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隐变量模型(2)(计量经济模型课件-中科院,许健)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课件全

计量经济学课件全
• 计量经济的方法和统计方法一样,本质上 是归纳法,是将实事归纳成理论的一个有 效的辅助工具。计量经济学可以结合实际 观测数据对经济理论进行验证,检验理论 的正确性,提供进一步改进理论的方向。
11
数据
• 观测数据:主要是指统计数据和各种调查 数据。是所考察的经济对象的客观反映和 信息载体,是计量经济工作处理的主要现 实素材。
6
一、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 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经济理论、数学、统计推断 等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一门社会科学。
• 计量经济学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分析经济数据, 对构建于数理经济学基础之上的数学模型提供 经验支持,并得出数量结果。
•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为前提,利用数学、 数理统计方法与计算技术,根据实际观测资料 来研究带有随机影响的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 一门学科。
• 萨缪尔森:“经济计量学的定义为:在 理论与观测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相 应的推理方法,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数 量分析。”
5
一、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 兰格:“经济计量学是经济理论和经济 统计学的结合,并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 对经济学理论所确定的一般规律给予具 体的和数量上的表示。”
• 克莱茵:“经济计量学是数学方法、统 计技术和经济分析的综合。就其字义来 讲,经济计量学不仅是指对经济现象加 以测量,而且包含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 进行计算的意思。”
GNP 10201.4 11954.5 14922.3 16917.8 18598.4 21662.5 26651.9 34560.5 46670 57494.9 66850.5 73142.7 76967.2
80579.36 88189.6
17
截面数据(cross-section data)

计量经济学——虚拟解释变量模型PPT课件

计量经济学——虚拟解释变量模型PPT课件

.
10
一 、截距变动模型和斜率变动模型
(一)包含一个虚拟变量的截距变动模型 首先从最简单的例子入手,假设只有一
个定性因素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变化,而且这 个因素仅有两种特征,这时候只需要引入一 个虚拟变量。
.
11
【例8.1】假设有一个包括正常年份和
非正常年份(亚洲金融危机或SARS的影
响)居民消费的样本,并打算用这些数据
.
13
假设E(u i)=0,式(8.1)可以写成
D 1正常E ( Y 年 i)0 份 1 2 X i
(8.2)
D 0 非正常 E (Y i)年 0 份 2X i
(8.3)
.
14
式(8.2)和式(8.3)分别为正常年 份和非正常年份的居民消费水平。二者 具有相同的斜率,但是截距不同。
.
15
在经济计量分析中, 经常会碰到
所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不仅受诸如收
入、产量、价格、 成本、需求、投资
等数量变量的影响,而且也受到诸如
战争、自然灾害、国际环境、季节变
动以及政府经济政策变动等质量变量
的影响。建立经济计量模型若不考虑
这些质量变量的影响作用,显然是不
适宜的。
.
2
所以,在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时,即要 考虑数量变量,也要考虑质量变量。但 是,质量变量和数量变量不同,数量变 量可以在事前规定好的尺度上,用不同 的数值表现出来,质量变量却只能以属 性、种类的不同具体形式表现出来。
.
3
例如,性别可表现为男或女;人种可表 现为白种人和非白种人;宗教信仰可表 现为教徒和非教徒;政府的经济政策可 表现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如此 等等。
.
4
显然,这种不同的具体形式是无法直接引

