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热能转换等内容。

初中物理课程中,热学知识点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为您归纳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内容。

一、热量与能量转化1. 热和温度的概念:热是能量在物体之间传递的形式,而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大小。

温度高低决定了物体的热量高低。

2.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接触时,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等方式,热量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当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处于热平衡状态。

3. 热量的传递方式:热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传递,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4. 传导: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的方式。

导体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而绝缘体则反之。

5. 对流:对流是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气流或液流的方式传递热量。

对流的速度与温度差、流体性质以及容器形状等有关。

6. 辐射:辐射是指由物体的高温部分向四周空间传递热量的方式。

辐射热量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二、热量的计量1. 热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1焦耳等于在1秒钟内,1牛的力作用下,物体的体积膨胀1米。

2. 热量的测量:利用焦耳热量计可以测量热量的大小。

热量计由内胆、外壳和计量装置组成。

三、物质的热性质1. 热容与比热容:物体在加热时吸收热量会导致温度升高,而物体的热容量指的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则是指单位质量物质所吸收的热量。

2. 热膨胀和热收缩: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受冷时会收缩。

热膨胀和热收缩是物体热性质的表现。

四、三态转化与热力学循环1.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状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分子紧密排列,无规则运动;液体分子较为松散,有自由运动;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剧烈。

2. 相变:物质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会发生相变,包括熔化、凝固、蒸发、液化、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热现象及其与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初中物理热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温度与热量-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 热量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其单位是焦耳(J)。

- 热传递是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基本方式。

2. 热膨胀与热收缩- 物质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在冷却时体积收缩,这种现象称为热膨胀和热收缩。

- 线性膨胀系数和体积膨胀系数是描述物质膨胀程度的物理量。

- 热膨胀和热收缩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铁路铺设、桥梁设计等。

3. 热量的计算-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J/(kg·℃))。

-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 = mcΔT,其中 Q 是热量,m 是物质的质量,c 是比热容,ΔT 是温度变化。

- 使用热量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 热机的原理- 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如内燃机、蒸汽机等。

- 热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基本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 热效率是热机有效利用热量的效率,是衡量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5.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表明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在热力学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内能的增加和对外做的功之和。

6. 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数学表达式,公式为PV=nRT,其中 P 是压强,V 是体积,n 是物质的量,R 是理想气体常数,T 是温度。

- 状态方程可以用来计算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

7. 相变- 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称为相变。

- 相变过程中会吸收或放出潜热,如熔化热、汽化热等。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物理热现象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系列现象。

初中物理课程中涉及的热现象主要包括热传递、热膨胀、凝固和融化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热现象的知识点。

一、热传递: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指热通过物体内部的传递,对流是指物体内部的热周转运动,辐射是指热通过电磁波的传递。

2.热传导的条件:热传导需要有温度差才能进行,温度差越大热传导的速度越快。

3.热传导的影响因素:物体的热导率、物体的厚度和物体的面积是影响传导热的重要因素。

4.传热方程:根据传热的原理,可以得到物体的传热方程。

常见的传热方程有傅立叶传热定律和牛顿冷却定律。

二、热膨胀:1.热膨胀的概念: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称为热膨胀。

热膨胀包括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

2.线膨胀的计算方法:线膨胀系数是描述物体线膨胀程度的物理量,可以根据线膨胀公式计算出物体的膨胀量。

3.不同物质的线膨胀系数:不同物质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一般来说,固体的膨胀系数比液体小,液体的膨胀系数比气体小。

4.热膨胀的应用:热膨胀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温度计、电气元件的接触问题等。

三、凝固和融化:1.凝固和融化的概念: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融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凝固和融化的熔点:每种物质都有特定的凝固点和熔点,熔点是物质由固态到液态的温度,凝固点是物质由液态到固态的温度。

3.凝固和融化的过程:在凝固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凝固时会放出结晶潜热;在融化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融化时会吸收熔化潜热。

