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以及生态作用。
2.掌握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外部解剖和生物学特性。
3.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生物学意义和保育现状。
二、教学重难点1.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关键特征及分类。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生态意义与保护现状。
三、教学内容1. 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一类重要的无脊椎动物,具有以下特征:(1)身体呈放射对称或双侧对称;(2)具有真体腔和消化道;(3)基本经济作用:食物生产。
(4)类群包括海葵、珊瑚、海鞘等。
2.扁形动物:扁形动物是另一种重要的无脊椎动物。
它们具有以下特征:(1)扁平的身体;(2)没有真体腔和具有不完整的消化道;(3)不同的寄生生存方式。
(4)类群包括各种扁虫、吸虫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2. 图片展示法3. 讨论教学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节腔肠动物一、特征和分类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1. 呈放射对称或双侧对称。
2. 有真体腔和消化道。
3. 经济作用:食物生产。
腔肠动物的分类:1. 腔肠纲(Coelenterata)海葵、珊瑚、水母、海绵、腔肠动物等等。
2. 扁鞭毛虫纲(Ctenophora)3. 腔肠动物类群二分腔亚门(Bilateria)(1)原肠动物门(Protozoa)水母虫、细胞质虫等。
(2)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各种扁虫,如绦虫、吸虫等。
(3)线形动物门(Nemata)蛔虫、钩虫等。
(4)环形动物门(Annelida)刺胞动物纲(Cnidaria):a.海葵(anemone)、海葵框(sea anemone)b.珊瑚(coral)c.水螅虫(Medusa)d.水母(jellyfish)e.海绵(sponges)二、外部解剖和生物学特性1. 身体结构和特征;2. 身体呼吸、循环等生物学特性;3. 食物生产作用及相关特性。
三、生物学意义与保护现状1. 腔肠动物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关系。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外部和内部结构;–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生活方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2.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腔肠动物的形态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有腔体和肠体两个主要部分,没有真正的体腔。
–分类讲解:根据体内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为原肠动物和后肠动物。
3.观察实验(20分钟)–准备一些腔肠动物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
–引导学生观察标本中的腔体和肠体,并讨论其作用和适应环境。
4.情境模拟(15分钟)–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腔肠动物,模拟腔肠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生活方式和适应策略。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并展示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5.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第二课时:扁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扁形动物的形态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体型扁平,没有体腔和血管系统。
–生活习性:大部分为水生动物,有些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活体水螅和水螅切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了解涡虫的生活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3)通过理解日本血吸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征,进行“生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本章参考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水螅1.生活环境:淡水中2.形态体色:乳黄色或浅褐色3.结构:4.生殖:出芽生殖或产生生殖细胞二、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1.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观赏、石油2.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三、扁形动物(一)涡虫1、生活环境2、形态结构3、生活方式(二)猪带绦虫(三)华枝睾吸虫(四)日本血吸虫四、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1、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堂堂清1、腔肠动物在进化中的地位是()A.低等的单细胞动物B.低等的多细胞动物C.具有三个胚层的低等动物D.具有完整消化管的低等动物2、下列动物中营自由生活的腔肠动物是()A、血吸虫B、涡虫C、海葵D、猪肉绦虫3、涡虫身体的哪个胚层形成了身体的肌肉层()A、外胚层B、中胚层C、内胚层D、侧胚层4、米猪肉是指猪肉内含有()A、猪肉绦虫的幼虫B、猪肉绦虫的虫卵C、血吸虫卵D、血吸虫5、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部位()A、胃B、小肠C、肝脏D、大脑6.猪肉绦虫的生活环境是()A.幼虫生活在大米里,成虫寄生在猪的肌肉里B.幼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成虫寄生在猪的肌肉里C.幼虫寄生在人的肌肉里,成虫寄生在猪的小肠里D.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里,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8.下列不属于扁形动物的是()A.涡虫B.血吸虫C.珊瑚虫D.猪肉绦虫9.猪肉绦虫的体型是()A.左右对称、背腹扁平B.辐射对称、左右扁平C.左右对称,上下扁平D.不对称,梭形10.涡虫的消化器官包括()A.口、咽和肠B.口、肠和肛门C.口、咽、食管D.口、小肠11.涡虫的口位于()A.头部腹面的后端近1/3处B.身体腹面的后端近1/3处C.头部腹面的前端近1/3处D.身体腹面1/2处12.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______、______或______,并且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______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______,得到利益的个体叫______,遭受损害的个体叫______或______。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设计

4.据图5—9说说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两侧对称,背腹扁平。
2.结构要复杂:具有咽,肠具有分枝。相同点:有口无肛门。
3.运动器官、消化器官退化,生殖器官发达。
4.杀灭中间宿主——钉螺。
有了腔肠动物的学习做基础,以自主学习的形式进行扁形动物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归纳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生共同归纳: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2、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了解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出示常见的一些绦虫、吸虫的图片,介绍这些寄生虫对人及动物体的危害。
了解多数的扁形动物为寄生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
(四)拓展
提出问题:
两侧对称与辐射对称相比,哪种对称形式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更进化?试加以分析说明。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分析和归纳。
讨论、思考:
身体两侧对称,可以将身体分出前后、左右、背腹等,这样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可以相对比较集中于头部,运动器官多集中于身体的两侧或腹面。神经系统的集中,更有利于兴奋的传导;运动器官的集中,能更快速地作出反应。因此两侧对称的动物更适应环境,当然也就更进化,更高等。
出示思考题:
1.把水螅、水母、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称之为腔肠动物,你是怎样理解“腔肠”这两个字的?
