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基础
新闻摄影基础知识

构图的基本原则
• 我们为什么需要构图? 这个问题看似非常非常简单,但谁能具 体的说出构图的作用?人们常说构图是 照片的骨架,但骨架的作用到底在哪里? 骨架支撑起人,所以构图支撑起画面, 那么,构图是怎么支撑起画面的?构图 为什么能支撑起画面?各种构图是如何 支撑起画面的呢?
(一):构图能主动引导读者。
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 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 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 灯照射主体)。
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 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 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 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片大 的家 第告 一诉 视我 觉, 落你 脚看 点见 在这 哪幅 里照
?
层可这不我 次以暑仅想 ,通假于大 这过我此家 就他们,第 是的分你一 所构了还眼 谓图两会应 的来个观该 构影步察是 图响骤到画 能你,她面 主的两身左 动观个后下 引测层的角 导顺次弧的 观序,形美 者和摄沙女 。观影丘,
若三者有一个设置不对,就会出现曝 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的情况。
实际运用
曝光补偿:相机自动调整的参数,拍出的 照片太亮或者太暗,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 果,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曝光补偿功能。
什么时候用到爆光补偿?
①拍逆光人像的时候可以增加曝光补偿; ②拍白色物体的时候可以增加曝光补偿; ③拍黑色物体的时候可以降低曝光补偿。
对称式构图
优点: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
新闻纪实类摄影基本知识

新闻纪实类摄影基本知识摄影是一门广泛受人喜爱的艺术形式,它通过静止的图像表达出丰富的故事和情感。
在新闻纪实类摄影中,摄影师们致力于捕捉并展现真实的现实场景,用一张照片讲述一个故事,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
以下是一些关于新闻纪实类摄影的基本知识:1. 去人为:在新闻纪实类摄影中,摄影师力求捕捉真实的瞬间,因此除非必要,通常应该避免使用人工激励和操作来改变场景。
摄影师扮演的是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角色,应该尽量不去干扰现场的自然状态。
2. 应用广角镜头:广角镜头适合拍摄纪实类照片,因为它可以在拍摄范围内捕捉更广阔的场景和背景,并使观看者获得更全面的观察和理解。
同时,广角镜头也能够增加照片的动感和立体感,使画面更加生动。
3. 抓住关键瞬间:新闻纪实类摄影追求捕捉抓住关键时刻的能力。
在拍摄时,摄影师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并学会预测事件的发展。
抓住关键瞬间将有助于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增加照片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4. 保持平衡:在新闻纪实类摄影中,保持画面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构图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使故事更加清晰明了。
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角度、线条和对比度等因素来实现画面的平衡。
5. 注意光线和色彩:光线和色彩是新闻纪实类摄影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不同的光线能够带来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因此摄影师需要学会利用光线的变化来增强照片的表现力。
同时,色彩也能够对观众产生强烈的感受和联想,因此摄影师需要注意拍摄对象的色彩搭配和处理。
对于想要从事新闻纪实类摄影的人们来说,以上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起点。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摄影师们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技术和创造力,创作出更具深度和影响力的作品。
同时,新闻纪实类摄影也是一个发挥社会影响力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它能够通过记录和展示真实的现实场景,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
在新闻摄影中,摄影师扮演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通过摄影的方式传达真实的故事和信息。
他们的目标是捕捉现实世界中令人动容、引人入胜的瞬间,并通过照片传达给观众。
大学新闻摄影知识点总结

大学新闻摄影知识点总结一、摄影基础知识1. 相机原理相机是用来拍摄照片的基本设备,了解相机的工作原理是摄影师必备的基础知识。
包括快门、光圈、焦距等概念的理解,以及不同相机类型(单反、微单、傻瓜相机等)的特点和应用。
2. 曝光与测光曝光是指照片中的明暗度,而测光则是确定曝光的方法。
了解曝光和测光的原理,可以帮助摄影师准确地控制照片的明暗度,保证照片质量。
3. 构图与视角构图和视角是摄影中的重要概念,包括画面的组织和拍摄角度的选择。
