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复习汇总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太阳常数:在没有大气的影响下,在日地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垂直的方向上,地表单位面积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垂直照射)。
1357W/m2太阳构造:中心核反应区,辐射输能区,对流层地球圈层构造: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电离层,外逸层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面无限延展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白道: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
四季形成的原因:地轴的倾斜和保持这种倾斜沿公转轨道绕太阳平行移动四季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水循环:地球上的睡,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蒸发,或通过植物叶面蒸腾,化成水汽升到高空,被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落到地表,经汇集和下渗形成径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水的这种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叫水循环。
水循环又分为大循环(海洋_陆地_海洋),陆地小循环(内流区),海洋小循环太阳大气:光球(光斑,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经线(子午线):两级与地表相交的大圆圈为经圈。
两个180度的半圈为经线。
纬线:垂直于地轴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人类具有意识性,目的性。
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使之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人类的地质作用强度非常巨大。
一: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 1 人工地貌过程人工地貌过程包括直接地貌过程和间接地地貌过程2人类沉积物的形成3人类对土壤的影响4触发地壳运动二:人类对大气圈的影响 1改变大气成分①温室效应②臭氧层破坏③酸雨 2大气污染 3改变下垫面,形成局部环流和营造人工气候环境三:人类对水圈的影响 1改变地表水系,调节水量的空间分布 2改变水循环,调节水量的时间分布①影响蒸发过程②影响水汽输送③影响降水过程④影响径流过程⑤增加地表水分来源 3水体污染四: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1森林面积缩小2草原退化3生物多样性降低4改变生物基因5改变生态环境,提高生物数量地域分异规律:是由地球的行星性质(大小,形状,运动)和地球表面性质(海陆分布,地壳运动)所决定的地球表面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地球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确立的时间,称为恒星时。
2.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
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
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3.回归年: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太阳沿黄道连续二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为回归年。
4.太阳回归运动: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内有规律的移动。
5.朔望月:即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朔望月。
6.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常被用作太阳系范围内计量距离的单位7.经度:是一种两面角,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
纬度:是线面角,是本地法线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8.历法: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协调它们的关系,制定一定的时间序列法则。
9.天球:天球就是以观测者为球心,以无限大为半径所描绘出的假想球面。
10.引潮力:又称“起潮力”,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的力。
来源于月球和太阳。
11.秒差距:即周年视差为1″的恒星的距离,用符号PC表示。
12.潮汐:午前和午后的一次海水上涨现象。
13.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
14.太阳日: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线相交的时间间隔。
24小时15.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16月食:地球上看见满月出现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
食限: 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冲)于黄白交点或附近。
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17食季:是有可能发生日月食的一段时间,它同食限相联系。
太阳经过食限的这段时间就被叫做食季。
一、主要概念1、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
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
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2、经度:是一种两面角:一个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另一个是本初子午线平面。
地球概论课外知识点总结

地球概论课外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成1. 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46亿年前,太阳系的形成开始了。
最初,围绕太阳的恒星云逐渐聚集成了行星和其他太阳系天体。
