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实施方案
水利工程养护实施方案

水利工程养护实施方案一、前言水利工程是指为了改善、利用和控制水资源而建造的工程,包括河流治理、堤坝建设、水库建设、灌溉工程、抽水站等。
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水利工程的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水利工程养护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养护实施方案。
二、养护目标1. 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2. 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3. 减少水利工程的故障和事故发生率4. 保障水资源的有效利用5. 保护周边环境,防治水土流失三、养护内容水利工程养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巡查养护:定期巡查水利工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 设备维护:对水利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
3. 清淤疏浚:对河道、渠道、水库进行定期清淤和疏浚。
4. 青苗养护:水利工程周边进行绿化,保护植被。
5. 安全管理:加强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
四、养护措施1. 巡查养护(1)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水利工程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进行处理。
(2)建立巡查养护日志,记录巡查的情况及问题处理过程。
(3)建立巡查养护考核制度,对巡查人员进行考核,并给予奖惩措施。
2. 设备维护(1)水利设备包括水泵、管道、阀门等,要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参数、使用寿命等信息。
(2)定期对水利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更换老化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建立设备维护标准,对维修、更换设备的程序和标准进行规范。
3. 清淤疏浚(1)定期对河道、渠道进行清淤和疏浚,保障水流畅通。
(2)建立清淤疏浚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疏浚的时间和地点。
(3)采用现代化的清淤设备,提高清淤效率。
4. 青苗养护(1)在水利工程周边进行绿化,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2)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提高植被的生长率。
(3)定期对青苗进行养护,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
5. 安全管理(1)建立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方案

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方案一、前言水利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农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村水利工程缺乏有效的维修养护,导致了不少问题,如水利工程损坏、渠道淤塞、水质污染等,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因此,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针对农村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进行系统性的详细分析和阐述,以期为农村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提供实用、可操作的方案。
二、农村水利工程的常见问题1. 损坏问题由于年久失修或不当使用,一些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问题,如渠道的渗漏、堤坝的决口、水闸的漏水等。
2. 渠道淤塞在水利工程的渠道中,由于长期不清理、不通畅,常常会因为淤塞问题,导致了渠道的水流受阻。
3. 水质污染由于长期不清理和维护,农村水利工程中的水域常常会面临着水质污染的问题,如污水的排放、水藻的生长等。
三、维修养护方案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基本工作,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才能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维修养护工作,对渠道、坝塘、水闸等设施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和维修。
同时,在定期检查中,需要对水利工程的各项设施进行评估,以制定合理的维修养护计划。
2. 加强清淤工作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畅通无阻,需要定期对渠道淤塞问题进行处理。
建议对水利工程的渠道、水坝、水闸等设施进行清淤工作,将淤积的泥沙、水草等杂物清理干净,保障水流畅通。
3. 做好水质监测农村水利工程的水质是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来源,因此,做好水质监测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对水利工程的水域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域的水质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以保障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4. 强化防护工作农村水利工程的受损问题常常与防护工作不力有关,因此,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防护工作。
加固渠道、坝塘、水闸等设施,以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在各种自然灾害和日常使用中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水利设施巡检与维护方案

水利设施巡检与维护方案一、引言水利设施的巡检与维护对于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水利设施巡检与维护方案,以确保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水利工程的效能。
二、巡检方案1. 巡检内容(1)水库:检查水库大坝、泄水口、溢洪道等水利设施的完好性,确保其安全稳固。
(2)堤防:检查河道堤防,排查裂缝、滑塌等情况,及时加固维修,预防溃堤事件。
(3)引水渠道:检查渠道是否存在渗漏、渠面塌陷等问题,保障引水畅通。
(4)水闸、水门:检查闸门及水门的开闭运行情况,确保其灵活性和密封性。
(5)泵站、发电站: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电力供应状况等,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
2. 巡检频次巡检频次应根据不同水利设施的重要性及运行状况而定,通常应每月巡检一次,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巡检频次。
3. 巡检人员巡检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能熟练操作巡检设备,快速准确地发现设施问题,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维护方案1. 维护内容(1)设备保养:定期对各类设施设备进行保养,清洁和润滑,确保其正常运行。
