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新课堂

合集下载

初二上册数学启航新课堂人教版

初二上册数学启航新课堂人教版

初二上册数学启航新课堂人教版第一部分:概述1. 介绍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2. 数学启航新课堂是人教版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为目标,采用了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数学启航新课堂的教学内容1. 数学启航新课堂涵盖了初二上册的所有数学知识点,包括代数、几何、数学应用等多个方面。

2.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大量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3. 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有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完善。

第三部分:数学启航新课堂的教学特色1. 引入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和练习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教材内容设计新颖独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部分:数学启航新课堂的教学效果1.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数学启航新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均有明显的提高。

2. 教师经过培训和实践教学,也对数学启航新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教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第五部分:数学启航新课堂的教学展望1. 数学启航新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对今后的数学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数学启航新课堂将继续深化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将数学教学做得更加生动有趣,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数学启航新课堂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铺平道路。

结语数学启航新课堂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教材,采用了新颖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该教材的出现为推动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课堂数学八年级上册答案

新课堂数学八年级上册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新课堂期末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32- 的绝对值是( ) A .32B .32- C .8D .8-2.若分式1263+-x x 的值为0,则( )A .2-=xB .2=xC .21=xD .21-=x3.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AC 边上,︒=∠35DBC ,则ADBC ∠的度数为( )A .︒25B .︒60C .︒85D .︒95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632a a a =⋅B .236a a a =⋅C .632)(a a =D .2)2)(2(2-=-+a a a 5.小彤的奶奶步行去社区卫生院做理疗,从家走了15分钟到达距离家900米的社区卫生院,她用了20分钟做理疗,然后用10分钟原路返回家中,那么小彤的奶奶离家的距离S (单位:米)与时间t (单位: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6.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6,则它的周长为( ) A .16B .17C .16或 17D .10或127.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x x --432可变形为( )A .432---x xB .x x ---432C .x x--423D .423---x x8.已知1=-b a ,则b b a 222--的值为( )A .0B .1C .2D .49.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C DE //,DE 交AB 于E ,若BC AB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C BD ⊥B .EDA A ∠=∠C .BC AD =2D .ED BE =10.已知定点M (1x ,1y )、N (2x ,2y )(21x x >)在直线2+=x y 上,若)()(2121y y x x t -⋅-=,则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①tx y =是比例函数;②1)1(++=x t y 是一次函数;③t x t y +-=)1(是一次函数;④函数x tx y 2--=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二、填空题11.9的平方根是_____.12.分解因式:=+-y xy y x 22_________________.13.函数5+=x xy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4.如图在中,AC AB =,︒=∠40A ,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D , 则=∠DBC _______度.15.如图,直线b kx y +=与坐标轴交于A (3-,0),B (0,5)两点,则不等式0<--b kx 的解集为_________.16.观察下列式子:第1个式子:222345=-;第2个式子:22251213=-第3个式子:22272425=-;……按照上述式子的规律,第5个式子为22211(_____)(_____)=-;第n 个式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 为正整数) 三、解答题17.计算:(1)10)31()2011(4---+; (2))4)(()2(2b a b a b a -++-.18.如图,在34⨯正方形网格中,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图形,请你用两种方法分别在下图方格内添涂2个小正方形,使这7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原创新课堂第十一章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原创新课堂第十一章检测题(含答案)

