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

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
1. 气温的分布:气温在地球上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温带和热带地区的气温较高,极地和高山地区的气温较低。
同时,海洋和大陆的气温也有差异,海洋的气温变化相对较小。
2. 气温的控制因素:气温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纬度、海拔、地形、海洋暖流等。
纬度越低,气温一般越高;海拔越高,气温一般越低;地形的影响可以使某些地区的气温比周围地区更高或更低;海洋暖流可以增加沿岸地区的气温。
3. 气候带:气温的分布也与地球的不同气候带有关。
地球上按纬度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寒带气温低,温带气温适中,热带气温高。
4. 降水的分布:降水也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通常,赤道地区和副热带地区降水较多,而极地和一些高山地区降水较少。
5. 降水的控制因素:降水的控制因素包括纬度、地形、风向、海洋暖流等。
纬度较低的地区降水较多,纬度较高的地区降水较少;地形可以影响降水分布,如山脉能引发降水,形成雨影效应;风向可影响降水分布,例如季风带来了亚洲南部和非洲北部的降水;海洋暖流能够增加沿岸地区的降水。
6. 降水类型:降水可以以不同形式出现,包括雨、雪、冰雹等。
降水类型与气温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低纬度地区一般以雨为主,高纬度地区则可能出现雪和冰雹。
而山区由于海拔较高,常常出现降水形式的多样性。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大连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港口城市,地处渤海湾南岸,属于山东半岛经济区和辽东半岛发达城市群。
该地区整体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其气候也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
本文旨在研究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一、气温变化特征:在大连地区,温度主要受北极冷空气和太平洋暖空气的影响,季节性的变化非常明显。
如图1所示,大连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相对较低。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夏季气温最高达28-30℃,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冬季则由于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气温较低,甚至会出现零下10℃以上的极端天气。
图1:大连地区气温年变化曲线此外,大连地区的气温还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显著的暖化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连地区的气温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中夏季气温变化最为显著,每十年增加0.32℃左右,说明大连地区正在经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 冷空气影响较大:虽然大连地区属于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处东北地区,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较大。
在冬季,冷空气南下,大连地区气温骤降,极端低温天气更是有可能发生,对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城市热岛效应:大连是一个大城市,人口密集区域会形成城市热岛,即城市内部气温高于城市周边区域。
在夏季,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大连市区气温比周边地区高出1-2℃。
大连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1至5月为旱季,6至9月为雨季。
如图2所示,大连地区的降水量年变化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变化特征:1. 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大连地区的降水季节性十分明显,夏季降水量较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春秋季次之,冬季降水量较少。
2. 区域性差异:由于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大连地区降水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高海拔山区,降水量相对较大,而在低平地区则相对较少。
3. 不规则的年际变化:大连地区的降水量在年际变化上存在不规则性,有些年份的降水量会明显偏多或偏少,如2003年和2013年的夏季降水量分别达到历史同期的1.5倍和2倍以上,而1997年和2001年的夏季降水量则较少,只有正常值的3成左右。
北京气温和降水表格

北京气温和降水表格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温和降水特点如下:
气温方面,北京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
同时,北京年平均气温为10~12℃,而在1月份,也就是北京的冬季,平均气温在-4℃至2℃之间,寒冷且干燥,但降雪较少。
到了7月份,也就是北京的夏季,平均气温则会升高至24℃左右。
此外,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大,昼夜温差大也是北京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
降水方面,北京年平均降水量为640毫米左右,且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
其中,夏季(6、7、8三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而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2%左右。
北京的降水主要以降雨形式出现,雪量较少,年平均降雪日数为10~15天。
此外,北京还经常出现雷阵雨天气,尤其在夏季更为常见。
总的来说,北京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较大,季节性差异明显。
以下的图表展示了北京气温和降水: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表格,实际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可能因年份、气候变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需要具体的数据,请参考相关气象机构或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
这个表格只是为了给您一个大致的了解,实际数据可能有所出入。
气候特点的描述

