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鉴赏

合集下载

美学鉴赏

美学鉴赏

美学鉴赏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德国古典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美的,而且美的理念要获得一种感性的显现,要表现为一定的感性形象,才成为美。

对于美的本质、美的根源,西方历来就有两种对立的观点,简单的说,一种是从精神上去探求,即在主观世界去找美。

这中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以及叔本华等。

他们的观点尽管千差万别,但都认为美在精神,美在理念,美在意志。

世界上万事万物,只要被这种抽象的“理念”、“内在的精神”所照耀,美便出现了。

所以说,主体精神是最高之美,是一切事物所以为美之根由。

另一种观点是从现实中去探求,即在客观世界去找美。

其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法国的狄德罗、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他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不是从主体上而是客体上去寻求美之所以为美的根由,则是一致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离开了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离开了美必然具有的特定的唯物主义命题第一次被明确地表述出来:“一般就在个别之中。

”他指出我们所谓的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者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我们把这个定义只限于事物的单凭感官去接受的一些性质。

当我们对美的来源和美的存在在其历史和概念上有所了解之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美是存在的。

美不仅是存在而且也是有规律的,而对于美的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能够让我们对生活中美这一现象有更好的理解和欣赏。

历史上哲人们对美的总结和看法,他们都试图对美进行解释说明,我认为或多或少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

然而这些观点对于当代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这些对美的概念及审美特征存在以及特点的描述,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广泛认同的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诗词的美学鉴赏

诗词的美学鉴赏

诗词的美学鉴赏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古代,诗词被广泛用于歌颂美丽的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情感以及表达人们对现实的思考。

本文将从韵律、意境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诗词的美学进行鉴赏。

一、韵律之美韵律是诗词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体现了作品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通过优美的韵律,诗词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和节奏感,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其深刻的意境。

例如,《登鹳雀楼》这首杜甫的诗词,通过自如的平仄把握以及工整的五言绝句形式,使整首诗篇流畅且富有节奏感。

这种符合音律的韵律美,使得读者在朗诵或阅读时,仿佛能够感受到它所描绘的壮丽景象,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二、意境之美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精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营造出深邃的意境。

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能够将自己的思绪与读者的情感紧密相连,使读者在情感上与作品产生共鸣。

例如,《长恨歌》这首白居易的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将作者对于长安美丽和自身哀愁的情感传达至读者。

这种意境之美,使得读者能够在诗词中感受到作者情感的真挚与深沉。

三、文化内涵之美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于古代文人士子的思考和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诗词中融入了大量的哲学、历史和道德观念,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具有文化独特性的艺术形式。

例如,《静夜思》这首李白的诗词,通过对于月色和思乡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文化内涵之美,使得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凝聚了民族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综上所述,诗词的美学鉴赏包括了韵律之美、意境之美以及文化内涵之美。

通过优美的韵律,诗词能够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通过深邃的意境,诗词能够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通过丰富的文化内涵,诗词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的文化精神。

诗词的美学鉴赏既能够帮助人们领略艺术之美,也能够加深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唐诗宋词》中的美学鉴赏

《唐诗宋词》中的美学鉴赏

唐诗宋词中的美学鉴赏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丰富的意境、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聚焦于唐诗宋词中体现的美学元素和鉴赏方法,并对其中一些代表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1. 美学元素1.1 象征意象唐诗宋词中经常使用各种象征意象来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

如描写季节时候可以用花开花落、草长草枯等来象征光阴流逝;描写爱情时可以用明月、春风等来象征爱情的美好与浪漫。

1.2 和谐韵律唐诗宋词注重声音和音乐上的美感。

作者通过精心选择字音和押韵方式,使得整个作品在朗朗上口之余也能带有一定的旋律感。

1.3 情感表达唐诗宋词能够通过简短而凝练的语言,集中地表达出作者真挚的情感。

不论是忧伤的离别、爱情的甜蜜,还是对社会风俗的议论,都能以简洁有力的方式触动读者的内心。

2. 鉴赏方法2.1 品味诗人情感在鉴赏唐诗宋词时,我们应着重体验诗人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通过深入理解并感受其中所包含的喜怒哀乐,我们能够更好地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2.2 感知意象与意境唐诗宋词常常借助生动形象的意象来营造独特的意境,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在鉴赏时,我们需要仔细体会作品中各个细节描写和隐喻比喻,进而领略其中蕴含的美感。

