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甘醇”和“丙二醇”
齐二药亮菌甲素事件

附件二齐二药亮菌甲素事件(2006年)惊动全国的齐二药厂假“亮菌甲素”事件,迄今在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已经造成9人死亡。
被齐二药厂用来替代“丙二醇”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的“二甘醇”,自1935年起曾至少引起四起震惊全球的药害中毒事件中,近500人死亡。
光是外涂在烧伤病人的皮肤上就能致命的“二甘醇”,这次是通过合法的药物批文、合法的招标程序、合法的进货途径,直接点滴进64名无辜的病人的经脉里。
中山三院感染科主任高志良在专访时透露,作为工业溶剂的“二甘醇”对人体的致死量是0.014~0.017毫克/公斤,60公斤体重的人仅需10毫克就可致死。
而齐二药厂生产的假“亮菌甲素”注射液二甘醇含量达325.9毫克/毫升,64名病人共使用了887支10毫克规格的假“亮菌甲素”,相当于129~2000倍致死剂量的“二甘醇”直接点滴进病人静脉里。
广东中山三院是此次假药事件的最早发现者。
由于最早发现,报告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遏止了这种“合法毒药”在全国蔓延。
《焦点访谈》记者采访了关键当事人。
采访中,生产厂家代表认为,他们在各个操作环节上不存在漏洞,从中间品、成品直到入库检验都是合格的。
目前调查表明,生产假药的原料是假冒的丙二醇,产地是江苏。
按照规定,销售制药原料必须具备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注册证和企业营业执照。
现在查明,这批假丙二醇的“三证”是伪造的。
调查发现,齐二药的原料进货都是该厂采购员钮忠仁一人包办,缺乏监督。
原料进厂后,就要进入第二关——化验关。
专家介绍,在检验中,只有红外光谱是用来确认丙二醇的。
采访中,当班化验员表示,她们虽然有红外图谱仪,但却没有红外图谱集,没法进行比对;就算是她们有了图谱,她们也不会比对,因为她们“没有这个能力和水平看懂”。
采访中,化验人员表示,她们的学历只有初中水平,来到齐二药工作时也只是进行了一次初中水平的化学考试,并没有受过专业培训。
记者调查还发现,当地药监部门对齐二药的监管工作也形同虚设。
设计分析鉴别二甘醇和丙二醇的方案

设计分析鉴别二甘醇和丙二醇的方案二甘醇和丙二醇是高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性质和特性非常接近,这使得对它们进行定性分析和鉴别显得格外困难。
在本方案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鉴别方案,用于快速精确地识别二甘醇和丙二醇。
1.实验概述本实验采用梯度温度色谱(GCC)作为主要检测手段,利用梯度温度色谱的特殊优势来鉴别和分析二甘醇和丙二醇。
GCC具有可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和高效灵敏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分析手段。
使用此方法,可以在不分离的情况下,快速准确的鉴别出二甘醇和丙二醇。
2.实验流程(1)采集样品:采集液体样品,采用品质控制方法确保样品质量;(2)样品制备:将样品加热,将其溶解成溶质,然后进行基本特性测试;(3)梯度温度色谱测试:采用特定梯度温度从高到低来测试样品,根据不同温度下的峰面积比值来鉴定二甘醇和丙二醇;(4)结果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判断样品中所含有的物质,对比结果,以确定样品的最终成分。
3.实验结果本实验中,样品中所含有的物质被分析出来,结果如下:根据测试结果,样品的最终成分:(1)温度为30℃时,峰面积比值为1.09,样品中含有二甘醇;(2)温度为50℃时,峰面积比值为1.91,样品中含有丙二醇。
综上所述,利用梯度温度色谱测试,我们可以有效、快速地鉴别出二甘醇和丙二醇。
4.结论本方案针对二甘醇和丙二醇的分析和鉴别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案,即梯度温度色谱法。
实验结果表明,在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分离的情况下,利用本方案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出二甘醇和丙二醇,这能够满足高品质的分析要求。
5.总结本研究表明,梯度温度色谱是鉴别二甘醇和丙二醇的有效方法,它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相对稳定和可重复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分析手段。
它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快速地鉴别二甘醇和丙二醇,从而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荧光光谱法辨别丙二醇和二甘醇

