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被公认为真迹的书法作品一览

合集下载

中华十大传世书法名帖高清原图!

中华十大传世书法名帖高清原图!

中华十大传世书法名帖高清原图!第一帖-东晋·王羲之家族《三希宝帖》三希宝帖是东晋书圣王羲之家族留给后世仅有的三件真迹(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法书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法书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分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纵23cm;横14.8cm,行书四行,二十八字。

《快雪时晴帖》原本只是王羲之致朋友的尺牍(短信)。

在一场大雪之後,天晴的时刻,想起了远方的朋友,遂提笔写信问候。

缩略图局部图《中秋帖》草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为晋王献之书手卷,纵27cm,横11.9cm。

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

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

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

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缩略图局部图《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

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

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缩略图局部图第二帖---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缩略图局部图第3帖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本帖无款印,纸本25.5×33.6CM,七十八字,书法笔力苍劲古茂。

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

资料《百年经典大千四绝》张若谷真迹典藏

资料《百年经典大千四绝》张若谷真迹典藏

五百年来一大千,百年大千看若古!张若古,原名张志远,号大风堂门人,为张大千先生再传弟子,师从山水界泰斗梁树年先生。

大千四绝唯一传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张大千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名人美术家协会会长、中国运河书画院院士、中国五台山书画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毛体书法研究会理事。

五百年来一大千,百年大千看若古!张若古自幼习画,从事国画研究30多年,幼年时和故宫博物院王雪涛先生学习花鸟,1995年拜入梁树年先生门下学习山水画技法。

2012年其大写意山水作品《山乡》在全国当代画家提名展中获得二等奖。

2014年泼彩山水《墨染春秋》获得黄山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张若古先生经过多年名师教会,结合东西方绘画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有三大绘画绝技,第一,继承了张大千的泼彩山水技法将墨色与色彩充分结合,第二擅长花鸟,尤其是画鸡在有“北方第一雄鸡”的称号,第三他还研究传统侍女画,他将张大千侍女画法融入当代画风形成了当代新仕女画。

张若古先生作品一直求精,他画出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的精品之作,它的作品曾被英国,新加,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博物馆及收藏家收藏。

目前市场价值在不断上升。

2014年张若古老师国画作品润格价为26000元每平尺,书法作品为18000元每平尺。

《百年经典大千四绝》张若古真迹典藏隆重一代画坛巨匠、泼墨山水画宗师张大千,打破了中国画千年不变的艺术风格,开创了泼墨、泼彩艺术新技法,被西方誉为“东方之笔”。

他一生桃李满天下,有二十余位弟子开宗立派,成为中国画坛泰斗级人物。

他的再传弟子张若古,是百年大千艺术在当代的唯一传承人,他的画风犹如大千在世,精、气、墨、色无不彰显出一代巨匠张大千神韵,此次呕心沥血所创作的《百年经典大千四绝》,精确的再现了张大千先生的艺术世界,而享誉当今中国画坛。

完美再现“大千世界”——张若古大千绝技泼墨、泼彩、大千荷、仕女大千四绝之大千泼彩《江山永固图》画面不失古韵又具超然之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国古代经典书法作品

中国古代经典书法作品

中国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中国古代经典书法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下面列举的是十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经典书法作品。

一、《兰亭序》《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书法作品之一。

该作品以行书的形式写就,字迹流畅自然,气势宏伟,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二、《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书法家刘德仁的作品,以楷书的形式书写。

该作品以铭文的方式记录了九成宫醴泉的建造过程和功德,字体规整,笔画挺拔有力,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三、《摹陈抟碑》《摹陈抟碑》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他以楷书的形式临摹了唐代书法家陈抟的碑刻作品。

该作品字体端庄古拙,笔画丰满有力,展现了米芾扎实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怀素草书帖》《怀素草书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作品,以草书的形式书写。

该作品字迹激荡,线条纵横交错,展现了怀素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刚劲有力的书法风格。

五、《杨凝式行书帖》《杨凝式行书帖》是北宋书法家杨凝式的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

该作品字体工整,笔画舒展流畅,展现了杨凝式秀丽俊逸的书法风格。

六、《王羲之先生广陵诗序》《王羲之先生广陵诗序》是唐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

该作品字迹洒脱流畅,气势磅礴,展现了王羲之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书法造诣。

七、《王献之碑帖》《王献之碑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作品,以楷书的形式书写。

该作品字体端庄古拙,笔画饱满有力,展现了王献之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八、《颜真卿九成宫碑》《颜真卿九成宫碑》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以楷书的形式书写。

