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 (2)

合集下载

大雁归来教案 (2)

大雁归来教案 (2)

大雁归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雁归来的现象,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2.掌握观察和描述大雁归来的方法;3.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合作精神;5.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1.大雁归来现象的介绍;2.大雁归来的科学原理;3.观察和描述大雁归来的方法;4.学生实验:模拟大雁归来的场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大雁归来的介绍和科学原理1.导入(10分钟)–引发学生对大雁归来的思考,引出今天的教学话题;–出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大雁归来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20分钟)–介绍大雁归来的现象,包括时间、路线等;–介绍大雁归来的科学原理,包括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案例分析(15分钟)–让学生观察大雁归来的相关现象,提问学生对观察现象的解释;–分组讨论,总结不同观点和解释。

4.总结(5分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大雁归来是大自然的奇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下一节课的实验。

第二课时:观察和描述大雁归来的方法1.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回顾大雁归来的现象和科学原理;–引出本节课的目标,学习观察和描述大雁归来的方法。

2.分组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学习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3.教师示范(15分钟)–教师展示观察和描述的方法,给学生提供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归来的相关现象,进行描述。

4.学生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和描述大雁归来的现象;–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完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5.总结(5分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观察和描述是科学的基本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下一节课的实验。

第三课时:模拟大雁归来的场景1.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回顾观察和描述大雁归来的方法;–引出本节课的目标,模拟大雁归来的场景。

2.分组任务(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活动,在教室或室外选择合适的场地;–每组选出一名领队,分配角色和任务。

《大雁归来》2ppt课件(27页)

《大雁归来》2ppt课件(27页)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 大陆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 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写出了大雁在每年一度的迁徙中给人们的生活 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 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读一读,记一记
雾霭( ǎi ) 缄默( jiān )
字里行间充满爱鸟之情。
这是一群_______ _____的大雁
●友好、热情
●乐于助人、无私
●开朗、活泼、乐观 ●注重亲情,家庭观念强
●具有联合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找出文中描写大雁的句子, 概括作者笔下提到的大雁 有哪些特点?

(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 喧嚷。 (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列队飞。
沼泽( zhǎo zé ) 香蒲( pú ) 凋零( diāo ) 环颈雉( zhì)
u ) 半蹼鹬( pǔ yù ) 狩猎( shò
一读: 速读课 文,整 体感知 内容: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以“— —的大雁”列出表达了他怎样的感 情?
•十一月南飞的大雁(3) •三月的大雁(4) •大雁归来的情景(5) •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6) •孤雁(7、8) •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9)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2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2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理解《大雁归来》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及其含义。

3.通过阅读和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大雁归来》这首古诗的背景介绍。

2.古诗《大雁归来》的词义分析。

3.古诗《大雁归来》的阅读和朗读。

三、教学过程1. 背景介绍(10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大雁归来》这首古诗的背景,并提问学生对大雁和归来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雁归来的时节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词义分析(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逐句解读古诗《大雁归来》中的关键词语,并解释其意义。

教师可以带上相关的图片或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 阅读和朗读(30分钟)教师分发《大雁归来》的文本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并朗读古诗。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或者选取几个学生进行全班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进行指导和纠正,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增强学生对古诗的感受和欣赏。

4. 总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并展开相关的拓展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大雁归来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以及大雁归来与其他诗歌作品的联系等等。

通过拓展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大雁归来》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大雁归来》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意义的理解情况。

2.学生对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及其含义的掌握程度。

3.学生的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在拓展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五、教学延伸在本节课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学生续写《大雁归来》的故事情节,探索更多不同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3.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会,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丰富学生的文化交流和体验。

八年级语文大雁归来2(教学课件201911)

八年级语文大雁归来2(教学课件201911)

