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 神经元自发性放电活动增多 • 感受域扩大 • 对外界刺激阈值降低 • 对阈上刺激的反应增强
外周敏化
外周敏化是指伤害性感受神经 元对传入信号的敏感性增加
• 去甲肾上腺素 • 缓激肽 • 组胺 • 前列腺素 • K+ • 细胞因子 • 5-HT • 神经肽
6.Alban Latremoliere, et al. The Journal of Pain.2009,10(9). 7.Chun-Ying Li, et al. J Neurosci. 2004,24(39):8494-8499. 8.David J. Dooley,et al.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06,(28)2:75-82.
一线药物
3、局部用利多卡因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线用药
卡马西平 奥卡西平
4、钠通道阻断剂
治疗类型
不良反应
用量
三叉神经痛 的一线用药
✓ 较多见,包括镇静、头晕、步态异常、 肝酶增高、低钠血症、骨髓抑制
✓ 有发生剥脱性皮炎的风险,严重时可 发生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感染 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 起始剂量: 200~400mg/d
✓ 可能导致或加重认知障 碍和步态异常
✓ 恶心、口干、出汗、乏 力、焦虑、震颤等
用量 ✓ 首剂应睡前服用,
12.5~25mg/次 ✓ 根据患者反应可逐渐
加量 ✓ 最大剂量150mg/d
✓ 150~225mg/d,qd
✓ 起始剂量:30mg/d ✓ 一周后调整到
60mg/d,qd或bid
七、治疗——1.药物治疗
14.Treede RD, Jensen TS, Campbell JN, et al. Neurology.2008,70(18):1630-1635.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引发一系列功能改变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1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引发一系列功能改变2
睡眠困难
60 55 39 36 33 27 18 0 10 20 30 40 50 60 70
一 般 人 群 患 病 率
英国 3.0 法国 2.5 德国 4.0 西班牙 2.1
(百万人)
无力 困倦 注意力集中困难 抑郁 焦虑 食欲不振
1. Raymond L. Rosales, et al. School of neurpathic pain:a practical guide for clinicians in the manage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2008:12 2. Meyer-Rosberg et al. Eur J Pain. 2001;5:379-389
痛觉的上行传导和下行调节通路
痛觉受上行和下行通路的调节:
• 上行传导通路主要有两条:
– 脊髓丘脑通路(主要通路):主要负责疼痛的感知和辨别(疼痛部位和类型) – 脊髓脑桥臂旁核通路:主要负责疼痛相关的情感,动机和厌恶等情绪Βιβλιοθήκη 即情感改变是和 疼痛相辅相成的

下行调节通路主要有两条:
– 来自大脑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通路和中缝核的五羟色胺通路汇聚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 腹内侧网状结构----脊髓 – 下行抑制系统:减弱疼痛信号 – 下行易化系统:放大疼痛信号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

刺激诱发的疼痛由机械的、温度的或化学的刺激所引发。
痛觉过敏(hyperalgesia)是指对正常情况下能引起疼痛刺激的 疼痛反应增强。异常疼痛(allodynia)是指由正常情况下不能 引起疼痛的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感觉,这暗示着在感觉性质上的 改变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规范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规范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规范概述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十分常见的一类慢性疼痛,与许多影响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有关,除了熟知的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糖尿病痛性神经病(DPN)、酒精性神经痛外,也可见于脑卒中后、各类脊髓病变、各类周围神经病、帕金森病(PD)及多发性硬化(MS)等疾病。

法国2008 年对 23 000 余例普通人群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约31.70% 存在慢性疼痛,6.90% 具有符合神经病理性疼痛特点的慢性疼痛1994年国际疼痛学会定义神经源性疼痛为“起源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障碍或短暂的脏器损伤所致的疼痛”,而其中去除“短暂的脏器损伤”一条即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一亚型。

2001年,神经病理性疼痛重新简化定义为“来自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疼痛”。

最近,国际疼痛学会(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进行了重新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

”一、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神经病理性疼痛原因众多,包括从物理损伤到代谢性的复合性神经病变。

