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合集下载

关于梅花品质的古诗

关于梅花品质的古诗

关于梅花品质的古诗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代黄檗禅师《上堂开示颂》译文: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代卢钺《雪梅二首·其一》译文: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代王安石《梅花》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译文: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5、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代王冕《墨梅》译文: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6、寂寒于野作云霞,不恃东风自放花。

——现代左河水《咏梅》译文:在万木凋零的时节,梅花孤独地在严寒的野外,扮演着美丽的彩霞;原来凭着自身顽强的意志和铮铮傲骨,不依仗东风送暖自己绽放了。

7、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代陈亮《梅花》译文: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绽开放了,这使得想要在春天竞吐芳香的种种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

8、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唐代崔道融《梅花》译文: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9、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宋代苏轼《西江月·梅花》译文: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它淡雅的姿态有神仙的风姿。

10、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宋代陆游《梅花绝句·其一》译文: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开,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树树梅花似雪洁白。

陈亮梅花古诗翻译

陈亮梅花古诗翻译

陈亮梅花古诗翻译陈亮《梅花》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①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②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③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④【注释】①玉瘦:指梅花雪白且小巧。

珠光:指梅萼像珠玉那样具有光彩。

②先变:此指梅花首先开放。

后香:随后开放,散发香气。

③雪埋藏:梅花斗雪而开,常被大雪覆盖。

④玉笛:用玉制成的笛子。

三弄:即《梅花三弄》,又称《梅花落》,笛子吹奏曲。

东君:春天之神。

主张:主宰。

【译文】疏落的枝头横开着洁白清瘦的梅花,另一些细小的花萼好像点缀着珠玉,光洁无瑕。

只要一朵梅花首先开放,紧接着各种花儿争奇斗艳,香气亦佳。

梅花为了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不怕严寒大雪压。

玉笛啊,你不要吹奏《梅花落》的哀曲吧,梅花自有自己的命运,有东君作主,谁也奈何不了它!【总案】在文学史上,以“咏梅”为题材的诗词作品不少,且不乏流传千古的名篇。

例如,林逋的《山园小梅》赞颂了梅花的脱俗。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花的孤傲自比。

陈亮的《浪淘沙·梅》:“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

”极力称颂梅花的高洁。

显然,这些咏梅诗词都是有寄托的。

陈亮这首咏梅诗也不是泛泛之作,它特别推崇梅花傲霜斗雪精神和冰清玉洁的品格,这与作者的思想性格是吻合的。

作为南宋的著名爱国词人,他心系国家安危,力主收复国土,抗金事业虽屡遭挫折,也不灰心丧志,始终保持着崇高的民族气节。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作者咏梅,其实就是咏怀,间接表达了自己的志趣。

梅花意象

梅花意象

诗歌中的梅意象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宋词中的梅花意象一.宋词梅花意象概述宋人爱梅,所以宋词中很多作品描写梅花的“暗香疏影”之姿,如曾慥有“清友,群芳右,万缟纷披兹独秀,天寒月薄黄昏后”(《调笑令•清友梅》)描写了黄昏后独立摇曳在寒风中的一株寒梅,词人以花孤芳自赏。

贺铸《南歌子》:“傍水添新韵,横墙露粉颜。

夜来和月起凭阑,认得暗香微度有无间”,写水傍墙边有一株斜梅,冰清玉洁,柔和的月光下发出淡淡幽香,神色味俱佳。

宋代无名氏《南乡子》也云:“雪态冰姿巧耐寒,南北枝头香不断”,诸如此例,举不胜举。

这些可谓梅花表层特性描写,寄托了词人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态度。

梅花傲雪不与众花争艳又给人孤芳之感,刘学萁《贺新郎•再韵赴梅》明言梅花“孤芳复与群芳别”,赵长卿《探春令•赏梅十首》之二曰:“芳心自与群芳别,尽孤高清洁”,李坦然《风流子》中赞梅花为“别是一般,孤高风韵”,均体现了宋人咏梅,孤芳自赏的审美心理。

其次,宋人特别重视梅花的凌寒之性,喜赞赏梅花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

如叶梦得《南乡子》:“山畔小池台,曾记幽人著意栽。

乱石参差春至晚,徘徊。

素景冲寒却自开。

”乱石中的一株梅树,独自在严寒中盛开。

贺铸《南歌子》:“心蹙黄金缕,梢垂白玉田。

品香的唐诗

品香的唐诗

品香的唐诗
1、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李白译文: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3、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郑思肖《寒菊》
译文: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
4、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
译文: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绽开放了,这使得想要在春天竞吐芳香的种种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译文: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文学体现: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後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

