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材料》教案2篇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为依托,旨在通过生活实例、实验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金属的性质、分类和用途,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此章节内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我国,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建筑、电子、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基本性质,认识常见金属元素,学会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掌握金属的性质、分类和用途;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3.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学习;
4.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给予指导和建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金属性质、分类和用途的知识点;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1.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兴趣;
2.通过展示金属材料的图片,让学生直观认识不同金属的特点;
3.创设实验情境,如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性质;
4.设计生活情境,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问题导向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课题1 金属材料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能传热、导电,有延展性等重要物理性质,同时采用列表的方式,给出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如何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教材把重点放在“讨论”及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了解上,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合金。

教材用厨师在炒菜时常会在菜里加入各种调料以改善菜的色、香、味的事实作比喻,说明在纯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与纯金属性质不同的合金,如生铁和钢等,这些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

教材接着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不同,了解为什么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用途的原因。

教材以列表的方式简略地介绍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

教材还介绍了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连同在“化学技术社会”中介绍的高新科技的内容——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

由于本课题的知识难度不算太大,所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便成了本课题教学的难点。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制品的经验,也初步了解金属制品的某些特殊用途。

但学生对金属的了解还不够系统,也不十分清楚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他们不了解铁矿石是怎样冶炼成钢铁的,不了解自己使用的金属制品都是用合金材料制成的,更不了解性能各异的合金竟是通过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

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使其将自己对金属制品的成分和各项性能及其用途的认识逐渐清晰、系统、深入,进而产生学习有关金属性质和生产知识的积极心态。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教案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爆炸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粉尘爆炸。

(实验7-2)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

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金属材料》化学教案

《金属材料》化学教案

《金属材料》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金属的分类、制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定义与性质2. 金属的分类与制法3. 金属的应用与实例4. 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5. 金属材料的分类与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定义、性质、分类、制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反应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介绍金属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 实验试剂:铁、铜、锌、铝等金属单质,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金属材料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什么是金属?金属有哪些特点?二、金属的定义与性质(10分钟)1. 讲解金属的定义,强调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性。

2. 分析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三、金属的分类与制法(10分钟)1. 介绍金属的分类,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等。

2. 讲解金属的制法,如冶炼、电解等。

四、金属的应用与实例(5分钟)1. 分析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建筑、电子、交通等。

2. 举例说明金属的应用实例,如铁轨、电线、汽车等。

五、金属材料的分类与特点(5分钟)1. 讲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 总结金属材料的特点,如强度高、耐腐蚀、导电性好等。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金属的定义、性质和特点,掌握金属的分类、制法和应用。

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八章《课题1 金属材料》教案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八章《课题1 金属材料》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课题1 金属材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3、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焊锡和锡的多种性质,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2、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

对学生进行辨证看问题的教育。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具有广泛用途的原因。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教学法。

【教具、学具】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合金标本、体温计。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金属制品。

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发言,列举金属制品)这些金属制品主要应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

二、探索新知(一)几种常见的金属1、读书获取新知首先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①目前应用最广的金属有哪些?②铝与铁相比,具有哪些优良的性质?学生读书、回答问题。

2、活动一: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思考交流: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小组合作总结、交流:大部分金属具有哪些方面的物理性质?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固体、有光泽、能导电导热、熔沸点高、有延展性不同的金属有共性也有个性。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文档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优质课教案(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

2.了解常见合金和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不同,了解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了解物质的用途虽然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但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般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认识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开展的紧密关系。

2.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认识到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的性能。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开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表达其性质〞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决定因素。

四、教学打算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黄铜片、铜片、铝合金片、铝片
五、教学过程环节
.。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通用9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通用9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通用9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金属材料”是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结束后的一个重要延伸,要求学生明确合金的概念以及合金的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主要组成、性能和用途,学会正确选择金属材料。

教材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铁合金、铝合金和新型合金为载体,意在把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科学知识和社会发展的互相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设计了课前调研、课中展示和课后拓展三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确立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这一系列的体验性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感受,不仅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对学习浓厚的兴趣。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另一重要理念。

教育家皮亚杰曾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

”这种以学生展示为主导的课堂,既丰富了高中化学课堂,又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

三、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整理的调研活动,诊断学生对金属认识结构化水平及科学探究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2.通过课中的展示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自我展示和公众演讲能力。

3.通过课后的小论文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材料》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材料》教案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
[实验5的结论]金屑具有导电的通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各不相同。
[介绍]一般来讲,导电性好的金属其导热性也好。
思考:电炉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你认为它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答案:导电、导热、熔点高的性质。
[学习情景]展示细铁丝、铜丝、铝箔等。
[设问]金属的这种形变说明金属具有什么性质?
[回答]延展性!
[学生回答、交流]
[小结]金属的种类有很多,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是铁、铝和铜。
[讲解]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பைடு நூலகம்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与学生一起欣赏第2页的两幅图〕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材料》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材料》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材料》教案2篇PEP ninth grade chemistry "metal materials" teaching plan编订:JinTai College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材料》教案2篇前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材料》教案2、篇章2:金属材料教学设计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材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教学过程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

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设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我们最常见的金属又有哪些呢?[学生回答、交流][小结]金属的种类有很多,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是铁、铝和铜。

