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PPT课件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季降雪较多
13
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
雪期由北向南:
始期越来越晚 终期越来越早 雪期越来越短
影响: 民居房顶坡 度大,墙体 厚,窗户小。
14
P16 2、造成延吉与长春两地积雪厚度差异的
主要原因是地形和距海远近的不同。延 吉地处长白山区迎风坡,降雪多;长春 地处内陆平原,降雪少。 漠河与长春两地积雪厚度差异的原因主 要是纬度差异。漠河纬度高气温低,积 雪融化比长春慢。
1、北方地区 1
第二节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2
3
白山—长白 山 黑水—黑龙江
4
120°E
130°E
50°N
经度: 120°E—135°E 纬度: 39°N—53°N
40°N
5
黑龙江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位于中国的东 北部
(2)范围:
包括黑龙江省、吉 林省和辽宁省
6
我 们 会
27
P21 哈尔滨是哈大线、滨州线和滨绥线 的交汇点,也是松花江内河航运的 中心。 长春位于哈大铁路线上,同时东西 方向上有铁路连接到白城和珲春。 沈阳位于哈大线和京哈线的交汇处。 大连位于哈大铁路线终点,同时也 是黄海沿岸的重要港口。
28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5
P16 3、东北三省冬季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
于排雪;这里冬季寒冷漫长,墙体厚, 窗户小有利于保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八 年级下 册地理6 .2《白 山黑水 ”—— 东北三 省》课 件(共2 9张PPT )
人教版八 年级下 册地理6 .2《白 山黑水 ”—— 东北三 省》课 件(共2 9张PPT )
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非可再生资源 开采严重,资源耗尽。
工业污染日趋严重, 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人教版八 年级下 册地理6 .2《白 山黑水 ”—— 东北三 省》课 件(共2 9张PPT )
人教版八 年级下 册地理6 .2《白 山黑水 ”—— 东北三 省》课 件(共2 9张PPT )
2004年提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很多举 措都与 我有关
三江自然保护区
为保护环境, 恢复生态,国 家建立自然保 护区。
大力发展现代农 业,抓紧研究稳 定玉米、大豆生 产的长效机制。
发展生物医药、 新能源、新材料 等新兴产业。
东北三省气候特点——冷湿
冷:纬度高,紧邻亚洲冬季风源地。 湿:气温低,蒸发量小。
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 多。
漠河 齐齐哈尔
长春 大连
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根据教材第16页活动,说出东北三省 雪期差异及原因。
城市 漠河 齐齐哈尔 长春 大连
120°
130° 50°
40°
位于中国的东北部,纬度较高。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 量分布图,你发现哪些规律?
气温 (1)年平均气温整体偏低; (2)从南向北气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渐降低。
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共32张PPT)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共32张PPT)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D)
A.水田 B.旱地 C.草地 D.林地
5.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A )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地多人少,粮食的商品率高 ③机械化程度高 ④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优势条件:
4.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5.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商品率高。
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揭秘五:”北大荒”与“北大仓”
不利条件:
纬度较高,热量少,一年一熟; 冬季气温较低,易发生低温冻害。
活动
1.我们能不能一直延续“北大荒”的模式进行开发,继续增加农田? 2.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扩大耕地
湿地锐减
生态恶化
停止开荒 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措施
作用
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 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 保护对象 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中国一汽 大连船厂
鞍钢集团 大庆油田
揭秘六: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东北三省为何会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阅读材料 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东北三省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创造新中国的多项“工业之最”。 1935年,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1956年,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在吉林长春生产下线。 1958年,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在大连造船厂建成下水。 1960年,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在黑龙江大庆投入开发建设。 ┈┈
A.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B.河流多为内流河 C.气候全年温暖湿润 D.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来形容该地山河大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242
(22) (58)
166
“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机械化耕作
活动 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阅读图6.18,说说东北三省的商店粮在我国的地位。
人口少,粮 食的本地消 费少,可以 为全国提供 更多的商品 粮。
9. 对湿地的生态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将过多降水和来水存储起来,起到抗洪防旱的作用
C.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D.多种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10. 东北地区面临的气象灾害有 (D) A .台风 B .泥石流 C .地震 D .寒潮
11 .下列关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有利条件解释 错误的是( C) A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 .东北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C .东北高科技产业多,带动农业高产 D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A.松嫩平原 B.东北平原 C.辽河平原 D.三江平原
7.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商品粮基地,其优势条件不包括( C)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C.气候湿热,作物生长期 D.气候寒冷,农田害虫少
8.东北主要的农作物是( D )
A. 春小麦、棉花 C. 冬小麦、水稻
B. 冬小麦、玉米、 D. 春小麦、大豆
3.乙是我国的( A)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漠河 哈尔滨
4.东北三省的地形以( B )为主
A. 山地和丘陵
B. 山地和平原
C. 高原和平原
D. 平原和盆地
5.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 A)
A. 气候冷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2)山河特征: ①主要地形:_平__原__和_山__地__为主。 ②主要山脉:东部为__长_白__山__、西部为大__兴__安__岭___、北部为 小__兴_安__岭_____。 ③平原:三列山脉间是_东__北__平__原__。 ④主要河流:中俄两国界河__黑_龙__江__,中朝两国界河_鸭__绿__江__和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
农业发展条件
主要 农作物
①纬度较__高_,气温较__低_,农作物
不 熟制_一__年_一__熟___。
利 ②春秋季受__寒_潮__影响,易发生 __小_麦__、玉米、
条 __低__温_冻__害__
_大__豆_、__水__稻
件 ③开发较__晚_,北部地区人烟稀少
1.北方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是_辽_中_南__工_业_基__地_。
2.工业城市与工业部门连线:
鞍山、本溪
机械
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
煤炭
阜新、鸡西、鹤岗
石油
大庆、辽河
化学
大庆、吉林、辽阳、大连
钢铁、冶金

