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指标体系
最新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正式发布

抗体产生有关 , 可以上调存活基因表达 , 促进肿瘤细 胞增 殖分 化 、 肿 瘤 细胞浸 润 转移 和肿 瘤血 管形 成等 。
在多种 淋 巴瘤亚 型 中 N F . K B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表
临床 与实验病 理学杂志
表2 C I MO与 NF - K B在 B细胞 NHL组 织 中 的表 达
J C l i n E x p P a t h o l 2 0 1 3 F e b ; 2 9 ( 2 )
・1 3 3・
活 是一 项独 立 的预后 不 良因子 。
作 者进 一 步分 析显 示 B细胞 N HL组 织 中 C D 4 0 与 N F — K B的表达 呈负 相关 , 这与 C D 4 0能 够 激 活 N F . K B信 号 途 径 相 矛 盾 。对 此 作 者 考 虑 到 以 下 原
[ 4] J o s t P J ,R u l a n d J .Ab e r r a n t N F - K B s i g n a l i n g i n l y m p h o ma : me c h a n i s m s , c o n s e q u e n c e s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i mp l i c a t i o n s [ J] .
道在接受 免疫化疗 的 B细胞 N H L患者 中 C D 4 0阳 性提示侵袭性低 , 但C D 4 0与其它预后 因子 之间 的 关 系 尚需 进一 步研 究 。本组 实 验结果 显 示 , C D 4 0的 表达与患者性别 、 年龄 、 肿瘤直径 、 骨髓是否浸润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报告名词解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名词解释1.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意义:该指标可以客观地说明该期刊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2. 影响因子: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的被引用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 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
具体算法为:意义: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发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
一般说来,影响因子越大,其影响力和学术作用也越大。
3. 即年指标:又称当年指数,即为某期刊评价年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除以该刊当年发表的论文数。
具体算法为:意义: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
4. 他引总引比:又称他引率,指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中,被其它期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
具体算法为:5. 被引半衰期: 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的引用数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累计达到的。
现举例说明其计算方法设某一学术期刊在2003年内共被引用1916次,其被引文献的年代分布累计百分比如下表:出版年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全部被引用次数49 152 232 212 168 104 115 1916累计百分比% 2.56 10.49 22.60 33.66 42.43 47.86 53.86年数 1 2 3 4 5 6 7由上表可见,最接近50%的引用累计百分比是在1998年达到的47.86%,距统计的2003年为6年,由此可计算出该刊的被引半衰期为:意义:被引半衰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
6. 载文量: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发表的全部论文数,它们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系列标准11291730

从商业化应用前景和价值的角度分析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4.1.7 工程设计型
基于工程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各个学科领域范围内,将人员、机器、材料、能源、信息汇集起来, 以促使一项工业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地顺利进行的实践性研究。 4.1.8 技术应用型
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计算公式为:
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第I类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 JIF-FR=
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
第Ⅰ类统计源期刊中包括由上述两类文献组成的综合类期刊。
3.8 技术研究类期刊影响因子 JIF-AR
以基础研究、技术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期刊作为第Ⅱ类统计源期刊计算,技术研究类期刊前两年
4
Q/CNKI PJ01.1—2009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期刊载文量统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被评价科技期刊载文量及
相关数据的统计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
Q/CNKI PJ03—2010
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引用的总次数
MS - JIF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

ki .net 中OD 知工冠编号:CST-JIFR 2020 SXHG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期刊名称:应用化工主办单位: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等学科类目:化学工程 研究层次:技术研究CN/ ISSN : CN 61-1370/TQ ISSN 1671-3206计量指标统计表注:1、各项指标定义参见《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指标体系。
