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草地螟的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草坪虫害及其防治

草坪虫害及其防治

草坪虫害及其防治草坪地上的有害生物的破坏严重影响了草坪的观赏性,降低了草坪的使用价值。

其中,草坪害虫的危害影响很大,地下害虫咬食草坪草的汁液,使草坪草形成缺刻或萎焉枯黄;有的昆虫本身的活动并不直接损害草坪,但它们在草坪上活动,不断骚扰着人们,有的叮咬吸血,有的蛰人,危害人类健康;还有的昆虫是病害的媒介,它们传染病害而使草坪受到损害,有时会整个草坪遭到破坏,完全失去使用价值。

除了昆虫类的害虫以外,还有些是有害动物,它们不属于昆虫,但是也对草坪进行为害,如蚯蚓、鼠类等。

本节介绍一下我国主要草坪害虫和有害动物的种类及防治措施。

一、草坪害虫的分类草坪害虫在草坪上主要是采食草坪草,传播疾病,给植物带来危害。

草坪害虫主要是通过咀嚼和刺吸来采食草坪草。

它们直接吞食草坪草的组织和汁液,从而减少或抑制草坪草的正常生长。

依据害虫对草坪草的危害部位,可以把草坪害虫分为危害草坪草根部和根茎部的地下害虫(即为害地下部分营养器官)和危害草坪草茎叶部(为害植物地上部分的害虫,取食植物的地上部分如植物的茎、叶和芽)的地上害虫。

二者都直接以草坪草的植物组织为食,为害草坪。

还有一些种类并不直接以草坪草为食,它们在土中钻洞筑巢、堆土、开隧道使草坪受到损害,如蚂蚁、蚯蚓等。

二、地下害虫的防治草坪害虫很难防治是因为草坪是人类休闲活动的场所,杀虫剂的使用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不能使用有异味、高毒、高残留、有漂移污染的化学药剂。

地下害虫是害虫防治工作中的难点,由于它们栖息于土壤中,一般的防治方法对它们很难奏效,而它们的破坏作用往往是最严重的,造成植株枯死而完全失去价值。

在草坪中也同样危害草坪草,使草坪草死亡而形成难看的秃斑,大大降低了草坪的使用价值,有时甚至使草坪完全破坏,不得不重播。

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地老虎、蛴螬和蝼蛄。

1.地老虎是鳞翅目夜蛾科切根夜蛾亚科的害虫,又名地蚕、切根虫,是我国重要的地下害虫,也是世界性大害虫。

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为害重。

园林草坪虫害防治措施

园林草坪虫害防治措施

园林草坪虫害防治措施草坪病虫害防治1、地老虎症状:专食草坪草嫩茎嫩叶,轻微时能导致草坪中的“剌斑”。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多代,幼虫、蛹及成虫都可越冬,以早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重。

防治方法:在小地老虎夜间出来觅食时,用1/1000敌百虫液喷杀,也可在凌晨进行化学诱杀;对于受害较重的草坪部分,出现死苗时,可于清晨拨开断苗附近的表土,捕杀高龄幼虫。

2、蝼蛄症状:蝼蛄成、若虫均在土中食刚发芽的种子、根及嫩茎,使植株枯死。

这类害虫还可在土壤表层穿掘隧道,咬断根或掘走根周围的土壤,使根系吊空,造成植株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①利用蝼蛄趋光性强的习性,设置黑光灯诱杀。

②用毒谷防治,即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药液、浸泡半熟且晾干后的谷子。

③用50%辛硫酸乳油1000倍液灌根,效果亦好。

3、蛴螬症状:蛴螬是绿地、草皮等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绿地不能翻耕,更有利于其繁殖。

受害的草坪草根系被其截断,咬食一空,成片死亡。

出现规律:该虫为金龟子幼虫,金龟子主要出现在冬至期间(4月份),持续时间大概为1个月,所以该虫的高发期在5-6月;在缺水旱情的地块尤为轻微。

防治方法:土壤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250~300毫升,加水3~5倍,喷拌在25~30千克的细土中撒施;或者用呋喃丹撒施在发虫的地块(小雨天进行作业效果尤为明显);也可用敌敌畏、氯氰菊酯的药水灌根处理。

