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复习资料)分解
地球概论大一知识点必考

地球概论大一知识点必考地球概论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地球演化、地球系统、地球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地球概论是必修课程之一,而其中的知识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下面将介绍几个大一地球概论的必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1.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固态外壳,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固态岩石层,地核则是地球的内部。
掌握地球构造的基本模型和主要成分是地球概论的重点之一。
2.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和外围层。
了解地球大气层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问题至关重要。
3.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等。
地球概论需要了解水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以及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性。
4.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环境构成的自然整体。
了解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地球概论的主要内容。
5. 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坐标系统地球概论中需要学习地球的经纬度、地理位置,以及地球的时间概念。
掌握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坐标系统对于了解世界地理格局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十分重要。
6. 地球的地质变化地球的地质变化是地球概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需要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地球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球上的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7.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需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掌握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数学建模、实验室测试等方法,对于理解地球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地球概论大一知识点必考的内容涵盖了地球的构造、大气层、水资源、生态系统、地理位置和坐标系统、地质变化以及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
同学们在备考地球概论时,需要系统学习这些知识点,加强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地球概论复习汇总

秒差距)下的恒星的亮度称
绝对亮度
,其星等叫
绝对星等
计算公式:
M=m+5-5
㏒
d
恒星发光色谱:恒星的温度越高,其光度越大;在恒星发光色谱中
指示最低温度。
第十七:地轴进动—是指地轴绕黄轴的圆锥形运动,具体情况如下:
①
圆锥形运动的圆锥轴线,垂直于地球轨道平面,指向黄极;
②
圆锥的半径为
23
°
26
′,就是黄赤交角;
面积定律:
在同样的时间内,
行星向径在其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
行星运动第
二定律。
周期定律:任何两个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它们与太阳距离的立方
比,行星运动第三定律。
第八: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效应
⒈地球的自转
⑴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太阳日、太阴日
※
恒星日: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一地中天的周期。长度为
也不因国家的分裂而
混乱,这对于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很有帮助的。
第十:光行差及光行差常数与拿些因素有关?
答:光行差是指由于地球的轨道速度对光速的影响。影响因素有
光行差常数是一个角度,大小为
20.47
″,它与恒星的距离无关,与恒星的黄纬有关。
第十一:晨昏蒙影是怎样形成的?
4
答:
晨昏蒙影是指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
黑子:扰动太阳最明显的标志,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黑。出现在光球层。
