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戊烷环己烷分子中无张力

合集下载

(完整版)有机化学练习题以及答案修

(完整版)有机化学练习题以及答案修

有机化学各章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 在下列化合物中,偶极矩最大的是 ( )A.CH3CH2ClB. H2C=CHClC. HC≡CCl2. 根据当代的观点,有机物应该是 ( )A.来自动植物的化合物B. 来自于自然界的化合物C. 人工合成的化合物D. 含碳的化合物3. 1828年维勒(F. Wohler)合成尿素时,他用的是 ( )A.碳酸铵B. 醋酸铵C. 氰酸铵D. 草酸铵4. 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之一就是多数有机物都以 ( )A.配价键结合B. 共价键结合C. 离子键结合D. 氢键结合5. 根椐元素化合价,下列分子式正确的是 ( )A.C6H13B. C5H9Cl2C. C8H16OD. C7H15O6. 下列共价键中极性最强的是 ( )A.H-CB. C-OC. H-OD. C-N7. 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 )A.C2H5OC2H5B. CCl4C. C6H6D. CH3CH2OH8. 下列溶剂中最难溶解离子型化合物的是 ( )A. H2OB. CH3OHC. CHCl3D. C8H189. 下列溶剂中最易溶解离子型化合物的是 ( )A.庚烷 B. 石油醚 C. 水 D. 苯10. 通常有机物分子中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结构部位是 ( )A.键B. 氢键C. 所有碳原子D. 官能团(功能基)第二章烷烃1. 在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中,不同类型的氢被取代活性最大的是 ( )A.一级B. 二级C. 三级D. 那个都不是2.氟、氯、溴三种不同的卤素在同种条件下,与某种烷烃发生自由基取代时,对不同氢选择性最高的是( )A.氟B. 氯C. 溴D.3. 在自由基反应中化学键发生 ( )A. 异裂B. 均裂C. 不断裂D. 既不是异裂也不是均裂4. 下列烷烃沸点最低的是 ( )A. 正己烷B. 2,3-二甲基戊烷C. 3-甲基戊烷D. 2,3-二甲基丁烷5. 在具有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构造异构体中,最稳定的是 ( )的异构体 ( )A. 支链较多B. 支链较少C. 无支链6. 引起烷烃构象异构的原因是 ( )A. 分子中的双键旋转受阻B. 分子中的单双键共轭C. 分子中有双键D. 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围绕C-C单键作相对旋转7. 将下列化合物绕C-C键旋转时哪一个化合物需要克服的能垒最大 ( )A. CH2ClCH2BrB. CH2ClCH2IC. CH2ClCH2ClD. CH2ICH2I8. ClCH2CH2Br中最稳定的构象是 ( )A. 顺交叉式B. 部分重叠式C. 全重叠式D. 反交叉式9. 假定甲基自由基为平面构型时,其未成对电子处在什么轨道 ( )A. 1sB. 2sC. sp2D. 2p10. 下列游离基中相对最不稳定的是 ( )A. (CH3)3C.B. CH2=CHCH2.C. CH3.D. CH3CH2.11. 构象异构是属于 ( )A. 结构异构B. 碳链异构C. 互变异构D. 立体异构12. 下列烃的命名哪个是正确的? ( )A、乙基丙烷 B. 2-甲基-3-乙基丁烷C. 2,2-二甲基-4-异丙基庚烷D. 3-甲基-2-丁烯13. 下列烃的命名哪个不符合系统命名法? ( )A.2-甲基-3-乙基辛烷 B. 2,4-二甲基-3-乙基己烷C. 2,3-二甲基-5-异丙基庚烷D. 2, 3, 5-三甲基-4-丙基庚烷14. 按沸点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以下四种烷烃①庚烷②2,2-二甲基丁烷③己烷④戊烷 ( )A. ③>②>①>④B. ①>③>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15. 异己烷进行氯化,其一氯代物有几种? (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16. 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12一元氯代产物只有一种,结构式是 ( )A.C(CH3)4 B. CH3CH2CH2CH2CH3C. (CH3)2CHCH2CH317. 下列分子中,表示烷烃的是 ( )A. C2H2B. C2H4C. C2H6D. C6H618.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属同系物的是 ( )A. C2H6和C4H8B. C3H8和C6H14C. C8H18和C4H10D. C5H12和C7H1419.甲烷分子不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平面结构,而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其原因之一是甲烷的平面结构式解释不了下列事实 ( )A. CH3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B. 