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园林设计
假山制作方法大全

假山制作方法大全1. 假山制作概述假山,又称山石造景,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种独特景观形式。
它以石材为主要材料,利用山石的形态、色彩和纹理来模拟自然山水景观,创造出一种富有艺术美感和自然气息的园林景观。
本文将介绍假山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帮助您了解如何制作一个美丽的假山。
2. 假山材料选择在制作假山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石材作为基础材料。
常见的石材包括青石、花岗岩、砂岩等。
选择石材时,应考虑其质地、颜色和形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石材的承重能力和耐久性,确保假山能够承受各种天气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3. 假山制作步骤步骤一:确定假山造型和尺寸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和园林空间的大小,确定假山的造型和尺寸。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纸上绘制假山的轮廓,以便清晰地了解所需石材的尺寸和形状。
步骤二:底座制作假山的底座是支撑整个假山结构的基础,通常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来制作。
首先,在建造地点挖掘合适的基坑,然后倒入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放置和铺设钢筋,在混凝土凝固前雕刻出想要的地形。
步骤三:石材的摆放和固定选好合适的石材后,将其放在底座上进行摆放。
摆放石材时,应注意其稳定性和美观性。
一般情况下,较大的石块可以放置在底部,较小的石块可以堆叠在上面,以营造出山石交错、层次分明的效果。
摆放好石材后,使用特制的水泥砂浆将石块固定在一起。
在每个接缝处,涂抹砂浆,并用工具进行整形和修饰,以使接缝看起来自然而不突兀。
步骤四:雕刻和整形在固定好石材后,可以进行雕刻和整形。
使用锤子、凿子等工具,根据设计要求对石材进行雕刻,打磨出所需的纹理和形态。
在雕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使假山看起来更加自然。
步骤五:涂饰和装饰完成雕刻和整形后,可以对假山进行涂饰和装饰,使其更加生动和美观。
常见的涂饰材料包括水泥涂料和石膏,可以根据设计风格选择合适的涂饰材料。
在涂饰完成后,可以添加植物、小石子、水池等装饰物,营造出更加具有园林特色的假山景观。
园林工程水景假山方案设计

园林工程水景假山方案设计一、场地环境分析1.场地特点水景假山设计的首要条件是要了解场地的基本特点。
场地的大小、地形、土壤质地、植被覆盖等因素都会对水景假山的设计产生影响。
在进行设计之前,必须对场地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地形分析水景假山应当与场地的地形相协调,不能脱离整体的园林环境。
若场地地势较平缓,则可以考虑采用渐变坡面的设计,增加水景假山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若场地地势较高,可以利用自然的坡地设置水景假山,以利用地势营造出自然的景观效果。
3.水体位置水景假山与水体的关系非常密切,水体的位置对水景假山的设计起到决定性作用。
水体在水景假山前方、侧方或后方的不同位置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要充分考虑水体的位置和造型,以保证整体景观的协调和美观。
二、植物配置设计1.植物选择水景假山的植物配置是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植物种类和生长状态会对水景假山的美观度产生影响。
在植物选择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叶色、花色、生长高度等因素,以打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2.植物布局植物的布局应当符合景观设计的整体思路,可以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组合和布局。