4、粘虫症状: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圆孔,3龄后形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

危害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使植株形成光杆。

防治方法:常用1/1000敌百虫喷杀。

5、草地螟症状:蛀食草根及茎部,使供水中断,导致茎、叶发黄、枯死。

预防方法:用2.5%敌百虫粉剂喷粉,每公顷22.5~30千克;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重新加入少量碱面);施肥4.5%高效率氯氰菊酯1500至2000倍液。

6、蚂蚁症状:该虫通过在草坪上筑巢危害草坪,常可以在草坪及草坪边缘看见挖取的一个个大土包,严重影响草坪的美观。

草地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草地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草地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一、引言草地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草地有害生物危害着草坪的健康和美观。

有害生物引起的草地损害包括草坪的杂草、昆虫、真菌、细菌等。

草地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草地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对草地的危害草地有害生物主要包括草地杂草、害虫和病害。

常见的有害生物有狗尿草斑、蚜虫、草地毯、白粉病、褐腐病、刺客虫、地老虎等。

这些有害生物会使草坪的整体美观度下降,生长受到限制,导致花草枯萎、从地面上舉起的根部等。

三、常见的草地有害生物防治技术1. 草地杂草防治技术草地杂草是指与草坪混生的其他植物,可导致草坪的美观度下降和生长受限。

常用的草地杂草防治技术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手工除草、翻地覆膜等方式。

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除草剂来控制杂草的生长。

生物防治技术则是利用天敌等生物控制杂草的生长。

2. 草地害虫防治技术对于草地的害虫,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技术措施等方法进行防治。

常见的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洒杀虫剂、驱虫剂等;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天敌、捕食天敌等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技术措施主要是利用锄草、修剪等方法来降低害虫的数量。

3. 草地病害防治技术草地病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改良品种等方式。

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喷洒杀菌剂、杀虫剂等;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寄主抗性、天敌等生物来控制草地病害;改良品种则是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来降低草地病害的发生率。

四、草地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方向1. 无公害草地有害生物防治技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无公害防治技术已成为发展的方向。

应用无公害草地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对土壤、水质等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2.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其优点在于对环境友好、毒性小,对草地的危害小。

