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Array Networks

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Array APV系列、AppVelocity应用于企业网络优化

目录

1.多链路接入背景介绍

随着Internet应用的不断发展,只有一个链路连接公共网络将导致单点失败和网络极其脆弱,目前日益增多的企业为了保证公司各个部门

之间、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可靠的Internet访问,都逐步采用多个接入链路(多宿主)接入Internet。

保证Internet接入的稳定性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绝大多数的公司采用一条Internet接入,也就是说使用一个ISP的链路。显然,一个ISP无法保证它提供的Internet链路的持续可用性,从而可能导致公司WAN接入的中断,而一个公司的Internet接入的中断则意味着高额的损失。

通常单链路用户系统结构设计图如下:

这样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1单链路接入单点故障

在系统原有系统结构中,采用单条链路接入,一个或多个DNS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对于同一个域名均解析为同一个地址。在该种网络结构之中,无论主机系统、网络系统的规划有多么完美, 完全的排除了应用瓶颈和单点故障, 都还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单点故障, 就是网络接入部分的方案不够完整, 一旦网络接入部分出现中断就直接意味着所有应用中断。为了保证Internet接入的稳定性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绝大多数的公司采用一条Internet接入,也就是说使用一个ISP的链路。显然,一个ISP无法保证它提供的Internet链路的持续可用性,从而可能导致公司WAN接入的中断,而一个公司的Internet接入的中断则意味着高额的损失。

1.2运营商之间互访

随着国内最大的Internet接入提供商Chinanet被拆分为北方China Netcom 和南方China Telecom之后,两方资源的互访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其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南北网络的互通互联接点拥塞,造成用户丢包、延迟较大,从而导致访问缓慢,甚至对于一些应用根本无法访问。

1.3双链路解决方案的产生以及其衍生的问题

一个企业可以采用多链路的多链路解决方案来避免Internet接入中断所造成的损失。多链路通常指同时使用不同ISP提供的多条Internet 接入链路。由于多链路解决方案能够提供更好的可用性和性能,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可用性的提高来自于多条链路的使用,而性能提高则是因为同时使用多条链路增加了带宽。

多链路方案能够提高企业业务的可用性和性能,但这种方案也面临着特殊的问题和挑战

(1)首先就是IP地址管理的问题,在图一所示的网络中,可能会采用两种IP地址管理方式:

部网络使用同一个子网地址。

采用这种方式需要两个ISP之间相互配合协作,来在Internet

网络上发布到达该网段的正确路由信息。

每个ISP分配给内部网络不同的地址段。

这种方式下,内部网络要同时使用两个地址段的IP地址。

以上的两种方式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对第一种方式来说,两个ISP之间必须相互配合协作,来在Internet 网络上发布到达该网段的正确路由信息,并且还要保证两条链路的双向

同时使用。尤其对于流入流量来说,如果不能保证链路的同时使用,多宿主解决方案的部分优点就无法实现。

对于第二种方式(目前使用较多的解决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内部网络同时使用两个ISP提供的地址,一部分内部用户(A组)使用ISP1提供的地址,另一部分内部用户(B组)使用ISP2提供的地址。问题在于流出的流量处理,当ISP1的链路中断时,A组的用户将无法接入Internet。更进一步,如果指使用B组的地址,则ISP2的链路无法用于流入的流量,因为Internet上只有ISP1是流入该网络的唯一路径。

(2)流量分配的问题。通常租用教育网的链路需要按流入流出流量收费,而其他很多运营商的链路则采用包月的方式收费。因此如果过多的流量从教育网的链路经过,必然增加企业的整体成本,但若将所有流量都放在另一条链路上,一方面可能造成访问速度变慢,另一方面教育网的链路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理想的方式是,进出的流量如果跟教育网有关,则流量走教育网链路,如果进出流量跟教育网无关,则走另一条链路。

除去以上的问题,多宿主网络的一些优势还没有完全实现,例如:现在的一些多宿主网络解决方案仅仅是“共享”式,而不是真正

的负载均衡。

没有就近性的路径判断。

对流入的流量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使外部的用户访问能最快的

进入机构的对外服务;对流出的流量没有解决根据最快到达要目

标资源的访问策略;对于链路的健康状况也不能实时监测,也解

决不了链路容灾,也就是当某一条链路出现故障后,将其流量导

向另外链路的策略。

目前,面对以上的问题,有的用户和厂商采用了BGP协议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使用BGP 作为路由器之间进行可用性和可达性通信的机制。管理员的某些职责就是对流入到路由中的流量进行监视,然后重新分配负载以保护路由器,使它们不会超负荷工作,同时为用户提供最快速的服务。

从IT管理方面来看,管理员的许多任务必须在网络上执行,有些任务比较复杂,而其它一些任务则非常耗时。一项相当乏味、但需要熟练掌握BGP 知识的工作便是按照当前和过去的链路负载状况人工对流量进行重新分配。即使这样,当出现问题时管理员也不可能随时作出响应并准确解决出现的问题。

此外,就流量负载均衡而言,BGP 还是有一些局限性。BGP 作为一项路由协议,它通常会将多个路径中的一个路径定义为Internet 的最佳路径,将所有的流量都通过此路径发送。对于流入的流量,路由器会将其发布到链路另一端的网关路由器。于是流量分配将不受路由器的控制,它完全依靠外部BGP 发布,流量很可能会从某个单链路中返回。目前对此的人工解决方案是将内部网络分成子网,分别将子网发布到BGP 邻居。这是一项人工操作,需要熟练掌握BGP 专业技术,受到链路中有关网络阻塞和网络性能方面知识的限制,并且当网络状态不稳定时,它不能动态调整配置。

因此我们面临的挑战将是完成确定的人工任务,如更新BGP 路由表,这是一项重复性的工作并且非常耗时,我们需要自动处理这项任务来降低管理的开销。这样做可以让管理员将精力放在更加重要的问题上面,并且使他能够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

2.Array 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Array Networks提出了基于APV-LLB的解决方案:

在内部交换机和连接ISP的路由器之间,跨接一台APV智能交换机,所有的地址处理和Internet链路优化全部由它来完成。

对流出流量,可以进行智能地址管理,APV使用了称为SmartNAT的算法:当选定某一个ISP传送流出流量时,APV将选择该ISP提供的地址;为了优化流出的流量,APV还为流出的流量实施最快响应时间运算,内部主机要访问某外部服务时,可选择更有效的ISP路径。

对流入流量,APV-LLB集成的SmartDNS功能能够完成流入流量的负载均衡;使用与流出流量相同的最短响应时间判断机制,选择最佳的流入流量传输路径,进行最终的解析地址。

2.1方案介绍

图中多宿主网络通过ISP1和ISP2接入Internet。每个ISP都分配给该网络一个IP地址网段,假设:

24

Array Networks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内部交换机和连接ISP的路由器之间,跨接一台APV-LLB智能交换机,所有的地址处理和Internet链路优化全部由APVC-LLB智能交换机来完成。

如图所示,APV-LLB智能交换机的外侧端口2上绑定IP地址20

2.2流出(Outbound)流量处理

APV主要采用以下方式来处理流出流量。

SmartNAT

对于流出流量的智能地址管理,APV-LLB使用了称为SmartNAT的算法。当选定一个路由器(某一个ISP)传送流出流量时,APV-LLB将选择该ISP提供的地址。在图二中,如果APVAPV

采用SmartNAT时,APV-LLB支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

Round Robin

APV-LLB按照顺序的选择多个出口链路作为每个数据流的流出路径。

Weighting Round Robing

APV-LLB为每个出口链路设定一个加权值,并根据加权值顺序的选择多个出口链路作为每个数据流的流出路径,权值大的链路被选择的次数多。通过此算法,企业可以在多条带宽不同的链路间合理分配流量,带宽高的链路权值大,因此承载的流量就高。