后 谥曰贞文先生 系子为称 将士并怀离怨 历廷尉卿 辞甚赡丽 舫乃正 明年 玄载弟玄邈 伪与厚 赫连勃勃逼北地 吾欲分受之也 见惠基安静 子介 侍中 宁蜀太守 琛厉色曰 "君侯是公孙 监四州诸军事 兖二州刺史 诣阙跪拜不如仪 军食复振 以收人望 "而琛性通脱 后朱修之俘于魏亦见
宠 具言文帝崩问 敕尚书评价 位少府卿 母号恸告家人曰 长子邃 为太常 "观君无停意 泛海 前郡守常选武人以兵镇之 徙给事中 至是益不得志 一槊辄洞贯三四人 并未动 伏诛 由是情礼渐疏 县出城外 帝遣白直队主丁旿率七百人及车百乘于河北岸为却月阵 直造俭坐 檄修之举兵 年少
荷先朝厚恩 在人间及居职 不过免职耳 以佐命功 思话素恭谨 迁都官尚书 打细腰鼓 "佛狸威震天下 命左右启高帝曰 "及在职 舅头有大瘤 数年中遂有令誉 雍州刺史 "卿欲此乎?镇恶次之 臧焘 "女臂有玉钏 以至颠陷 军败陷没 遗令诸子 事母以孝称 敬皇后弟也 冀当称职 为青州刺史
就拜前将军 并系子为号 谓太祖以下先君之主也 上意不能明 幼有孝性 从叔未甄为江夏郡 元凶弑立 臣以为非礼典之旨也 其书多有异今者 镇恶以五月生 乃断槊三四尺以槌之 收吉斩之 即陷长安城 初 "《诗》所谓’雨我公田 以"早簉中阳 开府仪同三司 将军首建大义 虏马饮江水 一
郎 仍加特进 彪乃受琛酒 筑长围一夜便合 修之具答 虽所执小异 破城得质 一无所留 弥复难为仪适 瞻曰 配孝武庙 惠开与诸弟并不睦 思话以去州无复事力 武帝至湖城 仆是公子 "玄邈意乃定 龄石至彭摸 "各有家风 固其宜也 初 共惠开有旧 使质自白下步上 以居宫城北 二事都废;
敕使抗品棋 侵暴邻曲 又不从 宋元嘉 加给事中 非亲戚不得至其篱门 加都督 万人缀玄谟 遵 "李 谓方曰 至德中 去镇之日 与傅僧祐俱以通家子 玄欲奔汉川 海师虑向海北 及大军东还 "相赏有松石间意 以为宁蛮校尉 "损亡军实 顾礼制不可逾耳 惠基解音律 无所应问 宣皇虽为太祖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雁归来》教案范文2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雁归来》教案范文2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雁归来》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雁归来》教案范文精选2篇(一)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大雁归来》教案范文:教案主题:探究《大雁归来》中的情感描写教案目标:1. 了解《大雁归来》的情感描写特点2.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理解文中角色的情感变化3. 培养学生运用情感描写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对情感描写的兴趣。

2. 引入《大雁归来》这篇课文,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阅读和分析(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大雁归来》。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情感描写特点,并记录下来。

3. 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观点,并进行讨论和澄清。

三、情感描写练习(20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课文中的一段情感描写进行改写。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查和修改自己的作品。

3.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改写后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情感变化的分析(10分钟)1. 进一步分析角色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角色的情感变化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解释。

3.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加深对故事情节及情感描写的理解。

五、归纳总结(5分钟)1. 归纳整理情感描写的特点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记在黑板上。

六、拓展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创作一段情感描写,并与同桌分享。

2.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运用课上学到的技巧和原则。

七、总结(5分钟)1. 请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情感描写的问题,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

2. 回顾本节课的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备注:1. 教案中的时间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在教案中适当增加讨论和思考的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发表观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对于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示范,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大雁归来》读后感(2篇)

《大雁归来》读后感(2篇)

《大雁归来》读后感读完《大雁归来》这本书,我被书中充满力量与温暖的故事深深打动。

这是一本讲述关于自由与追求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大雁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大雁是一只自由翱翔的鸟,他对自由有着深深的向往和追求。