该作品字迹遒劲有力,笔画雄浑有力,展现了颜真卿刚健豪放的书法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九、《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北宋画家韩熙载的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

该作品字体秀丽俊逸,笔画流畅有力,展现了韩熙载扎实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国展中获奖的褚体楷书作品

国展中获奖的褚体楷书作品

国展中获奖的褚体楷书作品
1. 《行书帖》,这是一幅褚体楷书作品,以行书的方式书写,展现了褚遂良独特的笔法和书写风格。

它在国展中获得了金奖,被誉为褚体楷书的经典之作。

2. 《千字文》,这幅作品是以褚体楷书的方式书写的《千字文》,展现了褚遂良精湛的笔法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它在国展中获得了银奖,被视为褚体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3. 《山水诗》,这是一幅结合褚体楷书和山水画的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学和绘画艺术的精髓。

它在国展中获得了铜奖,被赞誉为褚体楷书与山水画结合的杰作。

4. 《碑帖》,这幅作品是以褚体楷书的方式书写的碑帖,展现了褚遂良对碑刻文化的研究和理解。

它在国展中获得了优秀奖,被认为是褚体楷书在碑帖领域的重要贡献。

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展示了褚遂良的卓越书法技艺,还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

它们在国展中获奖,不仅
是对褚遂良个人的认可,也是对褚体楷书这一字体风格的推崇和传承。

中国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简介1.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

书圣就是书圣,他的作品美仑美奂,无雷同乏味之嫌:朴素如姨母,清俊如奉橘,痛并快乐(指书写时的痛快感)着的丧乱,遒劲古幽的黄庭,当然更有达到书艺化境的"频有哀祸"帖,而又怎能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八字可逮?2.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山东临沂市费县)人。

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变古法,开新风,把在民间酝酿已久的书法革新运动推向新阶段。

他突破了东晋以来一直统治书坛的清俊妍美的书风,开创了具有盛唐风貌的刚健雄厚、雍容壮伟、大气磅礴的新书风。

书法初学褚遂良,兼得二王和初唐四大家的书艺特点,后又学张旭笔法,广泛吸收民间书家的风格,集众之长,熔于一炉,逐渐形成了筋骨层的“颜体”新风貌。

笔法上大大加强腕力的作用,笔画上清劲丰肥,竖笔多相向,结构庄重正大,笔致圆转深厚,布局充实茂密。

整体上充满质朴豪迈的气概和刚健丰伟的气度,给人以厚重的浮雕感。

他的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圆劲激越、诡异飞动。

这博大精深的书法成就与他正直的人品也不无关联。

传世书迹,碑刻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碑》、《李元靖碑》等,行书有《争座位帖》,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稿》。

我国最贵的十幅书法之二——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唐代双钩摹本)

我国最贵的十幅书法之二——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唐代双钩摹本)

我国最贵的十幅书法之二——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唐代双钩摹本)草书《平安帖》又名《告姜道帖》,为绢本,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共4行,41个字。

《平安帖》上并没有作者的名款,但历史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王羲之所书。

延展开这幅草书帖,41个字的周围盖满了几十方收藏鉴赏印章,可见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屡次易主。

乾隆帝盛誉该帖“可亚时晴”,媲美“三希堂”瑰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民间流传王羲之高古摹本无出其右。

在中国书画界就有“无王论”的说法。

但在专家看来,王羲之摹本也属于大国宝级文物,且唐代精摹本历来被当作真迹看待。

该帖经乾隆二次题识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且历经多位收藏家收藏,流传有序,极其难得。

经考证,它在元代被鉴定大家柯九思收藏,在其左右及宋绫隔水的骑缝上盖有他多方收藏印。

此后这件作品入明初收藏家李锦之手,之后为文徵明所得,明嘉靖二十年文氏父子将其刻入《停云馆法帖》卷四,被认定为唐人所摹,后此帖归其长子文彭所有。

万历年间流入北京,被王世懋、孙鑛等发现。

明末藏于安徽歙县收藏家吴家凤处。

清初分别藏于曹溶、李宗孔及梁清标家,之后被收入内府……北宋时期记载内府所藏名家法帖的《宣和书谱》中,共记载了243件王羲之法书,其中就有草书《平安帖》。

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表示,北宋潘师旦刻《绛帖》也收入了王羲之的《告姜道帖》。

