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的安装敷设(通用版)

合集下载

电力电缆敷设

电力电缆敷设

电力电缆敷设电缆敷设方式有直埋敷设、排管敷设、隧道敷设、电缆沟和桥架敷设、水底电缆敷设等。

不同敷设方式的施工技术要求不完全相同,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也有差异。

一条电缆线路采用什么方式敷设,取决于地下管线的总体规则、电缆线路的电压等级、最终数量、施工条件及初期投资等因素。

(一) 直埋敷设1.直埋敷设的特点将电缆线路直接埋设在地面下的敷设方式称为电缆直埋敷设,埋设深度为0.7~1.5m,电缆上面覆盖15cm细土,并用水泥盖板保护。

直埋敷设适用于电缆线路不太密集的城市地下走廊,如市区人行道、公共绿地、建筑物边缘地带等。

直埋敷设不需要大量的土建工程,施工周期较短,是一种较经济的敷设方式。

直埋敷设的缺点是电缆较容易遭受机械性外力损伤,容易受到周围土壤的化学或电化学腐蚀。

电缆故障修理或更换电缆比较困难。

2.直埋敷设的工程前期准备(1)线路位置的确认。

电缆线路设计书所标注的电缆线路位置,必须经有关部门确认。

敷设施工前一般应申办电缆线路管线执照、掘路执照和道路施工许可证(俗称“二照一证”)。

应开挖足够的样洞,了解线路路径邻近地下管线情况,并最后确定电缆线路路径。

然后召开敷设施工配合会议,明确各公用管线和绿化管理单位的配合、赔偿事项。

如果邻近其他地下管线和绿化需迁让,应办理书面协议。

(2) 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防火包,明确施工组织机构,制订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熟悉工程施工图,根据开挖样洞情况,对施工图作必要修改。

确定电缆分段长度和接头位置。

(3) 编制施工计划和敷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确定各段敷设方案和必要的技术措施。

进行施工前各盘电缆的验收。

包括查核电缆制造厂质量保证书,进行绝缘校潮试验、油样试验和护层绝缘试验等。

(4)工程主要材料、机具设备和运输机械的准备。

除电缆外,主要材料还有各种电缆附件、电缆保护盖板、过路导管。

机具设备包括各种挖掘机械、敷设专用机械、工地临时设施(工棚)、施工围栏、临时路基板。

电力电缆敷设(桥架上敷设、电缆沟内敷设、电缆管内敷设)标准

电力电缆敷设(桥架上敷设、电缆沟内敷设、电缆管内敷设)标准

1电力电缆敷设安装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电力电缆在桥架内、电缆沟内、穿线管内及直埋敷设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a. 材料质量要求 1) 电缆的规格、型号、电压等级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必须是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产品;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齐全;耐热、阻燃的电缆外护层有明显标识和制造厂标。

2) 防火堵料、防火涂料应选用经国家鉴定的定型产品。

3) 人员要求:电缆敷设人员必须为专业电工,持证上岗。

3 施工工艺a. 桥架内电缆敷设1) 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施放电缆――桥架内电缆敷设――挂标志牌 2) 电缆放线:较细的电缆可直接电缆从电缆盘上放线,粗重电缆采用放线架放线,放线架要保证线盘电缆离地100mm 以上距离;电缆拖放道路应平整、无石块、砖头等硬物,防止电缆损伤;3) 电缆敷设:在桥架就位后,即可敷设线缆。

电缆敷设前进行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1KV 以下电缆,用1KV 摇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 Ω。

① 电缆敷设可以采用人力拉引敷设或机械牵引敷设,人力拉引要注意人力分布要均匀合理,负荷适当,统一指挥,并且电缆盘两侧须有负责转盘和刹盘滚动的专业人员,防止电缆损伤;用机械牵引要有测量拉力装置,防止拉力过大损伤电缆,同时要有电缆滚轮或用人力保证电缆不在地面磨损。