计量经济学课件PPT课件

计量经济学课件PPT课件

非线性模型转换方法
多项式回归
通过引入自变量的高次项,将非线性关系转化为线性 关系进行处理。
变量变换
对自变量或因变量进行某种函数变换,以改善模型的 拟合效果。
非参数回归
不假定具体的函数形式,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拟合非 线性关系。
实例分析:金融时间序列预测
数据准备
收集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如股票 价格、交易量等,并进行预处理。
模型选择依据
Hausman检验,LM检验等。
实例分析:经济增长收敛性问题研究
研究背景
探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及其收 敛性。
模型构建
选择合适的面板数据模型,设定经济增长收 敛假设。
实证分析
收集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回 归分析,检验收敛性假设是否成立。
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实证结果得出结论,提出促进经济增长 收敛的政策建议。
机器学习算法与计量经济学模型结合
将机器学习算法与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相结合,形成更具解释性和预测能力的混合模型。
大数据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挑战与机遇
01
大数据背景概述
数据量巨大、类型多样、处理速度快等 特点。
02
计量经济学面临的挑 战
数据质量、计算效率、模型可解释性等 问题。
03
计量经济学面临的机 遇
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更多信息,提高模 型预测精度和政策评估效果;同时推动 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创新。
Geary's C指数
与Moran's I指数类似,也是用于检验全局空间自相关。
LISA集聚图 用于检验局部空间自相关,可以直观展示空间集聚或异常 值区域。
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选择
空间滞后模型(SLM)

《计量经济学简介》PPT课件

《计量经济学简介》PPT课件

D
R
T=
(0.68) (5.32)
(1.58)
R2= 0.73 调整的精选RP2P=T 0.68
F=20.18
12
➢ 关于随机扰动项
1. 引进的必要性:
(1)经济行为具有随机性;
(2)设定模型时省略了很多因素;
(3)取样本时也会有测量误差。
2. 构成:

(1)省略误差:x的 次要的解释变量必须扔掉
1
2D 3 R
精选PPT
11
三、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续)
(4)引进扰动项(下一页有解释)
C Y W 1 2D 3 R
理论上的经济计量模型
(二)收集数据:比如时序数据1973~1991年(t=19),
单位:亿元
(三)模型估计
(1)估计方法:比如 OLS
C ˆ Y W (2)估计式: 0 .0 0 3 0 .8 1 2 0 .1 3 8
不可观测的变量也得省掉
可观测不可定量化的省掉
未认识到的变量
f的:数学形式设定中导出的误差
(2)测量误差:观测误差、统计数据归并时的误差。
精选PPT
13
三、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续)
(四)模型检验
(1)经济合理性检验:
比如YD和WR的系数是否在(0,1)之间 (2)古典统计检验:R2,T, F检验
(五)模型应用
人、企业等观测单位本身具有而我们又观测不 到的特性
精选PPT
18
例: 一个两年的面板数据格式如下
Obsno city year y x1 x2 x3
1
1 1986 . . .
.
2
1 1990 . . .
.
3

第七章 隐变量模型(计量经济模型课件中科院,许健)总结

第七章 隐变量模型(计量经济模型课件中科院,许健)总结

二、结构方程模型的设定
模型设定的RAM图形式(Reticular Action Modeling)
根据理论分析绘制RAM图,是结构方程模 型建模的起点,也是表达建模结果的最有 效形式。
二、结构方程模型的设定

RAM图基本规定
1.变量用大写英文或希腊字母表示,其外围围以 方框的是显变量,其外围围以椭圆的是隐变量。 残差以小写希腊字母表示,外围亦应围以椭圆 (但为方便起见,经常不用);
第七章 隐变量模型
关于隐变量


隐变量(Latent variable): 具有不可直接观测特征的综合性变量, 不可观测,或者说“隐”是其表象;综 合性是其本质。 与隐变量相应,我们将普通的变量称为 显变量(Manifest Variable)或者观测变 量(Observed Variable)
隐变量的处理思路
不使用模型处理隐变量的方法
3、生产函数余值法 根据CD生产函数可以推出,经济增长率等于要 素生产率的变化率(即技术进步率)加上资本 增长率与资本边际产出弹性之乘积,再加上劳 动增长率与劳动边际产出弹性之乘积。以经济 增长率减去其它两部分,就得到要素生产率这 个隐变量的变化率,将它比上经济增长率就可 得到贡献率。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 Wright(1921, 1934)提出,与古典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 路径分析是一种更为灵活、有力的多元数据分 析工具。
一、结构方程模型的形成

路径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最根本的区别 在于:
路径分析中,所有的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从而所有的变量之间都可以有相关关系。 这毫无疑问是更接近于现实的假设,尤 其在社会经济领域。

结构方程模型有两个思想来源:

