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分类_北京大学
云计算简介

云计算简介【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
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
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云计算”图书版本也很多,都从理论和实践上介绍了云计算的特性与功用。
基本概念简要介绍英译: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I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
Cloud Computing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索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
未来如手机、GPS等行动装置都可以透过云计算技术,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服务。
进一步的云计算不仅只做资料搜寻、分析的功能,未来如分析DNA结构、基因图谱定序、解析癌症细胞等,都可以透过这项技术轻易达成[1]。
稍早之前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技术即为“云计算”的概念起源云计算时代,可以抛弃U盘等移动设备,只需要进入Google Docs页面,新建文档,编辑内容,然后,直接将文档的URL 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上司,他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访问URL。
概念隐喻与转喻视角下的汉字“云”词义分析

概念隐喻与转喻视角下的汉字“云”词义分析作者:林璐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13期摘 ; ;要:隐喻与转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与人们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是人们根据已有的熟悉的经验认识另一个概念的认知过程。
本文以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理论为依据,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分析汉字“云”的多义现象。
研究发现基于认知潜在的相似性与人们对“云”的认知体验,词义通过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延伸出许多与云相关的义项和表达,投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情感域、心理空间域、社会关系域、网络域等概念域,其中网络域尤其明显。
为了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云的词义范畴不断向外延伸和扩展,诞生出许多与云相关的新生网络词汇。
研究结果有助于挖掘词义延伸关系,揭示背后的认知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隐喻及转喻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隐喻 ; ;转喻 ; ;认知 ; ;汉字“云” ; ;词义分析1.引言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代汉语中,这些多义词往往只有一个基本义,而其他义项则由其基本义延伸而来,作为该词的延伸義。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分析,多义词在大多数情况下缘起于隐喻与转喻的作用,即人们基于自身的认知及体验,将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或原义向其他各种意义延伸,该过程即是词义延伸的过程。
语言学家Taylor[1]指出,多义词如同一个中心结构,具有看似离散又相互联系的多个意义。
它含有多个原型,这些原型通过家族相似性实现相互关联。
这些观点为我们从认知角度理解一词多义奠定了基础。
2.概念隐喻及概念转喻理论认知语言学研究者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其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对人类认识世界、形成范畴化概念结构、进行思维推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Lakoff & Johnson[2]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最早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和思维中的认知方式,将隐喻研究推向认知研究领域的高度。
H3C云平台介绍

工商质监 江苏省工商局、河南省质监局
城管 随州数字城管、巴中数字城管
环保 河北省环保厅、天津市环保局
卫生
广东省卫生厅、莆田市卫生局、靖江卫生局、从化卫生局、成都市卫生局 宁波市卫生局、宝鸡市卫生局、长沙市卫生局、山西省药监局
华三云H3Cloud进展汇报
政务云
教育云
四朵云,超过1000个用户
国内第1个部委级云平台、第1个省级 政务云平台
6.8tiles 37vm 638.6
相同硬件条件下,各厂商测试情况对比:
虚拟化软件
H3C CAS 2.0
Huawei FusionSphere 5.0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4 (KVM) VMware ESXi 5.1
服务器类型
UIS R390/ProLiant DL380p Gen8
开放性
• OpenStack • REST API • OVF
计算虚拟化 网络虚拟化
CVK
SDN
CAS
存储虚拟化 虚拟化安全
vStor
AV, TPM, …
兼容性
• 服务器 • 存储 • 网络 • 操作系统
成熟应用
• 09年研发,2012年~2015年5月,部署50000CPU以上 • 企业版为主,激活率90%,真正承载用户业务
华三·云
H3C的新愿景
新IT基础架构的领导者 新IT生态系统的构建者
云的本质
基础架构即服务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平台即服务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燕园的名词解释

燕园的名词解释燕园,又称北京大学本部校园,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座知名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的“哈佛”。
这个名词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历史背景,包含着多重意义。
前文提到的“燕园”最初的含义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
古人常以燕雀比翼为恩爱的象征,因此,燕园一词在中国文学中常用来描绘恩爱和美好的爱情,寄托着人们对美妙感情的向往。
这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寓意,代表着人们对爱情美满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而对于北京大学的学生和校友来说,燕园是他们奋斗的舞台和美好的回忆。
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学子们来说,燕园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燕园的每一处角落都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梦想和希望,无论是图书馆里的凝视,还是操场上的奔跑,都成为了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校园里,才华横溢的学生们相互切磋,共同成长。
燕园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段青春记忆的结晶。
燕园还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象征。
它承载着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起源地。
燕园承载了百年辉煌的历史,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在这片土地上,一代代杰出人才脱颖而出,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燕园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象征,也代表着中国人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燕园中还有一座富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百年钟楼。
钟楼高耸入云,见证了百年来燕园的历史变迁。
钟楼不仅是燕园的象征,也是北京大学的象征。
从这里可以眺望整个校园的美景,以及北京城的繁华。
钟楼作为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常常成为学子们拍照、留念的地方,也是这片土地上浓厚文化氛围的一个缩影。
总结而言,燕园既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对恩爱和美好爱情的向往,又成为了学子们青春岁月的回忆和见证,同时也象征着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燕园是一个富有情感和历史意义的地方,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卓越的结晶。
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学校的名字,更是一个流淌着真理和智慧的圣地。
正是因为燕园这个名词所代表的历史和象征意义,北京大学得以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重要中心,吸引着无数学子前来攻读知识和追求梦想。
基于云和深度学习的学情分析系统研究