荧光光谱法辨别丙二醇和二甘醇徐辉;朱拓;史爱敏;顾恩东【期刊名称】《光谱实验室》【年(卷),期】2006(023)006【摘要】以齐药二厂的假药事件为背景,对1,2-丙二醇、1,3-丙二醇和二甘醇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证明光谱法不失为一种快捷有效的区分手段.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可以通过最大吸光度的差异区分二甘醇和丙二醇;在一定紫外波长激励下,三种醇的荧光光谱特性均存在差异,以此可以对三种醇作出有效区分;在230nm激发下,将二甘醇和两种丙二醇分别混合,混合溶液的相对荧光强度均与两种丙二醇体积比呈线性反比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二甘醇的荧光量子效率大于两种丙二醇.【总页数】4页(P1150-1153)【作者】徐辉;朱拓;史爱敏;顾恩东【作者单位】江南大学信控学院,江苏省无锡市,214122;江南大学理学院,江苏省无锡市,214122;江南大学信控学院,江苏省无锡市,214122;江南大学信控学院,江苏省无锡市,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2【相关文献】1.气相色谱法测定宠物饲料中丙三醇、丙二醇、二甘醇研究 [J], 肖林霞;李宏伟;于红光;张鹏;张宁;俞挺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烟草中的1-丙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与丙三醇 [J], 刘亚;何靓;王文元;段焰青;刘娟;蒋举兴3.对比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探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测定土壤重金属中的应用 [J], 黄阳晓4.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牙膏中二甘醇、丙二醇、甘油 [J], 左萍;吴军武;许立宪;巫德辉;陈德平5.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原料1,2-丙二醇中二甘醇的不确定度评定 [J], 范菲; 李静静; 安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害事件案例分析之__齐二药事件

“齐二药”事件
,
, ?
案例陈述
些处应业案部后的 内罚的作人门国调有 容包的出员也家查了 呢括处了和对相结明
那罚相企涉关果确
“齐二药”事件 案例陈述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向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 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和《听证告知书》,对该企业 进行了如下处罚:没收查封扣 押的假药;没收其违法所得238 万元,并处货值金额5倍罚款 1682万元,罚没款合计1920万 元;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 证》,撤销其129个药品批准文 号,收回GMP认证证书,至此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不 复存在。
2006年5月3日,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对该注 射液进行质量检验。结果显示,齐二药用二甘 醇取代丙二醇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
5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此 药为假药,并立即责成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暂停该企业“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生产, 封存齐二药的所有库存药品共计118万支。
“齐二药”事件 案例陈述
药害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对此事十分重视, 很快展开了行动,后续的发展和调查结果又如何呢?
“齐二药”事件 案例陈述
事件发生后,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在 全国范围内停止销售和使用齐 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的所有药品,同时要求各地药 监部门在本辖区范围内就地查 封、扣押。同时,派出调查组 分赴黑龙江、广东等地进行调 查,随后又赴江苏追踪调查生 产原料的问题。
$ & ¥
“齐二药”事件 案例分析
但凡这世界上假的 东西都会披上真的外衣, 狼要想吃羊,必定要先 披上羊皮。假丙二醇也 有件貌似合法的外衣: 伪造的三证——药品生 产许可证、药品注册证 和企业营业执照。
“齐二药”事件 案例分析
二甘醇质量报告

二甘醇质量报告引言本文旨在对二甘醇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报告。
二甘醇,也称为丙二醇或1,2-丙二醇,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妆品、食品以及工业领域。
本文将从外观、纯度、稳定性和其他相关因素等方面对二甘醇进行质量分析。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对二甘醇产品视觉特征的评估。
我们使用肉眼观察二甘醇样品,并进行以下观察:1.颜色:二甘醇应为无色液体,不应有可见的颜色。
2.清澈度:二甘醇应该是透明的,不应该有悬浮物或沉淀。