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PPT课件

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PPT课件
1430 1650 1870 2112 1485 1716 1947 2200
2002 4950 11495 16445 19305 23870 25025 21450 21285
3500 2299 2321 2530 2629 2860 2871
15510
5
分析:
(1)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同一收入水平X,不同家 庭的消费支出不完全相同;
扰项方差的估计
2021/3/18
19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为两大类: 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
•线性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呈线性关系 •非线性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关系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只有一个解释变量
Yi 0 1 X i i
i=1,2,…,n
Y为被解释变量,X为解释变量,0与1为待估 参数, 为随机干扰项
2)数据的欠缺;
3)节省原则。
2021/3/18
13
四、样本回归函数(SRF)
总体的信往往无法掌握,现实的情况只能是在 一次观测中得到总体的一个样本。
问题:能从一次抽样中获得总体的近似的信息吗? 如果可以,如何从抽样中获得总体的近似信息?
例2在例1的总体中有如下一个样本, 问:能否从该样本估计总体回归函数PRF?
即如果知道了家庭的月收入,能否预测该社区 家庭的平均月消费支出水平。
为达到此目的,将该100户家庭划分为组内收入差 不多的10组,以分析每一收入组的家庭消费支出。
2021/3/18
4
800
561

594

627

638





Y
(元)
共计 2420

计量经济学模型基础篇ppt课件

计量经济学模型基础篇ppt课件
2019 3
• 一般情况下,内生变量与随机项相关,即
Cov(Yi , i ) E ((Yi E (Yi ))( i E ( i )))
E ((Yi E (Yi )) i ) E (Yi i ) E (Yi ) E ( i ) E (Yi i ) 0
2019 12
1 11 12 1n 2 21 22 2 n g g1 g 2 gn
11 12 1g 22 2 g 21 g1 g 2 gg
1 1 1 1 Ct C1 C2 Cn X Y Y Y Y Y I t I1 I 2 I n n 1 t 1 0 1 G G G G Y Y Y Y n t 1 2 n t 1 2
• 在联立方程模型中,内生变量既作为被解释变量, 又可以在不同的方程中作为解释变量。
2019 4
⒉外生变量 (Exogenous Variables)
• 外生变量一般是确定性变量,或者是具有临界概 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参数不是模型系统研究的 元素。 • 外生变量影响系统,但本身不受系统的影响。
• 外生变量一般是经济变量、条件变量、政策变量、 虚变量。 • 一般情况下,外生变量与随机项不相关。
2019 5
⒊ 先决变量(Predetermined Variables)
• 外生变量与滞后内生变量(Lagged Endogenous
Variables)统称为先决变量。 • 滞后内生变量是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重 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变量,用以反映经济系 统的动态性与连续性。 • 先决变量只能作为解释变量。

计量经济学课件(全)

计量经济学课件(全)

计量经济学第一章绪论目前,在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一些相关学科的研究中,定量分析用得越来越多。

所谓定量分析,即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

定量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一元多元经济计量分析方法:以模型为基础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动态时间序列§1.1 计量经济学及其模型概述一、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诞生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一词最早是由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R.Frish)于1926年仿照“Biometrics”(生物计量学)提出来的,这标志着计量经济学的诞生。

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

计量经济学的定义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经济事实为依据,以数学、统计学为方法,以计算机为手段;主要从事经济活动的数量规律研究,并以建立、检验和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为核心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模型,是对现实的描述和模拟。

模型分类语义模型:语言文字。

物理模型:简化的实物。

几何模型:几何图形。

数学模型:数学公式。

计算机模拟模型:计算机模拟技术。

计量经济学模型属于经济数学模型,即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经济活动。

例:生产函数经济数学模型是建立在经济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生产理论:“在供给不足的条件下,产出由资本、劳动、技术等投入要素决定,随着各投入要素的增加,产出也随之增加,但要素的边际产出递减。

” 建立初始模型初始模型的特点模型描述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理论关系;通过模型可以分析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为控制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指导;认为这种关系是准确实现的;模型并没有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因为参数未知。

模型的改进以1964-1984年我国工业生产活动的数据作为样本,估计得到:改进模型的特点1.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描述现实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

2.揭示了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3.可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如结构分析、生产预测等。