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C.CHCl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D. CH4是非极性分子20. 甲基丁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能生成一氯化物异构体的数目是 (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21. 实验室制取甲烷的正确方法是 ( )A. 醇与浓硫酸在170℃条件下反应B. 电石直接与水反应C. 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混和物加热至高温D. 醋酸钠与氢氧化钠混和物加热至高温第三章烯烃1. 在烯烃与HX的亲电加成反应中,主要生成卤素连在含氢较( )的碳上 ( )A. 好B. 差C. 不能确定2. 烯烃双键碳上的烃基越多,其稳定性越 ( )A. 好B. 差C. 不能确定3. 反应过程中出现碳正离子活性中间体,而且相互竟争的反应是 ( )A. SN2与E2B. SN1与SN2C. SN1与E14. 碳正离子a.R2C=CH-C+R2、 b. R3C+、 c. RCH=CHC+HR 、 d.RC+=CH2稳定性次序为 ( )A. a>b>c>dB. b>a>c>dC. a>b≈c>dD. c>b>a>d5. 下列烯烃发生亲电加成反应最活泼的是 ( )A. (CH3)2C=CHCH3B. CH3CH=CHCH3C. CH2=CHCF3D. CH2=CHCl36. 下列反应中间体的相对稳定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CH 2CH 3CH 3CHCH 3CH 3C CH 3CH 3+++A. B. C.A. A >B >CB. A >C >BC. C >B >AD. B >C >A7. 1-己烯、顺-3-己烯和反-3-己烯三者相对稳定性的次序是 ( )A. 反-3-己烯>顺-3-己烯>1-己烯B. 1-己烯>顺-3-己烯>反-3-己烯C. 顺-3-己烯>1-己烯>反-3-己烯8. 在烯烃与HX 的加成反应中,反应经两步而完成,生成( )的一步是速度较慢的步骤( )A. 碳正离子B. 碳负离子C. 自由基 9. 分子式为C 5H 10的烯烃化合物,其异构体数为 (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10. 在下列化合物中,最容易进行亲电加成反应的是 ( )A.CH 2=CHCH=CH 2B.CH 3CH=CHCH 3C.CH 3CH=CHCHOD.CH 2=CHCl11. 马尔科夫经验规律应用于 ( )A. 游离基的稳定性B. 离子型反应C. 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D. 游离基的取代反应12. 下列加成反应不遵循马尔科夫经验规律的是 ( )A. 丙烯与溴化氢反应B. 2-甲基丙烯与浓硫酸反应C. 2-甲基丙烯与次氯酸反应D. 2-甲基丙烯在有过氧化物存在下与溴化氢反应13. 若正己烷中有杂质1-己烯,用洗涤方法能除去该杂质的试剂是 ( )A. 水B. 汽油C. 溴水D. 浓硫酸14. 有一碳氢化合物I ,其分子式为C 6H 12,能使溴水褪色,并溶于浓硫酸,I 加氢生成正己烷,I 用过量KMnO 4氧化生成两种不同的羧酸,试推测I 的结构 ( )A. CH 2=CHCH 2CH 2CH 2CH 2B. CH 3CH=CHCH 2CH 2CH 3bC. CH 3CH 2CH=CHCH 2CH 3D. CH 3CH 2CH=CHCH=CH 215. 下列正碳离子中,最稳定的是 ( )CH 3CH 3CH 3CH 3CH 2CH 3++A. B.C.D.CH 3CH 3++16. 具有顺反异构体的物质是 ( )CH 3CH C CO 2HCH 3CH 3CH C CH 3CH 3CH 3C CH 3CHCH 2CH 3H 2C CH 2A. B.C. D.17. 分子式为C 4H 8的烯烃与稀、冷KMnO 4溶液反应得到内消旋体的是 ( )CH 2CHCH 2CH 3CH 2C(CH 3)2C CHHCH 3CH 3C CH CH 3H CH 3A. B.C. D.18. 下列反应进行较快的是( )A.B.CH 3CH 3Cl CH 3CH 3CH 3CH 3Cl CH 3CH 319. 下列化合物稳定性最大的是 ( )A. B.C. D.H 3C CH 2H 3CCH 3H 3CCH 3H 3CCH 3CH 3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1. 在含水丙酮中,p-CH 3OC 6H 4CH 2Cl 的水解速度是C 6H 5CH 2Cl 的一万倍,原因是 ( )A.甲氧基的-I 效应B. 甲氧基的+E 效应C. 甲氧基的+E 效应大于-I 效应D. 甲氧基的空间效应2. 下列化合物中氢原子最易离解的为 ( )A. 乙烯B. 乙烷C. 乙炔D. 都不是3. 二烯体1,3-丁二烯与下列亲二烯体化合物发生Diels-Alder反应时活性较大的是 ( )A. 乙烯B. 丙烯醛C. 丁烯醛D. 丙烯4.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较强的为 ( )A. 乙烯B. 乙醇C. 乙炔D. H25. 在CH3CH=CHCH2CH3化合物的自由基取代反应中, ( )氢被溴取代的活性最大A. 1-位B. 2-位及3-位C. 4-位D. 5-位6. 下列物质能与Ag(NH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 乙醇B. 乙烯C. 2-丁炔D. 1-丁炔7. 