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技发明发现金银币(上)
古代钱币史及启示

古代钱币史及启示古代的钱币啊,那可真是多种多样。
就说那贝壳,你能想象吗?这玩意儿在最开始的时候居然能当钱使。
那时候的人估计看着贝壳就跟咱现在看着百元大钞似的,心里可稀罕了。
这贝壳当钱用呢,其实也有道理,它长得好看,还不容易得到,又小巧轻便,带着也方便。
后来啊,就有了金属钱币。
像铜铸的钱币,那可真是古代钱币里的大明星。
圆形方孔的铜钱,这造型多独特啊。
你看那孔,据说还有特别的意义呢,象征着天圆地方。
这铜钱上还刻着各种各样的字,有的是年号,有的是吉祥话。
人们拿着铜钱,买东西的时候就感觉特别踏实。
走在古代的集市上,听到铜钱碰撞的叮当声,那可就是热闹的买卖的声音。
再到后来,又有了金银币。
金银这东西啊,本身就贵重。
用金银做的钱币,那可就是大钱了。
一般人平时可能都不咋能见到,都是达官贵人用来做一些大买卖或者收藏用的。
这金银币的制作也特别精美,就像一件件小艺术品。
古代钱币的发展,其实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要是哪个朝代的钱币做得特别精美,那这个朝代可能就比较繁荣昌盛,有心思也有能力把钱币打造得这么好看。
要是哪个朝代的钱币又薄又小,还粗糙,那这个朝代可能就有点动荡不安,没那么多精力在钱币上了。
从古代钱币里,我们也能得到不少启示呢。
比如说,这钱币的发展就是不断适应人们需求的过程。
最开始贝壳能当钱是因为当时的简单需求,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就需要更方便、价值更高的金属钱币了。
这就告诉我们,不管是做事还是搞发明,都得根据实际需求来。
还有啊,钱币的发展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从简单的贝壳到复杂精美的金银币,就像人类从原始走向文明一样。
咱再想想,古代钱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那些刻在钱币上的字、图案,都是当时文化的体现。
现在咱们收藏古代钱币,不也是在收藏一段历史,一份文化吗?这古代钱币的故事啊,就像一条长长的线,把古代和现代连接起来,让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新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发行资料一览表(1989年-1993年)

双翼神兽 犀尊 错金豹 速滑 女子跳水 男子足球 女子垒球 男子标枪 男子吊环 争球 扑球 篮球 自行车 跳高 跳水 龙凤 龙凤 龙凤 龙凤 龙凤 龙凤 龙凤 龙凤 春秋阁 阿里山 日月潭 赤嵌楼 朱元璋 李自成 郑和
306 307
61
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第七组)金银纪念币 李时珍 罗贯中 全套1枚金币4枚银币 黄帝 荷马 世界文化名人(第一组)金银纪念币 莎士比亚 贝多芬 爱迪生 全套1枚金币4枚银币 第3届香港钱币展览会双金属纪念币 全套1枚金银双金属币 熊猫 熊猫 熊猫 熊猫 熊猫 熊猫 熊猫 熊猫 熊猫 熊猫 熊猫 熊猫三口之家 熊猫 熊猫 母子熊猫 熊猫三口之家 全套12枚金币4枚银币 熊猫 金币 金币 金币 金币 金币 金币 金币 金币 金币 金币 金币 金币 银币 银币 银币 银币 金币 金币 银币 金币 金币 金币 金币 银币 银币 银币 银币 铂币 熊猫 银币 银币 金币 银币 银币 银币 银币 双色
熊猫 母子熊猫 熊猫三口之家 齐白石《白猿献桃图》 黄君璧《大寿图》 高奇峰《七世封侯图》 刘继卣《猴图》 马晋《猴图》 黄君璧《大寿图》 高奇峰《七世封侯图》 刘继卣《猴图》 刘继卣《猴图》 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 铸铜术 风筝 地动仪 航海造船 指南针 指南针 地动仪 指南针 风筝 地动仪 铸铜术 航海造船 指南针 风筝 地动仪 铸铜术 航海造船 最早造纸术 最早铜铸币 铸铜术 风筝 地动仪 航海造船 指南针 指南针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全套4枚金币4枚银币1枚铂币 66 1991中国辛未(羊)年生肖金银铂纪念币 65 1991中国熊猫金币发行十周年金银纪念币 全套2枚金币1枚银币 64 1991版熊猫金银纪念币 62
金属货币的历史溯源

金属货币的历史溯源古钱币溯源早在夏、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贝币了。
贝币采用是一种产在热带海洋浅水中的贝类〔又称海介虫〕,因其色彩斑斓、质地坚实、不易损坏,便于携带,加上小巧玲珑、份量很轻,一只就是一个单位,易作交易媒介,所以很为古代人们所喜爱。
他们成群结队到浅海中去采集,稍作加工便可以作为装饰品使用。
当时人们为了互通有无,进行商品交换,往往把它作为等价物使用。
这就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钱币,秦始皇统一货币后,贝币方才停止流通。
古代的贝币基本上是圆形的,为了方便携带,古人便在贝壳上面凿孔,用绳索把几个贝壳穿连在一起,后来的环钱和秦半两与其极为相似。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交换的需要,至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先后出现了金属钱币。