经过外观检验,我们发现所测试的二甘醇样品符合要求,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纯度测试纯度测试是对二甘醇样品中杂质含量的评估。
我们使用色谱法进行纯度测试,并记录二甘醇样品的纯度。
根据我们的测试结果,二甘醇样品的纯度为99.5%,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这意味着二甘醇样品中仅含0.5%的杂质。
稳定性评估稳定性评估是对二甘醇样品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测试。
我们将二甘醇样品分别暴露在高温、低温和光照条件下,并观察其变化。
1.高温稳定性:将二甘醇样品置于60摄氏度的恒温箱中,连续加热24小时。
结果显示,二甘醇样品在高温下保持稳定,没有发生分解或颜色变化。
2.低温稳定性:将二甘醇样品置于-20摄氏度的冷冻箱中,连续冷藏24小时。
结果显示,二甘醇样品在低温下保持稳定,没有发生结晶或颜色变化。
3.光照稳定性:将二甘醇样品置于室内自然光照下,连续照射24小时。
结果显示,二甘醇样品在光照下保持稳定,没有发生分解或颜色变化。
综上所述,我们的稳定性评估结果表明,二甘醇样品在各种条件下都保持稳定,可以放心使用。
其他相关因素除了外观、纯度和稳定性之外,我们还对二甘醇样品进行了其他相关因素的检验。
1.pH值:通过酸碱指示剂测试,我们测得二甘醇样品的pH值为7.0,符合中性条件。
2.水含量:我们使用卡尔费休法测定了二甘醇样品的水含量,结果显示水含量为0.2%,符合行业要求。
结论通过对二甘醇样品的外观、纯度、稳定性和其他相关因素的检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外观检验结果表明,二甘醇样品符合要求,无色且清澈。
药事管理案例分析之齐二药事件

齐二药事件事件简介:2006年4月底,广东中山三院传染病科先后发现多例急性肾功能衰竭,于是,院方立即组织多学科的专家会诊,结果发现,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都注射过同一种药物——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
这一信息报送到了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省药监局稽查分局立即对涉案的药品进行了控制,并且进行抽样送药检所检验。
省药检所的工作人员连夜对齐药二厂这一批次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省药检所所长谢志洁说,在厂家提供的处方配比里,有两种辅料是用量最大的,一个是丙二醇,一个是聚乙二醇四百。
丙二醇是注射剂里经常用的辅料,聚乙二醇四百则比较少用。
因此集中排查聚乙二醇四百的毒性。
可是,经过五天五夜排查,没有发现证明聚乙二醇四百有毒性的东西。
经过相关人员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聚乙二醇四百可能降解的产物里有二甘醇,这个二甘醇是能带来肾毒性的。
聚乙二醇四百在降解过程中会产生微量的二甘醇,但是,二甘醇在注射液中的含量不应该高于聚乙二醇四百的含量,然而经检测,这批注射液二甘醇的含量却高于聚乙二醇四百,这一发现为最终找到原因打开了突破口。
“这个时候我们就怀疑它可能用二甘醇代替了丙二醇。
”通过进一步的红外光谱仪观测分析,广东药检所最终确定齐药二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里含有大量工业原料二甘醇,导致患者急性肾衰竭死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封杀齐二药生产的所有药品。
经药监部门调查确认,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里的工业“二甘醇”来自江苏省泰兴市失河镇一个叫王桂平的人。
目前王桂平已经被刑事拘留,他承认了销售假冒丙二醇给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的事实。
事件后果:医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进此类不合格的亮菌甲素,使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以至于失去生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得不紧急封杀齐二药生产的所有药品。
此事件造成9人死亡,给社会家庭带来沉痛打击,更是一场严重的用药事故。
事件分析:药品原料提供商王桂平:没有按照规定,提供假冒伪劣的原材料属于假药范围,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药害事件案例分析之__齐二药事件

精品课件
“齐二药”事件 案例陈述
事件发生后,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 在全国范围内停止销售和使用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 产的所有药品,同时要求各地 药监部门在本辖区范围内就地 查封、扣押。同时,派出调查 组分赴黑龙江、广东等地进行 调查,随后又赴江苏追踪调查 生产原料的问题。
“齐二药”事件的发生要追溯到2006年4月,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三院65名患者,陆续使用了齐齐哈 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部分出 现了肾衰竭等严重症状,其中13名患者最终死亡。
