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范成大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
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题除积负。
”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
延州诸岩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时塞门、承平诸砦既废,用种世衡策,城青润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以通有无。
又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邮城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税租就输之。
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十之三,他所减不与。
明年正月,诏诸路入讨,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狐国已慑其气矣”帝用其议。
久之,元吴归陷将高延德,因与伸淹约和,仲湾为书戒喻之。
会任福败于好水川,元吴答书语不进,仲港对来使焚之。
大臣以为不当辄通书,又不当辄焚之,宋岸请斩伸淹,帝不听。
改邻州观察使,仲淹表言:“臣守边数年,先人颇亲爱臣,今退而与王兴、朱观为伍,第恐为贼轻矣。
”辞不拜。
庆之西北马铺劳,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
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造子纯祜与蓄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
诸将不知所向,行至柔远,始号令之,版筑皆具,句日而城成,即大顺城是也。
贼觉,以骑三万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
大顺既城,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益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獗!固已慑其气矣/B.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獗/固已慑其气矣/C.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獗/固已慑其气矣/D.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獗/固已慑其气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经,文中指孔子所作的六种经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语文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09年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①②姜夔次石湖书扇韵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自石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湖居士。
:字尧章,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1155②姜夔(—1221 )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1答: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人”(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浮萍、村庄、绿岸、)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答案:(1 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2)(“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
反而享受田园之乐,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
“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09(年全国卷Ⅱ)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2(][注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严武(726-765 [注])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二年(764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1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4答案:(1)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5(2)第四局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情怀。
宋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doc

宋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
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
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塌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
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
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
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应诏言:“非宗室外家,虽实有勋劳,毋得辄加王爵。
顷者有以师傅而领殿前都指挥使,复有以太尉而领阁门事, 渎乱名器,乞加订正。
”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削切。
”遂赐进士出身。
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 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
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
游请以外子拱代挺。
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
”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
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及挺子曦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
江西水灾。
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
”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
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
”除军器少监。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
晚年再出,为韩促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
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盖有先见之明焉。
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4.下列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荫补登仕郎荫:因祖宗功德B.有市北方珍玩市:买C.渎乱名器渎:贪污D.谙典故谙:熟悉5,下列各项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2分)A.由是为所嫉B.炎莫谁何C.不拘礼法D.见讥清议。
《宋史·范杲传》文言文阅读(2021届汕头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联考)【附解析和译文】

《宋史·范杲传》文言文阅读(2021届汕头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联考)【附解析和译文】【题源: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分)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
果少孤,刻志于学,与姑藏李均、汾阳郭昱齐名,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
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
