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2018年3月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大联考(河南卷)历史卷(参考答案)

21.【答案】(1)中外文化名人。
(符合题意的其他回答也可,1 分)
(2)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
(2 分)
(3)经济崛起,文化先行。
文化是软实力,对经济发展起引领、支撑、推动作用,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2 分)
2.【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2 分)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
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答出两点,2 分)
(2)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工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昙花一现”。
(意思相近即可,2 分)学!科网
(3)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 分)
24.【答案】(1)电力。
(2 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 分)
(2)进步性与扩张性(野蛮性)并存。
(2 分)
25.【答案】
不同的道路,不同的结果
苏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从长远看,不利于苏联的发展,苏联最终解体。
邓小平领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
历史第 1 页(共 2 页)
历史第 2 页(共 2 页)。
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大联考(广东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1.【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今陕西西安半坡村一带,地处黄河流域,干旱少雨,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A、C错误;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B 正确;半坡人主要种植的是粟,D错误。
故此题选B。
3.【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打破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隔绝状态,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A符合题意。
B、C发生在东汉,D发生在秦朝。
故选A。
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故选C。
5.【答案】C【解析】隋朝的国姓是杨;唐朝的国姓是李;宋朝的国姓是赵;西汉的国姓是刘。
由此可知,A、B、D 不合题意,此题选C。
6.【答案】B历史第1页(共6页)【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八股取士、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均发生在明朝。
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此题选B。
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不是禁绝一切对外交往,B中“绝对禁止一切”的说法错误;A、C、D均正确。
所以答案选B。
学科#网8.【答案】A【解析】由“清帝国”“禁止毒品”“大英帝国”可知,这场“决斗”指的是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
B、C、D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
答案是A。
10.【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表述说明辛亥革命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B 与材料不符,D本身说法错误。
故选C。
11.【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
2018年3月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大联考(湖南卷)历史卷(参考答案)

2018 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大联考【湖南卷】
历史部分·参考答案
30.【答案】F
31.【答案】F
32.【答案】T
3.【答案】F
34.【答案】F
41.【答案】(1)长安。
(2 分)匈奴。
(2 分)
(2)图名: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2 分)
(3)中国的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技术等相继西传;(写出一点即可,1 分)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纷纷东来。
(写出一点即可,1 分)简评: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意思相近即可,2 分)
(4)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东南亚的开发;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答出一点即可,2 分)
(5)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实现区域经济交流,缩小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有重要作用等。
(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3 分)
42.【答案】(1)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意思相近即可,2 分)
历史部分第 1 页(共 2 页)
(2)洋务运动。
(2 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答出一个即可,2 分)(3)变革政治制度。
(意思相近即可,2 分)京师大学堂。
(2 分)
(4)成效: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近代学校体系。
(1 分)前提:推翻了幕府统治。
(2 分)
(5)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分)学科*网
历史部分第 2 页(共 2 页)。
—2018学年度下学期初三年级联考

