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粤剧

合集下载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粤剧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粤剧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粤剧字号: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粤剧源自南戏,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演艺术。

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至清朝末期,为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

2006年5月20日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粤剧的起源与发展粤剧起源于中国民间齐言民歌的兴起,最早可上溯先秦的《诗经》,但这是中国全部板式变化体戏曲如京剧、粤剧,以及诗赞类戏曲如上海越剧、黄梅调的共同起源。

中国齐言体民歌,在魏、晋和唐代,达到空前的高峰,更形成了一代文学体—唐诗。

这些讲求平仄,秩序井然的齐言体民歌,在唐代佛教寺庙的演讲中,不但形成说故事的内容,也加入了节以木鱼的节拍特色。

而由宴乐发展出来的词乐,历经唐宋,便形成了律分宫调的戏曲。

元代,杂剧是最受欢迎的戏剧种类。

当时称一幕戏为一折,以后只选演一幕戏便称为折子戏。

粤剧有很多剧目是由元朝杂剧流传下来的,甚至某些粤剧的传统戏码跟杂剧完全相同,例如《西厢记》《窦娥冤》《赵氏孤儿》等。

据《新会县志》记载,公元15世纪60年代中期当地的“乡俗子弟多不守本业,事戏剧度日”。

公元1561年《广东通志》记载:广州府“二月城市中多演戏为乐,谚云正灯二戏”,并有“搬戏难成器,弹弦不是贤”的俗语,所以“江浙戏子至,必自谓村野,辄谢绝之”。

这证明其时粤剧已经形成并盛行。

为区别外来戏班和本地人为主体的戏班,前者被称为“外江班”,后者被称为“本地班”。

“未有八和,先有琼花”在戏行中是无人不懂的。

琼花会馆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根据《佛山忠义乡志》的记载;镇内有会馆凡三十七,琼花会馆建筑瑰丽,为会馆之最。

非遗系列之粤剧介绍

非遗系列之粤剧介绍
传统戏曲服装是类型化服装,依据演员的行当及角色类型而选用,向有“宁穿破莫穿错”的戏 谚。部份演员凭个人的感觉和观众喜好而选用戏服,曾经出现“宝玉装”“情侣装”“木兰扣” 等有个性色彩的戏服。随着戏曲舞台追求人物个性化的潮流,粤剧戏服也逐渐摆脱类型化的羁 绊,向类型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营院团每创作新 剧目均专设“服装设计”,专为具体剧目、具体角色、具体场次而设置特型戏服粤剧戏服鲜明 的特色在于其“广绣”工艺。它构图饱满、花纹繁褥、图案生动,装饰性强,色彩浓艳,色块 对比强烈,与粤剧舞台所洋溢的热烈明快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相互协调
• 清咸丰年间,粤剧传入广西。
• 清光绪年间,粤剧的名称出现。 • 1912年前后,粤剧演出基本上改用广州方言 。 • 辛亥革命后,粤剧受文明戏、话剧的影响,20
年代以后又受西方现代电影艺术的影响,从而引 进了时代歌曲和西方爵士音乐,除使用民族乐器 演奏外,还使用了小提琴、电吉它、爵士鼓、小 号等,并改“戏棚官话”为广州方言——粤语 演唱 。 •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 艺人积极挖掘优秀剧目、继承粤剧传统,在艺术 上也全面革新,而且培养了一批新艺人。 • 1953年,广州粤剧团成立。 • 1956年,周恩来给予粤剧“南国红豆”的称号。 • 1958年,广州地区9个粤剧大班合并成立了广东 粤剧院。 • 1960年,广东粤剧学校及其湛江分校成立
2003年开始,粤港澳三地政府将每年11月最后的一个星期日定为 粤剧日,藉以扩阔观众层面,达到推广及保存粤剧的目的。 2006 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 36 [2]。2009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被 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粤剧文化知识

粤剧文化知识

粤剧文化知识
粤剧是中国的一种地方戏曲,起源于广东地区,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彩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粤剧以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粤剧的表演形式非常多样,包括唱、念、做、打和舞等多种艺术元素的结合。

其中,唱腔是粤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十五种不同的唱腔,每一种唱腔都有其独特的音调和表演方式。

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情,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粤剧的剧本通常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往往涉及爱情、家庭、友情等主题,通过角色的对白和动作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粤剧中的角色形象丰满,性格鲜明,从正面角度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丰富多样的情感。

粤剧的表演技巧非常高超,演员通过精湛的身段、语言和表情来展现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他们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实践,掌握了粤剧表演的要领和技巧,使观众在观看演出时能够感受到角色的真实和生动。

粤剧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对于广东地区和整个中国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和文化传播的方式。

粤剧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广东地区的传统文化。

粤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粤剧的表演形式多样,剧本内容丰富,演员的表演技巧高超。

通过粤剧的表演,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广东地区的传统文化,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希望粤剧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保留下来。