而地球的形成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 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形成大约发生在46亿年前,最初的地球是炽热的岩浆球体,其表面熔岩汇聚形成了地球的地壳。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冷却,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的地球。
二、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地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由地核和地幔组成。
1. 地球的地核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它由铁和镍组成,温度非常高,能产生地磁场。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2. 地球的地幔地幔是地球的内部部分,它是介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部分,由硅、镁、铁等元素构成。
地幔的温度非常高,能够导致地壳的运动和地球的地质活动。
3. 地球的地壳地壳是地球的最外部部分,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是我们站立的土地。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部分,大陆地壳地厚度较厚,由花岗岩和石英等组成,而海洋地壳地厚度较薄,由玄武岩和辉绿岩等组成。
三、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物质组成非常复杂,主要由地壳、岩石、土壤、水和大气等组成。
1. 地壳地壳是地球的最外部部分,厚度约为35公里至70公里。
地壳主要由石英石和花岗岩组成,是我们居住的土地。
2. 岩石岩石是地球的主要构成部分,它主要由矿物质和玻璃部分组成。
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3.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膜,它由有机质、无机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土壤是我们植物生长的场所。
4. 水水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物质,地球表面约70%以上是水,它是维持生命和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大气大气是地球的气体层,它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大气对地球温度和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地球概论-复习提纲.doc

天球轴与天球的交点。
基圈和终圈的交点。
球面坐标系的基本大圆。
通过原点的辅圈。
《地球概论》复习提纲基本概念1. 原点:基圈和始圈的交点。
2. 极点3. 介点4. 基圈5. 始圈6. 终圈(辅圈):通过基圈两极从而垂直于基圈的所有大圆。
1. 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 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2 .天赤道:地球赤道面的无限扩大与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3 .黄道:地球公转轨道面的无限扩大,与天球相割形成的天球大它是天球周年视运动的视行路线4. 上中天和下中天:在天体周日视运动过程中,当它越过观测者子午 圈的瞬间叫做中天。
天体一天之中有两次中天,其中离天顶较近 的那次中天叫做上中天,离天顶较远的那次中天叫做下中天。
5 .天球:以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一个假想的球体,天文 学用作表示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工具。
1 .天体周日视运动:地外的天空,包括全部的日月星辰,概无例外 地以相反的方向(自东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运动。
这种 视运动叫做天体周日视运动。
2 .天体周年视运动:太阳以和地球周年运动相同的方向(自西向 东)和相同的周期(1年)运动。
地平线:水平方向上望去,天地相交的那条线。
夜半中星:夜半时在南点中天的那颗星。
昏中星:黄昏时在子午线上南中天的那颗星。
1 .左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相关联,经度向西度量的坐标系。
2.右旋坐标系:与天体周年运动相关联,经度向东度量的坐标系。
1.世界时:以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
2.历书时:以地球公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系统。
3.原子时:以电子内部能级跃迁相伴的电磁波震荡频率所建立的时间标准。
4.协调世界时:以原子秒为秒长,在时刻上与世界时相差不超过0.9S 的世界时。
1.恒星时:春分点时角表示的时刻。
2.视太阳时:以真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
3.平太阳时:以平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
4.视太阳:真实存在的太阳,沿着黄道运行,速度是不均匀的,周日运动周期是长短不等的视太阳日。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概论第一章地理坐标及天球坐标经线和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纬线其中垂直于地轴,且通过地心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叫赤道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圈经圈在南北两极相交,并被等分为两个半圆,这样的半圆叫经线,经线也叫子午线其中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叫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经度和纬度本地法线同赤道面的交角,就是所在地的纬度。
赤道以北叫北纬〔N〕,赤道以南叫南纬〔S〕,南北纬各从0度到90度经度是一种两面角,本地子午线平面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即为本地经度。
