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民居视角下中国现代建筑设计论文
传统民居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

传统民居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民居虽然不是当代建筑的主流设计方向,但其丰富而又特色鲜明的空间设计方法和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传承着历史,蕴含着极强的人文精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研究传统民居在建筑领域中的优点,并将其运用到现代住宅设计中,可以为现代住宅设计寻找到新的灵感和新的建筑方式。
关键词:传统民居;现代住宅;人文精神;建筑理念;启示引言当前的高科技及新型材料的引进,使住宅工程向大型化、高层化发展,对原有的人类乡土文化传统脉络的生存空间及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居民的现实居住环境也被房屋市场的导向和流行风潮所冲击。
在这个背景下,对于现代民居建筑的设计思想和理论,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和高科技新视野,来挖掘传统民居建筑的宝贵文化遗产,使中国的民居设计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以自己独特的木结构梁架建筑体系,成为现代框架建筑的鼻祖。
中国的建筑室内空间内涵丰富,造就了动静统一、内外交流、含蓄变化的空间形式。
天花藻井、隔扇、罩、架、格成为划分内部空间的极具装饰性的特殊设计语言。
空间组合的处理,空间、空窗、漏窗、透空屏风、隔扇及罩的灵活运用,对现代住宅设计具有启示的借鉴意义。
室内装饰艺术是依附于建筑实体而存在和发展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有建筑就有室内空间,而完美的建筑是由内外空间设计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
室内设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空间环境设计、装修设计和装饰陈设艺术设计。
系统中三者互为依存,互为补充,不可分割。
人们进入室内,就处于室内环境的包围之中,天花、地板、墙面、家具、陈设、灯具、五金、电器设备,以及光线、色彩、温湿度等给人们以综合印象和生理刺激。
室内房间的功能不同,所产生的室内环境气氛亦不同。
如何从研究传统中来启示现代住宅设计呢?我感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1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1.1雅俗共赏的情态观论语有云:“里仁为美”。
里,是居住区,仁是充满人情味。
从传统民居看现代建筑

Cases of Famous City Protection名城保护案例从传统民居看现代建筑渠 滔 李 丽摘 要:“师法自然”的中国传统民居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根源——“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反观中国的现代建筑,在战后的五十年里历经各种的尝试,却一直没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文依据中国传统美学的哲学思想,通过对传统民居中蕴含“生态”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中国现代建筑的现状分析,尝试为中国现代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师法自然;民居;现代建筑Abstract: “Follow the nature”,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dwelling essence,fully reflects the rootof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i.e.,“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letting nature take its course”.In contrast,China's modern architecture,at the post-war five decades,after various attempts,it has notfound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yet.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and aesthetics,through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to the "ecological" view implicated in the traditionalhouses,and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odern architecture,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are raised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architecture.Key words: follow the nature;folk dwelling;modern architecture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5-43(5)作者简介:渠 滔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工程师 硕士李 丽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43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满足了温饱以后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化和传统。
中国传统民居文化对现代居住类建筑设计的启示

中国传统民居文化对现代居住类建筑设计的启示博轩园供稿1、前言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深远的文化哲理,例如重情知礼、以人为本,创作思维上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注意环境与建筑交融,崇尚自然美和人性文化所演绎的悟性共鸣的美学原则和建筑形态的构成原则等,而中国人深层的世界观、自然观等民族意识也常通过传统建筑空间特性的塑造反映出来。
另外,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由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文化所组成的。
正因如此,中国传统建筑就像一颗明珠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耀眼的一席之地,而且影响广泛深远。
所谓“传统民居”是指那些非官方的﹑民间的﹑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实践思考和感悟来设计自己的住宅,其营建都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地区间的各种差异,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居,在艺术、技术、环境谐调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因此它又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佼佼者之一。
