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
生态环保的措施案例
2、防护实施措施
在“流动沙地飞机播种造林”、“旱作林业丰产”、“窄林带、小网格式农田防护林网”、“宽林网、大网格式的草牧场防护林网”和“干旱地带封山育林育草”五大难题的研究及其有关新技术大面积推广。
生态环保的措施案例
3、防护成果
逆转土地沙漠化减少水土流失利于农田增产增收森林资源快速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的问题
原因
人为原因:①巨大的人口压力②不合理的开发
2、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特征
地区名称
自然背景
主要生态问题
黄淮海平原区
半干旱草原区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风蚀)、草地退化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
草地退化,土壤侵蚀
南方亚热带丘陵区
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
风蚀,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
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南方亚热带丘陵区西南横断山区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减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土壤侵蚀,草地退化
生态环境的问题
生态环保措施
第三部分
①植树造林,水土保持 ②长江,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工程 ③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⑤生态示范区建设 ⑥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生态环境的相关介绍
1、生态系统
山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沙漠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的相关介绍
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生态环境的相关介绍
2、生态环境

新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54张)

新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54张)

2.(2020·山东等级考)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 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 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 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 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食物网复杂程度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相对值)
常规农业
C [土壤中的小型动物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如一些植物害 虫,分解者如蚯蚓等,A错误;实现物质循环至少具备生产者和分解者,由 题干信息可知,泥浆生物反应器中只加入了分解者,因此不能实现物质循 环,B错误;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信息可知,加入的菌种进行有氧呼吸,分解污染物获取 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属于分解者,C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由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由题意可知,泥浆生物反应 器中只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作用 物理 行为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物种群的繁衍 生物的种间关系
4.明确碳循环的来源和去路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__合__作__用__或化__能__合__成__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二、研透教材
1.易误辨明
(1)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C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 能相对稳定的能力,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既存在于生物群落与 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B错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 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 强,C正确;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但其恢复力 稳定性低于草原生态系统,D错误。]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ppt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ppt

④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 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传递的。(判断成分的依据)
2.温室效应 (1)成因 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 CO2。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危害 加快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 胁。 (3)缓解措施 ①植树造林,增加面积。 ②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燃烧。
【跟踪训练3】如下图代表某一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跟踪训练 】

A.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 B.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 C.能量流动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 D.图示细菌与植物间的箭头指向,表明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可循环利用 【解析】能量不可循环利用。 解析】 【答案】D 答案】
概念: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 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范围: 2.物质循环 生物圈
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自然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
特点: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 环的关系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
考点六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考点七 物质循环的概念分析
1.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而不是由这些化学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生物体所特有的有机物。 2.循环过程:无机环境 3.范围:生物圈(全球性) 生物群落

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主题班会PPT课件

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主题班会PPT课件
垃圾污染对生态的危害
水体污染
垃圾随意丢弃会污染水源,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塑料、化学品等废弃物可导致湖泊及河流严重污染。
土地沙化
垃圾填埋无法降解,会使土地不适合植被生长,加速沙漠化进程,破坏原有生态环境。
空气污染
垃圾焚烧会释放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危害呼吸系统健康,加剧雾霾问题。
生物多样性下降
过量垃圾淹没自然栖息地,破坏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防止资源被过度开发和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后代留下美好家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它就是在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气候变化等严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宣传环保
主动向周围的亲友传播环保理念,让身边的人也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参与行动
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亲身行动为绿色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发挥影响
努力成长为一名有影响力的环保小卫士,为更多人树立环保正能量的榜样。
节约用水,养成良好习惯
节约用水
珍惜每一滴水,关闭水龙头,减少长时间洗澡,循环利用水资源。
检查漏水
定期检查水管,发现漏水立即修理,避免水资源白白流失。
养成好习惯
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让节水成为自觉行为。
教育子女
将节水意识传递给下一代,让节约用水的理念根植于心。
垃圾分类,减少排放
分类管理
把垃圾按可回收、有害、可腐烂等属性分类存放,减少污染。
减少浪费
养成节约习惯,避免不必要的消费和浪费,减少垃圾产生。