本初子午线以东叫东经〔E〕,以西叫西经〔W〕,东西经各从0度到180度纬度的间隔大体一样,每1度约为111km;经度的间隔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地理坐标一地的纬度,表示该地相对于赤道的南北位置;一地的经度,表示该地的子午面相对于本初子午面的东西位置,二者相结合,标志一个地点在地面上的特定位置,被叫做这个地点的地理坐标地理坐标系第二节天球坐标天球:天球就是以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一个假想的球体,天文学用作表示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工具天球周日运动:整个天球围绕我们旋转,这种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周日圈:天体周日运动行经的路线。
天体愈近天极,其周日圈愈小,离极愈远,周日圈愈大太阳周年运动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把天球分为可见和不可见两局部。
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Z〕和天底〔Z’)天赤道: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天赤道分天球为南北两半球,两极叫天北极(P)和天南极(P’)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黄道的两极是黄北极〔K〕和黄南极〔K’)天赤道及地平圈的两个交点是东点〔E〕和西点〔W〕。
地平圈对于天赤道的两个远距点是南点〔S〕和北点〔N〕天赤道对于地平圈的两个远距点,一个在地平之上,称为上点〔Q〕,一个在地平之下,称为下点〔Q'〕黄道及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交角〔黄赤交角〕,它们的两个交点称为二分点,对北半球来说,按太阳周年运动方向,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为春分点〔〕,降交点为秋分点〔〕;黄道上的两个远距点称为二至点,北至点为夏至点〔〕,南至点为冬至点〔〕天赤道对于黄道两个远距点,称为无名点地平坐标系通过天顶、天底且垂直于地平圈的一切大圆,是地平经圈,或平经圈一切及地平圈平行的圆,是地平纬圈基圈是地平圈,原点是南点,始圈是午圈地平纬度称高度,是天体相对于地平圈的方向和角距离,高度的余角为天顶距地平经度称方位,是天体所在的地平经圈相对于午圈的方向和角距离第一赤道坐标系基圈是天赤道,原点是上点,始圈是午圈纬度称赤纬,经度称时角第二赤道坐标系基圈是天赤道,原点是春分点,始圈是春分圈纬度是赤纬,经度称赤经。
地球概论(class)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第一节地理坐标1.经线1O为111.1km2.地理上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在读取和书写地理坐标时,总是纬度在先,经度在后;数字在线符号在后。
3.经线等于经圈的一半,纬线等同于纬圈。
第二节天球坐标1.天体周日运动行经的路线叫周日圈。
天体愈接近天极,其周日愈小;离极愈远,周日愈大。
这里要先提请注意:天体的周日圈,就是它所在的那条赤纬圈。
2.天球上有三个基本大圈:地平圈、天赤道、黄道1)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Z)和天底(Z’)2)天赤道的两极是天北极(P)和天南极(P’)3)黄道的两极是黄北极(K)和黄南极(K’)4)天赤道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是东点和西点。
东西南北四点是地平圈的正点。
5)地平圈对于天赤道的二个远距点是南点和北点。
6)天赤道对于地平圈的两个远距点是上点(Q)和下点(Q’)。
7)天赤道与黄道的交点称二分点(春分点,秋分点)8)子午圈的两极是东点和西点。
9)卯酉圈的两极是北点和南点。
10)六时圈的两极是上点和下点。
11)子午圈与地平圈的交点是北点和南点。
12)子午圈与天赤道的交点是上点和下点。
13)子午圈与卯酉圈的交点是天顶和天底。
14)子午圈和六时圈的交点是天北极和天南极。
3.在天外俯视天北极,天球周日运动(向西)是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地球上仰视天北极,则天球周日运动(向西)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4.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的联系:仰极高度=天顶赤纬=当地纬度。
5.基圈和始圈上的点,其纬度或经度为零;极点的纬度为900,经度则为任意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三节恒星和星系1.恒星都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2.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α(中文名南门二),其距离是4.22光年。
距离地球最近的是太阳。
3.标准距离(10秒差距)下的恒星亮度称绝对亮度,其星等叫绝对星等。
1秒差距(1PC)=3.26光年4.赫罗图的一项应用,是求主序星的距离。
地球概论复习题

地球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确立的时间,称为恒星时。
2. 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
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
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3. 回归年: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太阳沿黄道连续二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为回归年。
4. 太阳回归运动: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内有规律的移动。
5. 朔望月:即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朔望月。
6 .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常被用作太阳系范围内计量距离的单位7. 经度:是一种两面角,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
纬度:是线面角,是本地法线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8. 历法: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协调它们的关系,制定一定的时间序列法则。
9. 天球:天球就是以观测者为球心,以无限大为半径所描绘出的假想球面。
10. 引潮力:又称“起潮力”,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的力。
来源于月球和太阳。
11. 秒差距:即周年视差为1〃的恒星的距离,用符号PC表示。
12. 潮汐:午前和午后的一次海水上涨现象。
13.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
14. 太阳日: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线相交的时间间隔。
