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学二年级下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二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参说:“我每天再三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二年级下册国学资料

二年级下册国学资料

二年级下册国学资料一、古诗1.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庐山瀑布时写的,整首诗尽情地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李白又被人们称为诗仙,我们知道《静夜思》、《赠汪伦》、《望天门山》也是他写的。

2.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

这首诗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春色。

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黄、翠、白、青。

杜甫又被人们称为诗圣,我们还知道《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江畔独步寻花》也是他写的。

3.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16岁。

《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六种景物,分别是篱落、径、树、儿童、黄蝶、菜花。

诗的前两行是静态描写,后两行是动态描写。

描写儿童找不到蝴蝶的原因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写景对联1.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2.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3.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4.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三、四字成语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黑白相间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树木茂盛湖水碧绿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蒙蒙细雨夜幕降临华灯高照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焕然一新从天而降千方百计四、互相帮助格言1.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

二年级国学教材编委会总主编:刘自宏编委:张辉麦方罗秉慧房英慧丁淑琴第一单元:李白诗集1、望庐山瀑布………………………………………………………………………李白(1)2、春思………………………………………………………………李白( 2 )3、估客行……………………………………………………………李白( 3 )4、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4 ) 第二单元:杜甫诗集5、赠花卿…………………………………………………………杜甫( 5 )6、八阵图……………………………………………………………杜甫( 6 )7、绝句………………………………………………………………杜甫(7 ) 第三单元:白居易诗集8、夜雪……………………………………………………………白居易( 8 )9、白云泉…………………………………………………………白居易(9 )10、池上…………………………………………………………白居易( 10 ) 第四单元:王维诗集1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1 )12、莲花坞………………………………………………………………………王维( 12 ) 第五单元:四季诗1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杨万里(13 )14、秋浦歌……………………………………………………………李白(14)15、梅花……………………………………………………………王安石(15)第一单元:宋诗1、惠崇《春江晚景》…………………………………………………苏轼(1)2、饮湖上初睛后雨…………………………………………………苏轼(2)3、元日……………………………………………………………王安石(3)4、示儿………………………………………………………………陆游(4)5、春日………………………………………………………………朱熹(5) 第二单元:唐诗6、悯农………………………………………………………………李绅(6)7、出塞……………………………………………………………王昌龄(7)8、剑客………………………………………………………………贾岛(8)9、泊秦准……………………………………………………………杜牧(9) 第三单元:写景、惜别、旅愁归思诗10、乌衣巷………………………………………………………刘禹锡(11)11、涉江采芙蓉……………………………………………………古诗(12)12、山中………………………………………………………………王勃(13)第四单元:论语13、《论语》三章 (14)14、《论语》二章 (15)15、《论语》二章 (16)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册)1、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

二年级国学教材编委会总主编:自宏编委:辉麦方罗秉慧房英慧丁淑琴第一单元:白诗集1、望庐山瀑布………………………………………………………………………白(1)2、春思………………………………………………………………白( 2 )3、估客行……………………………………………………………白( 3 )4、送孟浩然之广陵…………………………………………………白( 4 ) 第二单元:杜甫诗集5、赠花卿…………………………………………………………杜甫( 5 )6、八阵图……………………………………………………………杜甫( 6 )7、绝句………………………………………………………………杜甫(7 ) 第三单元:白居易诗集8、夜雪……………………………………………………………白居易( 8 )9、白云泉…………………………………………………………白居易(9 )10、池上…………………………………………………………白居易( 10 ) 第四单元:王维诗集1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1 )12、莲花坞………………………………………………………………………王维( 12 ) 第五单元:四季诗1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万里(13 )14、秋浦歌……………………………………………………………白(14)15、梅花……………………………………………………………王安石(15)第一单元:宋诗1、惠崇《春江晚景》…………………………………………………轼(1)2、饮湖上初睛后雨…………………………………………………轼(2)3、元日……………………………………………………………王安石(3)4、示儿………………………………………………………………陆游(4)5、春日………………………………………………………………朱熹(5) 第二单元:唐诗6、悯农………………………………………………………………绅(6)7、出塞……………………………………………………………王昌龄(7)8、剑客………………………………………………………………贾岛(8)9、泊准……………………………………………………………杜牧(9)第三单元:写景、惜别、旅愁归思诗10、乌衣巷………………………………………………………禹锡(11)11、涉江采芙蓉……………………………………………………古诗(12)12、山中………………………………………………………………王勃(13) 第四单元:论语13、《论语》三章 (14)14、《论语》二章 (15)15、《论语》二章 (16)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册)1、望庐山瀑布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国学小学二年级下

国学小学二年级下

国学小学二年级下1、克勤无怠。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撤豆》解释:能够勤劳不松懈。

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解释: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缺少衣食。

3、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尚书·无逸》解释:他们的父母勤劳地耕种收获,他们的儿子却不知道耕种收获的艰难,便安逸,便不恭。

4、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孟子·滕文公下》解释:士大夫不做事情而吃白饭是不行的。

5、不能耕而欲黍梁,不能织而喜采裳,无事而求其功,难矣。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解释:不会耕作而想要得到粮食,不会织布而喜欢彩色的衣服,没有做事情而想要得到功劳,没有这样(不劳而获)的事情。