② 按照设计要求.将需要敷设在该桥架中的电缆按顺序摆放,排列应整齐,不得交叉。

电缆在终端头和接头处要留出备用接线长度。

③ 电缆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要做封闭处理,用泡沫石棉或矿棉进行封堵。

④ 垂直敷设的电缆每隔2m 加以固定;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的首尾、转弯及每隔5~10m 处进行固定。

电缆固定可以用尼龙卡带、绑线或电缆卡子进行固定。

⑤ 在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及每隔50m 处装设标志牌。

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无编号时,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始地点,要求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规格要统一,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⑥ 电缆桥架转弯处的弯曲半径,不小于桥架内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见下表序号电缆种类最小允许弯曲半径1 无铅包钢铠护套的橡皮绝缘电力电缆10D2 有钢铠护套的橡皮绝缘电力电缆20D3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0D4 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5D5 多芯控制电缆10D注:D为电缆外径。

电力电缆安装

电力电缆安装

建筑物基础(边线)
排水沟
平行 0.10 0.25 — 0.50 2.00 1.00 1.00 0.50 3.00 3.00 10.0 1.50 1.00 1.00 0.60 1.00
交叉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1.00 1.00 1.00 1.00 0.70 — — 0.50
2)按规定尺寸在钢甲上扎绑线(一般用铜扎 线,绑3圈),要邦牢,再用钢锯锯除钢甲 ,其深度不超过钢甲厚度的2/3,以免锯伤 内护套,用螺丝刀或平头钳剥除钢铠。
3)剥除内护套及填料:在钢铠切口处起保留
二、电缆附件安装工艺 4)焊接地线
➢ 金属屏蔽层的接地线应用不小于25mm2的铜 编织带,端部分为三股,在每相的屏蔽层分别 用φ1.0mm镀锡铜线绕上几圈,用焊锡焊牢。
16)管材收缩后表面应光滑,无褶皱,无气
三、工程交接验收
1、在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 电缆终端、电缆接头安装牢固; ➢ 电缆终端的相色应正确,电缆支架等的金属
部件防腐层应完好。 2、隐蔽工程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中间验收,
并作好签证。 3、在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技术文件: ➢ 设计资料图纸、电缆清册、变更设计的证明
电力电缆安装
2020年5月26日星期二
第六章电力电缆安装
第一节电缆敷设 第二节电缆终端和接头的制作安装
第一节电缆敷设
一、施工准备 二、电缆敷设方式和施工方法 三、电缆施工质量标准 四、工程交接验收
一、施工准备
(一)施工前期准备 1、确认电缆线路路经 2、土建设施具备敷设施工条件 3、编制工程施工大纲 4、施工机械、工器具、材料准备
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 块。软

电力电缆敷设工程施工方法及方案

电力电缆敷设工程施工方法及方案

电力电缆敷设工程施工方法及方案(9527)施工流程(电缆铺设流程图)施工准备敷设前检查电缆敷设排布扎绑电缆头制作安装电缆标示验收记录一、施工准备1、作业条件要求⑴电缆线路的安装工程应按施工图进行施工。

⑵与电缆线路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⑶电缆安装前,土建工作应具备下列条件:a.预留孔洞、预埋件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埋设牢固。

b.电缆竖井及人孔等处的地坪及抹面工作结束。

C.电缆线路敷设前,土建应完成的工作必须完成。

D.有较宽的操作场地,施工现场干净,并备有 220V 交流电源。

2、施工前准备⑴电缆的技术准备已完成。

⑵电缆线路两端连接的电气设备(或接线箱、盒)应安装完毕或已就位,敷设电缆的通道无堵塞。

⑶电缆桥架、电缆托盘、电缆支架及电缆管道已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

⑷电缆沿线的照明满足施工要求。

⑸敷设电缆施工机具及施工用料已准备好,支架已搭设完毕,且符合安全要求。

⑹电缆线路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已编制,并已审批,工程任务单已下达。

⑺电缆型号规格及长度与设计资料核对无误。

⑻敷设前,应对电缆进行外观检查及绝缘电阻试验,并达到合格要求。

⑼临时联络指挥系统的设置。

3、在实施阶段,应对施工现场条件作业环境需作详细描述,并进一步识别危险源。

4、技术准备(1)施工图纸、技术资料、相应施工图集、规范、规程齐全;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充分熟悉相关图纸及设计要求,并进行电缆线路牵引计算。

