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实验Ⅰ》(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实验Ⅰ》(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操作技能较强的课程。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强化学生无菌操作的理念,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
通过观察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各项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作业等环节,配合课堂教学,以验证和巩固课堂讲授的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4和6。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实验目的:学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细菌的形态。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光学显微镜的构造,理解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保养方法。
观察细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本实验重点、难点:显微镜的操作和保养方法,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生物图的绘制。
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目的:学会细菌染色的操作技术。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细菌的图片及染色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掌握细菌染色的操作技术。
本实验重点、难点:掌握微生物的一般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方法。
实验三:真菌的形态观察实验目的:学会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的个体形态本实验教学要求: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掌握制作水浸片的方法,观察真菌(酵母、霉菌)的个体形态。
本实验重点、难点:学习制作水浸片的方法,观察真菌的个体形态实验四:微生物细胞的计数和测量实验目的: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微生物计数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理解血球计数板计数计微生物的原理和掌握计数方法。
学习测微技术,测量细胞(酵母菌)的大小。
本实验重点、难点:测微技术原理,测量细胞(酵母菌)的大小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器皿的包扎,灭菌方法实验目的:学习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方法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配制培养基的过程,理解配制培养基的原理,掌握配制方法。
学会各种各种器皿的包扎,灭菌技术。
本实验重点、难点:培养基配制的原理及方法。
《环境工程综合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ENEN3006课程名称:环境工程综合实验(三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III)实验室名称: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室课程学时:54实验学时:54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环境工程综合实验涵盖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三废”中的主要治理技术及其工艺的运行管理与监督。
课程旨在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治理主要工程技术及其工艺流程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实施相关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促进与提高学生掌握主要工艺设备的运行管理技能及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加强学生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相关治理技术及工艺设备运行状况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1、基本实验仪器1、六联可调速搅拌仪2台8、离子色谱1台2、电导仪2台9、TOC分析仪1台3、pH计2台10、电烘箱2台4、浊度计2台11、臭氧发生器2台5、分光光度计5台12、气体采样器2台6、荧光显微镜1台13、全套常用玻璃仪器每人一台套7、电子天平2台四、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主要内容有:实验原理;系统流程图;实验过程的具体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分析。
2、考核方式(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笔试成绩相结合。
(2)实验课考核成绩的确定:该实验课程总成绩由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笔试成绩组成,平时实验成绩占70%,实验笔试成绩占30%。
平时实验成绩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四项综合评定。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1、教材:环境工程实验章非鹃高教出版社2004年2、参考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郝吉明2004年。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编号:XXXXXX课程时长:48学时开课部门:环境工程系授课人:XXX老师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环境工程中常见物理、化学和生物原理的应用;2. 学会使用常见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3. 学会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4. 培养实验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1. 实验一:流体流动与输送实验(8学时)内容:* 实验目的:掌握流体流动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流体输送设备(如泵、风机等)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实验设备:流量计、压力计、泵、风机等。
*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流体流动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 实验总结: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流体流动与输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二:吸收实验(8学时)内容:*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吸收设备(如吸收器)的使用方法。
* 实验设备:吸收器、吸收液、搅拌器、温度计等。
*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吸收实验,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吸收液,操作吸收设备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 实验总结: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实验三:吸附与过滤实验(4学时)内容:*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吸附和过滤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吸附和过滤设备(如活性炭过滤器、滤布等)的使用方法。
* 实验设备:吸附柱、过滤器、压力计、温度计等。