6、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解释: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7、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做力毋以致财。

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管子·八观》解释:人民不种粮食没有饭吃,粮食不靠土地不能生长,土地没有人民不能耕种,人民不花力气就得不到财富。

财富的产生是出于使用劳力,劳力的产生是出于劳动着的身体。

8、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左传·宣公十一年》解释:没有德行,就只能勤劳;没有勤劳,如何能要求别人服从我?9、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国语·鲁语下》解释:民众通过劳动懂得思考,思考就能产生善良的心态.10、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汉·张衡《应闲》解释:人一辈子要勤奋努力,倘不积极地探索研究,哪会有收获或成就呢?1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朱用纯《朱子家训》解释:天刚亮就起来,打扫庭堂院落,屋内屋外都需要整洁。

2年级下 - 国学

2年级下 - 国学

国学活动教材二年级下册公主岭市站前小学校第一课国学内容:《弟子规》huà shuō duō bù rú shǎo wéi qí shì wù nìnɡ qiǎo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kè bó yǔ huì wū cí shì jǐnɡ qì qiè jiè zhī刻薄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jiàn wèi zhēn wù qīnɡ yán zhī wèi dí wù qīnɡ chuán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大意: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第二课国学内容:《弟子规》shì fēi yí wù qīnɡ nuòɡǒu qīnɡ nuò jìn tuì cuò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fán dào zì zhònɡ qiě shū wù jí jí wù mó hu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bǐ shuō chánɡ cǐ shuō duǎn bùɡuān jǐ mò xián ɡuǎn 彼说长,此说短。

二年级国学经典下学期

二年级国学经典下学期

23、披蒲编—犹苦卓
•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24、苏老泉—宜立志
•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5、曰水火—人所饲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6、曰喜怒—人之伦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
28、幼而学—裕于后
• 幼而学,壮而行。 • 上致君,下泽民。 • 扬名声,显父母。 • 光于前,裕于后。
29、人遗子—宜勉力
• 人遗子,金满赢。 • 我教子,唯一经。 • 勤有功,戏无益。 • 戒之哉,宜勉力。
3、香九龄—千而万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4、三才者—应乎中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10、有典谟— 存治本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本。
大小戴 —当讽咏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二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黄河出版集团版本)

二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黄河出版集团版本)

第一单元历史篇(一)zìxī nóng, zhìhuáng dì. hào sān huáng, jūshàng shì.自羲农, 至黄帝,号三皇, 居上世。

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唐有虞, 号二帝,相揖逊, 称盛世。

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zhōu wén wǔ,c hēng sān wáng.夏有禹, 商有汤,周文武, 称三王。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 sì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夏传子, 家天下,四百载, 迁夏社。

tāng fá xià, guó hào shāng. liù bǎi zǎi, zhìzhòu wáng.汤伐夏, 国号商,六百载, 至纣亡。

历史篇(二)z hōu wǔwáng, shǐzhū zhòu. bā bǎi zǎi, zuìcháng jiǔ.周武王, 始诛纣,八百载, 最长久。

zhōu gòng hé, shǐjìnián. lìxuān yōu, suìdōng qiān.周共和, 始纪年,历宣幽, 遂东迁。

zhōu zhé, wáng gāng zhuì.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周辙东, 王纲坠,逞干戈, 尚游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小学二年级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国学经典之第三章------勤劳动
1、克勤无怠。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撤豆》
解释:能够勤劳不松懈。

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解释: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缺少衣食。

3、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尚书·无逸》
解释:他们的父母勤劳地耕种收获,他们的儿子却不知道耕种收获的艰难,便安逸,便不恭。

4、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孟子·滕文公下》
解释:士大夫不做事情而吃白饭是不行的。

5、不能耕而欲黍梁,不能织而喜采裳,无事而求其功,难矣。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不会耕作而想要得到粮食,不会织布而喜欢彩色的衣服,没有做事情而想要得到功劳,没有这样(不劳而获)的事情。

6、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解释: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7、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做力毋以致财。

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管子·八观》
解释:人民不种粮食没有饭吃,粮食不靠土地不能生长,土地没有人民不能耕
种,人民不花力气就得不到财富。

财富的产生是出于使用劳力,劳力的产生是出于劳动着的身体。

8、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左传·宣公十一年》?
解释:没有德行,就只能勤劳;没有勤劳,如何能要求别人服从我?
9、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国语·鲁语下》
解释:民众通过劳动懂得思考,思考就能产生善良的心态.
10、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汉·张衡《应闲》
解释:人一辈子要勤奋努力,倘不积极地探索研究,哪会有收获或成就呢?
1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朱用纯《朱子家训》
解释:天刚亮就起来,打扫庭堂院落,屋内屋外都需要整洁。

12、弟子规.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

解释:同样是人,品行却各不相同,品行一般的俗人很多,品德高尚的仁者却很少。

真正的仁者,大家都敬重他,他们说话不会扭曲事实,也不会故意讨好别人。

能够亲近仁者,对自己有莫大好处,品德会一天天进步,过错会一天天减少。

不亲近道德高尚的人,对自己有莫大害处,如果品质恶劣的小人接近你,就会做错许多事。

13、弟子规.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解释: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
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

(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不耻下问)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解释: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

(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解释: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着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

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唐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