学习构图和视角可以帮助摄影师拍摄出更具有艺术感的照片。
4. 色彩与光影色彩和光影是影响照片质量的重要因素,了解色彩理论和光影的应用可以帮助摄影师创作出更具有表现力的照片。
5. 后期处理后期处理是摄影师必备的技能,包括修图软件的运用和照片的调色、修饰等工作。
掌握后期处理技能可以提高照片的质量和表现力。
二、摄影艺术知识1. 经典摄影作品欣赏了解摄影历史和经典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通过欣赏经典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风格和技法,为自己的创作提供灵感和借鉴。
2. 艺术表达与创意摄影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学习艺术表达和创意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摄影题材与拍摄技巧学习不同的摄影题材和拍摄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摄影风格和特长。
无论是风光、人物、静物还是纪实摄影,都需要不同的拍摄技巧和表现手法,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和学习。
4. 摄影展览与比赛参观摄影展览和参加比赛是摄影学习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和题材的作品,同时也可以通过展览和比赛得到别人的反馈和建议,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
三、摄影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1. 培养审美观和艺术素养摄影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素养,让他们了解不同的摄影风格和表现手法,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提高视野和创造力摄影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视野和创造力,让他们通过镜头去观察和表达世界,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新闻摄影基础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西南政法大学

新闻摄影基础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本门课程针对对象是()。
答案:摄影专业本科生;社会人员;新闻专业本科生第一章测试1.新闻是()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答案:新近2.新闻摄影的广义的概念是泛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
答案:一切3.狭义的新闻摄影专指具体新闻形象的()摄影纪录。
答案:真实现场4.新闻摄影的特点有()。
答案:现场纪实性;图文结合的报道方式;具有新闻信息;视觉形象性5.优秀新闻摄影的内容要求方面包括()。
答案:主题鲜明集中;题材新鲜新颖;有一定的新闻信息量第二章测试1.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修订通过《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在()。
答案:2019年11月7日2.《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一条要求()为人民服务。
答案:全心全意3.《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二条要求坚持正确的()。
答案:舆论导向4.新闻事业是涉及( )和( )的事业。
()答案:公共利益;社会进步5.新闻摄影记者或摄像师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养( ) 。
答案:具备审美素养和一定的人生经验;具备吃苦耐劳的能力和各种应急反应的能力。
;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思想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新闻敏感第三章测试1.新闻摄影的主体指的是照片中的()表现对象。
答案:主要2.在新闻摄影中,主体不但是画面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而且主体本身也是()的焦点。
答案:新闻性3.新闻摄影的主体除了单个主体,还有()。
答案:多个主体4.新闻摄影的内容元素主要包括()。
答案:主题;图文结合的报道方式;主体;背景5.新闻摄影应该从()方面来选择主题。
答案:新闻价值;读者的兴趣;从媒体定位第四章测试1.自然光来自太阳,通常是一种()。
答案:硬光2.现场光是场景中()的光线,能够营造一种日常的视觉感。
答案:原始存在3.明暗度指的是光的()。
答案:强弱4.正确的曝光一般有两个标准:第一,照片上所有()的都是鲜艳纯净的;第二,照片上所有()的都是非常鲜明的。
新闻摄影知识点总结

新闻摄影知识点总结新闻摄影的基本概念新闻摄影是一种通过图片来传递信息和故事情感的媒介。
它不仅要求照片具有新闻价值,还要求照片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
新闻摄影通常出现在报纸、杂志、网站、社交媒体等媒体上。
它能够迅速、直接地传递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紧迫感,对人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闻摄影的要素1. 新闻价值:一张新闻照片的第一要素是新闻价值,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决定了照片的价值。
新闻摄影能够通过镜头捕捉社会事件、人物故事、自然灾害等,传递最真实的信息。
