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55

合集下载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历年真题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历年真题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2012年真题)西周穆王统治时期制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是( )。

A.《九刑》B.《汤刑》C.《吕刑》D.《禹刑》正确答案:C解析:周穆王命司寇吕侯制作《吕刑》,《吕刑》全面贯彻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提出了“上下比罪(类推)”“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罪疑从轻、罪疑从赦)”“中罚、中道、中正(宽严适中)”的刑法原则,制定了“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体现了“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的因地、因时制宜的刑法原则,并规定了较为完整的赎刑制度。

因此,《吕刑》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故选C项。

“九刑”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九刑”是西周的一部刑书,因九篇而得名;另一说认为,“九刑”是九种刑罚,即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大辟)加上鞭、扑、赎、流,合称“九刑”。

“九刑”可能在西周后期才成型,但周穆王时期为西周中期,且仅为刑书,故不选A 项。

《汤刑》为商朝法律的总称,《禹刑》为夏朝法律的总称,故不选B、D项。

知识模块: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2.(2012年真题)中国古代“改法为律”始于( )。

A.周公制礼B.商鞅变法C.邓析“竹刑”D.“约法三章”正确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将《法经》改编为秦律,史称“改法为律”。

“改法为律”后使律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强调了法律的普遍性、稳定性和必行性。

可见,选B项。

周公制礼是西周时期比较大的立法活动。

邓析为春秋时期的郑国大夫,他私刻竹刑,这是春秋时期一次比较重要的成文法公布活动。

公元前207年,刘邦兵人咸阳,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标志着西汉立法的开端。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课试题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课试题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课试题真题及答案【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毎小题1分,第1~20小題共20分。

下列毎题绐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法律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划分法系的核心标准B大陆法系是在维承罗马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C通过法律移植实现区域法律高度统一是形成法系的必要条件D在法律全球化时代,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分已没有现实意义2.我国《行政处罚法》第5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规定对行政执法有约束力B该规定主要发挥社会作用而非规范作用C该规定直接体现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D该条文规定了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3.下列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情形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A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引发保验理赔B某国爆发战争导致投资合同无法如期履行C小李与小张依法进行婚姻登记结成夫妻关系D大刘死亡致其与所在单位的劳动关系消灭4.在划分法律部门时不能频繁地变动法律部门的内容和结构,也不能只考虑法律规范的现状,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该观点体现的法律部门划分原则是()A主次标准原则B相对稳定原则C合目的性原则D适当平衡原则5.下列关于我国立法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A立法程序包含了立法的步骤与方法B立法程序只能由《立法法》予以规定C立法程序在实际立法环节中可以调整甚至省略D法律的公布实行“谁制定谁公布”原则6.某法官在一份赡养纠纷案的判决书中不仅援引了相关法律条文,还引用了中国古代《孝经》中的孝道原则进行说理。

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官援引的相关法律条文是裁判的大前提B法官在适用相关法律条文时需对其进行解释C.《孝经》中的孝道原则对该案具有法律约束力D法官运用孝道原则说理是在进行法律论证7.关法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B科学技术不仅影响法律的内容,也影响法律调整的领域C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会引起传统法律概念和原则的变化D防范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危書,要靠科技手段而非法律机制8.《共同纲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制定主体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9.下列有关我国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荒地属于国家所有B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C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所有权可以转让D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10.下列有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体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一切国家权力C各级人民代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相互监督关系11.下列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的表述正确的是A立法会议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B行政长官有权任命部分立法会议员C立法会主席由立法会议员互选产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D立法会议员只能由香港特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12根据现行宪法下列关于平等保护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A国家机关拒绝录用“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不构成歧视B政府优先采购残疾人福利企业的产品,违反了平等保护原则C为保护妇女的就业权,在任何工种或岗位上都不得设置性别限制D国家对少数民族给子某些适当的照顾,不违反平等保护原则13某镇镇长甲涉嫌贪污公款被调查,后被起诉至县人民法院。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2年真题)清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 )。

(分数:2.00)A.刑部B.大理寺C.都察院D.宗人府3.(2013年真题)元朝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相犯的案件,普通司法机关无权管辖,须由专门机构审理裁决。

该专门机构是( )。

(分数:2.00)A.理藩院B.大理寺C.宣政院D.大宗正府4.(2013年真题)明洪武三十一年,某省布政使上书皇帝,嘉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