[讲解]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

〔与学生一起欣赏第2页的两幅图〕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

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铜、铝、铁为例,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活动与探究]请学生取三块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进行探究。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3.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一下它们的硬度。

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传热。

5.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总结、思考,讨论实验1的结论: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

思考:1.常温下,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2.金属用砂纸打磨前后,其颜色和光泽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答案1.常温下汞(即水银)为液态。

2.砂纸打磨后的金属光泽与打磨前不一样,说明这些金属表面可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反应而使光泽发生了变化。

[设问]金属的颜色和光泽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

[回答]可做装饰品。

如金、银首饰,金属纽扣等。

[教师补充]春节写对联时所用的“银粉”和涂暖气、水管等管道时常用的涂料——“银漆”,实际上就是铝粉,铝粉的银白色光泽可起到装饰作用。

(金屑粉末多数呈黑色,如铁粉、银粉均为黑色)[反问]写对联或做装饰品时所用的“金粉”是不是真正的金粉?为什么?[回答]肯定不是!因为金子太昂贵了![评价]大家能联系实际回答问题,很好![实验2和3的结论]金属不同,其密度、硬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

[设问]大家想一想,制造飞机和制造机器底座,对所用金属的密度和硬度会有何要求?[回答]前者密度要小,后者密度要大;两者为防止变形都需要有较高的硬度。

[设问]实验4说明金属有什么样的通性?该性质决定它们可应用在哪些方面?[回答]导热性。

它们可用作炊具、餐具、热交换器、散热器等。

[追问]炊具加热时有没有被熔化?说明它们的熔点怎么样?[回答]没有,说明它们的熔点较高。

[教师补充]在制造餐具的材料中,铝、铁制品最多,但需注意人体若摄入铝过量,可能导致大脑迟钝,故餐具最好少用铝,多用铁,因为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

[实验5的结论]金屑具有导电的通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各不相同。

[介绍]一般来讲,导电性好的金属其导热性也好。

思考:电炉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你认为它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答案:导电、导热、熔点高的性质。

[学习情景]展示细铁丝、铜丝、铝箔等。

[设问]金属的这种形变说明金属具有什么性质?[回答]延展性![教师]对!抽成细丝的性质为延性,打轧成薄片的性质为展性。

金属的延展性决定了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过渡]请大家根据以上探讨结果,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汇报][教师总结并板书]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因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设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回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过渡]下面是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见投影PPT)。

[教师]请大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表8—1所提供的信息,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展示]讨论: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到前面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宣布自己的不同答案](注意:答案不唯一)[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一些]1.因铁的硬度大于铅;铅的硬度很小,若菜刀、镰刀用铅制,容易券刃;而锤子用铅制,很易变形。

2.电线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的理由:(1)银在自然界的含量少,价格昂贵;(2)银的密度大,不易架设。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是由于钨有较高的熔点,且易导电。

若用锡制的话,灯丝导电产生的热量易使灯丝熔断(因锡的熔点低),从而影响灯泡的寿命。

4.水龙头镀铬:(1)可增加水龙头的硬度,而使其不易变形;(2)不易生锈;(3)镀铬可使水龙头变得美观大方。

镀金更好看,更耐腐蚀,但不经济。

思考:根据以上讨论结果并结合实际思考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其用途的唯一因素?如若不是,你认为还需考虑哪些因素?[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

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转折]我们知道,在一切比赛中,当冠军的感觉都是最好的。

那么,哪些金属能获得如此殊荣呢?请大家看资料:[阅读]阅读课本第4页:金属之最。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冠军。

[学生活动]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光泽、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可决定金属的一些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即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环境、资源、美观等方面的问题。

这也启示我们在看待任何问题时,都不应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要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然后再作决定。

篇章2: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教学目标1.理解合金的定义;2.比较合金与纯金属在性质方面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得出合金的用途更为广泛的结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合金和其组成纯金属性质的比较。

2.合金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1.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合金【自主练习】阅读书本4-6页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性的合金。

故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2.钢和生铁就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它们的主要成分是铁。

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3.判断对错:(1)合金是纯净物,金属与金属熔合在一起才能制得合金。

(×)(2)合金是混合物,金属与金属熔合在一起能制得合金,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也能制得合金。

(√)【跟踪练习】1.下列有关合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③④⑤⑥。

①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⑤生铁是含杂质较多的铁合金⑥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更好2.下列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D)A.焊锡B.黄铜C.生铁D.石墨3.试根据下表所列金属的熔点和沸点的数据,判断不能制得合金的是(B)A.K-Na合金B.K-Fe合金C.Na-Al合金D.Fe-Cu合金学习指导二: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相比具有的优良性能【自主练习】阅读书本5-7页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8-1中,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硬铝片和铝片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它们的硬度。

实验现象:黄铜片和硬铝片的颜色比较鲜艳,铜片和铝片的表面有划痕。

实验结论:合金的颜色比较鲜艳和合金的硬度比其组分金属的硬度大。

2.观察下表提供的数据,写出结论。

(焊锡和武德合金都是由铅、镉、铋、锡组成的合金)3.观察书本第6页上方的表格,得出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相比,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更好。

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