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技术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
物流行业绿色环保包装技术应用方案

物流行业绿色环保包装技术应用方案第一章物流行业绿色环保包装概述 (2)1.1 绿色环保包装的定义与意义 (2)1.1.1 定义 (2)1.1.2 意义 (2)1.2 绿色环保包装在物流行业的应用现状 (3)1.2.1 包装材料的应用 (3)1.2.2 包装设计的改进 (3)1.2.3 包装技术的创新 (3)1.2.4 回收与循环利用 (3)1.2.5 政策法规的推动 (3)第二章绿色环保包装材料 (3)2.1 生态环保型包装材料 (3)2.2 可降解型包装材料 (4)2.3 循环利用型包装材料 (4)第三章包装设计优化 (4)3.1 绿色包装设计原则 (4)3.2 包装结构优化设计 (5)3.3 包装材料选择与搭配 (5)第四章包装减量化技术 (5)4.1 包装减量化技术的意义 (5)4.2 包装减量化技术方法 (6)4.2.1 优化包装设计 (6)4.2.2 优化包装材料 (6)4.2.3 优化包装工艺 (6)4.3 包装减量化技术应用案例 (7)第五章包装回收与循环利用 (7)5.1 包装回收体系构建 (7)5.1.1 回收体系的规划与设计 (7)5.1.2 回收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7)5.1.3 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 (7)5.2 回收包装的处理与再利用 (7)5.2.1 回收包装的初步处理 (7)5.2.2 回收包装的深度处理 (7)5.2.3 回收包装的再利用途径 (8)5.3 循环利用包装的标准化与认证 (8)5.3.1 循环利用包装的标准化 (8)5.3.2 循环利用包装的认证 (8)第六章包装信息化管理 (8)6.1 包装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8)6.2 包装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8)6.3 包装信息化管理实践 (9)第七章绿色物流包装标准与法规 (9)7.1 绿色物流包装标准体系 (10)7.1.1 概述 (10)7.1.2 绿色物流包装标准体系构成 (10)7.1.3 绿色物流包装标准体系的实施策略 (10)7.2 绿色物流包装法规政策 (10)7.2.1 概述 (10)7.2.2 绿色物流包装法规政策的主要内容 (10)7.2.3 绿色物流包装法规政策的实施措施 (11)7.3 绿色物流包装标准与法规的实施 (11)7.3.1 加强绿色物流包装标准与法规的培训与宣传 (11)7.3.2 建立绿色物流包装监管机制 (11)7.3.3 推动绿色物流包装技术创新与应用 (11)7.3.4 加强绿色物流包装产业链协同 (11)第八章物流行业绿色包装技术创新 (11)8.1 绿色包装技术创新趋势 (11)8.2 绿色包装技术研究成果 (12)8.3 绿色包装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12)第九章物流企业绿色包装实践案例 (13)9.1 企业绿色包装成功案例 (13)9.2 绿色包装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13)9.3 企业绿色包装实践的建议 (13)第十章绿色物流包装发展趋势与展望 (13)10.1 绿色物流包装发展趋势 (14)10.2 绿色物流包装市场前景 (14)10.3 绿色物流包装在物流行业的未来展望 (14)第一章物流行业绿色环保包装概述1.1 绿色环保包装的定义与意义1.1.1 定义绿色环保包装,又称生态包装,是指在包装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的一种包装方式。
纸箱包装 业务创新方案

纸箱包装业务创新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纸箱包装作为环保友好的包装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纸箱包装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包装效率不高、包装设计单一、运输中易受损等。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有必要对纸箱包装业务进行创新,提高包装效率和品质,以及降低环境影响。
二、创新方案1. 智能化包装设计:传统纸箱包装大多为标准尺寸的设计,难以满足各类商品的包装需求。
可以引入智能化包装设计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针对不同商品的个性化包装设计。
这种智能化包装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包装效率,还可以减少包装材料的浪费。
2. 可重复使用包装:传统纸箱包装一般为一次性使用,使用后需要废弃,造成资源浪费。
在新的创新方案中,可以推广可重复使用的纸箱包装,例如采用可折叠或可叠放的设计,使得包装在商品到达目的地后可以方便地折叠或叠放起来,并在下一次包装时重新使用,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和资源浪费。
3. 纸箱包装定制化服务:通过引入线上的纸箱包装定制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纸箱包装。
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纸箱包装设计模板,同时支持用户自定义设计,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
这种定制化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商家和消费者对纸箱包装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4. 环保材料应用:在纸箱包装的创新方案中,应该更加重视环保材料的应用。
可以探索使用可降解的纸箱包装材料,减少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还可以尝试将可再生资源如竹纤维等材料应用到纸箱包装中,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5. 物流信息追踪:通过引入物流信息追踪技术,可以让纸箱包装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包装载体,而是成为信息传递的媒介。
每个纸箱包装都可以携带一个唯一的标识码,通过扫描或RFID技术,实现对包装的实时监控和追踪,增强对商品的安全保障,同时提高物流效率。
