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基础学习资料
汉字演变、构成、部首(全)(学习资料)

鱼
鱼字旁
鲜 鲤 鲢
麻
麻字头
摩 磨 魔
常见偏旁表
[说明]
1.这里搜集了一些常用偏旁的有关资料,供教学参考。
2.一些偏旁名称可有数种名称,这里只举一种。
3.“作形旁时多表示的意义”一栏只是对该偏旁作形旁时的解释,“多与……有关”并不是说所有含有此偏旁的字都与此意义有关。有些偏旁不作形旁或有其他情况,不作解释,个别偏旁还注明了“也表声”。
1.象形
用文字的线条描画事物形象的造字法,只有一个组成部分,是独体字。
“日”, ;“月”, ;“魚”, ,;“眉”, ;“齒”, 。
“州”, ,
例如: 人 日 月 手 爪 山 鸟 鱼 羊
2.指事
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是独体字。
例如: 上 下 亦 本 末
3.会意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是合体字。
儿
儿子底
允 兄 光
十
十字头
支 南 真
几
几字底
咒 秃 凭
厂
厂字旁
厅 历 原
风字框
风 凤 凰
匚
三框
区 匠 医
丷
倒八字
并 兰 关
卜
卜字边
外 卧 仆
亠
点横水
京 高 夜
占字头
占 卢 卓
冫
两点水
冷 次 准
刂
立刀
列 别 到
讠
言字旁
让 说 识
冂
同字框
同 冈 网
冖
秃宝盖
写 军 冠
亻
单立人
你 位 休
卩
单耳
即 印 却
八
篆刻基础教学讲义

篆刻基础教学讲义印章艺术的发展历史——秦汉魏晋印秦始皇(公元前221——207)统一全国后,同文字一样,已经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官印制度:确立了秦代制作玺印的标准书体,印材质地及形状、大小有明显规定,并以此来区分官吏的大小与等级。
秦代的私印,也逐步被官印所同化,显示出一种秩序与井然。
尽管如此,秦印仍然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
印章书体相对于当时小篆在结构、疏密与舒展关系上的"印化",以及边栏界格的支撑与充实,使秦印有一种平稳、安定与充实的美感,并开启了汉印精美、质朴之先河。
秦代建立起来的印章制度,到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奠定了玺印"盛于汉"历史地位。
汉印种类繁多,较之古玺与秦印,汉印显现出方正、质朴、平和、博大的整体风貌,这种风貌不仅与中华民族的崇高审美理想相契合,同时树立了后世篆刻艺术的最高审美典范,正是汉印的风貌,造就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印章的审美感知力。
汉印的风格容量极大,在金、银、铜、玉、石等各种材料上,印工用琢、铸、凿等多种制作方法,让印面产生不同艺术效果,同时对缪篆的不同处理及由此所产生的印文异化,使缪篆的平整绝不是绝对的均匀、整齐与机械划一,而是包含了种种潜在的对立的统一。
除此以外,在汉私印中,还体现出在外在形式上的更加丰富与变化,在印文的处理章法布局乃至于制作工艺方面,在平正朴茂的总体风格之中,还体现出一种追求装饰与精致的风尚。
值得一提的还有秦汉封泥。
封泥是古代印章作为封缄时在泥团上形成的印记,它可以弥补存世秦汉官印的不足。
在艺术方面,由于它特殊的质地(泥),使用特征及由此所产生的极为自然的不规则的边栏,使其呈现出一种与秦汉印相对应并互为补充的纯朴虚和与天真自然的美感。
魏晋南北朝篆刻承汉印之风,正如明甘旸所说:“魏晋印章本乎汉制,间有易者,亦无大失。
”(《印章集说》)因此广义的“汉印”是包括魏晋南北朝印章在内的,不过这时的篆刻趋于瘦挺方直,率意为之,不及汉代印章精整严谨,沉穆雄浑。
篆文