在设计时,应当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相互搭配关系,以实现植物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三、水体运行设计1.水体设置水景假山常常与水体结合在一起,因此水体的设置对整个景观效果至关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水体的大小、形状、水深、水质等因素,以确保水体的设计与水景假山的结合能够产生理想的景观效果。
2.水体流动水景假山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水体的流动情况,通过设置泉水、喷泉等水景设施,增加水体的活力和动感。
同时,水体的流动也能够影响整个景观的立体感和变化性,为园艺美化增添更多的魅力。
四、景观设计要点1.立体感水景假山的设计应当追求立体感和层次感,通过巧妙的造型和植物搭配,使水景假山呈现出多层次、有深度的立体效果。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台地、跌水、升水等造型手法,增加水景假山的景观效果。
园林工程假山设计方案

园林工程假山设计方案一、设计目的和背景假山是园林中一种常见的景观元素,它不仅能够增添园林的美感,还能够扮演遮荫、遮风、隔音等实用功能。
因此,在园林工程中,假山的设计和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符合园林工程需求的假山方案,以满足美学和实用的双重要求。
二、环境分析1.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假山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本设计方案所在的地区为南方城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假山的树木植被、水源等因素。
2. 环境特点假山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所在环境的特点,包括周边建筑、道路、餐厅、游客流量等因素。
这些因素将影响假山的设计风格、形状、材料等选择。
三、设计原则1. 自然美假山是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应具有自然美的特点。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追求山石、植被的自然形态和自然美感。
2. 实用性假山不仅是一种美观的景观元素,还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比如可以作为遮荫、遮风、隔音的功能,也可以在其内部布置景观、瀑布等。
3. 可持续性在假山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可持续性,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和植被,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假山设计方案1. 假山的形状根据环境特点和设计原则,本设计方案选择了自然风格的假山形状,假山主要由山石构成,通过巧妙的搭配和堆叠,形成自然的山石景观。
2. 假山的布局和风格本设计方案选择了分散式布局的风格,主要是为了与周围的景观相融合,避免假山造成单调的视觉感受。
另外在风格上,选择了南方园林常见的水墨山水风格,以追求自然美,体现山水对于人的意境和情感的启示。
3. 假山的材料选择在材料选择上,假山主要由天然山石构成,避免使用人造假山石材料,力求体现自然美。
另外,假山周围将种植各种植被,以增添山石景观的生机。
4. 假山的设计细节在假山的设计细节上,将选择配套适合的景观灯,夜晚照明效果良好,以增加假山的观赏性。
另外,假山内部还将设置一定的水景装饰,例如小型瀑布或人造溪流,以增添假山景观的灵动感。
园林绿化假山景观的设计要点和施工技术

园林绿化假山景观的设计要点和施工技术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城市整体建设过程当中,园林绿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景观不仅能够改善自然环境,而且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在园林绿化当中,假山景观非常重要。
在进行园林绿化假山景观设计过程当中要找到一些设计要点。
本文主要分析具体的施工技术,保证假山的风格更加协调。
关键词:园林绿化;假山景观;设计要点;施工技术;重要意义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对于城市的生活环境有着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这种情况之下,促使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不断的发展,假山景观非常重要。