三、创新方案的实施和推广为了推动上述的创新方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和推广:1. 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对智能包装设计、可重复使用包装等技术的研发投入,引导企业提升包装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化水平。
包装新材料与新技术

包装新材料与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包装行业也在不断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以满足人们对更环保、更高效的包装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包装新材料和新技术,并探讨它们对包装行业的影响。
一、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兴起近年来,可降解包装材料备受关注。
传统的塑料包装材料在使用后难以降解,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而可降解包装材料则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自然降解,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例如,可降解塑料袋可以在土壤中降解,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同时也降低了垃圾填埋的成本。
二、智能包装技术的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包装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包装行业。
智能包装可以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和芯片,实现对包装物的监控和管理。
例如,一些食品包装可以通过感应器监测食品的新鲜度,及时提醒消费者食品是否过期。
智能包装还可以通过RFID技术追踪物流信息,提高物流效率,减少货物丢失和损坏。
三、纳米技术在包装行业的应用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它可以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包装行业带来了许多创新。
例如,纳米材料可以增强包装材料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使包装更加牢固和耐用。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包装材料的防伪和溯源,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四、绿色包装的发展趋势绿色包装是指在包装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的一种包装方式。
绿色包装注重降低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并提倡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可回收材料。
绿色包装的发展趋势是向着更轻、更薄、更简单的方向发展,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包装行业正不断进行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满足人们对环保、高效包装的需求。
可降解包装材料、智能包装技术、纳米技术和绿色包装等都是包装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包装行业将会为人们提供更加环保、高效的包装解决方案。
包装在物流行业的地位和作用

包装在物流行业的地位和作用姓名:田慧班级:物流1021 学号:1004020106将现代物流的供给链环节进行分解,其具体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运输、储藏、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治理、物流网络、在库治理、物流组织治理、物流成本的治理和控制等。
包装是物流的起点,包装的合理化、现代化、低成本是现代物流“物质流动’的合理化、有序化、现代化、低成本,包装是其最根本的组成部分、基础和物质保证,而包装标准化是根本的途径和有效的保障。
包装功能是为了维持产品状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采用适当的材料、容器等,使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潢和标志的操作活动。
包装层次包括个装、内装和外装三种状态。
个装是到达作用者手中的最小单位包装,是对产品的直接保护状态;内装是把一个或数个个装集中于一个中间容器的保护状态;外装是为了方便储运,采取必要的缓冲、固定、防潮、防水等措施,对产品的保护状态。
一、物流包装的作用:包装在物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包装是生产的终点,同时又是物流的起点,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物流系统的运行状况。
对产品按一定数量、形状、重量、尺寸大小配套进行包装。
并且按产品的性质采用适当的材料和容器,不仅制约着装卸搬运、堆码存放、计量清点是否方便高效,而且关系着运动工具和仓库的利用效率。
物流的包装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物流过程中各种自然因素(温度、湿度、日照、有害物质、生物等),对产品的质量发生的影响,会使产品损坏、变质。
在装卸搬运、运输过程中,撞击、震动也会使产品受损。
为了维持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完整性,必须对产品进行科学的包装、避免各种外界不良因素对产品的影响。
包装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给产品以保护和防护,产品防护性指的是产品本身强度、刚度和包装抗损性以及由于流通环境中产生外界载荷之间相互的影响等。
产品防护性可以通过合理的包装来实现,根据运输、搬运、仓储的手段、条件,考虑物流的时间和环境,根据产品的特性和保护要求而选择合理的包装材料、包装技术、缓冲设计、包装结构、尺寸、规格等要素,才能实现物流中的首要任务——将产品完好无损地实现物理转移。
论产品包装在物流运输中的作用

论产品包装在物流运输中的作用一、产品包装的概述(一)包装的含义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运输和促进销售而按一定的技术方法使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物品包封并给予适当的装饰。