自古以来,建筑的营建,不仅要满足人类对挡风遮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而“天人合一”是中国“周易美学”的理论核心,在各类建筑中,传统民居最为完全、深刻地体现了这一思想,体现在与自然协调共生的营建思想、中庸适度的发展目标、经验为本的承传模式,体现在追求“天——地——人”和谐共生上。
它的设计精神为今天与未来讲究与自然谐调的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民居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同地域环境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而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孕育出风格迥异的民居特色。
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住宅区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住宅区设计中的应用1 引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建筑如同一个精彩的章节,矗立着讲述着每一个时代的故事。
这些建筑不仅仅承载了生活的基本功能,它们更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深沉表达[1]。
当我们走进这些建筑,可以感受到的不仅是物质的实体,更多的是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的精神气息。
但当今时代,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加速以及现代科技的普及,我们看到的现代住宅设计越来越趋于同质化,似乎与传统的魅力背道而驰[2]。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如何在这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寻找与传统的链接?如何在不失去技术进步的前提下,融入传统建筑的韵味,创造出兼具传统情感和现代功能的住宅区?2 传统建筑风格概述传统建筑,它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映射出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信仰和风土人情。
就拿中国为例,其古典建筑所展现出的不仅是建筑技术的高超,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绵延不断。
那些精细的木雕,飘逸的屋檐,以及和谐的园林水系,都是中国古典文化的表达[3]。
而当我们看向欧洲,不同的历史时期诞生了哥特式、巴洛克、文艺复兴等众多风格迥异的建筑。
它们不仅代表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更是当时社会背景、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的反映。
传统建筑更像是一个地区的心灵符号。
它们不仅是砖瓦、木材、石头堆砌而成,背后蕴含着无数的故事、情感与智慧。
那些独特的建筑结构和风格,往往是对自然环境的高度适应,也是人类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
而今,当我们提及传统建筑,更多的是对那个时代、那个地方深厚情感的怀念和尊重。
3 现代住宅区设计趋势及挑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城市化的持续深化,现代住宅区设计越发地体现出一种“现代主义”的风格。
这种风格追求简约、实用,注重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4]。
而科技的进步也为住宅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诸如智能家居、绿色建材、以及为了降低碳足迹而应用的各种环保技术。
一种明显的趋势是,大量现代建筑开始采用玻璃幕墙,这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同时也带来了更好的光照效果,减少了对人工照明的依赖[5]。
从传统民间建筑的角度看现代建筑设计

从传统民间建筑的角度看现代建筑设计一、传统民间建筑概述传统民间建筑,是指根据当地特定的历史及文化环境因素,由民间建筑师或群众自发组合而成的建筑形式,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民间建筑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尺度适宜,耐用实用,美观大方,功能多样。
代表性的传统民间建筑有中国的庙宇、古镇、园林和四合院等,日本的茶室和和式住宅,西班牙的葡萄酒酿造厂和风车,德国的木屋和厨房等等。
二、传统民间建筑的设计原则1、审美原则:传统民间建筑由民间建筑师或群众自发组合而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性,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建筑设计要符合当地的社会文化和民族传统,从而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更加美观大方。
2、实用原则:传统民间建筑的设计始终贯彻实用第一的原则,建筑物要注重防风、防水、抗震、隔热和采光,同时还要考虑到空间的利用和功能的合理性,使建筑物既实用又美观。
3、环境原则:传统民间建筑的环境原则,强调绿化和照明,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与周围自然环境融合的场所,增强建筑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4、文化传承原则:传统民间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日积月累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色彩、装饰、建筑构成等要素,从而传承传统文化,丰富民族艺术形式,使建筑有着历史的感觉和代表性。
三、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在不断的发展中,以创意为核心,注重表现形式的多元性和实用性,并结合当代科技、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等因素,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品位。
现代建筑设计注重实用、美观、环保、节能、科技化、人性化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要素,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贴近人们的生活需求。
四、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民间建筑的比较现代建筑设计和传统民间建筑设计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现代建筑设计逐渐从传统民间建筑的影响中解脱出来,以个性和创造力为特点,使建筑物的设计更为多元化、现代化和个性化。
现代建筑在材料、结构、外观和内部空间等方面更具创造性,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传统民居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传统民居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摘要: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
传统民居建筑在平面布局、空间营造、立面造型等方面都蕴含着精湛的技术,是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筑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传统民居;现代建筑设计;启示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量的欧式建筑,但很多建筑并没有真正吸收西方优秀的建筑理论,建筑风格同质化非常明显,导致建筑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建筑从众的滥用、价值理性的缺失、文化属性的淡化等。