此外,该帖还见刻于南宋《澄清堂帖》。

以上三种重要著录,表明早在宋代,《平安帖》就已经在公、私鉴藏家心中具有显赫的地位。

《宣和书谱》,其中对于《平安帖》的记载比较简单,只有目录。

他说,《宣和书谱》中记录的王羲之帖被分为行书和草书两类。

两类中都有叫《平安帖》的,现藏于台北故宫的《平安帖》为纸本行书,与此次拍卖的绢本草书《平安帖》内容完全不同,只不过“同名同姓”而已。

而在《绛帖》中,《告姜道帖》是9行,74字;此次现身的绢本草书《平安帖》保存了它的前4行计41个字,绢地极古,墨色浓黑。

盘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盘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盘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是中国书法艺术瑰宝的代表,记录了中国悠久历史中一些杰出的书法家的作品,无论是笔法、用纸、墨迹还是题字,都堪称经典之作。

这些名帖以其出色的艺术价值、独特的字体风格和传世收藏的价值,成为了世人所公认的艺术珍品。

这篇文章旨在盘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通过对每一张名帖的传世背景及其特点的介绍,展示中国书法的卓越成就和无穷魅力。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名帖,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千年前的文化遗产,更可以体验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本文中,我将依次介绍十张传世名帖,并探讨它们的背景故事、字体特点以及在书法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通过对这些名帖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书法家在不同时期所倡导的书法理念和技法,并从中感受到中国书法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韵味。

最后,本文将总结这些传世名帖的共同特点,探讨它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意义和影响。

这些名帖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典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名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在当代书法创作中汲取灵感,传承发展中华书法艺术的瑰宝。

1.2 文章结构一、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内容:1. 引言部分: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本篇文章的目的。

2. 正文部分:依次介绍中华十大传世名帖。

每个名帖的介绍包括背景介绍和名帖特点。

2.1 传世名帖1: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2.2 传世名帖2: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2.3 传世名帖3: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2.4 传世名帖4: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中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真迹

中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真迹
张为熙 《双喜觅春》
评赏:喜鹊登梅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梅花是春天的使者,喜鹊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此国画寓意步 步高升,双喜临门,百年好合,吉祥好运的到来。
梁兆金 《大野猎手.鹰》
评赏:笔墨大胆泼辣却又严谨紧凑,笔法变化丰富,突破了前人风格局限,不以细腻传形,而是以独特风格 结合纸、笔、墨之间的互渗效果形成动感的轮廓成形。正所谓“谷深水潜墨化鹰,绢素斑飞笔惊人”。整幅画, 笔墨雄阔、气势磅礴纯以水墨大写意,使得鹰成为一种豪强人格的化身。此国画寓意:志向远大、高飞腾达、官 运通达、财运亨通,事业蒸蒸日上。
中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真迹
书画艺术家组织发布的榜单
01 创作背景
03 作品赏析
目录
02 作品明细 04 作者介绍
为响应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受邀参于“中华国宝书画文化复兴工程”的前十名书画艺术 家——刘咸宜、张为熙、梁兆金、刘玉妹、霍玉山、潘世钊、高瑀、刘奇新、吴凤、李家原,在“当代百位书画 名家优秀作品评选活动”荣获桂冠后,由中国当代书画院将十位艺术家的得意之作(真迹)汇集成册,发行“中 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真迹”首次奉献给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以此承载中华文化复兴的美好愿望。
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中国老年书画研究院会员。张为熙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师承国画名家崔子范(国画大 师吴昌硕嫡传弟子)。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大画展参赛并获奖,在全国各大展赛中入选并获金、银、铜奖,其中作 品《水清鱼壮》获全国老年书画比赛金奖,作品《挚友相会》获得“感动中国・魅力夕阳”首届中国老年书画名 家作品大赛金奖。多幅作品被入编世界权威书画典籍,入选个人书画大展赛典籍。
吴凤是近几年书法界的“红人”,其独创的“梅花组合篆书”让其声誉海内外,独领风骚。其书法作品广受 书法专家及书法界同仁的称赞和认可,更被广大书法爱好者争相追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被公认为真迹的书法作品一览
已被公认为真迹的书法作品一览
壹号收藏2014-12-13 11:32 《平复帖》为晋代陆机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9行84字。

《平复帖》书写于西晋,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

有“法帖之祖”的美誉。

陆机《平复帖》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

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

《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伯远帖》,是东晋王珣(350-401年)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

《伯远帖》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

自以羸患,志在优游。

始获此出意不克申。

分别如昨永为畴古。

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出师颂》释文:
茫茫上天降祚為汉作基开业人神攸讚五曜宵映
素灵夜叹皇运未授万宝增焕历纪十二天命中易
西戎不顺东夷构逆乃命上将授以雄戟桓桓上将
实天所啟允文允武明诗阅礼宪章百揆為世作楷
昔在孟津惟师尚父素旄一麾浑一区寓苍生更始
移风变楚荡伐獫狁至於太原诗人歌之犹叹其艰
况将军穷域极边鼓无停响旗不踅(该字左上部為“车”)
褰浑御遐荒功铭鼎宏(去盖右加金)
我出我师於彼西疆天子饯我輅车乘黄言念旧劳
恩深渭阳介珪既削裂壤酬勋今我将军啟土上郡
传子传孙显显令闻《仲尼梦奠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