下列物质能与Cu2Cl2的氨水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是 ( )A. 乙醇B. 乙烯C. 2-丁炔D. 1-丁炔8. 以下反应过程中,不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的反应是 ( )A. SN1B. E1C. 烯烃的亲电加成D. Diels-Alder反应9. 在sp3, sp2, sp杂化轨道中p轨道成分最多的是()杂化轨道( )A. sp3B. sp2C. sp10. 鉴别环丙烷,丙烯与丙块需要的试剂是 ( )A. AgNO3的氨溶液;KMnO4溶液B. HgSO4/H2SO4; KMnO4溶液C. Br2的CCl4溶液;KMnO4溶液D. AgNO3的氨溶液11. 结构式为CH3CHCICH=CHCH3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数目是 ( )A. 1B. 2C. 3D. 412. 1-戊烯-4-炔与1摩尔Br2反应时,预期的主要产物是 ( )A. 3,3-二溴-1-戊-4-炔B. 1,2-二溴-1,4-戊二烯C. 4,5-二溴-2-戊炔D. 1,5-二溴-1,3-戊二烯13. 某二烯烃和一分子溴加成结果生成2,5-二溴-3-己烯,该二烯烃经高锰酸钾氧化得到两分子乙酸和一分子草酸,该二烯烃的结构式是 ( )A. CH 2=CHCH=CHCH 2CH 3B. CH 3CH=CHCH=CHCH 3C. CH 3CH=CHCH 2CH=CH 2D. CH 2 =CHCH 2CH 2CH=CH 214. 下列化合物无对映体的是 ( )HCH 3H 3C H 3CH 3C CH C CH CH 3H 5C 6CH C CHC 6H 5H 5C 6N CH 3C 2H 5C 3H 7I -+A.B.C. D.15. 下列炔烃中,在HgSO 4-H 2SO 4的存在下发生水合反应,能得到醛的是( )A. B.C. D.CH 3C C CH3CH 3C CHHC CHCH 3CH 2CH 2C CH16.一化合物分子式为C 5H 8,该化合物可吸收两分子溴,不能与硝酸银的氨溶液作用,用过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用,生成两分子二氧化碳和一分子丙酮酸推测该化合物的结构式( )A. B.C. D.CH 3C CCH 2CH 3HC C CHCH 3CH 3CH 2CHCH CHCH 3H 2C C CH CH 2CH 317. 下面三种化合物与一分子HBr 加成反应活性最大的是( )A. B. C.PhCH CH 2p O 2NC 6H 4CH CH 2p CH 3C 6H 4CH CH 2第五章 环烷烃1. 环已烷的所有构象中最稳定的构象是 ( )A. 船式B. 扭船式C. 椅式2. A. 环丙烷、B. 环丁烷、C. 环己烷、D. 环戊烷的稳定性顺序 ( )A. C>D>B>AB. A>B>C>DC. D>C>B>AD. D>A>B>C3. 下列四种环己烷衍生物其分子内非键张力(Enb )从大到小顺序应该( )A. B.C.D.(CH 3)3CCH 3(CH 3)3CCH 3C(CH 3)3CH 3C(CH 3)3CH 3A. A >B >C >DB. A >C >D >BC. D >C >B >AD. D >A >B >C4. 1,3-二甲基环己烷不可能具有 ( )A. 构象异构B. 构型异构C. 几何异构D. 旋光异构5. 环烷烃的环上碳原子是以哪种轨道成键的?( )A. sp 2杂化轨道B. s 轨道C. p 轨道D. sp 3杂化轨道6.碳原子以sp 2杂化轨道相连成环状,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与溴加成的一类化合物是( )A. 环烯烃B. 环炔烃C. 芳香烃D. 脂环烃7. 环烷烃的稳定性可以从它们的角张力来推断,下列环烷烃哪个稳定性最差? ( )A. 环丙烷B. 环丁烷C. 环己烷D. 环庚烷8. 单环烷烃的通式是下列哪一个? ( )A. C n H 2nB. C n H 2n+2C. C n H 2n-2D. C n H 2n-69. 下列物质的化学活泼性顺序是①丙烯 ②环丙烷 ③环丁烷 ④丁烷 ( )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①>②>④>③D. ①>②>③=④10. 下列物质中,与异丁烯不属同分异构体的是 ( )g oA. 2-丁烯B. 甲基环丙烷C. 2-甲基-1-丁烯D. 环丁烷11.CH 2CH 3CH 3HH的正确名称是 ( )A. 1-甲基-3-乙基环戊烷B. 顺-1-甲基-4-乙基环戊烷C. 反-1-甲基-3-乙基戊烷D. 顺-1-甲基-3-乙基环戊烷12. 环己烷的椅式构象中,12个C-H 键可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用符号( )表示 ( )A. α与βB. σ与πC. a 与eD. R 与S 13. 下列反应不能进行的是( )A.B.C.D.CH 3+KMnO 4/H ++H 2¸ßÎÂ+Br 2hv+KMnO 4/H 3O +14. 下列化合物燃烧热最大的是 ( )A.B.C.D.15. 下列物质与环丙烷为同系物的是 ( )A. B.C.D.CH 3CHCH 316. 1,2-二甲基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是 ( )A.B.C.D.H CH 3CH 3HCH 3CH 3CH 3CH 3317. 下列1,2,3-三氯环己烷的三个异构体中,最稳定的异构体是 ( )A. B.C.ClClCl ClClClCl ClClth第六章 对映异构1. 下列物质中具有手性的为( )。

