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诉唯冠商标权属纷争案ppt课件
苹果诉唯冠模拟法庭

书记员(起立):现在宣布法庭纪律: 一、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和旁听人员必须听从审判长的指挥。 二、审判人员进入法庭和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宣告法庭裁判时,全体人员 应当起立。 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须站立发言。 四、开庭时,当事人及代理人以及旁听人员须关闭手提电话、传呼机以及 其他通讯用具。 五、审判庭内所有台面不准摆放饮料;法庭内不得抽烟,不得乱扔垃圾。 六、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1、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 2、不得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 3、不得发言、提问; 4、不得鼓掌、喧哗、哄闹和实施其他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 七、新闻记者旁听应遵守本规则,未经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许可,不得在 庭审过程中录音、录像和摄影。 八、对于违反法庭纪律的人,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可以口头警告、训诫、 也可以没收录音、录像和摄影器材,责令退出法庭或者经院长批准予以罚款、 拘留。对于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苹果诉唯冠“商标权权属纠纷案” 苹果诉唯冠“商标权权属纠纷案”
模拟法庭
• 书记员:各方当事人还有无新 的委托代理人? • 书记员:上诉人苹果公司和IP 申请发展有限公司是否到庭? • 书记员:上诉人苹果公司和IP申 请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 矫鸿彬是否到庭? • 书记员:被上诉人唯冠科技 (深圳)有限公司是否到庭? • 书记员:被上诉人唯冠科技 (深圳)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 人肖才元是否到庭? • 书记员: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 人入庭,将传票和出庭通知书 交回附卷;已报到的证人到指 定地点等候传唤,证人不得参 加旁听,证人与证人之间不能 在一起。
权利与义务。 书记员:现在请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 审判长:请坐下。 书记员:报告审判长,本案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诉讼参加人、诉 讼参与人均已到庭,请决定是否可以开庭。 审判长(敲击法槌,然后宣布):本庭确认,各方当事人具备本案 诉讼主体资格,当事人、代理人身份真实,代理人具有代理权限,可 以参加本案的诉讼。现在开庭! 审判长: 本庭现在审理的是:苹果公司和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诉唯冠科技 (深圳)有限公司“商标权权属纠纷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认为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回避。 审判长:上诉方对于自己拥有的诉讼权利及义务是否清楚,是否申 请回避?
苹果与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

唯冠苹果iPad商标之争始末2000年:唯冠台北公司注册iPad电脑等多种电子产品的欧洲与世界其他各地的商标。
之后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先后申请注册了两项iPad中国商标。
2009年12月:IP发展与台湾唯冠签署商标转让协议,以3.5万英镑转让10个iPad 商标。
而深圳唯冠(微博)表示,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并没有包含在此转让中。
2010年2月:IP发展公司又以10英镑的价格将上述10个iPad商标转让给苹果公司。
2010年4月:深圳市中级法院受理苹果诉唯冠商标权权属纠纷案。
经过三次开庭审理,苹果一审败诉,赔偿和商标要求被驳回。
2012年1月苹果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12年2月:唯冠科技在上海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对苹果iPad执行禁售令。
