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
红酒调研报告

红酒调研报告
《红酒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红酒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酒类产品,具有浓厚的市场潜力和广泛的消费群体。
为了更好地了解红酒市场的现状和趋势,我们对红酒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
二、市场规模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红酒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在中国市场,红酒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生活方式,年销量持续增加。
三、消费趋势
红酒的消费趋势受到年轻人群体的影响,90后和00后逐渐成为红酒消费的主力军。
他们对品质和口感要求较高,更愿意支付高价购买优质的红酒产品。
四、品牌竞争
红酒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品牌通过产品创新、定位策略和营销活动来争夺市场份额。
一些国际知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与本土品牌展开激烈竞争。
五、消费行为
消费者在购买红酒时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同时也关注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线下门店和电商平台是他们购买红酒的主要渠道。
六、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产阶层的壮大,红酒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不同地区和消费群体的需求将推动红酒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七、发展建议
对于红酒厂商来说,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加强渠道建设,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
结语
红酒市场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报告,为红酒行业的参与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红酒产业的健康发展。
2022年中国葡萄酒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葡萄酒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一、品牌格局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酿酒葡萄面积也居前列。
2022年,酿酒葡萄栽培总面积约46.6千公顷,结果园面积约34.3千公顷,总产量约48万吨左右。
依据国家葡萄、葡萄酒进展规划,到2022年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66.67千公顷,2022年将达100千公顷。
2022年我国葡萄酒产量43.4万千升,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2.3亿元;2022年葡萄酒总产量达49.51万千升,销售收入129.5亿;2022年产量为66.51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146.8亿元。
年增长率均处于世界最高水平。
2022年,在世界葡萄酒行业1000亿美元的销售总额中,中国的消费总量首次占到了较大比重,目前,法国和意大利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国,分别占有世界葡萄酒市场12.7% 和12.6%的份额。
其后是美国(11.1%)、德国(10.3%)、英国 (5.4%)、阿根廷、西班牙、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中国(2.2%)。
此外,企业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品牌数量逐年增加。
中国葡萄酒从第一个工业化酒厂开头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近20年进展最为迅猛。
据统计,我国现已有葡萄酒生产企业500多家,形成了以张裕、长城、王朝、威龙为龙头的一线品牌企业;以云南红、华东、龙徽、北京丰收、甘肃莫高、宁夏贺兰山、东北通化股份、长白山、新疆新天等为主的二线品牌企业,他们在产能、技术、设备等方面都已趋于成熟;另有众多的葡萄酒企业也基本上具备了国际质量标准,并通过了认证,构成了山东的烟台、蓬莱、河北的昌黎、怀来、东北的通化、西北的甘肃、宁夏、新疆、黄河古道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品牌集群。
而从事葡萄酒销售的企业更多,其中包括进口葡萄酒代理经销企业,产销双方共同培育市场。
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型企业到小规模精细化生产企业,从全国代理到区域经销到终端销售,已形成了完整而浩大的产业体系。
二、品牌进展战略1、概念营销的理性回归纵观中国葡萄酒行业自上世纪90年月以来的营销诉求历程,概念营销可以说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之一,假如根据时间挨次来划分,我们大体可以将葡萄酒的营销概念诉求分为10个大类,它们分别是健康时尚概念、年份概念、品种概念、产区概念、陈酿概念、酒庄概念、树龄概念、分级概念、冰酒概念和期酒概念等。
