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
谷氨酸工艺原理综述1

• • • • • 1.摘要与 前言 摘要与 2.药理效果与用途 药理效果与用途 3.生物合成途径 生物合成途径 4.发酵工艺 发酵工艺 5.三废 处理 三废
-1-
一
•
摘要·前言
摘要: 摘要: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包括糖酵解作用 (EMP途径)、磷酸戊糖途径(HMP途径)、三 羧酸循环(TCA循环)、乙醛酸循环和丙酮酸羧 化支路等。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主要方式是α-酮戊 二酸的还原性氨基化作用。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受 机体内复杂机制的调控。影响谷氨酸发酵过程的 参数有很多,谷氨酸发酵过程主要受种子质量, 培养基组成,温度,pH以及供氧速率等因素控制。 提取谷氨酸常用的工艺为等电点法和离子交换法。
-6-
•
(2)转氨酶(AT)催化的转氨反应 转氨酶(AT)
-7-
•
(3)谷氨酸合成酶(GS)催化的反应 )谷氨酸合成酶( )
以上三个反应中, 以上三个反应中,由于在谷氨酸生产菌中谷氨酸脱氢酶的活力 很强, 很强,因此还原氨基化是主导反应。-Biblioteka -谷氨酸生物合成的理想途径
• 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理想途径如图 所示 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理想途径如图1所示
-5-
生成谷氨酸的主要酶反应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包括糖酵解作用( 途径)、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包括糖酵解作用(EMP途径)、磷 途径)、磷 酸戊糖途径( 途径)、三羧酸循环( 循环)、 酸戊糖途径(HMP途径)、三羧酸循环(TCA循环)、乙醛 途径)、三羧酸循环 循环)、乙醛 酸循环和丙酮酸羧化支路等。在谷氨酸生物合成中, 酸循环和丙酮酸羧化支路等。在谷氨酸生物合成中,生成谷氨 酸的主要酶反应有以下三种: 酸的主要酶反应有以下三种: • (1)谷氨酸脱氢酶(GHD)所催化的还原氨基化反应 谷氨酸脱氢酶(GHD)
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

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谷氨酸离子交换层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氨基酸的操作方法和基本原理。
2.掌握离子交换柱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发酵液中谷氨酸与其它同性离子吸附能力的差别,将这些离子选择性地吸附到树脂上,然后用洗脱剂先后洗脱,从而得到谷氨酸。
谷氨酸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其等电点为pH3.22.当pH>3.2时,谷氨酸的羧基离解,带负电荷,当pH<3.2时,谷氨酸带正电荷,呈阳离子状态,它能被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
三、仪器与试剂(一)实验器材(1)玻璃层析柱(2)试管(3)移液管(4)恒压洗脱瓶(5)部分收集器(6)水浴锅(7)分光光度计(8)电炉(二)材料与试剂(1)苯乙烯磺酸钠型树脂(100~200目)(2)2mol/L盐酸溶液(3)2mol/L氢氧化钠溶液(4)标准氨基酸溶液:将天门冬氨酸和赖氨酸分别配成2mg/mL的0.1mol/L 盐酸溶液。
(5)显色剂:2克水合茚三酮溶于95%乙醇中,加水至100毫升。
四、操作步聚(1)树脂的准备:树脂过夜浸泡,使树脂膨胀,加2mol/L NaOH 至上述树脂中搅拌2h,倾弃碱液,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
加25ml 12mo1/L HCl搅拌2h,倾弃酸液,用蒸馏水充洗涤树脂至中性。
(2)层析柱的准备:将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HCl处理成H+型后洗至中性,搅拌1小时后装入层析柱,使之自然降沉到一定高度。
(3)加样分离:将液面缓慢放至贴近层析柱表面,由柱上端仔细加入pH4.5的发酵液离心液3毫升,同时开始收集流出液。
每管收集1毫升,测量收集液pH,洗脱液加入速度控制在0.5ml/min,当样品液弯月面靠近树脂顶端时,立即加入发酵液。
如此重复,不断测量收集液的PH值,直至树脂吸附饱和。
(4)洗脱,加样完毕后,用滴管小心注入60℃4%(或2%)氢氧化钠溶液(切勿搅动床面)。
用试管收集洗脱液,每管收集1毫升,同时测量收集液pH,直至收集液的pH值达到9为止。
谷氨酸发酵工艺流程及谷氨酸的提取操作流程