上海法院驳回唯冠要求苹果停售iPad申请。
2012年3月:苹果iPad3将发布前夕,深圳唯冠对苹果发起实质性的“阻击”行动,唯冠向海关提交相关资料,申请海关备案扣压苹果iPad系列产品。
2012年7月:苹果公司同意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就关于iPad商标权一案达成和解。
2012年5月:美国加州高级法院驳回唯冠对苹果iPad商标权诉讼。
市中院一审判苹果败诉美国苹果公司、IP发展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的iPad商标权属纠纷,于2010年5月正式诉诸深圳市中级法院。
该院一审认为,订立转让合同的台湾唯冠公司无法代表深圳唯冠公司,苹果公司也无法提供证据证明上述表见代理成立,并以此为由驳回IP发展公司、苹果公司的诉讼请求。
后两公司不服向广东省高院提起上诉。
二审双方以6000万美元达成调解广东高院于今年2月29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双方都聘请国内较为知名的律师参与庭审,庭审辩论十分激烈。
庭后,承办案件的合议庭经过认真严谨的分析合议认为,为使纠纷双方利益最大化,调解是最佳选择。
据了解,深圳唯冠公司目前已负债累累,其债权人达到数百人,其最大的财产估值主要集中在iPad商标的价值上。
ipad商标侵权案

原告唯冠方面的诉求包括:要苹果停止销售带有iPad商标的产品,拆除店面的相关标识,销毁相关宣传品以 及在媒体上刊文消除影响,赔偿诉讼费用一万元等等。
被告苹果方面出示的一个证据是涉及到关键的ipad商标中国大陆地区的转让协议呈批表,有深圳唯冠的负责 人杨荣山在这个表上批了“准”字。
目前举证质证的环节已经完成。被告苹果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提请法院驳回原告“禁售令”诉讼请求,并 且终止本案的审理。
这意味着,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圆满解决。
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透露,在今年2月29日公开审理此案后,承办案件的合议庭认为,为使纠纷双方利益 最大化,调解是最佳选择。目前唯冠公司债权人已达数百人,其最大的财产估值主要集中在iPad商标的价值上, 诉讼前,涉案商标已被数个银行申请轮候查封,一旦该商标价值发生贬损的话,将会导致债权人更大损失。
事件简介
2010年,苹果向法院请求判决“iPad”商标权的所有权,并向深圳唯冠索赔相关费用。该案在2010年4月19 日受理,并于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开庭审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 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并由苹果方承担案件受理费人民币4.56万元。2012年2月29日,iPad商标权权属纠纷案在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庭审中双方言辞犀利对抗激烈,庭审结束后,法院没有当庭宣判。
苹果与唯冠商标之争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6时43 分2秒上 午6时4 3分06: 43:0220 .5.11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5/11/2
020 6:43:02 AM06:43:022020/5/11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5/11/2
“苹果与唯冠Ipad商标之争”讨 论
一、背景
2000年,唯冠国际旗下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 家与地区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深圳唯冠又在 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2009年台湾唯冠以3.5 万英镑对价向苹果的IP公司转让包括iPad商标在内 的共10个商标。深圳唯冠则向苹果公司提出深圳唯 冠为iPad商标的真正权利人,并要求苹果公司停止 侵权、赔偿损失。
y-2020.5.11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5.1106:43:0211 May 202006:43
四、观点讨论
有人将深圳唯冠比作小蚂蚁,而苹果 公司是一只大象。你认为“小蚂蚁” 凭什么和“大象”一争到底?
四、观点讨论
历史的细节却耐人寻味。正如当年苹果也曾 濒临破产,正是利用了和微软在知识产权上 的纠纷,最终乔布斯迫使比尔盖茨注资苹果, 才造就了今天苹果的辉煌。这次深圳唯冠会 成为赢家吗?
四、观点讨论
内地市场从Apad到Zpad全部被抢先 注册。如何看待商标投机行为?相关 方可作何处理?