2. 视觉冲击力:一张好的新闻照片应该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摄影师需要通过构图、光影、色彩等手段来增加照片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3. 时效性:新闻摄影是针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因此具有强烈的时效性。
一张照片的发布时间对传递信息的效果至关重要,摄影师需要迅速捕捉瞬间,并及时发布。
4. 真实性:新闻摄影对真实性有着严格的要求,照片应该忠实地反映事实,不应该进行伪造和篡改。
观众对新闻照片的信任是新闻摄影师的责任和使命。
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1. 观察力:新闻摄影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才能找到新闻事件中独特的视角和表现形式。
2. 构图:构图是新闻摄影中至关重要的技巧之一。
摄影师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最佳的拍摄角度和构图方式,以呈现新闻事件的要点和精华。
3. 光影:光影是影响照片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适当的光线能够增加照片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摄影师需要善于利用光线来塑造画面。
4. 抓拍:新闻摄影有时需要通过抓拍的方式来捕捉瞬间。
摄影师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随时随地准备捕捉新闻事件的发生。
5. 后期处理:后期处理是新闻摄影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合理的后期处理能够增强照片的表现力和真实性,但摄影师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处理,以免影响真实性。
新闻摄影的影响力新闻摄影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传播方式,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它能够唤起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和思考,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和进步的方向发展。
新闻摄影基础

新 闻 摄 影 基 础新闻摄影的定义1.新闻摄影是以摄影画面形象为主要表现的形式。
其基本任务是报道各种新的事实,属于新闻工作的范畴。
那种认为新闻摄影报道既是新闻报道、又是艺术创作的观点是不对的。
2.新闻摄影必须服从新闻工作的一般原则。
在一般原则指导下,必须充分照顾其形象表现的特点,才能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地发挥其形象报道的威力。
那种忽视新闻摄影形象特点的做法也要予以克服。
3.新闻照片是由摄影画面形象和具备新闻诸要素的文字说明结合而成的,对两者的要求应力求一致。
比如,要求报道的内容应是真人真事,要求表现这一内容的画面形象也应是真情实景。
而决不能在文字说明上要求服从新闻的真实原则,而在形象表现上却允许似是而非。
4.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应是新闻现场情景有选择的摄影纪实。
这种画面形象必须是摄影记者在现场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最有代表性的情节和瞬间的选择、摄取得来的,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必须服从新闻的真实原则。
5.衡量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应坚持新闻的标准,主要是情景真实、观点鲜明、富有现场气氛;而不能把艺术照片的衡量标准强加到新闻照片头上,求全责备。
人们常常以“艺术性”来衡量新闻照片的形象表现力,从习惯上说来,也未尝不可。
但是,当使用这种说法时,要注意把两种不同性质的照片区别开来。
一、摄影术的产生和发展一、从小孔成像到照相机1、墨子对于小孔成像的发现与研究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
说在端。
”“景。
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
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
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
“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的意思。
“端”在古汉语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中有“终极”,“微点”的意思。
“在午有端”指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
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
“与”指针孔的位置与投影大小的关系而言。
“光之人,煦若射”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
新闻摄影基本知识和技巧 PPT

这种瞬间形象每每不把传递的信息直观地、 清楚地表现在画面上,而是在较大程度上依靠调 动读者的“再创造”、引起受众深层次的思索补 充完成,因此,信息容量更大,新闻价值更高, 视觉冲击力更强,也更富有新意。
• 现场感
新闻摄影坚持现场抓拍,应以正确反映事件为主,具 有较强的现场感;而不应过分雕琢,因追求艺术效果而有 损于对事实的报道。
新闻摄影的价值和原则
• 价值:在于它是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与新闻