生态环境保护完整版ppt

生态环境保护完整版ppt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 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给人民 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 威胁。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刻不容缓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生态环 境保护,切实解决环境问题,保 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 全社会共同努力
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一个人或一个 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 力,共同参与,共同推进。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要点一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 未根本扭转
尽管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要点二
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压 力较大
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如北方 地区冬季雾霾频发,部分水域水污染 依然严重。
要点三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矛盾突出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大环境监测和执 法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修 复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
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生物多 样性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结论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 形势严峻
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公园绿地为市民提供了休闲、 健身的场所,有利于身体健康
和心理健康。
推动旅游业发展
公园绿地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 ,吸引了更多游客,推动了旅
游业发展。
案例二:江苏省镇江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
01
02
03
资源化利用
镇江市通过垃圾分类和资 源化利用,实现了垃圾减 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的目标。
提升国际形象
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 理,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 上的形象和地位。

《环境保护》课件

《环境保护》课件

国内环保法律法规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 规,包括《环境保护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 染防治法》,以保障环境质量。
政府环保工作
政府积极推行环保举措,加强 环境监测、治理和执法,提倡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资源。
环境保护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包括减少工业废气排放、提高车辆尾气净化技术和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
水污染防治技术
包括提高水处理设施的效率、禁止污水直排、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体生态修复。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包括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焚烧发电和堆肥等技术,以减少废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能够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推 动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履行环保 责任。
2
环保科技创新展望
科技创新将在环保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智能监测设备、清洁能源和可持续材 料的研发与应用。
3
未来环保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将对环保产生挑战,但也为环保行业带来创新和 发展的机遇。
结论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确保我们的地球和生 态系统得以持久存在的重要举措, 关乎每个人的福祉和未来。
公众参与形式
包括参与环境评估、举报环境 污染、参加环保组织和参与环 保宣传教育等形式。
个人如何参与
个人可以从小事做起,如节约 用水、减少废物排放、购买环 保产品和支持环保活动等,为 环保贡献力量。
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1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环保产业将越来越受重视,新兴技术和绿色经济将推动环保企业和项目的快速发 展。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
资源的措施,以创造人类
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

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教程(ppt 37页)(共36张PPT)