光斑:光球上明亮的斑点,常出现在日轮的边缘
耀斑:也称
色球
爆发,是太阳大气极小区域内发生的爆发性能量释放。表现为日
面上局部区域的突然增亮。是太阳活动最强烈和对地球影响最大的。
地球概论课外知识点总结

地球概论课外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成1. 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46亿年前,太阳系的形成开始了。
最初,围绕太阳的恒星云逐渐聚集成了行星和其他太阳系天体。
而地球的形成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 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形成大约发生在46亿年前,最初的地球是炽热的岩浆球体,其表面熔岩汇聚形成了地球的地壳。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冷却,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的地球。
二、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地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由地核和地幔组成。
1. 地球的地核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它由铁和镍组成,温度非常高,能产生地磁场。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2. 地球的地幔地幔是地球的内部部分,它是介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部分,由硅、镁、铁等元素构成。
地幔的温度非常高,能够导致地壳的运动和地球的地质活动。
3. 地球的地壳地壳是地球的最外部部分,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是我们站立的土地。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部分,大陆地壳地厚度较厚,由花岗岩和石英等组成,而海洋地壳地厚度较薄,由玄武岩和辉绿岩等组成。
三、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物质组成非常复杂,主要由地壳、岩石、土壤、水和大气等组成。
1. 地壳地壳是地球的最外部部分,厚度约为35公里至70公里。
地壳主要由石英石和花岗岩组成,是我们居住的土地。
2. 岩石岩石是地球的主要构成部分,它主要由矿物质和玻璃部分组成。
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3.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膜,它由有机质、无机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土壤是我们植物生长的场所。
4. 水水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物质,地球表面约70%以上是水,它是维持生命和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大气大气是地球的气体层,它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大气对地球温度和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地球概论-复习提纲.doc

天球轴与天球的交点。
基圈和终圈的交点。
球面坐标系的基本大圆。
通过原点的辅圈。
《地球概论》复习提纲基本概念1. 原点:基圈和始圈的交点。
2. 极点3. 介点4. 基圈5. 始圈6. 终圈(辅圈):通过基圈两极从而垂直于基圈的所有大圆。
1. 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 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2 .天赤道:地球赤道面的无限扩大与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3 .黄道:地球公转轨道面的无限扩大,与天球相割形成的天球大它是天球周年视运动的视行路线4. 上中天和下中天:在天体周日视运动过程中,当它越过观测者子午 圈的瞬间叫做中天。
天体一天之中有两次中天,其中离天顶较近 的那次中天叫做上中天,离天顶较远的那次中天叫做下中天。
5 .天球:以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一个假想的球体,天文 学用作表示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工具。
1 .天体周日视运动:地外的天空,包括全部的日月星辰,概无例外 地以相反的方向(自东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运动。
这种 视运动叫做天体周日视运动。
2 .天体周年视运动:太阳以和地球周年运动相同的方向(自西向 东)和相同的周期(1年)运动。
地平线:水平方向上望去,天地相交的那条线。
夜半中星:夜半时在南点中天的那颗星。
昏中星:黄昏时在子午线上南中天的那颗星。
1 .左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相关联,经度向西度量的坐标系。
2.右旋坐标系:与天体周年运动相关联,经度向东度量的坐标系。
1.世界时:以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