因此,发掘传统民居背后的人文精神和建筑理念,从我国传统民居中汲取养分,对现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民居是历史传统和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特定时期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宗教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反映。
1.1文化因素“建筑的问题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因为建筑是在文化的土壤中正式培育出来的,同时作为文化发展的过程,它也成为了文化有形、具体的表现形式”。
儒家率先提出“人命天授”的论点,将人与天联系起来。
道家进一步发展了天命论,用“道”来解释。
儒家和道家都认为人与自然是同源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
在儒家礼制下,人的社会属性被完全释放。
儒家的“天人合一”重在通过世界秩序表现社会伦理,强调“人合于天”,建筑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在平面布局方面表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
道家更追求自然属性,更注重“天人合一”。
总之,“天人合一”主张人、天、建筑和谐共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建筑法则。
在住宅建筑中,它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因地选材、阴阳有序、风水环境等等。
1.2艺术价值海德格尔曾说:“绘画、雕塑和建筑必须回归诗”。
建筑的诗性满足了人们诗意的栖居,这意味着建筑既满足了基本的居住功能需求,又具有审美趣味。
有“八字蓝瓦屋临门,飞檐走角”的土家族民居,有“小桥流水桃园屋,粉墙大和马头墙”的徽州建筑等。
传统民居建筑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民居建筑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我国传统民居规划及建筑设计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及地域的传统文化特征和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聚落文化的重要体现。
现代建筑设计要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特色,将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及手法合理地、有效地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之中,不断提高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从传统视角审视现代建筑设计,注重使用者体验和精神归属,运用信息化、现代化的设计模式,重构价值及场所精神,促进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
关键词:建筑设计;传统理念;现代技术引言传统民居建筑设计核心理念和传统建造技艺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学习,传统民居建筑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人们的共同记忆及精神认同感,而地方民居建筑不同的特色,也是其所处环境及社会的反映。
传统民居在现代化需求上具有天然的不足和劣势,因此,我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要通过对不同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及学习,不拘泥于其表面形式的保存及维系,取其精华,结合现代需求,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功能需求,又体现传统文化底蕴的建筑。
1传统建筑的文化传承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核体现在如下三方面:首先,物尽其用,顺势而为的自然建造思想,这既是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现代建筑文化中所强调的经济实用性。
在传统民居建筑建造中,能工巧匠重点关注可利用的材料、可利用的地形以及建造物的实用性。
这种物尽其用的建造特征体现在建构筑物的选址、材料选择、空间尺度与内部构造形式等多方面。
传统的“风水”理论核心便是堪舆,既要考虑地形地貌、地质资源,尽量减少人工,并最大程度利用景观,这其实便是现代的因地制宜、防灾减灾思维。
我们也时常可以在地方古村落中看到同一面墙体使用不同规格花纹的砖块或者新旧不一的柱子,就是将老旧材料应用到新建建筑中,从而形成一种奇妙的统一与前后呼应。
其次,传统民居建筑的人文象征意义。
在传统建筑文化体系中,建筑是某一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表达载体,包含社会、经济元素与文化元素,其建筑用材、细部雕刻、立面用色、空间划分、甚至楹联题刻等等方面无一不体现了传统聚落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我国传统民居建造布局手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我国传统民居建造布局手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民居逐渐被现代建筑所代替,传统的建筑布局手法也被渐渐淡忘。
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传统建筑布局手法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建筑智慧,其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我国传统民居建造布局手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以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建筑精髓,让传统建筑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得以延续。
我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布局手法源远流长,受到地域文化、气候条件、风水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布局手法。
在现代建筑中,运用这些传统建筑布局手法,不仅可以赋予建筑更多的文化内涵,更能提升建筑的功能性和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我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布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建筑布局上,往往以庭院为中心,将建筑分为前后左右四个部分,形成“四合院”的布局形式。
这种布局手法使得建筑周围有自然的环境,同时在建筑内部也形成了合理的通风、采光和供暖系统。
在现代建筑中,可以运用这种传统的布局手法,设计出合院式的住宅或办公建筑,使得建筑内部空间更加开阔,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
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布局手法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注重“山水相依、亲水亲山”的理念。
