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鉴乾隆玉器
故宫藏 玉石器 清乾隆(三)

故宫藏玉石器清乾隆(三)玉石器清乾隆(三)1. 桐荫仕女玉山桐荫仕女玉山,清乾隆,长25cm,宽10.8cm,高15.5cm。
此玉山白玉质,有黄褐色玉皮。
以月亮门为界,把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分,洞门半掩,门外右侧站一女子手持灵芝,周围有假山、桐树;门内另一侧亦立一女子,手捧宝瓶,与外面的女子从门缝中对视,周围有芭蕉树、石凳、石桌和山石等。
器底阴刻乾隆御制诗、文各一。
诗云: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
剩水残山境,桐簷蕉轴庭。
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
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
末署“乾隆癸巳新秋御题”及“乾”、“隆”印各一。
文曰:“和阗贡玉,规其中作碗,吴工就余材琢成是图。
既无弃物,且仍完璞玉。
御识。
”末有“太璞”印。
本器从内容到风格皆仿油画《桐荫仕女图》而作,所用玉料实为雕碗后的弃物,但玉工巧为施艺,庭院幽幽,人物传神,人们似可听到两女子透过门缝的窃窃私语。
剩料被加以利用,这种取其自然之形和自然之色传以生动之神的做法,正符合“势者,乘利而为制也”(《文心雕龙·定势》)。
此器是清代圆雕玉器的代表作。
2.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清乾隆,高4.8cm,口径14.1cm,足径7cm。
清宫旧藏。
碗玉质莹白。
器壁薄,横截面为圆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形双耳,花瓣式圈足。
腹外壁饰花叶纹,独具特色的是枝叶由金片嵌饰而成,花朵则以108颗精琢的红宝石组成。
腹内壁有阴文楷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全文为: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
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
子雍曾有誉,鸿渐未容知。
论彼虽清矣,方斯不中之。
巨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
读史浮大白,戒甘我弗为。
并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题”款识及“比德”印。
碗内底正中有隶书“乾隆御用”四字。
艺术作品的风格与制作者的审美取向相关,在白如凝脂的玉上错以黄金,镶嵌红色宝石,显得格外豪华富丽。
本器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通过器物外在的华美体现出西部民族特有的热情奔放的性格特色。
人间圣地:西藏博物馆的32件精品美玉

人间圣地:西藏博物馆的32件精品美玉
各大博物馆的玉器我们都看过了,但是西藏博物馆的馆藏玉器我们一直没有说过,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欣赏来自人间圣地西藏博物馆藏的那些精美古玉,32件古玉件件精美,第一件白玉卧佛太美了!
西藏博物馆白玉卧佛
明青玉瓶
明青玉瓶
明青玉瓶
明玉笔架
玛瑙盖炉
清白玉水滴
清乾隆白玉爵
清翡翠送子观音
清白玉瓶
清黄玉如意
清玉如意
清玉如意
清玉如意
清玉如意
清玉圆盘
清玉香炉
清翡翠鼻烟壶
清乾隆黄玉觚
清玉花插
清玉白方
清青玉瓶
清青玉瓶
清莲鹭纹玛瑙杯
清翡翠串珠
清白玉带扣。
中国古代玉器

中国古代玉器第一章、中国古代玉和玉器一、中国古代玉: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