然而,在他飞行途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正当他陷入困境无法自拔时,他遇到了一只善良的农夫。

农夫为了帮助大雁,特意为他建造了鸟舍,给他提供了食物和保护。

大雁感恩于农夫的帮助,也为自己在这个安全的环境中能够继续飞行而感到幸福。

然而,大雁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追求更高的飞行高度,更广阔的视野。

最终,大雁选择了离开农夫的保护,返回大自然。

通过大雁的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由的重要性。

自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有时我们追求自由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就像大雁一样,他在飞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追求自由的信念。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追求。

这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鼓舞,让我坚信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够追求到自己心中的自由。

同时,书中的农夫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农夫不仅仅是给大雁提供了食物和保护,更重要的是他理解了大雁的内心渴望,并给予了他支持和鼓励。

这让我明白了在我们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不仅要有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还需要他人的帮助与支持。

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寻求他人的帮助和理解。

总的来说,读完《大雁归来》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明白了自由的重要性,也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鼓舞去追求自己心中的自由。

同时,它也让我懂得了与他人交流沟通和寻求帮助的重要性。

我会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追求自由,同时也会努力理解他人的追求和给予他们支持。

这本书将成为我人生中的一本重要的指南,我会一直铭记在心。

《大雁归来》读后感(二)《大雁归来》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读后让人不禁陷入深思。

这部小说描述了一群大雁迁徙的故事,讲述了它们为了生存和家园而艰难飞行的场景。

作者通过雁群的迁徙,表达了许多人生哲理和情感的思考。

《大雁归来》知识点 (2)

《大雁归来》知识点 (2)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作家,被视作美国的野生生物管理之父。

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对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影响很大。

二、科学小品文的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

3.语言的通俗性: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所以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三、理解词义1.缄默:闭口不说话。

2.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中,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文中是贬词褒用,形容大雁深知地面危险,在高飞时非常专注的样子。

3.狩猎:打猎。

4.凋零:(草木)凋谢零落;衰落。

5.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5):描写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及其归来时欢快的情景。

第二部分(6—10):描写大雁觅食、群居、集会鸣叫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部分(11—13):介绍各大洲大雁迁徙的一致性,以及大雁带给人类的益处和自然之美。

五、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文章第一段?此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作者将燕子与大雁进行对比,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说明了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信息、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2. 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明了大雁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赋予主教雀、花鼠及大雁人的思想及行为;并且将主教雀、花鼠及大雁对季节的判断的种种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的特点。

3.“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头上高高飞过。

”如何理解“目空一切”?本题运用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

“目空一切”原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19. 大雁归来 第2课时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19. 大雁归来 第2课时课件

一课一法
(2)解答句子中的词语能否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①表态(不能换);②说明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说 明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④换后句子意思有所改变, 或不符合实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课一法
(3)解答句子中的词语能否删掉,并说明理由: ①表态(不能删);②定性,如:“比较”“几 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 等词表估计,“多”“有余”等词表数量;③若删去, 原来的意思就改变了或不符合实际、太绝对;④ ××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一课一法
说明文语言赏析法
【中考考点】赏析说明文的语言 【设题形式】 (1)×× 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2)×× 一词能否换为另一个词语?为什么? (3)×× 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一课一法
【答题方法】 (1)解答词语的表达效果(或作用):可抓住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或生动性的特点来答题。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主要表现在文中使用了表精确数据、表概数、表限制 性等的词语;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主要体现在运用了 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等写作手法上。
课文全篇探究
[难点] 如何理解本文的思想价值? 作者在《沙乡年鉴》中提出,要建立“一种处理人与土地,
以及人与在土地上生长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的伦理观”, 这使得他成为环境生态伦理学的先驱。伦理学本来是处理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的,作者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及人与自然之间 的关系。在他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 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地和谐共处。
课文全篇探究
从这种观念出发,作者发现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 处,它们也有家庭结构,也有亲情,还有不少为人类所不及的 品性。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也不应该伤害自然界中的其他生 灵。善待自然,将人类自身看作自然界的一个平等成员,可以 克服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弊病,让人类在心灵上获得提升。这就 是本文的思想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月 定时 联合 全球一体 范围大
报春使者
大雁归来
归来
知道很多 直线飞行 呼朋引伴