chapter2环烷

chapter2环烷

1. 氧化反应
环丙烷对氧化剂稳定,不被高猛酸钾、臭氧等氧化剂氧化。 例如:
故可用高猛酸钾溶液来区别烯烃与环丙烷衍生物。 环烃性质小结: (1)小环烷烃(3,4元环)易加成,难氧化,似烷似烯。 普通环以上难加成,难氧化,似烷。 (2)环烯烃、共轭二烯烃,各自具有其相应烯烃的通性。
脂环烃的化学性质与脂肪烃相似,可发生卤化和 氧化反应等。
(甲)加氢
Ni + H2 80。 C Ni + H2 200。 C
+ H2
CH3 CH2 CH3
CH3 CH2 CH2 CH3
Ni 。 300 C
CH3 CH2 CH2 CH2 CH3
(乙)加卤素
+ Br2
CCl4
CH2 CH2 CH2 Br Br
1,3-二溴丙烷
+ Br2 heat
CH2 CH2 CH2 CH2 Br Br
名 称 环丙烷 环丁烷 环戊烷 环己烷 环庚烷 成环 分子燃烧热 碳数 /KJ·mol-1 3 4 5 6 7 2091 2744 3320 3951 4637 -CH2-的 平均燃烧热 /KJ·mol-1 697 686 664 659 662 名称 环辛烷 环壬烷 环癸烷 环十五烷 开链烷烃 成环 碳数 8 9 10 15 -CH2-的 分子燃烧热 平均燃烧热 /KJ·mol-1 /KJ·mol-1 5310 664 5981 665 6636 664 9885 660 659
• 按照分子中所含碳环的数目,可分为:
单环脂环烃
环己烷
CH3
环戊二烯甲基环己烷二环脂环烃十氢化萘 降冰片烷 螺[2,4]庚烷
多环脂环烃
立方烷 棱烷
篮烷 金刚烷

本章重点介绍环烃的顺反异构

本章重点介绍环烃的顺反异构

第3章环烃本章重点介绍环烃的顺反异构,脂环烃的加成反应、取代反应,脂环烃的稳定性因素;苯的结构、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机制、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非苯性芳烃及Hück el规则。