1、角闪石亦称软玉,包括透闪石和阳起石,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 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
其中以新疆和阗所产的一种透闪石之类的玉石最为有名。
角闪石的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
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
2、辉石类亦称硬玉,因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
缅甸是翡翠的主要出产国,清代乾隆时期流入中国,其中含有铬镍元素的呈现绿色,称之为“翠”;含有铁元素的呈现黄、红色,称之为“翡”,如果在同一块玉石由红、绿、紫三色组成,则称为“福禄寿三星”或“桃园三结义”。
其硬度为6.75-7度,比重3.2-3.3。
辉石类则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
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
3、在中国古籍上所指的玉并不是确切的矿物学的名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阐释“玉”为:“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五德”之说是儒家对玉理念的高度概括,也把玉赋予了人格化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玉器:西汉扬雄在《法言》中阐述说:“玉不雕,屿璠不作器。
辨识古玉

辨识古玉古玩市场中出售古玉的商铺较多,价格也不是难以接受,但对于藏家来说,古玉的真伪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教您如何辨识古玉。
一、掌握古玉器的理性认识。
熟读有关古玉专著,了解玉器各发展阶段的器型特征、刀工刀法、纹饰特征。
二、从刀工刀法上辨真伪。
古玉器上阴刻线均为两头见锋,线条断面呈“V”形,线条挺拔有力,线条转弯处应见有毛刺,显出交叉的痕迹,有时呈断开状。
而现代电动机械制作,阴刻线断面呈“U”形,其线条“一气呵成”,且往往粗制滥造。
古玉器钻孔应是“马蹄孔”,或不直不圆呈蜂腰形的“象鼻穿”,对穿孔中间一般有台阶,有些小孔应带有螺旋纹,乃因手动工具简陋所致。
而电动机械钻孔因转速快,孔壁较光滑。
三、从包浆、沁色上作判断。
古玉器因年代久远皆有包浆,侧对光亮时见到一股闪烁光,即宝石光。
作伪古玉有仿包浆的,但色呆光木,没有灵气,故而称之为“贼光”、“僵色”。
老玉新工的玉器常因刀路上无包浆而露出破绽。
入土古玉器年久者皆会受土壤的影响而发生色沁。
受沁之玉给人一种神秘而含蓄的美,其玉表还会有土蚀土锈,玉体内有水溶、水格路。
色沁土斑分布自然,或斑状或块状。
而作伪古玉的沁色分布或点状或线状,浓淡十分呆板,色泽成“死色”。
大多数赝品硬度偏低。
(齐亚)古玉鉴赏杨伯达我国的玉文化是非常古老的,是在母系氏族社会的中后期,一直到父系氏族社会这一段出现的。
古玉之所以有鉴赏价值,是由于材料本身有特殊的鉴赏价值,再加上从古代展转流传到今天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所产生的一种残缺美。
玉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基因。
玉这种物质材料跟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有许多吻合之处。
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区别的最根本一点,就是玉跟宝石。
由于玉的美的基因、神学的基因促成它在整个的社会生活中不同于石头,也不同于其他的材料。
我们中国古代的玉分为三个大板块。
玉的鉴赏首要是玉料。
