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书写入门:小篆的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小篆的字形特点范文

小篆的字形特点范文

小篆的字形特点范文
小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写形式,其字形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形状工整:小篆字的结构整齐有序,横、竖、撇、捺等线条清晰、平直,结构稳定。

2.线条粗壮:小篆的笔画一般较粗,笔迹饱满有力,线条宽度均匀。

3.造型规整:小篆的字形规整,平衡感强,各个组成部分相对统一,整体形象稳定。

4.象形化特点:小篆字的字形多取材于自然界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象形化特征,如“山”、“水”等字的字形形状与实际事物较为相像。

5.独特的笔画结构:小篆的笔画结构相对复杂,一般由数个基本笔画组成,又具有一定变化规律,形成各种不同的字形。

6.遵循一定的布局规则:小篆字的布局遵循一定的规则,上下左右结构清晰,各组成部分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相对位置。

总体而言,小篆字形特点是形状工整、线条粗壮、造型规整,同时具有一定的象形化特点和独特的笔画结构。

篆书入门(打印版)

篆书入门(打印版)

篆书入门(打印版)篆书入门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1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一)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2(3)行至底点勿顿(4)XXX,顺势提收3.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XXX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持圆劲的接,衔接47.摆布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小篆的特征

小篆的特征

小篆的特征小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书写形式,具有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从小篆的字形结构、笔画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揭示小篆的独特魅力。

一、字形结构小篆的字形结构简洁规整,每个字由一至多个基本构件组成。

基本构件是指小篆中用于构成字形的基本部件,如“口”、“手”等。

这些基本构件的组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字形,使得小篆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

二、笔画特点小篆的笔画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简练:小篆的笔画线条简练而有力,凸显了中国书法的刚劲之美。

2. 线条形态多样:小篆的笔画形态多样,有直线、曲线、横线、竖线等,使得每个字的造型都独具一格。

3. 线条粗细变化:小篆的笔画粗细变化丰富多样,既有粗劲有力的笔画,也有细腻柔和的笔画,使得小篆字体具有立体感和艺术美感。

三、发展历程小篆作为古代中国的一种文字书写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它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但在西周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规范。

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命令李斯等人整理文字,形成了统一规范的小篆字体,称为“秦篆”。

此后,小篆成为古代中国文字书写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小篆作为中国古代文字书写形式的重要代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篆为后世的字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小篆的字形结构、笔画特点对后世的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世的字体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小篆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篆以其独特的字形结构和笔画特点,成为中国书法中的重要门类之一。

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曾借鉴小篆的艺术风格,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小篆也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小篆的使用时间跨度较大,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对小篆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制度、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小篆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书写形式,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影响。

它的字形结构简洁规整、笔画特点独特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篆的结构分析

小篆的结构分析

小篆的结构分析
小篆现在常用的的也有3 至4 千字。

每个字都各自构造,各有形态。

要想在一幅作品中协调一致,达到统一,就要对字的结构进行分析。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具体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独体结构
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

独体结构的字没有偏旁,独立而自成体势。

篆字的独体结构一般分直势和曲势两种。

直势形正,而骨涵其中,要不偏不倚,严整端稳;曲势和婉而字形美观,要掌握好重心,稳而得势。

向背接构
篆字中有内抱和外抱之分。

弓之背向外,弦向内者,指内抱,谓之“相向”;背向内,弦向外,指外抱,谓之“相背”。

两者各有体势,不可等而视同。

相向者虽向内抱,但两部分皆有独存之势;相背者虽向外分,但两部分皆存联络之形。

相让结构
有的篆字由于自身的特点,两部分的字都朝向一个方向,安排不好,极易歪斜。

这就要求对字作出相对的提升左侧或提升右侧的安排,彼此相让,以达到和谐统一。

附丽结构
有的篆字存在有主有次的情况,也就是说字的一部分附于另一部分,两者不可偏离。

这类字一般是以曲附正,字的正势要写得端庄凝练,而旁附的另一部分要写得多姿多态,这样才会静中有动,风神飘逸。

天覆结构
这类字属上重下轻者,状如顶戴,欲得其势,应注意上下对准,。

小篆字形特点

小篆字形特点

小篆字形特点小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之一。

小篆的字形特点独具一格,具有典型的古代中国文化特征,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小篆字形的特点。

一、笔画结构简洁小篆的笔画结构非常简洁,每个字都是由若干个笔画组成的。

它的笔画一般都是由横、竖、撇、捺、点、折等基本笔画组合而成的。

这些基本笔画的运用非常灵活,可以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字形,使得小篆的字体非常丰富多彩。