一、影响力指数(CI )他引TC他引JIFCI 值影响力指数(CI )学科排序本刊数值学科最大值学科最小值本刊数值学科最大值学科最小值186********. 4321. 1060. 008524. 62610/174二、载文量、可被引文献量(篇)2019年2018 年2017年载文量可被引文献量可被引文献比载文量可被引文献量可被引文献比载文量可被引文献量可被引文献比7036800. 976786530. 966055950. 98三、被引频次(本刊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2019年度的被引频次)本刊发表文献被各种来源文献引用频次2019年发表文献2018年发表文献2017年发表文献历年发表文献被引频次他引频次被引频次他引频次被引频次他引频次总被引频次复合引用10810052647763657842241'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引用797137332440334523352、博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引用11131313132443'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引用282813013021621615844'会议论文统计源文献引用10104461技术研究型统计源期刊引用78703683193953372292四、影响因子(JIF )影响因子种类即年指标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他引5年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学科排序复合JIF 0. 1590. 9310. 8450. 7450. 69325/174期刊综合JIF 0. 1160. 6220. 5360.4590. 40728/174技术研究类JIF0. 1150. 6110. 5260.4500. 39922/95五、其他参考扌旨7标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引用半衰期引用期刊数被引半衰期被引期刊数他引总引比互引指数WEB 即年下载率WEB 下载量/万次量效指数1.0022 6.41230 4.48810. 9261/1711442. 090. 7462、中国知网“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可核查各项统计数据。
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方法与指标分析

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方法与指标分析作者:孟耀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05期〔摘要〕学术期刊质量关系到期刊的生存和学术理论的发展。
对学术期刊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量方法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研究表明,学术期刊质量的高低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体现出来,各种指标的作用有一定的差别。
学术期刊的管理者和编辑人员,可以借助这些指标分析期刊质量,并以此为指导提高学术期刊质量。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质量;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3)05009004学术期刊(以下简称期刊)质量关系到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对学术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长期的发展中,学术期刊发展分化明显。
有人按照期刊的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把期刊分为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和地市级期刊,但这种划分方法不仅不科学,还存在很多弊端。
目前,有关部门和一些机构运用相对科学的方法对期刊质量进行评价,根据有关评价指标,把期刊分为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与非CSSCI来源期刊。
提高期刊级别,向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发展就成为许多期刊努力的方向。
期刊的分类是根据期刊质量评价指标确定的。
那么,期刊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就成为许多期刊在提高质量时必须关注的方面。
一、期刊质量评价的方法期刊评价是有关机构和部门通过一系列指标对期刊质量优劣进行的考量,从而促进期刊提高质量,科学发展。
它的意义非常明显,通过期刊评价可以促进期刊的重组,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通过期刊评价,还可以了解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了解不同专业期刊的发展状况、学术水平、在本学科中的影响力,从而为期刊的宏观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我国期刊评价活动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它由期刊编辑工作者和期刊管理人员对各种类型的期刊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对期刊的政治质量、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进行评价。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年报》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年报》评价指标体系1.期刊影响⼒综合评价指标——期刊影响⼒指数(CI )统计某个年度内出版的某些源⽂献引证期刊的次数,可以在统计学意义上反映期刊在该统计年度产⽣的影响⼒。
简单⽽常⽤的计量指标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TC ,⼴延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已发表的所有⽂献)、影响因⼦(IF ,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之前两年发表的⽂献)、即年指标(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献)等。
显然,上述指标的评价对象是期刊在不同时期发表的⽂献,且评价⾓度、计量⽅法各不相同,任⼀指标都不能全⾯反映期刊的影响⼒。
期刊评价中⽚⾯强调其中某个指标,都会导致期刊出现⽚⾯发展倾向,甚⾄引发期刊的学术不端⾏为,⼲扰期刊正常发展。
因此,⼈们⼀直在希望找到⼀个综合反映期刊影响⼒的计量指标。