2.历书时:以地球公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系统。
3.原子时:以电子内部能级跃迁相伴的电磁波震荡频率所建立的时间标准。
4.协调世界时:以原子秒为秒长,在时刻上与世界时相差不超过0.9S 的世界时。
1.恒星时:春分点时角表示的时刻。
2.视太阳时:以真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
3.平太阳时:以平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
4.视太阳:真实存在的太阳,沿着黄道运行,速度是不均匀的,周日运动周期是长短不等的视太阳日。
地球概论(class)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第一节地理坐标1.经线1O为111.1km2.地理上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在读取和书写地理坐标时,总是纬度在先,经度在后;数字在线符号在后。
3.经线等于经圈的一半,纬线等同于纬圈。
第二节天球坐标1.天体周日运动行经的路线叫周日圈。
天体愈接近天极,其周日愈小;离极愈远,周日愈大。
这里要先提请注意:天体的周日圈,就是它所在的那条赤纬圈。
2.天球上有三个基本大圈:地平圈、天赤道、黄道1)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Z)和天底(Z’)2)天赤道的两极是天北极(P)和天南极(P’)3)黄道的两极是黄北极(K)和黄南极(K’)4)天赤道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是东点和西点。
东西南北四点是地平圈的正点。
5)地平圈对于天赤道的二个远距点是南点和北点。
6)天赤道对于地平圈的两个远距点是上点(Q)和下点(Q’)。
7)天赤道与黄道的交点称二分点(春分点,秋分点)8)子午圈的两极是东点和西点。
9)卯酉圈的两极是北点和南点。
10)六时圈的两极是上点和下点。
11)子午圈与地平圈的交点是北点和南点。
12)子午圈与天赤道的交点是上点和下点。
13)子午圈与卯酉圈的交点是天顶和天底。
14)子午圈和六时圈的交点是天北极和天南极。
3.在天外俯视天北极,天球周日运动(向西)是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地球上仰视天北极,则天球周日运动(向西)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4.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的联系:仰极高度=天顶赤纬=当地纬度。
5.基圈和始圈上的点,其纬度或经度为零;极点的纬度为900,经度则为任意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三节恒星和星系1.恒星都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2.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α(中文名南门二),其距离是4.22光年。
距离地球最近的是太阳。
3.标准距离(10秒差距)下的恒星亮度称绝对亮度,其星等叫绝对星等。
1秒差距(1PC)=3.26光年4.赫罗图的一项应用,是求主序星的距离。
地球概论总复习

地球概论总复习地球概论第一章1.经纬线的差别,概念,异同,方向判定,坐标系组成要素及区别联系.2.地理坐标的差别,概念,异同,方向判定,坐标系组成要素及区别联系.3.天球坐标:天球及圈点的含义,几个重要关系.天球:以地心为球心半径为任意的假想球体,表示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工具是整球和圆球;分地心天球和日心天球。
天穹:地平以上的半个天球.是半球和扁球。
三个基本大圆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地平圈将天球分为可见天球和不可见天球两部分.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Z),天底(Z’)天赤道: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划分南北半球.两极为天北极(P),天南极(P’)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两极为黄北极(K),黄南极(K’)天子午圈:地球经圈在天球上的投影(即过P、P′的天球大圆)。
第二章1. 恒星,星系,地月,太阳系概念特点恒星:有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星系:大量的恒星和星云构成的巨大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一颗恒星,具有极大的质量、很高的温度。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是地球、整个太阳系的光明、热量的来源。
太阳是认识宇宙中亿万颗其它恒星的主要媒介。
地月系:月球绕转地球,构成一个天体系统2. 太阳活动结构特点,活动形式,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各种变化的总称(太阳“天气变化”)黑子:扰动太阳的明显标志。
耀斑:扰动太阳的主要标志,对地球的影响最强烈。
磁暴:电离层干扰。