其中最重要的两点,第一是“温润而泽”。
第二个特性是“缜密以栗”。
鉴赏玉器有三个突破口。
第一是玉料,无论收藏古玉,收藏清代玉、现代玉,材料好就行。
明清玉器鉴赏与收藏

明清玉器鉴赏与收藏(手把手传授,高清图解)!2011-09-18 13:22来源:股票博客作者:K功夫K分类:操盘技巧玉器历经唐宋的发展演变后,至明清时期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高峰,从规模到数量、品种,均达历史最高。
明清玉雕的材质主要以新疆和田白玉为主,又有被视为“杂玉”的玛瑙、水晶、翡翠、琥珀、绿松石等,其中清早期在宫廷始见的翡翠应用更为历代之冠。
明代冶玉工艺在新疆大量玉材运往关内的有利条件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艺最兴盛的地区为北京、扬州、苏州等地。
明代中晚期,苏州的琢玉工艺发展非常迅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技法不断提高,作坊林立,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著名艺人。
见于记载的有:陆子刚、刘沧、贺四、李文甫、王小溪等,他们都是善于雕琢精巧小品的能手。
明代玉器的类型和宋元时期没有很大的差异,大体可以分为装饰品、实用品、艺术品和仿古器四大类。
清代玉器制造的全盛时期是乾隆时期,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玉器,对夏、商、周三代的古玉进行广泛收集,并进行认真的分类鉴别,对于制作较粗糙的玉器,交由清宫造办处加工改制,因此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玉器中常见旧玉后刻花、旧玉新做工。
此外,北京造办处、扬州和苏州云集了众多的能工巧匠,雕琢精益求精。
从加工技术、装饰纹样各方面看,均达到玉器发展的最高水平。
下面就明清玉器品种加以详细介绍。
玉带钩与玉带扣玉带钩在明清之时已成为装饰把玩的仿古玉器。
明代玉带钩保存下来的数量很大,例如苏州虎丘王锡爵墓中出土有玉带钩,上海明墓中也有出土。
明代玉带钩有琵琶形、螳螂肚形、条形、圆棒形,也有的雕作龙、蠄、鸟、兽等形。
还有一种一半为钩,一半为环,分别镶嵌在玉带钩两端的称为玉带扣。
清代玉带钩做工比明代精巧,抛光度也很高。
钩头多样,别具匠心,艺术水平较高。
有些雕龙、凤、蠄的大钩,可称是玉带钩中的重器。
玉带扣形如两个方板,一板为钩,一板为扣,两板可扣接,其上镶嵌宝石碧玺,带扣可接较宽的腰带。
虽然清代玉带钩花样繁缛,但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艺术水平,都缺乏汉代严谨、流畅的风格,难以与汉代玉带钩比肩。
乾隆玉器概述

清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又一高峰。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制玉工具的进步,琢玉工艺也发展到成熟阶段。
此时期玉器线条平直圆滑、角度方正、刻划准确,无论凸线或凹线,其线条的宽度均匀、边沿平整、无细小碎弯、直线平直无波、弧线弧度匀称,无论是器物的平面还是凸起的弧面、各种浮雕的地子,都非常平滑。
乾隆时代玉器代表了清代玉器的最高水平。
这一时期的能工巧匠得以继承和运用历代琢玉工艺的宝贵经验,借鉴绘画和外来雕刻工艺技术,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琢玉艺术。
它传统的阴、阳线纹、平凸、隐起、浮雕、镂空、俏色、烧古等工艺,加以变通综合应用,其题材纹饰受到清宫院画影响,近似工笔画,往往将传统题材纹饰与西方或阿拉伯图案结合在一起,组成折中性的新型图案。
从图案的装饰技法上看,均较为繁缛精细,丰富饱满。
乾隆时期玉器分为两大主流:仿古玉和时作玉。
此外,还有仿痕都斯坦玉。
仿古玉器有两种:一种是仿古彝玉;另一种是仿汉玉。
时作玉是清玉的又一主流,形制丰富多样,图案、做工均很丰富。