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大称赏,谓杲曰:“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
”及秋试,有上书言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
稍迁著作佐郎,出为许、邓二州从事,坐事免。
太平兴国初,迁著作郎、直史馆。
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
太宗壮之,擢知制诰。
杲家贫,贷人钱数百万,母兄晞性啬,尝为兴元少尹,居京兆,殖货钜万。
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杲闻之喜,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移知寿州,上言:“家世史官,愿采直笔,成国朝大典。
”召为史馆修撰,求掌语词,帝从之。
时翰林学士宋白左迁郎州,贾黄中、李沆参知政事,苏易蠡转承旨,杲连致书相府,求为学士,且言于宰相李昉日;“先公尝授以制诰一编,谓果才堪此职。
”因出示昉,昉屡开解之。
未几,太宗飞白书“玉堂”额以赐翰林,杲又上《玉堂记》,因请备职。
太宗恶其躁竞,改右谏议大夫。
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
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
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钱熙,杲问以“朝议将任仆何官”,熙言:“重修《太祖宝录》尔。
”杲默然久之。
感疾,至京师,旬月卒,年五十六。
太宗悯之,录其二子。
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惟与柳开善,更相引重,始终无间。
不善治生,家益贫,杲端坐终日,不知计所出。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呆视事逾年/境内不治/B.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果视事逾年/境内不治/C.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D、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姑臧,地名,古文在交代人物时经常在姓名前加上地名,表示人物籍贯,汾阳郭昱也是如此。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纯仁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纯仁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纯仁字尧夫,中皇祐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
仲淹曰:“汝昔日以远为言,今近矣,复何辞?”纯仁曰:“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
”仲淹门下多贤士,纯仁皆与从游。
昼夜肄业..,至夜分不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
仲淹没,始出仕。
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
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
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凡牧地隶县,自纯仁始。
纯仁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
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
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哲宗既召章惇为相,纯仁坚请去、遂知颖昌府。
入辞哲宗曰卿不肯为朕留虽在外于时政有见宜悉以闻毋事形迹明年又贬永州安置时疾失明,闻命怡然就道,或谓近名,纯仁曰:“七十之年,两目俱丧,万里之行,岂其欲哉?但区区..之爱君,有怀不尽、若迎好名之嫌、则无为善之路矣。
”每戒子弟毋得小有不平,闻诸子怨章惇,纯仁必怒止之,江行赴贬所、舟覆、扶纯仁出、衣尽湿、顾诸子曰∶“此岂幸惇为之哉?”既至永,韩维责均州,其子诉维执政日与司马光不合,得免行。
纯仁之子欲以纯仁与光议役法不同为请,纯仁曰:“吾用君实荐,以至宰相..,昔同朝论事不合则可,汝辈以为今日之言,则不可也。
”其子乃止。
纯仁乞归..许养疾,微宗不得已许之。
每见辅臣问安否,乃曰:“范纯仁、得一识面足矣。
”(节选自《宋史·范纯仁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入辞哲宗/曰/卿不肯为朕留/虽在外/于时政有见宜/悉以闻/毋事形迹/明年/又贬永州安置/B. 入辞/哲宗曰/卿不肯为朕留/虽在外/于时政有见/宜悉以闻/毋事形迹/明年/又贬永州安置/C. 入辞哲宗/曰/卿不肯为朕留/虽在外/于时政有见/宜悉以闻/毋事形迹/明年又贬/永州安置/D. 入辞/哲宗曰/卿不肯为朕留/虽在外/于时政有见宜/悉以闻/毋事形迹/明年又贬/永州安置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肄业,古代指修习课业,与今天通常所说的“肄业”含义不相同。
《宋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宋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太祖皇帝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
高祖朓,朓生珽,是为顺祖,历藩镇从事,累官兼御史中丞。
珽生敬,是为翼祖,历营、蓟、涿三州刺史。
敬生弘殷,是为宣祖。
周显德中,宣祖贵,赠敬左骁骑卫上将军。
宣祖少骁勇,善骑射,事赵王王镕,为镕将五百骑援唐庄宗于河上,有功。
庄宗爱其勇,留典禁军。
汉乾祐中,讨王景于凤翔,会蜀兵来援,战于陈仓。
始合,矢集左目,气弥盛,奋击大败之,以功迁护圣都指挥使。
周广顺末,改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转右厢都指挥,领岳州防御使。
从征淮南,前军却,吴人来乘,宣祖邀击,败之。
显德三年,督军平扬州,与世宗会寿春。
累官检校司徒、天水县男。
与太祖分典禁兵,一时荣之。
卒,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
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
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学骑射,辄出人上。
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
汉初,漫游无所遇,舍襄阳僧寺。
有老僧善术数,顾曰:"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
"会周祖以枢密使征李守真,应募居帐下。
广顺初,补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
世宗尹京,转开封府马直军使。
世宗即位,复典禁兵。
北汉来寇,世宗率师御之,战于高平。
将合,指挥樊爱能等先遁,军危。
太祖麾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
乘胜攻河东城,焚其门。
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
还,拜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
三年春,从征淮南,首败万众于涡口,斩兵马都监何延锡等。
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众号十五万,塞清流关,击走之。
追至城下,晖曰:"人各为其主,愿成列以决胜负。
"太祖笑而许之。
晖整阵出,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并姚凤禽之。
宣祖率兵夜半至城下,传呼开门,太祖曰:"父子固亲,启闭,王事也。
"诘旦,乃得入。
韩令坤平扬州,南唐来援,令坤议退,世宗命太祖率兵二千趋六合。
田园诗人范成大阅读答案

田园诗人范成大阅读答案范成大,字致能,自号石湖居士,南宋大诗人,有《石湖诗集》。
元末明初,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已经公认为经典作品,忽然起了个传说,说宋孝宗原想叫他做宰相,以为他“不知稼穑之难”,就此作罢,于是他写了这些诗来替自己表白。
假如这个传说靠得住,它只证明了宋孝宗没调查过范成大的诗,或者没把他的诗作准,那么再多写些《田园四时杂兴》和《腊月村田乐府》也不见得有效。
因为《石湖诗集》里很早就有像《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那种“忧稼穑”“怜老农”的作品,而且不论是做官或退隐时的诗,都一贯表现出对老百姓痛苦的体会,对官吏横暴的愤慨。
他晚年所作的《田园四时杂兴》不但是他的最传诵、最有影响的诗篇,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诗经》里“豳风”的《七月》是中国最古的“四时田园”诗,叙述了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勤生产和刻苦生活,可是这首诗没有起示范的作用。