西周时已经有了铜贝币和铜捋币,到了东周时出现了环钱、蚁鼻钱、布币、刀币等不同形式的钱币。
我国古代历史证明:各种材质的金属钱币曾经同时流通过。
司马迁在《史记.平淮书》中说: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所从来久远......。
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
这里所说或黄或白或赤,指的就是黄金、白银、赤铜。
钱、布、刀指的是古代通用的三种铜铸币。
司马迁所说的虞夏之际,在时间上未必十分确切,但可以说明我国古代自然物钱币龟贝和金属钱币确实共同使用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来自然物钱币逐步被金属钱币所替代。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统一了中国的的货币制度。
“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黄金以镒(廿两)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
秦始皇把钱币分为上下二等:上等为金,以镒〔廿两〕为货币单位;下等为圆形方孔的铜钱“秦半两”〔重十二铢〕,以铢为单位,流通全国。
这种货币制度一直沿用到清代。
金属钱币所以在流通使用中逐步代替了自然物钱币及其他商品货币,这是货币发展的普遍趋势。
首先,金属钱币坚固耐磨,不易生锈腐蚀,既便于流通,又适于保存。
金银币知识

金银币知识金银币是一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货币形式,具有一定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金银币的知识涉及到其发行背景、特点、收藏投资的注意事项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金银币的发行背景金银币的发行始于古代国家,起初是为了方便交易而发行的货币形式。
在古代,金银币的发行权通常掌握在国家或君主手中,其图案和文字多以国家象征、君主头像等为主。
金银币的发行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可以从金银币上的图案和文字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
二、金银币的特点金银币相对于纸币而言具有一定的实物价值和稀缺性。
金银币的材质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存储价值,而其发行量和收藏量的限制则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稀缺性。
此外,金银币的外观和图案精美,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因此,金银币既可以作为一种货币形式使用,也可以作为一种收藏品或投资品。
三、金银币的收藏投资注意事项1.真伪鉴别:金银币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赝品,因此在购买金银币时需要注意真伪鉴别。
可以通过观察金银币的重量、尺寸、图案、文字等特征来判断其真伪。
2.品相评定:金银币的品相评定与其保存状态密切相关,一般分为完美品、品相完好、品相较好、品相一般等等。
品相评定可以影响金银币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3.市场行情:金银币的价格受市场供需关系和投资者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投资金银币时需要关注市场行情,了解金银币的价格走势。
4.保管鉴定:金银币的保管和鉴定对于其保值和增值具有重要意义。
金银币的保管应注意避免接触化学物质和湿气,以防止金银币的损坏。
此外,金银币的鉴定可以通过专业机构进行,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品质。
四、金银币的文化价值金银币作为一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物品,其图案和文字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征。
通过研究金银币的图案和文字,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历史背景。
此外,金银币的收藏和研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金银币作为一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货币形式,具有一定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金银币故事

金银币故事
在一个遥远的小村庄,有一个叫做阿明的年轻人。
他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夫,生活虽然简朴,却很快乐。
有一天,他在自家的田地里发现了一个神秘的金属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金银币。
金银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当时这个村庄是一个繁华的商贸中心。