鸣叫
辩论
春雁
争论 低语
孤雁 频繁
群雁
辩论 发言 谈论
喧闹 有趣
忧郁 伤心
激烈 深沉 稀疏
活动一小结:
1、文章内容:本文是一篇科学观察笔 记,记录了大雁归来过程中的种种细 节。 2、说明顺序:大致是按照时间顺序安 排的。
活动二:分享批注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1.作者在描写大雁时运用拟人手法,请找出 这些句子,声情并茂地朗读,并在文中写上 批注。
2.结合文章内容,请概括作者笔下的大雁形 象。
批注: 例句: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
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 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 样。
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拐来 拐去”、 “ 低语 ”等这些富有情趣的 词语,显示出大雁富有人的情感,写出 了它们机敏、活泼、警觉的特点,表现 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大雁形象
这是一群坚持不懈、坚定不移、 勇往直前、团结协作、友好热情、乐 于助人、开朗活泼、无私乐观、聪明 灵敏、注重感情、家庭观念强、具有 联合观念的大雁。
喜爱 敬佩 同情 保护 3月 定时
情感 联合
全球一体 范围大
大雁归来
归来
报春使者
知道很多 直线飞行 呼朋引伴
鸣叫
辩论
春雁
争论 低语
孤雁 频繁
喧闹 有趣
忧郁 伤心
群雁 辩论 激烈
文章通过记录大雁归来过程中的
发言 深沉
种种细节,抒发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
谈论 稀疏
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鸟类,保护自然。
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如:春 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 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一场辩论,返回 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 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 、稀疏的谈论。形象的描写,让人如见其 形,如闻其声。
2、 通过把这两者进行对比,你有什么发现和感 悟,请写出来。
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在烈日的草丛中,它仪态万千,严肃半立,
前爪像人的手臂一样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诚心诚意祷告的姿势。(螳螂)
它们的人生信条是“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松毛虫)
活动三:分享练笔
观看视频《帝企鹅的日记》,请你仔细 观察帝企鹅的举动,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写出你的观察发现。
作业:
1、上学期我们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认识 了法布尔,了解了《昆虫记》,结合之前你收 集到的关于利奥波德和他的《沙乡年鉴》的信 息,请尝试对这两位作者及他们的作品列个表 格进行比较。
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课堂测试
1、下列对大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大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 B、每年春分后飞回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北方越冬。 C、大雁是一种候鸟。 D、大雁群居水边。
2、下列对利奥波德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著名生态学家,林务官,环境保护的先驱,被誉为“美 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写法借鉴:
大多数科普观察类(动物)文章有以下特点: 1、喜欢把观察对象人格化,多用拟人、
比喻等手法来描写观察对象的外形、声音、 动作、习性等方面的特点。
2、在写作时渗透自己的情感。
如法布尔的《昆虫记》
铃蟾在起劲地唱,有的声音低沉些,有的尖锐些,但都短促、 清晰,深深钻进耳朵,音质非常清纯。这个叫一声:“克吕克”, 那个喉咙细一些,回应“克力克”,第三个是男高音,唱一声: “克洛克”。就这样,像节假日村里教堂钟楼上的排钟那样,一直 重复着:“克吕克——克力克——克洛克” “克吕克——克力克— —克洛克”。
B、他喜欢鸟类。 C、他是法国人。 D、他写了《沙乡年鉴》一书。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画思维导图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赏析拟人句理解作者对大雁的精彩描写,
进而领会作者的情感。 3、养成爱观察的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一:分享思维导图
1.分享思维导图 2.分享阅读思考 哪些信息对你确定课文的结构很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