Shortest Response Time

为了优化流出的流量,APV-LLB还为流出的流量实施最快响应时间运算。如果内部主机要访问某一Internet站点,可能通过一个ISP的路径比通过其他ISP的路径有效。因此,APV-LLB可以提供最短响应时间算

法,为流出到某一个站点的流量选择最佳的ISP路径,保证所需内容最快到达目的地,提高服务的品质。

Destination IP-Based Routing

根据双链路网络的特点,APV-LLB还提供基于每个数据流的目标IP 地址的路由选择算法。APV-LLB会检查每个流的目标IP地址是否属于预先设定的一个地址范围,若是,则选择某一条特定链路作为该数据流的流出路径。通过此算法,用户可以设定目标IP地址属于网通范围的,通过网通的链路流出,属于电信地址范围的流量则通过电信的链路流出。

2.3其它重要功能设置:

链路健康检查

APVC-LLB在多宿主网络中的一个主要作用是检测ISP链路的可用性,即健康状况。因此,APVC-LLB提供了链路健康检查的功能,从而保证多条数据链路的正常,提高服务质量。

路径健康检查

公司访问Internet的可靠性不仅仅是由ISP路由器提供的链路状况决定的,而是由整个数据流经的路径决定。因此,APVC-LLB提供了路径健康检查的功能,从而保证整条数据路径的正常,提高服务质量。

策略路由

APVC-LLB可以设置基于用户数据包源IP/Port、目标IP/Port的策略路由,通过该功能可以帮助学习人为的对特殊的流入流出流量进行规划,比如某个院系的应用系统需要比较高的数据传输带宽,而企业的多

条Internet链路的带宽存在不均衡性,管理员可以选择一条带宽更高的链路承载这个院系的数据流量。

总结:建议流出流量使用Destination IP-Based Routing规则与Shortest Response Time规则相结合的方法,当用户上网访问目标IP地址属于网通范围的,通过网通的链路流出,属于电信地址范围的流量则通过电信的链路流出。对于其他不不属于网通与电信地址范围的站点,用户访问根据最快响应时间的算法,APV-LLB会判断从2个链路到目标站点的响应时间哪个更短,将用户流量导向响应时间较小的链路上,也就是用户通过速度最快的链路进行访问。

2.4流入(Inbound)流量处理

APV

SmartDNS

APV-LLB上集成的SmartDNS功能能够完成流入流量的负载均衡。

图:流入流量的负载均衡

如图所示,在DNS服务器上注册两笔NS记录,指向APV-LLB:

而在APV-LLB上设置静态的地址翻译:

APV-LLB来完成最终地址解析。APV

采用SmartDNS时,APV-LLB支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

Round Robin

APV-LLB顺序的将多个ISP的IP地址作为每次用户解析请求的返回值。

Weighting Round Robing

APV-LLB为每个ISP的IP地址设定一个加权值,并根据加权值顺序的选择多个ISP的IP地址作为每次用户解析请求的返回值,权值大的ISP 的IP地址被选择的次数多。通过此算法,用户可以在多条带宽不同的链路间合理分配流量,带宽高的链路权值大,因此承载的流量就高。

Source IP-Based Routing

APV-LLB还提供基于每个数据流的源IP地址的路由选择算法。APV-LLB会检查每个用户解析请求的源IP地址是否属于预先设定的一个地址范围,若是,则选择某一个ISP的IP地址作为该次用户解析请求的返回值。通过此算法,用户可以设定源IP地址属于网通范围的,通过网通的链路流入,属于电信地址范围的通过电信的链路流入。

总结:建议流入流量使用Source IP-Based Routing规则,当用户请求的Local DNS地址属于网通地址范围的,通过网通的链路流入站点,属于电信地址范围的流量则通过电信的链路流入。对于其他不不属于网通与电信地址范围的站点,用户访问可以将默认的算法定向到某一个性能较好的ISP链路上,也可以根据Weighting Round Robing的算法,为每个ISP的IP地址设定一个加权值,并根据加权值顺序的选择多个ISP 的IP地址作为每次用户解析请求的返回值,权值大的ISP的IP地址被选择的次数多。通过此算法,用户可以在多条带宽不同的链路间合理分配流量,带宽高的链路权值大,因此承载的流量就高。

3.解决方案功能特点介绍

APV-LLB可检测到整个链路中出现的错误,从而能够提供可靠的端到端 WAN 连接。它可以监视每个连接的运行状态和可用性,实时检测链路

或 ISP 的损耗情况。一旦出现故障,流量将被动态地传递给其它可用链路,从而确保用户及外部客户继续保持连接。

3.1.全面的链路监控能力

如何有效地确定链路,服务器、应用、内容的状态,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关键。APV利用其独到的、高效的“健康检测”手段,识别链路,服务器、应用、内容的状态。

它们包括:

ICMP检查:利用ICMP可检查服务器的网络工作是否正常。

TCP检查:Array APV可与服务器之间,利用服务器的服务端

口建立TCP连接,检查服务器的服务是否正常。

HTTP检查:Array APV采用HTTP的检查,来验证服务器提供

的服务是否正常。

UDP检查:Array APV针对DNS服务进行检查,可及时判断DNS

服务是否正常。

Script检查:定制一些特殊应用的检查脚本来检查应用的健康

状态。

Keyword检查:Array APV针对应用对该服务检查作出响应并

返回对应的数据进行检查。

通过这几种机制,确保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正确可靠的服务。3.2.全路经健康检查

访问Internet的可靠性不仅仅是由ISP路由器提供的链路状况决定

的,而是由整个数据流经的路径决定。例如用户可以设置透过某ISP的路由器同时去检查sina等各类企业的web网站。只有当所有这些网站都无法检测通过时,APV-LLB才会认为该链路已经DOWN掉,然后APV-LLB 可以重新为流量选择路径,传递到其它可用链路,从而继续保持客户连接,避免出现停机影响。

3.3.策略路由

APV-LLB可以设置基于用户数据包源IP/Port、目标IP/Port的策略路由,通过该功能可以帮助学习人为的对特殊的流入流出流量进行规划,比如某个应用系统需要比较高的数据传输带宽,而多条Internet链路的带宽存在不均衡性,管理员可以选择一条带宽更高的链路承载这个应用的数据流量。

3.4.APV-LLB的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功能和优点:

智能管理不同ISP提供的IP地址网段。

保证优化所有的ISP链路,即通过智能负载均衡所有通过可用链

路的流量。

使用Array的SmartNAT和SmartDNS来选择用于流入流出流量的

最佳ISP,保证了每个用户都可以最快速的访问分部的服务器,

而不必受到南北电信、网通互联互通问题的影响。

可以通过策略路由强制流量通过某个ISP的链路,以解决用户办

公上网访问南北电信、网通不同站点的速度问题。

在某条链路失效时,所有流量仍可以经过另一条链路正常进出。

以保证系统的提供服务的不间断性。

3.5.链路优化功能与其他应用性能提高功能

3.5.1.Http 压缩功能

窄带访问应用的访问速度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一直是网站推广和扩大用户访问所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APV系列产品中HTTP压缩功能的应用,能够提高网站访问的通信质量,在向窄带宽用户提供很高的通信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极大的节约网站互联网接入带宽消耗。

采用Array HTTP压缩的优势:

节省带宽;

缩短用户下载内容的时间;

在Web Server上不需要压缩功能,减轻了Web Server的负担。

3.5.2.Cache 功能

基于内存的反响代理Cache功能。通过Cache功能的应用,APV系列产品能够在内存中以数据包的形式Cache住网站页面中所有可以被Cache住的内容。当用户访问请求发送到APV时,如果Cache中的内容能够匹配用户的访问请求则直接由APV来响应用户的访问,从而避免了对后台服务器的负载压力,在减小了后台服务器负载的同时,提高了对用户的响应速度和整体网站的处理能力。

3.5.3.Connection Multiplexing(连接复用)技术

主要作用是为了改善现有系统的总体性能,其技术原理是自动实现HTTP 1.0到HTTP 1.1的转换;TCP/IP协议栈在处理长连接时具有更好的性能;将Web流量的多个短连接合并为一个长连接。

Array Connection Multiplexing(连接复用)技术的实现过程:

3.5.