2.腔肠动物的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这体现了腔肠动物消化系统的原始性。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腔肠动物用于捕食的触手很柔弱,它有什么“绝招”使其猎物不至挣落而跑掉?
认真观看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腔肠动物的其它特征
阅读课文,归纳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用;形成珊瑚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一)教学内容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种类。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内容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指的是通过观察对比课本中给出的图片案例,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种类特征以及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其核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种类及特征,理解它的关键首先要知道这两种动物的种类,然后选其中的代表动物水螅和涡虫来了解他们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最后通过这两种典型动物的学习来总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分别具有怎样的特征。
由于本节内容是《动物的主要类群》这一章的开端,能为后面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它在本学科中有基础地位。
教学重点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对典型代表动物观察分析,来总结它的主要特征,加强学生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及其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2、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基本种类并能区别。
3、掌握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目标分析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和人类的关系就是要知道它们对我们生活有益的地方和有害的地方。
了解它们的种类就是要知道腔肠动物有海葵、水母、海蜇、水螅和珊瑚虫等,扁形动物有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和绦虫等。
掌握它们的主要特征就是要知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动物种类和主要特征的模糊和混淆。
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可能知道这些动物但是对动物的分类和特征不清楚处于入门状态。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例举出大量的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名称让学生辨别,其次对两种动物的代表动物形态结构进行全面地对比找出异同点,最后重点总结对比他们的主要特征,其中关键就是要让学生能找出不同进行对比记忆,进而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个动物类群。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离学生生活较远,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都不熟悉的两类动物。
但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习有关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动物的进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将这两类动物放在一起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这两类动物在进化上的重要地位,了解其形态特征,能识别其典型的适应特征以及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别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2)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尝试利用观察的方法研究动物。
(2)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知道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活体水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固着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葵,乍一看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
然而,它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
那么,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呢?二、新授课(一)腔肠动物1.概括介绍腔肠动物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对腔肠动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腔肠动物虽然形态各异,但他们的基本结构相似,下面通过观察水螅来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1)水螅的形态首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容器里的活体水螅了解水螅的生活环境、观察水螅的体形、体色、大小;数一数触手的条数,说出水螅的对称类型。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问:①水螅圆柱(筒)形的体形对水螅的生活有什么好处?②触手有什么作用?③口在水螅身体的什么位置?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做小结(2)水螅的内部结构大屏幕展示水螅纵切图,引导学生观察水螅的体壁是由几层细胞构成的,然后辨认外胚层、内胚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教材分析:在生物圈中,除了绿色植物和人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动物,作为消费者的动物,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本章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不同生物类群动物的常见种类和它们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通过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深入理解动物系统进化的含义,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了解,进一步体会动物种类的多样性,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所以本章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尽量以学生熟悉的动物为代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三、教学目标:1、认识无脊椎动物的类群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及特征2、认识脊椎动物的类群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及特征3、了解常见的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无脊柱动物;恒温动物、变温动物等4、认同不同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四、教学重点:1、认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特征2、认识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特征3、了解常见的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无脊柱动物;恒温动物、变温动物等4、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五、教学难点: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六、考点:1、认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特征2、认识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特征3、了解常见的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无脊柱动物;恒温动物、变温动物等4、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八、本章知识树: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设计人周凤敏审核人周凤敏整合教材,确