用电缆线路的全长来定出每盘电缆的路径起始和终点的位置,然后将每盘电缆的路径分成各种类型的基本段,如水平直线牵引、水平弯曲牵引、垂直提升牵引等,比较计算结果,定出合适的牵引方向及牵引方式。

(3)电缆敷设前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A.1kV 以下电缆,用 1kV 兆欧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Ω。

B.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

配电线路的敷设(通用版)

配电线路的敷设(通用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配电线路的敷设(通用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配电线路的敷设(通用版)(一)一般规定1)配电线路的敷设应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场所环境的特征;2、符合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特征;3、人与布线之间可接近的程度;4、由于短路可能出现的机电应力;2)配电线路的敷设,应避免下列外部环境的影响:1、应避免由外部热源产生热效应的影响;2、应防止外部的机械性损害而带来的影响;3、应避免由于强烈日光辐射而带来的损害。

(二)绝缘导线布线1)金属管、金属线槽布线宜用于屋内、屋外场所,但对金属管、金属线槽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宜采用。

在建筑物的顶棚内,必须采用金属管、金属线槽布线。

2)明敷或暗敷于干燥场所的金属管布线应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1.5mm的电线管。

直接埋于素土内的金属管布线,应采用水煤气钢管。

3)电线管与热水管、蒸汽管同侧敷设时,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

当有困难时,可敷设在其上面。

其相互间的净距不宜小于下列数值:1、当电线管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2m,在上面时为0.3m。

2、当电线管敷设在蒸汽管下面时为0.5m,在上面时为1m。

当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汽管,上下净距均可减至0.2m。

3、电线管与其它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0.1m。

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宜敷设在水管的上面。

管线互相交叉时的距离,不宜小于相应上述情况的平行净距。

4)塑料管和塑料线槽布线宜用于屋内场所和有酸碱腐蚀介质的场所,但在易受机械操作的场所不宜采用明敷。

电力电缆穿管敷设

电力电缆穿管敷设

一、施工工艺1.1工艺流程1.2操作工艺1.2.1检查管道(1)金属导管严禁熔焊连接;防爆导管不应采用倒扣连接,应采用防爆活结头,其结合面应紧密。

管口平整光滑,无毛刺.(2)检查管道内是否有杂物,可在敷设电缆前,应将杂物清理干净。

1.2。

2试牵引:经过检查后的管道,可用一段(长约5m)的同样电缆作模拟牵引,然后观察电缆表面,检查磨损是否属于许可范围。

1.2.3敷设电缆:(1)将电缆盘放在电缆入孔井口的外边,先用安装有电缆牵引头并涂有电缆润滑油的钢丝绳与电缆一端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电缆管道,拖拉电缆力量要均匀,检查电缆牵引过程中有无卡阻现象,如张力过大,应查明原因,问题解决后,继续牵引电缆。

(2)电力电缆应单独穿入一根管孔内。

同一管孔内可穿入3根控制电缆。

(3)三相或单相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钢导管内.1.2.4电缆人孔井:电缆在管道内敷设时,为了抽拉电缆或做电缆连接,电缆管分支、拐弯处,均需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设置电缆人手孔井,电缆人手孔井的距离,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一般在直线部分每隔50~100m设置一个。