唐代诗人王昌龄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缘境”的理论,刘禹锡和文艺理论家司空图又进一步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创作见解。

明清两代,围绕意与境的关系问题又进行了广泛探讨。

明代艺术理论家朱存爵提出了“意境融彻”的主张。

清代诗人和文学批评家叶夔认为意与境并重,强调“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应该有机结合起来;近代文学家林纾和美学家王国维则强调“意”的重要性。

2016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例释之梅花

2016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例释之梅花

2016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例释之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

”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

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

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

梅花的阅读题答案

梅花的阅读题答案

梅花的阅读题答案导读:诗词《梅花》阅读题及答案梅花陈亮①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②,东君③正主张。

【注】①陈亮,南宋词人,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

②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③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2)“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句中的“横”和“点”历来为人称道,任选一字赏析。

(2分)(3)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答对两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2)“横”写出了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的情态,同时表现出白雪覆盖下梅枝的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表达作者爱梅惜梅之情。

“点”写出了白雪下的梅花花萼晶莹剔透,点缀着梅枝,表达作者爱梅惜梅之情。

(3)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对抗金的胜利充满了必胜信心的爱国之情,以及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美好愿望。

(答对两点即可)小学语文《梅花》阅读题邻居陈老师家来了两位从美国回来的亲人——陈老师的儿子和孙女梅花。

梅花很喜欢和我在一起。

‖我到厨房洗碗,她就帮我递碗筷;我到院里浇花,她总帮我提水;看电视节目时,她总挨在我座位旁……就这样,邻居们都说我和她是“双胞胎”了。

‖和梅花在一起是很愉快的,她告诉过我很多美国的事情。

我奇怪,梅花从小生长在美国,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有一天我向她问了这个问题,梅花兴奋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怎么能忘掉祖国的语言呢?”我又问:“你不是从小就生活在美国吗?你怎么是中国人呢?”梅花不高兴了,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说:“我爷爷、爸爸都是中国人,我怎么不是中国人呢?”看她的脸色,我知道她生气了。

第二天,听陈老师说,梅花哭了,边哭还边嘀咕着要留在中国做中国人。

一天下午,我正要写作文,忽然听到梅花的`哭诉:“我不去,就是不去!我要留在中国……”我明白了她哭闹的原因,但不知怎么办才好。

形容有花有草环境很好的诗

形容有花有草环境很好的诗

形容有花有草环境很好的诗形容花草的唯美的诗句有: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2、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出处】:杜甫《绝句》【解释】:虐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bai来花草的芳香。

2、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出处】:陈亮《梅花》【解释】:有一朵梅花竟然先开了,竞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处】:卢梅坡《雪梅》【解释】: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出处】:王安石《梅》【解释】: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5、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出处】:温庭筠《莲花》【解释】:就像洛神步履轻盈地走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细细的涟漪(应该出自《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到今天莲花都有洛神的香尘残留。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处】:杨万里《小池》【解释】: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出处】:王昌龄《采莲曲》【解释】: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8、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出处】: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解释】:桂花带露开放,香气袭人,流水击打溪石,叮咚有声。

9、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出处】: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解释】: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

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10、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出处】: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解释】:春天不要羡慕春天的桃树花和李树花,到了秋天桂花长成的时候会更加繁盛。

梅花励志诗句大全

梅花励志诗句大全

梅花励志诗句大全1、《江梅》杜甫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2、《梅花》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3、《梅花绝句·之三》陆游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4、《梅花》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5、《雪梅》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6、《落梅》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5、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6、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7、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8、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9、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10、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11、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12、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13、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14、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1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6、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17、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1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9、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20、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21、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22、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23、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2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25、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五女拜寿》与小百花
越剧舞台上的小百花现象,透着浓厚的时代色彩。

上世纪80年代之后,经历了十年浩劫,戏曲舞台百废待兴,越剧的人才构成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压力。

1982年9月,浙江省文化局举行以学员为主的青年演员汇演,规定参赛年龄要在25周岁以下,这次汇演被定名为“小百花”汇演,以喻越剧的未来百花争鸣的繁荣境况。

汇演之后,浙江省内遴选出40余名青年学员集中培训,后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28人组成演出团赴香港演出。