中国葡萄酒十大产

沙城产区-长城:
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 公司是我国依靠自己的 技术建立起来的大型葡 萄酒骨干企业,自成立 以来已经实现利税4.63 亿元,资产总额增加了 20多倍,现成为全行业 “三巨头”之一。
新疆产区:
温度和光照:属典型中温带干
旱荒漠气候,年均温6—8℃,冬 季最低温在-25℃以下,需埋土 防寒;热量资源丰富,活动积温 (≥10℃)在3300℃以上,日温 差超过20℃,年日照时数2800小 时以上,4—9月生长季节1600小 时以上,无霜期160天左右。较
长的日照时间及充足的热量对葡
萄花芽形成、产量和质量起着重 要作用,尤其是8—9月长日照、 高热量、大温差有利于葡萄色素
屏障抵御寒流,东有引黄灌渠横 穿而过,可满足葡萄生长各个时 期的水份需要。
主栽世界酿酒
品种赤霞珠和梅 鹿辄
甘肃武威产区:
甘肃产地位于河 西走廊东部地区,这 里生产的葡葡成熟充 分、糖酸适中、无病 虫害, 特色突出, 可称是我国最佳的优 质酿酒葡萄和葡萄生 态区之一。其中武威 地区表现最好。
实践证明,这里 的自然条件,能使赤 霞珠、解白纳系列, 比诺系列,雷司令等 世界名种葡萄的品质 得以充分发挥。
胶东半岛产区-大泽山产区:
平度市的大泽山地处胶东半岛西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 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1.9℃,极高温度38.6℃,极低温 度17.9℃。年平均降水量688.4mm,无霜期190-200天,比 较适宜种植葡萄。这里光热资源丰富,≥0℃的日照天数为 2712小时,≥10℃的日照天数1673.3小时。享有盛名的大泽 山葡萄,多植于坡麓梯田上,山前缓平地积土层较厚,分布 着典型的棕壤,砂砾质多,通透性好。由于耕作多年,肥力 和腐殖质含量低,但保水、保肥性好。非常适合意斯林、赤 霞珠、白玉霓、霞多丽等名贵葡萄品种的栽培。
张裕分析报告

张裕分析报告一、投资亮点1、公司处于有巨大成长空间的行业中,且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2、未来3-5年的30%复合利润成长率的概率很大。
3、公司产品不受价格上的管制,且有较强的提价能力。
4、公司财务稳健(拥有持续的高自由现金流、零负债、高应收款周转率)5、公司属于轻资产投入企业,具备高资产获利能力。
拥有高净资产收益率(50%以上),持续的高毛利率,较高的资产周转率,高资本支出回报率。
6、公司业务简单、单一,容易理解。
7、公司能生存10年以上。
8、有长期稳定的经营和盈利成长史。
9、管理层理性,且与股东利益一致。
二、公司简介张裕为拥有115年历史的果酒企业,主营业务是从事以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白兰地、香槟酒和保健酒的酿制、生产与销售。
主要产品有:干红、干白葡萄酒,XO 级、VSOP 级、VO 级、VS级白兰地,至宝三鞭酒、特质三鞭酒、味美思和香槟酒。
葡萄酒业务为其核心业务,占公司业务比重77.8%。
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利润最高的葡萄酒企业。
公司已形成四大酒庄与解百纳子品牌系列为核心的定位中高端葡萄酒市场的产品体系。
四大酒庄产品定位不同:张裕卡斯特的酒庄酒、张裕爱斐堡酒庄的期酒、张裕黄金冰谷酒庄的冰酒和新西兰张裕凯丽酒庄的高尔夫+葡萄酒模式。
张裕2007年产量占全国13.5%,销售额占全国18.2%,占有行业利润接近40%(依据2007年中国葡萄酒产量约66.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人民币16亿元的相关统计和张裕2007年年度报告计算得出)。
三、持续的竞争优势分析:1、公司具备高资产获利能力(超越主要竞争对手),并且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产品结构,我们认为未来数年公司能够维持高资产收益率。
(1)、公司拥有高利润率。
张裕的中高端定位使张裕在销量增长的过程中保持了比较高的利润率且近年逐年提高。
(注:净利润率01、02年变化较大,主要是受所得税率影响)(上图根据张裕公司年度报告数据制作)(2)、高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
葡萄酒论文

葡萄酒论文篇一:葡萄酒论文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理学院班级:10级应用化学2班姓名:韩跃学号:20xx40205231课程论文题目:小谈生活中该懂的葡萄酒知识课程名称:葡萄与葡萄酒文化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小谈生活中该懂的葡萄酒知识学生:韩跃(理学院10级应用化学2班,学号:20xx40205231)摘要: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我们逐步走向小康,小资。
人类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品位。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而今葡萄酒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它不仅是餐桌上的浪漫点缀,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
关键词:葡萄酒、基础知识、发展史、导入语:葡萄酒是国际上仅次于啤酒的第二大饮料酒,是发展潜力相当大的一个酒种, 仔细地了解葡萄酒及其发展历程会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帮助我们提高鉴赏水平。