1.2.5防火措施:敷设电缆电缆管,在穿越防火分区处按设计要求的位置,有防火阻隔措施。

1.2。

6电缆挂标志牌:(1)标志牌规格应一致,并有防腐性能,挂装应牢固.(2)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规格、型号、电压等级及起始位置.(3)沿电缆管道敷设的电缆在其两端、人手孔井内应挂标志牌。

二、质量标准2.1主控项目2.1.1电缆敷设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2.1.2三相或单相的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钢导管内。

2.1。

3爆炸危险环境的电缆额定电压不得低于750v,且必须穿于钢导管内.2.2一般项目2.2.1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下表规定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注:D为电缆外径.2.2.2电缆敷设在穿越不同防火区的电缆管道处,按设计要求位置,有防火隔断措施。

电力电缆敷设规范国标50217

电力电缆敷设规范国标50217

国标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敷设规范2011-04-04 00:53一、电线电缆选用的一般原则在选用电线电缆时,一般要注意电线电缆型号、规格(导体截面)的选择。

⒈电线电缆型号的选择选用电线电缆时,要考虑用途,敷设条件及安全性;根据用途的不同,可选用电力电缆、架空绝缘电缆、控制电缆等;根据敷设条件的不同,可选用一般塑料绝缘电缆、钢带铠装电缆、钢丝铠装电缆、防腐电缆等;根据安全性要求,可选用不延燃电缆、阻燃电缆、无卤阻燃电缆、耐火电缆等。

⒉电线电缆规格的选择确定电线电缆的使用规格(导体截面)时,一般应考虑发热,电压损失,经济电流密度,机械强度等选择条件。

根据经验,低压动力线因其负荷电流较大,故一般先按发热条件选择截面,然后验算其电压损失和机械强度;低压照明线因其对电压水平要求较高,可先按允许电压损失条件选择截面,再验算发热条件和机械强度;对高压线路,则先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截面,然后验算其发热条件和允许电压损失;而高压架空线路,还应验算其机械强度。

若用户没有经验,则应征询有关专业单位或人士的意见。

二、电线电缆的安装与施工电线电缆敷设安装的设计和施工应按GB 50217-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并采用必要的电缆附件(终端和接头)。

供电系统运行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与电线电缆本身质量有关,还与电缆附件和线路的施工质量有关。

通过对线路故障统计分析,由于施工、安装和接续等因素造成的故障往往要比电线电缆本体缺陷造成的故障可能性大得多。

因此要正确地选用电线电缆及配套附件,除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外,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⒈电缆敷设安装应由有资格的专业单位或专业人员进行,不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的施工和安装,有可能导致电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⒉人力敷设电缆时,应统一指挥控制节奏,每隔 1.5~3米有一人肩扛电缆,边放边拉,慢慢施放。

⒊机械施放电缆时,一般采用专用电缆敷设机并配备必要牵引工具,牵引力大小适当、控制均匀,以免损坏电缆。

电力电缆的敷设、安装及试验(二篇)

电力电缆的敷设、安装及试验(二篇)

电力电缆的敷设、安装及试验电力电缆同架空线路一样,也是输送和分配电能的。

一般来讲,由于受安全方面,市容市貌及环境位置限制等特殊情况的约束,要采用电力电缆进行输送电能。

下面就电力电缆(本文以10kV电缆为例,下同)在敷设、安装、试验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电力电缆的敷设准备工作:检查所敷设电缆是否符合规格要求,检查电缆心线是否进水受潮,是否有机械损伤,检查所需的各种材料、工器具是否合格、齐全。

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将电力电缆运输到工作现场。

直埋式电缆的敷设施工: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情况决定电力电缆走向,丈量电缆路径长度。

根据路径长度来截电力电缆,一般要留有1~2m的裕度;然后进行划线,用白石灰在地面上标明电缆沟的位置和开挖宽度,其宽度要根据人体宽度和电缆数量确定,一般开挖宽度为0.5~0.6m,深度0.8m。