谷氨酸发酵、提取,精制工艺
(一)发酵及提取工艺流程
菌种(石河子大学菌种)
斜面
摇瓶种发酵罐(SY-3015)发酵液
GQ-75分离机离心(15000rpm ) (去菌体)发酵液
结晶(中和)罐,酸罐,
(离子交换 高流分
(二)谷氨酸的等电点-离子交换提取谷氨酸工艺
(三)谷氨酸钠的精制操作
1、中和
工艺条件:湿谷氨酸:水:(固体)纯碱=1:2:(0.3-0.34)
T=60℃,pH=6.4(用试纸测)
注意:60℃下,搅拌下,徐徐加入固体纯碱中和,至pH 6.4 ,搅拌至澄清。
2、谷氨酸钠喷雾干燥
工艺流程:中和完的澄清液,用SY-6000小型喷雾干燥仪干燥并收集;
工艺条件:
进风170℃,出风温度65-75℃,进料量控制40%(即500ml/h),空气流量600l/h (四)谷氨酸产生菌发酵代谢曲线示例。
学习手册-谷氨酸提取技术

学习手册《子情境:谷氨酸提取技术》引导文-单元设计-技能考核标准-实训指导书子情境:引导文谷氨酸提取技术阅读材料材料一:谷氨酸发酵液的性质一、谷氨酸的性质1、谷氨酸的主要物理性质谷氨酸结晶为无色正四面体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47.13,相对密度为1.538 (20℃),熔点为202~203℃,在2mol/L HCl中的比旋光度为[α]D20=+31.8°(HCl浓度为10%)。
2、谷氨酸的主要化学性质①成盐反应谷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酸性的羧基和1个碱性的氨基,是一个既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的两性电解质,与酸或碱作用都可以生成盐。
②脱羧反应在谷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谷氨酸脱去α-羧基放出二氧化碳,同时生成γ-氨基丁酸。
用瓦勃氏呼吸仪测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就可以计算谷氨酸的量,这是测定谷氨酸的方法之一。
③与茚三酮反应谷氨酸和其它氨基酸一样,在pH2.5~4.7时与水合茚三酮共热,生成紫蓝色产物,其颜色深浅与谷氨酸含量成正比。
在没有其它氨基酸存在时,可利用这个反应来定量分析谷氨酸。
④生成焦谷氨酸谷氨酸经长时间加热,脱水生成焦谷氨酸(L-吡咯烷酮酸)。
⑤生成谷氨酸盐酸盐谷氨酸在浓盐酸中会生成并析出谷氨酸盐酸盐。
谷氨酸盐酸盐与碱作用生成谷氨酸。
如果碱过量则生成谷氨酸一钠甚至生成谷氨酸二钠。
⑥与金属盐反应在一定pH下,谷氨酸与金属盐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复盐。
这个性质也被用于提取发酵液中的谷氨酸。
二、谷氨酸发酵液的性质谷氨酸发酵属于细菌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铵离子和磷酸盐等,因此发酵液较稀薄、不黏稠。
发酵结束放罐时,发酵液中除了含有谷氨酸外,还有菌体和培养基的残留物以及其它代谢产物等。
从外观上看,发酵结束时整个发酵液呈浅黄色浆状,表面浮有少许泡沫,发酵液温度一般为34~36℃,pH为6.5~7.0,近中性。
发酵液中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取决于发酵条件的控制和生产菌种的类型。
发酵液中的主要成分有以下几种:①谷氨酸发酵液中所含的谷氨酸均为L-型,一般以谷氨酸铵盐的形式存在,即C5H8O4N·NH4。
发酵液中谷氨酸的提取纯化

一、实验原理:谷氨酸,学名: 2-氨基-5-羧基戊酸,为酸性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20 种常见α-氨基酸之一。
谷氨酸又名“麸酸” 或写作“夫酸”,是制造味精的原料。
D-谷氨酸参与多种细菌细胞壁和某些细菌杆菌肽的组成。
发酵制造L-谷氨酸是以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发酵液中存在菌体、蛋白质、残糖、色素、其它氨基酸、有机酸等杂质。
目前国内提取谷氨酸的主要方法:1.等电点法; 2.离子交换法;3.金属盐法;4.盐酸水解等电法;5.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
国外大规模提取谷氨酸的方法:日本采用浓缩等电点工艺;美国采用旋转真空膜过滤。
谷氨酸等电点pI=3.22,在等电点时谷氨酸的溶解度最小,且谷氨酸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调节pH以及降低温度可以令溶液中的谷氨酸析出沉淀即为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
氨基酸为两性电解质,等电点较低的谷氨酸在pH小于pI 3.2时,主要以GA+型式存在,故可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当发酵液流过交换柱时,发酵液中各成分依亲和力的不同进行交换,吸附GA的树脂再用洗脱液(5% NaOH)洗脱,收集富含GA的流分(高流液)。