一、走进葡萄酒——葡萄酒小常识现在葡萄酒在世界各地都十分畅销,人们慢慢的接受喜爱上了葡萄酒,便深入地了解葡萄酒,以下是葡萄酒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葡萄酒定义按酿酒方法分类可将酒分为:1,酿造2,蒸馏3,配制酿造酒:是原料经发酵酿制而成,但未经过深加工的酒,也称原汁酒,一般酒精含量不高。
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经榨汁发酵酿制而成的原汁酒,酒精含量大约在9.5°-13°之间。
葡萄酒是经过发酵的葡萄汁(二)、葡萄酒的种类:(按照生产工艺)1-无汽酒(餐酒)Still Wine1〉红酒Red Wine 2〉白葡萄酒White Wine 3〉玫瑰红葡萄酒Rose Wine 1〉红葡萄酒:红葡萄酒是红皮或紫皮葡萄连皮带籽一块发酵并压榨成汁,使果实中的色素染入酒液中间再去皮渣酿造而得出的葡萄酒,酒液呈紫红色,鲜红色或宝石红〈含单宁酸较重,故保存期较长〉。
——花都加本力苏维翁20xx,张裕解百纳,华夏长城等均有生产此类葡萄酒 2〉白葡萄酒:白葡萄酒是用白皮或青皮葡萄,也有用的紫皮白肉葡萄,压榨成汁,先除去皮种籽,再用葡萄汁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酒液呈金黄色,淡黄色或近似无色〈单宁酸含量较轻,故保存时间短。
2023年酒类流通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酒类流通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酒类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这也使得酒类流通行业市场成为一个富有潜力和吸引力的领域。
本文将从行业市场规模、消费者需求、竞争情况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酒类流通行业市场调研。
一、行业市场规模截至2019年,我国酒类流通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3万亿元,每年约增长10%。
其中,白酒市场依然是酒类市场主力,约占总市场的65%、5000亿元。
葡萄酒、啤酒则分别占24%、10%。
此外,在彩酒、洋酒、烈酒等其他品类中,市场规模也有不俗表现。
二、消费者需求1. 个性化需求增强与过去只注重酒精度和价格的消费模式不同,现在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
在白酒市场,如高端白酒、高粱酒等品类,消费者越来越关心产品的口感、品质、包装的美学感等方面。
在洋酒市场,许多消费者则追求品味、文化底蕴和品牌的价值。
此外,消费者还对有机酒、低酒精度酒等新型饮品有一定的需求。
2. 社交需求与场景多样化在当前社交趋势下,消费者一直会将酒作为交际、庆祝和礼品等多种场合使用。
因此,除了家庭自饮的需求,还有礼品和商务应酬等消费场景的需求,这也使得酒类市场呈现出多种和多样化的需求。
三、竞争情况酒类市场的竞争局面非常激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定位严重不同酒类定位的差别,是导致酒类市场竞争格局悬殊的一个原因。
一些高端品牌,因其独特的产品定位,相对于中档品牌,更容易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关注。
国外品牌通常以品质、文化为标准铺设高阶段,而来自国内的品牌通常侧重商业营销和产品价值的提升。
2. 区域分化明显酒类市场的品牌竞争在不同地区都有展现。
北方地区中档和高档酒类市场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如贵州茅台、洋河、五粮液等白酒品牌,而在南方地区,葡萄酒和洋酒市场则较为火爆。
3. 营销推广力度大广告营销是一个酒类品牌的重要策略之一。
洋河、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国内品牌,不断推出新广告,通过跨界营销、明星代言、互联网方面的广告等形式,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
张裕红酒案例

案例1 张裕用心良苦做市场一.企业简介:张裕集团有限公司。
百年张裕历经坎坷创辉煌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著名华侨巨商张弼士先生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
张裕之命名,前袭张姓,后借“昌裕兴隆”之吉。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张裕终于酿出了高品质的产品。
1915年,在世界产品盛会——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的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味美思)一举荣获四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中国葡萄酒从此为世界所公认。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环境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张裕产品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得大奖,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创办于1892年,至今已有107年历史。
她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也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