24小时15. 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16月食:地球上看见满月出现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
食限: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冲)于黄白交点或附近。
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17 食季:是有可能发生日月食的一段时间,它同食限相联系。
太阳经过食限的这段时间就被叫做食季。
一、主要概念1、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
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
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地球概论总复习

地球概论总复习地球概论第一章1.经纬线的差别,概念,异同,方向判定,坐标系组成要素及区别联系.2.地理坐标的差别,概念,异同,方向判定,坐标系组成要素及区别联系.3.天球坐标:天球及圈点的含义,几个重要关系.天球:以地心为球心半径为任意的假想球体,表示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工具是整球和圆球;分地心天球和日心天球。
天穹:地平以上的半个天球.是半球和扁球。
三个基本大圆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地平圈将天球分为可见天球和不可见天球两部分.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Z),天底(Z’)天赤道: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划分南北半球.两极为天北极(P),天南极(P’)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两极为黄北极(K),黄南极(K’)天子午圈:地球经圈在天球上的投影(即过P、P′的天球大圆)。
第二章1. 恒星,星系,地月,太阳系概念特点恒星:有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星系:大量的恒星和星云构成的巨大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一颗恒星,具有极大的质量、很高的温度。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是地球、整个太阳系的光明、热量的来源。
太阳是认识宇宙中亿万颗其它恒星的主要媒介。
地月系:月球绕转地球,构成一个天体系统2. 太阳活动结构特点,活动形式,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各种变化的总称(太阳“天气变化”)黑子:扰动太阳的明显标志。
耀斑:扰动太阳的主要标志,对地球的影响最强烈。
磁暴:电离层干扰。
产生极光光斑、日珥、极光太阳活动的规律性:周期性、同步性、差异性、整体性3.宇宙太阳&太阳系的起源⑴宇宙始于大爆炸⑵宇宙的演化由热到冷.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大爆炸.4.日地,地月距离计算天文上测定天体的平均距离(太阳系范围内)的基本手段:三角测量法测定日地距离的具体步骤:1、小行星与地球的轨道半径的差值2、小行星与地球的轨道半径的比值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月地距离:d=r csc57' = 60r 月地平均距离:384 400公里5.行星分类,共性(3个),类地/类木对比表格按照轨道位置划分以地球为界分为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以小行星带为界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秒差距)下的恒星的亮度称
绝对亮度
,其星等叫
绝对星等
计算公式:
M=m+5-5
㏒
d
恒星发光色谱:恒星的温度越高,其光度越大;在恒星发光色谱中
指示最低温度。
第十七:地轴进动—是指地轴绕黄轴的圆锥形运动,具体情况如下:
①
圆锥形运动的圆锥轴线,垂直于地球轨道平面,指向黄极;
②
圆锥的半径为
23
°
26
′,就是黄赤交角;
面积定律:
在同样的时间内,
行星向径在其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
行星运动第
二定律。
周期定律:任何两个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它们与太阳距离的立方
比,行星运动第三定律。
第八: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效应
⒈地球的自转
⑴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太阳日、太阴日
※
恒星日: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一地中天的周期。长度为
也不因国家的分裂而
混乱,这对于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很有帮助的。
第十:光行差及光行差常数与拿些因素有关?
答:光行差是指由于地球的轨道速度对光速的影响。影响因素有
光行差常数是一个角度,大小为
20.47
″,它与恒星的距离无关,与恒星的黄纬有关。
第十一:晨昏蒙影是怎样形成的?
4
答:
晨昏蒙影是指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
黑子:扰动太阳最明显的标志,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黑。出现在光球层。
光斑:光球上明亮的斑点,常出现在日轮的边缘
耀斑:也称
色球
爆发,是太阳大气极小区域内发生的爆发性能量释放。表现为日
面上局部区域的突然增亮。是太阳活动最强烈和对地球影响最大的。
日珥:从
色球
不断喷射出来的火焰状物质,形态多样。
磁暴:耀斑发射出来的高能粒子流到达地球附近时,扰乱地球的磁场,引起磁针
R=1.496
×
10
的
11
次方
第六:天球坐标系统:地平坐标系统、赤道坐标系统、第二赤道坐标系统、黄道坐标系统
附·
坐标系统对比表格
原点
始圈
基圈
度量方向
纬度及经度
天球的两极
地平坐标系统
南点
经过南点
的经圈
地平圈
向西度量
纬度:高度
经度:方位
北极:天顶
南极:天底
赤道坐标系统
上点
经过上点
的经圈
天赤道
向西度量
纬度:赤纬
各地的昼长达到最长
各地夜长达到最大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昼短于夜,越往北夜越长
夜短于昼,越往南昼越长
南回归线
各地昼长最短
各地的夜长最小
赤道上无论何时总是昼夜等长;南北极圈之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夏至时,北半球各地昼长
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各地夜长最大,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第十五:时间计算的几个问题
恒星时
第九:历法
中国传统历法中为何设臵二十四节气?大小月如何推算?闰月如何安排?为何沿用干支记
法?