第十一章检测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三角形的个数为( C )A.3 B.4 C.5 D.6错误!,第3题图),第6题图) 2.(2015·泉州)已知△ABC中,AB=6,BC=4,那么边AC的长可能是下列哪个值( B ) A.11 B.5 C.2 D.13.如图,是一块三角形木板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40°,这块三角形木板另外一个角∠C的度数是( B )A.30°B.40°C.50°D.60°4.若△ABC有一个外角是钝角,则△ABC一定是( D )A.钝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能5.(2015·广元)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B )A.5 B.6 C.7 D.86.如图,CD平分含30°角的三角板的∠ACB,则∠1等于( B )A.110°B.105°C.100°D.95°7.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DF是△CDE的中线,若S△DEF =2,则S△ABC等于( A )A.16 B.14 C.12 D.10,第7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8.一个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是边数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是( C )A.七边形B.八边形C.九边形D.十边形9.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DC,则∠D的度数为( C )A.115°B.105°C.95°D.85°10.如图,∠1,∠2,∠3,∠4恒满足的关系是( D )A.∠1+∠2=∠3+∠4 B.∠1+∠2=∠4-∠3C.∠1+∠4=∠2+∠3 D.∠1+∠4=∠2-∠3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2015·南充)如图,点D在△ABC边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ACD,∠A=80°,∠B=40°,则∠ACE的大小是__60__度.,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第18题图) 12.如图,△ABC中,BD是AC边上的高,CE是AB边上的高,BD与CE相交于点O,则∠ABD__=__∠ACE(填“>”“<”或“=”),∠A+∠DOE=__180__度.13.如图,生活中都把自行车的几根梁做成三角形的支架,这是因为三角形具有__稳定__性.1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是4和9,且周长是偶数,则第三边长为__7或9或11__.15.(2015·烟台)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72°,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是__540°__.1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 cm,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的两部分之差是3 cm,则它的腰长是__8_cm__.17.一个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30°方向走到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东15°方向走到C点,此时C点正好在A点的北偏东70°的方向上,那么∠ACB的度数是__95°__.18.如图,已知∠A=α,∠ACD是△ABC的外角,∠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1,得∠A1;若∠A1BC的平分线与∠A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得∠A2……∠A2015BC的平分线与∠A2015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016,得∠A2016,则∠A2016=__α22016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三、解答题(共66分)19.(8分)如图,△ABC 中,∠A =90°,∠ACB 的平分线交AB 于D ,已知∠DCB =2∠B ,求∠ACD 的度数.解:设∠B =x °,可得∠DCB =∠ACD =2x °,则x +2x +2x =90,∴x =18,∴∠ACD =2x °=36°20.(8分)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是角平分线,∠B =70°,∠DAE =18°,求∠C 的度数.解:∵∠BAD =90°-∠B =20°,∴∠BAE =∠BAD +∠DAE =38°.∵AE 是角平分线,∴∠CAE =∠BAE =38°,∴∠DAC =∠DAE +∠CAE =56°,∴∠C =90°-∠DAC =34°21.(9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 cm ,其中两边之差为3 cm ,求三角形的各边长.解:设腰长为x cm ,底边长为y cm ,则⎩⎪⎨⎪⎧2x +y =18,x -y =3,或⎩⎪⎨⎪⎧2x +y =18,y -x =3,解得⎩⎪⎨⎪⎧x =7,y =4,或⎩⎪⎨⎪⎧x =5,y =8,经检验均能构成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边长是7 cm ,7 cm ,4 cm 或5 cm ,5 cm ,8 cm22.(9分)如图,小明从点O 出发,前进5 m 后向右转15°,再前进5 m 后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走下去,直到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O 为止,他所走的路径构成了一个多边形.(1)小明一共走了多少米?(2)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解:(1)所经过的路线正好构成一个外角是15度的正多边形,360÷15=24,24×5=120 (m ),则小明一共走了120米(2)(24-2)×180°=3960°23.(10分)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CD 是AB 边上的高,AB =10 cm ,BC =8 cm ,AC =6 cm .(1)求△ABC 的面积;(2)求CD 的长;(3)作出△ABC 的中线BE ,并求△ABE 的面积.解:(1)24 cm 2(2)S △ABC =12×10×CD =24,∴CD =4.8 cm (3)作图略,S △ABE =12 cm 224.(10分)(1)如图,一个直角三角板XYZ 放置在△ABC 上,恰好三角板XYZ 的两条直角边XY,XZ分别经过点B,C,△ABC中,若∠A=30°,则∠ABC+∠ACB=__150°__,∠XBC+∠XCB=__90°__;(2)若改变直角三角板XYZ的位置,但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仍然分别经过B,C,那么∠ABX+∠ACX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请求出∠ABX+∠ACX的大小.解:(2)∵∠ABX+∠ACX=(∠ABC+∠ACB)-(∠XBC+∠XCB)=150°-90°=60°,∴∠ABX+∠ACX的大小不变,其大小为60°25.(12分)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①,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为∠BOD是△POD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②,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如图②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③,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3)根据(2)的结论求如图④中∠A+∠B+∠C+∠D+∠E的度数.解:(1)不成立,结论是∠BPD=∠B+∠D.证明:延长BP交CD于点E,∵AB∥CD,∴∠B=∠BED,又∵∠BPD=∠BED+∠D,∴∠BPD=∠B+∠D(2)∠BPD=∠BQD+∠B+∠D(3)由(2)的结论得:∠AGB=∠A+∠B+∠E且∠AGB=∠CGD,∴∠A+∠B+∠C+∠D+∠E=180°。

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精英新课堂

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精英新课堂

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精英新课堂一、概述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而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精英新课堂作为我国最新的数学教材,对于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提高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特点、教学模式和教材优势等方面对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精英新课堂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二、课程特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精英新课堂教材立足于国家教育中心、面向全国中学生,以强化数学的传统基础为主线,突出数学思维、方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和方法。

三、教学模式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通过丰富的例题和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新精神,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3. 多样化评价:教材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练习、作业、考试等,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多维度的展现自己的数学能力。