自然界中除了链烃外,还存在大量的结构上碳链首尾相连成环的碳氢化合物,总称为环烃,环烃包括脂环烃和芳香烃两类。

脂环烃及其衍生物广泛的分布在动植物中,例如石油中含有环戊烷、环己烷的衍生物,植物挥发油和色素中富含萜类化合物,动物体内的激素等。

芳香烃是指具有“芳香性”的环状碳氢化合物。

所谓芳香性是指化学性质上表现为易发生取代反应、难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环具有共轭稳定性。

例如从树脂和香精油等天然产物中提取一些具有苯环母体的物质,其化学性质具有芳香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并不具芳香味,甚至有的味道难闻。

在你学完本章以后,应该能够回答以下问题:1.脂环烃、芳香烃的结构特点是什么?2.在脂环烃中为什么小环不稳定?3.学会初步判断化合物分子是否具有芳香性。

4.为什么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具有易发生取代反应,难发生加成反应的性质?5.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是什么?6.致癌稠环芳烃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什么?3.1脂环烃温习提示:链烃的结构和命名3.1.1 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1.脂环烃的分类链状烷烃碳链的首尾两个碳原子以单键相连,所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烷烃称为脂环烃(c yc loalkane)。

三元环和四元环的脂环烃性质活泼,容易发生反应。

较高级的脂环烃与链状烷烃的性质相似,性质不活泼,因而脂环烃又称为饱和脂环烃(saturated alicyc lic hydroc arbon)。

脂环烃的分类根据脂环烃分子中所含的碳环数目可分为单环、双环和多环脂环烃。

分子中只有一个碳环结构的烷烃,称为单环脂环烃,其分子通式为C n H2n,与链状单烯烃同为异构体。

根据成环的碳原子数目分类,脂环烃可分为小环(三元环、四元环)、常见环(五元环、六元环)、中环(七元环~十二元环)及大环(十二元环以上)脂环烃。

有机化学:第五章 环烷烃

有机化学:第五章 环烷烃
CH3 CHC3 H3
? CH3 C CH3 CHC3H3
CH3 H3C CHC3H3
e, a构象
e, a构象
33
1,3-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e, a构象
CH3 CH3
H3C
CH3
a, a构象
e, e构象,优势
34
小结:
1°环己烷有两种极限构象(椅式和船式),椅式为优势构象。 2°一元取代基主要以e键和环相连。 3°多元取代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是e键上取代基最多的构象。 4°环上有不同取代基时,大的取代基在e键上构象最稳定。
1885年,Baeyer提出了张力学说(strain theory):
a. 形成环的C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并排成正多 边形; b. 在不同环中C-C键之间的夹角小于或大于正四 面体所要求的角度:109°28′; c. 环中C-C键键角的变形会产生张力,键角变形 的程度越大,张力越大,环的稳定性低,反应活 性越大。
+
Cl2
+
Cl2
+
Cl2
+
Br2
+
Cl2
hv hv 300 oC hv hv
Cl Cl
Cl Br
Cl
10
氧化反应
KMnO4
O + CO2H
O3
( Z)
Zn/H2O
OHC
CHO
11
中小环的加成反应
加氢反应
+
H2
+
H2
+
H2
Ni 80 oC
Ni 100 oC
Pt 300 oC

脂环烃的定义和命名

脂环烃的定义和命名

脂环烃的定义和命名本章所要讨论的是结构上具有环状碳骨架,而性质上与脂肪烃相似的烃类,它们总称为脂环烃。

饱和的脂环烃叫做环烷烃。

因碳骨架成环,故比烷烃少两个氢原子,其通式与烯烃一样,也是Cn H2n。

最简单的环烷烃含有三个碳原子,是一个三碳环化合物。

它是丙烯的同分异构体。

含有三个以上碳原子的环烷烃,除与碳原子数相同的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外,还有环状的同分异构体。

例如,含有四个碳原子的环烷烃就有两种。

由于碳原子连成环,环上C—C单键不能自由旋转。

因此,在环烷烃的分子中,只要环上有两个碳原子各连有不同的原子或基因,就有构型不同的顺反异构体存在。

例如,1,4-二甲基环己烷就有顺反异构体。

两个甲基在环平面同一边的是顺式异构体,两个甲基分布在环平面两边的是反式异构体。

在书写环状化合物的结构式时,为了表示出环上碳原子的构型,可以把碳环表示为垂直于纸面〔见上式(I)、(III)〕,将朝向前面(即向着读者)的三个键用粗线或楔形线表示。