也是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的操作活动。
(二)包装的功能1.保护商品保护商品是产品包装的一个重要的功能,保证包装内的产品在流通及储存过程中不受损伤。
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工具或运输道路的原因,商品一定会受到冲击,导致包装内的商品受到损伤,而此时就需要对商品进行防震保护,可以在内装物和外包装之间全部用防震材料填满,以避免受到冲击;对于十分贵重易损的商品,可用绳子、带子等将被装物悬吊起来,以保证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没有损伤。
2.便于流通包装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工具之一。
包装极大地影响着产品的流通效率。
据相关资料表明,机械工业每吨产品的搬运费用约占产品成本的1/3左右,流通效率低下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因此,在产品设计开发之初就应考虑使产品的尺寸、形状、重量单元化、标准化,以便于标准化包装,促进装卸作业机械化,提高运输工人的运输能力。
3.促进销售这是包装设计的最主要功能之一。
促销功能要求以美感为基础,美观大方的包装除了体现出生产企业的性质,还体现出商品的内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品销售,提高企业的形象。
商品的销售包装以销售产品为主要目的,不仅能保护产品,而且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起到了“无声的推销员”的作用。
4.方便消费者消费者购买商品都求方便,而包装的方便易用恰好增加了商品的吸引力,消费者通过观察包装的图案、文字说明、商标等,了解到商品的成分、用途、生产日期及使用方法。
任何一个生产企业在设计商品时都应以消费者适用为出发点,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因此,在设计产品包装时应充分考虑到此功能的发挥。
(三)产品包装的策略1.类似包装策略企业对自身生产的各种不同产品,在外包装上采用相同的图案、近似的色彩相同的材料和造型对商品进行包装,使消费者很容易地联想到这是同一企业生产的商品。
物流企业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方案设计

物流企业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方案设计第一章引言 (2)1.1 物流企业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的背景 (2)1.2 物流企业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的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安排 (3)第二章:国内外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第三章:物流企业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3)第四章:物流企业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方案设计。
(3)第五章:物流企业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实施策略。
(3)第六章:案例分析。
(3)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3)第二章物流企业绿色物流配送概述 (3)2.1 绿色物流配送的概念与特点 (3)2.2 绿色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 (4)2.3 绿色物流配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第三章绿色物流配送系统设计 (4)3.1 绿色物流配送系统架构 (5)3.2 绿色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 (5)3.3 绿色物流配送路径优化 (5)第四章绿色包装材料概述 (6)4.1 绿色包装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6)4.2 绿色包装材料的特点与优势 (6)4.3 绿色包装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6)4.3.1 应用现状 (6)4.3.2 发展趋势 (6)第五章包装材料优化方案设计 (7)5.1 包装材料选择原则 (7)5.1.1 环保性原则 (7)5.1.2 安全性原则 (7)5.1.3 经济性原则 (7)5.1.4 适用性原则 (7)5.2 包装结构优化设计 (7)5.2.1 减量化设计 (7)5.2.2 模块化设计 (7)5.2.3 可折叠设计 (7)5.2.4 抗压设计 (8)5.3 包装材料生命周期评价 (8)5.3.1 生命周期分析 (8)5.3.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8)5.3.3 生命周期评价结果应用 (8)第六章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策略 (8)6.1 政策与法规支持 (8)6.1.1 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 (8)6.1.2 法规约束与监管 (8)6.2 企业内部管理优化 (9)6.2.1 优化物流配送流程 (9)6.2.2 加强包装材料管理 (9)6.2.3 培养绿色物流人才 (9)6.3 技术创新与研发 (9)6.3.1 研发绿色物流技术 (9)6.3.2 引进先进绿色物流理念 (9)6.3.3 建立绿色物流创新平台 (10)第七章物流企业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实施案例 (10)7.1 案例一:某电商企业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实践 (10)7.1.1 企业背景 (10)7.1.2 优化措施 (10)7.1.3 实施效果 (10)7.2 案例二:某快递企业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实践 (10)7.2.1 企业背景 (11)7.2.2 优化措施 (11)7.2.3 实施效果 (11)第八章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效果评价 (11)8.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8.2 评价方法与模型 (12)8.3 实证分析 (12)第九章物流企业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的发展前景 (13)9.1 市场前景分析 (13)9.2 技术发展趋势 (13)9.3 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13)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14)10.1 研究结论 (14)10.2 研究局限与展望 (14)第一章引言1.1 物流企业绿色物流配送与包装材料优化的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影响力日益扩大。