2.3 欣赏音律与押韵唐诗宋词在音律和押韵上讲究丰富多样。

欣赏时,我们可以留意作者运用的韵律模式和押韵技巧,并尝试将其口述出来以感受其中优美旋律。

3. 代表作品简介以下是几首著名的唐诗和宋词作品:•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孤寂夜晚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清新、落寞的意境令人动容。

•杜甫《登高》: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追求。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以游猎为题材,融入了对青春岁月逝去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语言优美流畅。

结束语唐诗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两个时期,其美学价值不可忽视。

通过鉴赏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美学元素与韵律感,在欣赏中得到心灵的满足与启迪,并从中领悟到我国古代文化和审美思想。

大学美育活动美学鉴赏教案

大学美育活动美学鉴赏教案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

4.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适用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材料:- 教师课件- 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 课堂讨论记录表- 课后阅读材料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美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平时接触到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学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 讲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如美、美感、审美等。

2. 分析美学的三个主要流派:形式主义、表现主义和内容主义。

3. 介绍艺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分析、评价等。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一幅经典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3. 教师点评,总结作品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四、实践活动1. 学生自由选择一幅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2. 制作鉴赏报告,包括作品背景、艺术特点、个人感受等。

3. 课堂展示,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报告。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美学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二、拓展学习1. 教师介绍一些著名的美学理论家及其代表作品。

2. 学生阅读课后阅读材料,了解更多的美学知识。

三、课堂讨论1. 以“艺术与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讨论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美学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美学鉴赏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学生制作的鉴赏报告的质量。

3. 学生对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1. 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2. 撰写一篇鉴赏报告,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美学鉴赏教案

美学鉴赏教案

美学鉴赏教案1. 引言美学鉴赏是一门使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以及艺术背后的思想与情感。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设计一堂高效的美学鉴赏课,并提供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2. 教学目标- 了解美学鉴赏的定义、重要性和价值;- 掌握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喜好和理解能力。

3. 教学内容3.1 美学鉴赏的概念和特点- 美学的定义和作用;- 美学鉴赏的定义和特点。

3.2 艺术形式和表达- 绘画艺术的形式与表达;- 雕塑艺术的形式与表达;- 音乐艺术的形式与表达;- 文学艺术的形式与表达。

3.3 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观察力的培养;- 想象力的发展;- 作品分析和评价。

3.4 不同艺术形式的鉴赏与欣赏- 绘画作品的欣赏与评论;- 雕塑作品的欣赏与评论;- 音乐作品的欣赏与评论;- 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论。

4. 教学活动4.1 情境创设在开始本课之前,可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展示一幅画作或一尊雕塑,引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美学的定义,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教师介绍美学鉴赏的概念和特点,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说明。

4.3 实践体验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艺术展览,或者邀请艺术家到班级进行艺术授课,帮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4.4 作品分析和评价根据教学内容中的不同艺术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对具体艺术作品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

可以使用艺术欣赏工具,如艺术评论模板、思维导图等。

4.5 学生展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和分享。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演讲、展板、PPT等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 教学资源- 艺术展览海报、图片或视频资源;- 艺术家的介绍和作品资料;- 艺术评论模板和评价指南;- 学生作品展示的准备材料。

中式美学 鉴赏

中式美学 鉴赏

中式美学鉴赏
中式美学,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风格,它强调的是一种和谐、自然、含蓄的美。

这种美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化传统和艺术作品,例如《易经》、《道德经》、《庄子》等经典,以及古代的绘画、书法、园林等艺术形式。

在鉴赏中式美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体和谐:中式美学强调整体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

这种和谐之美,不仅体现在事物的外在形式上,更体现在事物的内在精神和文化内涵上。

2. 自然之美:中式美学追求自然之美,强调与自然的融合和顺应自然。

在园林、建筑、家居等方面,都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善于运用自然元素,如山水、花木等,来营造出一种自然、清新的氛围。