传说这些金银币是古代商人留下的宝藏,被埋藏在地底下,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
阿明惊讶地看着这些金银币,他从未见过如此多的财富。
他开始思考,有了这些金银币,他就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甚至还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他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似乎这些金银币背后还隐藏着什么秘密。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阿明开始研究这些金银币的历史。
他发现这些金银币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古代文化、艺术和科技的瑰宝。
每一枚金银币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背景,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繁荣和变迁。
阿明沉浸在这些金银币的故事中,他开始感受到一种责任。
他明白,这些金银币不仅仅是他的财富,更是村庄的历史和文化。
他决定将这些金银币归还给村庄的历史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这些瑰宝。
在阿明的努力下,村庄的历史博物馆终于筹建完成。
这些金银币成为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人们感叹于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也被这些金银币背后的故事所感动。
阿明虽然没有成为富翁,但他却收获了更多的东西。
他明白了金银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金钱,更在于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
他也体验到了分享和保护文化遗产带来的喜悦和满足。
他意识到,真正的财富并不是金银币本身,而是那份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化的热爱。
我国的获奖金银币

,获得了1993年世界“最佳银币”奖。
九、1993年孔雀开屏银质纪念币
在美国《世界硬币新闻》杂志和克劳斯出版公司联合举办的“世界硬币大奖赛”中
,获得了1993年度世界“最佳银币”奖。
十、2001年中国熊猫普制金币
在2001年3月新加坡举办的亚洲货币展上,荣获“最受欢迎的钱币”奖。
我国的获奖金银币
一、1982年壬戌狗 年银质纪念币
1984年在美国《世界硬币新闻》杂志与克劳斯出版公司联合举办的“世界硬币大奖
赛”中,获得1982年度“最佳银币”奖,首开中国现代金银币获得国际大奖的先河。
二、1983年版中国熊猫普制金币
1985年美国《世界硬币新闻》杂志和克劳斯出版公司联合举办的“世界硬币大奖赛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评定委员会授予1986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之金杯大奖。
七、1988年戊辰龙 年银质纪念币
在美国《世界硬币新闻》杂志和克劳斯出版公司联合举办的“世界硬币大奖赛”中
,获得了1988年度“最佳银币”奖。
八、1992年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系列银质20克纪念币
”中,获得1983年度“最佳金币”奖,美国《新闻周刊》载文称赞这套金币确实富有魅
力,人们已成了它的狂热追求者。
三、1983年版中国熊猫银质纪念币
1985年在美国《世界硬币新闻》杂志与克劳斯出版公司联合举办的“世界硬币大奖
赛”中,获得1983年度“最佳银币”奖。 1985年在美国《世界硬币新闻》杂志和克劳斯出版公司联合举办的“世界硬币大奖
赛”中,获得1983年度“最有历史意义纪念币”奖。
古代钱币材质的演变

古代钱币材质的演变
古代钱币的材质演变经历了从最初的自然物品到金属货币,再到后来的纸币的过程。
以下是这一演变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和相关材质:
1. 贝币: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是贝币,使用海贝或淡水贝壳作为交易媒介。
这种货币形式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
2. 铜币: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金属货币开始出现。
商朝时期出现了最早的金属货币——铜贝,这是模仿贝壳形状制成的铜质货币。
到了西周时期,出现了更为规范的铜质货币,如布币和刀币。
3. 铁币: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的冶炼技术的发展,铁开始被用作货币材料。
铁币相较于铜币更便宜,但也更重,携带不便。
4. 金银币:金银自古以来就因其稀有、美观和耐久性而被珍视。
战国时期,金银开始被用来制作货币,特别是在贵族和皇室之间。
