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控制网(CPⅢ)测设
CPIII测量

车站内
一般布设与站台内侧或站台上。
预埋件位置
CPIII点号编制原则
CPⅢ平面网测量
采用的仪器设备和自动观测软件 (1)全站仪标称精度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水平方向测量精度: ≤±1″ 距离测量精度: ≤±1mm +2ppm (2)全站仪应带目标自动搜索及照准(ATR) 功能,如LeicaTCRP1201+、TCA1800、 TCA2003 (3)CPⅢ平面控制网的自动观测软件应该通过 铁道部有关部门的评审。
如:32+48+32m;40+56+40m;
路基段 CPⅢ布设
路基段 CPⅢ控制点成对布设在接触网基 础上的临时辅助立柱上。
CPⅢ辅助立柱直径 为 25cm,顶面高 于设计轨道面至少 30cm。
隧道段 CPⅢ布设
隧道里一般布置在设计轨道顶面以上 30~50cm 的边墙内衬上,相邻 CPⅢ点对 相距 60m 左右
CPⅢ控制网的维护
CPⅢ控制点比较容易受线下工程稳定性 和施工等的影响,为确保CPⅢ控制点成 果的准确可靠,为后期的轨道板和轨道 精调提供可靠依据,施工单位应根据工 程进展情况应对CPⅢ控制网进行定期和 不定期的复测和维护,以保证CPⅢ控制 网的准确稳定性。
谢谢
CPⅢ平面网换带处衔接
坐标换带处CPⅢ平面网计算时,应分别 采用相邻两个投影带的CPⅠ、CP Ⅱ坐标 进行约束平差,并分别提交相邻投影带 两套CPⅢ平面网的坐标成果。两套坐标 成果都应该满足上面的精度要求。提供 两套坐标的CPIII测段长度不应小于800m。
CPⅢ网高程测量
1 测量设备
CPⅢ网高程测量
CPⅢ网高程测量
2、作业方法 (1)CPⅢ高程控制网应在线下工程竣工且沉降
高铁CP3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15
(3)水准点间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较差限差为±。
1 技术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 设[2006]158号); (3)《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
(铁建设[2009]20号); (4)《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运专线建设质量管理的指导意见》(铁
2.4 高程基准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5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1)精测网复测成果 利用设计院提供的合福铁路(闽赣段)精测网复测成果及技术总结 等资料。 (2)沉降资料 利用沉降评估单位提供的沉降评估验收资料。
3 精测网加密 3.1 一般规定
加密测量采用的方法、使用的仪器和精度应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 所采用仪器应经过检定,并在有效检定期内。
式中:△Xij=(Xj –Xi)复 –(Xj –Xi)原 △Yij=(Yj –Yi)复 –(Yj –Yi)原 △Zij=(Zj –Zi)复 –(Zj –Zi)原 s---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 △Xij,△Yij— 相邻点i与j间二维坐标差之差(m);
△Zij— 相邻点i与j间Z方向坐标差之差,当只统计二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时该值为零 (m)。
.1.3 精测网全面复测
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CPⅢ建网前应对精测网
(CPI、CP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并采用复测合格的精测网
(CPI、CP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成果进行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
(1)采用GPS复测CPⅠ、CPⅡ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应满
足表1.2-1、表1.2-2的规定。
N——导线环(段)的个数; 注: mD为仪器标称精度;
CP3测量

CPⅢ控制网布测CPⅢ控制网又名基桩控制网,是高速铁路测量最基本的控制网, 在高速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从线路的中线放样、底座混凝土钢模放样方案、轨道板调整到钢轨精调系统都会用到CPⅢ控制网,在后期线路维护的时候也需要用到CPⅢ,所以CPⅢ控制网在施工中显的极为重要.在修建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等无砟轨道前都需要进行CPⅢ基桩测设。
在做CPⅢ布测之前,首先要做CPⅡ网的复测。
CPⅢ:中文为基桩控制网。
沿线路布设的三维控制网,平面控制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或线路控制网(CPⅡ),高程控制起闭于沿线路布设的二等水准网,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施测,为无碴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的基准。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提出。
无砟轨道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按分级布网的原则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第二级为线路控制网(CPⅡ),第三级为基桩控制网(CPⅢ),主要为铺设无砟轨道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在框架控制网(CP0)基础上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第二级为线路控制网(CPⅡ),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第三级为轨道控制网(CPⅢ),主要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轨道施工测量控制网CPⅢ适用于新建250~350km/h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新建200km/h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可参照执行。
CPⅢ主要为铺设无碴轨道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桥上每60m左右在下、上行两侧的防撞墙上各设一个点,路基也在下、上行两侧的电气化杆基座上每100多米各设一个点。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修改完成)