3. 含蓄之美:中式美学追求含蓄之美,强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在表达方式上,往往采用暗示、象征、隐喻等手法,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4. 文化内涵:中式美学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鉴赏中式美学时,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总的来说,中式美学是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它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注重的是和谐、自然、含蓄的美。

在鉴赏中式美学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了解其特点和内涵,才能真正领略到其美的所在。

教师美学鉴赏课心得体会

教师美学鉴赏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美学鉴赏课程的学习,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和深刻的思考。

在短短的几周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美学知识,更对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对美学鉴赏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美学鉴赏课让我对美的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了解了不同艺术形式的美学特点。

这使我认识到,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触动。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成长。

其次,美学鉴赏课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美育的过程。

在课程中,我们探讨了教育美学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如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

这使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美学融入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再者,美学鉴赏课让我学会了如何欣赏艺术作品。

在课程中,我们通过观看、分析和讨论,对各种艺术作品进行了深入剖析。

这使我明白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也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去欣赏艺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中陶冶情操。

此外,美学鉴赏课让我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美学鉴赏课让我明白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美学鉴赏课的学习过程中,我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进行了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如艺术作品鉴赏、小组讨论等。

这些活动让我认识到,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总之,美学鉴赏课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美学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不断丰富自己的美学素养,将美学鉴赏融入教育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学鉴赏考核方案

美学鉴赏考核方案
4.激发考生创作与实践的热情。
三、考核对象
1.在校学生(包括全日制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等职业学校);
2.社会各界美学爱好者;
3.从事美学教育、研究及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
四、考核内容
1.美学基础知识:包括美学的基本概念、范畴、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等;
2.艺术作品鉴赏:涉及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领域的作品鉴赏;
4.实践能力:包括创作实践、组织策划美学活动等。
四、考核方法
美学鉴赏考核采用以下方法:
1.笔试:占总分的60%,主要测试考生对美学基础知识和鉴赏能力的掌握;
2.口试:占总分的40%,主要测试考生审美观念与评价、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五、考核流程
1.报名: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七、评分标准
1.笔试评分标准:满分100分,从正确性、完整性、条理性、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分;
2.口试评分标准:满分100分,从审美观念、表达能力、创作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
八、组织与管理
1.成立美学鉴赏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2.设立考核办公室,负责考核的具体实施、报名、成绩公布等工作;
2.口试评分标准:满分100分,按照审美观念、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
七、组织与管理
1.成立美学鉴赏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的组织、协调、监督等工作;
2.设立考核办公室,负责考核的具体实施、报名、成绩公布等工作;
3.邀请国内外知名美学专家组成专家组,参与考核的命题、评卷、面试等工作;
4.建立考核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
3.邀请国内外知名美学专家组成专家组,参与考核命题、评卷、面试等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傻大闹宝莱坞》美学赏析
2013级小学教育全科一班郑佳媛 20130517128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美作为独特的代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服饰、生活、电影、话剧、文学作品等无一不是美的最佳代表。

个人以为尤其是优秀的电影与话剧对于美的体现来得更加形象直观,酣畅淋漓的舞蹈,引人入胜的音乐,百转千回的故事情节,让人实在无法不沉迷其中。

而我要说的这部电影正是这样的代表之一。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印度电影,虽然翻译后的片名显得不够有韵味,但它却是独特的存在,与传统印度歌舞片不同,它显得尤为特别。

按电影美学来说,其一是它的美学极致性。

电影美学四大规律之一的权重律包括均衡原则与极致原则,极致原则也就是在影片中在表现一个人能力的优越时要达到最高点。

电影主人公莫不是这样一个存在,从开始入学用机智的方式反抗高年级学长带有侮辱性的迎新方式到后来学校生活的灵活多变,最后活出了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影片将他塑造为一个类似神一般的存在,好像只要有他在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同时与之相对的另一个人物恰好与之相反,他虽有智慧却完全沦为学习机器,一心为着名利而活,自私自利,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过的不过是行尸走肉的生活。