粤剧详细介绍

粤剧详细介绍

粤剧详细介绍粤剧,作为岭南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广东人民情感与智慧的结晶。

粤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最初是以本地的民间歌谣、小曲为基础,融合了弋阳腔、昆腔等多种声腔的特点而逐渐形成的。

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了南音、木鱼歌、龙舟歌等广东民间说唱艺术的元素,使得粤剧的唱腔和表演更加丰富多样。

粤剧的唱腔是其一大特色。

主要包括梆子、二黄、西皮等,每种唱腔都有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梆子腔高亢激昂,多用于表现激烈的情感和紧张的情节;二黄腔则较为平稳、深沉,适合抒发内心的情感;西皮腔则活泼明快,常常用于喜剧场景。

此外,还有诸如南音、龙舟、木鱼等说唱腔调,为粤剧增添了独特的地方色彩。

粤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唱、做、念、打。

“唱”即歌唱,要求演员有优美的嗓音和准确的音准;“做”指的是身段表演,通过各种动作和姿势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念”则是念白,要有清晰的发音和恰当的语气;“打”则是武打动作,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武术功底。

在粤剧的表演中,演员的化妆和服饰也十分讲究。

演员的面部化妆采用独特的脸谱,通过色彩和图案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身份。

服饰则华丽精美,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服装款式和颜色,如帝王将相的服饰通常金碧辉煌,而平民百姓的服饰则较为朴素。

粤剧的剧目题材广泛,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爱情悲剧等多个方面。

经典剧目有《帝女花》《紫钗记》《白蛇传》等。

这些剧目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通过精彩的表演展现了人性的善恶美丑。

粤剧的乐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乐队通常由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如高胡、扬琴、锣鼓等。

乐队的演奏要与演员的表演紧密配合,营造出合适的氛围和节奏。

在过去,粤剧主要在民间的戏棚和茶楼中演出,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粤剧也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为了让这一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粤剧进校园活动、培养年轻的粤剧演员、举办粤剧文化节等。

粤剧简介介绍

粤剧简介介绍

粤剧的特点
表演形式
粤剧以唱、做、念、打为基本 表演形式,其中唱腔是最重要
的部分。
角色划分
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 等行当,其中生和旦是最主要 的行当。
服饰与道具
粤剧的服饰和道具非常精美,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曲牌与唱腔
粤剧的曲牌和唱腔独具特色, 旋律优美动听。
粤剧的流派与传承
流派
粤剧有不同的流派,如广派、潮派和 海派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
道教色彩
道教在岭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粤剧中的一些神仙鬼怪题材也反 映了道教的信仰和文化。
民间神祇 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粤剧中。
粤剧的传承与发展
05
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1 2 3
观众流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选择增多,粤剧观 众数量减少,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流失比较严重。
技艺特点
粤剧的技艺特点在于细腻入微的表 情和丰富多样的身段,演员需要具 备高超的演唱和舞蹈技巧。
唱腔与音乐
唱腔特点
粤剧的唱腔具有韵律优美、抑扬 顿挫的特点,每个角色都有独特 的唱腔设计,以表现角色的性格
和情感。
音乐元素
粤剧的音乐元素包括粤曲、粤乐 和广东音乐等,这些元素为粤剧 的音乐部分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力
剧本结构与特点
严格的戏曲结构
01
粤剧剧本一般遵循严格的戏曲结构,包括唱、做、念
、打等表演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唱腔独特
02 粤剧的唱腔具有独特的特点,音韵和谐、旋律优美,
是粤剧的重要特色之一。
表演形式多样化
03
粤剧的表演形式非常多样化,包括单人表演、双人表
演、多人表演等,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粤剧文化知识

粤剧文化知识

粤剧文化知识
粤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种戏曲形式,起源于广东省,深受广东人民的喜爱。

它以特有的语调、唱腔和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

粤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起源于唐朝,经过宋、元、明等朝代的发展和演变,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粤剧的唱腔有“平儿”、“大韵”、“小韵”等不同的曲调,每种曲调都有其特定的音调和节奏,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粤剧的表演形式非常丰富多样,除了唱腔外,还包括说白、做功、打戏等。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表演,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们不仅要唱、要演,还要展示各种技能,如武术、舞蹈等,使观众们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粤剧中的角色形象丰富多样,有男角、女角、老生、小生等等。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扮相,演员们通过精心的化妆和服装,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观众们在观看粤剧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演员们的精湛表演,还能够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粤剧中的剧情多样丰富,有历史传奇、宫廷故事、现实题材等等。

每个剧目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主题,通过精心的编排和表演,将故事情节展示得生动有趣。

观众们在欣赏粤剧的过程中,不仅能
够陶冶情操,还能够了解到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

粤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广东的地方特色,还展示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通过欣赏粤剧,我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粤剧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粤剧。

中国传统文化之---粤剧(中英文)

中国传统文化之---粤剧(中英文)