篆文[zhuàn wén]百科名片篆文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目录来源演化过程分类关于篆文备注词语解释相关词语编辑本段来源篆文(zhuànwén):篆体字。
篆文是我国五种字体(篆、隶、楷、行、草书)中出现篆文和发展得最早的一种。
广义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商周两代使用的文字)、金文(商周青铜器上刻铸的款识文字)、籀文(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的文字)和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的古文,小篆则指秦始皇“书同文字”后,在秦代通行的篆书。
编辑本段演化过程篆刻主要采用篆书,“篆”字《说文解字》训为“引书”,段玉裁注:“引书者,引笔而著于竹帛也”,可见“篆”字、含有“写字”之意。
篆书有大、小篆之分。
广义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的古文,小篆则指秦始皇“书同文字”后,在秦代通行的篆书。
篆刻采用的字体除古代奎印上的古玺文、摹印篆、缪篆、小篆外,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古文和其它一些金石文字都可采用入印。
编辑本段分类甲骨文甲骨文是商周两代使用的文字之一,清代未,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发现,文字写、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名甲骨文。
因多为刀刻的缘故,也称“契(刻的意思)文”,又因甲骨用于占卜,也称“卜辞”文字。
甲骨文笔画锐利、瘦硬遒劲,甲骨文资料可参阅《甲骨文编》和《甲骨文字集释》等书。
金文金文旧称“钟鼎文”,是商周青铜器上刻铸的款识文字。
金文结体错综变化,笔画圆匀厚重。
明清以来不少篆刻家喜用金文入印,收到古朴生动的效果。
金文资料可参阅《三代吉金文存》和《金文编》等书。
籀文籀文在春秋时期就已在秦国流行了,此后“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见王国维《史籀篇疏证序》),籀文据传是周宣文时太史籀所整理,所以称为籀文。
书法字体的种类-2023年学习资料

雅十更-颜真卿-傳餘唱-《勤礼碑》-者-初温-君大-30
欺-必-大不-柳公权-掌有-《玄秘塔碑》-内-符-岁-議之-殿玄君道-法契固輔-31
知使武-赵孟頫-威十-《仇锷墓碑铭》-年-袋-州五-32
四、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 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 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33
2金文。周代,金文为主要的书体存在-形式与书法表现形式。金文,又名钟鼎文,是钟-鼎等器物上铸造的款识文字, 阴或阳。-锅-B
3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十个,-形似鼓状,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玲嘉-7
2、小篆-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小篆的写法就统-一了。小篆字的结构成纵势,布白对称-匀称,用笔中锋圆转,线条粗 变化不-大,具有遒劲、圆润的美,被称为玉箸-篆,象玉质的筷子。-8
和城凤通父你临子在集-师止爱闹文门上门祝问究戚-原任花爱我麽偶尔傳言品防-颜真卿-《祭侄稿帖》-38
五、草书-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39
三国吴皇象-笑皇部文武将猫贴-王明九書-師出七十氣冠三軍诗人作歌加鸾如鴻天有春一五将三月地-文武将临乃碑俊 繁我皇州望昨不度古三君子即茂总身调其果毅尚其桓-张如雲如翰罗永东一元昭与地-拉海当七十無守年時人化-子初友 力可果数当了-永皇淘董此不变方之史-文也灯深乃深候画款-《文武将队帖》-雪-40
《峄山刻石》-乳-为秦始皇登临峄-山时命李斯记颂-其德所立,唐时-己毁,现存者为-宋人转刻(称-白-霸-《 安本》,-该篆书圆转遒正,-与《碣石颂》、-《会稽刻石》-《泰山刻石》-X能-样,为标准秦篆,-是后世小篆 祖。-湟流金淵-9
篆书复习资料定稿

1、广义的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
2、根据线条的类型,篆书可分为玉箸篆、铁线篆和倒韭篆。
3、甲骨文最早是1899年由当时的国子监王懿荣发现的,其出土地点在河南安阳小屯村。
4、甲骨文又被称为殷墟文字、甲骨卜辞、卜辞、殷契、契文、殷墟书契、甲文、甲骨刻辞。
5、金文又被叫钟鼎文、钟鼎铭文、钟鼎款识。
它产生于殷商时期,兴盛于西周。
6、毛公鼎是目前发现的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7、散氏盘、虢季子白盘铭、毛公鼎、大盂鼎被称为金文中的四大国宝。
8、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相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书,所以也叫籀文。
又因其内容多为歌颂田猎、宫室美好的文字,又被称猎碣文字。
9、魏晋时代的篆书具有代表性的是魏国的三体石经和吴国的天发神谶碑。
10、唐代篆书成就最高的是李阳冰、他创造了铁线篆。
11、宋代最有名望的篆书作者是徐铉、徐锴。
12、清代邓石如是篆书创作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13、吴昌硕的代表作是《临石鼓文册》14、王懿荣的弟子刘鹗于1903年编辑出版了《铁云藏龟》,成为甲骨文的第一部著录。
15、近现代罗振玉在甲骨文书法创作方面取得前无古人的成就,对后学影响很大16、《金文编》作者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容庚。
17、篆变的几种方法有:改易、减省、期?甲骨文是甲骨文字的简称,即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金文是指铸造活刻凿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代称铜为金,所以叫金文。
金文和甲骨文并存于商周两朝,商代以甲骨文享誉,周代以金文著称。
2、为什么有些专家认为金文早于甲骨文?1)从考古发现所认定的。
依据考古资料提供,最早的金文在公元前15世纪,即在商代中期的二里岗文化时期;而甲骨文是在公元前14世纪,即在商朝后期的殷商时期。
以此定论,金文要比甲骨文早上一个世纪。
2)是金文本身的形体所显示的。
①早期的金文是繁缛的象形文字,而甲骨文一般来说多是线条化、简约化的文字,有些专家对此有过明确的结论,即甲骨文是当时的简化体文字。
古文字学-第四章-古文字材料