5. 合金币:秦汉时期,为了提高货币的耐磨性和美观度,开始使用铜与其他金属(如铅、锡)合金铸造钱币。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铸造了半两钱(秦半两)。
6. 纸币:北宋时期,由于铜币的重量和运输成本较高,
加之铜材短缺,政府开始发行纸币,即交子和会子。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纸币时代。
7. 其他材质:除了上述金属外,古代还有使用玉石、金箔、皮革等材质制作的货币,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场合或作为礼仪用途。
总的来说,古代钱币材质的演变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
从简单的自然物品到复杂的金属合金,再到轻便的纸币,每一次变革都是对效率和实用性追求的结果。
金银纪念币

中国金银纪念币基础知识(新手必修课)已有 10 次阅读2012-4-1 16:34|纪念币, 基础, 新手, 必修课基础知识篇(供广大金银币市场新手上路)贵金属纪念币是指由金、银、铂等贵金属或其合金制作的纪念币,它是人民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基本上都是金币和银币,且“金银纪念币”这个提法也为钱币爱好者熟悉和接受)。
金银币是指以黄金、白银为币材铸造的具有特定主题并且限量发行的法定贵金属纪念币。
现代金银币从类型分,有普通币和纪念币两种,大家熟悉的熊猫系列币就属于普通币;重量一般用盎司计量,一盎司为31.1035克,英文简写为Oz;从工艺分为精制币和普制币,比如《毛泽东诞辰100周年》1/2盎司金币就有两个版式,背面有“P”为精制金币,没有的则为普制金币;从搭配分为单枚和成套两种,如《国庆三十周年》就是单枚币,而更多的搭配形式是金银各半或一金多银;从色彩上分为本色金银币和彩色金银币两种。
一、发行概况自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一套金银纪念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纪念金币至今,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已经走过了26年辉煌的发展历程,累计发售10余个系列、1500多个品种的金银纪念币,题材有重大政治历史事件、杰出历史人物、大熊猫及珍稀动物、十二生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古代科技发明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名画名家、宗教艺术、体育运动等,内容体现了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二、发行金银纪念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货币形式的演变,我国现代金银纪念币也只是用作纪念手段,不直接流通。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国金银纪念币不是国家法定货币,而是仍然具备法定货币属性:1、由中央银行发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而金银等贵金属纪念币由我国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是具有特定主题的限量发行的人民币。
2、由指定的造币厂铸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科技发明发现金银币(上)我们知道,中国当代金银币到目前已发行了超过2700个品种。
这超过2700个品种的金银币中,有不少品种已经成为珍稀品种,争奇斗艳,光彩照人,万众瞩目,从而一币难求。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较早期(1998年以前)发行的新中国金银币中的精品正日益受到高素质新集藏者们的厚爱。
由于不断地被这些收藏新贵们纳入囊中,一些原本在钱币市场随时可见的币种渐次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随着钱币市场里早期精品流失速度加快,逐渐的,收藏家们愈加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正在收藏的是新中国的当代国宝。
从集藏的角度看,整个中国当代金银币家族里的确蕴藏着为数不少的现代文物,它们在若干年后完全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国家级博物馆,可以不经意地跃上顶级拍卖公司的拍卖会,可以幻化成币友们脑海中具有传奇色彩的宝贝……而这众多的金银币文物里,若论题材之大气、内涵之丰富、工艺之出彩、材质之圆满、规格之繁多、包装之精美,则非名动八方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系列金银币莫属。
这套币,刻画了我国历史上一些绝顶聪明之专家的奇技大巧,展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竞争力,反映了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度为人类历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这套币里,有金币、银币、铂币、普通币、加厚币。