吕派花旦陈辉玲当时刚刚从浙江省艺校毕业,有幸成为28
人之一的她是艺校在文革之后第一批招生的学生。

和她一样,团中学员大多是从艺校或地方剧团选拔上来的好苗子。

赴港演出团排演了顾锡东的《五女拜寿》、《汉宫怨》、陈静的《双玉蝉》,以及两台折子戏。

陈辉玲至今仍记得当年轰动的演出盛况,“台下鼓掌鼓了二十几次,观众久久没有离去”。

在接下来的巡演中,由顾锡东为小百花演出团打造的群生群旦的家庭伦理剧目《五女拜寿》引发了广泛轰动。

此后同名戏曲电影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拍。

电影开启了一扇门,
让全国的观众认识了音情并茂的“女子科班”,28位青春靓丽的少女,迅速成为越剧舞台上的新一代青春偶像。

1984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组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小百花”的称呼从一次新秀汇演,演变为一个女子越剧团体的名号――小言其幼、百言其多,花言其美。

这个讨喜又通俗的名称随后被各个地方剧种和民间剧团不断借用,遍地开花。

但30年来,让一代人念念难忘的,还是从《五女拜寿》里走出来的青春靓丽的小百花越剧团。

在这部为青年演员量身打造的群戏中,每一个角色都有可发挥的空间。

丫鬟翠云的扮演者何赛飞凭借娇美伶俐的外型开始在《两宫皇太后》、《红楼梦》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电影里亮相,五女儿的扮演者陶慧敏也因这部电影结缘影视,她所扮演的柔弱可人的小白菜,成为一代男性心中的择偶标准。

现如今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当年在其中扮演小生邹士龙,并自此小荷才露尖尖角。

“顾伯伯这部戏里的众生百相个个鲜活,就连一个小丫鬟都写得生动出彩。

”二十年后陈辉玲已是茅威涛在越剧舞台上的老搭档,她在《西厢记》、《陆游与唐琬》、《寒情》中担任女主角,但在《五女拜寿》中她扮演丫鬟夏莲。

像众多小百花一样,她至今亲切地称呼作者顾锡东为“顾伯伯”。

“在《五女拜寿》里你可以看到最好的龙套,可是你看不到主角,这是一部戏份分得很平均的戏,这其实跟小百花
当时在越剧界的地位非常非常相似。

”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瑾看来,小百花的组建并不符合戏曲的发展规律,但却顺应了80年代百废待兴的时代契机。

《五女拜寿》面目青春,却并不关乎爱情。

剧中对家庭伦理的审视和对世态炎凉的演绎引发了刚刚经历文革浩劫一代的同情和共鸣。

80年代时,每逢演出这部戏,台下会哭成一片。

人们对越剧那种痴迷的状态有点像现在的人们热衷韩剧。

小花养成记
上世纪80年代,刚刚组建的小百花越剧团备受重视,剧团汇集了全省最好的越剧、昆曲、京剧、婺剧、话剧和声乐老师,从身段、表演、发声各个方面,授以小百花们各剧种的精髓。

28位潜力无穷的“璞玉”得到了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傅全香、王文娟、戚雅仙、毕春芳等越剧名家和京昆泰斗俞振飞的言传身教。

“我们当时还没有太多舞台经验,上几步,下几步,手势摆在什么位置,一定是不能错的,非常规范。

昆曲老师在舞台形态上会刻意要求动作的到位。

”在陈辉玲的记忆里,小百花管理很严格,刚建团的时候,规定学员晚上十一点之后不许出去,否则要开处分。

而且不许谈恋爱。

有一些年纪稍大的演员已经有了男朋友,也只能靠书信联系。

陈辉玲回忆,“刚进小百花时一个月工资25元,我甚至每月还能存5
元。

越剧红火的时期,我们除了演戏,还能有一些录磁带的外快。

”在那段一起睡大通铺、每天练功流血流汗的日子里,青春年少的花儿们分享着成长的感悟和苦中作乐的幸福。

在80年代之后的发展时期,由于各地方剧团选拔上来的精英难分伯仲,在人才济济的小百花剧团,出人头地并不是件容易事。

《五女拜寿》之后,也很难再有如此的群戏,能够给每个人以施展的机会。

茅威涛曾说,戏曲行当里流行着一句话,“有戏吃戏饭,没戏吃气饭。

”一语道破戏台上的生态规则。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越剧剧团的竞争和影视文化等新兴文化形式带来的冲击,一批原生代的小百花或走下舞台转行,或离开浙江小百花剧团。

如今,当年的小百花已各奔前程。

“以前的小百花们回到剧团,我们还会像以前一样在后台聊天,感觉依然有说不完的话。

”三十年来,青春靓丽是小百花的关键词,陈辉玲感慨,“青春靓丽,一晃就过去了。

”不惑之年的陈辉玲依然怀念曾经在小百花学艺的光阴―那是一群痴迷越剧的花样
少女最刻骨铭心的回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