初始模型——数理经济学模型数理经济学模型:由确定性的数学方程所构 成,用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各因素间的理论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GDP
1
D1
九、模型的应用



参数估计 分析估计结果,如果存在问题: 首先分析是否存在严重偏态峰度; 其次观察是否存在自相关; 再次观察是否存在共线性; 再再次根据拉格朗日乘数设定误差项间 相关关系。
九、模型的应用

估计结果(不处理共线性):
D2
1
E1 E2 E3 E4
X1 X2 X3 X4
1、绝对拟合指标
d ECVA(expected cross-validation index) 所谓交叉有效性,衡量从一个样本所得到的模 式,能适合其它样本的程度,此种程度的期望 就是ECVA。它的一种近似公式为:
k nF / n 1 2 n 1
ECVA越小,表示所得模式用于预测的效果越好
六、模型的评价

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指标众多,Cerbing 和Anderson(1992)提出结构方程模型 的拟合指标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指标取值应在0和1之间,1表示完全拟合。如此 有利于给出拟合良好的数量界限; 2.指标的取值应独立于样本量; 3.指标应服从某一已知分布,以便于进行检验。
六、模型的评价
1、绝对拟合指标
e GFI(goodness-of-fit index) ˆ F S, GFI 1 F S ,0 f AGFI(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

p q p q 1 / 2 1 GFI AGFI 1 p q p q 1 / 2 k
九、模型的应用

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问题: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增 长应主要归因于物质资本的增加,还是应更多 归功于由制度变迁而引起的经济体制效率的提 高。这也是各实证分析结论主要差异之所在。
九、模型的应用
理论框架 1、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经济增长
资本存量增加
劳动投入增加
3、节俭拟合指标
a PNFI(parsimonious normed fitted index)
df mod el PNFI df 0
NFI
b PGFI (parsimonious GFI)
df mod el PGFI GFI df 0

这两个指标值要大于0.5即可

指标的进一步筛选: 1)指标必须有完整的数据,所以缺失 数据过多的指标不能列入; 2)指标应有明显变化。
由于我国制度变迁的不同步性,有些指标可能 变化较小,此类指标不能作为测度指标
九、模型的应用
3)结合所使用数据进行进一步调整
上述指标基于全国数据,为保证样本量, 必须使用地区的时序横截面数据,所以, 指标要能体现区域间制度的差异,而不 受其他区域间差异的影响。
1、绝对拟合指标 a 卡方统计量
2 n 1F
ˆ F F S , 为反映样本协差实际值与拟合值 差异的拟合函数 原假设为样本协差实际值与拟合值无差异 在原假设下n 1F服从自由度为 2 2 值越小越好,如不能拒绝,则模型拟合较好

p q p q 1 k的 2 分布

a、b两项指标的含义类似R2 、修正R2 ,值在0 和1之间,一般认为大于0.9,模型拟合很好
2、增量拟合指标
a NFI(normed fitted index)
NFI (
2 0 2 mod el
)
02
2 0 是独立的模式所对应的 值
b NNFI (non-normal fitted index)
(6)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轻重工业总产值比 与非国有同一指标的比值
(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额与GDP增加额之比
九、模型的应用

反映居民收入水平与来源变化的指标:
(8)城镇居民总收入水平与GDP之比 (9)城镇居民非正式收入与总收入之比
总收入=城镇居民消费总支出+城镇新增居民储蓄, 正式收入=职工工资总额+城镇个体劳动者劳动收入
v



2
2

为指标变量在隐变量上 的标准化参数 为指标变量测量误差的 方差
七、模型的改进
当模型没有拟合数据时,可从通过观察检验结 果、参数估计结果和软件提示信息,从以下几 个方面着手修正(首先保证模型可识别):
1.检查数据是否存在明显的偏态或很高的峰度, 如果存在应对数据做变换; 2.检查是否存在自相关问题; 3.检查是否存在共线性问题;
七、模型的改进
4.依据构成元素评价的结果,判断是哪一部分出 了问题; 5.注意是否忽视了误差项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或 者其他可能被忽略的路径 大部分的软件中都提供模型的修正指数或者 Lagrange乘数,说明将某一固定参数变为自由 参数时,模型的卡方值至少能提高多少,利用 这些信息,可以对模型进行修正。
1、绝对拟合指标
b RMR(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 )
2 2 ˆ s ij ij p q p q 1 S ij :样本协差阵; ˆ ij :拟合协差阵