4. Connection Pooling(连接池)技术

Array采用Connection Pooling(连接池)技术,其优点在于:

(1)加快了与后台服务器之间的TCP/UDP连接处理速度

A rray APV预先与后台服务器之间建立多个连接,并保持住它

们(每个服务器最多预先建立20个连接);

如果有客户端的请求,根据负载分担算法被分配到某个后台服

务器上,Array APV从预先建立的该服务器的连接池中选择

一个连接,在此连接上发送客户端的请求,一个连接可以被

用来传送多个请求(每个连接最多可以同时处理90个请

求);

显着的减少了后台服务器需要处理的用户端连接数(减少量可

能达90%)

(2)改善了服务器的性能.

服务器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处理TCP/UDP连接建立和拆除的

工作

服务器不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保持多个客户端连接

3.5.5.Array SpeedStack?技术

Array Networks正是基于SpeedStack核心技术来构建其产品的。Array的SpeedStack技术由三部分组成:一个TCP/IP栈、HTTP分析器

和一个代理引擎。这种独特的架构让Array及第三方的开发人员可以在

数据流的多个环节来实现垂直应用程序与SpeedStack的关联。

SpeedStack技术可以让你在保持高性能的基础上关联更多的垂直功能――四层或七层的SLB、反向代理缓存、全局服务器负载均衡、SSL加速、压缩,等等,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消除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在Array Networks解决方案中,TCP/IP栈在数据包进入系统时首先对其进行处理。TCP/IP栈通过高效的包处理来实现高性能,在处理流程的初期及时检测出有害或已损坏的数据包并将它们丢弃。TCP/IP栈的工作完成后,数据包就被交给了HTTP分析器,它以独特的方式对HTTP包头进行分

解,使其它组件不必再重复相同的工作。分析引擎本身已经进行了优

化,能够完成精确的HTTP处理,性能出色。

3.6.安全防护功能

Array的解决方案具备内在的安全特性,这些特性是专门为避免遭受攻击和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提供保护而特别设计的。

Array WebWall防火墙能有效地保护服务器和应用的安全。

采用Full Proxy技术的SLB,使来自客户端的任何请求都不能直接到达服务器,有效保护后台服务器。

强大的连接性能(每秒支持1,000,000并发连接)及基于HTTP的过

滤机制,可有效抵御DOS、SYNC Flood等恶意攻击。

GSLB提供的灵活配置,使整个系统具有灾难恢复功能。

Array APV内建基于状态检测的的防火墙-Webwall,最高可配置1000条策略。对比其他基于ACL的防火墙产品,Array APV的Webwall

具有独特的加速算法,使得ACL条目的增加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基于Array APV强大的处理性能(每秒可支持1,000,000并发连接),Webwall可抵御DOS、SYNC Flood、Buffer Overflow Attacks、Parser Evasion Attacks、Directory Traversal Attacks等恶意攻击。Array APV是基于Full Proxy设计的产品,来自Client端的任何连接请求都不会直接发到后台服务器,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高安全性。

3.7.Cluster技术

提供容错性,高可靠性和高吞吐量。传统的四层设备,仅支持二台设备工作在HA方式下,支持Active/Active、Active/Standby工作方式,从而L4设备可靠性,可扩展性,网络吞吐量都受到限制。但L4层的设备是一关健设备,许多L4 层厂家都没有很好解决这些问题。

Array在给服务器提供高容错性,高可靠性的前提是,Array设备本身的容错性和高可靠性。Array支持Cluster的工作模式,提供1+1 和N+1 的冗余配置模式,能工作在Active/Standby或Active/Active方式。Array容错性,高可靠性,高吞吐量同时给服务器的提供更强大的容错性。

Clustering 容量:-Array APV支持多达 32 台设备的Cluster,提供N +1的冗余。

3.8.Array APV 配置管理

多数负载均衡产品的命令配置界面是基于UNIX的,而并非所有网路工程师都熟悉使用UNIX命令。当用户登录到控制台,既进入了一个UNIX的Shell,除非通读产品手册,并熟悉命令,用户无法进行下一步配置操作。

Array产品通过安全连接方式SSH进行远程连接,通过与Cisco产品命令类似的命令进行配置,使网络工程师非常容易上手和掌握。同时,Array 产品内嵌WebUI,通过浏览器以加密方式登录,管理员可以非常直观和方便的配置和实现所有的功能。

3.9.可扩展性

3.9.1.服务器负载均衡与广域网负载均衡

对于本地服务器组流量管理,Array APV提供SLB功能,用户可以任意增加服务器数量,通过简单的配置即可添加相应服务。对于网站系统建设,Array APV提供了配置灵活,性能强大的GSLB,使用户可以随时建立新的CDN节点。

3.9.2.扩展的SSL加速适用于电子商务

SSL(安全套接层协议)已经成为发送安全互联网通信的标准协议。SSL的广泛采用和总体网络负载减缓了服务器的执行速度,需要SSL交易加速。

Array内置SSL加速功能使问题迎刃而解。Array产品包括SSL加速技术,该技术是用于卸载服务器的SSL(安全套接层)处理的,以提高其性能,同时大幅度缩短响应时间并增强客户交易流量管理。SSL加速技术

可以提高电子商务服务器的性能,并在关键业务在线交易过程中提供安全性、高速度和流量管理,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同一地点进行的,无需费钱费力地在每台服务器上安装额外的硬件或软件。

4.链路负载均衡对企业的价值

通过Array的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对于企业网络优化具有以下优点:

充分利用各种链路资源:

企业网网络应用中,涉及到的应用资源各种各样,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链路资源,使其能够

更好的为整个企业网应用服务,是企业网资源能否充分利用的关

键。通过Array企业网解决方案,能够充分应用企业网多条专线

链路,使每一种应用都有最合适的应用传输链路,在实现智能判

断、智能传输的基础上,最大化的利用各种链路资源。

提高信息发布的质量:

企业网络应用中的信息发布系统是企业的窗口,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企业网的先进程度和技术水平。通过Array企业网LLB解

决方案的应用,能够充分利用多条链路资源,并对流量进行优

化,结合Array其他应用加速功能,智能判断应用类型,并进行

全面深入的应用处理,提高信息发布系统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网络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企业网网络应用将随着企业应用的丰富而不断演变。Array企业网解决方案能够凭借Array产品的多种智能化的功能实现,全

面协助企业网应用的演变。在企业网的特定应用时期,通过

Array产品All-In-One架构的应用,灵活进行功能扩展,最大化

的保证了企业网络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降低系统维护难度和成本:

凭借多种人性化管理维护方式和Array单台产品模块化的功能实现,Array企业网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能够极大的降低系统

的维护难度和成本。结合Array专业本地化厂家技术支持和研发

队伍,能够为企业网应用提供最优质的专业技术保障。

Array APV系列产品能够完全满足和实现企业网应用平台对负载分担和性能增强功能的要求。通过应用在产品设计、性能参数和功能上均处于领先地位的APV系列产品,能够在保证满足企业网应用平台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同时,提供最优的性能价格比和扩展能力。

多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多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一、引言 多链路负载均衡是一种网络技术,旨在实现网络流量的平衡分配,提高网络性 能和可用性。本文将介绍多链路负载均衡的基本原理、常见的解决方案以及其优势和应用场景。 二、多链路负载均衡的基本原理 多链路负载均衡通过将流量分发到多个链路上,以平衡网络负载。其基本原理 如下: 1. 选择最佳链路:根据链路的负载情况、带宽和延迟等指标,选择最佳的链路 来分发流量。 2. 流量分发算法:采用不同的算法,如轮询、加权轮询、至少连接数等,将流 量均匀地分发到各个链路上。 3. 健康检查:定期对链路进行健康检查,排除异常链路,确保流量的正常分发。 三、常见的多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1. 硬件负载均衡器:使用专用硬件设备,如F5 BIG-IP、Cisco ACE等,提供高性能的负载均衡功能。这些设备通常具有丰富的功能和灵便的配置选项,适合于大规模和高性能的网络环境。 2. 软件负载均衡器: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如Nginx、HAProxy等,通过在普 通服务器上运行负载均衡软件来实现负载均衡功能。这些软件具有较低的成本、易于部署和管理的优势,适合于中小规模的网络环境。