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教程(ppt 37页)(共36张PPT)
27
(2010年山东卷)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分析B流域中农业土地利用整体布局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答案: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轻水污染;调节小气候。
28
解析:
第(1)题,根据地图信息可以得出A地河流上游有数量众多的聚落分布,势必有居民产生生活污水,同时河流上 游有化工厂分布,化工厂属于污染水源的工业,因此有工业污水的产生;这些污水会造成河流水质下降,导致水生 生物死亡等生态问题。第(2)题,B流域与A流域相比,B流域有大量林地的存在,试题出现了等高线说明地形有起伏,因此 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
20
聚焦点二: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污染及其防治,关键是把握其概念、危害与防治的原则与具体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2011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浙江地理 (4)措施主要是节能降耗减排等。 聚焦点一:生态环境保护 第20讲 环境保护(选修Ⅵ) 聚焦点一:生态环境保护 地形起伏、有沉积物、植被少、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而一旦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则空气中的灰尘就会减少,混浊天气减少或消失。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重用轻养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退耕还林还草、加大防护林建设、实施封沙育草工程 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长江流域1998年比1954年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经济水平高、财富较多。 据图可以判断出空气重度污染范围明显缩小,这一变化与该地区的绿化美化有密切关系。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自然灾害加剧,危及人体健康 上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河段泥沙淤积、河床变浅;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
10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月。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 低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环境整治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 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新能源建设
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减少农村对传 统能源的依赖。
工业生态环境保护案例
工业污染治理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废水、废气处理效率。
循环经济与资源回收
《生态环境保护》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5
目录
Contents
• 生态环境保护概述 •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 • 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01 生态环境保护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 ,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预防环 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生态平 衡和人类健康。
建立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对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补偿和 修复。
04 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科技创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 2 3
创新技术
介绍最新的环境科学技术,如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水处理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等,及其在生态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智能监测
阐述如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环境管理 提供科学依据。
循环利用
清洁能源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 赖,降低环境污染。
推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 高效利用和减量化。
绿色生产与消费
绿色生产
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绿色消费
引导公众进行绿色消费,购买环保 产品和服务,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 响。
绿色出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曲线表明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具有高抵抗力稳定性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反之亦 然。
• (2)曲线还表明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成正比,恢复 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成反比。
ppt课件
13
• 三、生态环境保护
• 1.人口问题
• (1)社会属性: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地位比较特殊,受其他生物和非 生物因素干扰小,比较接近“J”型增长曲线。因此我国在1982年 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 人口基数过大,仍将持续增长。
ppt课件
15
•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1)生物多样性可体现在分子水平、个体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是 基因不定向变异与自然定向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
•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因此又叫生 态功能。生态旅游观光、文学创作等属于直接价值,但其价值远 小于间接价值。
ppt课件
16
4
• (3)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提醒
• ①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 如硝化细菌。
• ②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 生物。
• ③分解者除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 螂、蚯蚓等。
•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包括温度,因为温度既非物质又非能量, 但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腐殖质属于该成分。
ppt课件
17
• [例1] (2011·山东理综,2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 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 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ppt课件
18
•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 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 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才 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 (2)对环境的压力:人的需求多样化,如水、粮食、能源等,另外 对住房、科教设施、森林、草原等也有需求。人口增长和环境恶 化有时会造成恶性循环,进一步造成人口增长和环境恶化。
ppt课件
14
• 2.全球性环境问题
• (1)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主要由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产生的大 量CO2等气体阻碍红外线向太空辐射引起,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
能量流 动
太阳能
食物链
单向流 动,逐 级递减
食物链 各营养 级生物 间
共同把 生态系
物质循 环
生态系 统
和食物 网
反复利 用环,流循动、生物圈 全球性
统各成 分联系 成一个 统一整 体;并
生物与
信息发 生物与 调节生 生生理 ppt课件 生物之 态系统 8
• 小结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为10% ~ 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 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kJ和__________________kJ。若去除蛇,且 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__。若外来生物 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________锐减或丧失。
• (2)草提供10000 kJ能量,如果按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且能 量传递效率最低为10%时,鹰占据的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为 10000×(10%)4=10 kJ;如果按草→兔→鹰或草→鼠→鹰食物链, 且能量传递效率最高为20%时,鹰占据的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高为 10000×(20%)2=400 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那么鼠直接 流向鹰的能量增多,鹰获得的能量增多,鹰的容纳量增多。若外 来生物入侵,本地生物的多样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ppt课件
9
• ②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二者之间的关系图例。
ppt课件
10
• ③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个 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而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ppt课件
11
•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1.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原理
ppt课件
12
• 2.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 关系曲线
ppt课件
19
•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__和竞争。若 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 值变为________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 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 低”)。
• (2)臭氧层破坏:由氟利昂等物质大量释放引起臭氧层破坏,紫外 线透射增强,引发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 作用受到抑制。
• (3)海洋污染——水体污染,污水、石油等污染物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表现为赤潮、水华等现象,引起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
• (4)土地荒漠化:主要由植被破坏引起,可导致沙尘暴现象,造成 环境严重污染。
ppt课件
5
• (4)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
ppt课件
6
• 2.生态系统的功能 •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作用,
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关系 • ①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Nhomakorabeappt课件
7
项目
区别
联系
来源 途径 特点 范围
• (4)草原干旱时,免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 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 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 持体内水平衡。
ppt课件
20
•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食物网简 单,即生物种类少,生物多样性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 生态系统的生物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网中并 不包括分解者。
ppt课件
1
ppt课件
2
•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1.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 (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
ppt课件
3
• (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地位
•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 ②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 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ppt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