4.凝固和融化的应用:凝固和融化在生活和工业上有很多应用,如冰块制作、合金的制备等。

通过学习和了解以上的热现象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一、热现象的基础知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

二、热量的计算1.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J/(kg·℃)。

2. 热容量:物体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公式:Q = mcΔT,其中Q是热量,m是物质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三、热膨胀和冷缩1.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2. 膨胀系数:物体温度每变化1摄氏度,体积变化的比率。

3. 应用:铁路铺设、桥梁建设中的伸缩缝设计。

四、相变1. 熔化: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 凝固: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3. 沸腾: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体的过程,此时温度称为沸点。

4. 冷凝: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液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五、热机1. 内燃机:通过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产生动力的机械。

2. 热效率:热机将热量转化为有用功的效率。

3. 卡诺循环:理想热机的四个过程,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

六、热力学定律1.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熵(代表无序度)不会减少。

3. 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所有纯净物质的熵趋近于一个常数。

七、热学实验1.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2. 热量计的使用:测量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实验装置。

3. 热膨胀实验:观察并测量物体在受热后长度的变化。

八、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 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流失,用于建筑、服装等领域。

2. 制冷设备:通过制冷剂的相变过程,降低物体的温度。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热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指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引起的能量传递过程。

热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了解热现象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介绍初中物理中与热现象相关的几个基本知识点。

一、热传递的方式热传递是指物体之间热能的传递过程。

热能可以通过传导、传热和辐射这三种方式进行传递。

1. 传导:传导是指热能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之间的碰撞传递。

传导是固体导热的主要方式。

热传导的速度与物体的导热性能有关,导热性能好的物体传热快,反之则传热慢。

2. 对流:对流是指热能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

流体的传热是指流体内部的微观粒子的运动引起的能量传递。

对流是气体和液体传热的主要方式。

3. 辐射:辐射是指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辐射是一种无需介质传导的热传递方式,即使在真空中也能传热。

太阳辐射热能到达地球的过程就是辐射传热的例子。

二、热与温度的关系热和温度是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热是指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的运动引起的能量传递,是一种能量的形式,具有传递性。

温度是反映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

热现象的大小一般通过温度来表示。

温度高低决定了物体所具有的热能多少,温度的测量单位是摄氏度(℃)。

三、热膨胀热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由于物体内部粒子的热运动加剧,导致物体的体积、长度或面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热膨胀是热现象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热膨胀分为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三种形式。

线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只发生线性长度的变化;面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只发生表面积的变化;体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发生体积的变化。

由于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所以在工程设计和日常生活中需要考虑热膨胀对物体带来的影响。

四、热与热量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热能,是热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在实际应用中,还会用到卡路里(cal)和大卡(kcal)来表示热量的大小。

热量的传递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的传递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doc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doc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doc
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热力学和热运动的物理学规律。

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是保持物质平衡,热和动量的平衡,热膨胀,热能和其它它相关现象的研究。

1.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有关能量在宏观尺度下的交换转化规律,主要包括热流、温度场及本质物质的相互转换以及热能的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热运动:热运动是指物质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外力的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方向和速度的运动,例如摄氏温度23℃时,气体运动的形式就叫做热运动或散射运动。

3. 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温度升高时,体积会发生变化的现象,物质和水分子温度越高,受热影响时体积会越大。

4. 热量:1724年,爱迪生提出了热量的概念,把催化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动力叫做热量。

热量又可以分为内能和动能。

5. 热加热:热加热是通过将外界热能供给给物质改变其内能而使物质温度升高的方法,如可以使用火力、电热管、太阳能等加热来提高物质温度。

6. 热放射:热放射是指物体的表面波动的电磁波的传播,热放射会引起物体的发热从而加热其他物体,如太阳为地球发热就是通过热放射的方式实现的。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第一章:热现象的基本概念1.1 温度的定义和测量解释温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温度的意义。

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测量温度。

1.2 热量和能量的关系解释热量和能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介绍热量传递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