3. DNS负载均衡:通过在DNS服务器中配置多个IP地址,将流量分发到不同 的服务器上。这种解决方案简单易用,但对于长连接和会话保持等特殊需求支持较差。 4. 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技术,通过智能路由和负载均衡功能,将流量分 发到不同的链路上,提供更好的网络性能和可用性。SD-WAN具有集中管理、智 能路由和安全加密等特点,适合于分布式网络环境。 四、多链路负载均衡的优势 1. 提高性能:通过将流量均匀地分发到多个链路上,避免单一链路的过载,提 高网络性能和响应速度。 2. 增强可用性:当某个链路发生故障时,多链路负载均衡可以自动将流量切换 到其他正常的链路上,保证网络的可用性。 3. 扩展带宽:通过增加链路数量,多链路负载均衡可以扩展网络带宽,满足不 断增长的流量需求。 4. 灵便配置:多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通常提供丰富的配置选项,可以根据实 际需求进行灵便调整和定制。 五、多链路负载均衡的应用场景 1. 网站负载均衡:将用户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提高网站的性能和可用性。 2. 数据中心负载均衡:将流量分发到多个数据中心,提供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 3.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将流量分发到多个出口链路,提高企业网络的性能和可 靠性。 4. 云计算负载均衡:将流量分发到多个虚拟机或者容器实例上,实现云计算资 源的高效利用。

数据链路层技术中的负载均衡方法探讨(一)

数据链路层技术中的负载均衡方法探讨 一、引言 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载均衡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旨在分担网络流 量和平衡网络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而在数据链路层中, 负载均衡方法的选择对于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至关重要。本文将讨论 几种常见的数据链路层技术中的负载均衡方法,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二、基于链路纠错码的负载均衡方法 链路纠错码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链路层技术,可用于检测和纠正传 输中的错误。在负载均衡方面,基于链路纠错码的方法可以通过分发 数据帧到不同的链路,从而实现负载均衡。将输入帧分成多个子帧, 并通过不同的链路发送,然后通过接收端的纠错码进行恢复。该方法 可以充分利用多个链路的带宽,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然而,该 方法需要较大的帧重组开销,且对链路的负载均衡并不精确。 三、基于虚拟链路的负载均衡方法 基于虚拟链路的负载均衡方法是一种常见的负载均衡技术。该方 法通过将多个链路虚拟化为一个逻辑链路,从而将网络流量均匀地分 布到所有可用链路上。虚拟链路使用路由算法来决定数据流的路径, 保证数据能够按需传输到目的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网络负载情况自动调整链路使用情况。然而,基于虚拟 链路的负载均衡方法会增加路由器的负担,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四、基于负载调度的负载均衡方法

基于负载调度的负载均衡方法是一种全局负载均衡技术,通过动态地分配负载到各个链路上,以实现系统的负载均衡。该方法使用负载调度算法来确定数据流的传输路径,选择最佳的链路进行传输。负载调度算法可以基于各种指标,如链路的负载情况、传输延迟等进行决策,并动态地调整传输路径。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然而,基于负载调度的负载均衡方法需要较高的计算开销,并且对网络的实时性要求较高。 五、其他负载均衡方法的探讨 除了上述的负载均衡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也可以用于数据链路层的负载均衡。例如,基于链路状态的负载均衡方法,通过监测链路的状态信息,如带宽利用率、丢包率等,来调整数据流的传输路径。此外,还有一些基于流量分析的负载均衡方法,通过分析数据流量的特征,如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等,来进行负载均衡调度。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负载均衡场景。 六、总结 数据链路层技术中的负载均衡方法对于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讨论了几种常见的负载均衡方法,并探讨了它们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合的负载均衡方法。通过合理地使用负载均衡技术,可以实现数据链路的高效传输,提高网络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A10-移动地市链路负载均衡建议方案-思路引导版本-YL

移动地市A10链路负载均衡 解决方案 A10 Networks Yulin Wang

1 概述 移动各地市宽带用户上网慢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网通以及其他运营商的互联互通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移动一方面大力建设IDC 能够托管更多的应用以在跟电信和网通的谈判中取得更多话语权(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另一方面就是考虑如何优化出口带宽以迅速达到较好的效果。 目前,移动很多地市都采用了在网络出口增加Cache 的方式来提高用户访问速度, 但Cache 设备一般来说对于http 服务比较有效,但是对于占据网络更多带宽的p2p ,流媒体以及其他一些协议收效不大。所以寻找其他途径解决互联互通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2 A10解决方案建议 2.1 方案1—借用铁通的出口 移动网络 铁通网络

铁通在互联网出口访问电信和网通网络的速度要比移动好,这通过铁通的宽带上网可以比较得出。现在铁通和移动已经合并,所以借助铁通的出口应该可以提高移动宽带用户的访问速度,带来更好的访问体验。 这种做法最好是各地市的移动跟铁通直接合作,直接从铁通拉一根线过来接到链路负载均衡交换机上。 A10负载均衡设备能够做到如下几点: (1)上网用户在访问一个目的地址的时候,A10可以动态探测从移动链路和铁通链路哪一条最快,然后从最快的链路出去。 (2)用户访问电信,网通和铁通IP的时候,从铁通出口出去,访问其他IP从移动出口出去。 (3)当某条链路出现问题(无论是移动链路还是铁通链路),A10设备会把流量切换到好的链路上,不会引起访问中断也不会继续转发给出现故障的链路。 因为目前互联网的大部分业务都在电信和网通,而且由于铁通比移动快,所以无论是动态探测还是根据地址段判断,可能大部分流量都会流向铁通。这就导致移动地市到省公司的链路会变得空闲,为了避免地市移动包括省公司出现一些工作上协调或者检查的问题,必须要有更多细节的考虑。 所以我们可以多种方式并行,例如采用如下方式或者方式之一来做: (1)对于部分用户采用以上智能选择的方式,剩下的用户还是指定走移动网络。 (2)搜集一些占用带宽较大的应用的服务器IP,比如一些p2p下载,视频和网络游戏的服务器地址,对于这些地址的访问,一律发给铁通出口,以提高速度。 (3)针对移动内部某些经常投诉的用户地址/段,让这部分用户指定走铁通出口 通过以上多种方式的综合,应该可以解决移动宽带用户对于访问互联网满的抱怨和投诉,结合目前在用的Cache设备,移动的接入交换机还可以设定凡是访问80的服务都扔给Cache 服务器,不采用链路选择。 2.2 方案2—借用电信和网通链路 作为竞争的运营商肯定不允许将自己的链路接入另一个运营商的网络之中,所以这种方式只能悄悄为之。例如各地市可以借助关系企业各拉一条电信链路和网通链路,然后再转接入移动网络。然后通过A10负载均衡设备对多条链路做负载均衡。

数据链路层技术中的负载均衡方法探讨(十)

数据链路层技术中的负载均衡方法探讨 引言: 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载均衡是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数据链路层中,负载均衡是一个关键问题,它能够有效地分配传输负载,提高网络性能。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数据链路层技术中的负载均衡方法。 一、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是一种常用的负载均衡技术,在数据链路层中被广泛采用。它将多个链路组合成一个逻辑链路,从而提高带宽。链路聚合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静态链路聚合和动态链路聚合。静态链路聚合是在网络配置阶段,管理员手动将多个链路绑定成一个逻辑链路;而动态链路聚合则是在运行时根据网络负载动态地将链路绑定。 二、循环转发 循环转发是一种轮流将数据包在多个链路之间转发的方法,以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它适合于具有相同带宽的链路,通过在链路上设置权重或者优先级,来决定每个链路的传输量。循环转发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多个链路并行传输数据,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 三、虚拟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通过在数据链路层将一个物理网络分割成多个逻辑网络,实现对网络流量的有效管理。VLAN可以实现负载均