在规格上,有小到1/4盎司的铂币、15克的银币,大到巨无霸级的公斤金币和公斤银币。
在面值上,有从3元的银币、10元的金币直到200元的公斤银币和2000元的公斤金币。
从造币单位来说,既有国内的沈阳造币厂所出品的币,更有澳大利亚帮我国铸造的铂币。
还有,这套币由于设计出色、雕刻精湛,因此其中有款币甚至得到过《德国钱币》杂志年度世界最佳硬币大奖。
此外,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现在看来属于大珍的样币便“无心插柳柳成荫”地诞生在该系列币中。
这套系列币(不包括样币在内),品种繁多,收集难度绝对属于至高级别,目前尚未听说世界上有哪位藏家已经集全本系列所有品种之币。
对绝大部分的藏家而言,在中国当代贵金属币领域里,该系列的币等同于币中的珠穆朗玛峰,横亘在藏家前进的路上。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地研究一下这套新中国金银币大家族里无与伦比的品种。
一、1992年的(第1组)1992年是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系列金银币发行的第一年。
这一年的出品绝对堪称整个中国当代金银币发行史上奇迹。
出了两款公斤金币:指南针和地动仪,竟然各自只有10枚的发行量,如此稀少的发行量自然使它们轻而易举地进入大名誉品的行列。
此外,下面5种题材:指南针、蝴蝶风筝、铸铜术、地动仪、古代航海造船均有下列的规格:1公斤银币、1盎司铂币、1盎司金币、22克银币。
为了和1盎司铂币、1盎司金币在外观上保持和谐统一的整体美学效果,小规格银币的重量被设计成22克,而非经常可以见到的1盎司。
小规格套装铂金银币的包装盒均由台湾厂家生产,最外头是红纸盒子,上用篆书写有“中国古代发明纪念币”字样。
将纸盒打开,便可见到用红木制作的考究的扁平盒子,内饰为铜制司南(此司南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监制、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下属单位制作,原型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王振铎先生所复原的汉代司南模型,具有实用价值。
)然后1套5枚币排成3列,非常美观和大气,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
当然,为了增加此套币的集藏难度,22克银币还刻意制作了加厚版(44克),甚为罕见。
该年另外还出了3款银币:一款为5盎司指南针银币,发行量3000枚,实铸量266枚,属于5盎司银币中实铸量最少的之一。
还有两款银币(铜铸币、造纸术),它们的有趣之处在于面值居然是3元人民币。
在法定货币中,这种面值较为少见,因此也颇具集藏价值。
上述题材之中,指南针源于战国时期的司南。
当时的人们就已发现了磁石天然指南的现象,于是便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之勺”,其柄指南,用来确定方位。
后经不断演化,最终司南变为指南针。
蝴蝶风筝,在战国时期就已在中国出现,比欧洲国家要早2000年左右。
风筝不仅是玩具,不可用来进行通讯和充当武器。
铸铜术始于夏而盛于商,商代青铜制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显得无与伦比。
地动仪由我国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所明,外形如巨大的酒盅,8条嘴里含有铜丸的龙悬挂其上,每条龙下方放置有铜蟾蜍。
如遇地震,相应方位龙嘴中的铜丸会自动落入下端的蟾蜍嘴中,为世界最早的测地震方位的仪器。
至于我国古代航海造船术,在东汉时就已经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其间的很多技信为1000多年后的西方国家所采用。
造纸术源于西汉,但东汉蔡伦一改用麻质纤维造纸的传统,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来造纸,纸质出色,当时有“蔡候纸”之称。
铜铸币始于商朝,但在战国达到铸造高峰,刀币、布币、圆形币不一而足,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欣赏着这一款款币,祖先们的成就深深地在我们心中打下烙印。
1992年所发行的古代科技发明发现金银币中,所有正式发行的币正面均为长城图案。
但有一处不可不提:当年由于在出样时要对比效果,因此试铸了几枚1盎司金币和22克银币的样币,其和普通1盎司金币和22克银币的不同之处在于样币的正面图案并非长城,而是国徽;而背面图案依旧是司南、铸铜术和地动仪等等。
此样币后来从该币经销商—美国熊猫公司(Panda America Corporation)总裁马丁(Martin Weiss)手中流出现存放于台湾币商手中,弥足珍贵。
需要指出的是,第1组古代科技发明发现公斤银币是新中国银币中最顶级品之一。
有关这套公斤银币,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虽然此套币的正面年号是1992,事实上这套币直至1997年才正式铸造。
原因是1992年的时候这套币本来预期难以销售出去,但到了1997年由于中国国内邮币卡市场的疯狂暴涨,致使这套币终于从图谱之上来到人间。
一套法定货币走过如此的曲折历程,非常耐人寻味,并将永远载入中国当代金银币发行史。
公斤银币的铸造量一共为50套,每套5枚,因此总共铸造了250枚。