然⽽,过去这⽅⾯的⼯作总是试图将TC 、IF 等指标先验地假设为同⼀线性空间的可加标量,按⼀组⼈为设定的权重参数拟合为⼀个“综合指标”,⽽未注意区分这些指标的内禀属性,得到的期刊排序结果也难以给予合理的解释。
我们在2013年⾸次提出了⼀种综合评价学术期刊影响⼒的⽅法,连续三年应⽤于“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学术期刊”的遴选,基本原理、计算⽅法和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基本认可。
1.1期刊影响⼒指数(CI )的基本定义定义1:期刊影响⼒排序空间在某种可⽐较⼤⼩的期刊范围内(同⼀学科内)将TC 、IF 分别归⼀化处理为tc 、if ,并按其⼤⼩进⾏期刊排序,即可在排序意义上将TC 、IF 映射到⼀个2维空间,称为“期刊影响⼒排序空间”。
定义2:期刊影响⼒等位线在“期刊影响⼒排序空间”内,定义影响⼒最⼤的期刊为(1,1),各刊与之的距离为22B -1)A 1(R )(+-=,期刊影响⼒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即为期刊影响⼒等位线。
显然,等位线就是以(1,1)为圆⼼的圆弧,见图1。
定义3:期刊影响⼒指数(CI )学术期刊影响⼒指数(Academic Journal Clout Index ,简称CI ),是反映⼀组期刊中各刊影响⼒⼤⼩的综合指标,它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TC )和影响因⼦(IF )双指标进⾏组内线性归⼀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于对组内期刊排序。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指标体系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1. 影响因子指标体系综上所述,本期《年报》从不同计量评价角度提出了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学科复合影响因子、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等一系列指标。
为了进一步反映期刊引证的客观性,《年报》还计算了各类他引影响因子,从而构成了多角度计量评价期刊的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有关定义如下:1.1复合类指标复合统计源由期刊统计源、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会议论文统计源构成,基于该统计源的计量指标称为复合类指标。
1.1.1复合总被引复合总被引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
1.1.2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U-JIF)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U-JIF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文献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1.1.3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1.1.4复合即年指标复合即年指标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1.1.5学科复合影响因子学科复合影响因子(D-JIF)是指:以上述复合统计源计算,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某一学科的可被引文献的总被引次数与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该学科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为了区别于复合影响因子,带有“#”的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学科复合影响因子。
D-JIF=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某一学科的可被引文献的被引总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该学科的可被引文献总量《年报》只为符合以下条件的期刊统计其学科复合影响因子:①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中该学科的文献占15%以上;②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中该学科的文献每年在50篇以上;③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的学科范围集中在3个一级学科及以内。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说明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部分指标说明1. 可被引文献比: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与载文量之比。
2. 总被引频次: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文献在统计年被指定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
3.即年指标:又称当年指数,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当年被某类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4. 他引影响因子: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被某类统计源期刊中本刊之外的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在此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5.基金论文比: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可被引文献的比例。
6. 被引半衰期:将某期刊在统计年被某类统计源期刊引用的全部文献从统计年起依出版时间顺序排列,依时间顺序累加被引次数。
累加被引次数达到该期刊总被引频次的1/2时,统计年至该时间的年数即为该期刊的被引半衰期。
7. 互引指数:将某刊前2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频次,按施引期刊分组,依各期刊的引用频次由大到小排序,取累计被引频次恰好大于等于总被引频次的50%时的期刊种数,定义该种数值为该刊的“互引期刊数”。
再将该学科各个期刊的“互引期刊数”求平均值,以该平均值为互引指数的分母。
互引指数的分子为该刊的“互引期刊数”。
互引指数用于判断某期刊是否与其他期刊之间存在互引同盟倾向(为了提高影响因子而约定相互引用的倾向)。
互引指数越小,表示该刊的被引用集中度较明显;反之,表示该刊的被引用集中度不明显。
8.Web即年下载率:某期刊在统计年由“中国知网”网络出版的文献在当年被全文下载的总篇次与该期刊当年出版当年上网的文献总数之比。