鹿茸 貂皮
东北风光
雾 凇
雾 凇
雾 凇
冰 灯
冰灯
滑雪
滑雪
滑雪
冰 雕
长白山
长白山
东北三省是我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 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辽中南工业基地
分析: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P20、21彩图
发展
资源
历史
交通
劳动 力
工业发 展条件
政策
科技
东北三省成为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条件??
矿产资源丰富 便 捷 的 海 陆 交 通 科 技 实 力 雄 厚

人教版地理八下《“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

人教版地理八下《“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

• 动植物:野生动物兽类6目20科、88种,占全国种 数的21.6%,其中一级重点保护种类有紫貂、貂 熊、豹、虎、梅花鹿、原麝6种。鸟类19目57科 361种,占全国种数的29%。属一类重点保护的有 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白鹳、金雕等12种。野生 植物2100余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17种, 被子植物107科、636属、1747种,种子植物111科、 644属、1764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蕴藏 量约250万吨,可食用的在25万吨以上,野生条草 造纸原料100多万吨,各种药材125万吨。
•气 候 黑龙江属中温带到寒温带的大陆性季 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5摄氏度。 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南北差 近10摄氏度。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光照时间长,适宜农作物生长。太阳 辐射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一般在 2300-2800小时。春季大风日最多,多 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风能资源丰 富。
•土 地
全省土壤面积4437万公顷(折合6.7亿亩),占全省 土地总面积的93%。全省耕地和林地面积居全国 第1位,牧草地面积居第7位。待开发土地居第4位, 可垦后备耕地居第2位。2004年末,全省耕地 990.5万公顷(1.49亿亩),人均3.9亩。黑龙江土 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宜农土壤占全省土壤总 面积的40%,黑土、黑钙土、草甸土面积占全省 耕地总面积的67.6%,是世界上有名的三大黑土 带之一。全省农业后备资源面积479.3万公顷 (7200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5%,土地 待开发面积仅次于新疆、内蒙古和四川省,居全 国第4位。
位置:我国最东、最北,西邻内蒙
古自治区,南邻吉林省,邻国:俄
北 罗斯
国 地形: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仓 物 甜菜生产基地
产 行政中心:哈尔滨,“冰城”、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电子书——“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电子书——“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核对答案
2
东北平原包括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面面积最大大的 平原;大大兴安岭、小小兴安岭、⻓长白白山山地是我国最大大的天然林区;主要河 流为黑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里江、图们江、鸭绿江。人人们常用用“山山环水水 绕、沃野千里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山河大大势。
二二、认识东北三省的气气候特征
知识拓展
键入入文文本
思考: 为什么有人人 提出要把“北 大大仓”重新变 成“北大大 荒”?
栖息地。
东北三江湿地位于黑黑 龙江及乌苏里里江交汇 处,境内大大小小河流50 多条,湖泡 200多个, 江心心岛26个,沼泽遍 地,野生生动植物资源 十十分丰富,是我国东 北端一一块面面积最大大、 原始风貌最典型的低 地高高寒湿地,也是东 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 通道、停歇地和繁衍
海远近三方方面面考虑)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 有房顶坡度大大、墙体厚、窗 户小小等特点,说说这种民居 特点与自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认识东北三省的土土壤——黑黑土土
所谓黑黑土土,乃指有机物质 平均含量在3%至至10%之间,特 别利于包括水水稻、小小⻨麦、大大 豆豆、玉玉米米等农作物生生⻓长的一一种 特殊土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混 交林。有地质专家指出,每形 成一一公分厚黑黑土土需时200年至至 400年,而而北大大荒的黑黑土土厚度则 达到了1米米,以至至于可以“捏把黑黑 土土冒油花,插双筷子子也发芽”。 黑黑土土是大大自自然给予人人类的 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一种性状 好、肥力力高高,非非常适合植物生生 ⻓长的土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黑 土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比平 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 的东北平原。
辽河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松嫩平原兴安岭兴安岭兴安岭兴安岭东北平原包括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积最的平原