工程编号: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目录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2.1一般规定 (1)2.2 CPⅢ控制网的观测条件 (1)3.技术要求 (1)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5.施工要求 (3)5.1控制网的复测 (3)5.1.1控制网测量要求 (3)5.1.2控制网复测 (3)5.2控制点高程复测 (4)5.2.1技术要求 (4)5.2.2测量方法 (4)5.2.3数据处理 (4)5.3 CPⅢ控制网测量工作 (5)5.3.1 CPⅢ控制点的埋设与编号 (5)5.3.2 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 (7)5.3.3 CPⅢ高程控制网测量 (10)6.施工放样 (11)6.1铺轨基标测设 (11)6.2道岔施工 (13)7.轨道精调测量 (14)7.1轨道铺设时的线路精调 (14)8.劳动组织 (15)9.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设备机具配置 (15)10.质量控制及检验 (15)10.1测量复核 (16)10.1.1测量外业复核 (16)10.1.2测量内业复核 (16)10.2测量仪器定期检核 (16)11.安全及环保要求 (17)工程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为地铁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地铁轨道CPⅢ控制网建立,本文对测量条件、准备工作、点位的埋设和测量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为其他地铁铺轨项目轨道CPⅢ控制网建立提供参照。
2.作业准备2.1一般规定CPⅢ的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完工提供移交验工报告,并由业主测量队完成贯通测量及断面测量后开展。
2.2 CPⅢ控制网的观测条件(1)CPⅢ控制网外业观测应待土建工程完工,场地清理完成后进行。
(2)CPⅢ观测应在气象条件相对比较稳定下进行(温差变化较小,湿度较小,洞内粉尘较少)。
(3)CPⅢ观测时测程内不能有任何遮挡物,场内不得有人体可以感受到的任何震动。
CPIII测量控制网测设作业指导书

CPIII测量控制网测设作业指导书一、工作内容CPIII测量控制网测设主要包括: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CPⅢ高程控制测量。
(一)CPⅢ控制网平面测量1、CPⅢ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后方交会方法施测,其测量布网形式见下图。
CPⅢ点位位置说明2、CPⅢ点号编制原则按公里数递增进行编号,为便于测设与无砟轨道测量施工配套并便于输入操作的方法,即所有位于线路左侧的点,使用01,03,05….等单号,位于线路右侧的点,使用02,04,…等双号,如1817320,1817表示DK1817+…,3表示CPⅢ,20表示CPⅢ点序号。
3、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1)仪器精度要求全站仪应尽量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全站仪的基本精确度条件为:角度测量精确度:± 1″距离测量精确度:± 2mm +2ppm(2)CPⅢ控制点测量方法及与上一级控制网的关系自由测站的测量,从每个自由测站,将以2 x 3对 CPⅢ点为测量目标,每次测量应保证每个点被测量3次,见下图。
测站(自由站点)CPIII标记点向CPIII点进行的测量(方向、角度和距离)为保证每次测量时同一个点使用同一个棱镜,建议对测量需要的12个棱镜进行编号1~12,并对每个CPⅢ点使用的棱镜号和连接器进行记录。
在自由站上测量CPⅢ的同时,应将靠近线路的CPI点及全部CPII 点进行联测,纳入网中,CPI/CPII点应至少在两个自由站上进行联测,有可能时应联测3次,联测长度应控制在150米之内。
当受观测条件限制,只能有一个自由站点和CPI/CPII通视时,应设置辅助点,见下图:当标记点距离为60 m左右,且不大于80 m时,为了确定CPⅢ点允许的最远的目标距离为120 m左右,最大不超过150m。
每次测量开始前在全站仪初始行中输入起始点信息并填写自由测站记录表。
测量根据2组完整的测回。
(3)水平角测量的精度①测量水平方向:2测回。
②测量测站至CPIII标记点间的距离:2测回。
无砟轨道铺段CPⅢ控制网布测专业技术方案