二、材料与器材:(1)实验材料:谷氨酸发酵液(2)实验药品:NaOH、HCl、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壳聚糖醋酸溶液、硅藻土(3)实验仪器:圆底烧瓶、离心机、离心管、天平、玻璃棒、磁力搅拌器、一次性塑料滴管、pH计、铁架台配有十字夹、色谱柱、SBA、3mL离心管(用于柱层析接收样品)、烧杯(500mL1个;250mL1个;50mL1个)、量筒2个(10mL 和100mL,)。
三、实验步骤:(1)发酵液的预处理壳聚糖醋酸溶液:先配置2%体积比的醋酸溶液;然后加入壳聚糖配置成1%的壳聚糖醋酸溶液。
取100mL发酵液,再加入含量为1%的壳聚糖醋酸溶液,此时溶液pH值在5.52,谷氨酸含量为22mg/dl,加入量为发酵液体积的1.4%,轻轻搅拌加入1g硅藻土,静置2h。
(2)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取上清测谷氨酸含量,进行固液分离,采用离心(6000rpm 20min)方式进行固液分离,再次取上清测谷氨酸含量为30mg/dL。
实验二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

实验⼆离⼦交换法提取⾕氨酸实验⼆离⼦交换法提取⾕氨酸⼀、实验⽬的掌握离⼦交换装置的结构和使⽤⽅法。
掌握离⼦交换法提取⾕氨酸的⼯艺流程。
掌握等电点沉淀法提取⾕氨酸。
了解认识离⼦交换树脂的处理和再⽣。
⼆、实验原理⾕氨酸是两性电解质,是⼀种酸性氨基酸,等电点为pH3.22,当pH>3.22时,羧基离解⽽带负电荷,能被阴离⼦交换树脂交换吸附;当pH<3.22时,氨基离解带正电荷,能被阳离⼦交换树脂交换吸附。
也就是说,⾕氨酸可被阴离⼦交换树脂吸附也可以被阳离⼦交换树脂吸附。
由于⾕氨酸是酸性氨基酸,被阴离⼦交换树脂的吸附能⼒强⽽被阳离⼦交换树脂的吸附能⼒弱,因此可选⽤弱碱性阴离⼦交换树脂或强酸性阳离⼦交换树脂来吸附氨基酸。
但是由于弱碱性阴离⼦交换树脂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都⽐强酸性阳离⼦交换树脂差,价格⼜较贵,因此就都选强酸性阳离⼦交换树脂⽽不选⽤弱碱性阴离⼦交换树脂。
⽬前各味精⼚均采⽤732#强酸性阳离⼦交换树脂,本实验就是采⽤732#树脂。
⾕氨酸溶液中既含有⾕氨酸也含有其他如蛋⽩质、残糖、⾊素等妨碍⾕氨酸结晶的杂质存在,通过控制合适的交换条件,在根据树脂对⾕氨酸以及对杂质吸附能⼒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洗脱剂和控制合适的洗脱条件,使⾕氨酸和其他杂质分离,以达到浓缩提纯⾕氨酸的⽬的。
三、实验装置1、离⼦交换装置本实验采⽤动态法固定床的单床式离⼦交换装置。
离⼦交换柱是有机玻璃柱,柱底⽤玻璃珠及玻璃碎⽚装填,以防树脂漏出。
2、树脂本实验⽤苯⼄烯型强酸性阳离⼦交换树脂,编号为732#,其性能如下表:732#树脂的主要性能常数3、树脂的处理对市售⼲树脂,先经⽔充分溶胀后,经浮选得到颗粒⼤⼩合适的树脂,然后加3倍量的2mol/L HCL溶液,在⽔浴中不断搅拌加热到80℃,30min后⾃⽔溶液中取出,倾去酸液,⽤蒸馏⽔洗⾄中性,然后⽤2mol/L NaOH溶液,同上洗树脂30min后,⽤蒸馏⽔洗⾄中性,这样⽤酸碱反复轮洗,直到溶液⽆黄⾊为⽌。
谷氨酸的提取

• 出晶:加浓硫酸调PH 3.2,搅拌20-30h, 多罐串联,连续冷却结晶。连续分离出料。 母液含谷氨酸为3-5%,做肥料。
结晶洗涤三次,方法如下:
每个等电点罐容量为45-100t。
• (2)美国 • 美国圣何塞味精厂提取工艺,发酵液经
(2)离子交换法
• 先将发酵液稀释至一定浓度,用盐酸将发 酵液调至一定的PH值,采用阳离子交换树 脂吸附谷氨酸,然后用洗脱剂将谷氨酸从 树脂上洗脱下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收率可达85-90%左右。
• 但是酸碱用量大,废水排放量大。国内有 些味精厂采用等电点-离子交换法提取工艺 路线,总收率可达90%左右。
提炼:
• 将谷氨酸生产菌在发酵液中积累的L谷氦酸 提取出来,再进一步中和、除铁、脱色、 加工精制成谷氨酸单钠盐(俗称味精)这个过 程叫提炼。
• 目前生产上可分为谷氨酸提取与精制两个 阶段。
• 本章主要介绍以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的原 理、方法和生产上出现的异常问题及解决 的方法。
谷氨酸提取工艺的选择原则:
3.添加凝聚剂沉淀法
• 在发酵液中加入适量絮凝剂(如聚丙烯酰 胺)使菌体凝集一起,加助滤剂过滤除去。
三、发酵液的综合利用
• 发酵法生产味精的工厂,每天都有大量 废液和废菌体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发 酵废液的处理,是目前各味精厂急待解决 的问题。
发酵废液中含有一些量很小,价值很高的代 谢副产物。许多味精厂开展了综合利用,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盐酸水解-等电点法
• 发酵液中除含有谷氨酸外,尚含有一定量 的谷氨酰胺,焦谷氨酸和菌体蛋白,这些 物质用等电点、离子交换、锌盐法提取是 无法回收的。