产生极光光斑、日珥、极光太阳活动的规律性:周期性、同步性、差异性、整体性3.宇宙太阳&太阳系的起源⑴宇宙始于大爆炸⑵宇宙的演化由热到冷.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大爆炸.4.日地,地月距离计算天文上测定天体的平均距离(太阳系范围内)的基本手段:三角测量法测定日地距离的具体步骤:1、小行星与地球的轨道半径的差值2、小行星与地球的轨道半径的比值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月地距离:d=r csc57' = 60r 月地平均距离:384 400公里5.行星分类,共性(3个),类地/类木对比表格按照轨道位置划分以地球为界分为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以小行星带为界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地球概论复习要点

地球概论复习要点一、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1、大地水准面:是设想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平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重力位水准面。
2、任何天体要成为球形必须具备:(1)要有巨大的质量,能形成强大的自引力;(2)天体的自引力大于固体分子的内聚力;(3)有一个运动的过程,形成球体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
3、大地水准面对研究地球形状的意义:(1)大地水准面是地球表面形状一种很好的近似;(2)大地水准面远比自然表面光滑、单纯,易于考查:(3)大地水准面是大地测量基准之一,是地面高程的起算面。
4、正球体是地球形状的一级近似;旋转椭球体是地球形状的二级近似;三轴椭球是地球形状的三级近似;平均地球椭球是地球形状的四级近似;5、参考椭球:地球椭球经过定位以后,这个地球椭球称为参考椭球。
(参考椭球就是固定在特定位置上的地球椭球,其表面作为测量计算的辅助工具)6、平均地球椭球:如果总地球椭球的质量旋转角速度和重力位等于地球的总质量,旋转角速度和重力位,则总地球椭球就称为“平均地球椭球体”7、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莫霍面—地幔(固体)—古登堡界面—外核(液体)—利曼界面—内核(固体)。
8、大陆轮廓特征:①各大陆形状多是北部较宽,南部狭窄,状如倒三角形;②较大的岛屿群大多位于大陆东岸;③大陆东岸不仅岛屿多,且有系列岛弧分布;④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十分相似,一个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是另一个大陆的凹进部分;⑤大陆的东西边缘多有隆起的高山,中部有低陷的平原;全球七分水,三分陆,陆地分布北多南少。
9、大洋的海底地形特征:①大洋边缘,有一个海陆之间的过度地带—大陆架。
大陆架的深度和坡度都很小,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坡度在0.2%上下,宽度为10千米到1000千米不等。
②在大陆架向深海的一方,有一个深度不很大而坡度特大的地带—大陆坡,是陆块与洋底的真正界限。
③大陆架与大陆坡之外是海盆,深度很大而坡度很小,是大洋的主体部分。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概论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经线和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纬线其中垂直于地轴,且通过地心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叫赤道 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圈经圈在南北两极相交,并被等分为两个半圆,这样的半圆叫经线,经线也叫子午线 其中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叫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经度和纬度本地法线同赤道面的交角,就是所在地的纬度。
赤道以北叫北纬(N ),赤道以南叫南纬(S ),南北纬各从0度到90度经度是一种两面角,本地子午线平面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即为本地经度。
本初子午线以东叫东经(E ),以西叫西经(W ),东西经各从0度到180度 纬度的间隔大体相同,每1度约为111km ;经度的间隔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地理坐标一地的纬度,表示该地相对于赤道的南北位置;一地的经度,表示该地的子午面相对于本初子午面的东西位置,二 者相结合,标志一个地点在地面上的特定位置,被叫做这个地点的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系第二节天球坐标天球:天球就是以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一个假想的球体天文学用作表示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工具 天球周日运动:整个天球围绕我们旋转,这种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周日圈:天体周日运动行经的路线。
天体愈近天极,其周日圈愈小,离极愈远周日圈愈大太阳周年运动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把天球分为可见和不可见两部分。