一、设计依据、内容及范围 ----------------------------- 1-(一)设计依据--------------------------------------- 1—(二)主要设计内容---------------------------------- 1 -(三)设计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无昨轨道CPIII控制网测量的时机 ____________________ - 1 -三、cpm控制网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一)CP n控制网平面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二)CPIII控制网平面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三)CPIII控制网平面数据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四)CPIII控制网高程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四、CPI测量标志详图设计说明--------------------------- 11 -(一)路基地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二)隧道地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三)桥梁地段-------------------------------------- 14 -五、CPI网的维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一、设计依据、内容及范围(一)设计依据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 号。
2、《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3、《无碴轨道工程的技术要求纲要(第4修订版)》DB-RO 03/20024、旭普林公司无砟轨道CPIII测量施工培训手册。
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测量关键技术

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测量关键技术[摘要]:系统的阐述了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测量的关键技术,并对每道作业流程的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作了详尽的说明,对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的测量控制工作有着极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 CPⅢ控制网测量关键技术1.概述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Ⅲ)是沿线路布设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平面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 Ⅰ)或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高程起闭于线路水准基点,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施测,是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的基准。
CPⅢ控制网由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建网测量,工程竣工后移交给运营单位用于运营期间轨道维护测量,具有相对精度高、点位分布密集、测量工作量大、使用周期长等特点。
2.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2.1 CPⅢ精密控制网测量作业流程测量准备 CPⅢ网标志布设 CPⅢ网加密 CPⅢ网测量 CPⅢ网数据处理及评估 CPⅢ网复测。
2.2 CPⅢ测量准备工作1)测量单位必须具有乙级及以上测绘资质和CPⅢ控制网测量经验,作业人员须持有国家测绘部门颁发的测绘作业证且具有无砟轨道CPⅢ施测经历或通过专业的CPⅢ数据采集及平差数据处理培训。
2)CPⅡ加密与线路水准基点的加密测量,以及CPⅢ网测量所采用的测量仪器设备须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要求的仪器精度指标,经过正规仪器检定部门的检定并在有效时间内,作业前和作业期间进行必要的检校。
3)CPⅢ的控制网测设应在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通过后进行。
4)按铁道部建设司《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Ⅲ)测量管理办法》(铁建设【2008】80号)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要求,CPⅢ建网前应对精测网进行全面复测。
5)为了高效、准确地建立CPⅢ基桩网,一般情况下要加密CPⅡ网。
CPⅡ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CPⅢ基桩网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Ⅱ点。
在路基、桥梁地段CPⅡ加密可采用GPS 接收机测量在原精密平面控制网基础上按同精度扩展方式加密;隧道内CPⅡ控制点应在隧道贯通后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测设。
轨道控制网(CPⅢ)测设