——
支 表
天干
地支
• 六、甲骨文在文字学上的价值
• 高亨:“吾人生今之世,得见数千年前之遗文,可谓厚幸。 据此遗文,可以补正《说文》之阙误,可以作金石文之印 证,可以推究殷代之历史。……地下材料如此丰富,研究 成果如此巨大,可谓开古文字学及商代史之新纪元。甲骨 文研究价值之高,影响之大,于此可见矣。”
二、甲骨文的发现、著录与研究
( 一 ) 甲 骨 文 的 发 现 与 发 掘
• 1899年
• 王懿荣(1845-1900) • “龙骨” • 金石学
国子监 祭酒
罗振常《洹洛访古游记》(宣统三年)
此地埋藏龟骨,前三十余年已 发现,不自今日始也。谓某年某姓犁 田,忽有数骨片随土翻起,视之,上 有刻画,且有作殷色者,不知为何物。 北方土中,埋藏物多,每耕耘,或见 稍奇之物,随即其处掘之,往往得铜 器、古钱、古镜等,得善价。是人得 骨,以为异,乃更深掘,又得多数, 故取藏之,然无过问者。
吴 王 孙 无 壬 鼎
• 四、战国金文 • 战国时期,秦与东方各国的文字分化大大 加剧,形成秦系文字和六国文字两大系统。 • 各国金文所属文字各具特色。
3、金文材料
(1)《殷周金文集成》
(2)《金文编》 (3)《金文大字典》
战国文字
1、定义 战国文字是对战国时代周王室和各诸侯国所 有品类文字的统称。 2、总体状况: “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而皆去 其典籍。”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 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叙》)
其极大甲骨,近代无此兽类,土人 因目之为龙骨,携以视药铺。药物 中固有龙骨、龙齿,今世无龙,每 以古骨充之,不论人畜。且古骨研 末,又愈刀创,故药铺购之,一斤 才得数钱。骨之坚者,或又购以刻 物。乡人农暇,随地发掘,所得甚 多,检大者售之。购者或不取刻文, 则以铲除削之而售。其小块及字多 不易去者,悉以填枯井。
篆书字帖范本

篆书字帖范本1.篆书字帖分别是什么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字帖(zìtiè)是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多为名家墨迹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
字帖多为儿童识字练字是习字形时使用,有塑字体的作用。
扩展资料字帖的作用:一般小孩子在刚刚进入校园不久都会有一本字帖,专门用来临摹学习,这是因为小孩子在这个时候接触写字的时间比较短,没有形成自己的书写个性,为了引导孩子正确地书写出美观好看的汉字,字帖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练习方式。
临习方法:临摹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必经阶段和入门途径,同时,更是书法家终生学习和掌握书法技法的唯一手段。
同时,临摹也是书法创作的必由之路。
因为临摹的过程是对经典法帖审美价值的积累和修正原有书写习惯并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篆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字帖。
2.学习篆书的好字帖有哪些成年人练字前的准备虽然你们已经跨出了学校,但依然没练就一手好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结友、工作的需要,你们自然发觉能写一手漂亮、流利的钢笔字是一种资本,凭着它往往能赢得朋友、领导的青睐;能给你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于是当你看到自己的字总名象蚯蚓弯弯曲曲,象蝌蚪高高低低,你决心练字了。
注意,并非每个人练字都能见效。
因为他们误入了歧途。
所谓误入歧途是指,原来是为了实用,方便,结果反而写得愈慢,愈不实用,愈不方便。
观其所学的字,笔画想一折三波,抑场顿挫的、学隶书篆体的……。
于是轻则失去耐心,半途而废;重则东施效颦,越练越差。
追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练字前没给自己定下一个明确的目标。
因此,练字前的准备,第一件事就是问自己练字的目的何在,给自己定一个目的地。
篆书教材