形象的纪实性的统一。优秀的新闻摄影作 品,能把新闻价值、历史文献价值与形象 的审美价值结合于一体。
• 原则:新闻摄影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新闻摄影基本知识和技巧
何谓新闻摄影
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 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这个阐释表明,“新闻” 与“信息”是图片的“内核”,图片只是承载“新闻”和 “信息”的“外壳”。如果图片没有“新闻含量”,仅剩图 片这种“外壳”,图片也就失去了意义。——《中国新闻实
用大辞典》
捕捉这一瞬间需要摄影记者必须具备幽默思维,幽默思维能够 使人们扯断事物之间习以为常的联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世界。 (4)新颖瞬间
即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由于记者特殊的拍摄位置和角度, 所采摄到的新闻事件让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瞬间形象。这种瞬 间以画面的新颖、独特见长。
新闻摄影所面临的题材中,有一大部分是程式化、很少变化的 题材,捕捉新颖瞬间是让自己的照片拍出新意、在众多的竞争对手 中胜人一筹的主要方法。如每年的人代会,主席台都是一样的布置, 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记者似乎很难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好照片。然 而,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时,一位摄影记者把照相机绑在 自己的手上,把胳膊伸出去,这样,拍摄点就向前移动了几十厘米, 拍摄角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而,他拍出来的会议照片使读者觉 得新鲜。
新闻摄影摄影入门摄影教程摄影技巧分析

新闻摄影摄影入门摄影教程摄影技巧分析新闻摄影入门摄影教程摄影技巧分析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新闻摄影以其直观、生动、真实的特点,成为了新闻传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报纸、杂志、网站还是社交媒体上,精彩的新闻摄影作品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传递重要的信息和情感。
如果你对新闻摄影感兴趣,想要入门并提升自己的摄影技巧,那么这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一、新闻摄影的基础知识1、新闻摄影的定义和特点新闻摄影是指以摄影技术为手段,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现场拍摄,并通过图片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它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典型性和现场感等特点。
2、相机的选择对于新闻摄影初学者来说,一台性能良好的数码单反相机或无反相机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在选择相机时,要考虑像素、对焦速度、感光度等因素。
同时,配备一支广角到中长焦的变焦镜头,能够满足大多数新闻拍摄场景的需求。
3、基本的摄影参数设置了解快门速度、光圈和感光度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是掌握摄影技巧的基础。
快门速度决定了照片的清晰程度,拍摄运动中的物体需要较高的快门速度;光圈影响景深,大光圈可以虚化背景突出主体,小光圈则能使画面整体清晰;感光度越高,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越高,但过高的感光度会导致噪点增加,影响画质。
二、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1、捕捉瞬间新闻摄影的关键在于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的瞬间。
这需要摄影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时刻保持警觉,关注周围的人和事,预判可能出现的精彩瞬间,并及时按下快门。
2、构图合理的构图能够使照片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常见的构图方法有中心构图、三分法构图、对称构图等。
在拍摄时,要注意将主体放在突出的位置,避免画面杂乱无章。
3、运用光线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了解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技巧,如顺光、逆光、侧光等,能够为照片增添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新闻拍摄现场,要善于利用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创造出理想的拍摄效果。
4、拍摄角度选择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展现出事物的不同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摄影基础新闻摄影的定义1.新闻摄影是以摄影画面形象为主要表现的形式。
其基本任务是报道各种新的事实,属于新闻工作的范畴。
那种认为新闻摄影报道既是新闻报道、又是艺术创作的观点是不对的。
2.新闻摄影必须服从新闻工作的一般原则。
在一般原则指导下,必须充分照顾其形象表现的特点,才能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地发挥其形象报道的威力。