依照《大明律》的规定,该上书行为构成的罪名是( )。

(分数:2.00)A.内乱B.左官C.奸党5.(2013年真题)清朝光绪年间,某官员甲因犯罪而被发配新疆,给驻防八旗官兵当差为奴。

甲被判处的刑罚是( )。

(分数:2.00)A.发遣B.刺配C.充军D.流刑6.(2014年真题)元朝在中央设立的最高行政机关为( )。

(分数:2.00)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行省7.(2014年真题)明朝初年,朱元璋将其亲自审理的案件加以整理汇编,并加上因案而发的训导,作为训诫臣民的特别法令颁布天下,史称( )。

(分数:2.00)A.明《大诰》B.《大明律》C.《大明会典》D.《问刑条例》8.(2014年真题)为了规范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加强行政管理,清政府仿效明朝,将各级国家机关的职掌、事例、活动规则等有关制度编撰成集,称为( )。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秋时期,最早打破“不预设刑”、“临事议制”法律传统的诸侯国是( )。

(2012年真题)A.郑国√B.齐国C.楚国D.秦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奉行的“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临事制刑,不预设法”(《左传.昭公六年》)的法律传统,颠覆了奴隶主贵族利用“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左传.昭公六年》)的神秘力量垄断控制法律的局面。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左传.昭公六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故选A项。

3.中国古代首次设置律博士的政权是( )。

(2010年真题)A.北魏B.曹魏√C.西晋D.北齐三国曹魏政权在廷尉之下首次设置律博士,以教授法律、培养司法官吏为职责。

可见,选B项。

4.秦朝作为司法官吏断案依据的成例称为( )。

(2010年真题)A.决事比B.封诊式C.廷行事√D.断例秦朝将司法机关断案所形成的成例称为廷行事,故选C项。

决事比作为汉朝法律形式的一种.是指在律无正条时比照援引典型判例作为裁判案件依据的单行法规;封诊式是秦朝作为法律形式的一种.是司法机关有关审判原则、治狱程式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文书程式;断俐为元朝的刑事法律形式。

5.“八议”中保护前朝皇室宗亲及其后裔的制度是( )。

(2010年真题)A.议亲B.议宾√C.议贵D.议故所谓“八议”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下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2012年真题)下列刑罚中,属于秦朝作刑的是( )。

(分数:2.00)A.髡刑B.耐刑C.赀刑D.城旦舂√解析:解析:秦朝的作刑类似于后世的徒刑,主要包括城旦舂(男子为城旦即服役,女子为舂米)、鬼薪白粲(男子为神庙砍柴,女子择米正白)、隶臣妾(充当官奴婢)、司寇(服短期劳役)、候(充当斥候)等。

可见,选D项。

髡刑(剃去犯人头发)、耐刑(剃去犯人胡须)为秦汉时期的耻辱刑,而不是作刑。

可见,不选A、B 项。

赀刑为秦汉时期的一种财产刑,而不是作刑,类似于后世的罚金。

可见,不选C项。

3.(2012年真题)下列关于春秋决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春秋决狱盛行于西汉文帝、景帝时期√B.春秋决狱体现了司法领域中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C.春秋决狱是指以《春秋》的经义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D.春秋决狱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解析:解析:春秋决狱出现于汉武帝时期,盛行于西汉中后期,沿用于魏晋南北朝。

可见,A项表述不正确。

春秋决狱是以儒家经典,特别是以《春秋》一书所提倡的“微言大义”作为审案依据,因此又称为“经义断狱”。

春秋决狱体现了在司法领域中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是汉朝法律儒家化的标志之一。

可见,B、C项表述正确。

春秋决狱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封建大一统思想后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定的《大统式》开创了以下哪一种法律形式( ) A.律B.令C.格D.式正确答案:D解析:西魏编定《大统式》是我国历史卜第一部式的汇编,这一法律形式为唐、宋王朝所沿用。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在我国封建法律发展史上,最早确立法典12篇结构的是以下哪一著作( )A.《开皇律》B.《永徽律》C.《北齐律》D.《北魏律》正确答案:C解析:《北齐律》于武成帝河清三年(564年)完成,其特点为:形成了12篇的法典体例。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麟趾格》是( )A.定罪量刑的普遍性规范B.弥补的附属性法律C.规定国家制度的暂时性法令D.地方习惯法正确答案:A解析:格这种法律形式,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北魏中期,格刚从科演变而来,在内容上与汉晋之科无大区别,作为弥补律令的副法行用。

