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分系数

合集下载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R、导热系数λ、修正系数、厚度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R、导热系数λ、修正系数、厚度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R、导热系数λ、修正系数、厚度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的温差为1度(K,℃),在1⼩时内,通过1平⽅⽶⾯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度(W/m·K,此处的K可⽤℃代替)。

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

国家现⾏标准规范统⼀定名为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温差为1度(K,℃),1⼩时内通过1平⽅⽶⾯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平⽅⽶·度(W/㎡·K,此处K可⽤℃代替)。

(节能)热⼯计算: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R=δ/λ 式中:δ—材料层厚度(m) λ—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 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k/w) 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 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 Ri —内表⾯换热阻(m.k/w)(⼀般取0.11) Re —外表⾯换热阻(m.k/w)(⼀般取0.04) R —围护结构热阻(m.k/w)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 R0 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 式中: 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k)] 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k)] Fp—外墙主体部位的⾯积 Fb1、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积4、单⼀材料热⼯计算运算式 ①厚度δ(m) = 热阻值R(m.k/w) * 导热系数λ[W/(m.k)]②热阻值R(m.k/w) = 1 / 传热系数K [W/(㎡·K)]③厚度δ(m) = 导热系数λ[W/(m.k)] / 传热系数K [W/(㎡·K)]5、围护结构设计厚度的计算 厚度δ(m) = 热阻值R(m.k/w) * 导热系数λ[W/(m.k)] *修正系数R值和U值是⽤于衡量建筑材料或装配材料热学性能的两个指标。

传热-传热系数

传热-传热系数

(3)若为金属薄管,清洁流体
111
重点
K o i
计算
A、管内、外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50W/(m2.K) 、1000W/(m2.K) 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计算总传热系数。 47.6 B、管内、外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100W/(m2.K) 、1000W/(m2.K) 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计算总传热系数。 90.9 C、管内、外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50W/(m2.K) 、2000W/(m2.K) 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计算总传热系数。 48.8
式中,K — 总传热系数,W/(m2·K)
注意: K 与 A 对应,选Ai、Am 或 A0
工程上习惯以管外表面积作为计算的传热面积,即取 A = A0
1 1 1 KodAo 0dA0 dAm idAi
同乘 dAo
1 1 do do K0 0 dm idi
4、污垢热阻
实际计算热阻应包括壁两侧污垢热阻:
六、工业热源与冷源
1)工业上传热过程有3种情况 1、一种工艺流体被加热或沸腾,另一侧使用外来
工业热源,热源温度应高于工艺流体出口温度 2、一种工艺流体被冷却或者冷凝,另一侧使用外
来工业冷源,冷源温度低于工艺流体的出口温度 3、需要冷却的高温工艺流体同需要加热的低温工
艺流体之间进行换热,节约外来热源与冷源降低 成本。
6、 壁温计算
管壁较薄,忽略其热阻,稳态传热:
q T tw
1
o
Rso
tw t
1
i
Rsi
结论:壁温接近对流传热系数大的一侧流体温度
五、计算示例与分析
例 4-12(设计型计算) 例 4-13 (操作型计算,试差) 例 4-14 (操作型计算)
例 4-12

热导率与传热系数

热导率与传热系数

热导率与传热系数
热导率和传热系数是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热导率是指物质在温度梯度下传递热量的能力,通常用λ表示,单位是W/(m·K)。

传热系数是指通过某一表面传递的热量与该表面上的温度差之比,通常用h表示,单位是W/(m2·K)。

热导率和传热系数的大小与物质的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热导率和传热系数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随着物质的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工程应用中,热导率和传热系数的值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例如,在设计加热器或冷却器时,需要知道传热系数和热导率的大小以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此外,在材料科学中,热导率的大小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它可以反映材料的导热性能。

总之,热导率和传热系数是研究热传导的重要参数,对于工程应用和材料科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 1 -。