—学年度下学期初三年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丝绸之路(分);西汉(分);张骞(分)()政策:闭关锁国(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或发动鸦片战争)(分)()年,恢复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年中美正式建交(每个分)()有利于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与之意思相近即可得分)(分).(分)()洋务运动(分);最大:江南制造总局(分)()主张:实业救国(分);原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分)()战略:第一个五年计划(分);行业:重工业。
(分)()认识:国家要强盛,必须发展工业;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之路艰难曲折;民族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从国情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的工业化强国之梦一定能够实现。
(答出两点分。
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分)()公民大会(分);伯利克里(分)()限制国王权力(分),君主立宪制(分)()《年合众国宪法》(分);华盛顿(分)()政治民主化(分).(分)()卡尔本茨(分);时代:电气时代(分);第三次科技革命(分);趋势:经济全球化(分)()伏尔泰或卢梭、孟德斯鸠等(分);新文化运动(分)()《联合国家宣言》(分)(书名号没有写的可以给分,分);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分);诺曼底登陆。
(分)()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分)建议:经济发展: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分)(站在国家、社会角度言之成理、内容积极向上即可。
从个人角度提出做法的。
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一律不给分)1 / 1。
2018年3月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大联考(福建卷)历史卷(考试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PDF. Copyright 2002-2020 Aspose Pty Ltd.⋯⋯⋯⋯⋯⋯⋯⋯⋯⋯绝密★启用前 A .甲骨文B.小篆⋯○⋯⋯○⋯2018 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大联考【福建卷】C.楷书D.行书⋯⋯4.秦汉期间创建了绚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当先。
以下属于秦汉期间科技成就的有⋯⋯⋯⋯历史①《九章算术》②《齐民要术》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良④浑身麻醉手术法⋯⋯线⋯⋯⋯⋯⋯⋯○⋯⋯⋯⋯⋯⋯订⋯⋯⋯⋯⋯⋯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号考_ __ __ __ __ __ __ __:⋯⋯线⋯⋯⋯⋯⋯⋯○⋯⋯⋯⋯⋯⋯订⋯⋯⋯⋯⋯⋯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题2 分,共6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地点上。
C.《平城到洛阳》D.《人口迁移与民族交融》6.“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进士科的创办标记着科举制的正式确定。
以下对于科举制的作用,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稳固了西周统治B.改良了选官制度A .①②③B.①②④(满分:100 分,时间:60 分钟)注意事项:C.①③④D.②③④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5.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此中有错误的选项是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变动,用A .《北魏一致了全国》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班⋯⋯_⋯⋯_⋯⋯_⋯⋯_⋯⋯_⋯姓_ __ __ __ __ __ __ _:校学⋯⋯⋯○⋯⋯⋯⋯⋯⋯内具的出现和使用旁证他们生活在A .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2.“孔子很认识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痴,曾参性子慢,子张较偏执,子路爱激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战胜不足。
2018年3月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大联考(山东卷)历史卷(考试版)

绝密★启用前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大联考【山东卷】历史(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较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以德治国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是A.努力争取军功B.逃亡以逃避劳役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3.“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世袭制4.1839年,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A.国家主权不断丧失B.鸦片泛滥成灾C.西方传教士活动猖獗D.自然经济加速解体5.下图是张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一幅图片。
据此判断,这堂课探究的历史人物是A.李鸿章B.张謇C.孙中山D.张之洞6.为纪念辛亥革命,学校举行手抄报比赛,在刘华选择的下列图片中,不能反映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是A B C D7.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联考(一)历史试卷(扫描版)