它与临床症状之间关系复杂,大多数患者存在神经损伤时并无病理性疼痛,少部分患者却会在发生中枢或者外周神经损伤后出现极为严重的疼痛,并且长期存在。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因神经系统受无伤害的或有伤害的刺激及许多疾病所诱发,包括:①末梢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神经受压,截肢,碾碎伤及脊髓损伤;②带状疱疹感染后或有关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免疫缺陷病毒)的神经疼痛;③神经受压,如肿瘤压迫,腕管综合征;④代谢紊乱,如糖尿病性神经痛或尿毒症所致;⑤缺血,如血管梗死,脑卒中。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一组病因和表现不尽相同的疾病混合形成。

表1-1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原因;表1-2为常见的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些病症。

目前对于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个体敏感性的认识还不够,很难预测何种神经损伤的患者会发生异常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医学-神经病理性痛共识解读

医学-神经病理性痛共识解读

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脑卒中后疼痛 脊髓空洞症疼痛 缺血性脊髓病疼痛 压迫性脊髓病(如脊髓型颈椎病、肿瘤)疼痛 放射后脊髓病疼痛 脊髓损伤性疼痛 多发性硬化相关性疼痛 帕金森病性疼痛 幻肢痛 脊髓炎疼痛
1. Dworkin RH, Backonja M, Rowbotham MC, et al. Arch Neurol. 2019;60(11):1524-34.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
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根性神经病变(颈、胸或腰骶) 嵌压性神经病变(如腕管综合征等) 创伤后神经痛 手术后慢性疼痛 化疗后神经病变 放疗后神经病变 残肢痛 肿瘤压迫或浸润引起的神经病变 酒精性多发神经病变 梅毒性神经病变 HIV性神经病变 营养障碍性神经病变 毒物接触性神经病变 免疫性神经病变
(Pain initiated or caused by a primary lesion or dysfunction in the nervous system)
NeuPSIG: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 IASP:国际疼痛学会
Jensen TS, Baron R, HaanpääM, et al. Pain. 2019;152(10):2204-5.
NeP患者常伴随其他不适症状
相关症状导致不适的患者比例(%)
1. Raymond L. Rosales, et al. School of Neuropathic Pain: A Practical Guide For Clinicians In The Manage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2019,12.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远低于一般人群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分型、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分型、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分型、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是严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常与肢体创伤性损伤或手术相关。

随着病程进展,CRPS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如痛觉过敏、异位疼痛、肿胀、皮肤变色、自主神经变化、运动障碍以及情绪和认知的变化。

CRPS的生理变化极其复杂,伴随疼痛和残疾通常会导致心理并发症,从而造成疼痛、孤立和抑郁的恶性循环。

诊断分型CRPS分为两种类型:无明确神经损伤的CRPS-1型和伴有神经损伤的CRPS-I1型。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沿用布达佩斯标准。

表一IASP于2012年采用的修订版CRPS标准综合征的一般特征:CRPS是一种以持续(自发和/或法发)局部疼痛为特征的综合征,这种疼痛在时间或程度上似乎与任何已知创伤或其他损伤的通常病程不相符。

疼痛是局部性的(不在特定的神经或皮肤区域),通常以远端异常感觉、运动、发汗、血管舒缩和/或营养状态改变为主。

该综合征随时间推移表现出不同的进展。

CRPS的临床诊断标准:1)与任何原发性损伤不相符的持续疼痛2)必须报告以下4类症状中的3类,每类中至少出现过1项:感觉异常:痛觉过敏和/或异常疼痛;血管舒张、收缩异常:两侧肢体温度不对称和/或两侧皮肤颜色不对称和/或皮肤颜色异常;滂汗异常或水肿:肢体水肿和/或泌汗改变和/或两侧肢体泌汗不对称;运动或营养异常:活动度减少和/或运动功能障碍(肌力差、震颤或肌张力异常)和/或营养异常(头发、指甲或皮肤)3)必须表现出至少1个症状•感觉过敏(对针刺)和/或异常疼痛(轻触时、关节运动时或深部躯体痛);血管舒张、收缩异常:两侧肢体温度不对称和/或两侧皮肤颜色不对称和/或皮肤颜色异常;泌汗异常或水肿:肢体水肿和/或泌汗改变和/或两侧肢体泌汗不对称;运动或营养异常:活动度减少和/或运动功能障碍(肌力差、震IS或肌张力异常)和/或营养异常(头发、指甲或皮肤)。