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偏向于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3. 智能化防治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防治技术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草地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草地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草地螟成虫需要补充营养,性器官才能充分 发育 ,提高繁殖力。所以 ,在成虫盛发期,当地 蜜源植物的种类及数量对草地螟发育影响很大。 蜜源植物丰富 ,有利于草地螟的发生 ;反之 ,不 利期发生。 草地螟成虫还需要 吸足水分 。所 以,低洼
虫性,增强预见性 ,住防冶上才能取得主动权。 灯光诱测,在成虫发生期前几天开始,利用 虫于顶部嫩叶上吐丝结网, 潜于叶苞中取食,3 龄 黑光灯诱测调查。黑龙江垦区各地可以从5 0日 月2 后开始向甜菜 、大豆等作物田内迁移。在甜菜叶 开始设灯观察 ,在成虫盛期应有专人通宵捕察。 片上吐丝拉 网,咬食叶 肉,留下表皮与叶脉 ,重 成虫数量较多时 , 每天取1一 0 O 2 头雌蛾解剖观察孵 者只剩下叶脉或被吃光 。在大豆上为害时,先于 巢的发育进度 ,记入备注内。田间步测蛾量,在 下部叶面上拉网为害 ,逐渐向上部叶片取食 ,也 成虫发生期,选有代表性田块,每3 天一次,采用 是咬食叶肉,剩下表皮与叶脉 ,但未展开的心叶 步行的方法,目 测尺起的蛾量。蛾量分为5 级,即 因被生绒毛 ,幼虫不便下 口,所以 , 少受害 , 1 : O 很 级 5 步内起飞蛾数不超过1 ; 级 :5步内超 头 2 0 即使下部叶片全被吃光 ,未受害的心叶仍能展开 过5 ; 级:5步内6 5头 ; 级:5步内5— 0 头 3 O —0 4 0 1 50 继续生长。在发生田调查,各代幼虫的密度都很 头 ;5 级:5 步内5 0 0 0 头以上。成虫盛发期每台黑 大 ,一般每平方米有虫5一l ( 0 】 0 头,多的2 0 3 0 0 — 0 光灯诱蛾量达千头以上 ,田间步测在3 级以上,就 头,个别地块高达40 — 00 ,稍一延误防冶时 要 特别注 意幼 虫期 的预测 工件 。 00 5 0头 机,就会造成严重损失。 幼虫调查 ,选代表田块 ,用棋盘式1 A取样 o 幼虫吃光一块 作物后 ,即群 集爬行迁移 。 ( 特别注意临近草荒的田边 ),垄作甜菜每点l O 35 — 龄幼虫都可爬行迁移,每分钟可爬行卜 15 .X 株;大豆取双垄 ,每垄l 米长。根据幼虫密度,确 远,这就使其较容易的找到新的食科基地 ,扩大 定防治 中地块 。大豆及其他阔叶作物等 , 每平方 为害面积。在发生年 ,幼虫在整个为害期中可能 米有幼虫l头以上,甜菜每株有虫2 O 头以上,应进 有三次迁移活动 ,第1 代幼虫开始多发生在灰菜等 行防治。 杂草上,3 龄后向甜菜 、 大豆等田间迁移,这是第 6 、防治方法 次迁移 ; 迁入 田间的幼虫开始多集 中于地边的 在防治策略上,应注意作好防治第1 代为主, 作物上为害,当叶片被吃光后 ,即由地边向大 田 兼顾其他世代的发生动态 ;以防治幼虫为主 ,结 内部迁移,随着幼虫密度的增高,寄主作物的受 合除草灭卵;以防治低龄幼虫为主 ,但不忽视老 害程度也随着而加大 ,并扩展了受害面积,这是 龄幼虫的防冶 。目前为药剂防治为主 ,更应注意 第二次 田间内迁移。一旦迁移成功,未受害田作 研究和采用综 合防冶。防冶草地螟为害的方法很 物即遭其为害 ,扩大了受害面积和范 围。当然也 多,归纳为三项措施。 有些成虫直接产卵于作物上 ,所以,孵化出来的 诱捕成虫,在成虫发生期 ,蛾量很多,有严 幼虫即开始为害寄生作物 ,并在田间扩展迁移 , 虫量大时,一片作物被吃光叶子后,即可群虫 向 重为害趋势时 ,可采用灯光诱捕成虫。在产卵盛 外迁多 ,寻找新的食物 。这样的一代幼虫期 ,只 期前,也可在 田问拉网捕蛾。无论是灯光诱杀、 拉网捕蛾或其他诱捕成虫的措施 ,都要在大打雌 有两次大迁移。 蛾尚未产卵或产卵很少时进行,如大量的卵已经 草地螟幼虫无 假死性 ,行动 活泼 ,稍受触 动,即扭曲前进或后退,叶丝下垂地后很快就 向 产下,再诱捕成虫,其意义就不大了。 除划灭卵,在越冬代成虫产卵后 尚未孵化 前爬行。幼虫期2 天左右,老熟幼虫入土结 茧直 O 可 立于土表下,上端向地表开 口处有薄丝封闭。蛹 前,铲除 田问及大田周围的杂草 ,妥善处理 ,

草地螟发生与防治

草地螟发生与防治

草地螟发生与防治
草地螟(LoxostegestieticatisLinnaeus)又叫黄绿条螟,分布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为害枸杞、人参、西洋参等药材。