挖沟时应垂直开挖,挖出来的泥土分别堆放在沟的两旁,便于回填。

电缆沟验收合格后,在沟的底部铺上100mm厚的沙层,以保护电缆。

然后采用机械引力或人力进行电缆敷设,放入沟内,检查合格后,电缆周围再覆以100mm的软土或沙层,盖上保护盖板,最后将沟两边的泥土回填至沟内,敷设电缆结束。

若事前已预挖好电缆沟,可直接将电缆放入电缆沟的电缆支架上,可省去挖沟一项。

2电力电缆的安装根据固定电缆支架至电气连接头的长度,割去塑料护套。

距剖塑口30mm处锯钢甲,并用塑料带将钢甲扎紧。

距钢甲10mm处剖去内护套,用喷灯烘热防腐层,并用砂布清理防腐层。

套进聚氯乙烯手套,用热缩管将手套下口封住,在手套指口向上留20mm屏蔽层,并将半导电布层松开。

用自粘橡胶带在管口上离半导电层5mm处包一应力锥,在应力锥上包两层橡胶带,同时将手指口封住。

做好相序标记,分别在三相心线上套上黄、绿、红相色热缩塑料管。

在户外电缆的线心端部套上防雨罩,用自粘性橡胶带加以固定。

户内电缆可省去此项。

根据线鼻子深度加5mm剥去线心绝缘,套上线鼻子,用空气压线钳压接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电缆的安装敷设(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280电力电缆的安装敷设(通用版)1.1电力电缆线路路径的选择一条电力电缆线路在正常条件下运行,其寿命为40年~50年,且投资又大。

因而电力电缆线路路径的选择就极为重要。

其路径的选择不仅与敷设时投资的大小、施工的方便与否有关,而且与今后几十年电力电缆能否安全、经济运行关系极大,决不可掉以轻心。

电力电缆线路路径的选择,主要从安全、经济和便于施工三个方面考虑。

1.1.1安全运行(1)必须考虑电力电缆在投入运行后不致遭到各种损坏,如机械外力、振动、摩擦、化学腐蚀、杂散电流和热影响等。

(2)电力电缆路径的选择应与未来的规划相结合,避免与规划发生冲突,运行后再迁移,还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和负载的增长。

(3)在选择电力电缆线路路径时,应尽可能让电力电缆水平敷设,以减少电力电缆的高度差。

(4)选择电力电缆线路路径时,还应考虑便于今后的运行维护和检修。

1.1.2经济(1)尽可能选择最短距离,节约投资,减少线路损耗和发生事故的几率。

(2)还应结合未来规划及发展情况考虑路径,以减少总投资。

1.1.3便于施工(1)应尽量减少穿越各种管道、铁路、公路等设施和拐弯、迂回,以便于敷设。

(2)应考虑便于电缆的运输。

(3)当电力电缆线路采用隧道或排管敷设方式时,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应选择土质较好,地下水位低的路径,以免土质松软增加施工的困难或在运行中地基下沉损坏管道。

2)应选择已定型的道路,与市政规划一致,以免日后迁移造成浪费。

3)应选择在车行道的一侧或慢车道上,有较宽的人行道或绿化带时,力争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这样可降低管道所承受的载荷和少穿越马路。

4)应选择比较直的路径,避免建设在迂回曲折的道路上,以利于少占道路的断面和便于电缆的敷设。

5)应避免与其他管线的主干线在同一马路上,以减少交叉或相互干扰。

6)应结合电力系统的长远规划以及有利于架空线路的逐步转入地下,应按该地区的最终容量考虑,一次投资、一次建成,不宜日后再进行扩建。

1.2电力电缆线路的敷设方式及其要求1.2.1电力电缆线路的敷设方式(1)直接埋设在地下,这是最通行和最经济的敷设方法。

(2)敷设在电缆沟内,用于多条电缆的敷设。

电缆沟虽然当时投资比直埋较大,但其便于进行温度监视和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改善其散热条件。

