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兰微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600460士兰微2022年财务分析报告-银行版

士兰微2022年财务分析报告一、总体概述从这三期来看,士兰微的资产总计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2022年的增长速度比上一期有所下降。
2022年的资产总计为1,692,048.02万元,比2021年增长22.56%,低于2021年40.31%的增长速度。
从这三期来看,士兰微的负债总计持续快速增长。
2022年负债总计为885,005.46万元,比2021年增长32.13%,这一增长速度是在2021年取得了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取得的。
说明负债总计的增长是有基础的。
从这三期来看,士兰微的营业收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2022年的增长速度比上一期有所下降。
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828,220.16万元,比2021年增长15.12%,低于2021年68.07%的增长速度。
士兰微2022年净利润为104,754.56万元,净利润下降30.99%。
从这三期来看,企业已扭亏为盈,但盈利情况还不太稳定。
三期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2%、48.51%、52.3%。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三期分别为14,502.54万元、95,975.45万元、20,375.46万元。
关键财务指标表二、资产规模增长匹配度2022年资产增长率与负债增长率差距不大,资产增长率为22.56%,负债增长率为32.13%。
收入增长率与资产增长率差距不大,收入增长率为15.12%,资产增长率为22.56%。
净利润与资产变化不匹配,净利润下降30.99%,资产增长22.56%。
负债增长过快。
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均大幅度增长,但净利润却有所下降。
净利润变化趋势和收入、资产的变化不匹配。
出现了资产增收却不增利的情况。
资产规模增长匹配情况表三、负债规模增长从三期数据来看,负债呈持续增长趋势。
总负债分别为533,289.05万元、669,778.29万元、885,005.46万元,2022年较2021年增长了32.13%,主要是由于长期借款等科目增加所至。
从三期数据来看,营业收入呈持续增长趋势。
士兰微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概述士兰微(股票代码:600460)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功率器件、模拟器件、数字器件等,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
本报告将从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等方面对士兰微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二、财务报表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结构分析截至2022年末,士兰微总资产为XX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XX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XX%;非流动资产为XX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XX%。
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为XX亿元,应收账款为XX亿元,存货为XX亿元。
非流动资产中,固定资产为XX 亿元,无形资产为XX亿元。
通过对比历年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士兰微的资产结构相对稳定,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2)负债结构分析截至2022年末,士兰微总负债为XX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XX亿元,占总负债比例为XX%;非流动负债为XX亿元,占总负债比例为XX%。
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为XX亿元,应付账款为XX亿元,预收账款为XX亿元。
非流动负债中,长期借款为XX亿元,应付债券为XX亿元。
从负债结构来看,士兰微的负债主要集中在流动负债,且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占比较高。
这表明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需要关注其短期偿债能力。
2. 利润表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2022年,士兰微营业收入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
从历年营业收入来看,公司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毛利率分析2022年,士兰微毛利率为XX%,较上年同期提高XX个百分点。
毛利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措施得力等因素。
(3)净利率分析2022年,士兰微净利率为XX%,较上年同期提高XX个百分点。
净利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毛利率的提升和费用控制。
三、盈利能力分析1. 毛利率分析通过对比历年毛利率,可以发现士兰微的毛利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公司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士兰微2019年三季度财务分析结论报告

士兰微2019年三季度财务分析综合报告士兰微2019年三季度财务分析综合报告一、实现利润分析2019年三季度实现利润为负5,514.21万元,与2018年三季度的3,136.99万元相比,2019年三季度出现较大幅度亏损,亏损5,514.21万元。
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经营业务,应当加强经营业务的管理。
在市场份额有所扩大的同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经营亏损,企业以亏损换市场的战略面临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
二、成本费用分析2019年三季度营业成本为66,418.73万元,与2018年三季度的56,522.81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7.51%。
2019年三季度销售费用为2,734.3万元,与2018年三季度的2,419.9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2.99%。
