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农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Ylqqg农学考研大纲 2010考研大纲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1.20种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理化性质复习时要重点把握:氨基酸的两性性质,等电点和光吸收性质,并熟悉在什么状态下氨基酸时酸性,什么状态下氨基酸是碱性。
2.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四种结构方式掌握: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重要概念:一级结构,二级、三级、四级结构,并掌握这四种结构之间的关系3.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主要性质重点为: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重要概念:两性解离,等电点,光吸收,变性,复性,牢记概念,在选择题和大题中都会有所体现。
4.酶的概念,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催化的机理复习时重点掌握:酶的化学本质,酶催化反应的特点,同时熟悉同工酶的概念。
记忆性的还有酶促反应动力学,即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重点是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5.水溶性维生素在代谢中所起的作用,维生素C的生理作用,几种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作用要点:维生素B1,B2,B6,PP和泛酸,它们发挥作用的活性形式6.糖是动物体主要的供能方式,供能的化学过程,糖的分解供能过程重要概念: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掌握糖酵解、柠檬酸循环,乙酰辅酶A的形成的具体过程7.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和意义,糖异生作用的生物学意义及反应途径复习时抓住:反应途径进行适当记忆,反应的意义和其他途径的意义作比较。
8.糖原的合成与分解9.葡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转换枢纽几种代谢的连接点,容易出答题,需要关注。
10.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记忆性内容,能灵活应用。
11.两种呼吸链的组成及其作用机理,胞液中NADH氧化时的穿梭作用和特点,ATP的重要作用,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其抑制将两种河西联的组成和机理进行比较再记忆,能分辨其不同点,ATP的作用是记忆性内容,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12.脂肪的分解与合成途径,脂肪酸的B-氧化的过程及产生能量的计算,脂肪酸的合成代谢过程掌握脂肪酸的合成和分解代谢发生的部位及两种转运系统,记忆概念B-氧化,其产能的计算过程可能会出问答题13.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掌握要点:必须氨基酸的概念,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概念。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是农业推广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农业推广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基础知识和食品中危害物的识别、分析检验及预防控制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掌握程度。
二、评价目标(1) 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
(2)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要求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三、考试内容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第一部分食品的生物污染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常见腐败菌、致病菌对人体的危害、检验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霉菌污染的途径、霉菌毒素的产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第二部分食品的化学污染常见的动植物天然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控制原则;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对人体危害和控制措施;农药、兽药等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食品添加剂的类型、使用原则;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第三部分食品的物理污染食品中主要的物理污染及控制措施;食品企业虫害的来源、入侵途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第四部分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类型、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常见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控制措施、常见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常见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2010年农学统考考纲分析之化学篇 (2)

考试要求特点:该部分是该学科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不仅知识点多、考试分数比重大、考试形式多样,而且考查深度有潜有深,有对基础概念的了解,名词概念的考查,同时还有基本原理的应用及实验技能的考查。
针对此,首先要准确理解名词概念及基本原理,掌握反应原理,学会根据不同的平衡原理分析反应变化过程,同时还要根据原理设计分析实验。
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应用,重在分析。
7)分光光度法和电势分析法考试内容为分光光度法概述、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分光光度计及测定方法;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离子选择性电极。
考试要求特点:该部分属于分析方法的学习应用,以了解、理解为主,在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化学变化,掌握实验分析测定方法。
3、复习重点、难点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学部分以热化学、物质结构概念为基础,四大平衡原理(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离解平衡)为重点,溶液分析为主线,加入滴定分析、分光光度法、电势分析法等基础实验分析方法。
考察时强调各部分相互联系,融会贯通,前后知识点形成统一整体。
1)基本名词概念、基本反应原理⑴热化学及化学反应速率无机化学部分的基本名词较多,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等基本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是基础,在此基础上的反应平衡变化是重要的考查内容。
⑵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用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进行完整描述;多电子原子的能级以及能级交错的概念(造成能级交错现象的原因不作要求);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的三个规则。
⑶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以及理论的要点;分子几何构型的判断。
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联系与区别;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概念以及三种分子间力的类型。
离子的极化概念以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2)化学平衡思想的应用⑴酸碱反应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分布系数、分布曲线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
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的概念以及各种体系PBE的正确写法。
农学专硕农业知识综合考试大纲

农学专硕农业知识综合考试大纲
农学专硕农业知识综合考试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农业基础知识:包括农业发展历史、农业科学基础、农业技术与管理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2. 农业生产技术:包括作物种植、农业机械与设备使用、农药与化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包括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知识。
4. 农业资源与环境:包括土壤与水利资源管理、农业环境污染与防护、生态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5. 农村发展与农业经济管理:包括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营管理、农村扶贫与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知识。