那种忽视新闻摄影形象特点的做法也要予以克服。
3.新闻照片是由摄影画面形象和具备新闻诸要素的文字说明结合而成的,对两者的要求应力求一致。
比如,要求报道的内容应是真人真事,要求表现这一内容的画面形象也应是真情实景。
而决不能在文字说明上要求服从新闻的真实原则,而在形象表现上却允许似是而非。
4.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应是新闻现场情景有选择的摄影纪实。
这种画面形象必须是摄影记者在现场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最有代表性的情节和瞬间的选择、摄取得来的,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必须服从新闻的真实原则。
5.衡量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应坚持新闻的标准,主要是情景真实、观点鲜明、富有现场气氛;而不能把艺术照片的衡量标准强加到新闻照片头上,求全责备。
人们常常以“艺术性”来衡量新闻照片的形象表现力,从习惯上说来,也未尝不可。
但是,当使用这种说法时,要注意把两种不同性质的照片区别开来。
一、摄影术的产生和发展一、从小孔成像到照相机1、墨子对于小孔成像的发现与研究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
说在端。
”“景。
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
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
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
“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的意思。
“端”在古汉语中有“终极”,“微点”的意思。
“在午有端”指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
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
“与”指针孔的位置与投影大小的关系而言。
“光之人,煦若射”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
“煦”即照射,照射在人身上的光线,就像射箭一样。
“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是说照射在人上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下部;而照射在人下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上部。
于是,直立的人通过针孔成像,投影便成为倒立的。
“库”指暗盒内部而言。
“远近有端,与于光”,指出物体反射的光与影像的大小同针孔距离的关系。
物距越远,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2、赵友钦和沈括对于小孔成像的记载光通过小孔时,不论孔的形状如何,屏上得到的光斑总是发光物的像。
当孔相当大时,则屏上得到的光斑形状随孔的形状而定,孔方则方,孔圆则圆。
他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罅小则不足容日月之体,是以随日、月之形而圆,及其缺则皆缺。
”“罅大而可容日、月之体也。
”说明了小孔成像与孔的大小有关。
宋代沈括。
他用“格术”对之作解,认为是由物出发的入射光线受小孔约束,而生成与物具有“本末相格”之势的像,即倒像。
其具体内涵与《墨经》颇类,本书已有论述,这里不再多说。
3、绘画暗箱的出现——小孔成像由发现变成发明15世纪,意大利画家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发明了绘画使用的暗箱。
16世纪,意大利人波尔波若给“绘画暗箱”装上了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线的汇聚作用,使暗箱形成的影像更清晰明亮。
从16世纪开始,欧洲的画家们使用手提“绘画暗箱”作为绘画的辅助工具。
“绘画暗箱”可以直接显示景物的影像,画家通过“描摹影像”保留人物的形象或建筑物。
二、感光术的发明与摄影的诞生1、J·舒尔茨与T·韦奇伍德的研究2、尼埃普斯和他的《窗外风景》19世纪20年代,法国石版印刷工人尼埃普斯想创造一种将线条画转印到石版上的自动转印法。
他采用了一种受光而软化的“犹地亚白沥青”材料,将沥青溶液涂在金属板上,用半透明的原稿贴在沥青涂层上曝光,结果受光部分变软,再用薰衣草油洗去后呈现出了与原稿相似的正像。
尼埃普斯称这个方法为“日光蚀刻法”。
1826年,他将这种涂有沥青的金属板放在暗箱中,将镜头对准工作室的窗外,经过8小时的曝光后,将合金板浸入薰衣草油中冲洗,得到了第一幅经感光而成的图像。
3、路易·达盖尔与摄影术的确立法国人达盖尔是巴黎的一位画家,当他得知尼埃普斯的日光蚀刻法后,与尼埃普斯通信,共同探讨新的定影方法。
尼埃普斯不同意达盖尔用其他材料做进一步实验的主张,所以直到尼埃普斯去世,“阳光摄影法”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1837年,达盖尔通过许多次试验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来彻底改进摄影的技术。
他用镀银铜板进行感光,然后将铜板浸泡在加热的盐水中获得定影。
达盖儿把他的方法名之为“达盖儿式摄影法”。
4、塔尔博特的贡献几乎与达盖尔同时间,英国人塔尔博特和其他一些人一样也在从事于摄影术的探索和试验. 在试验中他有两个发现:一是盐水能把影像“定住”。
二是第一次晒出的虽然是负像,但经过实际操作表明,将已晒出负影像的纸与另一张敏化了的新纸叠合再晒一次,通过负&8226;正方法就能在新纸上得到正影像。
1840年,塔尔博特对他的摄影法进行了改进:用碘化钾代替氯化钠制备乳剂,使用显影液进行加工,并于1841年,申请了他的专利“卡罗式摄影法”。
当时很少有人预想到,正是塔尔博特的负-正成像方法,解决了一个底片印制多个正影像的要求,成为以后摄影术发展的主要工艺之一。