痕都斯坦玉也称印度玉,西方称之为莫卧玉,具有阿拉伯风格的造型和花纹,其特点是抛光强烈,器薄如纸。
虽说清代玉器的艺术风格比战国、两汉时期玉器显得柔弱无骨,但其琢玉技法却集中了历代之长,达到颠峰。
清乾隆玉器除镂空花纹不磨棱角,其他玉器则抛光讲究,磨后呈蜡状光泽。
地子不但平滑,且直线挺拔,弧线圆润,此时期圆雕作品的多层镂空,更是出神入化。
利用俏色技法掩盖玉料瑕疵,将其融入玉件的构图中,更是巧夺天工的精妙构思!。
清乾隆碧玉特磬

Encyclopedia collection 收藏百科99我国古代文化艺术闻名遐迩。
作为清代宫廷雅乐的特磬,则是中和韶乐中的重要乐器。
其质地多为碧玉,也有灵璧石。
整套十二枚,以应十二律。
磬体为钝角矩形,长边称鼓,短边称股。
整套特磬磬体大小相同,而以厚薄为次,定音高。
磬两面饰描金云龙纹,一面为篆文乾隆帝御制铭,另一面为本律磬名,磬孔系丝绳而悬。
十二磬各悬一簴,簨簴与镈钟架大致相同,只是上簨左右雕以凤首,左右两簴承以白羽朱喙的卧凫。
十二磬使用与镈钟同,按月律单陈,位于编磬之西。
凡作乐,宜先击镈钟以宣其声,乐将止,击特磬,以收其韵,即所谓“金声玉振”之玉振。
最初所造特磬,因时间紧迫,仍采用灵璧石料,并由产地限期运往京师乐部。
清代首用特磬应始于乾隆二十六年冬至圜丘大典。
以后随着新疆玉石的不断进贡,特磬乃改用碧玉。
碧玉又称和田玉。
清宫特磬所用碧玉主要产于新疆叶尔羌的密勒塔山。
因所产之玉为山料,故玉块较大,重者万斤之上,尤适合制作大型器物。
清代在叶尔羌设有办事机构,负责办理向朝廷贡玉之事。
自准、回两部平定,西北局势稳定后,朝廷礼乐器及工艺品所用玉料多从叶尔羌采进。
此磬御制铭释文:子舆有言,金声玉振,一簴无双,九成递进。
准今酌古,既制镈钟,磬不可阙,条理始终。
和阗我疆,玉山是矗,依度采取,以命磬叔。
审音协律,咸备中和,泗滨同拊,其质则过。
图经所传,浮岳泾水,谁诚见之,鸣球允此。
法天则地,股二鼓三,依我绎如,兽舞鸾鬖。
考乐惟时,乾禧祖德,翼翼绳承,抚是万国。
益凛保泰,敢或伐功,敬识岁吉,辛巳乾隆。
乾隆御制。
据悉,清代特磬的制造,起因缘于镈钟。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有古钟的出土与历时5年的西北战事的奏凯,原本独立的两件事被联系起来,加之乾隆帝对古钟的鉴定,使得镈钟的制造充满了神秘、吉祥的气氛。
镈钟与特磬,历代乐志均有记载,唯明代空缺。
现镈钟已有,特磬也应具备,正为“金声必兼玉振”。
因此众臣上奏皇帝,请求添置特磬,与镈钟俱为特悬,以备中和之盛。
从玉雕莲蛙摆件看乾隆时期玉雕工艺特点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 025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3(下)清代玉器制作是继战国、秦汉后的又—鼎盛时期,它集先秦古韵、唐玉灵动、宋玉秀雅、明玉粗犷之大成,无论品类,还是创新意识都达到了中国玉文化史上的高峰。
其中,“乾隆工”玉器成为精品的代名词,而厦门文物店藏玉雕莲蛙摆件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1 玉雕莲蛙摆件的雕刻工艺玉雕莲蛙摆件,呈半椭圆体状,蓬面径5.7厘米,高3.9厘米,通宽6.7厘米。
一束荷莲(图1)从底部分散向上包裹莲蓬,一只青蛙前肢攀伏莲蓬边缘,弓腿,脚蹬莲枝,鼓眼圆睁,作扑食状(图2)。
蓬面四周打洼,莲子减地阴刻,突出了十粒莲子的饱满。
莲瓣深刀,瓣尖锋利,立体感强。
荷叶收拢,中间下挖、叶脉阴刻。
莲梗、蔓草浅浮雕,蔓草茎打洼,附于莲蓬(图3)。
青蛙浮雕,镂空于莲从玉雕莲蛙摆件看乾隆时期玉雕工艺特点摘 要:清代玉雕大致分成三个时期,通常所说的“乾隆工”一般是指清代玉雕的第二个时期,亦即乾嘉盛世之时。
此时,玉雕工艺发展高速、迅猛,能工巧匠云集,加之乾隆皇帝的重视和偏爱,使“乾隆工”玉器散发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文章通过对玉雕莲蛙摆件(厦门文物店藏品)的鉴赏,分析乾隆时期玉雕工艺特点即“乾隆工”。