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位)和天底(2,) 天赤道: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天赤道分天球为南北两半球,两极叫天北极(P )和天南极(P’ )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 黄道的两极是黄北极(山和黄南极(K')天赤道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是东点(E )和西点(W )。
地平圈对于天赤道的两个远距点是南点(S )和北点(N ) 天赤道对于地平圈的两个远距点,一个在地平之上,称为上点(Q ),一个在地平之下,称为下点(Q’ )黄道与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交角(黄赤交角),它们的两个交点称为二分点,对北半球来说,按太阳周年运动方向, 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为春分点(),降交点为秋分点();黄道上的两个远距点称为二至点,北至点为夏至点一切与地平圈平行的圆,是地平纬圈(),南至点为冬至点()天赤道对于黄道两个远距点,地平坐标系通过天顶、天底且垂直于地平圈的一切大圆,是地平经称为无名点大北场 松 元啊破海或平经圈通过南点和北点的平经圈,叫做子午圈,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子圈(北半圈)和午圈(南半圈)通过东点和西点的平经圈,叫做卯酉圈,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卯圈(东半圈)和酉圈(西半圈) 基圈是地平圈,原点是南点,始圈是午圈地平纬度称高度,是天体相对于地平圈的方向和角距离,高度的余角为天顶距 基圈是天赤道,原点是上点,始圈是午圈 纬度称赤纬,经度称时角第二赤道坐标系基圈是天赤道,原点是春分点,始圈是春分圈纬度是赤纬,经度称赤经.天体的中天时刻,要按其赤经的次序而定,且中天恒星的赤经,即为当时的恒星时基圈是黄道,原点是春分点,始圈是无名圈(通过二分点的黄经圈)第一赤道坐标系地平经度称方位,是天体所在的地平经圈相对于午圈的方向和角距r$1-1-天体的地平坐标:高度印方他国1一18第一示遍也杯囊的可圈系却t - 19大达的第一立史冬家:赤西刊部曲黄道坐标系H 1-21天体的第一亦遗生保善莫和赤控纬度称黄纬,经度称黄经1-22黄道理桁系的原属亲鸵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图I-久地¥坐际捉胃室•赤整坐振第_着都胃右一选地标系,u府相同的始in「但由于基m犷问.人奉的商史不洞于赤牌।方比不归「可:用.二者之叵削1-25伽椽高度前天:血赤烤।榔等于目地结鸵.,它淖现了地平坐标聚阡第一赤道坐林皋狗关系第二赤道坐标系与黄道坐标系国I-加第二小退坐岳东与黄道里你京―哥都抬必转坐睡买豆仃帽⑶的面埠-包信于让结的不㈣.天仲的赤■拜右国「鼓探,大词的承能不同于曲蛤.第一赤道坐标系与第二赤道坐标系如I-21弟一旅遒坐林系号第二赤道碓标不二省新;汉A市首为基■,因何工忱有柘何的赤培,吧都早为南艇至死焉〔时用n [点问既度•),后者为左旋坐才第.1赤虻亡也分.如间太度贵).因而天体的时雨不同亍除轻工忏何时爆,天浑我时博,:,:;呵比弗之去,总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恒星的空间速度,分成两个分量,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前者沿观测者视线的分量,后者是同视向速度相垂直的分量,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叫做自行亮度:恒星的亮度指地球上的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光度:表示恒星本身的发光程度表示天体亮度等级的叫视星等,记作m ;表示天体光度等级的叫绝对星等,记作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天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理坐标概念: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
地极:地轴通过地心,它同地面相交的两个断点,是地球的两极,分别叫北极和南极。
经线: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圈,它们在南北两极相交,并被等分为两个半圆,这样的半圆叫经线。
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纬线。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被公认为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纬度(线面角):本地法线同赤道面的交角就是所在地的纬度。
一地的纬度,就是这个地点相对于赤道面的南北方向和角距离。
经度(两面角):一个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另一个是本初子午线平面,两个平面的夹角,即为本地经度。
理解: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
理论上“亦东亦西”,实际上“非东非西”。
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地理坐标系第二节天球和天球坐标概念:天穹:人们所能直接观测到的地平之上的半个球形的天空。
天球:天球就是一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一个假象球体。