另外,电缆沟还具有便于电缆检修、新设、更换以及有利于防止外力损伤和故障测寻、修复等优点。

(3)安装在电缆隧道内,当在发电厂或变电站出线电缆很多或并列敷设条数较多(如20~40条以上时)的地区敷设电缆时,应考虑建造电缆隧道。

建造电缆隧道虽然建设时投资大、工期长、建筑材料耗费多,而且带来通风、防火、防漏水等大量问题,但是它具有以下优点:1)大量地减少了电缆线路所占道路断面(走廊)。

2)减少对电缆的外力破坏和机械损伤。

3)消除因土壤中有害物质引起的保护层化学腐蚀。

4)检修或更换电缆迅速方便。

5)随时可以增放新电缆,而且不必掘开路面。

(4)敷设在电缆排管内,当较多电缆通过市区街道时,直埋对电缆压力大,又不适宜建造电缆沟和隧道,可建造电缆排管,造价低于隧道,但又具有许多隧道的优点,还不必考虑防火问题。

(5)敷设在电缆托架上,是厂区内电缆安装的新形式,厂区内(尤其是发电厂或化工厂内)管线很多,建筑电缆沟已很困难,又常常因为热管道的跑汽、跑水而损伤电缆,因而在厂区内采取电缆托架架空安装来代替电缆沟。

(6)架空安装,由于近年塑料电缆的发展,电缆的重量减轻,把电缆吊挂在吊线上(或固定在杆塔上)的方式逐渐得到应用。

架空电缆和埋在地下的电缆相比,易受外界的影响,不够美观,但建设费用较低。

1.2.2电力电缆线路敷设的安全技术要求(1)电缆直接敷设在地下的安全技术要求1)电缆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通过农田时埋设深度不小于1.2m。

电缆周围应铺以100mm的细土,在电缆上方100mm处盖上水泥保护板,其宽度应超出电缆直径两侧各50mm。

2)电缆敷设在建筑物附近时,电缆外皮与建筑物基础的距离不应小于0.6m(原则是考虑电缆施工时不受建筑物的阻碍,也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

3)多条电缆同沟敷设或相互交叉时,电缆外皮间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①电力电缆相互间或与控制电缆间的最小净距10kV及以下为0.1m,10kV以上为0.25m;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包括通信电缆)相互间为0.5m,如用电缆隔板隔开时,可降为0.1m,穿入管中不作规定。

②电缆相互交叉时的最小净距为0.5m。

电缆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如用隔板隔开时,上述距离可降为0.25m,穿入管内时不作规定。

③电缆平行或交叉时要保持一定距离是考虑以下几个原因:检修电缆时,若邻近电缆距离太近容易造成机械外伤。

为了防止电缆在运行时发生故障而将临近电缆烧坏,因此电缆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电缆间距离太近不容易散热,因而影响电缆的载流量;若电缆相互靠近或交叉不能保持一定距离而相互接触时,则容易产生“交流电蚀”。

4)电缆与地下管道接近和交叉时,电缆与管道间的净距不应小于以下规定:①电缆与热力管道接近时的最小净距为2m,如用隔板隔开时为1m。

②电缆与可燃气体和易燃液体管道接近时的最小净距为1m。

③电缆与其他管道接近时的最小净距为0.5m。

④电缆与各种管道交叉时的最小净距为0.5m。

⑤禁止将电缆平行敷设在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5)电缆与城市街道、公路或铁路交叉时应敷设于管中。

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100mm;管顶距路轨底或公路路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m;距排水沟不应小于0.5m;距城市街道路面的深度不应小于0.7m;管长除跨越公路或轨道宽度外,一般应在两端各伸出2m;在城市街道、管长应伸出车道路面。