6. 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包括国家农业政策、农业法律法规、农业标准与认证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农学专硕农业知识综合考试大纲的内容,具体考试大纲还会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的要求有所差异。
考生在备考时应结合具体的考试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2010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2010年MBA、MPA、MPAcc全国联考大纲2009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决定,将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和会计硕士入学联考的模式统一,从2010年起,MBA、MPA、MPAcc入学考试使用同样的综合能力考试试卷和英语考试试卷。
2010年MBA、MPA、MPAcc入学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和外语考试的时间均为3个小时,综合能力考试满分200分。
外语满分100分,英语考试科目为面向专业学位考生的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二”,外语科目选考日语或俄语的考生,用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试卷。
2010年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管理类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汉语理解及书面表达能力。
二、评价目标⑴要求考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
⑶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考试内容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由问题求解、条件充分性判断、逻辑推理和写作四部分组成。
(一)问题求解题问题求解题的测试形式为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给定的5个选择项中,选择1个作为答案。
(二)条件充分性判断题条件充分性判断题的测试形式为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给定的5个选项中,选择1个作为答案。
在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这两部分试题中,可能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范围如下:实数的概念、性质、运算及应用;整式、分式及其运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排列组合;概率初步;常见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直线与圆的方程;常见立体图形(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
(三)逻辑推理题逻辑推理题的测试形式为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给定的5个选择项中,选择1个作为答案。
2010年农业综合一(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考研真题答案及相关考点

植物学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3分/个)1、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年轮: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春夏季温湿条件适宜,形成的早材导管孔径较大,秋冬季温湿条件不适宜,形成晚材。
当年的早材和前一年的晚材形成了明显的界限,构成了不同的轮环,同一年内的早材和晚材构成年轮。
3、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由一个退化助细胞的丝状器基部进入。
另一个助细胞可短期暂存或也相继退化,随后花粉管顶端或亚顶端的一侧形成一个小孔,释放出营养核、两个精细胞和花粉管物质。
其中一个精细胞与卵细胞融合,另一个精细胞与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或一个次生核)融合,这种现象称为双受精。
相关考点:双受精的意义: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单倍体的雄配子(精细胞)与单倍体的雌配子(卵细胞)结合,形成一个二倍体的合子,使各种植物原有染色体的数目得以恢复,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同时通过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重组,使合子具有双重遗传性,既增强了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又为后代中可能出现新性状、新变异提供了基础。
另一方面,由另一精细胞与中央细胞受精形成的三倍体性质的胚乳,同样兼有双亲的遗传性,更适合作为新一代植物胚胎期和种子萌发期的养料,可以使子代的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
4、花:花是适应生殖作用的变态短枝。
一朵典型的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群和雌蕊群组成。
其中以雄蕊中的花药和雌蕊中的子房最重要。
5、合轴分枝:是主轴不明显的一种分枝方式。
其特点是主茎的顶芽生长到一定时期,渐渐失去生长能力,继由顶芽下部的侧芽代替顶芽生长,迅速发展为新枝,并取代了主茎的位置。
不久新枝的顶芽又停止生长,再由其旁边的腋芽所代替,以此类推。
相关考点:1)单轴分枝:又称总状分枝,是具有明显主轴的一种分枝方式。
其特点是主茎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芽生长后使植物体保持一个明显的直立的主轴,而侧枝的生长一直处于劣势,较不发达,结果使植物形态成为锥体(塔形)。
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科目名称:信号与系统适用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参考书目:《信号与系统》郑君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笔试总分:150分一、考试范围:(一)概论1.信号的定义及其分类;2.信号的运算;3.系统的定义与分类;4.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二)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1.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2.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定义和求解;3.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4.卷积的定义,性质,计算等。
(三)傅里叶变换1.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和典型周期信号频谱;2.傅里叶变换及典型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密度函数;3.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运算;4.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5.抽样定理;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四)拉普拉斯变换1.拉普拉斯变换及逆变换;2.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与运算;3.线性系统拉普拉斯变换求解;4.系统函数与冲激响应;5.周期信号与抽样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五)S域分析、极点与零点1.系统零、极点分布与其时域特征的关系;2.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暂态响应与稳态响应和零、极点的关系;3.系统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频率响应;4.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判断。
(六)连续时间系统的傅里叶分析1.周期、非周期信号激励下的系统响应;2.无失真传输;3.理想低通滤波器;4.佩利-维纳准则;5.调制与解调。
(七)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1.离散时间信号的分类与运算;2.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求解;3.单位样值响应;4.离散卷积和的定义,性质与运算等。
(八)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变换分析1.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2.典型序列的Z变换;逆Z变换;3.Z变换的性质;4.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5.差分方程的Z变换求解;6.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7.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二、考试要求(一)概论1、掌握信号的基本分类方法,以及指数信号、正弦信号、复指数信号、钟形信号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掌握信号的移位、反褶、尺度倍乘、微分、积分以及两信号相加或相乘,熟悉在运算过程中表达式对应的波形变化。