9.Web下载量:某期刊由“中国知网”网络出版的文献在统计年被全文下载的总篇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1. 影响因子指标体系综上所述,本期《年报》从不同计量评价角度提出了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学科复合影响因子、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等一系列指标。
为了进一步反映期刊引证的客观性,《年报》还计算了各类他引影响因子,从而构成了多角度计量评价期刊的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有关定义如下:1.1复合类指标复合统计源由期刊统计源、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会议论文统计源构成,基于该统计源的计量指标称为复合类指标。
1.1.1复合总被引复合总被引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
1.1.2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U-JIF)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U-JIF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文献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1.1.3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1.1.4复合即年指标复合即年指标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1.1.5学科复合影响因子学科复合影响因子(D-JIF)是指:以上述复合统计源计算,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某一学科的可被引文献的总被引次数与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该学科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为了区别于复合影响因子,带有“#”的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学科复合影响因子。
D-JIF=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某一学科的可被引文献的被引总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该学科的可被引文献总量《年报》只为符合以下条件的期刊统计其学科复合影响因子:①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中该学科的文献占15%以上;②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中该学科的文献每年在50篇以上;③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的学科范围集中在3个一级学科及以内。
④D-JIF大于0.2⑤学科文献的总被引频次大于30次。
1.2综合类指标综合统计源是指期刊类统计源,既包括基础研究型、技术研究型、技术开发型、高级科普型、技术商评型、研究层次综合型科技期刊,也包括引证科技期刊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工作研究型期刊。
基于综合统计源的计量指标称为“综合类指标”。
1.2.1综合总被引综合总被引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
1.2.2综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MS-JIF)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MS-JIF=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引用的总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1.2.3综合他引影响因子综合他引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1.2.4综合即年指标综合即年指标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1.3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指标第Ⅰ类统计源期刊包括基础研究型、技术研究型、研究层次综合型科技期刊,基于第Ⅰ类统计源期刊的计算的影响因子指标称为“基础研究影响因子指标”。
1.3.1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JIF-FR )是指:以第Ⅰ类统计源期刊计算,某基础研究类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I JIF-FR=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第类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1.3.2基础研究类他引影响因子基础研究类他引影响因子是指某基础研究类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第Ⅰ类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1.3.3基础研究类即年指标基础研究类即年指标是指某基础研究类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第Ⅰ类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1.4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指标第Ⅱ类统计源期刊包括基础研究型、技术研究型、技术开发型、高级科普型、技术商评型、研究层次综合型科技期刊。
基于第Ⅱ类统计源期刊计算的影响因子称为“技术研究影响因子指标”。
1.4.1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JIF-AR )是指:以第Ⅱ类统计源期刊计算,某技术研究类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II JIF-AR=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类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1.4.2技术研究类他引影响因子技术研究类他引影响因子是指某技术研究类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第Ⅱ类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1.4.3技术研究类即年指标技术研究类即年指标是指某技术研究类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第Ⅱ类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2.各类计量指标《年报》第二部分还采用其他各类计量指标,从其他角度反映期刊的办刊规模、影响力、传播力等特征。