(6)电缆与铁道平行敷设时,电缆与铁轨的最小净距为3m。

这是为了减少火车通过时引起的振动对电缆铅包产生的损害;另一方面也考虑了便于维修。

当电缆与电气化铁道平行敷设时,为了防止自轨道漏至地下的杂散电流引起电缆保护层发生电化学腐蚀,电缆与轨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0m。

7)直埋电缆引进隧道、人井及建筑物时,应穿在管中,并在管口加以堵塞,以防渗水。

管口的堵塞方法:可以在管内填以油麻,然后在管口内浇注沥青,或用水泥、白灰等将管口堵严。

8)电缆从地下或电缆沟引出地面时,为了防止机械损伤,地面以上2m一段应用金属管或罩加以保护,其根部应伸入地面下0.1m。

9)地下并列敷设的电缆,其中间接头盒位置应相互错开,其净距不应小于0.5m,以便于接头施工,也有利于缩小电缆线路的走廊。

中间接头盒外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

10)敷设在郊区及空旷地带的电缆线路,由于无建筑物等固定标志,给电缆图样的绘制和日后的运行维护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因此需要在线路转弯处、接头处和直线部分每隔50m~100m处埋设电缆标桩一个,标明电缆具体位置,并在电缆平面图上标明标桩位置和编号,以便运行维护。

11)直接埋在地下的电缆一般应用铠装电缆,以防止在敷设时或运行中遭受机械损伤。

(2)电缆敷设在沟内和隧道内的安全技术要求。

1)电缆沟一般由砖砌而成,少数由混凝土浇铸而成。

沟的大小视沟内电缆的多少而定,沟内各部位允许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内的最小允许距离(mm)表电缆沟要保持干燥,不应潮湿,更不应成为“水沟”。

应当防止雨水或地下水流入电缆沟内,并应在沟内设置适当数量的蓄水坑(一般每隔50m左右设蓄水坑一个),及时将水排出。

2)电缆隧道一般由钢筋混凝土筑成,也可用砖砌成。

隧道一般高度为1.9m~2.0m,宽度为1.8m~2.0m,以便在内部安装电缆支架和工作人员通行。

电缆隧道应有两个以上的人孔,长距离隧道一般每隔100m~200m 应装设一个。

不仅是为了便于进行维护、检修,还考虑到隧道内电缆发生故障或火灾时,工作人员能迅速、顺利地进入或撤出隧道。

为了便于巡视检查和检修,隧道内应有良好的电气照明,且应能在两端或出入口进行控制,以便节约用电和避免走回头路。

3)电缆固定于电缆沟和隧道的墙上,水平装置时,当电缆外径等于或大于50mm时,应每隔1m加一支撑;外径小于500mm的电缆和控制电缆,应每隔0.6n加一支撑;排成正三角形的单芯电缆,每隔1m应用绑带扎牢。

4)电缆沟和隧道中的电缆,因通过电流而产生的热量,只有极少部分热量(约10%)是靠墙壁散发出去的,主要还是靠空气流动将热量带走。

因此每隔一定距离要留有进气和排气口,使进气口较低,排气口较高,产生压力差驱使空气流通。

5)电缆隧道和沟的全长应装设有连续的接地线,接地线应和所有电缆支架相连,两头和接地极连通。

6)从防火的角度考虑,敷设在电缆沟和隧道内的电缆,应采用裸护套、裸铠装或阻燃性材料的外护层的电缆。

(3)电缆敷设在排管内的安全技术要求,排管的结构是将预先制好的管子按需要的孔数排成一定的形式,再用水泥浇铸成一个整体,管子的数目一般为6根~20根。

排管应使用对电缆金属护套无腐蚀作用的材料制成,如陶瓷的、石棉水泥或硬塑料等。

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100mm;管的内壁应光滑,应每隔150m~200m以及排管的转弯处和分支处建筑一个人井,排管应有0.1%~0.4%的倾斜度,以便管中的水能流向人井。

XXX图文设计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