二、线条流畅自然小篆的线条流畅自然,每个字的线条都非常有韵律感。

这是因为小篆的笔画结构非常简洁,每个笔画的长度、粗细、方向都非常准确,使得整个字体的线条非常流畅自然。

此外,小篆的笔画也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字形要求做出一些微调,使得字形更加完美。

三、构图严谨有序小篆的构图非常严谨有序,每个字的结构都非常整齐。

小篆的字形一般都是由一个或多个偏旁组成的,每个偏旁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形态,且相互之间的关系也非常严密。

这种严谨有序的构图使得小篆的字形非常美观,也为后来的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字形规整独特小篆的字形规整独特,每个字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

小篆的字形一般都是由几个基本部分组合而成的,每个基本部分的形态和位置都非常准确,使得整个字形非常规整、独特。

此外,小篆的字形还具有一定的象形意义,有些字形可以直观地表达出其所表示的事物的形态或特征。

五、表现力强烈小篆的表现力非常强烈,每个字都能够直接表达出其所表示的意义。

这是因为小篆的笔画结构简洁、线条流畅自然、构图严谨有序、字形规整独特等特点,使得每个字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此外,小篆的字形还具有一定的象形意义,有些字形可以直接表达出其所表示的事物的形态或特征,更加强化了其表现力。

总之,小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字,其字形特点独具一格,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

小篆的笔画结构简洁、线条流畅自然、构图严谨有序、字形规整独特等特点,使得每个字都能够直接表达出其所表示的意义,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小篆的笔顺、笔法、结构与章法

小篆的笔顺、笔法、结构与章法

小篆的笔顺、笔法、结构与章法小篆书写的笔顺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掌握小篆的写法。

一般来说,其书写的笔顺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

为了直观地说明,举“长乐未央,四季平安”八字为例(图):当然,小篆的笔顺根据每个字的不同是可以有所颠倒或改变的,如“四”字的二、三两笔有时也可合为一笔写成。

还有一小部分的字,其笔顺写法容有两种,如“安”字的宝盖头,可写成左右两笔的,有时也可写为先一竖点再一横,然后再接写左右两个竖笔的。

但这些都是在对小篆书写的笔顺掌握精熟的前提下,根据书写的便利和创作的某种需要而进行的,千万不可视为对其书写笔顺可以任意更改。

小篆的笔法概言之就是“圆笔中锋”四字。

“圆笔”是说点画要“圆”,笔锋要藏,所以,起笔要笔笔回锋。

“中锋”是说笔行纸上,笔锋要如“屋漏痕”、“锥画沙”般”杀”纸,通过运腕及指、肘、臂的配合,发挥出毛笔最大的弹性——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蔡邕《九势》)。

换句话说,通过“藏锋”和调锋,保持在行笔过程中笔锋始终呈“圆锥状”作用于纸面,以获得笔锋的最大作用力(也就是古人说的“万毫齐力”)。

需要指出的是,小篆点画的收笔处不必再回锋,而是自然出锋,笔锋弹离纸面。

蔡邕《九势》中说“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对小篆笔法的解悟和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地反复体认,将古代书论中对笔法的论述和自己的练习紧紧地结合起来,相信随着时问的推移,功夫的积累,能够真正理解和做到“圆笔中锋”。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以邓石如《白氏草堂记》开首的“南抵石涧”四字为例,将小篆的笔法加以演示(图左):小篆的结构要求,笔者概括为十六个字,即“横平竖直、对称匀称、修长圆曲、比例合度”。

以下以邓石如《白氏草堂记》中的字为例,对此一一讲解。

横平竖直:小篆和楷书的结构不同。

楷书的横画一般都取左低右高之形,而小篆则要横平竖直,否则字形歪斜,不能平衡。

小篆书法的要点

小篆书法的要点

小篆书法的要点小篆书法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笔:小篆书法在运笔时,要掌握好起笔、收笔和行笔过程中的各种技巧。

起笔时,要逆入平出,藏锋用笔,使笔画圆润、厚重。

行笔时,要保持中锋用笔,使笔画均匀、流畅。

收笔时,要回锋收笔,使笔画有始有终,形态完整。

2. 结构:小篆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对称性和平衡性上。

在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的对称和平衡,使每个部分都协调、和谐。

同时,也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均衡和呼应,使整个篇章都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3. 章法:小篆书法的章法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书写时,要根据纸张的大小和字数的多少来合理安排章法布局,使每个字都有合适的空间和位置。

同时,也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和行距,使整个篇章都显得疏密有致、气韵生动。

4. 墨色:小篆书法在墨色的运用上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书写时,要掌握好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使笔画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同时,也要注意墨色的均匀性和一致性,使整个篇章都显得统一、和谐。