(2)病害修复:发现设施的裂缝、腐蚀、渗漏等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防止进一步损害。
(3)植被清理:清理水利工程周围的杂草、水生植物等,减少对设施的影响。
(4)环境卫生:维护设施周边环境的卫生,保持清洁整洁,防止堵塞和污染。
2. 维护措施(1)科学养护:根据设施的特点和材料,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
(2)定期检修:定期进行设施的全面检修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部件。
(3)防腐防蚀:对于易受腐蚀的设施部位,采取防腐防蚀措施,延缓设施老化速度。
四、总结水利设施巡检与维护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设施问题,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效能和安全性。
同时,科学的维护措施能够延长设施使用寿命,降低设施维修成本。
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水利设施巡检与维护工作,确保水利设施的可持续运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编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

编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水管体制改革转变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使水管单位和修理养护企业完成了机构、人员和经费的彻底别离,水利工程修理养护逐步走向正规。
新的运行机制实施以来,水利部、黄委等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制度和管理方法,水利工程修理养护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标准,修理养护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大大提高,工程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为推动水利工程修理养护工作的顺当开展,更加标准修理养护工程的实施,依据上级要求,需编制水利工程修理养护实施方案,作为修理养护工程实施的依据。
因此,编制水利工程修理养护实施方案,可为修理养护工程的'实施奠定基础,标志着水利工程修理养护将实行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逐步向正规化、标准化管理的轨道迈进。
二、编制原则和依据(一)编制原则水利工程修理养护实施方案是合同签订和工程实施的依据,根据黄委、省局三年内完成对达不到标准的工程进行全面整修、工程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和专项资金不少于资金总额度50%的要求,编制年度工程修理养护实施方案。
(二)编制依据依据年度水利工程修理养护经费预算、《水利工程修理养护定额标准》及修订看法、《黄河堤防工程管理标准(试行)》、《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管理标准(试行)》等,结合水管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年度水利工程修理养护实施方案。
三、编制内容黄河下游水利工程修理养护分堤防、控导、水闸三类,依据三类资金不能混用、专项资金不少于资金总额度50%的要求,在修理养护资金额度内,合理确定修理养护工程,编制年度工程修理养护实施方案。
修理养护实施方案包括日常修理养护和专项修理养护两部分。
(一)合理划分日常和专项修理养护工程为合理划分日常修理养护和专项修理养护工程,搞好修理养护工作的开展,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将需常常维护、难以量化的修理养护工程划为日常修理养护工程;工程量大、较好量化、投资比拟集中的工程划为专项修理养护工程。
对日常修理养护要区分工程类别,按主体工程、生物措施、标志标牌、附属设备及工程爱护等分项编写;专项工程按堤顶修理养护、堤坡堤脚整修、草皮补植、根石加固、整险与水毁工程修复、坝岸整修及管理房修理等分类编写。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技术方案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技术方案一、前言水利工程是指各种对水资源进行利用、管理和保护的基础设施和工程,包括水库、堤坝、渠道、水闸、护岸、泵站等。
由于水利工程常年接触水和大气,容易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设施的老化、损坏和故障。
因此,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不仅能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还能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针对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维修养护的原则和要求、维修养护的技术措施以及维修养护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维修养护的原则和要求1. 定期检查维修。
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并及时处理设施的隐患,防止小故障变成大问题。
2. 先预防后维修。
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应注重预防为主,重视设施的日常保养和维护,预防问题的发生,减少维修工作的次数和范围。
3.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维修。
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维修工作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4. 维修养护工作应符合环保要求。
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需要符合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不得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
5. 多种手段综合应用。
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维修手段和技术手段,综合应用各种维修方法和技术,使得维修工作更加科学、高效、经济。
三、维修养护的技术措施1. 水库维修养护水库是储存和调节水资源的主要设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检查渗漏情况,补漏防渗;清理底泥,恢复库容;检查和修复库坝、库坝表面、库坝错台等结构;检查和维修泄洪渠;消除藻类和微生物的滋生,防止水质污染等。
2. 堤坝维修养护堤坝是防洪和防潮的重要设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检查和修复堤坝的裂缝和渗漏部位;巩固和修复坝体和坝基;清理和修复防渗体系;检查和修复渗流量测定系统;疏通和清理堤坝与输水渠道间的泻水渠等。
3. 渠道维修养护渠道是水利工程的输水通道,需要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工作。
村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制度

村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制度一、制度建立的必要性1.1 提高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定期的维修养护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水利设施的故障问题,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设施的损耗,降低修缮成本。