物流包装五种包装技法

物流包装五种包装技法
介绍
物流包装技法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标准,可以为物流行业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物品运输途径。
下面介绍常用的五种物流包装技术:
第一种是固体物品包装技术。
这种物流包装技术可以保护邮寄的固体物品,例如家具、电子产品、玩具等,以最大程度地防止运送期间的受损和损坏。
第二种是气体物品包装技术。
这种物流包装技术可以解决物品传输中的腐蚀性、蒸汽/空气问题,使它们更新鲜、更健康。
第三种是纸张包装技术。
该技术不仅可以充分保护物品,还可以极大地减少塑料的使用,从而节约成本。
第四种是缓冲包装技术。
该技术可以用于保护脆弱物品,并且可以把物品安全地放置在飞机、轮船等运输过程中。
最后一种是气泡膜包装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在物品保护的基础上增强物品的抗震性,因此可以更好地保证物品运输的顺利进行。
以上便是介绍常见的五种物流包装技术,通过使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确保物品安全有效地运送至收件人手中。
快递行业绿色物流与智能包装解决方案

快递行业绿色物流与智能包装解决方案第一章:绿色物流理念与政策法规 (2)1.1 (2)1.1.1 绿色物流的定义 (2)1.1.2 绿色物流的意义 (3)1.1.3 国外政策法规 (3)1.1.4 国内政策法规 (3)1.1.5 绿色物流技术不断创新 (3)1.1.6 绿色物流市场逐渐扩大 (3)1.1.7 绿色物流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4)1.1.8 绿色物流国际合作日益紧密 (4)第二章:绿色包装材料与应用 (4)1.1.9 生物降解材料 (4)1.1.10 可循环利用材料 (4)1.1.11 可降解塑料 (4)1.1.12 环保复合材料 (4)1.1.13 快递行业中的应用 (4)1.1.14 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4)1.1.15 化妆品包装中的应用 (5)1.1.16 医药包装中的应用 (5)1.1.17 材料多样化 (5)1.1.18 功能化 (5)1.1.19 智能化 (5)1.1.20 循环经济 (5)1.1.21 国际化 (5)第三章:智能包装技术概述 (5)1.1.22 智能包装的定义 (5)1.1.23 智能包装的分类 (6)1.1.24 食品行业 (6)1.1.25 医药行业 (6)1.1.26 化妆品行业 (6)1.1.27 快递行业 (6)1.1.28 其他领域 (6)1.1.29 绿色环保 (7)1.1.30 智能化程度提升 (7)1.1.31 个性化定制 (7)1.1.32 多功能集成 (7)1.1.33 产业化发展 (7)第四章:智能包装设计与创新 (7)1.1.34 环保原则 (7)1.1.35 安全性原则 (7)1.1.36 智能化原则 (7)1.1.37 人性化原则 (7)1.1.38 模块化设计 (8)1.1.39 绿色设计 (8)1.1.40 智能化设计 (8)1.1.41 用户体验设计 (8)第五章:绿色物流与智能包装协同发展 (8)1.1.42 协同发展的意义 (9)1.1.43 协同发展的挑战 (9)1.1.44 政策法规支持 (9)1.1.45 技术创新与研发 (9)1.1.46 产业链协同 (9)1.1.47 市场培育与消费观念引导 (9)1.1.48 某快递企业绿色物流与智能包装协同发展案例 (10)1.1.49 某电商平台绿色物流与智能包装协同发展案例 (10)第六章:绿色物流与智能包装标准体系 (10)1.1.50 国内标准现状 (10)1.1.51 国外标准现状 (10)1.1.52 标准体系构建 (11)1.1.53 标准体系实施 (11)1.1.54 标准体系在绿色物流中的应用 (11)1.1.55 标准体系在智能包装中的应用 (11)1.1.56 标准体系的推广 (12)第七章:绿色物流与智能包装企业实践 (12)1.1.57 案例一:顺丰速运绿色物流实践 (12)1.1.58 案例二:京东物流绿色物流实践 (12)1.1.59 案例一:巴巴智能包装应用 (13)1.1.60 案例二:苏宁物流智能包装应用 (13)1.1.61 案例一:中通快递绿色物流与智能包装融合实践 (13)1.1.62 案例二:韵达快递绿色物流与智能包装融合实践 (13)第八章:绿色物流与智能包装市场分析 (13)第九章:绿色物流与智能包装投资与融资 (14)第十章:绿色物流与智能包装未来发展展望 (16)第一章:绿色物流理念与政策法规1.11.1.1 绿色物流的定义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活动中,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支撑,实现物流活动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物流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技术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冷链物流
蒋琳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机能分院,浙江宁波)
[摘要]基于对包装物流的发展,不得不提的是速冻食品的物流运输已经发展起来,冷链物流链=温度控制,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的演变,现代冷链物流的基本运作已经基本成型。
[关键词]冷链物流;冷藏;防霉
Abstract: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packaging and logistics, I must mention the frozen food logistics and transport have been developed, cold chain logistics chain = temperature control, from the first generation to fourth gener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basic operation of modern logistics and cold chain has taken shape.