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

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

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传热是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热量传递的过程,它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是描述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重要参数。

让我们了解一下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热量传递量与传热温差之比。

它是描述物体内部传热能力的指标。

传热系数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表面形态以及流体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传热系数越大,热量传递能力越强。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²·K)。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换热系数。

换热系数是指在换热器中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热量传递量与传热温差之比。

换热系数是描述换热器传热性能的重要参数。

它与传热面的材料、表面形态、流体的性质以及流体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换热系数越大,换热器的传热能力越强。

换热系数的单位也是W/(m²·K)。

我们来介绍一下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热量在单位温度梯度下通过物体的能力。

它是描述物体导热性能的重要参数。

导热系数与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差异很大。

导热系数越大,物体的导热性能越好。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

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领域中,我们需要考虑墙体的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以确保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在制冷空调领域中,我们需要关注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以提高制冷效果。

在工艺生产中,我们需要了解材料的导热系数,以确保工艺过程的高效进行。

了解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对于正确评估和设计传热过程至关重要。

它们直接影响着传热设备的传热效果和能耗。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准确地测量和计算这些参数,以保证传热过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传热系数、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是描述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重要参数。

它们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正确评估和设计传热过程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参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应用,以提高传热设备的传热效果和能耗。

供暖管道材质传热系数

供暖管道材质传热系数

供暖管道材质传热系数
供暖管道的材质和传热系数是影响供暖系统传热效率的重要因素。

不同材质的管道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供暖管道材质及其大致的传热系数范围:
1. 铜管:铜管是一种优良的导热材料,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

一般来说,铜管的传热系数在200-400 W/(m·K)左右。

2. 不锈钢管:不锈钢管是一种耐腐蚀、强度高的管道材料,但其导热性能相对较差。

不锈钢管的传热系数约为13-16 W/(m·K)。

3. 镀锌钢管:镀锌钢管是常见的供暖管道材质之一,其传热系数约为45-60 W/(m·K)。

4. PPR管:PPR管是一种采用聚丙烯材料制造的管道,具有较低的导热性能。

PPR管的传热系数约为0.22-0.24 W/(m·K)。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传热系数仅为大致数值范围,具体数值会受到管道尺寸、厚度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绝热措施和流体流速等,以全
面评估供暖系统的传热效率。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导热系数是一个物质传导热量的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λ表示,单位是W/(m·K)。

它表示单位面积上,厚度为1米的物质在温度差为1摄氏度时,横向通过热传导而传递的热量。

物质的导热系数与物质自身的性质有关,常用于计算材料的热传导过程。

传热系数是指对流传热和传导传热之和。

对流传热是指流体通过对流方式(例如空气对流、液体对流)传递热量的过程。

传导传热是指通过材料内部的分子热传导以及材料之间的热传导传递热量的过程。

传热系数通常用符号α表示,单位是W/(m^2·K)。

传热系数是描述单位面积的物质与流体(例如空气、液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能力的参数。

热阻值是描述物质抵抗热传导流动的能力的物理量。

热阻值通常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m^2·K/W。

热阻值可以通过物质的导热系数和物质的厚度计算得到。

热阻值越大,就意味着物质抵抗热量传递的能力越强。

从计算角度来看,热阻值可以用于确定材料层的热传导系数和有效厚度。

在热工计算中,常常需要计算传热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一维热传导方程对传热进行描述。

该方程是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建立的,用于计算热传导。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使用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数值方法求解热传导方程。

对于复杂的传热过程,例如对流传热,可以使用强化传热表达式或经验公式来估算传热系数。

这些经验公式基于实验数据和经验得出,用于估计传热系数。

根据具体的工程问题,可以选择适合的传热模型和传热参数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热传导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材料的导热性质、热传导路径、表面特性、传热介质等等。

因此,在进行热工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传热模型和参数,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选择