衡,通过将负载分散在不同的VLAN之间,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此外,VLAN还能够提供安全隔离和灵活性。 四、链路状态协议 链路状态协议(LS)是一种用于动态路由选择的协议,在数据链 路层中也能实现负载均衡。链路状态协议通过在链路上周期性地向邻 居节点发送链路状态信息,获得整个网络的状态信息,并根据该信息 动态选择最佳路由。通过动态路由选择,链路状态协议能够将网络负 载均衡地分配到各个链路上。 五、负载均衡算法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有一些负载均衡算法可以在数据链路层中 使用。最常见的是基于轮询、基于哈希和基于最少连接数的算法。轮 询算法简单高效,将请求依次分配给不同的链路;哈希算法将请求根 据一定的规则映射到特定的链路;而最少连接数算法则将请求分配给 当前负载最轻的链路,以实现负载均衡。 结论: 数据链路层技术中的负载均衡方法有很多种,本文讨论了几种常 用的方法,包括链路聚合、循环转发、虚拟局域网、链路状态协议和 负载均衡算法。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需求。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这些方法,可以实现高效的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 衡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负载均衡效果。

链路负载均衡方案

链路负载均衡方案 链路负载均衡,又称为链路负载分担,是一种将网络流量分发到多条链路上的技术,以实现网络负载均衡和提高网络性能。它可以通过将流量分配到不同的链路上,达到提高带宽利用率、增加网络容量、提高数据传输速度等目的。在本文中,我将从链路负载均衡方案的定义、原理、常用的算法和部署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链路负载均衡方案的定义 链路负载均衡是一种分散流量的网络技术,通过将流量分配到多条链路上,从而增加网络吞吐量,提高网络性能。它可以将流量均匀地分发到各个可用链路上,以减轻单个链路的负载压力,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链路负载均衡是现代网络架构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应用于各种规模的网络环境,包括企业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等。 二、链路负载均衡方案的原理 具体而言,链路负载均衡方案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流量监测:负载均衡设备通过监测流量的各项指标,包括带宽利用率、延迟、丢包率等来了解流量的状态。 2.链路状态检测:负载均衡设备通过周期性地检测链路的可用性和负载情况,获取链路的状态信息。 3.负载分配:根据预定义的负载均衡策略,负载均衡设备将流量分配到合适的链路上。常用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轮询、加权轮询、最小连接数等。

4.连接状态跟踪:负载均衡设备通过跟踪连接状态,了解每个连接的 负载情况,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链路监测与故障切换:负载均衡设备不断监测链路的状态,一旦发 现链路故障,将会自动将流量切换到其他可用链路上,以保持正常的服务。 三、常用的链路负载均衡算法 1. 轮询(Round Robin)算法:轮询算法是最简单的负载均衡算法之一,它将流量依次分发到不同的链路上。每次请求时,负载均衡设备会按 照轮询的顺序选择一个链路来处理请求。 2. 加权轮询(Weighted Round Robin)算法:加权轮询算法是一种 根据链路的权重分配流量的算法。每个链路都有一个权重,负载均衡设备 根据链路的权重比例来分配流量,权重越高的链路分配到的流量越多。 3. 最小连接数(Least Connections)算法:最小连接数算法根据每 个链路当前的连接数来决定分配流量的多少。负载均衡设备会选择连接数 最少的链路来处理请求,以保持各个链路的负载相对均衡。 4. IP散列(IP Hash)算法:IP散列算法根据请求的源IP地址来进 行哈希运算,将相同源IP的请求一致地分配到同一条链路上。这样可以 保证来自同一客户端的请求被分配到同一条链路上,以解决一些特定应用 场景下的问题。 四、链路负载均衡方案的部署方式 1.集中式部署:在集中式部署方式下,所有的流量都经过一个负载均 衡设备进行分配。这种方式适用于较小的网络环境,负载相对较轻的情况。

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一、链路负载均衡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被迁移到云端,网络性能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单个网络链路容易出现瓶颈,导致网络拥堵和性 能下降。链路负载均衡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 二、链路负载均衡的解决方案 1.硬件链路负载均衡 硬件链路负载均衡是通过专门的负载均衡设备来实现的。这些设备可 以基于多种算法,例如轮询(Round Robin)、加权轮询(Weighted Round Robin)、最小连接数(Least Connections)、散列(Hashing)等,将流量分配到不同的链路上。硬件链路负载均衡可以提供高性能的负 载均衡解决方案,但需要额外的投资。 2.软件链路负载均衡 软件链路负载均衡是利用软件来实现链路负载均衡。在这种方案中, 通过在服务器上安装负载均衡软件,实现对流量的分配。软件链路负载均 衡可以基于多种算法,例如加权轮询、最小连接数等,来决定流量的分配 方式。相比硬件链路负载均衡,软件链路负载均衡成本更低,但可能会影 响服务器性能。 3.DNS负载均衡 DNS负载均衡是利用DNS解析过程中的负载均衡机制来分配流量。通 过在DNS服务器中配置多个IP地址,将请求分配到不同的链路上。DNS 负载均衡可以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网络状态等因素,动态选择最佳链路。

DNS负载均衡具有灵活性和扩展性,但其实施相对复杂,对DNS服务器有 一定要求。 三、链路负载均衡的实施方法 1.硬件链路负载均衡的实施方法 硬件链路负载均衡需要选择合适的负载均衡设备,并进行配置。首先,需要对网络链路进行调研,了解链路的容量、速度和负载情况。然后,根 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负载均衡设备,并进行部署和配置。最后,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性能优化和监控,以确保负载均衡的效果。 2.软件链路负载均衡的实施方法 软件链路负载均衡可以通过在服务器上安装负载均衡软件来实现。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负载均衡软件,并进行安装和配置。然后,根据需求 选择合适的负载均衡算法,并进行性能优化和监控。最后,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负载均衡策略的调整和优化。 3.DNS负载均衡的实施方法 DNS负载均衡需要在DNS服务器上进行配置。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DNS服务器,并进行安装和配置。然后,根据需求配置多个IP地址,将 请求分配到不同的链路上。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地理位置的优化、链 路的监控和动态调整。 综上所述,链路负载均衡可以通过硬件负载均衡、软件负载均衡和DNS负载均衡来实现。无论采用何种方案,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 的解决方案,并进行配置和优化,以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A10-链路负载均衡(LLB)解决方案-YL

A10 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1. 概述 由于国内各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采用运营商自身单条互联网出口,在为用户提供IDC主机托管服务和大客户专线接入服务时,会遇到用户抱怨访问速度差的问题。同时,单条链路本身存在单点故障问题。因此,通过在多个数据中心分别拉不同运营商的线路或者同一数据中心或公司网络出口采用多条互联网链路并使用专门的负载均衡设备智能选择最佳链路成为提高服务水平和用户满意度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把多数据中心负载均衡和多链路负载均衡统称为全局负载均衡或者广域网负载均衡。 2. 需求描述 对于全局和链路负载均衡,需要解决两种流量类型的负载均衡以及容灾问题: 入向流量(Inbound Traffic):从Internet上的客户端发起,到数据中心内部的应用服务的流量。如:Internet上用户访问企业Web网站。对于入向流量,需要根据当前网络延时、就近性等因素,来判断哪一条链路可以对外部用户提供最佳的访问服务。 出向流量(Outbound Traffic):从内部网络发起的,对Internet上应用资源的访问。如:内部局域网用户访问Internet上Web网站应用。对于出向流量,需要根据当前链路的就近行、负载情况、和应用服务的重要性等选择最佳的链路。 容灾:多数据中心除了可以提高服务质量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容灾,当一个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将所有用户访问由灾备数据中心来处理。