轨道控制网(CPⅢ)测设1 一般规定1.1 CPⅢ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沿线路两侧成对分布;2 纵向间距宜为50m~70m;3 安装高度宜高于外轨顶面30cm。
4 桥上应设于固定支座端。
1.2 CPⅢ目标组件的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 每个棱镜均需提供各向异性和棱镜加常数的检测报告。
2 重复设置或互换棱镜后坐标分量较差不得大于0.3mm。
3 所有棱镜加常数互差不得大于0.2mm。
1.3 CPⅢ点的预埋件宜通用、统一。
1.4CPⅢ观测时应避免在气温变化剧烈、阳光直射、大风或能见度低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宜选择在阴天无风或日落二小时后、日出前、气象条件稳定的时段进行;测距应进行气象改正。
2 平面控制网测量2.1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自由设站边角交会法进行,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2.1的要求。
表2.1 CPⅢ平面网的主要技术指标注:1 同精度测量限差指控制点两次测量,其X、Y方向坐标差的限差。
2 相对点位精度指的是相邻两点间相对点位误差椭圆长短轴平方和的平方根。
2.2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应使用自动跟踪的全站仪。
仪器水平角测量方向中误差不应大于1″,距离测量中误差不应大于1mm+2D×10-6(D为测距)。
2.3 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自由设站间距宜为120m,每一测站应前后各观测3对CPⅢ控制点,下一测站应至少重复观测上一测站的3对CPⅢ控制点,每个CPⅢ控制点至少应在3个自由设站点上被观测过;2 当设站间距为60m时,每一测站应前后各观测2对CPⅢ控制点,下一测站应至少重复观测上一测站的2对CPⅢ控制点,每个CPⅢ控制点至少应在4个自由设站点上被观测过;3 测量CPⅢ时,每隔500~800m应与CPⅠ或CPⅡ联测,当CPⅠ或CPⅡ密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加密CPⅡ控制点;4 CPⅠ或CPⅡ点应至少在两个测站上进行联测,联测长度宜在200m以内,最长不应超过30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控制网(CPⅢ)测设
1 一般规定
1.1 CPⅢ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沿线路两侧成对分布;
2 纵向间距宜为50m~70m;
3 安装高度宜高于外轨顶面30cm。
4 桥上应设于固定支座端。
1.2 CPⅢ目标组件的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每个棱镜均需提供各向异性和棱镜加常数的检测报告。
2 重复设置或互换棱镜后坐标分量较差不得大于0.3mm。
3 所有棱镜加常数互差不得大于0.2mm。
1.3 CPⅢ点的预埋件宜通用、统一。
1.4CPⅢ观测时应避免在气温变化剧烈、阳光直射、大风或能见度低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宜选择在阴天无风或日落二小时后、日出前、气象条件稳定的时段进行;测距应进行气象改正。
2 平面控制网测量
2.1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自由设站边角交会法进行,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2.1的要求。
表2.1 CPⅢ平面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注:1 同精度测量限差指控制点两次测量,其X、Y方向坐标差的限差。
2 相对点位精度指的是相邻两点间相对点位误差椭圆长短轴平方和的平方根。
2.2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应使用自动跟踪的全站仪。
仪器水平角测量方向中误差不应大于1″,距离测量中误差不应大于1mm+2D×10-6(D为测距)。
2.3 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自由设站间距宜为120m,每一测站应前后各观测3对CPⅢ控制点,下一测站应至少重复观测上一测站的3对CPⅢ控制点,每个CPⅢ控制点至少应在3个自由设站点上被观测过;
2 当设站间距为60m时,每一测站应前后各观测2对CPⅢ控制点,下一测站应至少重复观测上一测站的2对CPⅢ控制点,每个CPⅢ控制点至少应在4个自由设站点上被观测过;
3 测量CPⅢ时,每隔500~800m应与CPⅠ或CPⅡ联测,当CPⅠ或CPⅡ密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加密CPⅡ控制点;
4 CPⅠ或CPⅡ点应至少在两个测站上进行联测,联测长度宜在200m以内,最长不应超过300m。
当受观测条件限制,只能有一个测站点和CPⅠ或CPⅡ通视时,应设置辅助点;
5 自由设站水平角测量应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并满足表2.3的要求
表2.3 方向测量法水平角测量精度表
6 数据采集应在程序控制下全自动完成,数据采集软件应能对观测数据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2.4轨道控制网可分区段分别进行观测和平差计算,区段长度不宜低于4km。
每一区段两端应起止在上一级控制点上,且应有连续的三个自由测站与上一级控制网点联测。
2.5轨道控制网应采用固定数据平差,并附合在CPⅠ或CPⅡ上。
分段附合时,相邻段重叠长度应大于300m。
2.6平差软件应经铁道部主管部门正式评审鉴定。
2.7 CPⅢ平面网平差后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7的规定。
表2.7 CP Ⅲ平面网平差后的主要技术要求
3 高程控制网测量
3.1 轨道控制网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精度指标应满足表3.1的要求。
表3.1 CP Ⅲ高程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注:1 M ∆为根据水准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计算的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
2 M W 为根据闭合环闭合差计算的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全中误差。
3.2 轨道控制网高程控制测量外业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准测量使用的水准仪等级不应低于DS 1级,水准尺应为铟瓦水准尺。
起闭于线路水准基点。
2 高程测量应分区段进行,区段划分与平面测量一致。
每一区段联测的线路水准点不应少于3个。
3 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主要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应满足表3.2-1和表3.2-2的规定。
表3.2-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
表3.2-2 水准测量外业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4 水准测量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仪器,扶尺时应使用尺撑,使水准尺的气泡居中以确保水准尺竖直。
3.3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应根据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 ,并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3.4当地面二等水准点高程无法直接传递到桥面的CPⅢ控制点上时,应选择桥面与地面间高差较小的地方,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将二等水准引测上桥。
4 测量成果整理与评估
4.1 CPⅢ平面网的平差计算取位,应符合表4.1的规定。
表4.1 CPⅢ平面网平差计算取位
4.2 CPⅢ平面网测量成果资料应包括:
1 技术方案设计书;
2 平面控制网联测示意图;
3 外业观测原始数据;
4 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手簿;
5 平面控制网坐标成果表;
6 仪器检定资料;
7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4.3 CPⅢ高程网测量成果资料应包括:
1 技术方案设计书;
2 水准路线示意图;
3 外业观测的原始数据文件电子文本;
4 测段高差统计表;
5 水准路线闭合差统计表;
6 CPⅢ点高程平差成果表;
7 水准仪和水准尺的检定资料
4.4测量成果评估应符合铁道部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