5、感光材料的小型化推动照相机的小型化美国伊斯门干板公司的创始人伊斯门有鉴于此,于1888年仿照塔尔博特的卡罗式摄影法,用长条形的白纸作为片基,白纸上涂以明胶乳剂,成为摄影史上最早的摄影用卷片:每卷可拍100幅直径为60毫米的圆形照片。
冲洗后,将乳剂层从纸基上剥下,夹在两块透明玻璃板中间进行印片。
当时,他们称这种卷片为“美国胶片”。
“伊斯门干板公司”也改名“柯达干板与胶片公司”。
三、数字摄影的出现1、对数字摄影的概念性尝试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说的就是柯达1975年成功研发的“手持电子照相机”。
以现在的审美观来看,它显得丑陋与笨拙,恐怕只能当健身器材来使用。
但在当时它却让整个影像界沸腾起来。
这套数码相机的操作非常“原始”,相机通过拥有10000像素(按100×100的阵列排列)的CCD拍摄影像,记录一张黑白影像需要23秒之久。
一旦拍摄完毕,照片便记录到不太昂贵的音频级盒式磁带机上。
磁带机要从相机内取下,并插入到播放设备上才能浏览。
2、索尼公司的“玛维卡”1981年,日本的索尼公司在西柏林的博览会上推出了一种叫玛维卡的电子磁录照相机,人们由此看到了电子记录影像的曙光,但那时候的玛维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码相机。
到了1995年柯达公司开始大批量制造数码相机,从那以后数码相机产品技术一路上升,到现在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数码相机产品都有了它自己的位置。
二、照相机的结构和基本分类一、按感光载体分类1、胶片照相机2、一步成像照相机3、数字照相机二.按照相机使用的胶片分类1.微型照相机2.135小型照相机3.APS照相机4.中型照相机5.大型照相机三.按照取景方式分类1.同轴取景照相机2.旁轴取景照相机(1)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2)双镜头反光式取景照相机四.按自动化程度分类1.全机械手动照相机2.自动曝光照相机3.自动对焦照相机(1)照相机自动对焦原理(2)照相机自动对焦的诸种模式4.傻瓜照相机5.袖珍照相机五.其他类型的照相机1.摇头照相机2.水下照相机3.一次性照相机二、照相机的结构和基本分类一.镜头镜头是照相机的关键性部件,是照相机的眼睛,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照片的画面质量。
镜头一般由透镜组、光圈和镜筒三部分组成,高级的照相机镜头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部件。
二.快门快门是照相机上控制镜头进光时间长短的装置,快门开启的时间越长,通过镜头到达感光材料的光线就越多,曝光量也就越高。
快门是控制摄影曝光量的重要因素,快门的运用也是摄影基础技术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三.光圈1、光圈的定义2、光圈系数3、光圈的作用四.其他机构1、取景机构2、对焦、测光机构3、传统相机的输片机构4、数码相机的存储、输出机构三、镜头的结构和基本分类一.按焦距分类焦距是透镜中心点到焦点平面(即胶片的中心点或数字相机光电感光元件的中心点)的距离,它代表着镜头的基本性能,镜头的焦距不同,镜头视角也会不同,拍摄的范围也不一样,在镜头的其他性能方面更不一样,如镜头的空间感、透视等。
根据镜头的焦距长短及变化一般可将镜头分为标准镜头、长焦镜头、广角镜头、变焦镜头等。
1.标准镜头标准镜头是指焦距长度接近于照相机使用的胶片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胶片不同的照相机,其标准镜头的焦距也不一样。
如画幅为24×36mm的135照相机使用的底片对角线长度为43mm,其标准镜头焦距为50mm左右,而画幅为60×60mm的120照相机使用底片对角线长度为85mm,其标准镜头的焦距为80mm左右2.长焦镜头•镜头的焦距远大于照相机使用胶片对角线长度,此类镜头即为长焦镜头。
长焦镜头的焦距长于、视角小于标准镜头。
另外,根据镜头焦距的长度细加区分,还可分为中焦镜头、长焦镜头和超长焦镜头。
对135相机而言,镜头焦距为90-135mm的于中焦镜头,其视角在20°左右;镜头焦距为135-300mm之间的于长焦镜头,其视角小于20°;焦距在300mm以上的属于超长焦镜头,其视角小于8°。
长焦镜头的特点首先,长焦镜头能像望远镜一样把远处的景物拉近,将被摄体拍摄得很大,能拍摄远处无法接近的物体,不易干扰被摄对象。
适用于体育摄影和野生动物摄影等,也利于摄影记者对不法活动进行偷拍。
第二,长焦镜头拍摄的影像纵深清晰范围小,有利于摄取虚实结合的影像,容易突出主体,简洁画面。
第三,长焦镜头能压缩空间,减弱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削弱前后景物间的空间距离感,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结构比较紧凑。
3.广角镜头焦距远小于照相机使用胶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为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的焦距远短于标准镜头,视角远大于标准镜头。
对135照相机而言,广角镜头的焦距一般在38mm以下,其视角范围在60°以上。
根据其拍摄范围的大小又可分为小广角、广角和超广角镜头。
在135相机上,焦距为38mm-28mm的镜头称为小广角镜头;焦距为在28mm-22mm的称为广角镜头;焦距在22mm以下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的特点首先,广角镜头拍摄的景物纵深清晰范围大,能把前后景都清晰的表现出来。
其次,广角镜头拍摄的范围广,拍摄的画面气势宏大,可以获得更多的背景信息;可在较狭窄的环境中拍得较大的场面,能把较小的空间表现得很大而夸大空间。
第三,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强烈,夸张前景景物,使前景景物夸大,远景更小,远近拉开,加强纵深感。
还可以利用近大远小的特性,夸张主体的某一部分,达到特殊的造型效果和构图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