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总论1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海药本草》:李珣编撰。载药100余种,主要为外来药。
• 《蜀本草》(《重广英公本草》):作者韩保昇。增补药 物14种;系统整理了七情畏恶。内容包括《唐本草》及其 《图经》 、韩氏增补部分组成。
1.官修本草:
(1)开宝年间(公元973年~974年)《开宝本 草》(983种);
(2)公元1057~1060年编著《嘉祐补注本草》 (载药1082种);公元1061年,苏颂编绘《本 草图经》,绘制药图933幅,为我国历史上第一 部由政府编绘的刻版药物图谱。
二、中药学的发展
(一)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前) [先秦时期] ⑴医药典籍——《五十二病方》(药物247种,医方280多 个);《黄帝内经》(药物26种;大量药学理论:辛散、酸 收、甘缓、苦坚、咸软,五味所入,升降出入,无器不 有)等。 ⑵人文典籍——《诗经》(100余种药物及其采集、形状、 产地、服用季节等);《山海经》(126种药物及其产地、 效用、性能等)、《楚辞》(药物40种以上)等。
• 李时珍:“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隐幽, 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 《千金方》 作者-孙思邈;该书包括《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
部。后者中有《药录纂要》和《本草》两章,前者讨论药 物采集、贮藏、栽培等内容;后者记述药物713种,分9类, 又各分上、中、下品。
• 《食疗本草》:孟诜编撰、张鼎增补。载药200多种;为 营养和食疗类专著。
2.个人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宋代
四川名医唐慎微
全书33卷,载药1558种,附方3000余首。该书集前人著作之大 成,图文并茂,方药兼收,资料丰富,内容广博,保存了大量 医学文献和古代民间用药经验,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 作用。
李时珍:“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 皆其功也。”
中成药: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 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 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使用的药物,是中药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中药与民族药的关系:
民族药是指中国少数民族所习用的药物,其药源与中 药基本相同,它是在吸收中医药学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 又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具有本民族医药学特色和较强地域 性的药物,如藏药、蒙药、维药、苗药等。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 的发展
• 中药的起源 • 一、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 世纪) • 中药的起源——即药食同源 • (1)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 源”; • (2)以动物为师; • (3)日常生产劳动及生活; • (4)有意识、有目的的探索寻找。 • “火”和“酒”对药物应用的推动。 • “毒药”——应该清楚的是这个时期的“毒药” 是中药的总称,并非专指有毒性反应的药物。
总而言之,民族药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并不是独立于中药这个大范畴之外的。
中药学:(广义的) 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
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临床应 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中药学(狭义的) 主要研究和介绍中药传统理论,中药性能, 临床应用的知识,为了临床安全、有效、合理
• (4)《新修本草》是由国家组织修定和推行的,因此是我国也 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比公元1542年欧洲纽伦堡药 典要早800余年。
• 《本草拾遗》 • 唐代 • 陈藏器编撰。 • 分序例、拾遗、解纷三部分,前者中记述有宣、通、补、泻、轻、
重、滑、涩、燥、湿“十剂”;成为日后中药、方剂按性能、功效 分类的发端。
草药: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规中医院应用不太普遍, 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
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混称。
所以,草药、中草药、中药、本草并没有质的区别,应 统一于中药的概念中。
中药材: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所采集的植物、动物、矿物等 经产地初加工后形成的原料药材。
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特殊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 制剂生产使用的的药品。
中医使用的药?---明朝中期以前Leabharlann Baidu
中国出产的药?---秦汉 “乳香” “没药” “西洋参”
麻黄碱, 黄连素??
天然药?---化学合成,《周礼》“五毒”,炼 丹术
(Pb3O4)
轻粉(HgCl),铅丹
与中药有关的概念
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
本草:本草一词出现于西汉,中药来源以植物药居多,“诸 药以草为本”,所以古人把中药称为本草。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1年)
.《神农本草经集注》 ⑴ 作者:陶弘景. ⑵ 年代:南朝梁代. ⑶ 总结本草学发展概况,补充鉴别、采收、炮制、制剂及合 理取量的理论和操作原则,还增列“诸病通用药”、“解百毒 及金石等毒例”、“服药食忌例”。 ⑷ 记载药物数730种,分为七类.书写格式:朱(《本经》)墨 (《名医别录》)别书、 大(正文)小(注解)结合. ⑸ 创立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 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又各分为上、中、下品).标志着综合 性本草模式的确立。
总论
什么是中药?
中医临床使用的传统药物,在古代一直简称为药,或者毒药。
有关“药”的记载,见于先秦典籍《周礼·天 官》:“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凡疗伤⋯⋯以五 药疗之,以五味节之”。
汉代----
《说文解字》对“药”的训释为“治病之草、从草、乐音”。 汉代郑玄注曰:“五药,草、木、虫、石、谷 也。”此时已对药物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分类。 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
•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
• (1)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布了经政府批准,由长孙无 忌、李勣领衔编修,苏敬实际负责,23人参加撰写的。
• (2)全书54卷,载药844种,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 这种图文并茂的编写方法,开创了世界药物学的先例。
• (3)本书内容丰富,取材精要,具有高度的科学价值,反映了 唐代本草学的辉煌成就。它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世界本草学的发 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快流传到国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