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安全基本知识
放射源培训资料

放射源培训资料一、放射源的定义与分类放射源是指能够辐射电离辐射的物质、装置或场所,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科研等领域。
根据辐射源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自然放射源和人工放射源两大类。
1. 自然放射源自然放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放射性物质,如天然放射性同位素铀、钍、钾等。
这些放射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辐射风险。
2. 人工放射源人工放射源是人为制造的放射性物质,用于医学、工业和科研等领域。
常见的人工放射源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医疗设备和工业设备等。
这些放射源具有较高的辐射强度和辐射能量,对人体的辐射风险更大。
二、放射源的安全管理放射源的安全管理是保障公众和从业人员免受辐射伤害的重要环节。
在放射源使用和处理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安全管理原则。
1. 放射源的规范管理放射源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注册、备案和审批,并建立完善的放射源台账,记录其活动状况和辐射安全控制措施。
2. 放射源的防护措施为了降低辐射风险,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对于放射源的使用单位和个人,应根据辐射源特点和使用程度,采取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屏蔽装置和工作场所防护措施。
3. 放射源的事故应急预案在放射源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必须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事故的报告、处理措施、紧急疏散和辐射监测等内容。
通过事前培训和演练,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三、放射源培训的必要性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放射源的辐射风险,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应的放射源培训。
培训内容需要覆盖以下几个方面:1. 辐射的基础知识从业人员需要了解辐射的基本概念、种类、作用和危害。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辐射源的相关问题。
2. 放射源的安全使用从业人员需要学习放射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掌握合适的个人防护措施,并了解应急预案的实施要点。
3. 辐射监测与控制培训还应包括辐射监测的方法和仪器的使用,以及辐射剂量的评估和控制。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2024版】

一、放射性基础知识
1、基础概念
2、射线分类及危害
3、常用的辐射量及单位
二、放射卫生法规
1、《职业病防治法 》
2001年
国务院令60号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52号)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号
( GBZ101-2002 )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 GBZ67-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总则)等
25 2024/11/1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主要管理对象及范围
放射工作卫生 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防护器材与 含放射性产品卫 生管理办法
放射事故管理 规定
放射工作单位
生产、销售和 进口企业
22 2024/11/1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一)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 GB 18871-2002 )
《用于X、γ线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因 子》(GB11712-89)
《不同年龄公众成员的放射性核素的ALI值》 (GB/T16142-1995)等为剂量估算提供基本 参数的标准也属于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国家标准
专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21 2024/11/1
二、放射卫生标准
2、放射卫生标准按其性质和使用范围共分6类: (一)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二)职业照射的防护标准 (三)公众照射的防护标准 (四)医疗照射的防护标准 (五)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六)监测规范和方法标准