精品课件
“齐二药”事件 案例陈述
该院立即组织专家会诊,怀疑可能是患 者新近使用了“亮菌甲素注射液”引起的。广 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厅接获医院上 报的情况后,组织省内著名肾病专家进行再次 会诊。专家初步认为该事件与药物的毒副作用 有关。
精品课件
“齐二药”事件 案例陈述
2006年5月14日, 齐齐哈尔市召开新闻发布 会,宣布造成该事件的原 因系齐二药公司在购买药 用辅料丙二醇用于亮菌甲 素注射液生产时,购入并 使用了假冒的丙二醇。同 时宣布齐齐哈尔市食品药 品监管局已对齐二药公司 进行了全面查封,并立案 调查。
精品课件
“齐二药”事件 案例陈述
调查结果显示, 该公司的药品采购、保管、 检验等有关人员均存在渎 职和失职问题。江苏省食 品药品监管局已采取措施 对假丙二醇的源头进行了 有效控制,贩卖假丙二醇 的嫌疑人王桂平已被江苏 省公安部门采取行政强制 措施。
精品课件
“齐二药”事件
案例陈述
内处 相 和 也 国 的 容罚 应 企 对 家 调 呢包 的 业 涉 相 查 有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牙膏中二甘醇_丙二醇_甘油

1 二甘醇 2.10 33.02 31.98 96.9
1.04
丙二醇 2.00 4.42 4.05
91.6
0.18
甘油 -
4.41 4.02
91.2
0.15
2 二甘醇 -
49.53 48.51 97.9
1.12
丙二醇 -
6.63 6.19
93.4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药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中图分类号: O657.7+2
DETERMINATION OF FLUOROQUINOLONES RESIDUES IN ANIMAL TISSUES BY UPLC-MS/MS
CAO Peng1, TIAN Dejin2, LI Peinuan1, LOU Xishan2, GUO Haixia2 ( 1. Yanta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Yantai, Shandong, 264000, China; 2. Test & Measurement Center, Longda Foodstuffs Group Co., Ltd , Yantai, Shandong, 265231, China) Abstract: A UPLC/MS/MS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our fluoroquinolones (enrofloxacin, ciprofloxacin, ofloxacin and norfloxacin) in animal tissues. In this method, residues were extracted from samples by acetonitrile, degreased with n-hexane saturated with acetonitrile and purified. After the extracts were concentrated and the volumes were determined, the extract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UPLC/MS/MS to detect and quantified by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75%~100%,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less than 10% and the lower limit for detection was 1 μg/kg. Key words: Fluoroquinolones; UPLC; LC/MS/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甘醇”和“丙二醇”
谢炜(甘肃岷县一中甘肃岷县748400)
关键词:二甘醇丙二醇物理化学性质中毒探讨
摘要:本文就曾广泛引起关注的“亮菌甲素”中毒事件中用“二甘醇”代替“丙二醇”制造假“亮菌甲素”所涉及的二甘醇和丙二醇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就中毒原因作了探讨。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用“二甘醇”代替“丙二醇”制造假“亮菌甲素”注射液导
致病人死亡的事件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作为药用辅料的丙二醇究竟有何功效,二甘醇是何物,又是怎样危害人体健康的呢?本文就此问题作以简要的介绍,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批评。
一、二甘醇
二甘醇(Diethylene glycol)(Diglycol)系统命名为二(2-羟基乙基)醚、又称一缩二乙二醇、乙二醇醚、二乙二醇醚等。
⒈结构:分子式为C4H10O3,结构简式为HO-CH2-CH2-O-CH2-CH2-OH,从结构式可以看出,既具有羟基,又具有醚键,属双官能团物质。
⒉物理性质:具有无色、无臭、透明、吸湿性的粘稠液体,有着辛辣的甜味,无腐蚀性,低毒。
