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比赛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五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五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精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桂花雨》的故事情节,领会寓意。

2.熟练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桂花雨》的主题思想。

2.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

3.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解析文章中较为抽象的寓意。

2.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

2.教师准备的简笔画和故事卡片。

3.课堂小结的板书内容。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简短的导入引入《桂花雨》的主题,并引发学生对于主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第二步:学习篇章1.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一起朗读。

2.运用简笔画和故事卡片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更深入的理解。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三步:学习寓意1.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寓意。

2.引导学生分组探讨文章中不同角色的寓意,并展示讨论成果。

第四步:拓展延伸1.分组让学生设计符合故事情节的小品或者音乐表演,展示给全班同学。

2.学习相关的诗词或者歌曲,拓展对于桂花的了解。

第五步:课堂小结板书本堂课的核心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核心段落。

2.小组讨论桂花的相关资料,准备下节课的分享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桂花雨》的主题思想,并培养了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同时,在课后作业和延伸拓展环节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部编版五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精品课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精选6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自学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围绕自学提纲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3、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重难点: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桂花图,朗读录音(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观看桂花树。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回忆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给大家说说吗?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7、桂花雨)同学们,你们喜欢桂花吗?请谈一谈你对它的认识。

二、学习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①听录音朗读全文,感受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找出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

②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段,然后再仔细读一读。

③精读第五自然段,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重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你的体会是什么?2、出示屏幕插图,配音朗读提问: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3、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喜欢的段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哪些语句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定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生:他读的没感情。

师: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要学会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家乡的桂花树以及桂花雨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会亲情的美好,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可能各不相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的美好,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亲情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亲情的美好。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桂花雨景象。

2.素材:收集一些关于家乡的图片、文字资料,用于教学拓展。

3.教学录音: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学生跟读、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激发兴趣1.出示桂花: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师板书:雨齐读课题)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

(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邻居”“整个村子”“全年”)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记事抒情散文。

课文记叙了“摇桂花”等童年趣事,抒发了作者对快乐的童年和家乡的深切怀念。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朗读、想像等方法体会其文中“浸”“全年”等用词的精妙,解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一、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初解课题1、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一解课题《桂花雨》: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读完交流(预设:花香、摇花乐或者一份情。

)二、分享“摇花乐”和“花雨美”,再解课题1、点题,定格摇花乐,指读语段(第五段):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谈感受,定位句子:哪些句子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指名尝试情感朗读。

3、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像:(出示图片,配乐)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

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

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对学生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对“满头满身”“这下”等词作一个回文。

)4、指导练习情感朗读: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份感觉,再有滋有味地再读读这几句话。

(自由读。

)引:用你的朗读与大家一同分享摇花的快乐,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美丽。

(指名学生读。

)与学生的的交流与点拨中,体验这份乐,朗读这份乐,渲泄这份乐。

完成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5、扣题,再解课题: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题──《桂花雨》,你想那是一场怎样的雨啊?(迷人的雨快乐的雨香气四溢的雨……)6、配乐齐摇花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1篇】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法点睛审题,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精读深思,研究作者写作目的及表达特点。

①抓住课文三处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用词(侵字)用景用物等表达方式抒情的特点。

②研读摇桂花,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怀念故乡的深情及作者用事抒情的特点。

③研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作者母亲怀念家乡之情及作者表达方式的特点。

──回读全文,归纳用人事景物表达童年乐、思乡情的写法特点──评价归纳,转换运用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写作思路。

3.指导学生抓住事例及景物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叙事、写景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案学习提纲1.审题,桂花雨什么意思?跳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关于桂花的什么事?2.按小时候念在家乡──中学时在杭州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二段。

小时候主要写了()、()、()、()那几件事。

读中学时主要写了()、()二件事。

3.勾画小时候念中学的时候作者爱桂花、摇桂花、赏桂花的语句,思考批注体会。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小朋友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老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课题是《桂花雨》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议一议,读了这一段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自由发言,说说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师: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父亲所写的诗。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2、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桂花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述作者小时候摇桂花、赏桂花、咏桂花的美好经历,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课文中的桂花也寓意着吉祥、幸福和美好,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对家乡和童年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对于课文中所描绘的桂花雨景象,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摇、桂花”等10个生词,理解词语“摇晃、回荡”等在文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桂花的美丽和芬芳,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认读:摇、桂花、摇晃、回荡等词语的认读。

2.课文理解: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情感体验:感受桂花的美丽和芬芳,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桂花雨的氛围,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的韵味和情感。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生词卡片:用于生词认读练习。

3.课文文本:打印或准备电子教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桂花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桂花的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桂花雨
(部编版五上小语第3课第1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生字“浸”。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2.初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和琦君一起走进《桂花雨》。

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景?什么事?(板书:景、事)
3.(相机板书:桂花、摇花)师:像《桂花雨》这类文章,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事,都是为了表达浓浓的情。

(板书:情)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作者表达了什么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
惑不解。

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

汇报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畅谈见解和观点的过程,又是师生“阅读反思”的过程。

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


二、品味桂花香
1.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有一个字在文中出现了5次,而这个字恰好点出了桂花的特点。

(相机板书:香)
2.生画出带有“香”字的句子后汇报。

句句都带有香,但写法却不一样,我们写可要好好品味品味。

相机指导写:浸。

圈画出你认为写香很妙的词,写下你的感受、你的发现。

只要从中选择两三句就可以了。

学生交流。

【教师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3.品读句子,写出感受并交流。

指导朗读。

外地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的金桂么?板书:思乡
所以你要说:外地的月亮真圆呀!
母亲会说:......
你要说:外地的水真甜呀!
母亲会说:......
你要说:外地的人真好呀!
母亲会说:......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桂花没有区别的,母亲并不是因嗅觉来区分桂花,而是用她浓浓的思乡情在体味它们。

【开放性的训练,水到渠成地完成学生由认知到思维、情感的迁移,课堂成了学生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学生在感受、理解、积累知识中获得了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外地的水真甜,她会说“ ”的句式训练中,学生深深地体悟到作者、“母亲”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热爱之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