关键词:玉雕;莲蛙摆件;“乾隆工”【作者简介】黄丽霞,女,福建莆田人,本科,文博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与利用。
黄丽霞(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福建…福州…350001)图1 玉雕莲蛙摆件侧面一束荷莲厦门文物店藏品图2 玉雕莲蛙摆件莲与蛙厦门文物店藏品图3 玉雕莲蛙摆件荷叶与莲蓬厦门文物店藏品【文物博论】 A Theory of Cultural Relics026Vol.201蓬。
整件作品雕刻精细,抛光精致,细部处理一丝不苟;线条流畅、刚劲有力。
玉雕莲蛙由新疆和田青白玉雕琢,花、莲蓬侧面和青蛙的背部留有黄皮,质地致密莹润,精光内敛,手感深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玉鉴(八)--品赏乾隆玉(海外展品)
(2014-02-18 02:35:43)
转载▼
标签:
古玉
乾隆玉雕
评赏古玉
玉雕文化
苏士比拍卖清玉雕
鉴者,品赏也。
鉴前赏后乃常人行为,鉴辨连缀,赏也就在其中了。
就明清两代来讲,乾隆朝的玉雕其质量数量都冠绝于顶,为后人所称赞、珍藏。
历史上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亮点,同清高宗乾隆的个人喜好和修养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英雄史观的一个例证。
那么,哪些是乾隆玉呢?除两宫中的清宫典藏十分明确外,现在社会上大部分采取的是,凡玉质精良,雕工精巧,工型磅礴,古风浓郁的都划入乾隆工的范畴,统称乾隆玉,其中带有御题诗和年号的更为引人注目,这是品赏乾隆玉的一个概况。
中国历史悠久成因复杂,历朝历代民间和官府都有不少琢玉高手,其作品堪比乾隆工的想来也为数不少,但苦于无法考究,在商品社会的认知下,也终会归于乾隆玉的范畴。
现代社会凡带有帝王名号或记载流传有序的古物,均比同类有更高的价值。
在许多商家、拍行和藏家拥有的明清玉雕件中那些精致一些,白一些,油润一些等的和田玉件,他们皆冠名于乾隆玉之下,以求提高附加价值,在此大环境下品赏起来极易障眼。
鉴者评玉,大都带有挑剔与批判的观点,一味迎合则未必是负责任的君子之道,但往往逆言让人不爽,也是无奈。
去年,香港苏富比曾拍卖了一件乾隆白玉插屏(见下图),细端之下感线条不爽,走刀潦草,痕不到位。
但盛名之下,加之一白掩百丑,估价不菲。
谁知其真实来源的DNA呢?是否是真乾隆玉也仅是一面之辞,我感买者障眼矣!类似这类玉雕件,年长日久自有不足之感。
在收藏方面,我们要多练自己的眼力,大拍行是有他们的信誉和地位,但把什么都归于乾隆之下,是不是在商言商的味道浓了一些?
走刀不爽,转动无力,痕迹生硬,力度不足,新茬显露,雕刻不精,笑似文革前后北京等地玉器厂的出口产品。
我们再看看另一件乾隆玉雕作品。
山不在高,有神则灵;玉不在大,有韵则精。
此乃一温润玉石之卵,幸得清高宗乾隆慧眼赏爱,题名为“秋峦夕照”。
玉工随形就势寥寥几笔,带出古意盎然,远比高、白、精模仿之作来得自然写意。
不知是先有雕型还是先有御诗?或是观画稿后有感而就?总之简练的画面能得到乾隆博采,可见其品味的偕同与清谈中的高雅。
帝诗曰:
“温润神情秀拔峯,溪桥策杖有人逢;
底知夕阳秋峦表,几点丹枫间老松。
”
现代人采买古玉或为门堂装点,或为高就送礼,或为居奇待沽,安得古人闲趣与胸襟?忙碌一生,早已养成好斗好辨争强好胜的秉性,再谈修身养性恐怕难矣。
今观古玉、古景、古诗,其静谧是否能带给我们点安逸?和诗曰:
朗朗乾坤青白中,古枫斜影依杖行;
秋日茅屋夕照下,何患世间无闲情。
温润和熟旧的玉质带给我们一种时代久远的感觉,刀锋划过玉石表面留下了浅浅断续的痕迹。
没有镂雕,没有浮雕,没有羊脂白,我们定义中的乾隆工在哪?如是真的,那么乾隆皇帝把自己融入了一个策杖而行老人的意境之中,这是一代帝王晚年的梦想意境。
以下为海外古玉展品:1,
2,
3,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