发给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方可上岗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每年复核一次,每5年焕
5放射源安全管理

b粒子
•
散射
电离辐射
(2) 电 离 辐 射 的 生 物 学 效 应
生物分子激发、电离 重排 生物分子损伤
水分子激发、电离 重排 产生自由基
物 理 阶 段 理 化 阶 段 化 学 阶 段
生物分子自由基 继发生物分子损伤 生殖细胞 体细胞 代谢损伤 异常增殖 细胞死亡
生 物 阶 段
遗传变异
个体疾病、死亡
扫描头缝隙,或用眼睛靠近扫描头朝缝隙里看 4、使用适当的防护。
5、 在对含有放射源的传感器进行调整或修理之前,必须进行特殊防护(铅衣)
6、如果有任何关于放射源安全的故障或问题发生,应立即通知安全管理部。
电离
激发
致电离辐射
•(自由电子,可致间接电离)
防护提示: 铅遮挡
b. b粒子(>1MeV)能产生韧质辐射
带电粒子速度、 • 方向改变 • • • 韧质辐射 • •• •• (高原子序数金属) • • • • 光子 (穿透力强) 散射 反散射(>90 ), 发生 率与屏蔽Z成正比
防护提示:遮挡内层物应为轻质量
放射源的安全管理
公司在用的放射源的分布情况
存在的于各抄纸车间的纸机卷取部位 放射源种类:KR85,镅241 发出的射线种类: b射线、g射线 β粒子的穿透能力比同样能量α粒子强约100倍, 能量超过70keV的β粒子即可穿透皮肤表层。 β放射性核素衰变时,常伴有γ辐射或其He核流。 带正电荷。
b射线:电子流。 带负电荷。
a射线
++ ++ ++ ++
g射线
b射线
–
– – – –
磁场
+ + + +
化学实验室安全(放射性、辐射防护与放射源基本知识 )

B: 10kg
单位:Bq/kg、Bq/L、Bq/m3。
B的比活度:10Bq/kg
如:核电站放射性废水中的 Cs-
137:5Bq/L。
(受照体的)吸收剂量
射线
辐射体
射线
射线
定义:单位质量的受照体所接受 (吸收)的辐射能量。
D = E/m。 单位:(J/kg) = 戈瑞(Gy)。 如: 1J/2kg = 0.5Gy。
电子加速,撞击和 电离靶中的核外电 子。
电子猝然停止和外层电子跃迁, 部分能量以连续和特征X射线的形 式放出。
靶
X射线
低 压 电 源
高压电源
射线与X射线、射线与电子束的区别
射线与X射线本质上一样,都是光子,就像
可见光,只不过能量大小不同而已,光子能
量高、 X射线能量低,可见光的能量更低。
实际应用的放射源活度范围: 几十mCi ~ 百万Ci 实验室标准源:1000~10000Bq。
比活度
A和B的活度均为100Bq
A: 1kg
活度能够用来反映辐射体总的 放射性,但不能反映辐射体的 放射性浓度。
A的比活度:100Bq/kg
定义:单Leabharlann 质量或体积中的放射性活度,A/m=(N/t)/m。
辐 射 能 量
剂量这个名词在医学上指的是人 食入药物的物质量,如2mg/天 /人。而这里则是受照体所接受 (吸收)的辐射能量。 物理意义:用于描述射线对受照 体的作用效果。
受照体
剂量
吸收剂量率
在定义剂量时,没有考虑时间的因素,即相同的剂量可以是 1小时的照射,也可以是1天(24小时)的照射。为描述受 照体接受辐照能量的快慢,则需引入剂量率。
A 4r 2
放射源安全规程

放射源安全规程
1.放射源安装完好后,必须用防护罩将放射源罩住,并焊接牢固,同时,在放射源周围安装适当的金属护栏。
2.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放射源钥匙必须由专人保管。
非专业
人员不得操作,严禁敲击碰撞放射源体。
3.拆卸和维修放射源辐射区域时,操作人员必须穿防辐射服装,
否则不得进行。
4.定期检查相应的防盗、辐射防护装置和辐射警告标志是否完好,如有缺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要求方可使用,并且要确保放
射源的安全使用。
5.必须在系统安装完后,只有这样,处于辐射状态的辐射源的开
关装置才能置于“开”状态,并加锁锁紧。
6.在放射源处于“开”状态时,任何人不得进入辐射源内的辐射
区域,不得在放射源旁坐卧或停留。
7.放射源需要检查、维修和维护时,必须关闭放射源电源,并将
放射源的射线开关置于“关”状态,并加锁锁紧。
8.放射源的放射线失败或停用需更换或报废时,必须保持放射源
铅罐完好,并加锁密封。
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应妥善保管或退回生产厂家,不能随意放置旧放射源。
9.如果放射源失窃,立即向安全部门报告。
放射源常识

放射源基本常识一、什么是放射源?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
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是密封源,如钴—60、铯—137、铱—192等。
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等。
二、放射源的危害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回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例如来自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时,一般不会有不适症状发生,也不会伤害身体。
三、放射源的分类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1类放射源属极度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这类放射源的活度(A)一般在1000Bq(贝可)以上。
2类放射源属非常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