四、观点讨论
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Thank you for coming!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5. 1120.5. 11Monday, May 11, 2020
唯冠与苹果商标权纠纷案

一个是全球最具品牌的电子巨头,一个是负债累累、即将破产的濒危企业。
当骄傲的巨头遇上亡命的“陌路狂徒”,这场“iPad”商标抢夺战就变得精彩纷呈、结局难料,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利益博弈?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唯冠深陷“案中案”“iPad”之争波澜再起IPad——苹果公司推出的平板电脑,是近几年电子产品市场上的新宠,占据了中国大陆平板电脑市场70%以上的销售份额,也是苹果公司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近期,苹果和唯冠之间ipad商标纠纷又让iPad热度再升。
在这场由商标权引发的纠纷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博弈。
苹果用iPad商标向中国人展示了其领先世界的科技与创意,而中国人也将对苹果产品的信赖与认可寄托在“iPad”中。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iPad商标最初不是苹果的,而是由香港唯冠国际注册的。
在2009年,苹果通过英国的IP公司用3.5万英镑购得台北唯冠的iPad全球商标。
但大陆iPad商标的所有权在深圳唯冠手中,而台湾唯冠与深圳唯冠同为香港唯冠国际的子公司,并无隶属关系。
为了取得中国内地的ipad商标专用权,2011年4月,苹果公司向深圳中院提起诉讼,状告唯冠,请求获得中国内地的ipad商标专用权。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此时的唯冠已负债累累,濒临破产。
其大部分资产已作为抵押被银行冻结,因其无力偿还台湾富邦债务,被富邦告上法庭并提起破产申请。
为了摆脱危机、挽救企业,唯冠将目光投向了价值巨大的“iPad”商标,迅速通过司法、行政、海关等多种手段全面展开对苹果的攻势。
一审中唯冠以压倒式优势获胜。
这个商标权纠纷案堪称经典,我们无从考量,更无法预知结果,但是苹果与唯冠之间的“iPad”商标权之争折射出商标博弈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令人深思。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跨法域的商标保护新问题,而中国市场的商标权纠纷尤为突出。
中国品牌研究院调研结果显示,早在十几年前中国知名商标就已经开始在国外遭遇抢注,如“同仁堂”商标、天津著名品牌“狗不理”包子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先后被在国外的经销商抢注。
苹果与唯冠

2012年2月24日,上海浦东法院对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唯冠”)诉苹果公司商标侵权案做出裁定:中止诉讼。
在几个回合较量失利后,苹果总算是稍微稳住阵脚。
2010年4月19日苹果起诉深圳唯冠,请求法院判令深圳唯冠名下IPAD商标专用权归己方所有时,不会想到今天的局面:在这场IPAD商标争夺战中,自己先发制人,却陷入无比被动。
2011年11月17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诉讼请求,苹果不服提出上诉。
但是深圳唯冠却受此鼓舞在全国各地展开反击:一方面向惠州、上海等地法院起诉苹果或其经销商,请求禁止销售IPAD产品;另一方面向全国40多家工商部门投诉,请求查处苹果IPAD电脑,苹果同时还面临“天价罚单”的威胁。
在苹果眼里,深圳唯冠是收了转让费而拒绝办理转让手续的背信弃义之徒;而在深圳唯冠眼里,苹果是无视中国法律公然侵犯他人商标权的无耻之徒。
尽管真相仍然扑朔迷离,但是一个关键事实却很清晰:IPAD中国内地商标权仍在深圳唯冠名下,而IPAD的价值却来自于苹果的使用。
此案带给中国商标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最大考验呼之欲出:如何平衡商标注册者以及缔造商标价值的使用者的利益?真相扑朔迷离,谁在撒谎?双方争议的源头要追溯到2000年。
2000年,唯冠旗下的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台北唯冠”)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同是唯冠旗下的深圳唯冠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2006年,苹果公司策划推出IPAD时发现,IPAD商标权为唯冠公司所有,于是策划购买IPAD 商标权。
对于购买一事苹果公司并未亲自出马,而是通过其在英国成立的一家名为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的公司(下称“IP公司”),与台北唯冠就商标权转让一事进行谈判。
2009年,IP公司与唯冠达成一项协议,台北唯冠将IPAD全球商标以3.5万英镑价格转让给苹果。