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一、前言为指导应考人员了解2010年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的内容和要求,编写了《农业知识综合三》(2010)。
本大纲是对2010年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考试内容及要求的总规定,按照国家对考试的有关规定,本大纲根据2010年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考试的目的和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水平的要求设置的。
2010年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考试以本大纲为依据设计试卷、命题并制订标准(参考)答案,试题及标准(参考)答案依照农业知识综合三知识体系客观产生。
推荐教材是命题和制订标准(参考)答案的参考而不是直接依据,因此,应考人员应根据本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自行组织学习内容和掌握有关知识。
本大纲主要由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农业机械与设备三大部分考试内容组成。
工程力学部分包括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和材料应力与应变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应用力学原理分析工程实际问题,为解决工程问题提供理论分析和设计依据;机械设计部分包括机构学(机构分析与设计),传动理论(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链传动)、支撑部分(轴承、轴)和连接部分(螺纹连接、键连接),考生应系统的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维护和设计计算方法,初步具有设计一般机械的能力,运用机械零部件标准、规范、手册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农业机械与设备部分包括耕地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施肥机械、栽植机械和收获机械等内容,要求掌握以上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分析解决农业机械与设备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部分工程力学1、静力学1)基本要求了解受力物体平衡条件,掌握平面受力分析及力系简化方法。
2)考试范围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力矩,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2、运动学1)基本要求了解机械运动及运动的几何性质,掌握质点和刚体的运动分析与计算方法。
2)考试范围点的运动学,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行移动和绕定轴转动,轮系的传动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化学Ⅰ.考察目标农学门类化学考试涵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无机及分析化学 50%有机化学 50%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填空题 35空,每空1分,共35分计算、分析与合成题 8小题,共55分Ⅲ.考查范围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近代物质结构理论、溶液化学平衡、电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和电势分析等常用的分析方法。
要求考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溶液和胶体考试内容分散系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稀溶液的通性胶体溶液考试要求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3.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概念、计算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掌握胶体的特性及胶团结构式的书写。
5.掌握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二、化学热力学基础考试内容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化学及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考试要求1.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及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性质,功与热等概念。
2.掌握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恒压热与焓变、恒容热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及成立的条件。
3.掌握化学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进度、标准态、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化学反应的摩尔熵变、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等基本概念及吉布斯判据的应用。
4.掌握化学反应的△r H m、△r S m、△r G m、△r G m的计算。
5.掌握吉布斯一亥姆霍兹方程的计算及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6.掌握化学反应方向的自由能判据。
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试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及速率方程式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平衡及移动考试要求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及活化能等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及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的书写。
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达式的书写。
5.掌握△r m 与K6.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7.掌握化学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8.掌握多重平衡规则。
四、物质结构考试内容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间力考试要求1.了解波粒二象性、量子性(量子化)、波函数(原子轨道)、几率密度(电子云)、能级、能级组、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能级交错等概念。
2.了解四个量子数的意义,掌握其取值规则。
3.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及方法。
4.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之间的关系,掌握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5.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特征及区别,掌握a键和π键的形成及特点。
6.掌握杂化轨道(sp、sp2、sp3)的空间构型、键角及常见实例,不等性sp3杂化轨道(H20、NH3等)的空间构型。
7.掌握元素电负性差值与键极性、偶极矩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间力(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和氢键的概念及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五、分析化学概论考试内容定量分折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滴定分析法概述考试要求1.掌握误差分类与减免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2.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3.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滴定反应的要求与滴定方式、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六、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考试内容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平衡缓冲溶液酸碱滴定法考试要求1.了解质子条件式的书写,掌握弱酸、弱碱和两性物质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2.掌握质子酸、质子碱、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共轭酸碱对、解离常数等基本概念。
3.掌握缓冲溶液的类型、配制、有关计算,了解其在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4.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一元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及常用指示剂的选择。
5.掌握一元弱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多元弱酸(碱)能否被分步准确滴定的条件。
6.掌握酸碱滴定的有关计算。