除了以上几个要点外,小篆书法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姿势:书写小篆时,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即身正、笔正、纸正。

这样才能保证书写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 心境:书写小篆需要心境平和、宁静致远。

只有在心态放松、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才能写出自然流畅、气韵生动的小篆作品。

3. 临摹:对于初学者来说,临摹是学习小篆书法的重要途径。

通过临摹经典的小篆作品,可以逐渐掌握小篆的用笔技巧和结构特点,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总之,学习小篆书法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只有不断地练习和领悟,才能逐渐掌握小篆书法的精髓和要义。

小篆入门

小篆入门

小篆入门兴趣小组下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小篆的写法要领。

教学过程:简介小篆的特点及写法。

小篆的写法要领小篆的结体不同于隶书、楷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三比二。

二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由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则可以耸起。

三是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方中寓圆,园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

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

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握笔姿势。

2、学习折格子。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根据小篆写法要领练习书写。

教学过程:先中间后左右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

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第四课时学习目标:根据小篆写法要领练习书写先外包后里头的字。

先外包后里头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

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第四课时学习目标:根据小篆写法要领练习书写先主笔后副笔的字。

先主笔后副笔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第五课时学习目标:反复练习先副笔后主笔的写法先副笔后主笔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书书写入门:小篆的结构分析
-篆书书写入门掌握篆书的结构是写好篆书的重要环节。

小篆在《说文解字》中有9353字,现在常用的的也有3至4千字。

每个字都各自构造,各有形态。

要想在一幅作品中协调一致,达到统一,就要对字的结构进行分析。

根据前人关于书法结体布白的论述,结合篆字构造以及自己的亲身体会,可将篆书分为几种结构类型来阐述。

供初学者参酌,在联系中准确把握。

(一)独体结构
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

独体结构的字没有偏旁,独立而自成体势。

篆字的独体结构一般分直势和曲势两种。

直势形正,而骨涵其中,要不偏不倚,严整端稳;曲势和婉而字形美观,要掌握好重心,稳而得势。

直势
曲势
(二)向背接构
篆字中有内抱和外抱之分。

弓之背向外,弦向内者,指内抱,谓之“相向”;背向内,弦向外,指外抱,谓之“相背”。

两者各有体势,不可等而视同。

相向者虽向内抱,但两部分皆有独存之势;相背者虽向外分,但两部分皆存联络之形。

相向
相背
(三)相让结构
有的篆字由于自身的特点,两部分的字都朝向一个方向,安排不好,极易歪斜。

这就要求对字作出相对的提升左侧或提升右侧的安排,彼此相让,以达到和谐统一。

相左
相右
(四)附丽结构
有的篆字存在有主有次的情况,也就是说字的一部分附于另一部分,两者不可偏离。

这类字一般是以曲附正,字的正势要写得端庄凝练,而旁附的另一部分要写得多姿多态,这样才会静中有动,风神飘逸。

(五)天覆结构
这类字属上重下轻者,状如顶戴,欲得其势,应注意上下对准,不可偏倚,更不可头重尾轻。

(六)地载结构
这类字多半是上轻下重者,状如生长之草木。

承上部分要耸起,地载之笔要托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幅作品中,地载结构的字最下面一画要略高于有垂脚篆字的底线。

(七)排叠结构
字的左右为排,上下为叠。

称排的字,书写时要有收有放,宽狭得所,自成体势;称叠的字要消纳停匀,蹙缩得当,连接紧密。



(八)包裹结构
包裹结构都有围包着的体势。

上包下、右包左的字宜阔,要围中有缺,有舒展秀劲之气;下包上、左包右和四包围的字宜收,使外围而不死,有静穆之感;使内布置爽然,内外有呼应之势。

右包左
下包上
左包右
四包围
“字之间架,如人之骨相,务使长短相称,骨肉调匀,左右整齐,前后舒泰”(陆维钊《书法述要》)。

篆字结构千变万化,必须善于随形布置。

随体赋形,丝毫马虎不得,布置得当,才能使字字生动有趣,整篇血脉贯通。

根据一本字帖去阐释篆书的技法、所列字例因其字数的有限,不一定很有针对性,难免存在附会之弊。

初学者叫可择其技法要领,通临原帖,做到精熟后,再从王福庵的其他作品中去体会运用。

汲取真髓。

在此基础上,博研众家之长.自然会登其堂奥。

水到渠成。

篆书书写入门:王福庵及其《说文部首》(三)
篆书48个部首的练习
篆书52个部首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