谷氨酸分离提取工艺进展

谷氨酸分离提取工艺进展一、本文概述谷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生物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神经传导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谷氨酸需求量的增加,谷氨酸的分离提取工艺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谷氨酸分离提取工艺的最新进展,包括传统的提取方法、新型的分离技术,以及工艺优化和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希望能够为谷氨酸的生产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谷氨酸的传统分离提取工艺谷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其分离提取工艺一直是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传统的谷氨酸分离提取工艺主要基于发酵液的预处理等电点沉淀、离子交换、结晶和精制等步骤。
发酵液预处理是关键的一步,旨在去除发酵液中的杂质,如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以提高后续分离提取的效率。
这一步通常包括离心、过滤和调节pH值等操作。
接下来,等电点沉淀法是利用谷氨酸在特定pH值下溶解度降低的特性,通过调整溶液的pH值至谷氨酸的等电点,使其沉淀析出。
这一方法操作简便,但谷氨酸的纯度和收率往往受到等电点附近其他杂质的干扰。
离子交换法则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谷氨酸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将谷氨酸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此方法对谷氨酸的纯度提升效果显著,但设备投资和操作成本相对较高。
在结晶步骤中,通过控制温度、浓度和pH值等条件,使谷氨酸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进一步提高其纯度。
然而,结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杂质共结晶现象会影响谷氨酸的质量。
精制步骤通常包括重结晶、脱色、脱盐等操作,以进一步提高谷氨酸的纯度。
精制后的谷氨酸产品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尽管传统的谷氨酸分离提取工艺已经相对成熟,但在操作成本、产品纯度、环境友好性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因此,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谷氨酸分离提取新工艺。
三、谷氨酸分离提取工艺的新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谷氨酸的分离提取工艺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一、实验目的掌握离子交换装置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掌握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的工艺流程。
掌握等电点沉淀法提取谷氨酸。
了解认识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和再生。
二、实验原理谷氨酸是两性电解质,是一种酸性氨基酸,等电点为pH3.22,当pH>3.22时,羧基离解而带负电荷,能被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当pH<3.22时,氨基离解带正电荷,能被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
也就是说,谷氨酸可被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也可以被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
由于谷氨酸是酸性氨基酸,被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能力强而被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能力弱,因此可选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或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来吸附氨基酸。