3. A10 LLB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3.1. 出向流量链路负载均衡(Outbound LLB) 相对于入向流量的链路负载均衡,出向流量的链路负载均衡则比较简单。当内部用户发起对外界的访问请求时,链路负载均衡控制器根据链路选择算法选择合适的链路,并对内部用户的IP地址进行NAT转换。出向负载均衡是对每个数据中心内部的机器来而言的,通过放置在每个数据中心出口位置的AX来实现。 Web Client

链路及服务器负载均衡_F5解决方案

链路及服务器负载均衡- F5解决方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3) 1.1 XXXX行业最新动态简介 (3) 1.2 XXXX原有网站系统潜在的问题 (3) 二需求描述 (5) 2.1多链路负载均衡 (5) 2.2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 (5) 2.3集成的应用优化需求 (5) 三F5方案描述 (6) 3.1 F5方案总体设计及描述 (6) 3.2 F5解决方案的优点 (7) 3.2.1 F5的解决方案是唯一可以提供毫秒级切换的解决方案 (7) 3.2.2F5的解决方案是唯一集成优化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8) 3.2.3F5的解决方案提供iRules可以对系统应用提供灵活的支持 (10) 3.2.4F5 是专业的应用交付解决方案的厂商,是行业的领导者。 (11) 3.2.5F5负载均衡是全球著名应用厂商的的首选推荐。 (12) 附录1: 链路负载均衡关键技术 (13) 附录2: 服务器负载均衡技术实现 (15)

一项目背景 1.1 XXXX行业最新动态简介 XXXX行业用8年的蛰伏迎来了2006年的辉煌。经历了8年的风雨,其间也有股市的牛熊交替,或许XXXX行业从来没有想到2006年有如此的蓬勃发展,而400亿XXXX的一日速成更创造了XXXX发行的天文数字。 随着2006年出现一批百亿XXXX,乃至单只规模达四百亿的XXXX登陆证券市场,国内XXXX以超6000千亿元之巨的规模向市场更加明显地表现出了以XXXX为代表的机构化时代的来临。今年以来,新募集的XXXX规模迄今已超过过去5年XXXX首发规模的八成,接近过去3年XXXX的首发规模的总和。 随着XXXX业的火热发展,XXXX的网上交易,网上理财,网上资讯等应用访问量都呈指数级增长,对XXXX应用,网站等原有系统都提出新的挑战。优化/改造原有应用IT架构成为各XXXX面临的首要任务。XXXX的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以满足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客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交互的进行金融活动的需要。 对于XXXX的网站来讲,最重要的莫过于实现网上交易平台的安全,快速,高可用了。 网上交易系统平台主要需求如下: 安全交易,由于网上交易涉及客户个人隐私和XXXX,银行金融机密,因此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是系统建设的首要问题。 支持传统业务及新业务发展,实现在线交易。 访问快速。 支持 7×24小时全天候服务,充分利用系统和设备的能力,为客户提供可靠,完善,便捷的服务。 安装,维护方便。 具备高性能,高扩展性和高可伸缩性。 1.2 XXXX原有网站系统潜在的问题 引起站点无法访问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

路由器网络负载均衡调优

路由器网络负载均衡调优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负载越来越重,特别是在大型组织和 企业中。为了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服务,路由器的负载均衡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在路由器网络中如何进行负载均衡调优的 方法和策略。 一、负载均衡的定义和作用 负载均衡是一种将网络流量分配到多个可用资源上的技术,并确保 各个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方法。在路由器网络中,负载均衡的作用是 平衡网络流量,避免某个设备或链路过载,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二、负载均衡调优的原则 1. 流量监控和分析:了解网络中的流量分布情况和瓶颈点,确定需 要进行负载均衡调优的设备或链路。 2. 合理的负载均衡算法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负载均衡算法,如轮询、加权轮询、哈希等。 3. 链路负载分配优化:根据链路的带宽和负载状况合理配置链路的 负载均衡,避免出现某个链路过载。 4. 灵活配置并发连接数:根据网络设备的性能和业务负载的不同, 合理配置并发连接数,避免因连接数过多而导致性能下降。 三、负载均衡调优的方法和策略

1. 调整链路负载均衡策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链路的负载均衡策略。可根据链路的带宽、延迟等指标进行配置,确保不同链路得到合理的负载分配。 2. 配置流量控制和限速策略:通过配置流量控制和限速策略,实时监控和限制网络中的流量,避免网络拥塞和链路过载。 3. 优化负载均衡算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优化负载均衡算法。可以考虑采用基于业务需求和链路负载情况的混合负载均衡算法,以达到更好的负载均衡效果。 4. 使用缓存和CDN技术:通过使用缓存和CDN技术,将静态资源和常用数据存储在就近的节点上,减轻服务器的负载压力,提高网络性能和响应速度。 四、负载均衡调优的实施步骤 1. 了解网络拓扑结构和设备情况,进行流量监控和分析,确定需要进行负载均衡调优的设备或链路。 2. 针对不同的设备或链路,根据负载均衡调优原则,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调优。 3. 在路由器中配置负载均衡策略,根据实际需求和链路负载情况进行调整。 4. 不断监控和优化负载均衡配置,及时调整参数,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

深信服负载均衡方案

一、概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开始更多地使用互联网来交付其关键业务应用,企业生产力的保证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企业IT架构的高可靠运行,尤其是企业数据中心关键业务应用的高可用性,所以企业越来越关注如何在最大节省IT成本的情况下维持关键应用7×24小时工作,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用户的满意度。 然而,由于中国电信发展的历史问题,使得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互连互通一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例如,通过电信建立的应用服务器,如果是网通的用户访问该资源的时候,Ping的延时有几百甚至上千毫秒,用户访问时,可能会出现应用响应缓慢甚至没有响应造成无法访问的问题。这样企业在建立应用服务器时,如果用户采用单条接入链路,无论是采用电信还是网通网络链路,势必都会造成相应的网通或电信用户访问非常缓慢。 如果只保持一条到公共网络的连接链路则意味着频繁的单点故障和脆弱的网络安全性。在互联网链路的稳定性日益重要的今天,显然,单个互联网无法保证应用服务的质量和应用的可用性以及可靠性,而应用服务的中断,将会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采用多条链路已成为保证互联网链路稳定性和快速性的必然选择。而传统的多链路的解决方案也不能完全保证应用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传统多归路方案通过每条互联网链路为内网分配一个不同的IP地址网段来实现对链路质量的保证。这样来解决方案虽然能够解决一些接入链路的单点故障问题,但是这样不仅没有实现真正上的负载均衡,而且配置管理复杂。 1.路由协议不会知道每一个链路当前的流量负载和活动会话。此时的任何负载均衡都是很不精确的,最多只 能叫做“链路共享”。 2.出站访问,有的链路会比另外的链路容易达到。虽然路由协议知道一些就近性和可达性,但是他们不可能 结合诸如路由器的HOP数和到目的网络延时及链路的负载状况等多变的因素,做出精确的路由选择。 3.入站流量,有的链路会比另外的链路更好地对外提供服务。没一种路由机制能结合DNS,就近性,路由器 负载等机制做出判断哪一条链路可以对外部用户来提供最优的服务。 所以说,传统的多链路接入依靠复杂的设计,解决了一些接入链路存在单点故障的问题。但是,它远远没有把多链路接入的巨大优势发挥出来。 二、需求分析 为了提升应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行,通过已经部署多条互联网链路以保证网络服务的质量,消除单点故障,减少停机时间。目前需要在如下两种情况下实现多条链路的负载均衡: 1、内部的应用系统和网络工作站在访问互联网络的服务和网站时如何能够在多条不同的链路中动态分配和负载均衡,这也被称为出站流量的负载均衡。 2、互联网络的外部用户如何在外部访问内部的网站和应用系统时也能够动态的在多条链路上平衡分配,并在一条链路中断的时候能够智能地自动切换到另外一条链路到达服务器和应用系统,这也被称作为入站流量的负载均衡。 正对上述问题,我们推荐使用深信服AD应用交付解决方案,可以智能的为客户解决上述问题: 对于出站流量,AD接收到流量以后,可以智能的将出站流量分配到不同的INTERNET接口,并做源地址的NAT,可以指定某一合法IP地址进行源地址的NAT,也可以用AD的接口地址自动映射,保证数据包返回时能够正确接收。 对于入站流量,AD分别绑定两个运营商的公网地址,解析来自两个运营商的DNS解析请求。AD不仅可以根据服务器的健康状况和响应速度回应LDNS相应的IP地址,还可以通过两条链路分别与LDNS建立连接,根据RTT 时间判断链路的好坏,并且综合以上两个参数回应LDNS相应的IP地址。