Key word:cold chain logistics;cold storage;mildew proof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据将冷链定义为:贯穿从农田到餐桌的连续过程中,维持正确的温度。
以阻止细菌的生长。
冷链涉及的商品分为两大类:一是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
而是经过加工的温控产品。
在国外,从田园到餐桌,农产品的产业链,都以冷链物流为支撑。
冷链物流具有非常明显的3T特性,即物流的最终品质取决于冷链的储藏温度(temperature)、流通时间(time)、和产品本身的耐藏性(tolerance)。
[1]
1. 冷链的组成
食品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
(1 ) 冷冻加工:包括肉禽类、鱼类和蛋类的冷却与冻结,以及在低温状态下的加工作业过程;也包括果蔬的预冷;各种速冻食品和奶制品的低温加工等。
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涉及冷链装备有冷却、冻结装置和速冻装置。
(2 ) 冷冻贮藏:包括食品的冷却储藏和冻结储藏,以及水果蔬菜等食品的气调贮藏,它是保证食品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低温保鲜环境。
在此环节主要涉及各类冷藏库/加工间、冷藏柜、冻结柜及家用冰箱等等。
(3) 冷藏运输:包括食品的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物流环节的低温状态。
它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
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食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运输工具应
具有良好性能,在保持规定低温的同时,更要保持稳定的温度,远途运输尤其重要。
(4) 冷冻销售:包括各种冷链食品进入批发零售环节的冷冻储藏和销售,它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共同完成。
随着大中城市各类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各种连锁超市正在成为冷链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在这些零售终端中,大量使用了冷藏/冻陈列柜和储藏库,由此逐渐成为完整的食品冷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冷链的特点
由于食品冷链是为了保证在整个物流环节中易腐败食品的品质为目的,是要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的供应链系统。
由于冷藏比冷冻对温度的要求更高,所以其系统也更为复杂。
第一,投资大,他是一个复杂而又巨大的系统。
第二,由于易腐败食品保持时间段,因此对于时效性的要求很高。
第三,冷链的运作和能耗成本有关,有效的控制成本就成为发展该技术的关性键因素
3.温度是冷链中的关键因素。
由于食品的时效性很短,把冷链物流管理基于温度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冷链前期:基于温度的平台从原材料的鲜度和品质、加工工艺(前期处理、冷冻、后处理)及包装管理,也就是PPP原则;冷链中期:基于温度、时间、耐储质量而进行的冷链储运过程管理,也就是T-TT原则;冷链后期:基于冷链物流最终使用安全与质量,进行适当的方法、适当的方式、适当条件的冷链物流的最终使用,也就是MWC原则。
[2]
4.冷链中的包装技术
低温冷藏防霉腐包装技术是通过商品本身的温度使其低于霉腐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限,抑制酶的活性。
一方面它抑制了生物性商品的呼吸氧化过程,使其自身分解受阻,一旦温度恢复,仍可保持其原有的品质。
再次,抑制霉菌微生物的代谢与生长繁殖来达到防霉目的。
[3]
低温冷藏防霉腐技术所需温度与时间应根据具体商品来确定,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霉腐微生物的死亡率越高。
根据冷藏温度和时间不同,分冷藏和冷
冻两种,一般含水量多而又不适合于保藏的商品,短时间内在0℃左右的冷藏,例如蔬菜、水果、蛋等。
物品冷藏时,生物的酶几乎都失去了活性,新陈代谢的各种反应缓慢,甚至停止,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但未必死亡。
冻藏是适用于耐冰冻汗水量大的易腐败食品。
较长时间的在零下16~18℃左右的冻结储藏。
如肉类、鱼类。
在冻藏期间,商品的品质基本不受损害,商品上的酶腐微生物细胞内水分变成冰晶脱水,冰晶又损坏细胞质膜而引起死亡。
低温冷藏防霉包装应采用耐低温包装材料。
5.冷链产业的现状
目前,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有很多不足因素体现出来。
以河南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为例,河南企业自办的冷链物流发达,第三方物流弱小,河南冷链物流呈现畸形。
如双汇、思念等品牌产品都有自己的冷链物流公司。
以为他们的主要产品都是生鲜肉,并且在运输过程中都需要冷藏。
