形态命名例如,马鞭草,鸡爪黄连,半边莲,乌头,皂角刺,人参,牛膝,木蝴蝶,凤尾草,罂粟壳,金樱子(都有一个“罂”字即大腹小口之瓶)。

4、以药材的颜色命名例如,朱砂(红色),赫石(猪肝色),血竭(血红色),丹参(外皮红色),红花(红色),橙皮(橙黄色),黄连(皮肉俱黄),白芷(断面色白如粉),白术(断面白色),白花蛇舌草(其花色白),玄参(断面黑色),青黛(表蓝色),紫草(内外皆紫色),紫色地丁(其花色紫)。

5、以药材的质地命名例如,沉香,浮石,浮小麦,轻粉,桑螵蛸,海螵蛸等。

6、以药材的气命名例如,麝香,沈香,苏合香,安息香,藿香,木香,香薷,鸡屎藤,臭牡丹等。

7、以药材的味命名例如,细辛之辛,甘草之甘甜,酸枣仁之酸,苦参之苦,咸翻新石之咸,淡竹叶之味淡,五味子具五种不同之味等。

8、以药材的入药部位命名例如,麻黄根,葛根,山豆根,白茅根,杏仁,桃仁,月季花,鸡冠花,金银花,洋金花,桑枝,栀子等。

9、以药材功效命名例如,益母草(专治妇科疾病),防风(能治诸风),远志(益智强志),泽泻(胜湿利水),肉苁蓉(补而不峻),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决明子(清肝明目,治目赤肿毒),大风子(治疗麻风)等。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白果GINKGO SEMEN (一属只一个植物种作药用),
麻黄EPHEDRAE HERBA(一属有几个植物种作同一药材 用)。
❖ 有些中药材的植(动)物来源虽然同属中有几个植物品种 作不同的中药材使用,但习惯已采用属名作拉丁名的, 一般不改动。应将来源为同属其他植物品种的中药材, 加上种名,使之区分。
2021/4/9
4
二、中药通用名称命名基本原则
❖ 1 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 ❖ 2 药品的命名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
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 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 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中药和生 物药品中无 INN 命名的酌情处理。
2021/4/9
5
二、中药通用名称命名基本原则
❖ 当归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 独活ANGELICAE PUBESCENTIS RADIX,
❖ 白芷ANGELICAE DAHURIOAE RADIX。
❖ ⑦ 以种名命名:为习惯用法,应少用。 如:柿蒂KAKI CALYX , 红豆蔻 GALANGAE FRUCTUS。
பைடு நூலகம்
如:
❖ 全蝎SCORPIO不用BUTHUS。
❖ 芥子SINAPIS SEMEN,不用BRASSICAE SEMEN;但阿魏在国际上用Asafoetida,而我 国产的品种来源不同,所以改用FERULAE RESINA。
2021/4/9
17
二、中药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 2中药饮片命名

中药饮片系指中药材经过净制、
2021/4/9
8
二、中药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1.2 中药材的拉丁名 ❖ ① 除少数中药材可不标明药用

中药的拉丁语命名

中药的拉丁语命名

中药的命名一.制剂类药物的命名规则二.中药材的命名规则制剂类药物是指以中西药物为原料,根据药典或其他处方,应用药学方法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和规格的药剂。

制剂类药物的拉丁名称由剂型名和原料名两部分组成。

基本格式为:剂型名(名词主格)+原料药名(名词主格)剂型名和原料名的起首字母均要求大写。

剂型名如果是可数名词(如片剂tabella.丸剂pilula.胶囊capsula栓剂suppositorium等)应该用其复数主格形式,如果是不可数名词(如酊剂tinctura注射液injecto合剂mistura溶液liquor浸膏extractum等)应该用其单数形式。

(一)化学药物制剂的命名化学药物制剂的原料药名常为化学药物的名称,如TabellaeDiazepami地西泮(安定)Inject NateiiChloridi氯化钠注射液TincturaIodi碘酊CapsulaeVitamini A et D维生素AD胶丸(二)中药制剂的命名中药制剂的原料药常为动、植物类药材,其名称与中药拉丁名中的要用动、植物名基本一致,常有下面类型:1、剂型名(名词主格)+动、植物属名(名词属格)TabellaeAndrographitis穿心莲片TincturaPolygalae远志酊MisturaGlycyrrhizae甘草合剂TincturaZingiberis姜酊如有形容词,应置于最后,与剂型名保持性、数、格一致。