主要产品有白兰地、葡萄酒、香槟酒、保健酒、中成药酒和粮食白酒六大系列数十个品种,年生产能力8万余吨,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营销模式:市场化1915年,在世界产品盛会——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的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味美思)一举荣获四枚金质奖章和优等奖状,中国葡萄酒从此为世界所公认。
然而,名牌不等于市场。
金字招牌对于张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却不足以使张裕在市场上所向披靡。
在改向市场经济的头两年中,由于市场观念差,企业缺乏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盲目生产,等客上门,受到了市场的惩罚:1989年,张裕的产值较上一年下降了2.5%,产量下降了26.2%,6 条生9 线停了4条,1/4 的职工没有活干,近一半的酒积压在仓库里,累计亏损400多万元,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关键时刻,张裕人并没有躺在历史上顾影自怜。
在积极反思失败原因,努力摸索市场规律,下功夫钻研营销后,公司树出了“市场第一”的经营观念和“营销兴企”的发展战略,实现了2个根本性转变:(1)是企业由“销售我生产的产品”转变为“生产我销售的产品”,一切围绕市场转。
酒水行业财务经营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水行业在我国消费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报告通过对酒水行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行业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酒水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二、行业概况1. 行业背景酒水行业是我国传统的消费品行业,主要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果酒等。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酒水行业呈现出多元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
2. 行业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酒水行业总产量约为5300万千升,销售额达到1.2万亿元。
其中,白酒产量约为3900万千升,销售额约为8300亿元;啤酒产量约为4400万千升,销售额约为3000亿元。
3. 行业竞争格局我国酒水行业竞争激烈,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1)品牌集中度较高:以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为代表的白酒企业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2)区域市场差异化明显:不同地区的酒水消费习惯和偏好存在较大差异。
(3)新兴酒类崛起:葡萄酒、果酒等新兴酒类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
三、财务经营分析1. 营业收入分析(1)收入构成酒水行业营业收入主要由销售酒类产品、提供酒类服务、广告宣传等构成。
其中,销售酒类产品是主要收入来源。
(2)收入增长率近年来,我国酒水行业营业收入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2019年,酒水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其中白酒、啤酒、葡萄酒等主要品种均实现正增长。
2. 利润分析(1)利润构成酒水行业利润主要由销售酒类产品、提供酒类服务、投资收益等构成。
其中,销售酒类产品是主要利润来源。
(2)利润增长率近年来,我国酒水行业利润水平持续提高。
2019年,酒水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2%,其中白酒、啤酒、葡萄酒等主要品种均实现正增长。
3. 成本费用分析(1)成本构成酒水行业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其中,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是主要成本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品牌格局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酿酒葡萄面积也居前列。
2005年,酿酒葡萄栽培总面积约46.6千公顷,结果园面积约34.3千公顷,总产量约48万吨左右。
根据国家葡萄、葡萄酒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66.67千公顷,2015年将达100千公顷。
2005年我国葡萄酒产量43.4万千升,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2.3亿元;2006年葡萄酒总产量达49.51万千升,销售收入129.5亿;2007年产量为66.51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146.8亿元。
年增长率均处于世界最高水平。
2007年,在世界葡萄酒行业1000亿美元的销售总额中,中国的消费总量首次占到了较大比重,目前,法国和意大利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国,分别占有世界葡萄酒市场12.7% 和12.6%的份额。