传统建筑常常选址于优美的环境之中,建筑的布局和形式多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
现代建筑在设计时也可以借鉴这一理念,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融合,使得建筑不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舒缓。
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布局手法还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在布局上,会留有很多共享的空间,如厅堂、客厅等,使得家庭成员可以在这些公共空间中进行日常的交流和互动。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运用这种传统的布局手法,设计出更多共享的公共空间,如休闲区、阅览室等,促进建筑内部的互动和交流,营造更加融洽的人际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民居建筑布局手法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装饰艺术以及建筑用材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这些文化元素正是中国建筑的精髓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传统民居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建筑设计探析
摘要: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建筑文化也丰富而深远,从创作的灵感上,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建筑融入环境之中,追求自然美与人性文化相碰撞产生的审美标准,从而通过建筑空间的特性来传达中国人更深层次的世界观、自然观等民族意识。
关键词:天人合一;居住形态;可持续发展;传统民居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气候种类繁多,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的经济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具有各地特色的民居建筑也逐渐形成。
这些传统的民居建设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它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实反映。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这种新的形式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于传统的民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对其进行保护与更新,既要使其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也要保留以及传承原有的历史文化,意义深远。
一传统民居的文化性
以哲学的角度出发,文化是富有时代性的特色,它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必须产物。
作为传统文化的产物,传统的形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需求。
根据“天人合一”的理念,传统民展的发展也必然会融入新时代的血液,如果只是以其传统的形式孤独发展,便形如无根之木,虽能叶绿一时,也终将死亡。
所以要想使传统的民居能够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将现代的理念融入其中,与
时俱进,才能够更好的面对未来。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建筑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除了为人们挡风遮雨、提供人们的起居环境之外,建筑还应当符合人们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作为“周易美学”的理论核心,在传统的各种建筑中,都深刻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传承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庸适度、经验为本的理念,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这种设计精神真正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将是当下乃至未来的一种自然而谐调的建筑发展模式。
民居承载了传统文化的信息,具有相当浓厚的地域环境特色,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使得其民居具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中国的现代建筑,应当有自己的思想,在保留原有文化韵味的基础上,体现出生态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另外,对于各个不同地方的民居,除了考虑到它们人文地理的不同以外,更要充分注意其文化的价值观,要因地制宜的将其继承,并发扬光大。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建筑领域得以继续传承,将现代化生活与传统民居相辅相成,发出耀眼的光芒。
自古以来,中国的民居都是与自然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材料等,使室内室外的空间相互融合,让人们有舒适的心灵感受以及美的视觉效果。
在这些民居中所体现出来的浓厚的地域特点以及建筑与自然的水乳交融,正是我们当今社会的建筑设计所缺少的东西,也正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宝库。
在今天,我们所提倡
的生态文化,正是传统民居那种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是极富地域性、文化性、历史性和民族性的,也是我们进行相关研究的一本教科书。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日益加快,但是对于许多建筑物却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变得了无生趣。
此时的现代与历史,又一次碰撞出强烈的火花。
建筑的文化应当是开放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使传统的建筑文化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乘风破浪,继往开来。
而且,民居建筑只有不断的融入当代人的生活理念,不断的进行更新与创造,才能够使古老的建筑呈现出现代化的气息,才更具意义。
早年,梁思成先生提出传统建筑创作需要“中而不古,新而不洋”,这既是为了追求和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而且又不洋化。
对于新一代建筑风格而言,也不是单纯的照搬传,吸取西方的高新技术中有利的经验和技术,融合到我国的传统特色服务中来。
因此,我们不仅要从传统建筑及民俗文化中挖掘出其精髓,更要进一步的对其加以分析利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深入理解,将传统文化的建筑精髓融入到设计创作当中,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与地域文化独特的认知与理解模式,例如传统文化的精神符号,以及物质符号,即包含传统建筑所特有的造型及构造手法的传统文化,以此来表达具有创新理念的具有鲜明文化传承特点的承新的建筑设计模式。