*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吸附与过滤实验,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吸附材料和过滤介质,操作吸附和过滤设备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 实验总结: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吸附和过滤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综合实验:污水处理工程实践(8学时)内容:* 实验目的:通过综合实验,使学生将前面所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污水处理工程中,了解污水处理的全过程,掌握污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原理和实际操作,并掌握环境监测与处理的基本技术。
二、教学内容1.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概述-介绍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安全性2.环境监测实验-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学习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技术*学习大气污染物的采样与分析方法-水环境监测实验*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学习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水样的采集和处理技术-土壤环境监测实验*了解土壤污染与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关系*学习土壤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3.环境处理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学习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探索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实际操作-水污染治理实验*学习水污染治理的原理和方法*探索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实际操作-固体废弃物处理实验*学习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探索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实际操作4.实验报告撰写与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结合每个实验内容,进行简短的理论讲解,让学生对实验有充分的了解-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的理解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实验室安全教育-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要求,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教授学生应急处理方法和实验室安全意识四、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评分-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并由教师进行评分和点评-实验报告评分占总成绩的50%2.实验操作评分-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成果进行评分-实验操作评分占总成绩的50%五、教材和参考书目1.教材:《环境工程实验教程》2.参考书目:-环境工程技术手册-环境工程原理与实践六、实验设备与材料1.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大气采样器、气候箱、气体分析仪等2.水环境监测实验室:水样采集器、溶解氧测定仪、氨氮测定仪等3.土壤环境监测实验室:土壤可吸入气体采样器、有机物测定仪等4.污染治理实验室:污染物处理设备、水处理试验台等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佩戴实验室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眼镜和实验室服装等2.实验操作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须知3.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遵循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并注意正确的废液处理方法以上是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环境工程学实验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30073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实验(Experi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学时学分:36/1学分开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类型:必修课(环境科学专业)先修课程:无一、实验课程目的与任务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实用技术和应用学科,是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的基础。
它不止限于得到环境工程学方面的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掌握环境工程的治理技术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树立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环境治理工作打下基础。
《环境工程学实验》与《环境工程学》配套开设。
针对环境工程教学要求和本系现有基本实验条件,设计了一些实验,也利用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的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作模拟实验以弥补设备的不足。
本实验内容有自由沉降实验、曝气充氧实验、过滤实验、气浮实验、活性污泥实验和旋风除尘器性能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理论有进一步理解,并培养认真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及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勤于思考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实验教学内容本实验教学内容包括自由沉降实验、曝气充氧实验、过滤实验、气浮实验、活性污泥实验、旋风除尘器性能实验。
具体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三、作业与考核方式1、作业要求:每个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与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等。
2、考试方式学生成绩由平时作业(70%)、期末(30%)构成。
平时作业是本学期各实验的平均成绩,每个实验的成绩包括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期末考试以本学期实验问题小结评定。
总体考核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实验效果、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环境工程》——水处理实验和大气处理实验仿真系统操作手册选用原因: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东方仿真环境工程实用软件是一套适用于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实验的仿真系统。
《环境保护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环境保护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课程名称:环境保护工程综合实验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英文名称:Integrated Chemical Experiment of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Engineering课程编号:32120820 开出实验项目数:11 大纲主撰人:陈为健大纲审核人:杨平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6 实验学时:36 课程总学分:1.5 实验学分:1.5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应用化学本科专业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一)实验教学目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这些课程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很强,单纯靠课堂教学,很难掌握。