1.2 保障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对于灌溉和供水至关重要,只有定期维修养护,才能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农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水平。
1.3 降低灾害风险水利设施的损坏往往会造成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农田灌溉和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定期维修养护可以降低灾害风险,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1.4 提升农村水利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维修养护制度,能够规范水利工程管理的流程和程序,提升农村水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制度建立的原则和基本内容2.1 建立“预防为主,维修养护为辅”的原则维修养护制度应该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解决水利设施的问题,降低维修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维护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2.2 完善维修养护流程和责任制制定详细的维修养护流程和责任分工,明确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健全维修养护的管理体系,确保维修工作有序进行。
2.3 建立健全维修养护档案和记录建立水利设施的维修养护档案和记录,包括设施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维修计划等,为今后的维修养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4 加强维修养护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加强维修养护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维修技术和应变能力,提高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5 加强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维修养护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对维修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升维修养护的整体质量。
三、维修养护制度的执行措施3.1 制定维修养护计划根据水利设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详细的维修养护计划,明确维修内容、时间、人员、经费等,确保维修工作有序进行。
3.2 加强设施的巡视和保养加强水利设施的定期巡视和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预防大的故障发生,保障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3.3 规范维修工作流程建立水利设施维修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确保维修工作有序进行,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率。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方案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方案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维修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将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果。
本文将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重要性、维修养护的原则和具体的维修养护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重要性一方面,水利工程在设计和建设时往往需要相当大的投资,而且运行期间还需要较高的维护费用。
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维修养护,工程设备易受损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水利工程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农田灌溉、供水等关键领域。
因此,维修养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维修养护的原则1. 预防为主:维修养护工作应以预防为主,注重预防措施的落实和有效性,以减少维修频率和维修费用,并确保水利工程的持续运行。
2. 系统性维修养护: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应综合考虑整个系统的需要,而不是单独修复某个部件或设备。
通过系统性维修养护,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定期检修:根据工程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维修养护周期,进行定期的全面检修。
通过定期检修,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预防事故的发生。
4. 优先处理重要设备和关键节点:对于影响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的重要设备和关键节点,维修养护应优先进行。
确保维修养护工作的重点与工程的整体运行风险相一致。
三、具体的维修养护措施1. 巡检保养:定期巡查水利工程的各个部位,发现并及时修复设备和结构的破损、松动等问题,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 清淤疏浚:对于容易积淤的河道、水库等水利设施,定期进行清淤疏浚工作,保持水流通畅,防止堵塞和溃坝等问题的发生。
3. 强度检测和补强:定期对水利工程的各个部位进行强度检测,发现结构的弱点和病害,及时采取补强措施,保证其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4. 设备维护:对于水利工程中的机电设备,及时进行保养和维修,更换老化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5. 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分析水利工程的运行数据和维修养护记录,了解工程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相应的维修养护计划。
水利堤防养护工程实施方案

水利堤防养护工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水利堤防是维护国家水利安全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为了加强水利堤防的养护工作,保障其长期稳定运行,提高抗洪防汛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方案要求严格落实水利堤防养护标准,规范养护管理流程,保证养护效果,促进堤防安全稳定和全面升级。
二、养护范围本次水利堤防养护工程范围为****地区内的所有水利堤防工程,包括主干堤、支干堤、支堤、護堤以及堤防附属设施等。
三、养护内容1.巡堤检查设置定期巡堤检查制度,对堤防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堤防病害和隐患,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堤防运行安全。
巡检点位应设置科学、合理,并形成巡查档案,及时掌握堤防变化情况。
2.病害修复根据巡堤检查情况,对发现的堤防病害进行及时修缮,修复破损、渗漏和滑坡等现象,确保堤防完好无损。
3.排水设施维护对于堤防内侧和外侧的排水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堤防附近区域排水通畅,避免因积水导致堤防病害的产生。