名词、形容词起首字母均要大写,如:MisturaGlycyrrhizaeComposita复方甘草合剂ExtractumRheiLiquidum大黄流浸膏2、剂型名+动、植物学名种加词Aqua Armeniacae杏仁水TabellaeBelladonnae颠茄片TincturaAurantii橙皮酊3、剂型名+动、植物学名TaballaeAcanthopanacisSenticosi刺五加片TabellaeSalviaeMiltiorrhizaeCompositae复方丹参片4、剂型名+中药材名PulvisCornusBubaliConcenteatus(浓厚的)水牛角浓缩粉ExtractumFoliiEriobotryae枇杷叶浸膏5、中药提取物制剂的命名中药提取物(如:生物碱、苷类、酚类等)的制剂命名,与化学药物制剂的命名法相同,如:Nebula Ephedrini麻黄碱喷雾剂TabellaeAgrimopholi鹤草酚片TabellaeNeoandrographolidi et Andrographoidi穿心莲苷酯片6、不标明原料药的制剂名在一些剂型名称之后,不标明原料药物名称,而是用形容词、前置词短语、疾病名称的属格形式作定语,表明该制剂的功效、用途、性质、使用对象及适应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中药的概念及分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广义的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用以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的总称。 (三)中药、西药的区别:
中、西:非质之别,乃义之别 毒、药:非质之别,乃量之别 中药西用(青蒿素)、西药中用
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应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数目众多,中药之名,一物之号, 年代不同、地域不同,认识各异, 命名规则,或言其形,或言其性, 或言其质,智慧之化,经验之果, 细究其源,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教研临商,颇受其益。
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内容分散、更须考证
1、散见于医药书籍,较难收集 2、《本草纲目》并非包罗万有 巴戟天、青葙子、石斛、葶苈子等, 时珍曰︰“名义殊不可晓。” 3、需大量时间、精力考证。
四、本课程开课目的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了解中药药名命名的种类
4、谓脂不是脂 酯 五灵脂:复齿鼯鼠的粪粒。 补骨脂: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成熟果实。
5、谓石不是石 浮海石: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的骨胳。 淡秋石:石膏在尿中久浸后的凝结物。
6、谓肾不是肾 海狗肾:海狗的带睾丸阴茎。 荔枝肾:是一种本草植物。
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无可借鉴
(五)以气、味命名中药:
– 中药有各种不同气味,气有香气馥郁, 有臭而难闻;味有辛、甘、苦、酸、咸、 淡等。中药以其特有的气、味来命名, 对于药物的真伪鉴别有一定的意义。
– 气:丁香、小茴香、鱼腥草、败酱草、 臭梧桐。
– 味:细辛、甘草、苦参、大戟、酸枣仁、 咸秋石、淡竹叶、五味子、白鲜皮、麻 黄。
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2、谓草不是草 冬虫夏草:真菌实体+蝙蝠等幼虫尸体。 风眼草:实为臭椿的果实。
3、谓砂不是砂 实际上与矿物砂,大相径庭。 望月砂:野兔的粪粒。 砂 仁:姜科植物的的果实或种子。
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以颜色命名中药:
以其特有的或加工后的颜色命名。 红色:红花、红藤、丹参、朱砂 白色:白前、白薇、白芷、薤白 黄色:黄连、黄芩、黄柏、黄芪 黑色:乌梅、乌药、玄参 青色:青皮、青蒿、青黛 紫色:紫草、紫花地丁 双色:金银花
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以质地命名中药:
多少种?怎归类? (二)熟悉常用中药药名药名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以《中药学》课程为蓝本,熟悉300多种, 多讲正名,少讲别名、商品名。 (三)培养识别中药起名缘由及涵义的能力 本课不讲授的中药,5味,期中1次作业。 (四)提高学习其他中医药相关课程的兴趣 可加深记忆、触类旁通。如刘寄奴:宋武 帝刘裕少年时勇斗巨蟒,巨蟒用草药疗伤, 牢记刘寄奴为“治金疮之仙药”。
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随着时间之推移,很多中药名称其原意已不 被今人所理解,甚或牵强附会,歪曲本意, 万万不可望文生意。譬如: 1、谓子不是子
“子”一般是指种子类药材。 没食子:没食子蜂寄生在树的虫瘿。 天癸子:毛莨科植物天癸的块根。
五、中药的概念及分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从原始社会起,寻找食物,治好疾病,是药 物产生的最初过程。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之传说,是人 类有意识寻找药物的开始。
(一)狭义的中药:是我国人民特有的防病 治病的物质,为与西方药物区别,称中药。
一般分四大类:
动物类、植物类(本ຫໍສະໝຸດ )矿物类、其他类(血余炭、牛黄等)
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没有正式出版的教材: 内容散见于一些教辅中
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无可借鉴
1、没有正式出版的教材: 内容散见于医家名著中
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无可借鉴
2、因之前不是一门课程: 无师可请教 无教案备课 无讲义可学 无课可先听
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以药用部位命名中药 :
因取植物、动物的某一部位入药而命 名的。 葛根、桂枝、竹叶、旋覆花、枳实、 牛蒡子、荔枝核、橘皮、麦芽、鳖甲、 水牛角、血余炭、熊胆、虎骨。
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欢迎选课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本课程决定开课的原因
(一)源于尴尬
(二)名不正,言不顺(识人先晓名)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
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黄 连、金银花、白头翁、 石 膏、荔枝核、麻 黄、 当 归、夏枯草、车前子、 高良姜、何首乌、槟 榔。
以其冰凉、轻浮、滑润、柔软、多刺等 特有的质地命名,提示着某种中药实质 ,给人以辨别的要点。 冰片、滑石、紫菀、沉香、赤石脂等。
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以形态命名中药:
中药的原植物和生药形状,往往有其 独特之处,因此人们常常以它们的某 种特殊部位或整体形象而命名。 佛手、半边莲、垂盆草、 人参、钩藤、乌头、白头翁、 牛膝、百部、丁香、马齿苋、 丝瓜络、鸡冠花
四、本课程开课目的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五)完善课程设置
中医院校都无此课程; “老四所”之一,当仁不让。 (六)有助学生更全面掌握中医药知识 中药学、方剂学课程不讲或少讲 只知中药功效、主治、方剂配伍等,不够 应熟悉中医药历史方面知识 中药名蕴藏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信息。 通过分析和研究,认知方法和思维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