把碳上的基团排布在环的上边和下边(若碳上没有取代基只有氢原子。

也可省略不写)。

或者把碳环表示为在纸面上[见下式(II)、(IV)],把碳上的基团排布在环的前方和后方,用实线表示伸向环平面前方的键,虚线表示伸向后方的键。

脂环烃的环上有双键的叫做环烯烃。

有两个双键和有一个叁键的则分别叫做环二烯烃和环炔烃。

它们的命名也与相应的开链烃相似。

以不饱和碳环作为母体,侧链作为取代基。

环上碳原子编号顺序应是不饱和键所在位置号码最小。

对于只有一个不饱和键的环烯(或炔)烃,因不饱和键总是在C(1)一C(2)之间,故双键(或叁键)的位置也可以不标出来。

例如:带有侧链的环烯烃命名时,若只有一个不饱和碳上有侧链,该不饱和碳编号为1;若两个不饱和碳都有侧链,或都没有侧链,则碳原子编号顺序除双键所在位置号码最小外,还要同时以侧链位置号码的加和数较小为原则。

例如: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环的是双环化合物。

其中两个环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叫做螺环化合物;共用两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叫做桥环化合物。

环烷烃的结构及环的稳定性

环烷烃的结构及环的稳定性

5
1
6
0.18nm
1
4
5
6
4
3
2
3
2
——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3)直立键a、平伏键e与稳定构象
(A)何为a、e

ay
ea
a e
e
a
e a
a
e
e
a
a
a
e
e
a
a
e
e e
e
a
书写时右面三个e键向右
伸,左面三个e键向左伸。
——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红色键为直立键(a键),蓝色键为平伏键(e键)。
5.5.3 脂环烃的性质
环烷烃的沸点、熔点和相对密度都较含同
数碳原子的开链脂肪烃为高。
表5-2 一些环烷烃的物理常数
名称 环丙烷
熔点/℃
-127.6
沸点/℃ 相对密度(d420)
-32.9
0.720(-79℃)
环丁烷
-80
12
0.703(0℃)
环戊烷
-93
49.3
0.745
甲基环戊烷 -142.4
H
H
H
H
H
115°
H
H
H
H
H
H
重叠构象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5.5.2 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1)影响构象稳定性的因素 (A)角张力
键角与成键轨道角度不相符. (B)扭转张力
sp3杂化碳交叉构象稳定,若有偏差,有扭回
交叉构象的扭转张力. (C)范德华力

环烷烃(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的构象道

环烷烃(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的构象道

环烷烃的构象链状化合物的构象是由基团绕C—Cσ 键旋转产生的;而环状化合物的构象至少涉及到两个C—C σ 键和其键角的转动和变化,有时还涉及到键长和键角的变化,比较复杂,常称环的翻转。

一、环丙烷的构象环丙烷是三个碳的环,只能是平面构象,即它的构型。

尽管只有一种构象,但这个环极不稳定,主要因为:1、所有C-H 键都是重叠构象,扭转张力大。

2、C 原子是不等性杂化或弯曲键,有“角张力”存在。

二、环丁烷的构象环丁烷有两种极限构象:动画演示:平面式构象:象环丙烷一样,不稳定,存在扭转张力和“角张力”。

蝶式构象:能缓解扭转张力和角张力,呈蝶式构象。

通过平面式构象,由一种蝶式翻转成为另一种蝶式构象,处于动态平衡。

蝶式是优势构象。

也有扭转能力和角张力存在。

三、环戊烷的构象环戊烷的构象主要是信封式和半椅式构象。

两者处于平衡。

因为平面构象能量较大,一般认为环戊烷采取这种构象可能性很少。

信封式 E 相对19kJ/mol 半椅式四、环己烷的构象环己烷的构象经过近百年的努力才建立起来。

Baeyer 1885 年提出张力学说,认为环状化合物是平面构型Sachse 1889 年质疑张力学说只适合小环,提出环已烷有船式、椅式两种构象。

Hassel 1930 年利用偶极矩测定法和电子衍射法研究环已烷构象,∠CCC109.5°,气相、液相中环已烷几乎全是椅式构象。

Barton 1950 年发展了构象理论,以甾族化合物为对象提出构象分析,把构象分析明确地引入有机化学中。

Hassel 和Barton 获1969 年Nobel 化学奖1、椅式和船式构象环已烷保持碳原子的109.5°键角,提出了椅式和船式构象.1)椅式构象:C1、C2、C4、C5 在一个平面上,C6 和C3 分别在平面的下面和平面的上面,很象椅脚和椅背,故称“椅式”。