4.植被维护对堤顶和坡面的植被进行养护,保持其密度和健康,防止植被的腐蚀和脱落。
同时,加强植被的栽植和种植,提高堤防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5.设施维修定期对堤防防浪墙、护岸砌体、防渗墙等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设施完好,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6.防洪备用材料储备在堤防现场建立防洪备用材料储备库,确保在抗洪应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调配使用。
7.水土保持对于堤内陡坡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坡面因雨水冲刷而引发坍塌。
四、养护标准1.堤防稳定性等级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堤防防洪能力符合抗洪标准。
2.定期组织水利堤防抗洪演练,检验养护工作效果,提升抗洪防汛能力。
3.定期开展水利堤防技术培训,提升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4.定期发布养护工作动态,公开养护工作进展和成果,接受社会监督。
五、养护管理1.充实养护力量,建立专门的堤防养护队伍,配备充足的养护设备和工具。
2.建立健全的养护考核机制,对养护队伍和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激励和约束其养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度崇阳县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维修管护项目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崇阳县位于鄂东南,幕阜山中段北麓,长江右岸一级支流陆水中游,湘、鄂、赣三省交界处。
东接通山,南邻江西修水,西毗通城、湖南临湘,北界咸安、赤壁。
地跨北纬29°12`—29°41`、东经113°43`—114°21`之间,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52公里,,总面积l968平方公里,折合295.2万亩。
其中宜林山地229.03万亩,水面l0.49万亩,耕地35.32万亩,非农业用地20.36万亩。
人称崇阳县为“八山半水分半田”。
地貌形态大体是“四周环山,中展平畈”,东南部为低山区,中部为丘岗区。
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地貌为盆地。
全县海拔高度在40-1100米之间,最高点大湖山主峰海拔1238.9米,最低点鹿门乡洪下壶头峡口岸海拔39米,相对高差为1199.9米。
2、水资源状况崇阳县水资源丰富。
全县年均降雨量1690.8毫米,降水总量33.27亿立方米,天然径流总量19.21亿立方米。
另有上游通城县过境客水6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境内地表径流的38%。
境内地表水人均占有量均大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崇阳县河流众多。
境内有大小河流50余条,呈树枝状分布,均属山溪性。
陆水是崇阳县主要干流,流域面积在我县境内为1938平方公里,接纳主要支流20条。
境内地下水也很丰富,有大小泉眼193处。
全县均属陆水水系。
3、气候崇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气候温和。
年均降雨量(天城镇)为l538.3毫米。
由于幕阜山脉面对着夏季风,暖湿气流的来向.促成崇阳县成为湖北省暴雨中心之一。
强大暴雨多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期内,易发生洪涝灾害.7月中旬至8月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晴热少雨的高温伏旱天气。
4、行政区划及人口崇阳县现辖天城镇、石城镇、桂花泉镇、白霓镇、青山镇、金塘镇、路口镇、沙坪镇、肖岭乡、铜钟乡、港口乡、高枧乡等12个乡镇,行政村186个,居民委员会10个。
2014年末全县总户数138932户,乡村总户数94639户,总人口489301人,其中农业人口373803人,农村劳动力178972个,人口自然增长率5.99‰。
5、工业生产状况201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77692.5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个,工业总产值218010.5万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单位数5797个,工业总产值259682万元。
6、农业生产状况2014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1.32万亩。
粮食播种面积62.7万亩,粮食总产21.45万吨。
油料播种面积11.52万亩,油料总产5778吨。
蔬菜产量22.64万吨,水果产量9692吨。
全年牲猪出栏35.21万头,家禽出笼582.2万只,禽蛋产量3845吨,水产品产量8102吨。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92万亩,木材采伐量7.42万立方米,楠竹采伐量341.5万根,森林覆盖率61.83%。
农业机械总动力10.19万千瓦,农村用电量4430万度。
2014年全县农村各业总产值19858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0037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54%,林业产值20553万元,占10.34%,牧业产值67115万元,占33.79%,渔业8267万元,占4.16%。
7、群众生活水平2014年全县农业人均产粮57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312元。
农民人均总收入6646.0元。
农村整体生活水平不高。
8、交通条件崇阳县交通便利。
106国道自东向西南斜贯全境70余公里。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343公里。
其中等级公路2171公里。
9、水利工程概况全县有各类那次小型水利工程10841处。
其中小〈一〉型水库11座,小〈二〉型水库97座;堰1072座;固定机电提灌泵站380处,装机383台、7163千瓦;主要渠道209条,长782.64公里,渡槽50座,主要隧洞43处;塘8258口座,控制来水面积78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9%,防洪保护面积13.87万亩。
总蓄、引、提水总量6.5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3.15万亩,双季保收面积14.98万亩。
这些水利工程设施在防洪除涝、农田灌溉、城乡供水、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水利工程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创新农村水利建设机制,深化农村水利管理改革,在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农田节水灌溉、水土保持以及冬春水利建设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增强,在抵御洪涝灾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农村供水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水利设施现状至2014年底,我县已初步形成蓄、引、提并举的水利灌溉体系。
全县辖各类水库113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108座,青山、香山、石壁、台山、杨林桥五大灌区控制灌溉面积23.36万亩,干渠长161.66km;提水泵站380处;陆水库区筑围垸16处,围堤长度14.06km,排水沟长27.6km;建排水泵站16座,装机20台,1350kw,保护1.24万亩农田和3.68万人。