北魏后期至北齐初期,格逐渐取代律文成为主要法律形式。

东魏时颁布《麟趾格》作为正刑定罪的规范,这一阶段格成为当时的通制。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4.以身高来决定是否负刑事责任的是以下哪个朝代( )A.曹魏B.唐朝C.汉朝D.秦朝正确答案:D解析:秦律规定,未成年者犯罪,小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处罚。

秦朝把身高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标准,规定男六尺五寸、女六尺二寸以卜要承担刑事责任。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5.秋冬行刑制度始于( )A.汉朝B.西周C.秦朝D.曹魏正确答案:A解析:汉朝死刑的执行采取秋冬行刑制度,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这段特定的时间执行,这主要是受到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6.关于秦朝立法指导思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秦朝的立法强调“兼爱”“非攻”B.秦朝的立法主张“缘法而治”和“法令由一统”C.秦朝的立法体现“无为而治”的老庄核心思想D.秦朝的立法提倡“德治”“礼治”与“人治”正确答案:B解析: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6.doc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6.doc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6(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西周穆王统治时期制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是( )(2012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2题)(分数:2.00)A.《九刑》B.《汤刑》C.《吕刑》D.《禹刑》3.西周时期对诉讼已经有所区分,其中“以财货相告”称为( )(2010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5题)(分数:2.00)A.讼B.告C.狱D.诉4.下列关于《法经》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4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4题)(分数:2.00)A.《法经》的编纂者是商鞅B.《法经》将“名例”置为首篇C.《法经》确立的九篇体例为后世法典所继承和发展D.《法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5.秦律规定:“盗封啬夫可(何)论?廷行事以伪写印。

”这里的“廷行事”是指( )(2016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3题)(分数:2.00)A.制定法B.司法成例C.立法解释D.司法解释6.在汉文帝十三年的刑制改革中,用以替代黥刑的刑罚是( )(2009年综合课单选第42题)(分数:2.00)A.笞三百B.笞五百C.弃市D.髡钳城旦春7.汉朝建立了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对囚徒复核审查的制度,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

这种制度称为( )(2010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40题)(分数:2.00)A.读鞫B.乞鞫C.录囚D.举劾8.下列法典中,首次确立“准五服以制罪”制度的是( )(2012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6题)(分数:2.00)A.《开元律》B.《北魏律》C.《晋律》D.《贞观律》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刑讯野蛮残酷。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doc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doc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年单选31)《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中具有诉讼法性质的篇目是( )。

(分数:2.00)A.《网法》与《捕法》B.《网法》与《杂法》C.《杂法》与《具法》D.《捕法》与《具法》3.(2004年单选39)秦朝中央最高司法机关是( )。

(分数:2.00)A.刑部B.大理寺C.廷尉D.司寇4.(2005年单选38)“公室告”与“非公室告”的诉讼类别出现于( )。

(分数:2.00)A.秦朝B.汉朝C.三国两晋南北朝D.唐朝5.(2009年单选39)秦朝的法律形式中,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是( )。

(分数:2.00)A.决事比B.封诊式C.指挥D.廷行事6.(2011年单选44)依据秦朝诉讼法律制度,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公室告”案件的是( )。

(分数:2.00)A.贼杀伤B.盗他人C.子告父母,臣妾杀家主D.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髡其子及臣妾7.(2012年单选34)下列刑罚中,属于秦朝作刑的是( )。

(分数:2.00)A.髡刑B.耐刑C.赀刑D.城旦舂8.(2013年单选34)秦始皇三十三年,咸阳令审判一起盗羊案件时,误将系羊绳圈的价值计入赃值,与秦律规定的计赃方法不符。

依照秦律,该县令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其所触犯的罪名是( )。

(分数:2.00)A.不直B.纵囚C.失刑D.擅刑9.(2014年单选35)下列关于秦朝立法指导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55(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法律形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科最早出现于汉代,北魏以格代科,科失去了独立的法律地位√B.格最早出现于东魏时期,名称为《麟趾格》C.清朝的则例相当于民事法规D.宋朝编纂的条法事类是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解析:解析:科最早起源于汉代,北魏以格代科,科才失去独立的法律地位,格的出现为隋、唐、宋时期的律、令、格、式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可见,A项表述正确,B项表述错误。

清朝的则例相当于行政法规。

故C项表述错误。

宋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格、式、编敕、编例和条法事类,其中,编敕和编例是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而不是条法事类。