七、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考试内容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原理沉淀滴定法考试要求1.掌握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
2.掌握由溶度积原理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3.掌握分步沉淀及其简单应用,了解沉淀转化的条件。
4.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原理、银量法[莫尔(Mohr)法、佛尔哈德(Volhard)法、法扬司(Fajans)法]滴定终点的确定。
八、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考试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电极电势及其应用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法考试要求1.掌握氧化数、氧化与还原、氧化态、还原态、氧化还原电对、原电池、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等基本概念。
2.掌握用电池符号表示原电池及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3.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及浓度(或分压)、酸度对电极电势影响的相关计算。
4.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次序和程度)。
5.掌握标准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
6.掌握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其应用。
7.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氧化还原指示剂分类。
8.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重铬酸钾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及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九、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法考试内容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位平衡配位滴定法考试要求1.掌握配合物定义、组成及命名,了解影响配位数的因素。
2.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要点,掌握有关外轨型配合物(sp、sp2、sp3、sp3d2)和内轨型配合物(d2sp3、dsp2)的结构特征及性质。
3.掌握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关系,掌握影响配位平衡移动的因素及相关的计算。
4.了解螯合物的结构特点及螯合效应。
5.了解配位滴定法的特点及EDTA的性质。
6.掌握单一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及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7.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常用指示剂及指示剂使用条件。
8.掌握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十、分光光度法考试内容分光光度法概述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分光光度计及测定方法考试要求1.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原理、应用及摩尔吸光系数,了解引起偏离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因素。
3.了解显色反应的特点,掌握显色条件的选择。
4.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十一、电势分析法考试内容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离子选择性电极考试要求1.了解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理解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含义。
3.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定方法。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各种类型的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典型有机化学反应机制。
要求考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有机化学概论考试内容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与反应特性考试要求1.掌握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碳原子的特性及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形象。
2.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3.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特征及基本类型。
二、饱和脂肪烃考试内容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考试要求1.掌握碳原子的sp。
杂化,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表示方法(Newman投影式和透视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2.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及习惯命名法。
3.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4.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了解自由基反应机制,掌握不同类型碳自由基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5.掌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三元环、四元环的加成反应,五元环、六元环的取代反应)。
三、不饱和脂肪烃考试内容烯烃、二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考试要求1.掌握双键碳原子的sp2杂化、烯烃的异构现象,三键碳原子的sp杂化,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共轭效应。
2.掌握烯烃的命名,构型的顺、反和Z、E标记法,次序规则;掌握炔烃的命名。
3.了解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4.掌握烯烃的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硫酸、次卤酸、催化氢化、过氧化物催化下的自由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仪一氢的卤代反应;了解亲电加成反应机制(Markovnikov规则);掌握不同碳正离子结构和稳定性的关系。
5.掌握炔烃的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HCN),氧化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6.掌握共轭二烯烃的1,2一加成和1,4一加成(加卤素、卤化氢)、双烯合成(Diels —Alder反应)。
四、芳香烃考试内容芳香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考试要求1.了解芳香烃的分类和结构,掌握苯和萘及衍生物的命名。
2.掌握苯的结构、芳香性及Huckel规则。
3.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4.掌握苯和苯的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及碳正离子重排、酰基化),侧链的氧化反应,侧链的卤代反应;掌握萘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5.了解芳环亲电取代反应机制,掌握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电子效应的影响五、旋光异构考试内容旋光异构的基本概念构型的表示及标记方法考试要求1.掌握偏振光与旋光性、旋光度与比旋光度、手性分子与手性碳原子、对称因素与旋光活性、对映体与非对映体、内消旋体与外消旋体等基本概念。
2.掌握旋光异构体构型的Fischer投影式和透视式;掌握构型的R/S和D/L标记法。
3.了解环状化合物和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结构。
4.了解旋光异构体的性质。
六、卤代烃考试内容卤代烃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考试要求1.掌握卤代烷的异构、分类和命名。
2.了解卤代烷的物理性质。
3.掌握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与H2O/Na0H、NaCN、RONa、氨或胺、AgNO3/乙醇反应)、消除反应(Saytzeff规则)、与金属Mg的反应。
4.掌握亲核取代反应的S N1、S N2机制及立体化学特征;理解消除反应的E1、E2机制。
七、醇、酚、醚考试内容醇、酚、醚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考试要求1.掌握醇、酚、醚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2.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
3.掌握醇与金属Na、Mg、Ca的反应,醇在低温下与浓强酸作用,醇的卤代反应(与HX、PX3、PX5、氯化亚砜、Lucas试剂的反应),醇的脱水反应及碳正离子重排(分子内、分子间脱水),醇的酯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