气候特点的描述
1. 温度:气候特点之一是温度。
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很大,有些地区常年高温,而有些地区则常年低温。
温度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2. 降水:降水是气候特点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有些地区常年干旱,降水量很少,而有些地区则常年湿润,降水量丰富。
降水的分布也会影响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3. 风向和风速:风向和风速也是气候特点的一部分。
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速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会影响到该地区的气候和天气状况。
4. 气候带:根据温度和降水等因素,地球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带,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每个气候带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
5. 季节变化:大部分地区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也是气候特点之一。
不同季节的气温、降水和风向等都会有所不同,这对当地的生态和农业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总之,气候特点是一个地区长期以来天气状况的综合表现,包括温度、降水、风向和风速等方面。
了解气候特点对于我们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等都有重要意义。
攀枝花近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攀枝花近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分析作者:资晶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9期摘要:2011-2018年仁和年平均气温先升温后降温,接近累年值升温趋势不明显,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3℃,最低气温增暖明显平均每年上升0.4℃。
1-5月平均气温每月升温达3-4℃,与历年月平均气温相比1-6月每月都升温2℃左右。
2011-2018年平均年降水量与累年年降水量相比减少10%,属于正常值,且呈上升趋势。
降水集中在6-9月份,雨季干季分明。
雨季开始前后高温天气日数呈下降趋势,线性相关系数每年下降3.7天,持续性高温天气越来越少。
干季雨季之分越来越明显,干季升温趋势迅速明显,雨季降温趋势不明显。
关键词:气温,降水引言攀枝花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地形复杂多变,以裂谷和高原山地为主,属于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季风气候,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之分,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均位于全国前列。
攀枝花市仁和区气象观测站建立于1965年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尤其近年持续不断的高温热浪事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地区的气温变化具有更加重要的社会效益。
1 资料来源及说明本文选取仁和国家气象观测站2011-2018年降水和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月平均最低以及逐日最高气温资料与气候平均值(累年值)进行趋势系数距平等方法研究该区域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其中气候平均值(累年值)以1981-2010年为基准;2 气温年际变化特征2.1平均气温的时间变化根据仁和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2011-2018年仁和的年平均气温在20.5-25.3℃之间,平均气温21.9℃,与累年平均温度20.6℃相比升温1.3℃,最暖年份2016年年平均气温25.3℃。
2011-2016年波动上升趋势,2016-2018年平均气温呈连续下降趋势,2018年突破累年平均温度。
地理课件七年级初一气温和降水

探讨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气温和降水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自然环
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果
掌握了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知识
能够准确描述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地域差异。
理解了气温和降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能够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植被、土壤、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提升了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气象数据、分析地理现象等,提高了自己的地理实践能力 和综合素养。
气温特点
年平均气温较高,冬季温和,夏季 炎热。
降水特点
年降水量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 多暴雨和台风带来的降水。
华北地区
气候类型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
气温特点
年平均气温适中,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降水特点
年降水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春秋季节 较为干燥。
西南地区
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寒冷干燥
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弱,加上冷空气活动频繁,使得气温降低,天气寒冷。同时,空气湿 度小,感觉干冷。
少雪
虽然冬季是降雪的主要季节,但并非所有地区都会有大雪。降雪量与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等因素有关。一些地 区冬季以降雨为主,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出现大雪甚至暴雪。
气候类型
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气温特点
年平均气温较高,但高原地区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
降水特点
年降水量丰富,多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冬季较为干燥。
西北地区
气候类型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干旱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气温特点
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高原山地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