篆书入门教程一、篆书概述中国书法的每—种字体都有自己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而篆书的发展是与古文字发展紧密相联的。
它作为篆、隶、草、行、楷五体书之首,是书法艺术中具有独立意义并独具特色的书体。
今天,篆书在文字应用方面虽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这种书体处在前书法的文字起源与应用时期,直接关系到研究我国古代文明,追溯历史的重大课题,再加上这种书体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史中,经历了多次演变,又以它在书法上的独有特征和美的表现贯穿于整个书法史中。
因此,它是文化传承的命脉,在考古、文字研究、哲学、美学以及人类社会学诸方面,具有任何书体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研究价值。
我国文字历史悠久,形体变革多样。
在古文字阶段,对篆书的分界历来众说纷纭,莫衷—是。
按通常讲,在篆书系统中把秦以前的文字称为“大篆”,把秦实行统一的文字称为“小篆”,这是较宽泛的说法。
实际上在我国最早发现陶文之后,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用汉字记载的文字资料,应该说是“甲骨文”。
也就是说,应当把甲骨文单独作为一种书体;其后是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
到东周时期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进而又发展为秦国的小篆。
这些在文字孳乳演变期中的不同说法,都涉及到古文宁的许多学问。
因本书主要是面向篆书初学者,从篆书书写的入门考虑,只将篆书演变期中的主要书体及篆书的发展分别作一概述,而后以小篆作为主要学习对象,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介绍与引导。
二、篆书的分类:(一)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
甲骨文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二)大篆,大篆是籀文、古文、金文、石鼓的统称,其用笔与甲骨文味道迥异,风格浑厚朴茂,结体绚熳多姿。
(三)小篆,小篆是指秦始皇时命李斯等人实行“书同文”,以秦篆为基础,统一六国文字而出现的一种简化的规范文字。
小篆笔法圆融平正,结体典雅和平,而且有规可循,是识篆与了解文字本义的唯一门径。
小篆发展到清代,线条变粗,而且突破笔画粗细、顿挫、迟速、轻重、方圆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篆的笔顺特点:4.先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 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小篆的笔顺特点:5.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 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小 篆 创 作
小篆基本笔法:
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小篆基本笔法:
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小篆基本笔法:
5、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 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 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 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 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 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 小 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 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 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 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 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 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 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 的对称。
小篆基本笔法:
小篆基本笔法:
6、下弧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 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 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小篆基本笔法: 7、左右外弧
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 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 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小篆基本笔法: 8、方弧
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 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 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小篆基本笔法:
9、弯曲弧;
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最 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加 以完成。转折处注意调整袄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 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
小篆的搭接笔的技法
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为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 搭接笔是篆书笔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环,掌握了这一环节,就 能使字舒畅婉转,遒劲自然。
小篆的笔顺特点:1.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 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 画。
1、横;2、竖; 3、横弯;4、直弯; 5、上弧;6、下弧; 7、左右外弧;8、方弧; 9、弯曲弧;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锋
小篆基本笔法: 1、横
小篆基本笔法:
2、竖
(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 (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 (3)行至底点勿顿 (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
吴 昌 硕 临 石 鼓 文
邓 石 如 小 篆
小篆的特点: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 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 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 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 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 一字半为度,一字为 正体,半字为垂脚, 大致比例为3:2左右。
小篆的特点:
小篆的笔顺特点:1.先中间后左右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 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小篆的笔顺特点:2.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 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小篆的笔顺特点:3.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该内容主要选自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篆书书写入门》一书,由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晓英 编著。资料仅供学习使用,如需引用,请与作者本人以及出版社联系。
小篆基础入门
桂林理工大学 贾强飞
小篆入门途径:
1、摹秦篆原碑拓本 2、临摹清人小篆,再入秦篆 3、临摹《说文解字》部首,王福庵
石 鼓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