地平圈:地平圈是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天赤道:天赤道是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黄道:黄道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白道:月球轨道在天球中的投影。
天顶、天底(Z、Z’):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和天底。
天南极、天北极(P、P’):天赤道的两极是天北极和天南极。
黄北极、黄南极(K、K’):黄道的两极是黄北极和黄南极。
子午圈:通过南点和北点的平经圈卯酉圈:通过东点和西点的平经圈天球大圆的两极:地平圈——天顶(Z)、天底(Z’)子午圈——东点、西点天赤道——天北极(P)、天南极(P’)卯酉圈——南点、北点黄道——黄北极(K)、黄南极(K’)六时圈——上点(Q)、下点(Q’)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和地平圈——南点、北点子午圈和天赤道——上点、下点子午圈和卯酉圈——天顶、天底子午圈和六时圈——天北极、天南极天赤道和地平圈——东点、西点天赤道和黄道——春分、秋分记忆:天球坐标对照表计算:北极高度=地理纬度=天顶赤纬恒星时=赤经+时角地平坐标:E、S、W、N四点高度均为0,方位分别为270°、0°、90°、180°。
上点Q、下点Q’方位0°、180°第一赤道坐标系:E、S、W、N时角18、0、6、12,上点、下点、天顶、天底时角0、12、0、12。
关键在于记住各坐标系中经度、纬度的计量方法及各坐标系的联系。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三节恒星和星系概念: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天体。
星座:星座是指天上一群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相近的恒星的组合。
视星等:表示天体亮度的等级。
绝对星等:表示天体光度等级。
双星:有一些恒星是成双成对的,被称为双星。
变星:恒星的光度在短时期内会发生明显的、特别是周期性的变化,这样的恒星为变星。
新星:爆发变星中,亮度在很短时间内(几小时之几天)突然剧增、然后缓慢减弱的恒星叫新星。
超新星:爆发规模特别大的变星叫超新星。
脉冲星:有规律的发出射电脉冲讯号的新型变星成为脉冲星。
银河系星系:密集在银河中的无数恒星,连同散布在天空各方的点点繁星包括我们太阳系在内都属于一个庞大的恒星系统,称为银河系。
河外星系:所有星系(除银河系外),统称为河外星系。
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离):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1.49600000km光年:光在一年里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
秒差距:天体对于日地距离夹角为1’’时,天体与日的距离。
恒星的自行:恒星的空间速度中的切向速度,是同视向速度相垂直的分量,它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
第四节太阳和太阳系概念:恒星周年视差:从不同地点观测同一目标,这个目标会有不同的方向,即在它的背景上会有不同的位置。
不同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视差。
地球公转以一年为周期,恒星的视差位移也以一年为周期,并且被称为周年视差。
天体的地平视差:当天体位于地平时,地球半径对该天体所张的角,叫做该天体的地平视差。
天体视半径:天体半径(R)对地心所张的角,是天体的视半径。
光球:太阳大气的低层色球:太阳大气的中层日冕:太阳大气的外层太阳风:日冕因高温膨胀,不断抛射到行星际空间的等离子体流。
记忆:太阳能的产生4H→He,太阳温度的铅直分布(太阳中心最高),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耀斑、光斑、日珥,太阳活动周期,九大行星及其分类,行星绕日公转的三大定律,彗星的结构,九大行星轨道的特点(近圆、共面、同向)第五节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概念:同步自转:月球的自转和它绕地球的公转有相同的方向和周期,这样的自转称为同步自转。
理解记忆:月地平均距离、月相变化及其原因、月相变化及其出没的时间和方位、朔望月(29.5306日)>恒星月(27.3217日)(59页)第三章地球的运动第六节地球的自转概念:极移: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叫做极移。
地轴的进动:南北天极在天球上的移动,反应了地轴在宇宙空间中的运动,叫做地轴进动。
岁差:由于交点退行,使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度量的回归年略短于回归年,这样,太阳巡行一周天,有别于季节上的一周岁,其差值约为20分,地轴进动的这种表现,称为岁差。
上中天:下中天:真太阳日: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叫真太阳日(或视太阳日)。
平太阳日: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叫平太阳日,即平均太阳日。
恒显星: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上的恒星,叫做恒显星。
恒隐星: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下的恒星,叫做恒隐星。
出没星:周日圈与地平圈相交的恒星,叫做出没星。