顾名思义,假山景观使用员工的方法,塑造个性空间。
假山的造型以及相应的尺度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因此必须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假山景观的轮廓以及尺度更加协调。
一、园林绿化假山景观的设计要点分析(一)平面结构的设计要点城市园林绿化假山景观的设计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平面结构的设计更加合理。
其中包括点元素的设计以及线元素的设计。
整体的设计结构有点和线构成,点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元素,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不受重视。
因此,假山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注重点元素的设计要点,突出园林景观假山的设计主题,并且保证整体的丰富性。
除此之外,可以建设拱桥,以及其他的物件,这样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保证假山景观具有良好的景观价值。
线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点动成线。
在具体设计过程当中,涉及到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包括通道形式以及边界形式。
对于通报形式来讲,不要放置在景观当中,人们在欣赏过程当中能够更加方便,并且能够提高假山的整体结构更加完整。
边界形式方面,能够体现假山的层次,提高美感。
(二)立面结构的设计要点园林绿化假山景观自身所处在外界环境之下,因此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在景观设计过程当中,应该体现重力的作用,这样能够保证假山景观整体更加稳定。
注重线元素以及面元素的设计要点。
首先线元素的设计,假山存在较多的轮廓线,必须合理设计,这些轮廓线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园林假山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
假山作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既能丰富景观层次,又能增加观赏性。
本方案针对某园林项目,设计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假山,以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品质。
二、设计方案1. 假山位置及规模假山位于园林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高约8米。
2. 假山造型假山采用自然山水造型,以山石为主体,结合植物、水体、建筑等元素,形成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3. 假山材料(1)主石:选用质地坚硬、色泽自然的千层石,以体现假山的自然美。
(2)辅助石:选用青石、花岗岩等,以丰富假山的层次和质感。
(3)植物:选用耐阴、耐旱、耐寒的植物,如松、竹、梅等,以营造浓厚的自然气息。
(4)水体:设计一处小型瀑布,使假山与水体相融合,增加动态景观。
4. 施工工艺(1)基础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假山四周的宽度应比底面宽度宽松200-500mm,以保证重力均匀传递。
基础施工分为以下步骤:①素土夯实:在假山位置挖去表土,将素土分层夯实。
②级配砂石层:在夯实后的素土上,铺设150mm厚的级配砂石层,整平夯实。
③水泥砂浆层:在级配砂石层上,铺设100mm厚的水泥砂浆层。
(2)桩基施工采用木桩基础,选用松木或杉木,直径100-200mm,桩距约200mm。
平面布置按梅花形排列,木桩必须打到硬底,顶端露出湖底200mm左右,其间用块石嵌紧,用条石压顶(不少于2层)。
(3)假山主体施工①摆放主石:根据设计图纸,将主石按照层次和形状摆放好。
②摆放辅助石:在主石之间,摆放辅助石,以丰富假山的层次和质感。
③水泥砂浆填缝:在石块之间,用水泥砂浆填缝,确保假山的稳定性。
④铺设植物:在假山周围和平台上,种植耐阴、耐旱、耐寒的植物。
⑤建设小型瀑布:在假山一侧,设计一处小型瀑布,使假山与水体相融合。
三、施工进度(1)基础施工:预计15天完成。
(2)桩基施工:预计10天完成。
景区假山改造方案

景区假山改造方案背景假山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增加园林的趣味性。