定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动植物的显着区别②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③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④区分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左右对称2、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②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腔肠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认同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①认识动植物的显着区别②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③区分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左右对称三、教学难点:区分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左右对称四、考点:①动植物的显着区别②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③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④区分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左右对称五、教具准备: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六、知识树导入:自主学习,据疑解惑引导学生自学教材1-7页内容,完成预习单内容教师精讲,分层提高问题一:认识动植物的显着区别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从而维持生存和繁衍;问题二:腔肠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多数生活在海洋中:海葵、海蜇、珊瑚虫、水母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水螅等2、水螅①水螅的基本特征触手、辐射对称、消化腔、刺细胞等②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③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3、腔肠动物与人类关系问题三:扁形动物1、涡虫①涡虫的基本特征口、咽、两侧对称左右对称等②涡虫结构示意图2、常见的扁形动物①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②显微镜下的华支睾吸虫③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盘点提升,当堂达标课后练习题,详见预习单和达标单。
初中生物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教 学 活 动
共 性 部 分
个 性 部 分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简单回顾七年级所学过的植物和人,提出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海葵获取食物的方法。
一、腔肠动物
1、看书后请回答:
a、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b.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c.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
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
简单说明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布置学生的自学 任务,播放视频。
课件出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
帮助学生正确归纳。
课堂诊断:完成教材P71---3三个小题《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P1-3的部分练习。
进度执行情况
班级:1()2()3()4()5()6()7()8()9()10()11()
12()13()14()15()1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对水螅、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的认识描述。
教学难点
对水螅的捕食过程的认识和水螅体型呈辐射对称的理解
教法设计
启发讨论、自学、听讲解、总结归纳。
教学准备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素
质
教
育Hale Waihona Puke 目标知识1、认识常见的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2、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3、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设计(后附学案)
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常见动物名称。
4.概述水熄、涡虫、猪肉绦虫、血吸虫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
的特点。
3.写出腔肠动物类、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出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自学导
航:
一、观察水螅图片及水螅纵切片并阅读P3-P5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水螅生活在中,通常会固着在上,身体呈色,状,顶端有多条细长的,呈对称。
2、水螅的体壁由和两层细胞构成,身体有无。
3、常见的腔肠动物还有、、、等。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二、观察涡虫的图片,阅读P6-7文字,回答问题:
1、蜗虫背面呈色,腹面颜色。
身体,背腹,体形象一片。
涡虫身体前端呈形,两侧各有一个,头部背面的两个黑色的,可以辨别光线的明暗。
2、涡虫的身体是由个胚层形成的,由于中胚层形成了层,使涡虫的运动能力比水螅强。
3、、、都属于扁形动物。
4、多数扁形动物中营生活的。
5、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探究交流:
阅读下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血吸虫体长仅十几毫米,身体前端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它依靠吸盘吸附在人体肠壁的血管和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生,能造成人的贫血等结果,甚至引起死亡。
解放以前,血吸虫病严重威胁我国特别是南方水乡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开展了消灭血吸虫的群众爱国卫生运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地方就根治了血吸虫。
血吸虫的传播途径是这样的:血吸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成幼虫———毛蚴。
水中有一种软体动物钉螺,
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包蚴,包蚴再发育成尾蚴,这些属于幼虫阶段。
但是随着幼虫的发育,它们的数量不断增加,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成几万至十几万条尾蚴! 尾蚴从钉螺体内出来,密集在水面。
当人到水田干活时,尾蚴接触到人的皮肤,就从皮肤侵入,随血液循环到达小肠和肝脏的血管,发育为成虫。
(1)血吸虫的成虫生活在 ,以为生。
血吸虫动物分类上属于动物,在营养方式上属于 ,寄主有和。
(2)请你设计三个方案,防止血吸虫的传播。
①。
②。
③。
当堂巩固:
1、腔肠动物在进化中的地位是()
A.低等的单细胞动物B.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C.具有三个胚层的低等动物D.具有完整消化管的低等动物
2、下列动物中营自由生活的腔肠动物是()
A、血吸虫
B、涡虫
C、海葵
D、猪肉绦虫
3、涡虫身体的哪个胚层形成了身体的肌肉层()
A、外胚层
B、中胚层
C、内胚层
D、侧胚层
4、米猪肉是指猪肉内含有()
A、猪肉绦虫的幼虫
B、猪肉绦虫的虫卵
C、血吸虫卵
D、血吸虫
5、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部位()
A、胃
B、小肠
C、肝脏
D、大脑
6.猪肉绦虫的生活环境是()
A.幼虫生活在大米里,成虫寄生在猪的肌肉里
B.幼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成虫寄生在猪的肌肉里
C.幼虫寄生在人的肌肉里,成虫寄生在猪的小肠里
D.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里,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
7.猪肉绦虫的繁殖力很强,每个猪肉绦虫可产生700-1000个节片,每个节片可产生50000个受精卵。
强大的生殖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原因是()A.后代生活条件适宜,成活率高B.后代生活条件艰苦,成活率低C.后代生活条件艰苦,成活率高D.后代生活条件不稳定,成活率低8.下列不属于扁形动物的是() A.涡虫B.血吸虫C.珊瑚虫D.猪肉绦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