2019年三季度在销售费用有较大幅度增长的同时营业收入也有所增长,企业销售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销售投入增长明显快于营业收入增长。
2018年三季度管理费用带来收益9,210.67万元,2019年三季度融资活动由创造收益转化为支付费用,支付5,787.72万元。
2019年三季度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39%,2018年三季度为-11.88%。
但经营业务的盈利水平反而大幅度下降,管理费用的大幅度增加并不合理。
2019年三季度财务费用为3,485.57万元,与2018年三季度的1,700.72万元相比成倍增长,增长1.05倍。
三、资产结构分析2019年三季度企业资金不合理占用数额较大,企业经营活动资金紧张,资产结构不太合理。
与2018年三季度相比,2019年三季度存货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出现不合理增长。
从流动资产与收入变化情况来看,流动资产下降,收入增长,资产的盈利能力明显提高,与2018年三季度相比,资产结构趋于改善。
四、偿债能力分析内部资料,妥善保管第1 页共3 页。
600460士兰微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量报告

士兰微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量报告一、现金流入结构分析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入为211,171.4万元,与2022年三季度的247,959.2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14.84%。
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为152,202.94万元,它是企业当期现金流入的最主要来源,约占企业当期现金流入总额的72.08%。
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产生的现金能够满足经营活动的现金支出需求,经营活动现金净增加8,837.81万元。
企业通过增加负债所取得的现金也占不小比重,占企业当期现金流入总额的25.62%。
但企业增加的负债所取得的现金,仍然不能满足偿还债务的资金需求。
二、现金流出结构分析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出为260,577.73万元,与2022年三季度的260,548.12万元相比变化不大,变化幅度为0.01%。
最大的现金流出项目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占现金流出总额的35.85%。
三、现金流动的稳定性分析2023年三季度,营业收到的现金有所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稳定性有所增强。
2023年三季度,工资性支出有所增加,企业现金流出的刚性增加。
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入项目从大到小依次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现金流出项目从大到小依次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四、现金流动的协调性评价2023年三季度士兰微投资活动需要资金21,197.29万元;经营活动创造资金8,837.81万元。
投资活动所需要的资金不能被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现金满足,还需要企业筹集资金。
2023年三季度士兰微筹资活动需要净支付资金37,046.86万元,但经营活动所提供的资金不能满足投融资活动对资金的需要。
总体来看,当期经营、投资、融资活动使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减少。
证卷投资股票分析报告

士兰微(60460)投资价值分析1引言士兰微是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angzhou Silan Microelectronics Co.,Ltd)公司的简称,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黄姑山路4号。
该公司成立于1997-09-25,并于2003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是(600460)。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集成电路以及半导体微电子相关产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司主要产品是集成电路以及相关的应用系统和方案,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以消费类数字音视频应用领域为目标的集成电路产品,包括以光盘伺服为基础的芯片和系统。
量大面广的消费类集成电路产品,以及基于公司投资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的双极、BiCMOS 和BCD工艺为基础的模拟、数字混合集成电路产品。
,注册资本12.47亿元,总股本为2600万股。
以10万元人民币为初始投资额,在流通市场全额买入士兰微(60460)股票并长期持有。
以此对士兰微(60460)的投资价值进行量化分析。
由于士兰微(60460)是2003年上市挂牌交易的,基于与其它个股分析结果的可比较性,本文分析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这两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士兰微(60460)上市交易第一日至2009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第二阶段,2010年第一个交易日至2015年最后一个交易日。
本文以期为投资者在进行士兰微(60460)股票投资分析时提供决策参考。
2分析方法2.1基本假定由于股票投资操作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在进行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就具体操作方法进行统一规定。
假定1:每个阶段初始投资额均为10万元人民币。
假定2:每个阶段结束前只允许买入,不允许卖出。
假定3:买入以该交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以该交易日收盘价计算。
假定4:公司送股或转增股票直接进入股票账户,无需操作。
假定5:公司配股时,由于现金账户为0,自动放弃配股。
假定6:公司分红所得进入现金账户后,下一个交易日全额买入。
600460士兰微2022年决策水平分析报告

士兰微2022年决策水平报告一、实现利润分析2022年利润总额为119,229.18万元,与2021年的173,057.9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31.10%。
利润总额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
2022年营业利润为119,357.93万元,与2021年的173,459.16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31.19%。