故D项表述错误。

3.下列关于古代刑等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唐朝的封建制五刑一共二十五等B.宋朝的臀杖和脊杖各十等C.元朝的笞杖刑分为笞刑五等和杖刑六等D.明朝的法定死刑包括绞、斩和凌迟三等√解析:解析:唐朝的封建制五刑一共20等,即笞刑5等,包括笞10、笞20、笞30、笞40、笞50;杖刑5等,包括杖60、杖70、杖80、杖90、杖100;徒刑5等,包括徒1年、徒1年半、徒2年、徒2年半、徒3年;流刑3等,包括流2 000里、流2 500里、流3 000里,而加役流、会赦犹流、反逆缘坐流等,并非法定3等流刑,对于3等流刑,都要服劳役1年,而对于加役流,则需服劳役3年;死刑分为绞、斩二等。

可见,A项表述错误。

宋朝实行折杖法,即将五刑中的笞刑和杖刑折为臀杖,徒刑和流刑折为脊杖,各5等。

可见,B项表述错误。

元朝实行以七为尾数的11等笞杖刑,其中,笞刑6等,杖刑5等。

故C项表述错误。

明朝的死刑刑种很多,但《大明律》确定的死刑只有绞、斩和凌迟三等。

故D项表述正确。

4.下列关于秦朝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秦朝是我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历史时期B.秦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身高确立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C.御史台是秦朝最高的中央监察机关D.秦律在编纂体例上开创了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解析:解析:我国封建法律的儒家化开始于汉代。

故A项表述错误。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身高确立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其他朝代都不以身高来确定刑事责任年龄。

故B项表述正确。

秦朝的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和监察机关最高长官的名称是合一的,称为御史大夫。

汉代设置了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最高长官称为御史大夫。

可见,C项表述错误。

《法经》在编纂体例上开创了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而不是秦律。

故D项表述错误。

5.清朝最重要的会审制度是( )。

(分数:2.00)A.朝审B.热审C.三司会审D.秋审√解析:解析:清朝继承了明朝的会审制度。

清朝的会审制度类型包括秋审、朝审、热审、三司会审和九卿会审,但是最重要的会审制度是秋审,被清朝奉为“国家大典”。

6.唐朝实行赋税改革,实行夏、秋两季和户等征税,该法律称为( )。

(分数:2.00)A.均田法B.租庸调法C.两税法√D.一条鞭法解析:解析: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基本原则是量出以制入,即国家根据当年财政支出的预算确定当年赋税的总额,然后到各地分派征收。

第二,按户等征收,即各地根据每户土地和财产的多少评出户等,然后按户等的高低征收多、少不同的赋税。

第三,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秋两季征税,正是两税法名称的由来。

两税法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税制改革。

故选C项。

一条鞭法是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于1581年改革时推行的税制改革措施,一条鞭法并非大纲规定掌握的内容。

D项为干扰项。

7.我国最早从西方引进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典是( )。

(分数:2.00)A.《大清新刑律》√B.《大清律例》C.《暂行新刑律》D.《中华民国刑法》解析:解析:清末沈家本修律,颁布《大清新刑律》,该部刑法典从西方引进了许多制度和术语,如罪刑法定、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无罪推定、缓刑、假释、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保释、预审等,这些都属于我国首次引进的先进法律制度。

故选A项。

8.清末司法改革,在诉讼程序上实行( )。

(分数:2.00)A.三级两审制B.三级三审制C.四级两审制D.四级三审制√解析:解析:清末司法改革,在审级上实行四级三审制,故选D项。

在我国近代史上,清末和北洋政府实行四级三审制;南京国民政府在1935年《法院组织法》颁布前,也实行四级三审制,《法院组织法》颁布后,实行三级三审制;工农民主政权实行四级两审制;解放区人民法院体制完善后,实行三级三审制;目前我国实行四级两审终审制。

9.据《旧唐书.职官制》记载:凡主审官员与被鞫人系亲属、师生、仇嫌关系者皆应换推。

此处的换推指的是( )。

(分数:2.00)A.起诉制度B.审讯制度C.判决制度D.回避制度√解析:解析:为了防止司法官吏因亲属或仇嫌关系而故意出入人罪,唐律规定了司法官审判回避制度,即“换推制”。