这类放射源的活度一般在小于1000Bq大于10Bq之间。
3类放射源属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或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这类放射源的活度一般在小于10Bq大于1Bq 之间。
4类放射源属轻微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这类放射源的活度一般在小于1Bq大于0.01Bq之间。
5类放射源属没有损伤放射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这类放射源的活度一般在0.01Bq以下。
目前,在我国被盗或失控的放射源多数属于4类放射源或5类放射源。
四、放射源的防护放射源发射的射线有:阿尔法射线(а射线)、贝塔射线(β射线)、伽玛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n射线)等,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使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得到。
使用和运输放射源的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和运输放射源的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和运输放射源时需要遵循以下安全注意事项:
1.合法授权:仅在获得合法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和运输放射源。
必须具备相关的许可证和培训。
2.防护措施:使用和运输放射源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减少辐射风险。
这包括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铅衣、手套和眼镜等,确保有效地隔离自己和放射源之间的距离。
3.正确处理:放射源必须得到妥善处理,包括正确地封装、标记和存储。
避免放射源与人员或环境直接接触。
4.运输安全:在运输放射源时,必须确保其安全性。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运输容器,并确保容器牢固封闭,以防止意外泄漏或损坏。
5.合规文件:所有放射源都需要伴随相应的合规文件,包括许可证、运输文件和相关卫生安全证明。
确保这些文件随放射源一同运输,并定期更新。
6.紧急响应:在发生放射源泄漏、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必须立即采取适当的紧急响应措施。
这包括通知相关部门、隔离区域并采取必要的放射性清理措施。
7.培训与教育:所有使用和运输放射源的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这包括了解辐射风险、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处理放射源的技能。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般的安全注意事项,实际操作中应遵循
具体的国家和地区法规,以确保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和运输。
放射源使用的安全培训内容

放射源使用的安全培训内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的广泛,放射源的使用在各个领域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然而,由于放射源的特殊性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对放射源的使用进行安全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在放射源使用的安全培训中,需要详细介绍放射源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放射源的种类和特性的了解是使用者进行安全操作的基础。
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法律意识和遵守规定的意识。
其次,在放射源使用的安全培训中,应包括辐射防护措施的详细讲解。
使用者需要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这包括合理的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如穿戴防护服、戴好防护器具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避免辐射泄漏的方法,以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
另外,在放射源使用的安全培训中,应对事故处理和应急措施进行全面解读。
尽管我们希望事故永远不会发生,但我们不能排除意外事故的可能性。
因此,了解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应急措施的实施步骤是至关重要的。
培训内容应包括事故报告的程序、应急救援的方式、人员疏散的路径等。
此外,在放射源使用的安全培训中,还应介绍设备操作和维护的要点。
使用者需要了解放射源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设备的开关操作、设备参数的设定等。