苹果和唯冠的商标之争

商标如何没有被转让成功, 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商标的 确没有转让成功,却是一个 现实问题。道德判断无法取 代现实,更不应取代程序正 义。支持苹果的人士不妨鼓 励、帮助苹果找出更多的证 据来推翻此前的判决,一味 地从道德或公正角度指责现 状,并不能有多大帮助。
IPAD商标权诉讼进程
深圳中院
• 2011年02月 • 2011年12月5日
苹果:拖延是最佳选择
唯冠:道德不是你说了算
目前苹果其实有两条路可以 选择,一条是和唯冠谈判, 出一笔钱满足唯冠,买下 ipad在中国的商标。另一条 路就是千方百计的拖延审理 过程,唯冠现在已经在破产 清算的边缘,这个案子拖个 三五年乃至七八年,估计唯 冠不一定陪的起。不过苹果 目前的态度异常强硬,看来 是打算走后一条路
苹果诉唯冠商标权权属纠纷 案开庭 苹果一审判决败诉
广东高院
• 2012年1月5日 • 2012年2月29日
苹果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二审开庭,法院表示将择日 宣判
上海法院
• 2012年1月
唯冠向上海法院申请禁止令 要求禁售iPad产品,被驳回, 中止诉讼
2012年2月17日 唯冠不服上海浦东法院驳回禁售 iPad的申请,赴美起诉苹果商业欺诈
在大多数国家尤其是欧 美,商标权几乎是彻底 的私权利,既然协议没 问题,所以商标转让是 铁板钉钉的事情。
在中国,商标权并非绝 对的私权,国家有一定的 干预能力,再加上中国凡 是需要政府部门登记或者 备案的程序,绝大多数都 无法将政府完全排除在外。
目录
背景
现状
原因
启示
启示
提醒国内的企业,或者将来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 企业,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和经营。保护 是很全面的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很多方面, 从知识产权方面来讲呢,商标只是知识产权的一部 分,可能还涉及专利,如著作权、计算机软件登记、 海关备案等,哪一方面保护不到位都可能出现问题, 所以,企业要注重对无形资产的保护。
iPAD商标之争讲稿

iPAD商标之争【第一张】(手拿iPAD)几个月前,它是苹果家族的主角之一,等待它的似乎只有被iPAD3淘汰的宿命;去年年末,果粉一边骂唯冠,一边为它想新名字;如今,iPAD3已经上市,但中国大陆的iPAD商标何去何从仍是未知数。
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从国际经济法角度关注热点案件——iPAD商标之争。
对这样一个热点案件,很可能在座的同学比我们了解的更深入,但也可能陷入了常见的误读。
首先,就想和大家一起剖析两个最常见的误读。
【第二张】第一,这不是一个恶意抢注问题。
我相信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看到有关iPAD商标之争相关新闻的第一反应就是——“苹果”被抢注了?!因为苹果巨大的影响力,对绝大多数人而言,iPAD就等于苹果平板电脑。
忽然杀出的毫无名气的深圳唯冠,被怀疑成牟取暴利的商标抢注者也可以理解。
所谓商标抢注,其定义如PPT所示。
简单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为了牟取暴利,比如“林书豪”在2010年7月就被无锡一家公司注册为商标;第二种是为了搭便车,跨类别抢注商标;第三种则是阻止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进入市场,德国西门子就对海信实施过该行为。
PPT上左侧的黄蓝黑三色的商标为著名调味品品牌“王致和”在国内的注册商标,右侧则为德国欧凯公司在德国抢注的商标。
这家德国公司是柏林一家主要经营中国商品的超市,其员工全部是华人。
它们除了王致和以外,还抢注了老干妈、郫县豆瓣、洽洽瓜子、白家方便面粉丝和今麦郎等。
“王致和”注册商标图样OKAI公司注册的商标图样【第三张】但iPAD商标之争绝不是一个商标抢注案例。
因为早在2001年,深圳唯冠公司就注册了iPAD商标,并生产相关产品。
而苹果公司的第一款iPAD产品,则诞生在2010年。
【第四张】第二,这也不是一个民族情感问题。
在急于站队的今天,不是五毛党,似乎就有带路党的嫌疑。
唯冠支持者,大骂苹果粉丝崇洋媚外;果粉又指责唯冠居心险恶,丝毫不讲商业道德。
但在我看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仅以注册地国籍来严格区分民族企业和外国企业,是有失偏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广东省高院揭秘苹果诉唯冠Ipad权属纠纷案。一边是世界市值第一的公司,另一边是濒临破产的企业,无论是 “狮子大开口”还是“蚂蚁撼倒大象”,该案的成功调解开创了涉外商标权权属纠纷解决的新路径。
2012年12月7日,苹果公司(Apple Inc)的Ipad4和Ipad mini登陆中国大陆市场受到热捧。苹果官网显示, 就在数月前,苹果公司的Ipad产品面临被迫下架和巨额罚款的危险。撼动这个巨头的竟然是濒临破产的唯冠科技 (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冠公司”)。
;.