而现行所有正式出版的中国当代金银币图录或工具书上对此套币的发行量均写成250套,笔者认为应为计划量。
而且从全世界藏家现所发现的该币证书来看,证书编号确实没有超过50号的。
至于刚才提到的两款公斤金币,由于只有区区10枚,其价值更远在公斤银币之上。
由于我国内地金银币藏家起步较晚,因此这两款国宝目前基本上都落入了美国、德国、俄罗斯和新加坡等国外藏家手中。
也许是太过珍贵的缘故,这两款金币的流向基本上很难跟踪,遑论在国内市场上出现它们的身影了,有关这两款国宝最近一次抛头露面是在2003年初德国慕尼黑的一场钱币拍卖会上。
当时陈景林先生和俄罗斯大藏家竞买这两款金币,最后由俄罗斯藏家以相当于人民币60万元左右的成交价竞得。
国宝未能回归祖国,实在可惜。
1盎司铂币也是弥足珍贵的品种。
新中国铂币中,以1盎司为最大规格,迄今为止共出了23款,其中熊猫币4款、古代科技发明发现5款、生肖币12款以及麒麟币2款。
但从发行量上来看,毫无疑问是1盎司的古代科技发明发现铂币最为顶级。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和本系列里其他币不同,1盎司金币的销售包装有两种:一种是上述的套装,还有一种是单枚币的独立包装。
因为国外藏家并不拘泥于中国藏家按套集币的方式,因此经独立包装销售散开之后,成套的1盎司金币就变得难以寻觅。
估计1盎司成套金币的存量只有500套左右。
本年的22克银币,在《德国硬币》杂志所举办的1992年度世界各国硬币排行榜中,古代航海造船光荣入选年度世界10佳硬币,并名列第5。
此币由沈阳造币厂工艺师谷英斌先生倾情设计和雕刻,十分精美,的确令人爱不释手。
该币能荣膺世界顶级大奖,确实是实至名归。
当然还要补充的是:中国金币总公司对1992年和1993年度发行的所有金银币品种进行了内部评比,结果1992年古代科技发明(第1组)币众望所归,获得一等奖(另一个一等奖为世界文化名人三组币)。
古代科技发明(第1组)币能连连获誉,必将彪炳中国钱币史册。
事实上在今天,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评价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系列金银币,我们都会将它们归入极其珍贵的当代币行列。
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国人的富裕程度远未到今天的地步,因此当年这些币主要流往美国、德国和日本进行沉淀和收藏。
大概由于铸造品种过于繁多、销售价格过于高昂的关系,因此该系列之币在面世后,并未出现理想中的抢购潮,反而对经销商的资金流造成了严重的占压。
由于市场表现不理想,到了1993年,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系列币无论是品种还是规格均开始大幅缩水。
二、1993年的(第2组)1993年我们突然发现,5枚一组的1盎司铂套币被压缩成了1/4盎司的规格,1盎司金套币被压缩成了1/2盎司的规格,5款题材分别是:太极阴阳、零的使用、伞的发明、马蹬和汉代兵马俑的发现。
第1组中曾现的公斤金币和公斤银币都已“黄鹤一云不得返”,只铸造了4款太极图金币(分别为5盎司、1盎司、1/4盎司和1/10盎司)和1款1盎司太极图银币、1款5盎司零使用银币,外加1款1盎司太极图普制银币。
所幸,22克银币还保持了原样,没有缩小规格。
但是,加厚银币也被硬生生地取消了。
这样,我们看到的1992年古代科技发明发现加厚银币最终成了本系列币里唯一的一套加厚币。
本年的小规格铂金银币套装红木盒子照样考究,内饰为一个小铜算盘,表现了我们祖先发明了零的使用这个主题。
上述题材之中,太极阴阳源于《易传》和《庄子》。
照易学的观点,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发明零的使用非常重要,因为它在数学计算时不可缺少。
它的发明分两步:首先在计算式上给零留出一处空白;其次再把零的符号填在算式空白处。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已发明第一步,在唐朝时正式学会使用第二步。
伞则出现在北魏,当时人们用桑树或油纸来制作伞,用来遮阳挡雨。
马蹬更有实用价值,只有马蹬被发明后,骑马者才能做到不仅上马方便,也能极好地保持身体稳定。
在农耕社会,马蹬的发明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有趣的是,我们在币上观察到,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一群人玩马球的动作来展现马蹬的作用。
我国在晋朝发明马蹬,比欧洲早400年。
汉代兵马俑则首先在“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墓附近发现,其周边的8个汉墓共发掘出700多件武士陶俑。
出土时,所有陶俑均按军阵整齐排列,像是正在为汉皇帝作来世战斗的准备。
本年的币,一定要提到的珍品如下:首先是5盎司太极图金币,发行量只有99枚,身价已经由去年的6万元人民币左右一跃而到如今的20~30万元人民币左右。
1/4盎司铂套币也只有100套的发行量,它们基本沉淀在了日本,国内市场里则相对难求。
而零的使用5盎司银币由于当年该币经销商对市场预期感觉不佳,索性就只打造了样币,静静地躺在沈阳造币厂的库房里,迄今只有一些参观者有幸在中国金币总公司金银币陈列厅见过其实物。
此外从1993~1994年,我们的古代科技发明发现铂套币由于我国的铂金原料稀缺,加上进口铂金原料制成币后立即又要出口,手续繁琐,因此就干脆让澳大利亚造币厂帮我们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