课堂讲解的污染物处理过程中的每一步的实施原理及原则,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会有所改变,因此,实际的操作过程要因具体情况而定。
所以这些课程一定要有实践环节配合,才能达到学习目的。
《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这门课开设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初步掌握水、大气、固体废物等处理的方法和基本处理技术;通过实验数据的整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以及运用实验成果验证已有的概念和理论等。
要求掌握水、大气、固体废物等的处理方法及学会对常用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解决基本实验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会对实验数据测定、分析的处理方法,并能通过实验得到可靠结论。
(二)实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讲授,自学,现场指导,质疑和综合考查等。
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的实验技术,验证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的科研、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工作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四、主要仪器设备1. 分析天平(0.001g/200g)2台2. 秒表 5个3. 电导仪 2个4. pH计2个5. 723分光光度计 1个6. 200℃干燥箱1台7. 721分光光度计 2个 8. 水循环式真空泵2台9. 布氏漏斗及抽滤瓶 10套 10. 离心机1台11. 恒温水浴 2台 12 调温电炉2台13. 洗瓶 6个 14. 量管1~10mL 各2根15. 25ml滴定管(酸、碱)各10根 15. 25ml移液管 10根17. 精密温度计 2根 18. 250mL锥形瓶50个19.容量瓶25~250mL 各10个 20. 光化学反应器3台21.双气路气体采样器 5台 22. 混凝沉淀实验装置1台23. 过滤实验装置 24. 连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25. 空盒气压表 26.散射浊度仪27.沉降实验装置 28. 仿真教学软件2. 每年开设的实验由以上实验项目中选取,实验的顺序可依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实验
课程代码:
学 分 / 学 时:2/68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环境工程原理、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
课程性质:此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类实践课程,是必修课程。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共事的能力。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各教学环节的贡献度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预习 实际操
作 实验报
告
综合设
计
考试 课堂整体
贡献度
知
识
知识体系
包括水处理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
弃物处理实验;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
√√√ B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 √√√ B4合作共事的能力 √√√√√√ √√√ √√√B10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 √√√√√ √√√ √√√ B11动手操作能力 √√√√√√ √√√
能
力
B12总结归纳能力 √√√ √√√ √√√ √√√
C2刻苦务实、精勤进取 √√√ √√√√√ √√√ √√ √√√ 素
质 C4思维敏捷、乐于创新 √√√ √√√√√√ √√√ √√ √√√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实践、自学、作业、讨论等的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 学时
实验教
学 讨论
实验报告
要求
自学及要
求
团组大作业及要求
自由沉淀实验 4学时 4学时 混凝实验 4学时 4学时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 4学时 4学时 石英砂过滤实验 4学时 4学时
活性炭吸附实验 4学时 4学时 恒压膜过滤活性污泥的性能 4学时 4学时 实际烟气烟尘测定实验 4学时 4学时 吸收法净化SO2实验 2学时 2学时 静电除尘效率实验 2学时 2学时
旋风除尘器实验 2学时 2学时 催化氧化法处理甲苯废气 2学时 2学时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 2学时 2学时
电子废弃物处理实验 2学时 2学时 自学电子废弃物方面的知识
用声级计测量噪声 4学时 4学时 道路交通噪声的测量 4学时 4学时 驻波管法吸声材料垂直入射
吸声系数的测量
4学时 4学时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12学
时 12学时
课堂
教学
中融
入小
组讨
论
每次实验
后根据实
验讲义要
求和老师
要求完成
实验报告
4-5人一组,结合
本课程基本知识以
及从事的研究项目
等,自主设计实验,
实验结束后进行
PPT讲解
三、教学方法
在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综合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于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在实验教学的改革中已经形成了2种形式的综合性设计实验思路。
一种形式是针对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开展综合设计实验,另外一种形式是每组学生结合自己正在参与的或已经完成的PRP 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提出设计性实验的内容。
每个小组先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验室条件确定实验设计的内容和方案,经过和实验指导老师讨论以后进行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汇报。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采取过程考核和开卷笔试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其中过程考核占60%,开卷笔试占40%。
过程考核包括考勤、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四个部分,分别占10%、15%、35%和40%。
其中考勤环节包括迟到和早退2部分考评点,预习则包括检查预习报告和提问2个考评点,实验操作包括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和实验卫生等3个考评点。
最后是实验报告,包括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问题解答3个考评点。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成绩占过程考核成绩的20%,其考核项目除了过程考核外(60%),还包括了PPT汇报(40%)。
开卷考试的题目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就实验过程中学生出现频率最高的实验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释;二是设计综合应用各种实验技能的题目,考察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三是结合理论知识要求,提出实验设计方案。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环境工程综合实验讲义,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学院,2009
参考数目:
1.章菲娟,徐竟成,环境工程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