但是由于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都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差,价格又较贵,因此就都选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而不选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目前各味精厂均采用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本实验就是采用732#树脂。
谷氨酸溶液中既含有谷氨酸也含有其他如蛋白质、残糖、色素等妨碍谷氨酸结晶的杂质存在,通过控制合适的交换条件,在根据树脂对谷氨酸以及对杂质吸附能力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洗脱剂和控制合适的洗脱条件,使谷氨酸和其他杂质分离,以达到浓缩提纯谷氨酸的目的。
三、实验装置1、离子交换装置本实验采用动态法固定床的单床式离子交换装置。
离子交换柱是有机玻璃柱,柱底用玻璃珠及玻璃碎片装填,以防树脂漏出。
2、树脂本实验用苯乙烯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编号为732#,其性能如下表:732#树脂的主要性能常数3、树脂的处理对市售干树脂,先经水充分溶胀后,经浮选得到颗粒大小合适的树脂,然后加3倍量的2mol/L HCL溶液,在水浴中不断搅拌加热到80℃,30min后自水溶液中取出,倾去酸液,用蒸馏水洗至中性,然后用2mol/L NaOH溶液,同上洗树脂30min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这样用酸碱反复轮洗,直到溶液无黄色为止。
用6%(W/W)盐酸溶液转树脂为氢型,蒸馏水洗至中性备用。
过剩的树脂浸入1mol/L NaOH溶液中保存,以防细菌生长。
四、试剂配制1、上柱交换液谷氨酸发酵液或等电点母液,含谷氨酸2%左右。
配制方法;取工厂购回的谷氨酸干粉20g溶于200ml自来水中,再加进约8ml浓盐酸使谷氨酸粉全部溶解,此时pH值约为1.5,最后稀释至1.0L。
2、洗脱用碱4%NaOH溶液。
其配制方法有两种:①40gNaOH溶于1000ml自来水中;②工业用碱配成4%浓度(W/W),(约9°Bx,相对密度1.04)3、再生用酸6%(W/W)盐酸溶液。
把大约80ml浓盐酸(36%含量)用自来水稀释至500ml。
配成约4°Be,相对密度1.027的溶液。
4、0.5%茚三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丙酮溶液中配制成。
五、离子交换工艺流程在本实验中,低流分和尾流分都弃去不要。
六、实验步骤1、检查离交柱工作状况。
检查阀门,管道是否安装妥当,若有渗漏,及时报告。
2、计算上柱量先测量浸水后湿树脂的体积及上柱液总氮含量(其方法见后面附录),再按下式计算上柱量。
根据实践,湿树脂实际交换当量为1.2~1.3mmoL/mL 湿树脂。
3、上柱交换本实验用顺上柱方式。
先把树脂上的水从底阀排走,排至清水高出树脂面2cm 左右,同时调节柱底流出液速度,控制其流速为30ml/min 左右。
然后把上柱液放入高位槽中,开启阀门,进行交换吸附。
注意使柱的上、下流速平衡,既不“干柱”,也要避免上柱液溢出离交柱。
前期流速为30mL/min 左右,后期流速直接等电点提取谷氨酸)总氮含量(湿树脂)湿树脂实际交换当量()湿树脂体积()上柱量(mL mmol mL mmol mL mL //⨯=为25mL/min 左右。
每流出100mL 流出液,用pH 试纸及糖度计测量其pH 值及浓度,记录下来。
间断用茚三酮溶液检查是否有谷氨酸漏出。
如有漏出,应减慢流速。
上柱液交换完毕,加入1/3树脂体积的清水将未交换的上柱液全部加入树脂中交换。
4、水洗杂质及疏松树脂开启柱底清水阀门,使水从下面进入反冲洗净树脂中的杂质,注意不要让树脂冲走。
反冲至树脂顶部溢流液清净为止,再把液位降至离树脂面5cm 左右,反冲后树脂也被疏松了。
5、热水预热树脂加入树脂体积3倍左右的60-70℃热水到柱上预热树脂,柱下流速控制为30~35mL/min 。
6、热碱洗脱把水位降至离树脂面2cm 左右,接着加入60~65℃的4% NaOH 溶液到柱上进行洗脱,用碱量按下式计算:式中:147 —— 谷氨酸分子量3 —— 被吸附谷氨酸当量数的倍数 40 —— NaOH 分子量 1.04 —— 4%NaOH 的相对密度每收集50mL 流出液检查并记录其pH 值及浓度。
柱下流速前期30mL/min ,后期为50-60mL/min 。
到流出液pH2.5(浓度约为0.5°Bx )时,开始收集高流分,此时应加快流速以免“结柱”。
如出现“结柱”,应用热布把阀门加热使结晶溶化。
一直收集到pH9为止。
流完热碱,用60℃热水把碱液压入树脂内,开启柱底阀门,用自来水反冲树脂,直至溢出液清亮,pH 值为中性为止。
7、收集把高流分集中在一起,用浓盐酸把全部谷氨酸结晶溶解,测量其总体积及总04.1%4403147%%4⨯⨯⨯⨯=GA mL mL NaOH )上柱量()用量(氮摩尔含量。