然而,由于不同假山风格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强,现有的假山往往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造升级。
水晶湖景区是一个以自然湖泊为主要特色的景区,但其现有的假山设计已经过时,在游客中的评价不高,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景区假山的改造,提高其景观品味和游客满意度,突出水晶湖景区的自然和生态特色,为游客带来更加舒适、愉悦的旅游体验。
方案改造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假山形态在保持假山基础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假山的形态进行改造。
将现有的单一、规则化的假山形态改变成不规则、多样化的形态,使之更符合自然和生态的特点。
二、材料选取在材料选取时,应根据水晶湖景区的自然特色和地理环境进行选择。
选用水泥、石板、沙石等自然材料进行假山改造,使假山更具生态、自然的特色,并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三、植物配置在假山中合理配置植物,可以达到美化环境,改善景色,增强生态效益等目的。
植物的选取应以适应水晶湖景区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为标准。
可以选择具有观赏价值、季节性强、种植容易养护方便等特点的植物进行配置。
四、景观灯光景观灯光可以增加景区的夜间游览品质,对假山进行照明,使其在夜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使之更加美丽动人。
同时,景观灯光也可以营造出恰当的照明效果,使游客在观赏景区夜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实施步骤1.设计方案:根据景区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假山改造方案2.材料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采购3.施工:进行假山改造施工,包括假山造型、石材组合安装等4.植物布置:根据设计方案中植物配置要求进行植物布置5.景观灯光:安装假山的景观灯光系统,保证灯光效果符合设计要求6.安全检验:完成工程后进行安全检验,确保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预期效果1.改造后的假山形态更具自然感和生态特色2.选用自然材料使假山更具道地感和环保性3.植物配置合理,美化环境,增加生态效益4.安装景观灯光,提高夜间游览品质5.提升景区整体形象和游客满意度结论本方案针对水晶湖景区现有假山的缺陷和需求,设计出了一套合理的假山改造方案,通过多个方面的改善来提高景区整体景观品质和游客满意度。
假山设计的平面处理手法

假山设计的平面处理手法一、偏重式偏重式是在园林假山设计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它以一侧作为主峰,另一侧作为配峰,形成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布局。
这种手法常用于庭院、园林入口等空间,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二、对称式对称式是指假山在平面布局上左右对称,给人一种平衡、稳定的感觉。
这种手法常用于大型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可以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
三、台阶式台阶式是指在假山的表面设计成一系列的台阶,每个台阶都有不同的宽度和高度。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假山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攀爬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视觉体验。
四、环绕式环绕式是指假山围绕着一个中心点或一条轴线进行布局,形成一种环绕的态势。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假山的深度感和空间感,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被包围的感觉。