后世的田园诗,都是从陶潜那里来的榜样,王维的《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和储光羲的《田家即事》《田家杂兴》等等建立风气的作品,是得了陶潜的《怀古田舍》《归园田居》等的启示,著重在“陇亩民”的安定闲适、乐天知命,内容从劳动过渡到隐逸。
宋代像欧阳修和梅尧臣分咏的《归田四时乐》更老实不客气的是过腻了富贵生活,要换个新鲜。
西洋文学里牧歌的传统老是形容草多么又绿又软,羊多么既肥且驯,天真快乐的牧童牧女怎样在尘世的净土里谈情说爱;有人读得腻了,就说这种诗里漏掉了一件东西——狼。
我们看中国传统的田园诗,也常常觉得遗漏了一件东西——狗,地保公差这一类统治阶级的走狗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剥削和压迫农民的制度。
诚然,很多古诗描写到这种现象,例如柳宗元《田家》第二首、张籍《山农词》、元稹《田家词》、聂夷中《咏田家》等等,可是它们不属于田园诗的系统。
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才仿佛把《七月》、《怀古田舍》、《田家词》这三条线索打成一个总结,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根据他的亲切的观感,把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比较完全的面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成大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成大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范成大,字至能,吴郡人。
绍兴二十四年,摧进士第。
隆兴元年,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论其超躐,罢。
起知处州。
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甲乙轮第至二十年,民便之。
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路.。
处多山田,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注],上尝悔之。
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
国书专求陵寝。
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
至燕山,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
初进国书,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曰:“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
”搢笏出之。
金主大骇,曰:“此岂献书处耶? ”左右以笏标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
既而归馆所,金主遣伴使宣旨取奏。
成大之未起也,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节而归。
知静江府。
广西窘匮,专藉盐利,漕臣尽取之,于是属邑有增价抑配之敝,诏复行钞盐,漕司..拘钞钱均给所部,而钱不时至,成大入境,曰:“利害有大于此乎?”奏疏谓:“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
”上从之。
数年,广州盐商上书,乞复令客贩,宰相可其说,大出银钱助之。
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
除四川制置使,凡人才可用者,悉致幕.下,用所长,不拘小节,其杰然者露章荐之,往往显于朝,位至二府..。
除端明殿学士,寻帅金陵。
会岁旱,奏移军储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
绍熙三年,加大学士。
四年薨。
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
自号石湖,有《石湖集》行于世。
[注]继“绍兴和议”(1141)后,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再订和约,改“君臣之国”为“叔侄之国”,宋递交金国文书改“奉表”为“国书”,却没有改“受书之礼”(宋国起立受金国书)。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B.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C.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D.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两宋行政区域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范成大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范成大,字致能,吴郡人。
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
授户曹,监和剂局。
隆兴元年,迁正字。
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
言者论其超躐,罢,奉祠。
起知处州。
陛对,论力之所及者三,日日力,日国力,日人力,今尽以虚务耗之,上嘉纳。
处民
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差者,以轻其役。
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
法于诸路。
处多山田,南梁天监年间,詹、南二司马作通济堰于松阳、遂昌之间,引溪水四十里,溉
田二十万亩。
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
乾道中,《令》以绢计罚金,估价轻而论罪重,成大奏:承平时绢
匹不及千钱,而估价过倍。
绍兴初年递增五分,为钱三千足。
今绢实贵,当倍时直。
上惊日:是陷
民之苛政。
遂增为四千,而轻刑矣。
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上尝悔之。
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
信使。
国书专求徽钦二帝灵柩。
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
金迎使者慕成大名,至求
巾帻效之。
至燕山行宫,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
初见金主,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
忽奏日: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
捂笏出之。
金主大骇,日:此岂献书处耶?左右以笏击而欲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
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竞得全节而归。
除中书舍人。
初,帝书崔蹇《政论》赐辅臣,成大奏日:御书《政论》,意在饬纲纪,振积敝,而
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上称为知言。
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成大草诏,留
诏七日不下,又上疏言之,遂罢。
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白水砦守将王文才私娶蛮女,常导之寇边,成大重赏檄群蛮使相
疑,俄禽文才以献,即斩之。
凡人才之可用者,悉致幕下,不拘于小节。
召对,除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
两月,为言者所论,奉祠。
起知明州,奏罢海物之献。
会岁
旱,奏移军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
以病致仕,进资政殿学士。
绍熙三年,加大学士。
四
年薨。
9.下列各句加点字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估价轻而论罪重评定
B.假资政殿大学士代理
C.上面谕受书事告诉
D.意在饬纲纪损伤
10.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B.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C.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D.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11.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范成大颇有政治才能,在管理处州时做了两件于民有利的事情,一个是创建义役来减轻百
姓的徭役压力;二是疏通年久失修的通济堰,来灌溉农田。
B.范成大出使金国,在宋金受书礼的外交争议的大背景下,坚持自己的立场,争取恢复相对公
平的两国关系,没有因为受到威胁而放弃,展现了自己的骨气。
C.皇帝想要任命张说为签书枢密院事,但是范成大反对,于是便趁自己负责起草诏书的机会,
压下任命诏令七天不下达,又上疏弹劾,于是皇帝收回任命。
D.四川白水砦的守将暗中与边境土著勾结,不仅娶了当地的土著女子,而且引导他们入侵宋国
边境,范成大先设计让守将和土著内讧相争,然后一举擒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