中原名校大联考试卷(一)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0 分)
二、非选择题(30分)
21、(7 分)
(1)人文主义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2分)
(2)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分)(3)君主立宪制或资本主义制度;蒸汽动力(2分)
(4)先进的思想或科技;先进的政治制度;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等(言之有理,任选两个即可,2分)
22、(7 分)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自由贸易(2分)
(2)苏联的一五计划促进本国经济迅速发展;罗斯福新政;颁布《产业复兴法》,国
家干预经济等(3分)
(3)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
(2分)23、(5分)
(1)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2分)(2)经济全球化(1分)
(3)政治上增强综合国力,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经济上坚持改革开放,在经济全球化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4、(6 分)
(1)为工业发展提供动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因大量使用煤炭,带来环境污
染(2分)
(2)电力更便捷,更环保;科技进步让地球更美好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3)全球化、智能化等;言之有理即可,如:不能,因为智能机器人只是人类发明的工具等;或:能,因为智能机器人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智力等。
(2分)25、(5 分)
题目(1分)
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条理清晰(4分)(符合题意即可给分,字数明显不足,行文不通顺,条理不清,应酌情扣分。
)。
2018初中历史陕西初三专题试卷联考试卷一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初中历史陕西初三专题试卷联考试卷一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创作出了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而历史上的唐僧玄奘则以在西天取经的亲身见闻写成了A.《西游记》B.《大唐西域记》C.《西厢记》D.《西行漫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玄奘以在西天取经的亲身见闻写成的书。
玄奘以在西天取经的亲身见闻写成的书是《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2.1948年,美国所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比重为54.6%,英、法、日和联邦德国共占19.6%;到1970年,美国所占比重为38%,其他四国则为31.5%。
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西欧、美、日工业生产都在向前发展B.各国工业生产发展不平衡C.西欧、美、日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在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题文中的数据,反映了战后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降,这说明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美国经济的发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3.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被送上断头台的封建君主是()A.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B.詹姆士二世查理二世C.路易十六查理二世D.查理一世路易十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阅读题文要求选出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被送上断头台的封建君主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8届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时量:60分,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把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是()A巴黎公社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俄国十月革命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称作()A巴黎公社B布尔什维克C人民委员会D人民代表大会3、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活流通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这段话中所指的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斯大林模式 B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D赫鲁晓夫上台4、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农的比例要协调发展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 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5、使苏联由传统农业国变为强大工业国的事件是()A苏联的建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1936年通过新宪法6、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A英国B 法国C德国D 美国7、罗斯福新政主要“新”在()A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造C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消除危机8、使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步扩大的事件是①德国突袭波兰②苏德战争爆发B 用改良的办法克服危机D有效改善了人民的生活()③太平洋战争爆发④诺曼底登陆D ②③9、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是(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阴谋C德国突袭波兰D德国进攻苏联10、1971年尼克松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这里的“挑战”是指()A苏联制造的古巴导弹危机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C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 D 美国经济进入滞涨状态11、既是一战的战胜国,又参加了巴黎和会,但未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中国②美国③日本④法国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D①②③④12、毛泽东说“象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结束,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二战中的哪次战役直接印证了毛泽东的论断()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诺曼底登陆D攻克柏林战役13、下列内容与雅尔塔会议有关的是()A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B 规定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C成立联合国 D 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4、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A始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B始终坚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C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D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世界局势的变化15、成立于1993年,促使欧洲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的组织是()A联合国B欧洲联盟C亚太经合组织D欧洲原子能组织16、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并成为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是()A意大利B德国C西班牙D日本17、“9.11 ”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受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A来克星顿枪声B诺曼底登陆C中途岛战役D珍珠港事件18、20世纪50至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至80年代下半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A美国的扶持 B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C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D 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19、东欧剧变主要是指()A国家名称的变化B社会制度的变化C国家体制的变化D执政党的变化20、苏联成立和解体的时间分别是()A 1922 年,1991 年B1924 年,1989 年C1926 年,1991 年D1936 年,1989 年二问答题(60分)21、(14 分)材料一:顾维钧虽然再次向和会提出收回山东的意愿,并做了出色的发言,但1919年4月29日,美、英、法三国代表约见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把最高会议决定的方案通知中国,最终决定将日本的无理要求纳入对德合约。
材料二:该条约的实质是确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它结束了一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⑴ 材料一中的“和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2分)最高会议对中国提出的要求的决定,引发了中国的什么运动?(2分)⑵ 材料二中“该条约”是什么条约?(2分)依据材料及所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⑶ 上述材料相关的国际会议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这两次会议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2分)从中国在会议中的遭遇,我们等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22、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罗斯福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⑴ 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⑵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⑶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 1 分)为什么?(3分)⑷ 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这一设想的?(3分)23、阅读下列材料(21分)材料一: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懦弱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摘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材料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二战最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临。
“美英盟军抢滩登陆”、苏联军队抢先占领柏林;面对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规模的反攻…⑴ 材料一中,为什么罗斯福说“ 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2分),二战前夕,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后来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2分)⑵材料二中“美英盟军抢滩登陆”的事件是什么?(2分)有什么影响?(3分)⑶ 材料二中“苏联对日宣战”是在哪一国际会议上作出的决定?(2分))从材料二中体现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⑷ 除材料中涉及的问题外,请再举出一例威胁人类安全的重大问题。
(2分)⑸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
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2分)对此你有何感想?(2分)24、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敏锐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它们的一切武装干涉……材料二:“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一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退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 1933年3月4日美国第32届总统就职演说材料三:(他)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请回答:⑴材料一中的“他”是谁?(2分)他领导了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分)⑵ 材料二中的“总统“是谁?(2分)为战胜“恐惧”,这位总统实施了什么政策?(2分)⑶材料三中的号召人应是谁?(2分)这位号召人在苏联建立了哪一种政治经济体制?(2分)2018年上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选择题21、(1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2)《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3)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22、(1)美国,德国(2)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3)不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4 )与意大利、日本结成轴心国集团,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23、(1 )日本偷袭珍珠港,绥靖政策,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形成世界同盟(2)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3)雅尔塔会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作战(4 )霸权主义或恐怖主义等(写一个)(5)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24、(1)列宁,俄国十月革命(2)罗斯福,罗斯福新政(3)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018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历史试卷答题卡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 ______21、(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2 分)(2) _______________ (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_22、(1)__________________ (2 分)(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分)(3)____________ ( 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2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2)_______________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3)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4)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24、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 分)(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 分)。