4
唯冠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全球四大显示器生产商之一。提供显示类产品,产品在超过50个国家上市, 世界各地均设有业务人员。由于资金问题,唯冠股份于2010年8月2日停牌。 2001年6月和12月,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唯冠控股”)旗下子公司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简称“深圳唯冠”)分别在中国商标国际分类号第9类(即电子产品)上获得了"IPAD"文字商标和文字 图形结合商标的商标专用权,并将该商标使用在其自主研发的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产品上。
成立于1989年的唯冠公司曾经是世界五大显示器制造商,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英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拥 有17处分公司或子公司。其董事会主席及CEO是杨荣山。
2008年底,苹果公司发现其要注册Ipad商标已在2000年被唯冠公司注册。为求获得该商标,苹果公司在英国 注册成立了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由其代表跟英国唯冠公司洽谈Ipad商标转让事宜,他明白如果由其自己出面来 谈,Ipad的转让价格肯定水涨船高。
;.
5
目
2
相关法律条例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三条 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第三十条 申请注册的商标,凡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或者同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已经注册的或 者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由商标局驳回申请,不予公告。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的;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4)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六十条 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
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 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 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 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 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 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
8
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 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
9
录
3
案情介绍、分析
;.
苹果诉唯冠商标权属纷争案
Hale Waihona Puke ;.1Contents
目 录
1
案件背景
2
相关法律条例
3
案情介绍、分析
4
判决结果、影响
;.
2
1
案件背景
;.
3
“iPAD”商标的争议由来已久。从2000年开始,唯冠旗下的 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 年,唯冠国际旗下唯冠科技(深圳)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唯冠”) 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而当时苹果公司并 未推出iPad平板电脑产品。
;.
11
2009年8月,IP公司向英国唯冠公司发出“希望能购买所谓唯冠拥有的Ipad商标”的邀约。经过多番磋商,同 年10月21日,英国唯冠公司通知IP公司需要与其中国的同事洽谈商标转让。之后参与商谈的自称为唯冠员工的袁 辉成为关键人物袁辉多次使用深圳唯冠公司的电子邮箱与IP公司继续商谈,内容包括转让中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分 别注册的10个Ipad商标,其中包含了引发本场诉讼的登记注册在深圳唯冠公司名下的2个商标。
当苹果公司依据商标转让协议要求深圳唯冠公司配合过户Ipad商标时,对方非但不认账,还以侵权为由反咬一 口。苹果公司与IP公司一怒之下于2010年5月24日将深圳唯冠公司诉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苹果诉求判令涉案 商标归其所有;赔偿其调查费、律师费损失人民币400万元。2011年底,深圳中院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的诉讼 请求。
双方就以3.5万英镑对价一揽子转让全部10个Ipad商标达成一致意见后,袁辉提供由其上司麦世宏在台湾与IP 公司签署商标转让协议。2009年12月,台湾唯冠公司董事长杨荣山代表公司签署书面授权,授权该公司法务部部 长麦世宏代为签署上述转让协议。
;.
12
同月23日,双方正式签署转让协议,IP公司随后向台湾唯冠公司支付了3.5万英镑对价款。2010年2月,IP公司 又以10英镑的对价将上述10个Ipad商标转让给苹果公司。至此,苹果公司浮出水面,并开始部署平板电脑Ipad1 在全球的销售。同年4月3日,Ipad1一上市就遭市场哄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