五、散置式散置式是指将假山石块散布在园林中,形成一种自然、随意的布局。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感和生态感,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六、靠背式靠背式是指将假山石块堆砌成一种靠背的形状,形成一种稳定、可靠的视觉效果。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假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攀爬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安全感。
七、叠石式叠石式是指将假山石块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堆叠,形成一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假山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八、峰石式峰石式是指将假山石块堆砌成一种山峰的形状,形成一种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视觉效果。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假山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崇高、庄严的感觉。
南北庭园假山设计大比拼

御鑫造景为您提供关于假山设计,假山制作,假山施工方面的信息。
北方皇家园林大规模罗致奇石、叠石成山的历史从北宋良岳开始。
宋代以后的园林用石中,良岳遗石(或称旧石)对金、元、明、清皇家园林假山设计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到了清代乾隆时期的山石营造,一方面充分利用金元各朝收罗的南方湖石及北海的前朝旧石,拆卸运往内廷宫苑。
另一方面,又积极开发北方当地石源,大量使用房山石、青石。
康乾两朝的宫苑叠山用石以房山石为最多,风格整体,规模宏大,手法熟练,气势雄浑。
而避暑山庄则选用热河的黄石、混湖石,得山势雄浑挺拔之势。
康乾二帝均主张“物尽其用,宁拙舍巧”的造园思想,极大地推动山石在皇家园林叠山中的应用。
乾隆时期叠山多被称为“堆云”、“云根”,并非完全的风格追求,而更多的是因山石材料特性而蕴生出的时代风格。
同时,乾隆从园林审美的角度,运用江南假山设计的技术手法(包括工匠),大力开发北方本土山石的审美价值。
所谓“南方石玲珑,北方山石博大雄浑。
玲珑类巧士,雄壮似强将。
”从审美欣赏的角度为北方房山石叠山风格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从而创造了雄浑厚重又富于变化的北方皇家园林叠山风格。
清代北方皇家园林的叠山选材当中黄石与青石皆呈墩状,大而整齐,石质坚硬,形体顽劣,见棱见角,节理而近乎重直,色橙黄者称黄石,色青灰者称青石,系砂岩或变质岩等。
与太湖石相比,黄石堆成的假山浑厚挺括,雄奇壮观,棱角分明,粗犷而富有力感。
所叠之山可仿“折带”、“斧劈”被法,有如黄子久的画,具有所谓鬼斧神工之势; 房山石属砾岩,因产于北京房山县而得名,又因其某些方面像太湖石,石块表面峰窝状环洞密布但不穿透,质地坚硬,有韧性,多产于土中,色为淡黄或略带粉红色,但又不如太湖石玲珑剔透,端庄深厚古拙、典雅雄浑,形成异于南方叠山的质感。
青石和房山石叠山使用堆垒和叠砌手法,前者形成“青云片”,后者“堆云”的样式,以山形山势见胜,沉雄浑厚,雄奇壮观,故显示出“雄”的风格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山的施工1、“拉底”。
所谓的拉底,就是在假山基础上叠置最底层的自然假山石的术语,其正如《园冶·掇山》所说的:“方堆顽夯而起,渐以皴文而加。
”选用顽夯的大块山石拉底,具有坚实耐压、永久不坏的作用,同时因为这层山石大部分在地面以下,小部分露出地表,而假山的空间变化却都立足于这一层,所以古代叠山匠师们把拉底看作是叠山之本。
A、“拉底”的方式假山拉底的方式有满拉底和周边拉底两种。
a满拉底是在山脚线的范围内用山石满铺一层。
这种拉底的做法适宜规模较小、山底面积也较小的假山,或在北方冬季有冻胀破坏地方的假山。
b周边拉底是先用山石在假山山脚沿线砌成一圈垫底石,再用乱石碎砖或泥土将石圈内全部填起来,压实后即成为垫底的假山底层。
这一方式适合基底面积较大的大型假山。
B、拉底的要点是:a是统筹向背,即根据设计要求,统筹确定假山的主次关系,安排假山的组合单元,b确定底石的位置和发展体势。
是曲折错落,即假山底脚的轮廓线一定要打破直砌僵硬的概念。
c是断续相间,即假山底石所构成的外观,不是连绵不断的,选石上要根据大小石材成不规则的相间关系安置,以为假山中层的“一脉既毕,余脉又起”的自然变化作准备。
d是紧连互咬,虽然外观上有断续变化,但结构上却必须一块紧咬一块,具有整体性。
e是垫平安稳,以便于继续施工.。