基于云和深度学习的学情分析系统研究作者:虞思慧杨明潘城杰程俊豪李文娟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年第07期摘要:学情分析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计算是存储和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最新技术手段。
本文将云计算和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款高效、智能的学情数据分析系统。
本文首先构建了基于云边混合架构的学情分析系统模型,接着详细论述了平台的设计、部署和实施过程,最后设计了一系列相关实验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对中国大学MOOC平台真实数据的建模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备了良好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能够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提供有益参考,从而为在线教学效果和满意度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云计算;深度学习建模;学情分析系统;教学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7-0018-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標识码(OSID)0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纵深发展,教育领域逐渐迈入数字化、智慧化时代。
线上教学成为目前主流的教学形式之一。
尽管线上教学平台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然而质量却良莠不齐,很难为学习者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学情分析系统提供了对教学内容和学评教数据的分析总结,能够辅助决策,是提高在线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技术手段。
学情分析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崛起而得到显著发展。
早期学情分析系统主要依赖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这些方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显得力不从心。
而深度学习算法,因其出色的特征学习和模式识别能力,在学情分析领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比如,王丽、谈云兵[1]探讨了深度学习模型在博客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和存在问题。
景红娜[2]构建了基于Moodle教学平台的深度学习模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式的教学效果。
段金菊[3]结合实践案例剖析了深度学习的学习策略和效果。
Meng等人[4]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的迁移学习方法。
Deng等人[5]提出了结合CNN与BiLSTM的融合模型进行文本情感分析,有效地提高了情感识别的准确性。
云量的多少与大气层顶短波辐射强迫大小-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云
气候
这种关系就产生了一个复 杂的气候反馈系统
国际计划简介
因此,近年来对云—辐射相互作用及其的 气候效应的研究极为重视,云—辐射相互作用 在一些大型科学计划和试验中都占有重要的地 位。
气候模式中辐射程序相互比较计划(ICRCCM) 国际卫星云气候学计划(ISCCP) 地球辐射收支试验(ERBE) 美国能源部(DOE)的大气辐射测量计划(ARM) 全球能量与水份循环试验(GEWEX) 其它
利用卫星资料 分析中国地区云及其辐射特性
丁守国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2005.3.28
简历
丁守国,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博士后
–本科,1988-199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 –工作,1992-1998,河北省气象局科研所; –硕士,1998-2001,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指导老师: 秦瑜教授; –博士,2001-200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指 导老师:石广玉研究员
研究领域:云-辐射的相互作用,气候变化
引子
• 云总是与一定的天气系统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卫星图像中云系的移 动和变化来预报天气,能够大大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 云作为天气来临的信号,有助于我们提高预报天气的能力 • 根据气候模式中辐射程序相互比较计划(ICRCCM)对用于GCMs中的 不同辐射程序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在当代用于气候研究和预测的 GCMs中,云和辐射及其相互作用的处理不当,是造成误差和不确定 的主要来源 • 在气候模拟和预报中,云是阻碍我们探索气候变化的最大障碍
1998
2000
23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Year
1994
最新云计算网络中的安全机制