凡主审官员与当事人系五服内的亲属或姻亲,或师生关系,或曾为本部官吏以及此前有仇嫌的,都应换推回避。

故选D项。

10.《中华民国约法》指的是( )。

(分数:2.00)A.“天坛宪草”B.“袁记约法”√C.“贿选宪法”D.“五五宪草”解析:解析:《中华民国约法》又称为“袁记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年)又称为“天坛宪草”,《中华民国宪法》(1923年)又称为“贿选宪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36年)又称为“五五宪草”。

故选B项。

11.《大清民律草案》主要是以( )民法典为蓝本参酌制定的。

(分数:2.00)A.日本√B.德国C.法国D.瑞士解析:解析:《大清民律草案》主要是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制定的民法典为蓝本,同时兼顾德国、瑞士民法典制定的。

故选A项。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元朝法律形式的是( )。

(分数:2.00)A.条法事类B.则例C.式D.条格√解析:解析:元朝主要的法律形式是断例和条格,故选D项。

条法事类是宋朝独有的法律形式,故不选A 项。

则例是清朝的法律形式,故不选B项。

式是隋唐宋时期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故不选C项。

13.有权对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作出的判例实施核定的机关是( )。

(分数:2.00)A.立法院B.司法院√C.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D.国民大会解析:解析:判例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要法律渊源之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体系的一个重要层次就是由最高法院依照法定程序作出的判例和司法院大法官会议作出的解释例和决议。

最高法院作出的判例,须报司法院核定,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故选B项。

立法院是有名无实的“牌位”机关。

排除A项。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是实权领导机关和控制立法权的机关,但并不过问司法事宜。

排除C项。

国民大会是国民党形式上的立法机关,而不是司法机关。

排除D项。

14.革命根据地时期,规定以参议会作为管理政权机关的宪法性文件是( )。

(分数:2.00)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55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D.《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解析:解析:《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确定了“三三制”的宪法组织原则,该原则就是在参议会中确定共产党、左派进步人士和中间分子各占1/3,该原则由参议会通过,故参议会是管理政权的机关。

15.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内容不包括( )。

(分数:2.00)A.七出、三不去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嫁娶礼书√解析:解析: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内容包括七出、三不去,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礼,一夫一妻制等。

嫁娶礼书为元朝婚姻制度。

故选D项。

16.下列关于古代民事、经济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汉朝为了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制定了《酎金律》B.我国第一次实行征收实物税的朝代是宋朝C.宋朝已经出现了有关“活卖”和“绝卖”的区分√D.清朝明确了典和卖的区分,但没有规定有关出典物风险责任的负担原则解析:解析:宋朝已经出现了有关“活卖”和“绝卖”的区分,对于“活卖”,宋朝称之为“典卖”,对于“绝卖”,宋朝视为买卖契约。

故选C项。

A项错在:汉朝为了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颁布了《告缗令》,而不是《酎金律》,《酎金律》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法律。

B项错在:我国第一次实行征收实物税的朝代是唐朝,而不是宋朝。

D项错在:清朝不仅明确了典和卖的区分,而且还规定了有关出典物风险责任的负担原则。

17.古代编纂的律典中,首次规定“诉讼”篇目的朝代是( )。

(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解析:解析:元朝的诉讼制度有所发展,突出表现为“诉讼”在法典中开始独立成篇。

《元史.刑法志》《元典章》中,“诉讼”已经独立出现,对诉讼的程序、步骤、诉状的格式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反映出实体法与程序法开始逐步分离。

18.下列有关《大明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大明律》采取以“名例律”为统率,以11篇作为分则的法典编纂体例B.《大明律》首次使凌迟刑成为法定死刑C.《大明律》加重了对伦理教化方面犯罪的处罚D.《大明律》是明朝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解析:解析:《大明律》采取以“名例律”为统率,以6篇作为分则的法典编纂体例,即分则是以六部分篇的,而不是以11篇分篇的。

故A项错误。

宋朝颁布的《庆元条法事类》使凌迟刑成为与绞、斩并用的法定死刑,《大明律》使凌迟刑正式入律。

故B项错误。

《大明律》加重了对侵犯皇权、贪污、侵犯财产,即所谓“帑项钱粮”等犯罪的处罚,而对于婚姻、田土等犯罪,却减轻了处罚,这就是所谓“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故C项错误。

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9.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0.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

(分数:2.00)A.律√B.廷行事√C.法律答问√D.决事比解析:解析: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廷行事、法律答问和封诊式五种。

故选A项、B项和C项。

决事比是汉朝的法律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