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最新版)

合集下载

25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25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暑期必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篇古诗文+译文(超全)001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002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初中文言文_翻译

初中文言文_翻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爱的母亲手里拿着线,为游子缝制衣服。

临别时,她细心地缝制,担心游子归来的日子会很长。

谁说小草的心意,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温暖阳光?《庐山谣》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登上鹳雀楼,白天的阳光依偎着山峦渐渐沉没,黄河奔腾着流入大海。

想要看尽千里风光,那就再往楼上走一层。

《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千山之上,鸟儿飞得无影无踪,万径之间,人的踪迹都已消失。

一叶孤舟上,有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雪花飘落在他的周围。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啊,你是怎样的巍峨?齐鲁大地的青色似乎永远也望不到尽头。

大自然的造化钟爱你的神奇秀美,阳光和阴影分割了昼夜。

胸怀荡漾,仿佛有层层云彩升起,泪水夺眶而出,追随归巢的鸟儿。

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巅峰,俯瞰众山,它们在我眼中都显得如此渺小。

《夜泊牛渚怀古》原文: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已具文。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译文:在牛渚的西江边夜泊,天空湛蓝,没有一片云彩。

登上船头,仰望秋月,徒然想起那位谢将军。

我也能高声吟咏,但那位已经去世的人已经拥有了千古文章。

我们都是天涯沦落的人,既然相遇,何必在乎是否曾经相识。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八年级上册)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八年级上册)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1.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时发出的叮咚声,心里很高兴。

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凉。

以整块石头构成潭底,靠近岸边的地方,潭底石头翻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各种状态),(有的)成为坻,(有的)成为屿,(有的)成为嵁,(有的)成为岩。

(四周)青葱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盖着藤,藤缠着树,迎风摇动,相互连缀,参差不齐,摆来飘去。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头,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太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静静的一动也不动。

忽然,一些鱼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灵活,好像和游人相互取乐。

朝潭的西南方望去,弯弯曲曲的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长蛇在爬行,虽或隐或现,也能看见。

溪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不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

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忧愁悲伤的情感也更深了。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不适久坐,于是就记下了它的情景就离开了。

同游的人是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呕血整理,部编版初中语文全六册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加翻译

呕血整理,部编版初中语文全六册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加翻译

呕血整理,部编版初中语文全六册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加翻译七年级上册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初三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及翻译

初三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及翻译

初三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及翻译在初三的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及它们的翻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及它们的翻译: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翻译:床前明亮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时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2. 《望岳》- 作者:杜甫- 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翻译:泰山的景色如何?齐鲁大地的青翠还未消失。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这秀美的山景,阴阳交替,划分了昼夜。

胸中激荡着层层云雾,眼睛紧盯着归巢的鸟儿。

我定要登上这山的顶峰,俯瞰四周的群山。

3. 《滕王阁序》(节选)- 作者:王勃-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翻译:豫章是古老的郡,洪都则是新建的府。

天上的星辰分布在翼轸之间,地理位置连接着衡山和庐山。

三江环绕,五湖环绕,控制着蛮荆,引导着瓯越。

这里物产丰富,天赐珍宝,龙的光辉照耀着牛斗星区;人才辈出,地灵人杰,徐孺子曾下榻于陈蕃的家中。

4. 《岳阳楼记》(节选)- 作者:范仲淹- 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官。

到了第二年,政治通达,人民和睦,各种废弃的事务都得到了复兴。

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了它的规模,并在其上刻上了唐代和当代贤人的诗赋。

他委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5. 《桃花源记》(节选)- 作者:陶渊明-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部编版初一至初三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翻译)

部编版初一至初三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翻译)

部编版初一至初三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翻译)【古文部分】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篇古诗文+译文(超全)001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翻译《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翻译:农家很少有闲暇的月份,五月里人们更是加倍忙碌。

夜晚南风吹起,小麦覆盖着田埂变得金黄。

妇女和婆婆背着竹篮装着食物,孩子们提着水壶。

他们一起去田里送饭,壮年男子在南面的山冈上。

脚上蒸腾着暑气,背上晒着炎炎烈日。

筋疲力尽却不知炎热,只因为珍惜这夏日的漫长时光。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好雨似乎懂得选择时机,在春天到来时才降临。