同时,使用者还需要知道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要求,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对放射源使用的安全培训中应包括对个人健康和安全风险的注意事项的介绍。
定期体检、注意饮食和休息、遵守操作规范等,这些都是保护使用者自身健康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放射源使用的安全培训内容应包括放射源基本知识、辐射防护措施、事故处理和应急措施、设备操作和维护,以及个人健康和安全注意事项。
通过系统的培训,使用者能够提高对放射源使用安全的认知和实践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风险,确保使用者和环境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源相关知识介绍第1章 放射性基本知识1.1原子核的放射性现在知道,有许多原子核都能自发地发射某种射线。
有的发射α射线,有的发射β射线,有的发射γ射线,有的在发射α射线或β射线的同时也发射γ射线,有的三种射线均发射。
原子核还有发射正电子、质子、中子、重离子等其它粒子以及自发裂变的情况。
原子核自发的变化而放射出各种射线的现象,称为原子核的放射性。
能自发地放射各种射线的核素,叫放射性核素。
1.2放射性活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叫做放射性活度,通常用A 表示(即A=dN/de )。
在国际单位制中,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贝可勒尔,简称贝可,其表示如下:1Bq=1次衰变/秒 1.3放射性衰变的种类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主要有三种类型,它们分别做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1.3.1α衰变α+--→Y Z A X AZ24如:α+→n a R R 22286226881.3.2β衰变原子核的β衰变有三种形式:++-→βY Z AX A Z1 -++→βY Z AX A Z1Y Z A e X A Z1-→+- 1.3.3γ衰变γ+−−→−Cd Cd m m48111481116.481.4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1.4.1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叫做该核素的衰变常数,符号为λ;它的单位为1/秒。
λ的大小决定了放射性核素衰变的快慢。
1.4.2指数衰减规律原子核的衰变数量与原子核的衰变常数成正比,与t 时刻的原子核数量成正比,也与时间间隔成正比;在数学上可以表示为dN=-λNdt上式求积分,可以得到N=Noe -t λ放射性核素指数衰减规律。
1.4.3半衰期原子核的数量因衰变而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λλ693.0212/1≈=n T每个原子核的平均寿命(T )为λ1=T第2章 辐射防护基本知识2.1辐射的生物效应射线与人体发生作用同样也引起大量的电离,使人体产生物学方面的变化。
主要效应如下: 2.1.1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2.1.2随机效应和确定效应 2.2辐射剂量学中经常使用的量在放射源的应用和管理中,与辐射剂量有关的经常使用的量主要有比释动能、照射量、吸收剂量、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
2.2.1比释动能K (Kerma )不能带电电离粒子在单位质量的某一物质内释放出的全部带电电离粒子的初始动能的总和。
其表示式是:K=dE tr /dm 1Gy=1J ·kg -1 1rad=10-2Gy2.2.2照射量X (exposure )电离是电离辐射最重要的特点。
照射量就是根据光子对空气的电离能力来度量光子辐射场的一个物理量。
其表示式为:X=dQ/dm过去照射量用伦琴(Roentgen )作单位1R=2.58×10-4C ·kg -1当介质为空气时,1伦琴相当于0.873拉德。
2.2.3吸收剂量D (absorbed dose )吸收剂量的定义是:单位质量受照物质吸收的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D=d ε/dm2.2.4当量剂量H T,R (equivalent dose )它的计算式是:H T,R =D T,R ·ωR当量剂量为各类辐射产生的当量剂量的和。
H T =∑∑•=RRR R T R T W D H )(,,当量剂量的单位也是J ·kg -1,专用名称为希[沃特](Sievert ),符号为Sv 。
与Sv 并用的一个单位叫雷姆(rem ),它们的关系是:1rem=10-2Sv2.2.5有效剂量E (effective dose )有效剂量的定义为人体各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乘以响应的组织权重因子后的和。
其表示式为:E=T TT W H ∑•有效剂量E 的单位也是J ·kg -1,专用名称也是希[沃特],符号为Sv 。
2.3辐射防护的基本要求2.3.1实践的正当性2.3.2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2.3.3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2.3.4剂量的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2.4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2.4.1时间防护2.4.2距离防护2.4.3物质屏蔽第3章放射源基础知识3.1什么是放射源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实体统称为辐射源。