云计算网络中的安全机制云计算网络中的安全机制丘文标曾志群严炎吴英华1(1.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广东广州510630)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云计算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简要分析了云计算的三层构架。
并在分析其构架的基础上,针对底层IaaS的安全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关键词:云计算;IaaS中图分类号:TN914文献标识码:A1. 引言云计算是虚拟化、分布式应用程序设计、网格计算和企业IT管理技术演化的产物,是一个技术上的集大成者。
它使得应用程序的部署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同时,也使应用程序不受规模的限制,能自我扩展,具有高度的敏捷性。
云计算的这些特性,来源于它综合性的创新。
它结合虚拟化、分布式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等技术优点,形成能将各种资源虚拟化、服务化的接口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云计算将各种资源集中,以非常高效的方式统一管理分配,然后再以服务接口的形式提供给客户。
这种方式,给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
首先,它将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可量化的服务,向各种客户动态提供。
这是一种在全社会集中分配计算资源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使用资源。
其次,云计算的虚拟技术,使得应用程序的部署不必依赖于具体的硬件平台。
利用这种提供计算能力服务和虚拟平台的基础架构,各服务提供商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提供各种IT服务,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连接的设备访问应用程序。
2. 云计算的体系架构及其安全问题2.1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云计算称不上是革命性的发展。
它是数据处理技术需求不断提升的结果,是在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网格是云计算发展最初的模型。
上世纪80年代末,大量的科学计算催生了网格计算的概念。
网格计算的重点是集中分散的小型设备的计算资源,然后再将巨大的运算工作负载转移到这些资源上,以获得能匹配,甚至是超越大型机的运算能力。
云计算在这方面继承了网格的特性。
所以,早期的云计算,主要是提供公共计算服务。
北京大学《并行与分布式计算导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北京大学《并行与分布式计算导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并行与分布式计算导论》院/系——年纪——专业——姓名——学号——考试范围: 《并行与分布式计算导论》;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并行计算中,下列哪种技术被用于将任务分配给多个处理器以加快计算速度?A. 串行计算B. 并行处理C. 云计算D. 网格计算2. 在并行与分布式计算中,下列哪个术语描述了处理单元之间的通信和协调?A. 同步B. 异步C. 分布式系统D. 消息传递3. 云计算中的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务主要提供哪哪种类型的务务?A. 软件开发工具B. 虚拟机C. 应用软件D. 存储空间4. 在并行计算中,共享内存系统通常通过哪种方式实现处理器之间的数据共享?A. 网络B. 共享总线C. 磁盘D. 分布式数据库5. Flynn的分类法要提用于描述什么?A. 并行计算机的硬件架构B. 分布式系统的通信协议C. 云计算的务务模式D. 软件并行化技术6. 在分布式系统中,下列哪项技术常用于确保数据的一致性?A. 分布式锁B. 负载均衡C. 缓存技术D. 容错处理7. 关于MapReduce,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它是串行计算模型B. 要提用于图计算C. 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D. 只能在单台机器上运行8. 在并行计算中,哪项技术常用于降低任务的粒度以供高并行度?A. 负载均衡B. 任务划分C. 冗余计算D. 同步控制9. 下列哪项技术不是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同步?A. PaxosB. RaftC. ZookeeperD. MPI10. 弹性计算要提指的是什么?A. 根据需求动态调整计算资源B. 使用高性能计算硬件C. 分布式存储系统D. 并行算法优化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并行计算与分布式计算的要提区别。
2. 描述一种常见的并行编程模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的分类_北大精品
天空中的云形态变化多端,为了系统地辨识,气象学观测和研究中需要对云进行分类。
现行的云形分类系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803年英国博物学者霍华德(Howard)建立的系统。
来自2013/05/22/ 小宇宙百科13142
倪泽堃北京大学青年天文学会/编邢小叶/配图
【北大青天会供稿】天空中的云形态变化多端,为了系统地辨识,气象学观测和研究中需要对云进行分类。
现行的云形分类系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803年英国博物学者霍华德(Howard)建立的系统。
他确立了4种基本云形:层云(薄层状的云)、积云(泡沫状的云)、卷云(纤缕状的云)和雨云(下雨的云),然后对它们进行组合来描述天空中各种各样的云。
之后其他人也陆陆续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分类法。
世界气象组织(WMO)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气象观测标准,把云分成4族10属29类,其中4族以云所在的高度划分,分别为高云、中云、低云和直展云(垂直跨度大的云),每族再以形态划分,以“层”修饰如云幕般在天空中铺开的云,以“积”修饰块状成行列排列的云。
高云一般薄而白,下分的三属都带卷字,为卷云、卷积云、卷层云。
中云一般为白色或灰色,云块较高云为大,下分高层云、高积云两属。
低云一般为层状或大块状,灰色或灰白色,下属层云、层积云和雨层云。
直展云与其他云不同,由对流形成,云底较低,中国将其归入低云。
直展云下分积云和积雨云。
积云是圆弧状凸起的云块,晴天的时候比较常见,一般上午逐渐出现并增多增大,到下午达到鼎盛,在晚
上逐渐消散。
若垂直方向大气稳定度低,积云云体可逐渐向上发展到达对流层顶,并沿对流层顶水平延展,形成庞大的积雨云。
积雨云可引起雷暴、冰雹等激烈天气。
有的云属还继续下分为许多类,共计29个云类。
云是气象观测的重要内容。
人工气象观测站的观测员需要在每日的气象观测中记录云量、云高和云形等气象要素并通过网络进行国际共享。
云形和云形的变化也可以预示天气变化。
云层加厚变低一般预示着天气将转坏,反之则一般天气将转好。
卷云和积云一般预示着晴好天气。
北京大学青年天文学会倪泽堃/编北京大学青年天文学会/
编·坐看牵牛织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