书法为"初唐四家"之一。

陆柬之文赋为纸本墨迹卷,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

这是一幅陆柬之用心写的作品,因为《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所以陆柬之是以极其崇敬的心情来写《文赋》的。

据说陆柬之年轻时读陆机《文赋》,极为倾心,想亲笔书写一篇,因怕自己书艺不精而“玷辱”前贤名作,始终未敢贸然动笔,直至他晚年书名赫赫时,才动笔了此宿愿。

《鹡鸰颂》,唐玄宗李隆基书,行书墨迹,是现存唐玄宗唯一的墨迹,316行,行7~8字。

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馆。

徐浩书朱巨川告身卷:“告身”即现代的任职令。

徐浩的楷书结体似欧阳询,但笔划却一改欧之瘦劲而变为丰肥,笔势雄健,反映中唐盛行的书风。

也许因为他的字稍乏韵致,宋代书家米芾便评论说,由于唐玄宗自己字体肥俗,所以才会有徐浩之体风。

此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传为颜真卿所书的墨迹,后面有蔡襄、米友仁、董其昌跋。

蔡跋:“鲁公末年告身,忠贤不得而见也。

莆阳蔡襄斋戒以观,至和二年十月
廿三日。

”米跋:“右颜真卿自书告。

绍兴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恭览、审定。

”是帖曾收入宋内府,后又曾为韩胄、贾似道,明韩逢禧,清梁清标、安歧以及清内府收藏,后赐与恭亲王奕。

钤有“绍兴”、“内殿秘书之印”、“安歧之印”、“乾隆御览”、“恭亲王章”等鉴藏印。

帖前有乾隆“唐颜真卿之告” 六字。

后面继蔡、米之跋,又有董其昌跋:“官告世多传本,然唐时如颜平原书者绝少。

平原如此卷之奇古豪荡者又绝少。

米元晖、蔡君谟既已赏鉴矣,余何容赞一言。

董其昌。


此帖《云烟过眼录》、《清河书画舫》等均曾著录,南宋留元刚刻《忠义堂帖》拓本为所见早期刻本,后世丛帖、汇刻亦多收入。

由于《告身》流传有录,又经历代丛帖刻入及部分书画典籍著录,所以历来被人视为颜真卿真迹。

但今人曹宝麟、朱关田经过考证,各自认为此帖并非真迹。

启功认为“自书己告,实事理之难通者”(《启功论书绝句百首》之四十九首自注)。

《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

计25行,共230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

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

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
归葬时仅存头颅。

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张好好诗》卷,唐,杜牧书,纸本,行书。

纵28.2cm,横16.2cm。

是唐代诗人、书法家的仅存墨迹,也是稀见的唐代名人书法作品之一。

张好好是一名歌妓,容颜娇美,才华出众。

杜牧的这首五言长诗,就是为她而作,并对她的不幸寄以无限同情。

诗载杜牧《樊川集》中,墨迹的末二句,因伤残缺“洒尽满”、“一书”五字,然不伤书诗的整体精神。

该卷书用麻纸,制作相当精细。

书用硬笔,笔法劲健,颇多叉笔。

这些都是唐代书法的用纸、笔法的特点。

《宣和书谱》一书评杜牧书法:“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是说作者诗文、书法有统一的风格。

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钤有宋徽宗的诸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式样。

兹后曾递藏于宋贾似道、明项元汴、张孝思、清梁清标等人,乾隆年间入藏内府。

据《式古堂书画记考·卷七》所记,该卷后元人诸跋,是从唐赵模《千字文》后移来。

《宣和书谱》、《悦生所藏书画别录》、《平生壮观》、《大观录》、《吴越所见书画录》、《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草书苦笋帖卷绢本,无年款。

纵25.1厘米横1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这件"苦笋帖"文字不多,总共才l4字,字圆锋正,精练流逸。

不仅能使我们观赏到那娴熟的笔法和行云施雨、走蛇舞龙般的线条之美,同时还能直接感受到作者书写时的内在气质。

引首:乾隆“醉僧逸翰”。

帖后有【宋】米友仁,【明】项元汴、李佐跋。

著录于《妮古录》、《书画记》、《平生壮观》、《大观帖》、《诒晋斋帖》、《三希堂续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