2)船式构象:C1、C2、C4、C5 在一个平面上,C3 和C6 在平面上面。

形状象只船,C3 和C6 相当船头和船尾,故称“船式”。

有机化学 第3环烷烃

有机化学 第3环烷烃
第二节 环烷烃
环烷烃
• 环烷烃是环状的烷烃。环烷烃分子中碳原子相互以单键联结成闭合碳 环,其余的价全部与氢原子连接。 • 要将链状烷烃变为环状,需将链端两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去掉,因此 单环烷烃的通式为CnH2n。 • 多环烷烃中每成一个环,氢原子将减少两个,所以双环烷烃的通式为 CnH2n-2。 • 可想而知,环烷烃和烷烃的大多数性质相似。 • 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环状结构。
桥环化合物编号时,从一个桥头开始,循最长的桥编到另一个桥头, 然后再循次长桥编回起始桥头,最后从紧挨着起始桥头的碳原子循最 短桥完成全部编号(桥头原子不重复编号)。 两个桥头原子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作为编号起点。如果一个桥头有 取代基时,有取代基的编“1”号。两个桥头都有取代基时,取代基小 的编“1”号。 桥链上同时有不饱和键和取代基时,先按最长、次长、最短桥顺序 考虑,再考虑使不饱和键给予最小编号,最后考虑将取代基尽可能给 予最小编号。 4 CH CH
五、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环的稳定性 与环的大小 有关
环丙烷最不 稳定,环丁 烷次之,环 戊烷比较稳 定,环己烷 以上的大环 都稳定
环稳 定性
环大小
(Aldolf von Baeyer)
1885年拜尔
张力 学说
张力学说假定成环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并形成等边多 边形:
109.5° 49.5° 60° 109.5° 19.5° 90° 108° 1.5° 109.5°
CH3
2 3 4 1 5 6
7
CH3
6 4 8 1 5 3 2
CH3
Br
5-甲基-1-溴螺[3, 4]辛烷2,6-二甲基螺[4.5]癸烷
我们将桥环和螺环双环烷烃的名称写成公式:
l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脂环烃的物理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of alicyclic
环烷烃的熔点、沸点、和比重都较含同数碳原子 的开链烷烃高,见表5-1。 原因:由于链状化合物可以比较自由的摇动,分 子间“拉”得不紧,容易挥发,所以沸点低一些。由 于这种摇动,它比较难以在晶格内作有次序的排列, 所以它的熔点也低一些。环烷烃排列得紧密一些,所 以密度高一些,比重就高一些。
• 脂环烃是指碳干为环状而性质和开链烃 相似的烃类。如:
第十二次课(第23~24学时)
第一节 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alicyclic
一、分类:
饱和脂环烃(环烷烃) 单环脂环烃 不饱和脂环烃(环烯烃、环炔烃) 脂环烃 螺环烃:分子中两个碳环共 用一个碳原子。 多环脂环烃 联环烃:分子中两个碳原子用 一根碳碳键相连的。 桥环烃:分子中两个碳环共用 多个碳原子。
二、脂环烃的命名
• ①单环烷烃的命名与烷烃相似,只在烷 字的前面加上一“环”字,称为环某烷。 • 编号时,当环上有取代基时,取代基小 时用环作为母体。有两个以上不同的取 代基时,以含碳最少的取代基作为1位。 使环上取代基的位次尽可能最小
例如:
CH3 H2C CH2 H2C CH3
1
1
2 3
CH2 CH3
+
HBr
三、环烯烃的性质Properties of cycloalkenes Br
1 2
3 2 1 5 4 6 7
8 3 4
7 6 5
1 2 3 9 8 4 5 7
螺[2.5]辛烷
8 9 5-甲基螺[3. 5] 壬烷
6 9-甲基螺[3. 5] -5-壬烯
⑤稠环烃:
• 两个碳环共有两个碳原子的烃,按桥环 烃命名。例如:
二环[4.4.0]癸烷或十氢化萘
第二节 脂环烃的性质
Properties of alicyclic hydrocarbons
2
3
4 5
1
10
9
8 7 3 4 5 2 1 7 6
6
二环[4· 4· 0]癸烷
1,5,7,7-四甲基二环[4· 1· 0]庚烷