其二是它的文本现实性,影片以第二主人公法汉的口吻回忆了三个兄弟,也就是兰彻、法汉和拉朱的大学生活。

整个影片里处处都会现实的反映,不论是生活还是人物心理,教育制度的不合理,追求理想的艰难,拜金主义的泛滥等等。

类似现实的电影情节让人分不清现实还是电影,很容易将观众带入影片之中。

真到做
另外让人赞叹的是影片的叙事线,由两条叙事线组成:一条是现实、一条是回忆,“将回忆中的美好校园生活”与“现在的真实生活”两者连缀起来,交替穿插,彼此呼应,从而增强了影片的因果联系,增强了情节紧凑感。

虽然这样的拍摄手法在现今已经泛滥,但作为几年前能到达这样的效果实在不得不敬佩。

尤其是利用多种镜头的切换,成功渲染了故事广阔的背景。

另外,在这部影片中,声音和舞蹈的美同样让人无法忽视。

其中声音包括人声、音响和音乐。

影片开头法汉的旁白不仅起到了补充叙事的作用,还引导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在不同时空转换时,通过法汉回忆兰彻时的旁白引出对过去时空的叙述,串联了情节,使故事发展不至于突兀;在音响方面,在院长办公室,拉朱跳楼自杀时,用灯砸碎玻璃的声音间接表示跳楼的动作,效果比直接拍摄跳楼更悲壮,体现了音响叙事与表义的作用。

当拉朱在医院晕迷不醒的时候,兰彻拼命地鼓励他,希望他能及时的醒过来,画面中并没有传出一点声音只有人物的动作和歌曲,完全是声画分立的场景;作为印度电影,歌舞是电影的代表符号之一,音乐能够表现人物的情感,提升电影的感染力。

当法汉、查图尔和拉朱见面之前,沿途就响起了幽默诙谐的音乐,它不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们当时急切和兴奋的心情,而且也告诉观众时间对他们很紧迫。

兰彻和皮娅相互告白时的音乐配以独具代表的印度舞蹈,将观众带进画面之中,似乎切身感受到两个的爱意。

院长喜欢听的那首激昂的歌剧,在某种意义上,展现了呆板迂腐的教育体制。

在院长拒绝乔伊延期交作业后,乔伊晚上在楼道旁弹唱的那首歌,展现了他内心的悲伤无奈。

在拉朱跳楼前,一边展现拉朱想到的自己悲惨的家境,一边播放激昂的音乐,两者情绪基调相反,体现了声画对位。

还有片中几首印度插曲可谓影片的点睛之笔,基本涵盖了影片所想要表达的思想。

最后,影片特色的还表现为对色彩的运用。

根据情节的情绪改变来调整色彩的深浅。

校园部分具有丰富明亮的光线和颜色,紧张、压抑的室内冲突戏光线较暗并且色调凝重;表现悲惨情绪的几个场景干脆用黑白两色来强调。

其中,乔伊自杀一场戏最为典型,用彩色画面遥中控直升机的黑白显示屏来表现一个年轻人的死亡,在时间和空间上制造了强烈的震撼。

还有在介绍拉朱的家庭环境时,一边说“就像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狭小昏暗的房间,瘫痪在床的父亲,咳嗽不止的母亲以及嫁不出去的姐姐”,然后将影片设置为老电影的效果,用黑白是色彩展现这个家庭的可怜,又配以稍加诙谐的音乐,使影片效果别具一格。

在影片的末尾,正如兰彻常说的那句话一样“All is well”,得到欢喜大结局。

不得不感叹最后场景的色彩,湖水真的静得像一面镜子,耀得刺眼的阳光,蓝得纯粹的天,皮娅的火红嫁衣,构成极为强烈的色彩对比,让你感觉那就是天堂。

为此我还特地去查过,那是西藏阿里中印交界的班公湖,又称错木昂拉红波,意为“长脖子天鹅”。

我想,如果此生能够去到那里一次,完全是生命中的一次洗礼,那大概是最接近梦中天堂的地方吧。

对于影片其实是见仁见智的欣赏,但对于美人类却有相似的追求。

不论生活多么不幸与痛苦,你都要善待它,只要你能找到美,你就会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