第二章:热传递2.1 热传导解释热传导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热传导的过程。

通过实验和现象,让学生观察热传导的发生,加深对热传导的理解。

2.2 对流解释对流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对流的过程。

通过实验和现象,让学生观察对流的发生,加深对对流的理解。

第三章:热膨胀和热收缩3.1 热膨胀解释热膨胀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热膨胀的现象。

通过实验和现象,让学生观察热膨胀的发生,加深对热膨胀的理解。

3.2 热收缩解释热收缩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热收缩的现象。

通过实验和现象,让学生观察热收缩的发生,加深对热收缩的理解。

第四章:热能的转化和热机4.1 热能的转化解释热能的转化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热能如何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通过实验和现象,让学生观察热能的转化过程,加深对热能转化的理解。

4.2 热机解释热机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热机的工作过程。

通过实验和现象,让学生观察热机的工作,加深对热机的理解。

第五章:热现象的应用5.1 热传导的应用介绍热传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散热器、保温杯等。

通过实验和现象,让学生观察热传导应用的实例,加深对热传导应用的理解。

5.2 热能转化的应用介绍热能转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热发电、热泵等。

通过实验和现象,让学生观察热能转化应用的实例,加深对热能转化应用的理解。

第六章:比热容和热量守恒6.1 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比热容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意义。

通过实验和现象,让学生观察比热容的影响因素,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

6.2 热量守恒定律解释热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热量守恒的原理。

通过实验和现象,让学生观察热量守恒的现象,加深对热量守恒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学
1温度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0C 、沸水的温度为1000
C
在00C -1000C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0C
体温计:量程350C ——420C 分度值0.10C 。

玻璃泡与玻璃管间有一根细管。

用法特点:用前甩一甩。

使水银由于惯性回到玻璃泡。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实验用温度计:量程-200C ——1100C 分度值10C
(1)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时不可离开被测液体 寒暑表:量程-300C ——500C 分度值10C
2物态变化
2.1熔化
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吸热)
探究晶体、非晶体熔化特点的实验
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水、试管、温度计、搅拌器
、奈(蜡)
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实验记录:
结论: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AB 段是熔化过程
OA :固态,温度升高
A
O B C T/0C
t/min
A点:固态
AB: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
B点:液态
BC:液态,温度升高
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可能状态:液态固液共存固态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松香的熔化实验记录:
结论: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持续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如蜡、玻璃、沥青。

实验注意事项:
1为缩短试验时间采取措施:选初温较高的水;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加杯盖;
2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

3用水加热试管的目的:试管均匀受热。

4搅拌器作用:使被探究物体均匀受热。

5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6图示时刻试管中的冰会熔化吗?
2.2凝固
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
晶体有固定的凝固点,如水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如蜡水等。

晶体凝固特点:放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2.3汽化
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
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表面/ 发生的缓慢的/ 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种类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 剧烈的/ 汽化现象
探究液体沸腾特点的实验
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搅拌器等
实验结论: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有确定的温度为﹋℃
实验注意事项
1缩短试验时间措施:选初温较高的水;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烧杯加盖;
2如何验证沸腾必须吸热(沸腾时将热源移走,沸腾停止。

)
3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4沸点影响因素: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高原气压低,沸点低)
5试管中的水会沸腾吗?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种类有关。

试设计实验探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在室内的同一块玻璃板上滴两滴酒精,并将其中一滴摊开,过一段时间观察剩余酒精量
2.4液化:
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放热)。

如:白气、雾、露、云、雨的形成。

方式:降温,压缩体积
降温:壶口的“白气”即白汽,呵气时的白雾
水蒸气遇冷一般会液化成小水滴或“白气”(壶口冒“白气”)
压缩体积:罐内液态的液化气、打火机内的液态都是压缩体积形成的。

2.5升华
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
如:干冰灭火、碘易升华、钨灯丝易升华变细、卫生球时间长不见了、冻衣服干、固体清新剂变没了。

2.6 凝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
如:霜的形成、部分雪的形成、灯泡壁变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