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3课 《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和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导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
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又叫推理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本单元前两课主要探究条形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学生已经知道改变纸的宽度、厚度或者改变纸的形状都可以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
这一课主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拱形结构,希望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到拱形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
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180g绘画纸一整张裁成长21cm、宽10cm的小块,铁垫圈、螺帽若干,垫板(三层板裁小长21cm、宽10cm大小)。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刚才我们从西瓜说到了拱形,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拱形的结构,请看(投影图片),对于拱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2.生说。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c4fd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0.png)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3.拱形的力量首案编写者:崔xx【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训练点】对实验现象会思考、分析,不断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重点】测试拱形的承重能力。
【教学难点】拱形承重的秘密。
【教法学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实验、实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在桌子上放两本书,现在我们把这两本书看成是一条河的两岸,现在想从河岸的一边到另一边,怎么办呢?(搭一座桥),老师随手把一张卡纸放在两本书上面,用硬币来测试这座平桥的承受力,发现它能承受的压力很小。
那我们有哪些办法可以增加桥面的承受力?3.纸拱承受压力的情况怎么样?学生预测能放几个硬币。
教师演示明确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纸拱形状变化到什么程度我们认为它不能再承重了?最后如何计算纸拱承受了几个硬币?4.以小组为单位做纸拱并测试纸拱最多可以承受几个硬币的重力。
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在放硬币的过程中拱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学生实验6.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纸拱受压时拱足向两边推开。
压力大拱足向两边移动的距离更大了。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4.让学生用把一根小竹竿弯成拱形,体会拱形对两手的作用。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拱形的力量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3课时拱形的力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课件(教师用)。
180g绘画纸一整张裁成长21cm、宽10cm的小块,铁垫圈、螺帽若干,垫板(三层板裁小长21cm、宽10cm大小)。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教学过程】一、引入比一比:拱桥和平桥谁能承受更大的压力第一步:两张相同材料相同大小的纸,一张用来做平桥,一张用来做拱桥,请你们轻轻地在它们的中间部位放一个垫片,仔细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第二步:提醒学生:再往上面叠加垫片,观察有没有新的变化。
板书:拱形在受力时,力量的示意图二、探讨1.提出问题:在不改变材料又不变形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办法让拱桥承受更大的压力呢?2.控制实验:当拱形弯曲到什么程度,就算做不能再加垫圈了。
实验记录表:3.教师演示课件说明: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向外的推力,如果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四、长寿的石拱桥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
五、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教学反思一般从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资料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学生参与的进取性、反馈矫正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反思。
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我认为不必须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主要要进行以下反思。
(1)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到位。
第3课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认识拱形结构,知道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比横梁要强。
2.能根据实验观察发现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再根据拱形的受力状况,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并付之于实践探究。
3.能在合作探究中不断地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关于拱形的问题。
4.能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小事物蕴含着大道理,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教学重点】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能根据拱形的形变来分析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今天我用这两个盒子做桥墩,用这张纸做桥面,我来造一座桥。
诶,发生了什么现象?2、谁来帮我一个忙,只用这张纸做桥面,让它不塌下去。
说说你成功的秘诀,好吗?3、那它还能不能承受其他的重量呢,我用这个垫圈来试一试。
4、看来,简单地改变形状的确能够明显地增强它的承受能力。
二、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1、我们再来研究刚才的第二种形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拱形。
(板书课题)2、首先,我们来看一段拱形的自我介绍。
(师板书拱形,并张贴各名称。
)3、下面我们来造一个拱,只用这张纸和这块跨度板,请你造一个跨度为15厘米的拱形。
造好后也试试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并且把它的形状变化画下来。
4、你造的拱承受了几个垫圈,它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拱足的变化,我们怎样把它表现出来呢?(学生上台画)(师板书贴纸:外推力)(课件出示拱形的受力情况。
)5、假如要使我们的拱能承受更多的压力,可以怎么办呢?6、我给大家准备了橡皮,实验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实验操作(课件)。
听了他的实验介绍,你有哪些方面想提醒大家的?7、小结:为什么抵住拱足,拱的承受力就变大了呢?(课件出示资料)(板书:抵住外推力,拱形承受压力更大。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2)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1. 拱形是一种稳定的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2.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其优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认识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承受力的优势。
难点:理解拱形结构在承受力方面的优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桥梁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A4纸、剪刀、胶带、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拱形建筑图片(如拱桥、拱门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建筑会选择拱形结构呢?拱形有什么特别之处?”2. 探究活动一:拱形的结构特点(1)学生分组,用A4纸制作不同形状的模型(如三角形、正方形、拱形等)。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结构的特点: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3. 探究活动二: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1)展示拱形桥梁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拱形在桥梁中的应用。
(2)讨论拱形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实例,如隧道、拱门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与拱形相关的例题,巩固学生对拱形结构特点的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拱形结构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结构特点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力2.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桥梁隧道拱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拱形建筑。
(2)简述拱形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承受力的优势。
2. 答案:(1)生活中的拱形建筑:拱桥、拱门、隧道等。