四、教材优势1. 突出思维导向:教材突出了数学思维导向,引导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知识整合性强:教材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配套教学资源丰富: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讲解等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总结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精英新课堂数学教材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该教材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敬爱的教师,班主任,尊敬的各位家长: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精英新课堂数学教材,凝结了无数数学教育专家们的心血和智慧,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整合,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3.2.1画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3.2.1画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
-请在课后完成课本第13.2节的相关练习题,重点巩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选择两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它们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实践应用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培养他们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对于理解难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化理解。
3.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如几何画板、多媒体演示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3.2.1画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坐标系和直尺绘制轴对称图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几何作图技巧。
3.使学生掌握利用轴对称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设计美观的图案、求解最短路径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准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掌握利用坐标系和直尺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特别是在复杂情况下的作图技巧。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1.2.3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1.2.3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阅读与三角形外角相关的数学故事或拓展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推荐阅读材料:《几何原本》中关于三角形外角的章节。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解答过程正确、书写规范。
3.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解决。
4.作业提交前,小组内进行互评,相互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探究外角定理在多边形中的应用,如四边形、五边形等,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并证明。
-例如:证明四边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两个内角之和。
4.小组合作作业:
-分成小组,每组共同完成一道综合性的几何题目,要求涉及三角形外角的知识点。
-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探讨解题思路,完成解题过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拓展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及其与相邻内角的关系。
-三角形外角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运用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外角与相邻内角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这一关系解决问题。
-在复杂图形中,能够准确识别外角,并运用外角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
-解决与外角相关的综合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135页的练习题1、2、3。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一个三角形,标出其外角,并写出外角与相邻内角的关系。
2.应用题解答:
-选取两道与外角相关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外角定理进行解答,并简要说明解题思路。
-例如: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60°和80°,求这个三角形的外角。
3.探究性作业:
-作业评价: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掌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学习重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学习难点:应用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1.三角形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图形,你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三角形吗?2.能从右图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二、探究新知:1、你所知道的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问题:根据你的理解,下列的图形是三角形吗?三角形的定义:ABCDEFGAB Ca bc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①边: 。

②角: 。

③顶点: 。

问题:右图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是 ,三条边分别是 , 三个内角分别是 。

3、三角形的表示:如右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 ,读作 。

4、 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 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问题:那么等边三角形是否属于等腰三角形呢? 三角形的分类:①按三个内角的大小分类: 、 和 。

②按边进行分类。

5、自主探究(1)任意画一个△ABC ,从点B 出发,沿边到点C ,有几条路线?(2)各条路线的长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6.例题讲解例:有一条长为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三、练习内容1、课本练习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5cm.(1) 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若两边分别为2cm,5cm呢?四、小结:本节课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五、当堂清1.用木棒钉成一个三角架,两根小棒分别是7cm和10cm,第三根小棒可取()A、20cmB、 3cmC、11cmD、2cm2.下列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3 4 6 B 、8 9 15 C 、20 18 5 D、16 30 14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等于5cm,一边等于10cm,另一边应等于()A、5cmB、 10cmC、5或10cmD、 12cm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5cm和11cm,第三边的长是一个偶数,则第三边的长是()A、2cmB、 4cmC、6cmD、8cm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直播课堂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直播课堂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直播课堂答案一、第一章实数1. 实数概述2. 有理数的分类3. 实数的分类4. 非有理数的例子5. 小数表示及其性质6. 验证小数的方法二、第二章代数运算1. 代数式的加减法2. 代数式的乘除法3. 代数式的合并同类项和提公因式4. 代数式的分离变量三、第三章相似与全等1. 图形的整体与部分2. 一般三角形的判定3. 三角形的相似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6.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四、第四章勾股定理1. 直角三角形的概念2. 勾股定理的历史及含义3. 勾股定理的证明4. 勾股定理的应用五、第五章几何图形的计算1. 面积的概念及计算2. 周长的概念及计算3. 角度的概念及计算4. 长度和角度的综合计算六、第六章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的概念2. 二次根式的化简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4. 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5. 二次根式在几何中的应用七、第七章线性方程组1. 二元一次线性方程组2. 三元一次线性方程组3. 对称方程组4. 方程组的应用八、第八章概率1. 随机事件的概念2. 概率的定义及常识3. 概率的计算公式4.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5. 概率的应用九、第九章统计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统计量的概念及计算3. 频率分布直方图和带有累积频率的 ogive 图4. 数据的中心位置和离散程度5. 统计的应用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直播课堂的答案,希望可以对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当然,学习数学需要掌握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祝愿大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课教学:
1.由复习得出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板书:有一个角是直角和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表示方法:Rt⊿.
由书本图例,让学生体验直角三角形应用的广泛性。

(让学生举例说明直角三角形应用)2.合作学习:
(1)直角三角形的内角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小结得出:(板书)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学生实验:每个学生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并画出斜边上的中线,然后利用圆规比较中线与斜边的一半的长短。

教师提问:让学生猜测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一半的大小关系。

教师板书性质后可以演示一下教师预先准备好的证明过程给学生看,但不要求学生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