4)没有其他诊断能更好地解释这些体征和症状•只有在诊断时观察到的迹象才被计算在内。

神经病理性疼痛1

神经病理性疼痛1

5.P2X受体 最近的研究证实,伤害性感受与P2X受体有关。
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后,大约有50%的L4、5节段DRG的P2X3 受体亚单位表达减少,胶质细胞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逆转这 种受体下调现象。相反,慢性压迫损伤坐骨神经时,则可增 加中小型DRG神经元阳性P2X3亚单位的数量〔7〕。P2X受 体免疫反应性在脊髓后角同侧也增强,这与脊髓末端初级纤 维的受体上调有关。慢性压迫大鼠下牙槽神经也发现三叉神 经节P2X3受体免疫反应阳性数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在神经 损伤位点,异位嘌呤能神经敏感性增强,导致P2X受体上调 所致。这种作用可被P2受体拮抗剂所阻滞。在神经病理性疼 痛时,交感神经可发新芽与DRG神经元接触,交感神经末梢 释放的ATP可激活DRG胞体P2X受体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ATP能够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共释放,激活DRG感觉神 经元引发疼痛。另外,ATP与GABA共释放也可能与痛觉过 敏和神经病理状态有关。
3.解剖重构 初级感觉神经元外周感受器的功能特性、轴
突大小、有无髓鞘、脊神经节细胞的化学类型及其中枢末 梢在脊髓后角内的分布等是相对高度有序的。正常情况下, 无髓C类传入纤维大多是多觉伤害性感受器,其中枢末梢 终止于脊髓后角浅层(Ⅰ、Ⅱ层);细的有髓Aδ纤维主要 是高阈值机械感受器和机械-热感受器,其末梢分布在脊髓 后角第Ⅰ、Ⅲ和V层。粗大的有髓纤维则分布于Ⅲ~Ⅵ层。 Aβ和Aδ的中枢末梢均达不到第Ⅱ层。研究发现,周围神经 损伤可导致初级传入末梢在脊髓后角分布的改变,从而导 致神经元回路的重组。低阈值的Aβ纤维末梢可异常地进入 脊髓后角第Ⅱ层(胶质区),并与该层神经元建立突触联 系。这些改变是Aβ传入纤维致痛的解剖和化学基础。Aβ纤 维占据C纤维的突触部位和原本与C纤维构成突触的神经元 发生新的突触联系,激活原本仅对高阈值C纤维传入反应 的神经元,从而改变了脊髓后角神经元对感觉信息的传递 和整合,导致痛觉过敏和异常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类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类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类
神经性病例疼痛或许是很多人并不认识的疾病,因为大家在生活中并不常见。

神经病例性疼痛是和神经系统有联系的,并对对于治疗来说也是比较繁琐的。

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今天会在下面的资料里面作出相应的介绍,大家多了解一些疾病的知识,其实对自己也是一种保障。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顽固的病理性神经系统疾病。

其发病表现在面部的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突然出现的短暂的剧烈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前额、头皮、眼、鼻、唇、脸颊、上颌、下颌在内的面部神经痛,人称“天下第一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俗称“缠腰龙”,是典型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与伤害性疼痛、炎症性疼痛相比,其疼痛程度更剧
烈,治疗也更为棘手。

是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区疼痛及皮肤疱疹为特征的一种疼痛性疾病。

多发生在胸部,其次是颌面部,腰腿部也可累及。

是困扰中、老年人的顽固性痛症之一。

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越剧烈,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可能性越大。