例如,发射氡的物质是存在于环境中的源,γ辐照消毒装置是食品辐照保鲜实践中的源,医疗X射线机是放射诊断实践中的源,核电厂是核动力发电实践中的源。
发射源是辐射源中一类源的称谓。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对放射源的定义;发射源是特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物质。
从辐射源、放射源的定义来看,两者的含义是很不相同的。
实际上,通常所说的放射源主要是指密封放射源(密封源)。
《密封放射源一般要求和分级》(GB4075-2003)对密封源的定义为:密封在包壳里的或紧密地固结在覆盖层里并呈固体形态的放射性物质。
由此可见,放射源就是指密封放射源。
3.2放射源的主要性质(1)封装的活性物质(放射性同位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2)封装的活性物质和化学形态。
(3)封装的是什么源。
(4)中子源的中子发射率。
(5)活性物质与包壳的外尺寸。
(6)针对特殊应用需进一步了解的基他一些内容。
3.2.1用作α源的放射性同位数表3.1常见的可用作α源的放射性同位素3.2.2用作β源的同位素表3.2常见的用于β源的同位素3.2.3用作的γ源的同位素表3.3常见的γ源3.2.4常见的中子源表3.4常见中子源3.3放射源的形状、尺寸和标志3.3.1放射源的形状和尺寸3.3.2放射源的标志3.4放射源的应用3.4.1工农业上的应用3.4.2医疗上的应用3.4.3研究上的应用3.5放射源分类200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了新版的《辐射源的分类》(IAEA-TECDOC-1344)。
在这份技术文件中,IAEA提出了基于放射源潜在的确定性健康效应的放射源分类体系。
根据LAEA-TECDOC-1344提出的分类原则,国家环保总局正在制定具体的放射源分类体系。
3.5.1IAEA《辐射源的分类》分类原则1类源:极度危险。
如果这类源没有处于安全管理或可靠保安的状态下,很可能对操作或接触这类源超过几分钟的人员造成永久性损伤;对接近无屏蔽的这类源几分钟至1小时的人员,可能是致命的。
2类源:非常危险。
如果这类源没有处于安全管理或可靠保安的状态下,可能对操作或接触这类源超过几分钟至几小时的人员造成永久性损伤;对接近无屏蔽的这类源达几小时至几天人员,可能是致命的。
3类源:危险。
如果这类源没有处于安全管理或可靠保安的状态下,可能对操作或接触这类源超过达数小时的人员造成永久性损作;对接近无屏蔽的这类源达几天至几周人员,或许可能是致命的。
4类源:轻微危险。
这类源几乎不可能对任何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然而,如果这类源没有处于安全管理或可靠保安的状态下,或者可能对操作、接触或接近无屏蔽的这类源达许多周的人员造成临时性损伤。
5类源:没有损伤危险。
这类源不会对任何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显然,1、2、3类放射源属于危险源。
LAEA-TECDOC-1344报告对每一种放射性核素给出了判断其是否危险的D 值,并用活度值(A )与D 值的比值来对放射源进行分类。
3.5.2分类方法通过某一实践中所使用放射源的括度(A )和上面对应放射源的“D ”值,就可计算出该实践(放射源)的一个无量纲比值-A/D ,确定源的类别。
如果一个实践涉及多个源聚集到一个贮存点、或者这些源的使用场所非常靠近,如贮存设施、制造过程及运输工具等,要把这些源的总活度看成一个源来分配类别。
所以,用这个核素的活度总和除以相应的D 值,计算A/D 比值。
如果是几种核素的源聚集在一起,那么就依照下面的公式计算A/D 比值之和确定类别:总的A/D=∑∑n n n i i D A )/(,式中:A i,n ——核素n 的第1个源的活度。
Dn ——核素n 的D 值。
第4章放射源管理监测监测包括方案的制定、测量和结果的解释。
4.1辐射探测器原理人们根据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上述各种效应,制成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探测器。
4.1.1气体电离探测器(1)电离室(2)正比计数管(3)G-M计数管4.1.2闪烁探测器4.1.3半导体探测器4.1.4热释光探测器4.2辐射监测仪4.2.1 x、γ监测仪(1)电离室类监测仪(2)闪烁剂量率仪表(3)GM计数管监测仪(4)携带式环境谱仪(5)其他环境剂量仪表4.2.2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4.2.3中子监测仪4.2.4热释光剂量计和测量仪4.2.5选用监测仪的原则(1)射线性质(2)量程范围(3)能量响应(4)环境特性(5)对其它辐射的响应(6)其它因素4.3监测方法放射工作场所监测、个人剂量监测、环境监测和流出物监测。
工作场所和环境监测是对公众和工作人员生活和活动环境进行的监测。
4.3.1环境监测(1)监测方案(2)监测标准方案(3)环境γ辐射监测4.3.2工作场所的监测(1)工作场所的外照射监测(2)工作场所的表面污染监测(3)工作场所的空气污染监测4.3.3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1)热释光个人剂量计使用前的准备i. 剂量计的选择ii. 剂量计佩带的位置iv. 剂量元件准备(2)热释光剂量计测量4.3.4放射源的核素鉴别4.4放射源的监测4.4.1放射源的运输监测4.4.2含放射源装置的监测4.4.3γ辐照装置环境监测4.4.4放射源失控而引发的事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