8、等电点提取谷氨酸把收集液pH 调至3.2左右,稍搅拌使谷氨酸结晶析出,静置冷却过滤。
9、树脂再生洗净树脂后,降低液面至树脂面以上5cm 左右,然后通入6%盐酸(W/W ),对树脂进行再生。
用酸量按下式计算:式中:1.8——树脂全交换当量,mmol/ml 湿树脂1.2——树脂全交换当量的倍数 6%——盐酸含量 36.5——盐酸分子量 1.027——6%盐酸相对密度再生树脂流速控制在(25~30)mL/min 。
再生完毕,离交柱则处在可交换状态(树脂为H 型)。
七、实验报告 (一)实验记录1、离子交换树脂型号 , 离子交换柱直径 mm ,湿树脂高度 mm ,湿树脂装量 mL 。
湿树脂全交换当量1.8mmol/mL 湿树脂。
2、上柱液状态含谷氨酸量 ,总体积 ml ,浓度 °Be ,总氮含量 mmol/mL 。
3、谷氨酸上柱交换吸附记录表1000027.1%65.362.18.1⨯⨯⨯⨯⨯=)树脂体积()用酸量(mL mL4、反冲洗柱时间 min 。
5、谷氨酸解吸热水温度 ℃ ,热水用量 mL 。
NaOH 浓度 ,温度 ℃ ,用量 mL 。
洗脱记录表6、树脂再生再生剂种类 ,浓度 °Be ,用量 ml , 再生过程流速 mL/min ,再生总时间 min 。
(二)谷氨酸在732#树脂吸附曲线图(即流出液的pH ~T 、Be ~T 或pH ~V 、Be ~V 图)(三)谷氨酸在732#树脂解吸曲线图(即流出液的pH ~T 、Be ~T 或pH ~V 、Be ~V 图)(四)离子交换谷氨酸提取率计算%100%⨯⨯⨯=量上柱液的谷氨酸摩尔含)上柱液体积(含量高流分液的谷氨酸摩尔)收集高流分液量()提取率(mL mL(五)问题讨论1、通过所学的离交知识,结合本实验,试分析影响离子交换谷氨酸提取率的主要因素。
2、对谷氨酸在732#树脂的吸附以及解吸曲线图进行解释说明。
3、对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你的意见。
附录:(一)谷氨酸含量的测定一、原理基。
它们相互作用而使氨基酸成为氨基酸具有酸性的-COOH基和碱性的-NH2基与甲醛中性的内盐,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钠直接测定。
当加入甲醛溶液时,-NH2结合,从而使其碱性消失,这样就可以用强碱标准溶液来滴定-COOH基,便可测定氨基酸含量。
二、试剂配制1、40% 中性甲醛溶液:加两滴百里香酚酞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淡蓝色。
使用前中和。
2、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3、0.5%酚酞指示剂:称取酚酞0.5克,溶解于100毫升95%酒精中。
4、0.1%百里香酚酞指示剂:称取百里香酚酞0.1克,溶解于100毫升95%酒精中。
三、测定步骤取两个250mL三角瓶,分别准确加入检测液2mL,加蒸馏水30~40mL。
其中一个三角瓶中加2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NaOH滴至微红色(pH 8.2),记下消耗的NaOH的毫升数V1。
另一个三角瓶加2滴百里香酚酞指示剂及中性甲醛溶液5mL摇匀,静置1分钟,用0.1mol/LNaOH滴定至淡蓝色(pH 9.4),记录所消耗的NaOH体积V2,两次消耗NaOH的体积差(V2-V1)用于计算谷氨酸的含量。
四、谷氨酸含量计算(二)0.1N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称取4克分析纯氢氧化钠,溶于少量已煮沸并放冷的蒸馏水中,弃去下面碳酸钠沉淀物,取上层清液,用上述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
此溶液浓度约为0.1N ,准确浓度可用酚酞作指示剂,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标定方法如下:取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在l05℃烘箱内烘至恒重,准确称取0.5克,共称三份,分别置于250毫升三角瓶内。
加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100毫升,使邻苯二甲酸氢钾完全溶解,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N 氢氧化钠滴至粉红色为终点。
式中: 204.22 ——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当量 W —— 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克数 V —— 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的毫升数样品毫升数浓度)体积差(两次消耗)谷氨酸含量(NaOH V V NaOH ⨯-=12m m ol/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