★幻肢痛
幻肢痛又称肢幻觉痛,系指患者感到被切断的肢体仍在,且在该处发生疼痛。

疼痛多在断肢的远端出现,疼痛性质有多种,如电击样、切割样、撕裂样或烧伤样等。

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且呈发作性加重。

★臂丛神经痛
臂丛神经痛是指由颈5至胸1的神经前支组成的臂丛神经的各部受损时产生其支配范围内的疼痛的疾病。

以上就是和大家介绍的关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知识,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这个疾病也是比较清楚的。

疾病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所以要时刻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不适的情况千万不要拖延病情,这样只会让自己的身体继续受到伤害。

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分类、诊断评估和管理

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分类、诊断评估和管理

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分类、诊断评估和管理神经病理性疼痛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疼痛性神经病变、带状疱疹、椎间盘突出、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头部创伤或中风等。

定义和分类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首次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由神经系统原发病变或功能障碍引发或诱发的疼痛。

2008年被修改为:由影响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直接引起的疼痛。

2011年以来神经病理性疼痛被正式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

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现被称为第三种疼痛类型,包括纤维肌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和肠易激综合征。

2017年,IASP对慢性疼痛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现已纳入世卫组织的《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ICD-11)。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外周痛和中枢痛,包括9种情况,如神经原发性疼痛、疱疹后神经痛、神经痛病变或脊髓损伤痛(图1)。

图1 神经病理性疼痛部分分类每种疾病都是更详细的内容模型的一部分,该模型描述支持明确诊断的调查,包含疼痛严重程度、时间特征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代码。

这急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急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通常与炎症有关)包括术后疼痛,急性坐骨神经痛,或急性带状疱疹,以及其他少见的情况,如格林-巴利综合征。

COVID-19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在COVID-19大流行早期,除嗅觉和听力丧失外,还出现COVID-19相关的急性神经表现,包括癫痫、中风或脑炎。

尤其是在急性期,约70%的COVID-19感染者(包括轻度至中度病例)受到疼痛的影响,通常包括肌痛和头痛。

重症COVID-19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包括全身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通过神经侵犯造成的直接神经损伤,使人体缺失神经保护和神经免疫调节作用。