二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现如今,面对那些传统的民居,仍然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包括空间布局、立面造型、以及一些细部的处理等。
现代的建筑正
处在一场革命当中,人们在日益增加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对于美的追求,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也随之发展,但是传统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人们无时无刻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
所以,在现在我们也依然能够经常看到飞檐翘角的屋顶,也依然熟悉彩色琉璃的装饰,我们能够在大片的玻璃幕墙上寻找到老样子的垂花门和牌楼,依然可以在车站和宾馆的大厅里看到富丽堂皇的天花藻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并没有将传统遗忘,旧城改造、历史街区的保护也受到人们相当的重视。
对于那些传统的民间建筑,我们应当用现代的方式使其旧貌换新颜,让传统与现代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中国的传统民居是中原文化的象征,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是我国劳动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当时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
仔细研究我们的古代民居,我们可以看到其构图严谨、装饰精美、工艺精湛,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都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品,也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完美融合。
所以说,传统民居的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其美学价值,已经远远超出其建筑形式的存在意义。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朴实的劳动人民通过生产、生活实践,已经创造出了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环境哲学思想的民居形式。
传统的民居形式从使用功能以及空间形态上,都真实的反应出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这对于今后的生态建筑设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现如今,我们仍然可以从很多现代建筑的设计当中看到传统民居的影子,所以说,传统民居的研究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
的价值。
在我国的传统民居中,中原民居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它深刻展现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理念,不管是组群布局还是结构形态,都有着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
它不但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传承,也是中原地区独特风格的发扬与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原居住文化的完美结合。
中国的传统民居,一直传达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生态理念,对当今的建筑也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如果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世界在不断缩小,各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趋于相同,所以说,人们长久以来的传统思想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居住方式以及传统的建筑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所以说,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对建筑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民居也受到了批判。
现代化理念的形成是以西方的价值观为基础,所以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也会在短时间内蔓延开来。
现如今,各种建筑思潮不断涌入,新材料、新技术、新型结构不断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越来越多的问题,所以一度在短期内出现了一种能够迅速适应中国状况的新的民居形式,然而,这种千篇一律的民居却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完全摒弃。
建筑是文明的产物,将会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所以说建筑也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点。
当传统文明被现代文明所代替,传统的建筑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传统建筑也随之慢慢消失,那些传统的设计方式、设计思维也难以传承下去。
传统民居是我们劳动人民经过数千年的生产实践,而发展起来的真正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一种哲学境界,这也正是现代人们所追求的生态建筑模式,所以说,我国的传统民居对于现代的建筑设计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当珍惜祖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日久弥新。
我们应当认真学习传统民居中的独特的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将传统民居与现代化建筑相结合,从传统的元素中汲取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宜的元素,使我国的民居建筑设计水平能够在传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找到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化民居发展方向。
小结:
我们要找到传统民居的“自然”本质,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使用现代化手段对传统民居进行更新与完善,为传统民居注入现代的血液,让传统民居在现代化都市依然生机盎然。
所以,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束缚,将中国传统民居的内涵完美的继承与发扬,在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中,找到适合中国实际的民居建筑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梦.中国建筑设计“洋风”正劲[j].中国经济,2011,2
[2]董卫.城市更新中的历史遗产保护—对城市历史地段/街区保护的思考[j].建筑师,2012,8
个人简介:王炯巍 1985年7月5日出生,男,籍贯:浙江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