人教版地理八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人教版地理八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C.气候湿热,作物生长期 D.气候寒冷,农田害虫

总结: 反思:
优越的地理条件 东北的振兴
中国工业的摇篮
位置和范围
地形


气候
业 发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


交通
原因 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 形成的五种类型的重工业基地
东北三省对全国工业的贡献
优越的地理条件
东北三省
中国工业的摇 篮
气候



矿产资源


6.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 的人, 先要治 理好自 己的国 家。要 想治理 好自己 国家的 人,先 要使家 族中的 各种关 系整齐 有序。 要想使 家族中 的各种 关系整 齐有序 的人, 先要修 养好自 身的德 行。

7.此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艺术 手法, 来把握 人物的 性格特 点,这 是欣赏 文学作 品的重 要途径 。可以 先细读 课文, 找出有 关的段 落,仔 细分析 两个人 物的言 行与心 理活动 ,进而 理解他 们各自 不同的 性格特 征。
10.东北主要的农作物是( D )
A. 春小麦、棉花 B. 冬小麦、玉米、 C. 冬小麦、水稻 D. 春小麦、大豆
11.“北大荒”主要指的是( B )
A.华北平原 C.辽河平原
B.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2.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商品粮基地,条件叙述错误的
是(C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3.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 创作实 践中逐 渐形成 的独特 的语言 艺术个 性,是 诗人的 个人气 质,诗 歌美学 观念在 作品中 的凝结 ,是具 有恒定 性的, 区别于 其他诗 人的艺 术特色 。不同 的诗人 往往表 现出不 同的语 言风格 ,同一 诗人的 不同作 品,语 言风格 有时也 不尽相 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东北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说出东北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其气候特征;说出东北气候的差异并分析说出这种差异的原因;说出东北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电视剧所讲述的关东地区就是被称为“白山黑水”的东北三省,今天老师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和大家一起“闯一闯”这关东,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今天让我们“一闯”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好吗?学生:好!教师:让我们先看看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地形。

同学请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本14页的图6.11及本页的两段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在纸上或书上做出标记。

问题1:你能说出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位置吗?问题2:你能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范围吗?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问题3:你能从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三个方面,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吗?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

这里重点纠正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少同学把东北三省的范围等同于东北平原的范围,其实我们看图,图中红线以内部分大致是东北三省的范围,蓝线以内大致是东北平原的范围,同学们能看出不同,在描述中就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啦。