幼虫取食叶片,咬断叶柄,发生严重时叶片被吃光,仅剩纤维状白色茎秆,严重影响产量。

形态成虫体长10~12毫米,体黑褐色,有光泽,下唇须向上翘起,触角丝状。

前翅灰褐色,外部颜色稍淡。

翅面有暗纹,翅中央近前缘有1个长方形白斑。

后翅灰褐色,缘毛灰白色。

卵椭圆形,有珍珠光泽。

老熟幼虫体长19~21毫米,灰绿色。

头部黑色,有白斑。

背部黑色,两侧有若干条纵线。

前胸背板黑色,上有3条横向白线,腹部每节背面有6个暗色的毛瘤,呈三角形排列。

发生规律草地螟每年发生代数随分布地区而不同,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次年春季化蛹羽化。

在河北每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6月盛发。

第一代幼虫发生于6月中旬至8月中旬。

第二代幼虫8月上旬至9月下旬发生。

成虫白天潜伏在草丛及药材田内,夜晚活动,趋光性较弱。

雌蛾产卵在灰菜、刺蓟等寄生植物茎叶上。

1~3龄幼虫多群集在网内就近取食。

4龄后迁入药材田内为害,并可转株为害。

在高龄暴食期,1~2天可将大面积叶吃光。

防治方法①春夏季结合田间管理,铲除药材田及其周围杂草,可消灭卵和初孵幼虫。

②幼虫发生盛期可在田块四周挖沟,撤25%的敌百虫粉剂,防止幼虫侵入药材田。

③幼虫侵入药材田后及时喷施
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

草坪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草坪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草坪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草坪病虫害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白粉病、炭疽病、赤星病、褐色环斑病、蚜虫、夜蛾等。

综合防治措施:
1. 环境管理:定期修剪草坪,保持透气性、光照和湿度适宜的环境,清除草坪上的落叶、干草和柿子等杂物。

2. 合理施肥:选择适当的肥料,合理施肥可增强草坪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

3. 预防性喷药:在草坪发病季节采取预防性喷药,可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发生。

4. 文化防治:选择抗病虫害的草种,合理调整草坪的生态环境,增强草坪自身的抵抗力。

5.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有益昆虫、细菌等生物调节病虫害的种群,达到生态平衡。

6. 增强草坪光照:利用特殊光谱的LED灯增强草坪的光照,提高草坪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免疫力,达到抗病虫害的效果。

草地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草地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草地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作者:王晓红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1期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害虫,食性极杂,可危害35科200多种植物,喜食甜菜、大豆、向日葵和麻类等作物。

当食物缺乏时,玉米、高粱、小麦、幼树和牧草等均可受害。

野生杂草寄主主要是苋菜、灰菜。

草地螟成虫能远距离高空迁飞,属迁飞性大害虫,一般我县大发生年份虫源不是以本地越冬虫源为主,而是来自北纬38―43度,东经108―118度的高海拔地区,包括内蒙古的乌兰查布盟,山西的雁北和河北的张家口等地。

草地螟一般每年发生2代,以1代幼虫危害最重。

成虫从远距离迁飞至此,往往造成突然爆发,幼虫发育快,危害来势猛,暴食性强,幼虫又往往群集迁移危害幼苗,如果防治不及时,在短时间内能造成毁灭性灾害。

一、形态特征1.成虫为小型淡灰褐色的蛾子,体长8~10mm,翅展14~26mm。

前翅灰褐色,外缘有淡黄色的条纹,顶角内侧前缘有一不明显的三角形淡黄色小斑。

沿外缘有明显的淡黄色波状纹,外缘有类似前翅外缘的条斑。

静止时两翅叠合成三角形,复眼蓝绿色,触角鞭状。

2.卵初产时乳白色,有珍珠光泽,后逐渐变为浅黄褐色.椭圆形,长0.8~1.2mm,宽0.4~0.5mm。

上端稍有突起,接近羽化时内有黑斑点。

卵多数复瓦状或串状排列,也有少数单产的卵。

3.幼虫初孵化的幼虫身体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25mm,灰绿至黑色,头部黑色,体驱有明显的褐色背线,两侧有黄绿色的线条,腹部为黄绿色,每节各有瘤状突起两对,分列在背线两侧。