其后是美国(11.1%、德国(10.3%、英国 (5.4%、阿根廷、西班牙、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中国(2.2%)。
此外,企业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品牌数量逐年增加。
中国葡萄酒从第一个工业化酒厂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近20年发展最为迅猛。
据统计,我国现已有葡萄酒生产企业500多家,形成了以张裕、长城、王朝、威龙为龙头的一线品牌企业;以云南红、华东、龙徽、北京丰收、甘肃莫高、宁夏贺兰山、东北通化股份、长白山、新疆新天等为主的二线品牌企业,他们在产能、技术、设备等方面都已趋于成熟;另有众多的葡萄酒企业也基本上具备了国际质量标准,并通过了认证,构成了山东的烟台、蓬莱、河北的昌黎、怀来、东北的通化、西北的甘肃、宁夏、新疆、黄河古道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品牌集群。
而从事葡萄酒销售的企业更多,其中包括进口葡萄酒代理经销企业,产销双方共同培育市场。
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型企业到小规模精细化生产企业,从全国代理到区域经销到终端销售,已形成了完整而庞大的产业体系。
二、品牌发展战略 1、概念营销的理性回归纵观中国葡萄酒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营销诉求历程,概念营销可以说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之一,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来划分,我们大体可以将葡萄酒的营销概念诉求分为10个大类,它们分别是健康时尚概念、年份概念、品种概念、产区概念、陈酿概念、酒庄概念、树龄概念、分级概念、冰酒概念和期酒概念等。
伴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概念营销,带来了两方面的结果,第一,消费市场在葡萄酒各种概念的宣讲过程中也逐渐对于葡萄酒消费文化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第二,不规范的生产工艺和营销操作手法,也带来了媒体对于真假概念的轰炸和消费市场对于一些葡萄酒品牌的质疑。
2008年度,对于整个葡萄酒行业健康发展来说的一个利好消息就是葡萄酒新国标(GB15037-2006)(2006年12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已经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与原先的标准(GB/T15037-1994)相比,新国标最大的不同就是由推荐性标准改为强制性标准,并且还给先前市场上出现的种种经过概念营销葡萄酒做出了一次更为清晰和严格的界定和规范。
如果说从目前的技术手段还难以使市场上的葡萄酒“假”概念产品在短时间之内彻底消失,那么新国标对于各种葡萄酒概念产品在质量方面的限制和界定至少可以被看作是国家主管部门对于中国葡萄酒行业的一次善意引导,并且我们相信这也必然带来人们从技术层面对于概念产品进行“打假”做出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尝试。
因此,概念营销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并不会在葡萄酒领域消失,只是会敦促葡萄酒企业在进行概念营销的过程中,遵循更为规范的操作策略,而最终将促使中国葡萄酒行业此起彼伏的概念营销回到它的原点,实现理性回归。
2、“单品牌+多产区”新模式在中国10大酿酒葡萄产区中,究竟谁优谁劣的争论虽然在前期也出现过,但是随着东部的葡萄酒大品牌张裕、长城和王朝等近年来在西部产区的“跑马圈地”,说明一方面葡萄酒企业在追求更好质量的酿酒葡萄,另一方面,也在寻求自身产品结构的多样化。
另外,中国市场从国外进口葡萄散酒,然后以国内自有品牌进行灌装再推介入市的事实也由来已久,不过在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那就是虽然还是以国内自有品牌的产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但是有的品牌开始标注为国外产区酒,例如张裕牌的澳大利亚希拉干红,长城牌的澳大利亚低醇干红和五粮液旗下来自世界各地产区的“国邑”品牌葡萄酒等等。
从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行业规模和竞争层次来看,像啤酒行业那样,出现一个集团品牌在全国范围之内并购地方性啤酒品牌或者一些规模较大二线品牌的现象在短时间之内并不会出现。
但是,就单一葡萄酒品牌来讲,在各个酿酒葡萄产区,进行原料收购并就地加工为成品酒灌装出厂的事例应该会越来越多。
张裕的“4 1”战略架构就是其中比较明确的证明,我们在此所讨论的“单品牌多产区”还要远远超出这个范畴,那就是要求国内葡萄酒在收购国外原酒或者在国内进行跨区域原酒采购的过程中,要突出原酒的原产地域,然后以多样化的产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来。
例如在葡萄酒新国标(GB15037-2006)中,对于产地酒就有如下的规定:产地葡萄酒是指用所标注的产地葡萄酿制的酒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80%(体积分数)。
另外,消费市场的成熟将会是促使葡萄酒品牌正确对待国外或者国内酿酒葡萄原料产区的最直接动力。
因此,“单品牌多产区”的品牌营销新模式会顺理成章出现在市场上。
3、葡酒体验营销的兴起在面对市场上的消费者时,采取从上而下的“强势”营销沟通手法一直是中国国内葡萄酒品牌的惯用策略。
如果说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上这类营销策略能够立竿见影的话,那么在一个成长中逐渐成熟的消费环境里它可能会大打折扣。