它随着风悄悄地进入夜晚,滋润万物而没有声音。

乡村的小路上云层都是黑色的,江上的船只中只有灯火明亮。

清晨看向那湿润的红色地方,花朵沉重地压在锦官城。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太阳靠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需要再登上一层楼。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让人怀疑是不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时思念着远方的家乡。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泰山的壮观如何?齐鲁大地的青翠还未消失。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阴阳分割了昏暗与黎明。

胸中涌动着层层云彩,眼睛紧盯着归巢的鸟儿。

定要登上那最高的顶峰,俯瞰所有山峦的渺小。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千山之中鸟儿飞得无影无踪,万条小路上人的踪迹消失。

孤舟上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赤壁》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折断的戟沉在沙里,铁质还未被腐蚀,自己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的兵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原文译文对照全集七年级(上)第六单元21.《论语》六则(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一)孔子说:“学了并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二)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三)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四)孔子说:“知道它比不上喜爱它,喜爱它比不上以它为乐。

”(五)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优点学习、采纳它,他们(身上)的缺点(自己身上如果有,就)改正它。

”(六)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做学问,三十岁就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疑惑,五十岁就知道由天主宰的命运,六十岁(听人说话)可以听出话里引而未露的意思,七十岁随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不超越法度。

”22.《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期行刘义庆(南朝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

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

(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

世人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23.伤仲永王安石(北宋)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金溪县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

仲永出生五年了,从来不认识(笔、墨、纸、砚这些)书写工具,(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他)父亲对此觉得很奇怪,从邻居家借了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立意,全乡的读书人竞相传看。

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都很惊奇,纷纷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

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父亲一起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有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又到了舅舅家,问他们仲永的情况,他们说:“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24.木兰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唧唧又唧唧,木兰正对着大门纺织。

听不见织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叹息的声音。

问木兰想什么。

木兰也没有什么想的,木兰也没有什么怀念的。

昨天下午见到军中文告,可汗正大规模地征兵,好多好多卷的文告啊,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长兄,愿意去买鞍买马,从此替父出征。

去东市买骏马,去西市买鞍鞯,去南市买笼头,去北市买长鞭。

早上辞别爹娘,傍晚到了黄河边上,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在溅溅作响。

早上离开黄河边,傍晚到了黑山头,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下胡人的战马在啾啾嘶鸣。

奔驰万里赶赴战场,飞越一个个关口、一座座山峰。

从北方来的寒气中传来了刁斗报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射在铠甲上。

很多很多的将士战死在沙场,很多很多年之后将士才回到故乡。

回来之后拜见天子,天子高坐在大殿上。

记了许多许多次功勋,颁发了许多许多的奖赏。

可汗问木兰要些什么,木兰回答不想要做官,只希望驰骏马,送我回到故乡。

爹娘听到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迎出外城;姐姐听到妹妹回来了,对着大门整理妆饰;弟弟听到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宰杀猪羊。

打开东屋的门,坐在西屋的床,脱掉战时的长袍,穿上过去的衣裳,对着窗户梳理黑发,对着镜子贴上花黄。

走出门去看望战友,战友们都惊慌:在一起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雄兔和雌兔都脚步跳跃,目光迷离;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哪能分辨出哪是雄哪是雌?25.诗五首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译文: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了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

我与你都充满离愁别绪,因为我们同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咫尺。

不要在分手的地方,像青年男女一样哭哭啼啼,沾湿佩巾。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我被贬离开京城,在巴山楚水那种凄凉的地方生活了二十三年。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

今天听了你吟诵这首诗(指白居易的赠诗),暂且凭着杯中的美酒振奋精神。

七年级(上)第七单元26.卖油翁欧阳修(北宋)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陈尧咨善于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他也因此自以为了不起。

(他)曾在自家的菜园中射箭,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去。

(卖油老头儿)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艺不是很精湛吗?”卖油翁说:“(这)没有什么别的,只是手法熟练而已。

”康肃公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呢?”卖油翁说:“(怎么敢呢,)我凭倒油懂得了这个道理。

”(说完)就拿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往葫芦里倒,油从钱孔进了葫芦里,而铜钱却没有湿。

他接着说道:“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笑着打发卖油翁走了。

27.三峡郦道元(北魏)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缺口。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

有时遇到皇帝命令急需传达,早上从重庆的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湖北的荆州。

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是乘御快马疾风,也没有这样迅疾。

在春冬季节,则有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