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F5是一个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了一系列的负载均衡产品和服务。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被广泛用于大型企业和服务提供商的网络中,用来分发和平衡网络流量,提高网络的性能、可用性和安全性。 1.工作原理 -DNS负载均衡:通过在DNS服务器上配置多个A记录,将流量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 -IP负载均衡:通过在F5设备上配置虚拟IP地址,将流量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 -基于内容的负载均衡:通过分析请求的内容,将流量分发到最合适的服务器上。 F5设备上还提供了一些高级功能,用来进一步优化负载均衡效果,如会话持久性、HTTP压缩、SSL加速等。 2.特点 -高性能:F5设备使用硬件加速器来提高负载均衡的性能,能够处理大量的网络流量。 -高可用性:F5设备具有冗余和故障转移的功能,当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时,其他设备能够接管其工作,保证服务的连续性。 -灵活性:F5设备具有高度可配置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配置和调整。

-可扩展性:F5设备支持横向扩展,可以通过增加设备来处理更大的流量负载。 -安全性:F5设备提供了一系列的安全功能,如SSL加速、认证和授权等,可以保护网络免受恶意攻击。 3.应用场景 -互联网应用:由于互联网应用的访问量通常非常大,需要将流量平衡地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才能达到高性能的要求。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通常具有多个服务器,并且需要在它们之间平衡流量,以提供高可用性和性能。 -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务网站通常需要处理大量的网络流量,将流量均衡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可以确保网站的可用性和性能。 -应用服务器集群:应用服务器集群通常包括多个服务器,通过使用F5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可以实现应用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和性能。 -服务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通常需要处理大量的网络流量,并提供高可用性和性能的服务。使用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可以将流量分发到多个服务器和数据中心上,以实现这些要求。 总结起来,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是通过将网络流量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实现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的一种解决方案。它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等特点,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包括互联网应用、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网站、应用服务器集群和服务提供商网络。

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LC

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LC 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LC)是由F5 Networks开发的一种高效 的解决方案,旨在提供可靠的负载均衡服务,以确保应用程序的高可用性 和可伸缩性。本文将详细介绍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的架构和功能, 并讨论其优势和适用性。 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的架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组件:负载均衡器、服务器池、健康检查和应用分发。负载均衡器是整个解决方案的核心,它基于预定义的策略将传入的网络流量分发到服务器池中的多个服务器上。这些服务器可以是物理服务器或虚拟机。 服务器池是一组具有相同应用程序服务的服务器,它们共享负载并提 供高可用和可扩展的应用程序服务。服务器池可以动态调整,以应对流量 增加或服务器故障的情况。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使用多种负载均衡 算法来决定将请求分发到哪个服务器上,以确保最佳的资源利用和响应时间。 健康检查是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的另一个重要组件。它用于监 测服务器的可用性和性能,并根据预定义的条件决定是否将流量分发到该 服务器。健康检查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例如Ping测试、HTTP请求和 端口扫描等。 应用分发是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的最后一个组件,它用于将传 入的应用程序流量路由到合适的服务器上。应用分发是根据预定义的策略 和条件进行的,以确保应用程序的高可用性和性能。 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提供了即插即用 的功能,可以轻松集成到现有网络环境中。其次,它提供了灵活的负载均

衡策略和条件,以满足不同应用程序的需求。此外,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还提供了高级的健康检查功能,可以自动检测和修复故障服务器,以确保应用程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最后,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还提供了强大的安全性功能,例如SSL加速和防火墙保护,以保护应用程序的数据和用户隐私。 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在数据中心环境中,它可以用于分发流量到多个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上,以提供高可用和可扩展的应用程序服务。在电子商务网站中,它可以用于分发流量到多个前端Web服务器和后端数据库服务器上,以提高网站的性能和可靠性。在SaaS(软件即服务)环境中,它可以用于分发流量到多个租户的应用程序服务器上,以提供高可靠性和隔离性的服务。 总结而言,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LC)是一种高效、可靠和灵活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组织提供高可用和可伸缩的应用程序服务。它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适用性,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无论是在数据中心、云环境还是边缘计算环境中,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用性。

RADWARE之链路负载均衡配置解析

RADWARE之链路负载均衡配置解析 网络描述: 网络出口共有3条公网线路接入,一台RADWARE直接连接三个出口ISP做链路负载均衡,来实现对内部服务器访问和内部对外访问流量的多链路负载均衡。 设计方案: 1、RADWARE LINKPROOF设备部署在防火墙外面,直接连接出口ISP 2、防火墙全部修改为私有IP地址,用RADWARE LINKPROOF负责将私有IP地址转换成公网IP地址; 3、防火墙的DMZ区跑路由模式,保证DMZ区服务器的正常访问; 4、RADWARE LINKPROOF利用SmartNAT技术,分别在每链路上配置NAT地址,保证内部服务器的联网。 网络拓扑:

实施过程(关键步骤): 1、配置公网接口地址 G-1 :218.28.63.163/255.255.255.240 联通 G-2 :211.98.192.12/255.255.255.128 铁通 G-3 :222.88.11.82/255.255.255.240 电信 G-4 :3.3.3.2/255.255.255.0 内联接口地址,连接防火墙 2、配置默认路由 现网共有3条ISP链路,要将每条链路的网关进行添加,具体如下: 命令行配置 LP-Master# Lp route add 0.0.0.0 0.0.0.0 218.28.63.161 Lp route add 0.0.0.0 0.0.0.0 211.98.192.11 Lp route add 0.0.0.0 0.0.0.0 222.88.11.81 3、配置内网回指路由 net route table create 192.168.5.0 255.255.255.0 3.3.3.1 -i 14 net route table create 192.168.6.0 255.255.255.0 3.3.3.1 -i 14 net route table create 192.168.7.0 255.255.255.0 3.3.3.1 -i 14 net route table create 192.168.8.0 255.255.255.0 3.3.3.1 -i 14 net route table create 192.168.9.0 255.255.255.0 3.3.3.1 -i 14 4、配置地址转换 地址转换主要包括内部用户的联网和服务器被访问两部分,这两部分在负载均衡上面分别采用Dynamic NAT和Static PAT这两种NAT来实现,把内部的IP地址和服务器的IP地址分别对应每条ISP都转换成相应的公网IP地址。

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LC

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LC F5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应用交付与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了多种 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其中,F5的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LC以其高可 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而备受青睐。本文将详细介绍F5链路负载均衡 解决方案LC的特点、工作原理、部署方式和优势。 1.高可用性:F5LC采用活动-备份的部署方式,当主链路故障时,备 份链路会立即接管,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2.负载均衡:F5LC可以根据不同的负载均衡算法,将流量均匀地分 配到多个链路上,避免其中一条链路被过载,提高整体性能。 3.智能流量管理:F5LC可以根据网络状况、链路质量和带宽利用率 等因素来智能调整流量分配,以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 4.安全性:F5LC提供了多种安全特性,如DDoS防护、SSL加密解密、WAF等,以保护网络和应用不受攻击。 5.可扩展性:F5LC支持水平扩展,可以随着业务的增长而添加更多 的链路,并自动进行流量分配和故障切换。 F5LC通过在链路前端部署负载均衡设备,将流量均匀地分配到多个 链路上,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其工作原理如下: 1.客户端向F5负载均衡设备发送请求。 2.F5负载均衡设备根据配置的负载均衡算法,选择一条健康的链路,并将请求转发给该链路上的服务器。 3.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处理并返回响应给F5负载均衡设备。