1 6 5 4
7 8 6 5 4 3 1 2
2
1,3,7,7-四甲基二环[2· 2· 1]庚烷
7
3
1,5,6-三甲基二环[2· 2· 0]-2-辛烯
7 6 5 1 4 3 2 6 5
+Cl2
FeCl3
ClCH2CH2CH2Cl
③ 与卤化氢反应(取代环烷烃加 成符合马氏规则)
CH3 + H-Br CH3—C—CH—CH3 Br CH3
同理,与水反应符合马氏规则
①H2SO4 ②H2O
CH3CH2CH2OH
(2) 环丙烷不同于烯烃,常温下一般氧化剂 不与环烷烃反应。对氧化剂较稳定。 ①环丙烷不与KMnO4水溶液或臭氧作用,例:
二、脂环烃的化学性质: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icyclic
• 大环环烷烃和链状烷烃的化学性质很相像,对 一般试剂表现得不活泼,小环化合物可以发生 取代、氧化和加成反应。 • (1)小环烷烃与烯烃相像----与H2 、 X2 、 HX 反 应。 • 它与氢、卤素、卤化氢都可以发生开环作用, 因此小环可以比作一个双键。不过,随着环的 增大,它的反应性能就逐渐减弱,五元、六元 环烷烃,即使在相当强烈的条件下也不易开环。
3 4 5 5-甲基-1,3-环戊二烯 2 1 1 2 3 3-甲基-1-环己烯 6 1 2 环戊烯 3 5 4
3-甲基-1,4-环己二烯
③桥环烃
• 两环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的烃。 称为二环[环上碳数,从大到小]某烷,命 名时从桥头碳开始,从大环到小环,再 到另一个桥头碳,最后到桥碳。有取代 基时给予取代基最小位次。例如:
臭氧对环烷或多环烷的选择性氧化通常氧 化叔碳氢,特别是桥头氢。
H3C H3C + O3
H
OH
• ②在加热,强氧化剂作用下,或在催化剂存在下 用空气氧化,生成各种氧化产物。如:
+ O2 100℃,加压 空气
钴催化剂
CH2CH2COOH CH2CH2COOH
己二酸 + 1/2O2 空气 200℃,加压 环己醇
1-甲基环己烷 1 2
1-甲基-3-乙基环己烷 1 2 43
1-甲基-2-异丙基环戊烷
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
当环与长碳链相连时,用碳链作
为母体。把环作为取代基。例如:
CH3 H3C
1
H2C CH
CH CH2
2
CH2
CH3
环丙基环己烷
3-甲基-4-环己基庚烷
②环烯烃的命名
• 在相应的烯烃名称前面加一“环”字,称为环烯 烃。编号时给双键最小位次。例如:
第五章 脂环烃
alicyclic hydrocarbons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脂环烃的分类及命名 • 第二节 脂环烃的性质 • 第三节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及构象 • 第四节 脂环烃的制法
• 教学要点: • 掌的立体化学。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脂环烃的命名、性质。难点:结 构与制备。 • 教学时数: 4 学时
OH
③可用KMnO4溶液来区别烯烃和 环丙烷类化合物。
环丙烷部分不受影响,反应发生在环的α位。
举例:
• 区别:CH3CH2CH3 ;CH2=CHCH3
CH ≡ CCH3和
(3)与卤素取代反应: 在光照或较高温度下发生
+ Cl2 hv
Cl
+ Cl +
HCl
+ Cl2
hv
HCl
+ Br2
300°
Br
7
1
2
二环[2.2.1]庚烷 6 2 1
4 3 2-甲基二环[2.2.1]庚烷 2 3 1 5 4
5 3 4 二环[2.1.1]己烷
二环[2.1.0]戊烷
④螺环烃:
• 两个碳环共有一个碳原子的环烃,称为螺[环上碳数, 从小到大]某烷。编号时从小环到螺原子再到大环。 将小的数字排在前面,数字之间用圆点编号。有取 代基时,给予位次最小。例如:
① 催化氢化(反应历程:吸附过程)
• 在Ni催化剂进行催化加氢,乙烯在40℃ 发生反应;环丙烷在120℃时发生反应, 产生丙烷;环丁烷在180℃时发生反应, 产生正丁烷;环己烷和环庚烷在300℃时 不发生反应。
② 与卤素反应:
在室温下或催化剂作用下容易开环
+Br2 +Br2
室温 室温
BrCH2CH2CH2Br CH3CH2CH2B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