C、山脚线的处理a、露脚:即在地面上直接做起山底边线的垫脚石圈,使整个假山就象是放在地上似的。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山石用量和用工量,但假山的山脚效果会梢差一些。
b、埋脚:是将山底周边垫底山石埋入土下约20厘米,可使整座假山看上去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似的。
在石边土中栽植花草后,假山与地面的结合就更加紧密、更加自然。
E、“拉底”的技术要求首先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山石来做山底,不得用风化过度的松散的山石。
其次,拉底的山石底部一定要垫平垫稳,保证不能摇动,以便于向上砌筑山体。
第三,拉底的石与石之间要紧连互咬。
第四,山石之间要不规则地断续相间,有断有连。
第五,拉底的边缘部分,要错落变化,使山脚弯曲时有不同的半径,凹进时有不同的凹深和凹陷宽度,要避免山脚的平直和浑圆形状。
2、“折、搭、转、换”的技巧手法。
“偏侧错安”即在叠置山石时,力求破除对称形体,避免四方形、长方形、品字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出现,讲究运用“折、搭、转、换”的技巧手法。
所谓的折,是指山形在局部块体上的变化,由一个方位折向另一个方位上去;搭是指假山块体的搭接,在按层状结构的叠置中,必须有搭接处才会有过渡关系;转即假山块体在空间方位上的变化,由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上去;换则是假山块体由一种节理层状,换为另一种形式,如水平的层状节理换为竖向的层状节理。
所以只有偏安得致,才能使假山的山体错综成美。
仄立避“闸”假山石的叠置可立、可卧,也可似蹲状。
但仄立的两块山石则不宜象闸门一样,否则很难和一般叠置的山石相协调。
不过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在自然界就有仄立如闸的山石,如在作为余脉的卧石处理时,可少许运用,但必须处理得很巧妙。
3、“等分平衡”法:假山叠砌到中层时,因重心升高,山石之间的平衡问题就表现出来了。
《园冶》中所说的“等分平衡法”,就是处理假山平衡的要领。
所谓的等分“等分平衡法”是指在掇山叠石时,应注意假山体量的平衡,以免畸轻畸重,发生倾斜。
4、崖壁的堆叠和起洞:崖壁的堆叠和起洞是假山中层的主要形式。
在叠置崖壁时,如作悬挑,其挑石应逐步分层挑出,过渡要自然,并能满足正、侧、仰、俯等多视角观赏的要求,上面压石的重量应为挑石重量的一倍以上,以确保稳定,正如《园冶》所云:“如理悬岩,起脚宜小,渐理渐大,及高,使其后坚能悬。
”这里的“后坚能悬”就是指作悬崖时因层层向外挑出,重心前移,因此必须要用数倍于前沉的重力来稳压内侧,把前移的重心再拉回到假山的重心线上来。
5、假山洞,《园冶》说:“理洞法,起脚如造屋,立几柱著实,掇玲珑如窗门透亮,及理上,见前理岩法,合凑收顶,加条石替之,斯千古不朽也。
”说明古代假山山洞的一般结构都是梁柱式的。
假山山洞的洞壁是山洞的支架,它由柱和墙两部分组成,在平面上,柱是点,墙是线,而洞就是面。
古代不少梁柱式的假山洞采用花岗岩条石为梁,或间有“铁扁担”加固,这种方法即便用石加以装饰,但洞顶和洞壁之间还是很难融为一体,缺乏自然。
另一种则采用“叠涩”的方法,用山石向山洞内侧逐渐挑伸,至洞顶再用自然山石为梁压盖,这种方法也称为“挑梁式”,其两端的搭接部分,每端应在15厘米以上。
还有一种就是清代乾嘉年间戈裕良所创造的券拱式的假山洞顶结构,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近时有戈裕良者,常州人……。
尝论狮子林石洞皆界以条石,不算名手,余诘之曰:‘不用条石,易于倾颓奈何?’戈曰:‘只将大小石钩带联络,如造环桥法,可以千年不坏。
要如真山一般,然而方称能事。
’余始服其言。
”由于这种券拱式结构的承重是逐渐沿券成环拱挤压传递,所以不会出现如梁柱式石梁的压裂、压断的危险,而且能顶壁一气,整体感强。
同时可在其中心部位夹挂悬石,以产生钟乳石垂挂的效果。
其施工时,中间应搭建支撑架。
6、假山的收顶(也称结顶)是假山最上层轮廓和峰石的布局,由于山顶是显示山势和神韵的主要部分,也是决定整座假山重心和造型的主要部分,所以至关重要,它被认为是整座假山的魂。
收顶一般分为峰、峦和平顶三种类型,尖曰峰,圆曰峦,山头平坦则曰顶。
总之收顶要掌握山体的总体效果,与假山的山势、走向、体量、纹理等相协调,处理要有变化,收头要完整。
假山,是我国园林中优秀的传统艺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的制作要经过选料、筑池、叠山、装饰四个阶段来进行。
选料:大型山石的制作,无论是硬质石料与软质石料、不论是吸水与不吸水,都要求做到石料统一,规格统一(块状或条状)。
筑池:叠山理水,筑池是理水的一种手段。
水是山的血脉,有水则灵。
水池的式样有多种。