在营业收入迅速扩大的情况下,营业利润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企业未能处理好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盈利水平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应尽快采取措施处理市场扩展所带来的经营危机。
二、成本费用分析士兰微2022年成本费用总额为731,213.55万元,其中:营业成本为584,324.77万元,占成本总额的79.91%;销售费用为14,305.73万元,占成本总额的1.96%;管理费用为37,672.85万元,占成本总额的5.15%;财务费用为20,893.37万元,占成本总额的2.86%;营业税金及附加为2,909.25万元,占成本总额的0.4%;研发费用为71,107.58万元,占成本总额的9.72%。
2022年销售费用为14,305.73万元,与2021年的12,141.38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7.83%。
从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变化情况来看,2022年销售费用增长的同时收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企业销售活动取得了明显市场效果,销售费用支出合理。
2022年管理费用为37,672.85万元,与2021年的30,243.06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24.57%。
2022年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55%,与2021年的4.2%相比变化不大。
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同步增长,但销售利润却大幅度下降,要注意提高管理费用支出的效率。
三、资产结构分析士兰微2022年资产总额为1,692,048.02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822,581.57万元,主要以存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为主,分别占流动资产的37.34%、27.11%和24.8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 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证券投资报告 班级:电会Q1031班 学号:10180202004 时间:2011-12-20 姓名:彭胜士兰微股票投资分析报告经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对杭州士兰微店子股份有限公司详细分析后写下本次报告,报告分四个部分展开,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
⏹发行公司所处行业发展现状。
⏹选择该公司进行投资的原因⏹结论一、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及2012年我我国宏观经济展望(1)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从过去的五个月来看,经济增长保持稳定,通胀压力依然显著,中央紧缩的政策保持不变,人民币利率和汇率进入了一个不断上升和升值的通道,房地产市场博弈依然处于僵滞观望状态。
上半年的中国经济,总体可以概括为:宏观稳定,微观调整,适度通胀,经济总体表现为稳定趋好的形势。
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10%左右的潜在增长区间,全年经济增长总体有望实现9.8%左右,CPI有望保持在5%左右的高位水平。
长焦镜头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分析:“双高”经济是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中国经济目前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经济层面的二元经济转型基本结束,经济进入刘易斯拐点后的农业商业化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工业化驱动、城市化抑制的发展模式,以及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以“高增长、高通胀”为特征的“双高”经济增长周期。
下面具体分析一些数据,来说明我们的结论。
消费物价指数(CPI),自从2009年10月份走出负增长以来,持续上升,2010年11月份达到5.1%的高位,2011年3月份达到5.4%,4月份保持在5.3%,5月份维持在5.2%,6月份跃升至6.4%。
如果考虑到2011年1月份CPI指数篮子调整的因素,按照去年的CPI统计指数的话,今年3—4月份CPI已经达到6%左右。
通胀的压力在持续上升。
本轮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成本压力,包括国际能源资源和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经济处于刘易斯拐点后农业商业化阶段,或者说工业化中后期的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由此推动的劳动成本上涨,将是一个持续影响中国消费物价指数的因素。
这预示着中国结束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增长阶段,进入了一个高增长伴随着高通胀的经济增长阶段。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样自2009年11月份走出负增长以来,在2010年5月达到7.1%,一直保持在6%左右的高位,在2011年3月份达到7.3%,在4月份保持在7.2%,5月份维持在6.8%,6月份继续保持7.1%。
PPI在2010年4月达到6%以上以来,一直保持着高位运行。
这一方面反映了国际能源资源和大宗原材料价格保持高位水平,另一方面反映了国内劳动成本持续上升并保持高位水平的现实。
GDP增长,自2009年3月走出经济周期的谷底6.1%以来,在2010年3月达到11.9%的高位,到2010年12月回归到9.8%,到2011年3月保持在9.7%。
经济相对保持在潜在经济增长趋势水平。
根据我个人2008年的一个研究,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趋势基本上保持在10%左右,这是一个经济在各种要素充分配置下的自然增长水平。
中国经济工业化驱动、城市化抑制的现实,使得城市化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尤其是中等收入水平阶段,结合国际上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起飞与工业化发展,中国依然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潜在经济增长趋势水平,也就是说,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率。
通过对比GDP与PPI、CPI的变动趋势,我们可以看出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高增长、高通胀,即进入“双高”经济增长周期。