二、危害特点草地螟主要为害豆类(大豆、菜豆、绿豆、红小豆、芸豆等)、甜菜、向日葵、马铃薯、麻类、蔬菜、燕麦、牧草等。

初龄幼虫先在杂草上取食,以后转移到作物上为害,喜食柔软叶片汁,吐丝拉网,取食叶肉。

3龄幼虫出网为害,食叶穿孔留下叶脉和叶柄。

幼虫活泼,受惊扭动后退,吐丝下垂逃遁。

大发生时成群迁移数公里。

白天取食,夜间和雨天不活动。

4~5龄幼虫为暴食期,取食量约占总量的60%~90%。

草坪草地螟的防治措施

草坪草地螟的防治措施

收稿 日期 一08 0— 1 20— 8 0
图 2 草 地 螟 幼 虫
( 转 第 10 页 ) 下 5
17 4
维普资讯
植 物 保 护
翌 些型 Q璺 塑 Q 生篁 垒
设 备 。 防专 项 资金 集 中使 用 , 森 重点 投 放 。 到 专款 专 用 . 做 严 禁挪 用 、 占和 截 留 。 挤
P ttas d ) 一 种 间 歇 性暴 发 成 ii l 是 scc i
害 ( 图 1 , 江 宁 区湖 熟镇 江 苏农林 职 业 技术 学 院 内大 面 见 )如
灾 的害 虫 , 属鳞 翅 目 , 蛾 科 , 名 黄绿 条螟 、 叶 网螟 、 螟 别 甜 网 锥 额 蚜螟 , 布 在 吉林 、 分 黑龙 江 、 内蒙 古 、 夏 、 肃 、 海 、 宁 甘 青
江 苏等 地 。 20 0 8年 7月 . 苏 部 分 地 区草 坪 大 面 积 发 生 草地 螟 危 江
积 发 生 , 口密度 达 2 0 m2 虫 0 头/ 以上 , 重地 区达 70 m , 严 5 头/ 2
幼 虫 取食 草 坪 根 茎部 , 地上 部 分 的匍 匐 茎 也有 被 咬断 , 造成 天 堂 草地 上部 分大 面 积 枯黄 死 亡 。 影响 草坪 景 观 , 坪 草地 草
螟 防 治应 引起 园林 绿 化 工作 者 的重视 。
图 1 草 坪 上 大 面 积 发 生 草 地 螟 危 害 1 草 地 螟 的 形 态 特 征 11 成 虫 .
墨褐 色 , 、 型蛾 , 长 1 - .mm, 展 1  ̄ 0 中 小 体 . 2O 0 翅 8 2 mm, 全体 灰褐 色 , 头面 呈 圆锥 形 , 下唇 须 上翘 , 角丝 状 , 翅 灰 触 前 褐色 , 中央 靠 前缘 有 一 长 方 形 的淡 褐 色 斑 , 外 缘 黄 白色 , 翅 并 有一 串淡黄 色小 点连 成 条纹 。 止时 呈三角 形 。 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坪草地螟的防治措施
摘要就江苏部分地区草坪大面积发生草地螟危害的现状,阐述了草地螟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发病规律,结合多年来的病虫害防治经验,探讨了草坪草地螟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草坪;草地螟;特征特性;防治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是一种间歇性暴发成灾的害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黄绿条螟、甜叶网螟、网锥额蚜螟,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江苏等地。

2008年7月,江苏部分地区草坪大面积发生草地螟危害(见图1),如江宁区湖熟镇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内大面积发生,虫口密度达200头/m2以上,严重地区达750头/m2,幼虫取食草坪根茎部,地上部分的匍匐茎也有被咬断,造成天堂草地上部分大面积枯黄死亡。