常见的是圆形,通常直径在5至10米,深度在80至120厘米;水深减除20厘米口沿,保持60厘米至100厘米;池底留有管道放水。
叠山:假山不论是多体的(组合式),或单体的(孤峰式);它都是由主体(主峰)、客体(客峰)、衬体(矮山)三部分构成的。
假山制作一般采纳国画中的高远法和深远法。
高远法:主体应排在前面左侧或右侧,若主体在左,客体即在右,形成开合式、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互相呼应。
主峰挺拔险峻、后面山坡缓缓延伸,与后座衬体(远山)形断意连。
主峰耸立面前,形成开门见山欲先藏的手法,使人感到境界越大,对中部的山水景色产生"可见而又看不清"的诱惑力,使游人必须再移步往前看个究竟。
深远法:主体的高度比例和高远法相同,其位置应排在中部左侧或右侧,客体摆在前面右侧或左侧。
主客体一个错前,一个错后,遥相呼应,衬体在后。
单体景物的多层结构,构成近(客体)中(主体)远(衬体)景的各体层次,从而加强了正面的透视感,增加了景观的深度。
山体总面积一般不超过水面的一半或少于一半。
这样,留下足够的空白,给欣赏者留下联想与想象的空间,达到"此处无景胜有景""虚中见实"的效果。
"山借树为衣,树以山为骨",只有合理配置植物,山水才能有骨有肉,有形有神。
通常选用姿态优美,叶小常绿,生长不旺,寿命很长,适应性强的植物。
悬崖式假山应植些垂挂类植物。
假山,是我国园林中优秀的传统艺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的制作要经过选料、筑池、叠山、装饰四个阶段来进行。
选料:大型山石的制作,无论是硬质石料与软质石料、不论是吸水与不吸水,都要求做到石料统一,规格统一(块状或条状)。
筑池:叠山理水,筑池是理水的一种手段。
水是山的血脉,有水则灵。
水池的式样有多种。
常见的是圆形,通常直径在5至10米,深度在80至120厘米;水深减除20厘米口沿,保持60厘米至100厘米;池底留有管道放水。
叠山:假山不论是多体的(组合式),或单体的(孤峰式);它都是由主体(主峰)、客体(客峰)、衬体(矮山)三部分构成的。
假山制作一般采纳国画中的高远法和深远法。
高远法:主体应排在前面左侧或右侧,若主体在左,客体即在右,形成开合式、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互相呼应。
主峰挺拔险峻、后面山坡缓缓延伸,与后座衬体(远山)形断意连。
主峰耸立面前,形成开门见山欲先藏的手法,使人感到境界越大,对中部的山水景色产生"可见而又看不清"的诱惑力,使游人必须再移步往前看个究竟。
深远法:主体的高度比例和高远法相同,其位置应排在中部左侧或右侧,客体摆在前面右侧或左侧。
主客体一个错前,一个错后,遥相呼应,衬体在后。
单体景物的多层结构,构成近(客体)中(主体)远(衬体)景的各体层次,从而加强了正面的透视感,增加了景观的深度。
山体总面积一般不超过水面的一半或少于一半。
这样,留下足够的空白,给欣赏者留下联想与想象的空间,达到"此处无景胜有景""虚中见实"的效果。
"山借树为衣,树以山为骨",只有合理配置植物,山水才能有骨有肉,有形有神。
通常选用姿态优美,叶小常绿,生长不旺,寿命很长,适应性强的植物。
悬崖式假山应植些垂挂类植物。
1.如果是植入盆景盆,不是贵重石头的话,盆和石之间可以用水泥固定,盆中放入培养土。
2.石和石之间的粘合:石和石之间磨制好粘合面,并加以修饰使过渡自然,横向粘合可使用水泥或速干胶。
纵向粘合的话,上下粘合面可打孔植入粗铅丝(无需太长),铅丝与孔之间可用水泥或用棉花捣实再滴入速干胶固定,粘合面之间用水泥或胶看情况而定。
3如果是石头质地疏松,想把它弄结实的话,则没有必要4.种花草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石头上纵向开槽(最好是蜿蜒向上),槽宽和花草干径相仿,花草根在盆土中,树干依槽而上。
二是在假山上合适位置开洞,尽量开口小而洞尽量大、深(以不损坏假山为度),然后在洞中植入花草假山制作工艺和技巧2009-09-30 11:20一、假山的组合假山组合单元中,主要有绝壁及峰、峦、谷、涧、洞、路(蹬道)、桥、平台、瀑布等,其组合方法大抵是临池一面建有绝壁,绝壁下设路(有的则以位置较低的石桥或石矶作陪衬),再转入谷中,由蹬道盘旋而上,经谷上架空的桥(石梁)至山顶。
山顶上或设平台,或建小亭,以便休憩、远望。
一般峰、峦的数量和位置,都是根据假山的形体、大小来决定的;而石洞只不过一二,常隐藏于山脚或山谷之中;少数在山上再设瀑布,经小涧而流至山下。
但园中假山并不一定都具备这些单元,有的只是部分,如明代假山的主体,多半用土堆成,只是假山临水处建一小石洞。
如苏州艺圃在山的西麓,南京瞻园在山的东麓。
这种办法既可节省石料、人工,又可在山上栽植树木,以形成葱郁苍翠的山林之气,其景与真山无异。
至于清末的假山,则形体多半低而平,在横的方向上,很少有高深的谷、涧以及较大的峰峦组合,仅在纵的方面,以若干蹬道构成大体近于水平状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