短焦镜头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分析:“双缓”趋稳是今年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特点。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投资的逐步退出,经济增长中的政策刺激效应在消退,市场的配置机制逐渐发挥作用,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沪综指数、发电量等指标反映了这一特征。
“双缓”趋稳将是今年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
具体数据分析如下。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2009年4月达到最高点56.6,2010年4月为55.7,到2010年11月降为55.2,到2011年3月又回到53.4,4月为52.9,5月到52,6月下降到50.9。
PMI的持续下降,表明整体经济过热的情形结束,通胀与增速同时出现放缓的趋势。
这一放缓的趋势,反映了经济调整中增长与政策预期趋于稳定,通胀与增速放缓,即“双缓”特征。
“双缓”特征是上半年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下半年和全年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
沪综指数,自2010年6月走出最低点2398.37点,到2010年9月达到最高点3655.66点以后,一路平稳保持在2800点左右,2011年2—4月份保持在2900点左右,5月跌落到2743.47点。
沪综指数走出低谷,回到2800点左右,也反映了经济调整中增长与政策预期趋于稳定,经济趋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发电量,从2011年1月份的3672亿千瓦时,经2月份的3101亿千瓦时,到3月份的3830亿千瓦时,4月份又降到3664亿千瓦时,5月份同比上升12.1%,为3775亿千瓦时。
今年以来,发电量总体高于本轮周期谷底,尤其是2010年的总体水平3500亿千瓦时。
发电量回升并保持较高位的稳定运行,反映了经济趋稳的力量在形成,与“双缓”特征相对照,说明经济结构在发生着调整和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在提高。
房价指数,自2011年以来,无论是国房景气指数还是销售价格都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即100—104点区间。
房价指数,反映的是经济中的金融投资和通胀预期。
房价指数稳定,说明经济整体是趋稳的,通胀是趋缓的,增长是趋缓的。
这一特点也反映了“双缓”趋稳的经济特点。
对比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沪综指数、发电量和房价指数,我们可以得出,从经济实际运行层面和企业运行层面看,经济表现出了“双缓”趋稳的特征和趋势。
流动性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分析:货币供给回归常态,增长趋于理性是今年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货币投放量,狭义货币供给M1从2009年8月超过广义货币供给M2以来,一直持续到2010年12月,进入2011年1月以来,M1增速低于M2,并维持在同样的增速水平。
M1增速自2009年8月超过M2,到2010年1月达到38.96%的最高点,一路维持稳定的下降,进入2011年,低于M2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增速水平,即1月13.6%、2月14.5%、3月15%、4月12.9%、5月15.1%。
M2增速则从2009年9月达到最高点的29.31%,降到M1以下,到2010年7月下降到最低点17.5%,8月回升到19.2%,并一路维持较为稳定的增速水平,到2010年12月的21.2%,开始下降到2011年1月的17.2%、2月的15.7%、3月的16.6%、4月的15.3%。
通过对照M1和M2增速与GDP增长速度,我们可以发现,2009年8月以来,包括整个201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最终消费需求拉动的。
进入2011年以来,随着国家相关刺激消费的政策逐步淡出和上轮经济周期中消费抑制的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刺激与补充性贡献逐步回到一个理性的增长水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从2010年开始一直维持在18%的增速水平,进入2011年3月以来,逐渐下降并保持在17%左右。
这也反映了消费的政策刺激作用在消退,消费增长回归理性水平。
与此相对应,进入2011年以来,企业投资和供给存货等的经济推动力量正在趋于稳定。
这说明经济面无论是企业、政府、消费者,还是市场,都回到一个理性增长水平和状态。
伴随GDP趋稳增长的M2增速的放缓,反映了企业微观结构调整与管理的改进,也反映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
新增贷款,自2010年3月恢复相对稳定,到2011年1月的趋于上升,说明企业信心在恢复,这反映了企业在政策刺激退出或资产配置上的流动性的调整,说明企业内部资产结构在发生调整,经济面在回归稳定。
工业增加值,自2010年11月增长13.3%,跳到2010年12月最高点15.7%,进入2011年以来,依次为2月份14.1%、3月份14.8%、4月份13.4%、5月份13.3%,与M2增速相对照,说明企业的赢利能力正恢复到与市场资源配置相对均衡的水平。
总供求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分析:供给优化、需求调整,转型发展,趋于稳态平衡增长是今年经济的一个总的特征。
根据三次产业的调整和投资、消费与出口三驾马车的结构优化趋势,经济在宏观层面表现出了趋于内在稳态平衡增长的趋势。
这一内在稳态平衡增长的趋势正反映了经济战略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趋于软着陆的总态势。
具体分析如下。
总供给GDP,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报告,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96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但相比于2010年全年和四季度,分别回落0.6%和0.1%。
总供给显示经济趋稳向好。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1%,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
这说明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态势相对良好,由此表现了经济在结构上的调整和优化。
同时,第一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也表明总供给层面的农业和原材料正在形成有效的供给能力,为抑制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维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持续稳定良好的供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