COVID-19的长期神经后遗症在非住院患者中也有提到,包括疼痛、偏头痛和认知障碍,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如中风、外周神经系统障碍、癫痫、锥体外系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广东省人民医院 赵国栋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
➢ 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或继发性损害或功能障 碍或短暂性紊乱引起的疼痛。
➢ 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或继发性损害或功能障 碍引起的疼痛。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1994)
➢ 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害引起的疼痛。 Hansson等(2001)
2. Melzack R. 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ajor properties and scoring methods. Pain. 1975;1:277–299.
3. Garcia-Larrea L, Convers P, Magnin M, et al. Laser-evoked potential abnormalities in central pain patients: the influence of spontaneous and provoked pain. Brain. 2002 Dec;125(Pt 12):2766-81.
4. Moisset X, Bouhassira D. Brain imaging of neuropathic pain. Neuroimage. 2007;37 Suppl 1:S80-88.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类
➢ 中枢痛和外周痛 ➢ 中枢痛的原发病变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为
脑干、丘脑、皮质损伤和肿瘤等。一半的中枢疼 痛综合症患者都有丘脑的直接损害。 ➢ 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卒中(脑出血或脑 梗塞)、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脊髓空洞症/延 髓空洞症、癫痫、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混合性痛
如坐骨神经 痛, 肿瘤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
神经受创伤的患者中估计有5%的患者有神经性疼 痛(Sunderland,1993)。大约8%的脑卒中患者产生中 枢神经性疼痛(Andersen et al. 1995);多发性硬化症患 者中28%发生中枢性疼痛,脊髓空洞症患者中约有 75%的患者发生中枢性疼痛(Boivie 1999)。
烧灼痛
电击痛
麻木 射痛,闪痛
图示各种自发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
3)疼痛的发作和时间
➢ 三叉神经痛多突然发作,持续数秒,数分或数小时乃至数 日不等,中枢痛几乎可以立即开始或者可以延迟数年中风 后延迟性中枢痛可在发病后2~3年出现,但大多数病人, 疼痛发生在中风后2~3周内。大多数自发性中枢痛常持续 存在,没有无痛间歇。
➢ 突然起病(数小时) ➢ 急性(1周) ➢ 亚急性(1个月以内) ➢ 慢性(1个月以上至数年) ➢ 复发性(在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后多次发作)
神经病的病程反映病理性质
外周痛类型多样
5.以主要受损纤维的功能可分为感觉性、运动性、自 主神经性和混合性。
➢ 主要为运动性者有格林-巴利综合征、血紫质症、铅 中毒、白喉、遗传性感觉运动性神经病(腓骨肌萎缩 症)和慢性进行性及慢性复发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 病等。
1)疼痛的部位
外周神经痛的患者疼痛出现在受损神经支配区域或感觉 缺损部位。中枢痛则范围较广,对侧颜面,躯干,四肢的 一部分或全部,常以上肢远侧部,脊髓大部分损伤可引起 双侧痛,脊髓空洞症的疼痛多为不对称性。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
2)疼痛的性质
➢ 自发性疼痛的性质种类很多,可表现刺痛、绞痛、烧灼痛、 持续隐痛、撕裂痛、刀割痛、压榨痛、射穿痛、跳痛、蛰 痛、牵拉痛、剧痛、电击样痛等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人群中大约占3% [1] ,欧洲成年 人大约5个人中有1个有慢性疼痛[2] 。大约25%的糖尿病 患者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中1型糖尿病54%,2型糖尿 病45% [3、4] 。大约25-50%的带状疱疹患者遗留疱疹后 神经痛。
1. Merskey H, Bogduk N. Classifications of chronic pain. Descriptions of chronic pain syndromes and definitions of pain terms. Ed2. Seattle: IASP Press, 1994.
➢ 主要为感觉性的有麻风、糖尿病性、淀粉样(amyloid) 性、癌性及遗传性感觉性神经病。纯感觉性或纯运 类常可提示病因:
(1)单支神经病 (2)多发性神经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
1.疼痛 (1)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 )
外周痛类型多样
2.按疼痛的病因分类
(1)炎性疼痛 带状疱疹、莱姆病末梢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症、面神经 炎等。
(2)血管源性疼痛 血管痉挛、狭窄、栓塞、闭塞、阻断等引起神经缺 血、缺氧。
(3)免疫源性疼痛 免疫障碍有关的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自身免疫 源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所致的疼痛。
(4)代谢性病变引起的疼痛 某些代谢性如血紫质症、糖尿病、尿毒症结 节性多动脉炎等神经病。营养缺乏性周围神经病与维生素B1、B12、 叶酸缺乏引起的神经痛。
(5)神经源性疼痛 慢性复发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肥大性神 经病、各种神经痛及其综合征、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如:幻肢 痛、残端痛,灼性神经痛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外周痛类型多样
3.以病变性质可分为轴突变性和脱髓鞘性
前者恢复较慢而不完全,后者恢复较快而完全。
4.以起病方式和病程演变可分:
外周痛类型多样
1.外周神经系统疾病按引起的部位可归纳成3大类
(1)脑神经疾病疼痛 三叉神经痛、迷走和喉上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等。
(2)脊神经疾病疼痛 颈椎或腰椎疾病引起的脊髓神经根 卡压,因损伤等原因引起的臂丛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3)内脏神经疾病疼痛 上腹部癌向下腹部、盆腔扩散、转 移,可涉及到肠系膜下动脉神经丛、腹主动脉丛、盆腔神 经丛,引起下腹、腰部、盆腔疼痛等。
➢ 中枢性疼痛的发生 :脊髓损伤病人在McGill疼痛问卷调 查表中描述他们的中枢痛时,发现58%病人经受过刀割样 痛,47%为烧灼样痛,47%为放射痛,37%为绷紧痛.37%病人 选用”不堪忍受”一词,而37%用”恼人的”疼痛.大多数
病人的疼痛是深在的(83%)。
刺痛/刀割痛
刺痛(发麻) 搏动痛(跳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