2.1出版指标2.1.1可被引文献量可被引文献是指可能被学术创新文献引证的一次发表文献。
可被引文献量是指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的总篇数。
不计被引文献是指被学术创新文献引证的可能性很小的文献、二次发表文献、与引证计量评价无关的文献,包括叙事抒情、介绍、科普资料、转载、摘登、摘译、作品、设计方案广告、题要、资讯、信息、通知、启事,导读性、介绍性卷首(刊首语),照片、图片、参考资料等。
载文量是指某一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刊载的各种文体形式文献的总数,等于可被引文献量与不计被引文献量之和。
2.1.2可被引文献比可被引文献比是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与载文量之比。
2.1.3基金论文比基金论文比是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可被引文献的比例。
2.2引证指标引证指标以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引用期刊数、被引期刊数、他引总引比、互引指数等指标,用于反映期刊在引用与被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力。
2.2.1引用半衰期将某期刊在统计年引用的全部文献从统计年起依出版时间倒序排列,依次累加引用次数至该期刊总引用次数的1/2,所对应引文的出版时间至统计年的年数即为该期刊的引用半衰期。
2.2.2被引半衰期将某期刊在统计年被期刊引用的全部文献从统计年起依出版时间向前顺序排列,依时间顺序累加被引次数至该期刊总被引频次的1/2,所对应的被引文献出版时间至统计年的年数即为该期刊的被引半衰期。
2.2.3引用期刊数引用期刊数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引用的期刊种数。
2.2.4被引期刊数被引期刊数是指在统计年引证某期刊的期刊种数。
2.2.5他引总引比他引总引比是某期刊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综合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总被引频次之比。
2.2.6互引指数定义:将统计年引用某期刊的期刊按引用该刊的次数由大到小排列累加该期刊被引次数,累加被引次数至该刊被引总次数的50%所对应的期刊数称为期刊被引集中度,其中被引用的文献是该期刊在统计年前两年出版的。
定义:某学科期刊平均被引集中度为该学科期刊被引集中度的算术平均值。
互引指数是某刊的被引集中度与该刊所属学科的平均被引集中度之比,用于分析某期刊被引期刊分布广度的合理性。
2.3网络传播指标网络传播指标反映期刊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情况,包括Web即年下载率与总下载量。
《年报》只统计了各期刊在“中国知网”的下载量。
2.3.1Web即年下载率Web即年下载率是指在统计年某期刊出版并在“中国知网”发布的文献被当年全文下载的总篇次与该期刊当年出版上网发布的文献总数之比。
2.3.2总下载量某期刊由“中国知网”网络出版的文献在统计年被全文下载的总篇次。
4.引文统计源引文统计源是期刊引证计量评价指标数据的统计来源文献,简称统计源。
4.1科技类统计源期刊4.1.1计入统计源的期刊有:(1)基础研究型期刊:发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同层次高级科普文献50%以上。
基础研究是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探索,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研究,发现新现象、新事实,提出或验证新假说,创立或完善新定理、定律、理论和学说,而不以专门或具体的应用为目的。
应用基础研究是在一定应用背景下所进行的理论探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被研究对象的规律、原理等。
(2)技术研究型期刊:发表技术与工程学研究、技术商评及同层次高级科普文献50%以上。
技术研究一般具有一定的实用目的,针对某些要解决的特定问题进行研究,解决的是具有方向性、明确性的技术问题,而不考虑生产的具体条件、产品的具体规格和型号。
工程学研究是关于由人、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组成的综合系统的设计和设置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3)技术开发型期刊:发表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层次文献50%以上。
技术开发是运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工程学研究的成果进行的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活动,是把科学技术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直接生产能力的过程。
工程设计是基于工程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各个学科领域范围内,将人员、机器、材料、能源、信息汇集起来,以促使一项工业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地顺利进行的实践性研究。
(4)高级科普型期刊:主要向专业研究人员介绍研究方向、成果及有关科普知识的期刊。
(5)技术商评型期刊:主要从商业化应用前景和价值角度分析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期刊。
(6)层次综合型期刊:发表上述五个研究层次文献的比例差别不明显的期刊。
4.1.2 不列入统计源的期刊有:(1)技术应用型期刊:以刊登推广应用实用性、操作性技术文章为主的期刊。
(2)行业指导型期刊:主要刊登综合研究某行业在某时期和某地区有关市场、法律、政策、技术发展趋势等问题,为从业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参考的文献。
(3)大众科普型期刊:面向大众的科技知识普及宣传的期刊。
(4)教学研究型期刊:面向科技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和学习指导的期刊。
4.2人文社科类统计源期刊为体现科技期刊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年报》在复合统计源、综合统计源中引入了如下三个研究层次类型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1)基础研究型:主要刊登基础研究论文的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是为了探索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本质与一般规律,发现和开拓新的领域,提出新学说、新论点、新论据,目的在于提高人类的知识水平或综合认识能力,不考虑直接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