(2)拱形结构特点: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在生活中承受力的优势:拱形结构可以将受到的力传递到两侧的支撑点,减小中间部分的受力,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科版 (23)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31、32页。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和形状会增强抗弯曲能力。
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
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
拱形结构有的书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材精心设计了几个体验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拱形的结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和向外的推力,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再尝试──在获得成功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拱形承受巨大压力的原因,认识拱形受力的特点.【教学目标】1.认识拱形结构和拱形受力的特点,了解拱形结构在建筑上的应用。
2.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感受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3.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得知拱形承重的秘密。
4.通过学习拱形的力量能够想到或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弄清拱的受力原理,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形受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部分,使拱形结构结合的更加紧密。
【教学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A4纸,垫圈若干,书本若干,课件。
附实验记录表:拱形 PK 横梁——谁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我们的发现:拱形比横梁承受的回形针个数 。
我们的解释:拱形比横梁承受压力的能力 。
不同重量的物体抵住拱足的对比实验我们的发现:抵住拱足后,拱形承受的回形针个数 。
抵住拱足的力量越 ,拱形承受的回形针个数就越 。
我们的解释:拱形抗弯曲能力和 有关。
六年( )班第( )小组,组员:附课堂图片:实验1:实验2:。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2f1983d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d.png)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课前准备】图片资料,纸,课件。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课:柔软无力的纸,做成拱形怎么就变“坚硬”了?古代城门为什么都做成拱形?二、动手操作,验证假设1、设计对比试验试验A:一张台历纸,现在把它平放在跨度为8厘米的两本厚书上,再在台历纸中间轻轻放上一角钱的硬币,会发生什么现象?放上二个、三个、四个……请同学们画出受力图,然后思考如何让一张纸承受更大的压力呢?试验B:把台历纸弯曲成拱形的时候,两边用书抵住,再放上硬币,大家猜一猜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奇迹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拱形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力。
2、动手试验10分钟时间,组内完成实验,看看相同材质的台历纸,弯曲成拱形后,哪个组的拱形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
3、交流探究总结:当我们使用相同材质的纸板时,我们把拱脚的位置垫得越高,这个拱形能够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4、播放课件,图示解析:当拱形受到一个压力的时候,它就会把这个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此时当我们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拱形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一个产生外推力的结构,所以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三、搭建拱形桥利用拱形的特点,人们用小块的砖、石材也可以建造很大的拱。
现在我们看一段视频,利用积木来搭一座拱桥,看他搭得好不好。
全体观看积木拱桥。
小结: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重量。
四、各式各样的拱桥1、游戏:捏鸡蛋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拱形结构能承受更多的压力,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鸡蛋,薄薄的蛋壳也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3课《拱形的力量》教案

2.学生利用本课研究结果对其进行解释。
六、拓展延伸
我们的古代人民就利用聪明才智巧妙的利用了拱形的力量,作为更富有创造精神的现代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是如何利用拱形的呢?请大家课后收集生活中见到的拱形,并将它们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拱形的力量》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教学难点是:理解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处理:①激趣导入,引出问题。②大胆假设,自主探究。③总体评价,归纳小结。④探究活动延伸。这样处理符合认识论过程和科学探究的要求,既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又“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课程结构自然流畅,学生易于接受。从提出问题走进探究,在做中学,又带着问题走向生活、社会,把探究的空间拓展到课外,拓展到了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一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提高;二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恰当指导。
教学难点:理解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老师带来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图片(播放课件:比萨斜塔、拱门……)这些建筑在设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2.学生介绍发现——拱形(预设)。
3.建筑都采用了拱形设计会是什么原因?
4.生谈初步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3课《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拱形的力量》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和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导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
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又叫推理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本单元前两课主要探究条形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学生已经知道改变纸的宽度、厚度或者改变纸的形状都可以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
这一课主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拱形结构,希望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到拱形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
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
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180g绘画纸一整张裁成长21cm、宽10cm的小块,铁垫圈、螺帽若干,垫板(三层板裁小长21cm、宽10cm大小)。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今天我用这两个盒子做桥墩,用这张纸做桥面,我来造一座桥。
诶,发生了什么现象?
2、谁来帮我一个忙,只用这张纸做桥面,让它不塌下去。
说说你成功的秘诀,好吗?
3、那它还能不能承受其他的重量呢,我用这个垫圈来试一试。
4、看来,简单地改变形状的确能够明显地增强它的承受能力。
二、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1、我们再来研究刚才的第二种形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拱形。
(板书课题)
2、首先,我们来看一段拱形的自我介绍。
(师板书拱形,并张贴各名称。
)
3、下面我们来造一个拱,只用这张纸和这块跨度板,请你造一个跨度为15厘米的拱形。
造好后也试试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并且把它的形状变化画下来。
4、你造的拱承受了几个垫圈,它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拱足的变化,我们怎样把它表现出来呢?(学生上台画)(师板书贴纸:外推力)(课件出示拱形的受力情况。
)
5、假如要使我们的拱能承受更多的压力,可以怎么办呢?
6、我给大家准备了橡皮,实验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实验操作(课件)。
听了他的实验介绍,你有哪些方面想提醒大家的?
7、小结:为什么抵住拱足,拱的承受力就变大了呢?(课件出示资料)(板书:抵住外推力,拱形承受压力更大。
)
三、搭一个塑料拱。
1、我这里有一袋塑料块,你能把它搭成一个拱吗?
2、这座塑料块造的拱,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呢?我用钩码来测试,一个钩码50克,1个,2个,3个,放不下了,还能承受更多的重量吗?我请一位同学用手来压一压。
3、用了这么大的力量,它都没有塌下去,为什么它这么坚固呢?
4、其实,在很久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用这一点,把桥建成拱形。
那么在我们中国,最著名的拱桥是哪一座?谁能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赵州桥在这么多年来能承受暴雨、洪水的袭击,为什么它这么坚固呢?
5、课件展示各拱形建筑。
6、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拱形形状的物体,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找一找,当然还可以找一找生活中与拱形相似的形状,继续研究它们受力的特点。
【板书设计】
拱形的力量
拱足拱足
外推力外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