粤剧:中国传统文化的旋律之美Cantonese Opera: The Melodic Tapest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Culture粤剧(Cantonese Opera) is a vibrant performing art that has captivated audiences for centuries with its rich heritage and enchanting melodies. Originating in the Guangdong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this traditional form of opera combines music, singing, acting, and acrobatics.With its distinct vocal styles, intricate costumes, and elaborate makeup, Cantonese Opera brings to life tales of love, loyalty, and heroic deeds. The performers, known as "singers," skillfully convey emotions and narratives through their gestures and melodic intonations.Cantonese Opera not only entertains but also preserves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Its stories often draw inspiration from classical literature, folklore, and historical events, reflecting the values and beliefs of Chinese society.As a vibrant and dynamic art form, Cantonese Opera continues to flourish, captivating audiences both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It serves as a cultural treasure, connecting people to the rich tapestry of Chinese heritage.粤剧:中国传统文化的旋律之美粤剧是一门生动的表演艺术,凭借其悠久的传统和迷人的旋律,吸引着观众数百年来深深着迷。

关于粤剧的介绍

关于粤剧的介绍

关于粤剧的介绍
粤剧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剧种,在香港、澳门、广东及广西都有相当大的市场,主要流行于广东省南部及港澳地区。

粤剧的唱腔与广东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唱腔音韵优美,旋律流畅。

传统唱腔以“二喉”(即“高喉”和“低喉”)为主,同时也吸收
了民歌、戏曲曲调和宗教音乐的一些因素。

粤剧的演唱以“二喉腔”为主,同时兼用“高喉腔”、“低喉腔”。

高喉又称高腔歌仔戏,是粤剧唱腔中最重要的声腔之一。

它不用调门,只用喉音来发声,如琵琶、三弦、月琴等乐器,音色低沉、柔美。

粤曲是由广东粤剧、广东音乐及多种民间小调演变而来。

早期的粤剧是以民间歌舞小调为主,如《白罗衫》等。

后来吸收了许多戏剧的因素,使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剧种。

粤剧有很多剧种和声腔系统,如梆子腔、昆腔戏、高州腔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粤剧主要伴奏乐器有三弦、四弦、琵琶和唢呐等,唱腔音乐具有岭南地方特色。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粤剧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粤剧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粤剧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汉族戏曲之一。

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粤剧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1]。

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2015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英文Cantonese Opera;粤剧拼音Yu j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2015
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成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剧源自南戏,旧称广府大戏,发源于佛山[2],粤剧的定名说来有趣,它似乎先定名于国外。

早在汉代,佛山的表演艺术已十分盛行。

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

19世纪40年代中,广府戏已从开埠后的香港,传到东南亚的星马(新加坡、马来西亚)了。

以后,星马的粤剧也颇兴盛,故新加坡有粤剧第二故乡之称。

广府戏到了外国,西人称之为Cantonese Opera,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

佛山琼花会馆建于明代中叶,是最早的粤剧行业组织,至今,粤剧行内仍有未有八和,先有吉庆,未有吉庆,先有琼花之说。

明代,佛山民间演戏活动繁盛,本地戏班相继出现,嘉靖年间(1522~1566年),建立了戏行会馆,称为琼花会馆,馆址设在佛山大基尾,因供奉戏行祖师华光,故又称之为琼花宫,为本地戏班艺伶排练、教习、切磋艺术之地,也是当时戏班管理的机构。

在会馆附近的水涉头边立下一石碑,上刻《琼花水涉》四字。

艺伶在水涉上落戏箱,乘船到各地演出。

作为粤剧的行会,琼花会馆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会馆内设慎和、兆和、庆和、福和、新和、永和、德和、普和等八堂,分别统管所属会众。

琼花会馆的出现,说明佛山已成为当时粤剧发展的中心。

粤剧的名称,虽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但其源流却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叶。

建国以前的三十年间,粤剧基本上分为省港大班与过山班(或称落乡班)两大派系。

封仔封王的李文茂,是世界戏剧史上绝无仅有的由艺人成为农民起义领袖。

首任粤剧八和会馆会首的邝新华,不但是同治中兴的代表,也是著名的文武老生,演过《苏武牧羊》《太白和番》《李密陈情》等名剧。

清末民初之交,更是群星闪耀,名伶辈出,如千里驹、肖丽湘、小生聪、周玲利、李雪芳等等,俱皆驰名于海内外。

千里驹有花旦王之称,李雪芳则被康有为誉为南雪北梅,与梅兰芳并提。

三十年代在粤剧史上称为薛马争雄的时代,薛觉先接近京剧风格,表演技巧比较全面,生旦净丑无所不能,有万能老倌的绰号,但以演小生出色,代表性剧目有《胡不归》等四大悲剧的马师以丑角取胜。

他在以孤寒种(吝啬鬼)为主角的组剧中,尽情揭露封建财主资本家的丑态,有莫里哀之风。

不但在两广、港澳和东南亚等地,为广大观众所倾倒,在美国多年,也深受欢迎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粤剧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