问题就出现了,冷藏与冷冻不同对温度的要求很高,怕出问题基本不敢外包。
河南省冷链物流企业很多,但规模偏小,无法在全国范围展开业务。
冷链物流投资大、周期长、进入门槛较高,是一个投入高、低回报的带有公益性质的项目。
6.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1)专业化程度底
建设冷链物流专业化程度复杂程度、复杂程度以及远高于常温物流体系的投资成本,并且在国内,许多企业都以常温物流的观点看待低温冷藏物流,从生产加工到产品的流通的企业对食品的品质的认识和专业化程度都不够。
(2)管理意识淡薄
对于冷链物流的外包意识多企业都很淡薄,对冷链物流的作用人士还不足。
据统计在我国对温度有特别要求的视频中,只有15%得到了妥善的保管,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达到了80%,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差距的关键是在管理和资源整合的能力。
【4】
(3)消费水平意识偏低
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还没有达到要求食品冷链的高度,例如消费者会认为只要食物没有腐败就是好的,最终消费者无法区分高质量食品和低质量食品,就如同杨梅,如果你是北方人没到过南方,在北方买到的新鲜的杨梅,你觉
得很好,等你到了南方后你会发现原来真正新鲜的杨梅的是这个味道,等你回到北方以后你就不会再买杨梅了。
再者,假如有两部分食品供应商,一部分没有经过食品冷链操作,另一部分通过食品冷链运作,而消费者不能区分这其中的差异,前者就会获得更高的暴力收入,后者正好相反,承担了全部成本,却不能获得全部收益。
这必定会降低企业投资在建设冷链上的激情。
7.提高冷链物流共给的对策
(1)加大政府对冷链产业的支持
政府是行业法规的制定者和市场的监督者。
在冷链物流市场启动初期,在市场不规范现象出现时,应该一到市场进入良性发展状态。
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法规,消除不规范现象,体现公平,满足冷链产业可是续发展的需求。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充分发挥公里冷藏的潜力。
公路适于中短途运输,其特点是机动、灵活,送达速度快,很能很好地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业务。
其次,铁路系统要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此外要积极建立与公路水路及海关、代理,机场等相关部门配套的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更新现有的冷藏技术。
[5] (3)运输第三方物流增加外包比重
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务中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操作要求都很高的高端物流,往往是企业的薄弱环节,作为非核心业务,如果生产商自营冷链物流,共投入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网络以及庞大的人力成本并不是生产商明智的选择,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愿意选择能提供完整冷链物流业务,从长远角度看,作为物流的先进模式,独立与共给放和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也会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化物流发展的趋势。
[6]
总结
现代物流不断发展,产业链也不断完善,让我们生活中体验了更多的新鲜食品。
我过时正在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冷链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第三方物流,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较少等,这就要有关部门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促进这一行业更进一步展。
相信它的未来前景会很美好。
[ 参考文献]
[1] 祁燕《新商业文明下中国冷链物流的前瞻性思维》[J] 现代物流(2011/08:vol.52双月
刊)
[2] 张瑞夫,任飞宇《基于温度的冷链物流系统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4, 2008
[3] 周廷美,张英《包装物流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
[4] Loudin, Amanda. Checking The Mercury [J], Food Logistics Mar2005 Issue 75:p19-24
[5] 李学军,王建《构建我国食品行业的冷链物流》[J]. 市场与电脑,2002 ,(12 )
[6] 张迎新《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研究》[J].物流科技,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