理解记忆:恒星日<太阳日<太阴日,地轴进动使二分、二至点西移,真太阳日季节性变化的原因:黄赤交角、地球椭圆轨道,同一时间、同一天体时角差等于经度差,地理纬度=仰极高度,三种星区的分布规律(两极、赤道、两者之间区域)(74-75页),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水平运动的偏转)第七节地球的公转概念:周年视差位移:当地球轨道半径同星地连线相垂直时,同一恒星的视差位移达到极大值,这个极大值便被称为这个恒星的周年视差。
周年视差椭圆:在南北黄极,恒星周年视差位移的路线与地球轨道相同(近似圆形);在黄道上则称为一条直线。
在其他黄纬,恒星周年视差路线均为椭圆,并被称为周年视差椭圆。
越接近黄极,扁率越小,越近黄道,扁率越大。
会合运动:从这一次行星合日到下一次行星合日所经历的时间叫做行星的会和周期。
大距:地内行星的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它同太阳的黄经差被限定在某一限度内,这个限度叫做大距。
方照:地外行星的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外,它同太阳的黄经差距角为90°时,称为方照合:当行星和太阳的黄经相等时,两者都处于地球的同一侧,就是行星同太阳会合,叫做行星合日,简称合。
冲:当行星和太阳的黄经相等,两者处于地球的异侧,就是行星冲日,简称冲。
顺行:行星在恒星间自西向东运行,叫做顺行。
逆行:当行星在其轨道上接近地球时,即下合前后的地内行星和冲日前后的地外行星,在天球上转变为向西运动,叫逆行。
理解记忆:地球公转的三个物理证据,黄赤交角(23°26′),黄白交角(5°9′),食年(346.6200日)<回归年(365.2422日)<恒星年(365.2564日)<近点年(365.2596日),地内、地外行星,日月会合的会合运动,顺行(向东),逆行(向西),逆行最快在下合或冲日。
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八节四季和五带概念:回归运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在周年运动的同时还表现为相对于天赤道的往返运动,称为回归运动。
晨昏圈: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圈。
极昼:纬线全线是昼弧,昼长达24小时,“夕阳”连着“朝晖”,终日太阳不落,称为极昼。
极夜:纬线全线是夜弧,夜长达24小时,终日不见太阳,称为极夜。
白夜:夏至日,北纬60°的地方,整夜出于民用晨昏蒙影的状态中,前一天的黄昏尚未结束,次日的黎明便接踵而来,通宵达旦,天空不黑,这样高纬度夏季奇特的天象,称为白夜。
晨昏蒙影:即晨光和昏影的合称。
晨光:昏影:太阳高度: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
理解、记忆: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例,说明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状况;太阳高度、白昼长度和季节、五带的关系;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的移动说明四季的递变,五带的性质及其划分;以北半球为例,简要叙述四季的形成;为什么说四季递变的直接原因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太阳热能在地球上的分配)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H=90°-φ+δ(φ:纬度;φ:太阳赤纬,夏半年为正,冬半年为负)第九节历法理解:历法分类,各类历法如何安排历日,阴阳历闰月(多一个月),阳历闰年(多一个大月,多一天),农历排序,现行公历根据什么确定闰年和平年的日数、大月和小月的日数,现行阳历的主要特点,十二中气雨水1→大δ φ S日n Z P N寒12第十节时间概念:时刻:时刻表示时间的迟早或先后。
时段:时段表示时间的久暂或长短。
物理时刻:即时刻本身,是钟表时刻所标示的迟早程度。
钟表时刻:是物理时刻的表达形式。
时差:两个太阳既有快慢(在周年运动中)的不同,它们之间便存在赤经差或时角差,也就是两种太阳时之间的时刻差,被叫做时差。
地方时: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
标准时:每一时区使用其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的标准时间。
标准时区:1884年国际经线会议规定,全球按经度分为24个时区,每区各占经度15°。
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零时区,由零时区向东、西各分12区,东、西12区都是半时区,共同使用180°经线的地方时。
日界线:日期变更的地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时区:国际经度会议所划分的标准时区只作理论性的规定,这样的时区叫做理论时区。
区时:按理论时区确定的标准时,叫做区时/各个时区采用各自中央经线的地方平时,为全区统一的标准时间,这就叫区时。
现实时区:法定时:按法定的时区确定的标准时,叫做法定时。
计算:地方恒星时S=α*+t*(α*赤经,t*时角)若上中天t=0M E=Mw+∆λ经度差1°差4分地方视时=恒星时-太阳赤经+12h地方平时=视时-时差区时计算、日期进退第五章地球和月球第十一节日食和月食概念:影锥:本影、伪本影、半影:(画图说明)日全食——初亏:月轮东缘同日轮西缘相外切,日偏食开始。
食既:月轮东缘同日轮东缘相内切,日全食开始。
食甚:月轮中心与日轮中心最接近的瞬间,叫做食甚。
生光:月轮西缘同日轮西缘相内切,日全食终了。
复圆:月轮西缘同日轮东缘相外切,日偏食终了。
月全食——初亏:月轮东缘同地本影截面的西缘相外切,月偏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