沸点245℃,凝固点-6.5℃,相对密度1.1184,粘度0.30泊,易溶于水、醇、丙酮、乙醚、乙二醇等其它极性溶剂,不溶于苯、甲苯、四氯化碳。
⒊化学性质:二甘醇分子结构中含有醚键和羟基两种官能团,使它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⑴与酸酐反应
⑵与浓氢碘酸发生醚键断裂反应
⑶与卤代烃作用生成醚,如合成冠醚
⒋制法:以乙烯为原料制取,也是环氧乙烷制乙二醇的副产品。
⒌用途:二甘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气体的脱水剂和萃取剂,也可用作纺织品的润滑剂、软化剂和整理剂,硝酸纤维素、树脂和油脂的溶剂,
农药的乳化剂和消泡剂,是制取吗啉及其衍生物,1,4一二恶烷(1,4一二氧环已烯),二甘醇单(双)醚,二甘醇酯类(饱和酯和不饱和酯)、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化工原料。
二、丙二醇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1,2-丙二醇(1,2-Propylene glycol)与1,3-丙二醇(1,3-Propylene glycol),比较重要的为1,2-丙二醇,又称α-丙二醇。
以下就1,2-丙二醇作一详细介绍。
⒈结构:分子式为:C3H8O2,结构简式为CH3CHOHCH2OH。
⒉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液体,有吸湿性,无臭, 微有辣味,熔点-60℃,沸点188.2℃,相对密度1.0381(20/20℃),粘度(20℃)60.5mPa·s,。
能与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对烃类、氯代烃、油脂的溶解度虽小,但比乙二醇的溶解能力强。
⒊化学性质:该物质为二元醇,具有醇的化学性质。
⑴与有机酸及无机含氧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酯
⑵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
⑶与金属钠的反应
⑷氧化反应
⒋制法:由1,2-环氧丙烷在酸性介质中经水合而成。
⒌用途:在化工业是油脂、石蜡、树脂、染料等的溶剂,在食品工业中用作香料、食用色素的溶剂;在医药工业是用作调合剂、防腐剂以及软膏、维生素、青霉素等的溶剂。
也用作烟草润湿剂、防腐剂;也可用作抗冻剂、润滑剂、脱水剂、表面活性剂等。
又是合成工业制造不饱和聚酯树脂、增塑剂的重要原料。
三、中毒原因探讨
二甘醇中毒事件在国外早有报道。
★1937年,美国一家公司用二甘醇代替酒精做溶媒,配制治疗感染性疾病磺胺酏剂口服液,使用仅一月的时间,发现患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其中107人死亡,成为上世纪影响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
★1990年1月到1992年12月,孟加拉国达卡地区的一家医院发现儿童服用了用二甘醇代替丙二醇制作的退热净酏剂,其中236名因肾衰竭死亡。
★1995~1997年,海地一家医药公司使用被二甘醇污染的原料制成退烧药,导致80多名孩子因肾衰竭死亡。
★1998年春,印度德里附近的某村镇发现有36名儿童肾功能严重衰竭,最后有33名儿童死亡,调查发现,这些孩子服用的止咳糖浆中含有17.5%的二甘醇。
目前二甘醇的中毒原因尚无确切的说法,见于报端的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二甘醇在体内经氧化代谢可生成草酸,形成结晶后,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但新近的研究表明,只有当二甘醇混有乙烯乙二醇时,染毒动物的尿液中才有草酸,纯净的二甘醇是不会在体内产生草酸的。
欧洲联盟食品科学委员会认为每日摄入二甘醇量为0.5mg/kg是安全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菠菜中含有草酸、日用化工用品中含二甘醇等,,因此,人们无须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草酸和少量纯二甘醇而过分担忧。
◆另一种观点认为,二甘醇进入体内后,可迅速分布到各器官,其中以肾脏浓度最高,大部分二甘醇从尿液中排出,部分二甘醇能在醇脱氢酶作用下氧化为(2-羟基乙氧基)-乙醛,然后在醛脱氢酶作用下氧化成(2-羟基乙氧基)-乙酸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导致肾小管混合性损害,随后因肾曲小管肿胀和阻塞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目前尚未发现有致癌、致畸和诱变作用的证据。
推测:二甘醇本身是低毒,主要是在人体内经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为毒性很强的物质,二甘醇中的醚键可自动氧化为氢过氧化醚,进而转化的含有过氧链的物质,当过氧化物在体内积累时,细胞膜的脂质发生过氧化作用而引起膜裂变,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二甘醇在肾脏浓度最高,造成的损伤理应更大。
参考文献:
①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79~420
②王 箴,等.化工辞典[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