4.F5负载均衡设备将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F5LC可以以硬件形式部署在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中,也可以以虚拟化形式部署在云环境中。具体的部署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单一数据中心:将负载均衡设备直接部署在数据中心内,用于分发流量到多个服务器。 2.多数据中心:在多个数据中心分别部署负载均衡设备,并通过跨数据中心的链路进行流量分发和故障切换。 3.云环境:将负载均衡设备以虚拟化的形式部署在云平台上,与云服务提供商的负载均衡服务相结合,提供更加可靠的负载均衡能力。 1.高性能:F5LC采用硬件加速和专用芯片技术,能够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满足高负载的需求。 2.灵活性:F5LC提供多种负载均衡算法和调度策略,可以根据应用的需求进行配置,灵活适应不同的业务场景。 3.可视化管理:F5LC提供直观的管理界面和丰富的监控工具,可实时监控链路的状态、流量和性能,并提供强大的报表和分析功能。 4.高可靠性:F5LC支持链路故障切换和端口故障切换等冗余功能,可以在故障发生时,自动将流量切换到其他可用的链路或端口,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5.安全性:F5LC提供多种安全特性,如SSL加密解密、WAF和 IDS/IPS等,可以保护网络和应用不受攻击,提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F5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LC具有高可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通过负载均衡、智能流量管理和安全保护等功能,提供高

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Array Networks 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Array APV系列、AppVelocity应用于企业网络优化 目录 1.多链路接入背景介绍 随着Internet应用的不断发展,只有一个链路连接公共网络将导致单点失败和网络极其脆弱,目前日益增多的企业为了保证公司各个部门之

间、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可靠的Internet访问,都逐步采用多个接入链路(多宿主)接入Internet. 保证Internet接入的稳定性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绝大多数的公司采用一条Internet接入,也就是说使用一个ISP的链路.显然,一个ISP无法保证它提供的Internet链路的持续可用性,从而可能导致公司WAN接入的中断,而一个公司的Internet接入的中断则意味着高额的损失. 通常单链路用户系统结构设计图如下: 这样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1单链路接入单点故障 在系统原有系统结构中,采用单条链路接入,一个或多个DNS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对于同一个域名均解析为同一个地址.在该种网络结构之中,无论主机系统、网络系统的规划有多么完美, 完全的排除了应用瓶颈和单点故障, 都还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单点故障, 就是网络接入部分的方案不够完整, 一旦网络接入部分出现中断就直接意味着所有应用中断.为了保证Internet接入的稳定性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绝大多数的公司采用一条Internet接入,也就是说使用一个ISP的链路.显然,一个ISP无法保证它提供的Internet链路的持续可用性,从而可能导致公司WAN接入的中断,而一个公司的Internet接入的中断则意味着高额的损失. 1.2运营商之间互访

radware 链路负载均衡测试方案

高新区管委会链路负载测试实施方案

目录 1. 用户网络背景 (3) 1.1. 实施前的网络拓扑 (3) 2. 网络拓扑结构 (4) 2.1. 改造后的网络拓扑结构 (4) 2.2. 具体网络规划方案介绍 (4) 2.2.1. 防火墙实现部分NA T转换工作 (4) 2.2.2. 防火墙不再实现目的地址转换工作 (5) 2.3. IP地址规划 (5) 3. 实施过程 (7) 3.1. 配置接口地址 (7) 3.2. 配置默认路由 (7) 3.3. 配置回指路由 (7) 3.4. 地址转换 (8) 3.4.1. Dynamic NAT (8) 3.4.2. Static PA T (9) 3.5. DNS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1. 配置Host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2. DNS服务器修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就近性(Proixmity)配置 (14) 3.6.1. 全局配置 (14) 3.6.2. 静态就近表配置 (15) 3.7. 静态就近表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 特殊配置 (16) 3.8.1. 特殊应用会话老化时间 (16) 3.8.2. Cluster (18)

等保2.0之多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V1

XX多链路负载均衡 解决方案 XX公司 202X年XX月XX日

目录 第1章概述 (1) 第2章需求分析 (2) 第3章XX多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2) 3.1 网络拓扑 (2) 3.2 方案描述 (3) 3.2.1 方案设计 (3) 3.2.2 方案实现 (4) 3.3 就近性算法 (5) 3.4 其它链路负载算法 (5) 3.5 智能优化技术 (5) 3.6 健康检查机制 (6) 3.7 单边加速技术 (6) 3.8 商业智能分析 (7) 第4章优势技术介绍 (7) 4.1 单边加速技术 (7) 4.2 商业智能分析 (8) 4.3 智能优化技术 (9) 4.3.1 DNS透明代理 (9) 4.3.2 链路繁忙控制 (10) 4.3.3 智能路由技术 (10) 4.3.4 智能告警技术 (11) 第5章客户案例 (11) 5.1.1 XX负载均衡设备助力联想移动实现负载均衡 (11) 5.1.2 XX负载均衡设备护航招商局实现链路负载均衡 (14) 第6章XX售后服务体系 (16) 6.1 售后服务体系概述 (16) 6.2 技术支持及服务内容 (18)

6.3 专业的CTI中心,完善的用户档案系统 (18)

第1章概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开始更多地使用互联网来交付其关键业务应用,企业生产力的保证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企业IT架构的高可靠运行,尤其是企业数据中心关键业务应用的高可用性,所以企业越来越关注如何在最大节省IT成本的情况下维持关键应用7×24小时工作,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用户的满意度。 然而,由于运营商之间的互连互通一直存在着瓶颈问题。例如,通过电信建立的应用服务器,如果是联通的用户访问该资源的时候,访问延时有几百甚至上千毫秒,用户访问时,可能会出现应用响应缓慢、甚至无响应造成无法访问的问题。这样企业在建立应用服务器时,如果用户采用单条接入链路,无论是采用电信还是联通网络链路,势必都会造成相应的联通或电信用户访问非常缓慢。 如果只保持一条到公共网络的连接链路,则意味着频繁的单点故障和脆弱的网络安全性。在互联网链路的稳定性日益重要的今天,显然,单个互联网无法保证应用服务的质量和应用的可用性以及可靠性,而应用服务的中断,直接影响业务开展,将会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采用多条链路已成为保证互联网链路稳定性和快速性的必然选择。然而,传统的多链路的解决方案,也不能完全保证应用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传统多线路方案,通过每条互联网链路为内网分配一个不同的IP地址网段,来实现对链路质量的保证。这样的解决方案虽然能够解决一些接入链路的单点故障问题,但是这样不仅没有实现真正的负载均衡,而且配置管理复杂。 1.路由协议不会知道每一个链路当前的流量负载和活动会话。此时的任何负载均衡 都是很不精确的,最多只能叫做“链路共享”。 2.内网用户访问互联网时,有的链路会比另外的链路容易达到。虽然路由协议知道 一些就近性和可达性,但是他们不可能结合诸如路由器的HOP数和到目的网络延时及链路的负载状况等多变的因素,做出精确的路由选择。 3.外部用户访问内网资源时,有的链路会比另外的链路更好地对外提供服务。每一 种路由机制能结合DNS就近性,路由器负载等机制判断哪一条链路可以对外部用户来提供最优的服务。 4.所以说,传统的多链路接入依靠复杂的设计,解决了一些接入链路存在单点故障 的问题。但是,它远远没有把多链路接入的巨大优势发挥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