1/ 2


指标越小越好 该指标与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关,因此没有一个 决定是否接受的门槛,但可以用于同组数据不 同模式的比较
投入效率提高
制度变迁
技术进步

九、模型的应用
1、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经济增长
资本存量增加
劳动投入增加
投入效率提高
制度变迁
技术进步
九、模型的应用

所使用的基本框架
经济增长
资本存量增加
制度变迁
九、模型的应用
2、如何测度制度变迁
传统制度具有三个本质特征:价格扭曲的宏观 环境、资源的计划配置制度和国家独占剩余支 配权的微观经营机制。 自八十年代以来,改革主要围绕着微观经营机 制的放权让利和资源配置制度的松动而展开。
0.9368 0.9650 1.0005 0.9764
0.9845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
制度变迁
0.1309
0.8690 1
经济增长 D1
GDP
九、模型的应用

估计结果(共线性处理后):
D2
1
E1 E2 E3 E4
X1 X2 X3 X4
0.9114 0.9644 0.9903 0.9709

这三项指标用不同的方式对复杂模式实 施了惩罚,他们都是越小越好的
3、节俭拟合指标
f CN(Critical N)
CN
2 在 0.05时的临界值(自由度为 mod el) df
F
1

这一指标大于200,模型可以接受
六、模型的评价

构成元素评价
每一个系数都有标准误,可以进行t检验 就每个测量部分整体,要求平均方差提 取比重大于0.5
六、模型的评价

模型的评价
整体评价 构成元素评价

六、模型的评价
整体评价 按照构建指标的思想,评价指标分为以 下三类: 绝对拟合指标(absolute fit); 增量拟合指标(incremental fit) ; 节俭拟合指标(parsimonious fit) 。
六、模型的评价



绝对拟合指标 直接评价模型拟合协方差的能力 增量拟合指标 建立在某种基础模式比较的基础上,测度模型改 进拟合的程度; 节俭拟合指标 引入成本收益的原则,以所估计参数的数量为成 本,以拟合程度为收益,追求净收益的最大化
八、模型的解释
根据模型的设定,直接效应、间接效应 和总效应的估计公式为: 1、外生隐变量对内生隐变量的效应: 直接效应:Γ I B 1 间接效应: 总效应: I B 1

八、模型的解释
2、内生隐变量对内生隐变量的效应: 直接效应: B 1 间接效应: I B I B 1 总效应: I B I
九、模型的应用

反映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指标
非农业人口等于城镇人口加上乡镇企业职工人数。
(10)非农业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反映对外贸易规模的指标
(11)进出口贸易额与GDP之比
九、模型的应用

反映经济效率的指标
(12)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每百元固定资产 原值实现产值与非国有工业企业同一指标 的比值
九、模型的应用
九、模型的应用
2、如何测度制度变迁 可以从两个角度选择指标:

直接反映制度变迁的指标 经济绩效领域的指标
九、模型的应用

直接反映制度变迁的指标 制度变迁的本质特点也即是剩余支配权 分散转移。所以必须选择能反映出剩余 支配权分散转移的指标来刻画制度变迁。 据此可选择5项指标。
九、模型的应用

2 0
NNFI
df 0

2 mod el
df mod el 1
2 0
df 0
2、增量拟合指标
c IFI(incremental fitted index)
IFI
2 2 ( 0 mod el )
02 df mod el
d CFI(comparative fitted index)
九、模型的应用
3)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而非劳动密集型产 业,所能吸纳的劳动力较少,这就降低 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使 城市化水平较一般经验偏低; 4)产业结构与比较优势相背离,导致对外 贸易规模较小; 5)价格扭曲,计划经济使劳动激励不足, 效率低下
九、模型的应用

经济绩效领域的指标 反映产业结构变化的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