高原山地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1、高原山地气候的气候特征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专,湿度大、多雾、降水属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
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
气温的年较差小,日差较大。
山地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受海拔和纬度影响。
气候的垂直分布,生物的多样性,是一个很特别的气候类型,其他气候都是受纬度的高低影响,而高原山地气候则不然,它受地形的影响特别是海拔高度的影响。
高原山地气候日温差则不超过10℃。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2、高山高原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有区别吗?这两种气候是一回事,但是标准的叫法是高山高原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是一种非地带性气候,在全球各地都可能出现。
按照气候学家柯本的观点,要海拔3000米以上才算高山高原气候,这种观点被中国采用。
分析高山高原气候时,要分不同的气候带还来分析。
地理学上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来分析。
3、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最简单的回答:高寒,垂直差异明显(由于对流层大气温度是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高原海拔高,气候干燥寒冷;高原边缘及山地随海拔的变化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
4、高原山地气候和寒带气候的特点在中纬度地区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自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最重要的有两个:“地形高”、“气温冷”。
寒带气候,是高纬度地区各类寒冷气候的总称,包括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等.多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和南极洲地区。
无真正的夏季,云量多,日照少,年降水量200~300毫米或更少。
在阿里索夫气候分类中相当于副北(南)极带与北(南)极带的合称。
在斯查勒气候分类中,包括副极地大陆气候(冬季漫长,夏季短促,最热月气温也在10℃以上,又称针叶林气候或雪林气候)、极地长寒气候(最热月气温在0—10℃间)和极地冰原气候(各月气温低于0℃)。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讲 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讲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气温的变化变化类型日变化年变化气温曲线图最高值午后2时左右北半球陆地7月(海洋8月) 最低值日出前后北半球陆地1月(海洋2月)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而不是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而不是午夜。
因为空气获得的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不直接来自太阳。
地面把热量传导给空气需要一定时间。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分布规律影响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正好海陆因素相反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地形因素下降0.6℃等温线图的判读1.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根据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判断气温差异的大小。
3.根据闭合等温线中心气温的高低,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气温变化(2021·四川南充)如图为南充市某年某月连续三天天气预报资料图,下列关于该市这三天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B)日期1日2日3日天气20 ℃~31 ℃21 ℃~29 ℃17 ℃~26 ℃A.连续三天风和日丽B.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第1日C.天气由小雨转阴至晴D.第3日大雨倾盆第1日的天气风和日丽,第2日阴,第3日小雨;第1日的气温日较差:31 ℃-20 ℃=11 ℃,第2日的气温日较差:29 ℃-21 ℃=8 ℃,第3日的气温日较差:26 ℃-17 ℃=9 ℃。
因此,第1日的气温日较差最大。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气温年较差是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读银川市2020年6月27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1.(2022·新泰月考)此日,银川市最高气温出现在()A.午后两点左右B.正午前后C.日出前后D.日落前后2.(2022·新泰月考)此日,银川市气温日较差约为()A.2 ℃B.6 ℃C.10 ℃D.14 ℃1.A2.D解析:第1题,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对我国降水的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东部多,西部少 B.南方多,北方少
C.沿海多,内陆少
D.山地多,平原少
6、在我国干湿地区中,以草原景观为主的是( C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
烟台十一中
杨正刚
2008.10
我国七月平均气温
二、温度带的划分
阅读33页课文,找出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依据 和指标?
——依据: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 农业生产实际划分温度带
——指标: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 标
阅读33页图2.15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1 . 找出5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的名称,记 住他们的位置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 高原气候区 2 .找出并描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月0℃等温线)
注意观察 动动脑筋
5、为什么 我国降水的地 区分布从东南
降水量 800 200 50 (毫米) 1600 400
沿海向西北内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陆递减?
练习:《填充图册》16页第四大题1—3题
四、干湿地区的划分
阅读36页文字及图2.17我国的干湿地区,思考回答:
1、划分干湿地区的指标和依据:
降水量——蒸发量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1月的海南 岛
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 相差如此之大?
1月的黑龙江漠 河
一、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
读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
1. 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2 .读出漠河与海口的一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 计算两地温差?
3 .找到并用笔描出 0 ℃等温线 思考: 1.找出1月0℃等温线经过哪些地方?对河流有 什么影响? 2.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有何规律?
3.思考:热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高原气候区的 形成原因是什么?我们家乡位于哪个温度带? 4.练习:《填充图册》15页第三大题1—5题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讨论
南北气温的差异
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水果
2.作物熟 制及饮食
3.建筑物
和服装……
比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内陆 地区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 地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三、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
1、分布规律: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影响我国降水地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 四、干湿地区的划分 1、干湿地区: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2、划分指标: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 比
比一比,看谁是火眼金睛
1.一月,我国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是:( B C) A.南岭 B.秦岭 C.淮河 D.长江
口市、兰州 ____ 市、
拉萨 _____ 市至 喜马拉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雅山脉东缘。
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
读图回答
。
托克逊
4、年降水量 200毫米以下的
降水量 800 200
(毫米) 1600 400 50
地区大多在 西北内陆地区 。 _____________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
2.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A.全国普遍寒冷 C.东西差异大 B.全国普遍高温 D.南北差异大
(D )
3.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其原因是( C) A.纬度高 B.深居内陆 C.海拔高 D.风力大
4.下列温度带与耕作制度配对正确的有: (A D ) A.中温带:一年一熟 C.亚热带:两年三熟 B.暖温带:一年两熟 D.热带:一年三熟
2、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界线及植被: 干湿地区 分界线 主要植被 森林 湿润地区 800mm 森林—草原 半湿润地区 400mm 草原 半干旱地区 200mm 荒漠 干旱地区 练习:《填充图册》16—17页第五大题1—4题
400mm 200mm
读图思考:
1.东北地区的东 部和北部为什么 属于湿润地区? 2.新疆的中部为 什么属于半干旱 地区?
三、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
读图回答
1、年降水量 超过1600毫米的
降水量 800 200 50 (毫米) 1600 400
火烧寮
地区大多在 _____________ 东南沿海地区 。
。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
读图回答
2、800毫米等降水 秦 岭、 量线通过___ 淮 青藏 高 __河附近至_____
练习:《填充图册》14页第二大题1—4题
我国一月平均气温
阅读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找出:
1 .漠河与海口的气温,计算漠河与海口的气温差, 并与1月温差作比较 2 .全国大多数地方夏季气温普遍达到多少度? 思考: 1.找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处在哪里?为什么? 2.阅读课本32页的“阅读材料”结合地图找出: 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和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并分析原因? 练习:《填充图册》14页第二大题6—7题
3.我们家乡在哪 个干湿地区?
800mm
小结: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2、夏季: 3、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二、温度带的划分 1、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 热带、高原气候区
2、划分指标: 活动积温
降水量 800 200 50 (毫米) 1600 400
原东南边 缘。它与
我国一月份的___ 0℃等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
读图回答
。 张家口
3、400毫米等 降水量线大致通过
。 。
降水量 800 200 50 (毫米) 160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