幸好,市场的进化迫使国内葡萄酒企业在对待消费者方面,营销态度逐渐由“冷眼看待”转变为“悉心呵护”。
当然,这些营销活动也是率先由诸如张裕和长城等大品牌发起。
近年来,葡萄酒采用小众营销策略对于重度消费群体的特别关注,葡萄酒工业旅游在各个产区获得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该产区内大型葡萄酒企业的大力度投入,产区行业主管机构对于葡萄酒旅游带的切入和规划等等现象表明,行业和企业都更加关注消费者对于葡萄酒品牌文化和葡萄酒消费文化的体验。
被誉为市场营销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体验营销正是通过让顾客体验产品、确认价值、促成信赖后自动贴近该产品,成为忠诚的客户”。
先前主要由国外葡萄酒行业机构或者单个品牌企业在中国市场开展的类似于“品酒推介会”等之类的体验消费活动也逐渐被国内品牌所采用,但是从目前来看,深度和广度还是不能够达到在更为广泛的范围之内去培养品牌意见领袖和扩大葡萄酒消费文化传播的营销目标,我们只能够交给市场竞争本身来完成这一任务,但相信消费者不会等得太久。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近几年来,以多品牌模式运营的国外葡萄酒专卖店和以单品牌模式运营的国内葡萄酒专卖店在市场上纷纷涌现,并且从投资者身份和市场布局两方面来看,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并且在未来的几年之内将会有更大规模的增长。
葡萄酒体验营销的目的在于加强葡萄酒企业的品牌识别和引导和扩大消费者对于葡萄酒文化的理解和鉴赏。
在国外葡萄酒企业的竞争压力之下,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内葡萄酒品牌进入到体验营销的行列。
葡萄酒企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营销策略,其实其本质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去俘获更多的销售收入和商业利润,只不过在营销策略的操作过程中,究竟与消费者进行怎样的营销信息沟通,往往取决于市场的竞争程度和消费者的成熟程度。
三、品牌发展趋势趋势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国际化视角更加明显。
中国的葡萄酒骨干企业在本土征战的同时,已经展开了伸向国际的触角。
通过与外资联合或并购等方式,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为进军国际市场埋下伏笔。
而面向世界的不仅是中国的葡萄酒,还有设备、包装等配套行业也已经成长起来,并开始向世界输出产品与技术。
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必将在国际化的路上走得更远。
趋势二:中国葡萄酒文化推广进入快车道。
葡萄酒文化推广活动必将更加如火如荼,各类葡萄酒品鉴会、葡萄酒品评培训、葡萄酒主题旅游等,让中国消费者更多地认识、了解、热爱葡萄酒。
更多的国外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必将给市场注入更多新的元素。
而将纷繁复杂的中国菜式与品类繁多的葡萄酒做出完美的搭配,使美酒与美食相得益彰,将会是中国葡萄酒文化推广的重要任务。
趋势三:葡萄酒品种差异化发展更加明显。
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认识的加深,企业对于发展的不断思考与实践,“差异化”主题的不断强化,日趋成熟的中国葡萄酒行业在葡萄品种栽培与葡萄酒酒种类的差异化发展上步伐加快,骨干企业的特色品种不断呈现。
趋势四:葡萄酒产区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
通过政府机构和民间联合组织,组织产区内的葡萄酒企业互通有无、协助工作、组团宣传的集群发展模式,多个产区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产区优势,而这一发展模式今后还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入的发展。
趋势五:高档葡萄酒由高价回归高端。
高端市场已经成为本土葡萄酒品牌的必争之地。
而随着经营与消费的理性,众多的中国葡萄酒企业在做实质量基础上,对其产品进行更深层价值的挖掘,从精神层面打动消费者,让高档酒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端。
而只停留在概念阶段的产品,注定是要被市场淘汰。
趋势六:东部经营优势与西部原料优势不断融合。
西部地区高品质的葡萄原料得到重视,但是多数葡萄酒骨干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葡萄酒消费也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一线城市。
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成熟,这种优势的融合成为必然。
趋势七:葡萄酒运营商更加专业化。
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对葡萄酒经销商的需求量增大,准入门槛也会提高。
我们将会看到专业化的葡萄酒运营商会越来越多,葡萄酒品牌店、形象店由东南向西部逐渐铺展。
趋势八:中国葡萄酒品牌依旧是中国市场的主流品牌。
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进口葡萄酒的增长促进了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但中国葡萄酒企业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以及对地域文化的熟悉与影响,始终是国内葡萄酒市场的主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