答:
为了弥补阴阳历中历月与季节没有可靠地关系不能有效指导农事进程的缺陷,设臵二
十四节气;同时也是调节月序和控制臵闰的关键。
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以月相定日序,以中气定月序;
原因:
使用方便;
从公元
54
年到现在从未因朝代的更迭而中断,
在地面以下
20~30
㎞
;
地幔与地核之间为古登堡面,
在
2900
㎞
深处;
其中地核
中内核与外核的分界面为利曼界面,深度为
5100
㎞
。
第十三:太阳的几个问题
⒈太阳的大气:太阳大气分为三层—光球(太阳最亮的圈层)
、色球、日冕
⒉太阳活动:
太阳外层大气受太阳磁场的支配,
处于局部激烈动荡之中称为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的种类:黑子、光斑、耀斑、日珥等
天空任然明亮处于半光明状态,
这段
时间既不是真正的白昼也不是真正的黑夜,是昼夜交替的过渡时期。其形成原
因是高空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和散射的结果。
第十二: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外形:地球是一个外形特征似梨的不规则的扁球体也叫旋转椭球体。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地壳和地幔之间为莫霍面,
③
进动的方向向西,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退行”就是这个意思。即交
点西行,我国古时把地轴进动的这种表现成为“
岁差
”
④
进动的速度是每年
50.29
″,周期为
25800
年。
第十八:月食与日食的几个问题
=
春分点时角
=
太阳时
+
太阳赤经
-12
时
太阳时
=
太阳时角
+12h
地方时与区时:地方时是指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区时按理论时区确定的标准时。
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叫日界线)
:自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自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第十六:星体亮度和光度的几个问题
内都有相等的两次高潮和低潮,潮汐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对称。这样
的潮汐称为赤道潮(分点潮)
※
日潮不等:由于月球的赤纬不为零,它的两个垂点分布于南北两半球,以致同
一纬度
(
除赤道外
)
的
順
潮与对朝有所不同,
造成一日之内两次高潮之间的差异,
这
种
现
象
,
称为日潮不等。
※
回归潮:月球赤纬最大时所发生的潮汐称为回归潮
第三:潮汐(天文潮汐)
潮汐:地表上由于天体间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有规律的海平面涨落现象。
太阴潮:由月球引起的潮汐;太阳潮:有太阳引起的潮汐。太阴潮》太阳潮
潮差:高潮和低潮的水位差。潮差最大时的潮汐叫大潮;潮差最小时的潮汐叫小潮。
潮汐隆起:在地球正反垂点的周围形成两个水位特高的区域称为”潮汐隆起”
引潮力:
地球上任意一点所受的引力与地球平均引力之差,
正反垂点最大其他地方逐
渐减小。引潮力的大小与天体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
海洋潮汐的规律性和复杂性:
规律性:①每太阴日两次高潮两次低潮;
②每朔望月两次大潮和小潮;
复杂性:①赤道潮与回归潮;
②二分潮与二至潮;
③近地潮与远地潮;
※
赤道潮:假定月球的赤纬为零,则两个垂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在一个太阴日
力就越大。其计算公式为
F=2VwmSinA
其中
V
为运动速度,
w
为地球自转角速
3
度,
m
为物体质量。
⒉地球的公转
⑴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回归年、近点年、交点年
附·表格对比分析
名称
参考点
点的移动
比较恒星年
时间长度
恒星年
恒星
无明显的自行
365.2564
日
回归年
春分点
每年西移
50
″
<恒星年
365.2422
日
经度:时角
北极:天北极
南极:天南极
第二赤道坐标
系统
春分点
春分圈
天赤道
向东度量
纬度:赤纬
经度:赤经
北极:天北极
南极:天南极
黄道坐标系统
春分点
无名圈
黄道
向东度量
纬度:黄纬
经度:黄经
北极:黄北极
南极:黄南极
第七:开普勒定律
轨道定律:
所有的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太阳位于行星轨道
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运动第一定律。
※
恒显圈:恒显星区的界线即在北点同地平圈相切的那条赤纬圈
※
恒隐星:周日圈全在地平圈以下的恒星。
※
出没星:周日圈与地平圈相交的恒星。其范围为当地余纬的两倍。
在南半球看起来则情形相反。
水平运动的左右偏转即科里奥利力(也叫地转偏向力)
※
影响大气环流和河流的两岸的侵蚀程度、工程建筑
※
科里奥利力只影响运动的方向而不影响速率;纬度越高,速度越大,地转偏向
反之,
则愈短。
这种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叫做真
太阳日(或视太阳日)
平太阳日: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叫平太阳日(即平均太阳日)
第五:距离单位:光速、秒差距、天文单位;线距离和角距离
2
光速
;
秒差距:天文学上常用的距离单位,即当恒星的周年视差为
1
″时该恒星的距离被称
作
1
秒差距。
天文单位:
(
a
)即日地平均距离
的剧烈的颤动,就像地球磁场突然卷起一场风暴称为磁暴。
太阳风: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粒子流。
第十四:太阳直射与黑夜、白昼的关系
晨昏线:昼夜两半球之间的分界线。
附.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北半球
南半球
赤道
昼等长
昼夜等长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昼长于夜,越往北昼越长
夜长于昼,越往南夜越长
北回归线
23h56m
※
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在同一地中天的周期。长度为
24h
※
太阴日:月球连续两次在同一地中天的周期。长度为
24h56m
⑵地球自转的后果:天球的周日运动和水平运动的左右偏转
天球的周日运动,在北半球看来
※
恒显星:天北极周围的恒星永不落入北方地平即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圈以上的
恒星,叫做恒显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