崇阳县耕地面积中属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约24.33万亩;全县万亩以上灌区5个,设计灌溉面积23.3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2万亩;万亩以下小型灌区及小型水源工程的有效灌溉面积约3.17万亩;提水泵站灌溉面积2.32万亩;每年小流域发生的山洪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着全县2.65万城镇人口、21.39万农村人口和年产值12.85亿元的工矿企业的安全;全县至今尚有12.15万亩的中低产田,旱、涝是造成农田中低产化的重要原因。
全县灌区的实际灌溉保证率平均仅为50%,现状渠系水利用率只有35%,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完好率只有45%;塘坝、小排灌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好率也只有50%。
2、存在的问题由于历史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加上长期以来投入无保障、工程失修失管等原因,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存环境的有效改善。
⑴缺乏骨干蓄水工程,现有的蓄、引、提水工程老化,效益明显下降主要水利工程均建成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配套设施不全,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有35%的泵站处于报废状态,50%的泵站带病运行;渠系水利用系数低,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除工程老化失修影响灌溉外,还存在一个严重问题是崇阳县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及变化大,60%以上降水集中在4-7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缺乏控制性拦蓄工程,如金塘镇、高枧乡没有一座水库,造成季节性干旱缺水,供水量的余缺难以调剂。
有效灌溉保证率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稳产高产要求。
⑵灌溉渠系工程质量差、标准低、不配套全县四大灌区灌溉渠道建成几十年来尚未全面配套与改造,渠系配套建筑物老化、损坏,渠道崩塌堵塞、渗漏,渠首浪费水、渠尾无水灌溉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水库干渠、支渠80%以上为土渠。
经多年运行,渠系工程一直不配套,有的分水闸只留一缺口,用草袋堵塞控制。
灌溉功能萎缩。
八十年代初四大灌区灌溉面积有13万亩,现在仅灌溉6.9万亩,小型灌区情况也如此,建设治理任重而道远。
⑶河道防洪未达标我县集水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7条,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52条,数十年未进行过综合治理。
绝大部分河流未达到防洪标准。
七十年代通过裁弯取直的河流未作河道断面过水能力计算,不少河段存在河道断面窄,纵坡陡,造成流速大,冲刷堤岸,下游淤积严重。
遇一般洪水,河堤就溃口,农田水毁。
⑷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薄弱长期以来,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存在八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防洪能力低。
当时所建的蓄水工程,没有系列的水文资料,造成设计标准不高,拦蓄水量有限,造成大量弃水,同时对下游工农业生产也造成不成程度的损失,又使防汛工作造成紧张局势,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二是布局不合理,渠系不发达。
台山、石壁灌区水利工程少,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水,引、提水工程的水源没有保障,港口基本无渠系,青山灌区还需加长渠系。
三是工程年久运行老化,效益渐减。
大多水利工程已运行三十余年,由于年久逐渐老化,蓄水工程调供能力低,引提水工程渠系灌溉损失量大,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四是重建设轻管理。
受计划经济影响,长期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主,忽视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注重效益的发挥。
虽然近年来在工程管理上有所加强,但是老的模式仍然在起作用,没有创新机制。
五是管理组织不健全。
县域内从上到下没有完善的水利管理组织,缺少指导和宏观调控机制,目前小型水利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到组织、体制、产权、经营、效益各个方面。
六是工程管护水平低。
有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无经费,老化失修严重。
七是经营能力低下,没有很好利用小型水利工程开展多种经营项目,已有的多种经营项目很少,甚至多数小型水利工程荒废。
八是水政执法监察不到位。
人们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认识不足,水事违法案件查处不及时、不得力。
水法规、水利政策宣传不深入。
三、工程管理及投入情况因我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均建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运行时间较长,大多数塘堰、渠道、水闸、河堤、泵站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到水毁冲坏,浪坎、磨损、侵蚀、淤积严重,塘堰灌溉功能萎缩,水渠灌溉系数低、水闸泄洪能力不足,泄洪冲沙闸排沙能力下降,泄洪闸、引水闸启门困难,引水闸引水能力不足等情况出现。
现有工程老化,维修跟不上,工程不配套,管理跟不上,水利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要原因是: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低我县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干打垒多,工程多为土渠、土坝,不少工程为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由于受当时资金、建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较差。
经过数十年的运行,不少水利工程因维修经费不能落实,管理不善,年久失修,工程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造成渗漏严重,水利用系数极低,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隐患。
水源工程中我县塘堰数量众多,所有的塘坝均为无设计建设,没有做过地质勘测及土工实验等前期工作,坝体设计亦比较简单,甚至没有作必要的稳定分析。
目前我县塘堰没有进行除险加固改造,病险塘堰多,这些塘堰只能通过限制蓄水或腾空塘容来确保度汛安全,因此严重影响到了农田的灌溉。
此外,由于渠道坍塌、附属建筑物老化、损坏、淤积、渗漏等原因,全县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且灌溉保证率持续下降。
2、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水利工程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近几年,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但投入力度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幅度不相称,县财政较困难,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极为有限,配套补助资金基本不能到位,使得下达的水利建设计划在实施中不得不调高农民自筹资金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