影响草坪景观,草坪草地螟防治应引起园林绿化工作者的重视。

1草地螟的形态特征
1.1成虫
墨褐色,中、小型蛾,体长 1.0~2.0mm,翅展18~20mm,全体灰褐色,头面呈圆锥形,下唇须上翘,触角丝状,前翅灰褐色,中央靠前缘有一长方形的淡褐色斑,翅外缘黄白色,并有一串淡黄色小点连成条纹。

静止时呈三角形。

1.2卵
椭圆形,长0.8~1.0mm,宽0.4~0.5mm,乳白色,有珍珠光泽,在植株表面呈覆瓦状排列。

1.3幼虫
共5龄,体长16~25mm,头部黑色有白斑,前胸盾黑色,有3条黄色条纹。

胴体黄绿或灰绿色,背部有2条黄色的断线条,两侧有黄色纵条,疏生,腹部各节有明显刚毛,刚毛基部有毛瘤,有2层同心的黄白色圆环(见图2)。

1.4蛹
长8~15mm,黄色至黄褐色,蛹外有口袋形的茧,在土表下直立。

2草地螟的生活习性
2.1生活史
1代卵发生于6月上旬至7月下旬,卵期4~6d,1代幼虫发生于6月中旬至8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严重危害期。

幼虫共5龄,历期20d。

1代幼虫7月中旬至8月为盛发期,9月为末期。

2代幼虫于8月上旬至9月下旬发生,幼虫期17~25d。

草地螟成虫昼伏夜出,有较强的趋光性,产卵量与温度和降雨量成正比相关。

卵产在草坪叶片表面,有群集、远距离迁飞习性。

2.2发生规律
草地螟在我国发生3~4代,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危害。

以成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次年春季化蛹,羽化。

越冬的幼虫可在茧中耐-31℃低温。

在春季化蛹时,处于生理转化期遇,低温易被冻死。

成虫产卵前期4~5d如遇环境干燥、不能吸食到适当水分则会影响卵巢成熟,卵不能充分发育,产卵量减少,或引起卵巢退化而不能产卵。

3防治措施
3.1园林技术防治
(1)草坪种植前进行深耕、杀虫卵、消除杂草,减轻和防治草坪螟的发生和危害。

(2)在成虫产卵盛期后、卵未孵化前对草坪进行梳草,垂直修剪,能有效杀死部分卵。

(3)冬季可通过对草坪草打孔或清除枯草层来杀死越冬的茧。

3.2物理防治
(1)黑光灯诱杀。

5月中下旬成虫发生期,在草坪上设置黑光灯,每隔300m 设1盏灯,杀灭成虫。

(2)频振杀虫灯诱杀。

在成虫发生期采用佳多频振杀虫灯,每隔250m设1盏灯诱捕成虫。

3.3生物防治
(1)天敌防治。

利用天敌对草地螟进行防治。

据报道,草地螟的寄生蜂和寄生蝇有70余种,姬蜂、寄蝇、茧蜂寄生后的草坪螟幼虫不能正常结茧而死于茧内。

通过引进和饲养寄生蜂可有效防治草地螟。

另外,蝽类及瓢虫对卵期草地螟嗜食力较强。

(2)微生物防治。

白僵菌、苏芸金杆菌、病毒和微孢子虫都能使草地螟致病,达到防治目的。

如白僵菌在幼虫结茧后发病率较高;用颗粒体和多角体病毒喷雾,感染3~4龄幼虫,可使幼虫死亡率达90%。

3.4化学防治法
(1)用15%阿毒乳油的1 2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0.3%苦参素4号水剂800倍液喷雾防治,喷雾量300L/hm2左右,防效均好,持效期较长。

(2)用锌硫磷1 000倍液或速杀丁2 000倍液喷洒防治,效果也较好,使用辛硫磷在傍晚后进行。

选择的农药应尽可能的保护天敌。

4参考文献
[1] 孟凡华.草地螟关键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J].现代农业科技,2008(4):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