教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冬天“闯关东”,一定要带足什么呢!对,衣服。

对于东北的气候特征,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过不少,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5页的文本内容及图6.13,结合你已有的知识基础,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4:东北三省气候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问题5:阅读教材图6.13,你能归纳出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吗?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问题6:阅读教材图6.13,你能归纳出东北三省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吗?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在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

老师在这里要重点强调一下,部分同学对于主要原因的回答还有不确切的地方,影响气候的因素一般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而要回答原因则需要在因素的基础上解释清楚。

例如,东北地区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它的影响因素就是海陆位置,但是原因则是由于东南部地区距海近,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明显,所以降水多。

教师:为了进一步巩固我们对于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理解,及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让我们完成课本16页的“活动”。

完成第1题前,老师先说一下雪期的计算方法:用12-降雪最初日期+降雪的最终的日期,例如漠河的降雪最终日期是6.14,最初的日期是9.7,雪期就是: 12-9.7+6.14,结果为9个月零7天。

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完成这个“活动”的三个小题。

由于这个活动有点难度,所以建议同学们合作逐一解决。

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先自己查找并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

老师在这里要说的是,积雪的厚度不完全等于一个地区的降雪量,它的具体原因很复杂,所以我们初中生只要能围绕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致分析出原因即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进一步探究。

【课堂小结】【课堂检测】1.读“东北山脉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三条山脉是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C.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D为___________(地形区)。

(2)据图,说出东北地区的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图中,沈阳的气温大约在_______℃和_______℃之间,哈尔滨的气温在_______℃和_______℃之间,哈尔滨的气温比沈阳要____,请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__ 。

(2)图中,大连的降水量比长春多,下列关于原因的解释,你觉得最有道理的是()A.大连纬度低降水多,长春纬度高降水少B.大连离海近,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降水量大;冬季空气湿度大,也容易形成降雪C.长春地势比大连高,降水少D.长春受冬季风的影响比大连大,所以降水少■课后探索问题:如果要求你分析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你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以今天学习的东北三省为例,说明如何分析。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徐文胜第二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已有的知识,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说出东北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原因及措施。

3.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4.通过读东北三省部分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关于农业和工业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中有种田情节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北地区气候很冷,那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的山东人,顶风冒雪地非要“闯关东”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找到答案。

教师:同学们可以以同桌互议的方式,共同回顾一下,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同学:同桌相互交流,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教师:同学们刚才回顾了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从我的观察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不错。

下面同学们读一下课本“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这一个框题的课文及相关地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的作物熟制?在春秋季节,容易发生的灾害是什么?原因是什么?2.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从自然条件上说出原因是什么?3.东北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是什么?4.东北平原要停止开荒建立保护区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或叫师友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

老师要重点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任何时候,无论有何种需要都尽可能地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那样会得不偿失的。

学生:根据课堂交流情况,师友之间再进行交流,主要是学习较差的乙同学把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向学习较好的甲同学阐述一遍,甲同学对于乙同学的回答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

师友互助的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通过师徒结对,让学困生也有机会、有兴趣参与到问题情景下的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为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相关知识,让我们完成课本18页的“活动”。

第1项,“走访你所在地区的超市或粮油商店,调查粮油日用品有哪些来自东北三省。

”这一个活动内容已经在上周末布置给大家了,大家可以举手交流一下你调查的结果。

学生:东北大米、大豆、高粱、大豆油、玉米油……老师:第2项,可以比较一下“东北三省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和“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思考并说明东北三省商品粮在全国的地位。

学生:说明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远多于当地人的需求,有利于粮食商品化。

老师:第3项,可以围绕题目当中给出的条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来理解补充这些条件。

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先把题目当中给出的条件分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然后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共同查找其它原因,进行交流。

从本题给出的条件来看,东北三省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有:①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②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社会经济条件:①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②农业的科技水平高。

通过讨论,我们认为雨热同期的气候,也是自然条件之一。

教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

今天我们在分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时,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的,那就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到其他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去探索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学生:同桌或师友两人互相提醒,对东北三省的农业进行简单的回顾。

教师: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早,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P19-21的有关课文及图思考下列问题。

5.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是什么?它依托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什么?6.东北三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其工业体系特点如何?7.目前,东北三省的工业基地出现了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在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进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