常用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选择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经验是:
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
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
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
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
水水 850~1700
水气体 17~280
水有机溶剂 280~850
水轻油 340~910
水重油60~280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
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
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
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
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
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
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
800~2200W/m2·℃范围内。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

传热系数含义

传热系数含义

传热系数含义传热系数是热传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描述了热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递速率。

在工程领域中,传热系数的计算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热传递的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传热系数的含义。

一、理论含义传热系数是热传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²·K),其中W表示热量,m²表示面积,K表示温度。

传热系数的大小取决于传热介质的性质、传热表面的形状和材料、传热介质的流动状态等因素。

在传热过程中,传热系数越大,热传递效率就越高,能源利用率也就越高。

二、实际应用在工程领域中,传热系数的计算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保温性能,而传热系数就是评价建筑物保温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工业生产中,传热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因此,工程师们需要通过实验和计算来确定传热系数的大小,以便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合理地利用热能资源。

在实际应用中,传热系数的大小还受到传热介质的流动状态的影响。

例如,在液体中传热时,液体的流动状态会影响传热系数的大小。

当液体的流速较慢时,传热系数较小;当液体的流速较快时,传热系数较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传热介质的流动状态来选择合适的传热方式和传热设备,以达到最佳的传热效果。

总之,传热系数是热传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描述了热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递速率。

在工程领域中,传热系数的计算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热传递的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传热介质的性质、传热表面的形状和材料、传热介质的流动状态等因素来确定传热系数的大小,以便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合理地利用热能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热分系数
又称传热膜系数、给热系数或放热系数,是衡量对流传热强弱程度的一个参数,是流体在单位时间内,在单位温度差推动下,经单位传热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传热分系数与传热面积乘积的倒数为对流传热的热阻,有时亦以传热分系数的倒数表征对流传热的热阻。

传热分系数与传热时有无相变、流体流动状况、固体壁面结构和尺寸以及流体本身的物性(如热导率、粘度、密度、比热容)等有关(见表一些传热分系数的大致范围)。

有相变对流传热的传热分系数,通常比无相变对流传热时的大得多。

提高传热分系数,是研究对流传热的目标之一。

工程上求取传热分系数的常用方法,是用相似论或因次分析来确定与对流传热过程有关的无因次数群,如普朗特数Pr 、雷诺数Re 和努塞尔数Nu 等,然后通过实验求得它们之间的关系。

传热分系数a 则可以由下式算出: Nu · L
a λ= 式中λ为流体的热导率;L 为传热面的几何特征长度;Nu 为努塞尔数,它是反映对流传热强弱的一个无因次数群(即无量纲参数),其表达式为: λaL =
Nu 此表达式也可改写成为: *//Nu a a L a ==
λ 式中a *为一虚拟量,相当于传热过程仅以热传导方式进行时的传热分系数。

从上式可看出努塞尔数的物理意义。

当湍流流动的流体与一定几何形状的换热面进行无相变对流传热时,努塞尔数是雷诺数和普朗特数的函数,即:
Nu =f(Re ,Pr)
这是由于这种对流传热过程的强弱程度取决于速度场与温度场,而速度场特性取决于雷诺数,普朗特数又决定速度场与温度场间的关系。

传热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通常用这个函数关系式来关联,并应用于传热设备的设计计算中。

例如在圆管内作湍流流动的流体与管壁进行对流换热时,有如下经验关系:
Nu =0.023RePr
b 式中指数b 的数值,在流体加热时为0.4,在流体冷却时为0.3。

算出Nu 后,就不难求出传热分系数。

由于建立此式时所用的流体物性都是按照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求得的,因此应用此式时也应参照这一规定确定物性参数。

此平均温度称为定性温度。

使用这类经验式时,必须注意关于定性温度和特征长度的规定,且经验式只能在建立此式的实验范围内应用。

此外,按边界层理论得出的解析解或数值解以及三传类比的规律,也可用以求得传热分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